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阿斗-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兹制渐亏”,事又不然也。
第一三国武将兵器大全
    青龙偃月刀
    因刀背如锯齿,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一种刀刃部分为半月形,刀上铸刻有龙的大刀。偃月,半弦月。偃月刀,出现于唐宋时代,用于操练,以示威武雄壮,并非实战所用。
    《三才图会·器用》卷六:“关王偃月刀,刀势即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以此为第一。”
    丈八点钢矛
    又名丈八蛇矛,长一丈八(约4。14米)的长矛,名为蛇矛并不是矛头象蛇形,而是指其长度似蛇不要以为象金蛇剑那样)。历史上张飞所使矛没有名称,而东晋的陈安曾用过丈八蛇矛。
    矛长丈八尺曰俏,马上所持,言其俏俏便杀也;又曰激矛,激截也,可以激截敌阵之矛也。(汉刘熙《释名·释兵》)
    铁脊蛇矛
    程普用的长矛,其矛杆为铁铸,曾用它于汜水关刺死董卓的部下胡轸。
    而在现实中的铁脊蛇矛应是矛头为铁铸:
    矛,宜刺之兵也,三分其长,二为刃、一为。刃之脊隆起,脊之两旁微陷,以通空气,取其刃而易拔也。(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
    涯角枪
    赵云地枪。意思是“海角天涯无对”。出于《三国演义》前身《三国志平话》。汉时地枪与矛地形制相似。多以长木杆或竹竿为杆。装上锐枪枪头。配以枪缨即制成。
    诸葛枪
    诸葛亮曾制造过两丈长地木柄枪和二丈五尺长地竹柄枪。都加上铁制枪头。出于《事物纪原》。这大概是三国时期最长地兵器了。
    方天画戟
    因其戟杆上加彩绘装饰。又称画杆方天戟。是顶端作“井”字形地长戟。据《荡寇志》记载。吕布地画戟重四十斤。在《三国志平话》吕布之戟长一丈二。历史上。方天画戟是一种仪设之物。并非用于实战。
    长柄铁锤
    西羌国元帅越吉的兵器,重一百斤,因为是长柄,所以打击力比普通锤强的多,但使用者本身也要有相当的技巧和力量,使用时硬砸实架,其用法有涮、拽、挂、砸、架、云、盖等。越吉曾用它杀得关兴胆寒,并将其打落断涧,但随后就被关羽(鬼魂)打跑。
    武安国也用长柄铁锤,可只重五十斤。
    铁蒺藜骨朵
    番王沙摩柯的兵器,古代两种兵器的混称。蒺藜,即蒺藜棒,棒头附以铁刺、铁丁,如刺猬毛,因其壮如蒺藜,故名。此兵器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骨朵,也属兵器棒类,一端如蒜头状,用以打击敌人。
    大斧
    徐晃的兵器,通常用这兵器的武将都是猛将型的,如西凉大将韩德,零陵邢道荣。斧的主要用法有:劈、砍、剁、抹、砸、搂、截等,舞动起来显得粗犷、豪壮,可以显出劈山开岭的威武雄姿。
    斧,甫也,甫,始也。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释名·释用器》)
    蘸金斧
    东吴孙桓部将李异的兵器,是在斧头上镀金的大斧。
    三尖刀
    纪灵的兵器,重五十斤,又称三尖两刃刀。刀尖分为三支,〃山〃字形,中支形似剑状略高,两翼支稍低,两面开刃,锋利无比。刀柄后端有一三棱形铁鐏,其用法以扎、绞为主。纪灵曾用它两度与关羽交战。其主要打法为支、拿、架、别、削、刺。
    截头大刀
    庞德的兵器,其刀头比普通大刀短一段,但刀背却要厚不少。另南蛮孟获的部下忙牙长也用这家伙(是个菜鸟)。
    马岱宝刀
    马岱和钟繇交战时用的刀,其实对付钟繇这号书法家根本是杀鸡用牛刀。
    古锭刀
    孙坚在汜水关时用的兵器。被关羽所斩的徐州刺史车胄也是用这刀的。
    衠钢槊
    周泰在赤壁之战时用的兵器,是纯钢的长槊。
    丈八长标
    孟获之妻祝融夫人的兵器,是南蛮的特有武器。
    王双大刀
    王双用的大刀,重六十斤。
    吕虔刀
    晋书记载:吕虔有一口宝刀,听人说,要位登三公,才可佩带,便把它送给了别人。
    龙泉剑
    程普于赤壁之战时用的宝剑。后晋张华夜观天象,见牛,斗之间有剑气照于江西,于是在灭吴之后,派预章人雷焕去丰城任官,结果在县衙后石匣中找到龙泉,太阿二剑。
    倚天剑
    曹操所有,取宋玉的《大言赋》中“拔长剑兮倚长天”的话命名。《三国志通俗演义》称曹操用倚天剑镇威,青釭剑杀人。
    青釭
    砍铁如泥,锋利无比的宝剑。曹操交于夏侯恩佩之,后在长坂坡被赵云杀其夺之。
    七宝刀
    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曹操曾向王允借刀,用以谋刺董卓。
    双股剑
    又称雌雄剑,刘备起兵时请良匠用镔铁打造的。一鞘双剑,据说两剑可和为一把宝剑使用。
    松纹厢宝剑
    共两口,南蛮王孟获和诸葛亮第一次对阵时的兵器。其剑身上镶有如松纹一样的剑纹。
    孟德剑
    曹操所得,上有金字铭曰孟德,三尺六寸,献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思召剑
    袁绍所有,上铭曰思召。《古今注》袁绍在黎阳梦神人授一宝剑,及觉,果在卧所,铭曰思召,解思召为绍字。
    飞景三剑
    曹丕所造。《典论》曰,建安二十四年二月壬午,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剑,长四尺二寸。淬以清漳厉以(石)诸。饰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名曰飞景。
    余好击剑,善以短乘长。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其始成也。五色充炉,巨橐自鼓。灵物仿佛,飞鸟翔舞,以为宝器九,剑三:一曰飞景,二曰流采,三曰华锋。
    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剑三,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五两,淬以清漳,厉以(石监)诸,饰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名曰飞景。其二名流采,色似采虹,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四两。(《曹丕集,剑铭》)
    文士剑
    杨修献于魏文帝曹丕的宝剑。魏文帝爱杨修才;修诛后;追修;修会以宝剑与文帝。帝后佩之;告左右曰:“此杨修剑也。”(《文士传》)
    蜀八剑
    蜀昭烈帝铸,采金牛山铁,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余赐太子禅、梁王理、鲁王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各一。
    镇山剑
    蜀后帝禅造,一丈二尺,廷熙二年造此巨剑以镇剑口山故名。
    吴六剑
    吴大帝孙权所有。《古今注》载:吴大皇帝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皇帝吴王剑
    吴主孙皓铸。文曰:皇帝吴王小篆书,建衡元年铸。
    日月刀
    西凉大将韩德的四子韩琪的兵器,共分日刀、月刀两口。
    百辟宝刀
    曹丕为魏太子时所造。
    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刀三:其一长四尺三寸六分,重三斤六两。文似灵龟,名曰灵宝。其二采似丹霞,名曰含章。长四尺三寸三分,重三斤十两。其三锋似霜。刀身剑挟,名曰素质,长四尺三寸,重二斤九两。(《曹丕集,剑铭》)
    龙鳞刀
    曹丕所造百辟露陌刀一,长三尺二才,状如龙文,名曰龙鳞。
    《典论》: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刀,一曰灵宝,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又作露陌刀,一名龙鳞刀。
    曹丕《露陌刀铭》:于铄良刀,胡炼亶时,譬诸鳞角,靡所任兹。不逢不若,永世宝持。利用卫身,以威弗治。
    百辟匕首二:
    曹丕所造,其一理似坚冰,名曰清刚,其二曙似朝日,名曰扬文。
    铁鞭
    黄盖使用的武器,为六角形,曾用他打中蔡瑁的护心镜。鞭,其形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胜用之。(《武经总要》)
    钢鞭
    文鸯的兵器,在乐嘉桥边文鸯曾用它两次杀入魏将丛中,打死不少魏将,看来很适合近身战(文鸯也用枪的)。
    四楞铁简
    蜀将傅佥的兵器,简,当为“锏”,类似鞭,四棱形,铁制。是一种盛行于宋代的兵器。曾用它打得魏将**眼珠迸出。
    有人作四棱者,谓之铁锏,谓方棱似形,皆鞭类也。(《武经总要》)
    双铁戟
    典韦的兵器,重八十斤,于长刀等,后于宛城之战被胡车儿盗走,致使典韦战死。
    夫事不可自谓己长,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为蔽木户。后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於狭路,直决耳!(《典论·自叙》)
    诸葛连弩
    诸葛亮在蜀时制造,称为元戎,弩箭用铁制,长八寸,将十枝箭放在一个弩槽里,扣一次板机,就可由箭孔向外射出一枝,弩槽中的箭随即又落下一枝入箭膛上,再上弦,又可继续射出。
    宝雕弓
    汉献帝许田围猎时用的弓。弓身雕有花纹,镶有宝石、玉器为装饰,故名宝雕弓。
    鹊画弓
    孙坚在汜水关所用的弓。弓身上绘有喜鹊图案以求吉祥。呵呵!可只放两箭就断了,和他儿子孙策那把一挥就剩把的剑都系伪劣产品。
    虎筋弦弓
    吕布辕门射戟时的弓。因为是用老虎的筋作为弓弦的,所以能轻易的射到一百五十步的距离。把个纪灵看得两眼发直,人都傻了。
    两石力之弓
    拉力为两石(240斤)的弓。古代开弓力量大小以石为单位计算,一石为120斤。黄忠和王双都是用这种强弓的。
    四,投掷器
    手戟
    太史慈所用之物,《释名·释兵》:“手戟,手所持摘之戟也。”摘即投掷。可见手戟是一种供手持投掷击政的戟。与“卜”字形铁戟的头部相似,在直刺的旁侧有一个横出的短枝,直刺的末端似有细绳缠绕,以供握执,用时单手操持,遥掷击敌。
    董卓曾“拔手戟掷布”。而孙策也曾以手戟投击严白虎之弟,当即将他杀死。
    晋张协《手戟铭》:锬锬雄戟,清金练钢。名配越棘.用遇干将。严锋劲技,擒锷耀芒。
    短戟
    典韦在濮阳救曹操时所用的暗器,比手戟略短,虽没手戟精致,但很实用。韦乃飞戟刺之,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立杀十数人。众皆奔走。
    飞石
    又称没羽箭。许褚善用的暗器。向遭寇乱,聚宗族数百人,筑坚壁于坞中以御之。一日寇至,他令众人多取石子准备,亲自他用飞石击之,无不中者,寇乃退去。但后来在战场上从未见其再用。
    流星锤
    王双所用的武器。由锤身、软索、把手三部分组成。锤的重量大小,根据使锤者量力而定。锤头末端有象鼻孔,以贯铁环,下以绳索扣环,软索有以蚕丝夹头发混合编制,也有纱线编制而成。软索粗如手指,长一丈五尺至二丈。
    飞刀
    南蛮孟获之妻祝融夫人的暗器,曾用他射中蜀将张嶷左臂,令其翻身落马被擒。
    铜挝
    马超战张飞时曾用它投向张飞(毛本是铜锤)。也称为〃抓〃,古代的兵械之一,有长械、短械、软械三种之分。马超所用应为短挝,挝头似斧脑可宕击
    ……
    以上内容摘自百度贴吧,仅为创作参考之用!
第一三国演义中的错误
    综观各种《三国》版本,“技术性错误”的类型基本相似。兹以流传最广的毛本《三国演义》为例,“技术性错误”可以分为五个大类:
    (一)人物错误。主要包括五种情况:
    1.人名错讹。如第5回写陈留孝廉卫弘资助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据《三国志&;#8226;魏书&;#8226;武帝纪》注引《世语》,“卫弘”当作“卫兹”;第65回写刘备任用刘璋旧部庞义,据《三国志&;#8226;蜀书&;#8226;刘二牧传》,“庞义”当作“庞羲”,等等。
    2.人物字号错讹。如张飞本字“益德”,《演义》却误为“翼德”(第1回);刘晔本字“子扬”,《演义》却误为“子阳”(第十回),等等。
    3.人物身份错讹。如丁原曾任并州刺史,后入京为执金吾,《演义》却误为“荆州刺史”(第3回);杨阜在魏明帝时任少府,《演义》却误为“少傅”,等等。
    4.人物关系错讹。如董贵人本系董承之女(《后汉书&;#8226;伏皇后纪》),《演义》却误为董承之妹(第24回);魏国燕王曹宇本系曹操之子(《三国志&;#8226;魏书&;#8226;武文世王公传》),《演义》却误为魏文帝曹丕之子,等等。
    5.人物彼此混淆。如初平三年(192)被青州黄巾军击杀的兖州刺史刘岱,与建安四年(199)被曹操派往徐州攻刘备的刘岱本系两人,《演义》却混为一谈(第22回);曾经赏识曹操的东汉太尉桥玄,与江东二乔之父乔公(即“乔国老”),籍贯、生活年代均不同,《演义》又混淆不清(第48回)。
    (二)地理错误。主要有八种类型:
    1.政区概念错误。如“沛国谯郡人”(第一回),当作“沛国谯县人”(东汉时王国与郡地位相当,不相统辖);“九郡四十二州”(第三十四回),当作“九郡四十二县”(东汉地方政区为州——郡——县三级,郡下辖县),等等。
    2.大小地名混淆。如“兖州、濮阳已失”(第11回),当作“兖州诸郡县已失”(濮阳仅为兖州之一县,二者不应并列);“操引军赶至南阳城下”(第17回),当作“赶至穰城下”(南阳系郡名,而非具体城名,穰城系其所辖之一县),等等。
    3.误用后代地名。如“河东解良人”(第一回),当作“河东解(县)人”(“解良”即“解梁”,系金代地名);“玄德、关、张三人往代州”(第二回),当作“往代郡”(“代州”系隋代地名),等等。
    4.古今地名混用。如“定州中山府安喜县”(第二回)。当作“冀州中山国安喜县”(“定州”系北魏地名。“中山府”系北宋地名。二者实为一地。、“安喜”则系汉代县名);“德州平原县”(第5回)。当作“青州平原县”(“德州”系隋代地名。“平原县”则系汉代地名)。等等。
    5.方位错乱。如耒阳本在江陵东南约一千里。《演义》却写成“东北一百三十里”(第57回);益州本在汉中之南。《演义》却写张鲁以为“西可以吞益州”(第64回)。等等。
    6.地名误植。指作品本该用甲地名。却误用了乙地名。如第19回写曹操往徐州攻吕布。“路近萧关”。当作“路近萧县”(萧关在今宁夏固原东南。距徐州极远。萧县则在今安徽萧县西北)。等等。
    7.地名混位。指甲、乙两地本不相干。却被硬拉在一起。弄得牛头不对马嘴。如第5回写李典为“山阳巨鹿人”。大误(山阳郡属兖州。巨鹿郡则属冀州)。当作“山阳巨野人”;第11回写臧霸为“泰山华阴人”。亦误(泰山郡在今山东。华阴县则在今陕西。二者相距数千里)。当作“泰山华(县)人”。等等。
    8.地名文字错讹。如“高堂”当作“高唐”。“西阆中巴”当作“巴西阆中”。“赤坡”当作“赤阪”。等等。
    (三)职官错误。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这里主要指:
    1.职官混称。如第1回写刘焉为“幽州太守”,当作“幽州刺史”(州长官为刺史或牧,郡长官才是太守,历史上的刘焉未任幽州刺史);第6回写刘岱为“兖州太守”,当作“兖州刺史”(第5回正作“兖州刺史”),等等。
    2.随意杜撰。如第10回写曹操以荀攸为“行军教授”,汉末三国无此官职,据《三国志&;#8226;魏书&;#8226;荀攸传》,当作“军师”;第56回写曹操以华歆为“大理少卿”,当时亦无此官职,据《三国志&;#8226;魏书&;#8226;华歆传》,当作“议郎”,等等。
    3.官爵文字错讹。如第14回写曹操拜刘备为“征东将军”,据《三国志&;#8226;蜀书&;#8226;先主传》,当作“镇东将军”;第16回有“奉军都尉王则”,据《三国志&;#8226;魏书&;#8226;吕布传》注引《英雄记》,当作“奉车都尉王则”,等等。
    (四)历法错误。包括:
    1.引用史书而错写日期。如第1回写“建宁二年四月望日”,殿角狂风骤起,大蛇蟠于帝座,查《后汉书&;#8226;灵帝纪》,当作“建宁二年四月癸巳”(“望日”即农历每月十五,此年四月癸巳则为四月廿二);同回写“光和元年……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据《后汉书&;#8226;灵帝纪》,当作“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朔”即农历每月初一,此年六月丁丑则为六月廿九),等等。
    2.干支错误。如第45回写诸葛亮与刘备相约:“以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后为期”,而据《二十史朔闰表》推算,建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并非甲子日,而系壬申日;同样,第49回写此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为丙寅日亦误,当作甲戌日。类似错误,书中还有。
    3.杜撰历史上没有的日期。如第40回写曹操决计南征,“选定建安十三年秋七月丙午日出师”,而据《二十史朔闰表》推算,建安十三年七月并无丙午日,只有丙辰、丙寅、丙子日;第81回写刘备伐吴,“择定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出师”,而据《二十史朔闰表》推算,此月并无丙寅日,只有丙子、丙戌、丙申日,等等。
    (五)其他错误。例如:
    1.历史人物年龄误差。如第1回写刘备“年已二十八岁矣”,而据《三国志&;#8226;蜀书&;#8226;先主传》推算,当作“年已二十四岁矣”;第59回写韩遂自称“四十岁矣”,而据《三国志&;#8226;魏书&;#8226;武帝纪》注引《典略》推算,韩遂此时已年近七十,等等。
    2.名物描写前后矛盾。如第32回写“徐晃一刀斩汪昭于马下”,而在《演义》中,徐晃一直是用大斧的;第65回写马岱“挺枪跃马,直取张飞”,而在书中其他地方,马岱所用兵器却是刀,等等。上述种种错误,总数多达七八百处,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当中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毕竟三国演义不是正史,所记载的很多都是子虚乌有的。
    不过馋虫写的是小说不是正史,所以《阿斗》中有些地方是参照正史,有些地方是参照三国演义,总之怎么精彩怎么来。所以当大家看到和三国演义或者和三国志不一样的地方时,不要骂馋虫啊!一切都是为了剧情的需要……
第一第十三章 张鲁兵发葭萌关
    听到庞统未死的消息,刘禅轻轻的松了口气,自己费了那么多劲,若是庞统还被射死了,那才冤枉呢。
    说起来也多亏了刘禅。当庞统经过落凤坡的时候,并没有骑刘备的的卢。
    张任知道刘备所骑的的卢是白色的,所以老早就下令箭射骑白马者。庞统的马是棕色的,所以并没有吸引太多的箭矢,不过骑马的人自然比走路的人目标大一些,所以庞统仍然身中数箭,骨头也断了十几根,虽然没死,也是重伤,至今仍然在昏迷当中。
    刘备十分重视庞统,所以请来的最好的医师,不惜血本的用药,总算保住了庞统的性命。但是庞统伤十分重,仅仅外伤,也得需要至少一年才能够完全康复。
    而且庞统所中的箭上还带着毒,虽然不是立刻致命的毒药,但是也是一种非常难缠的毒药,按照医生的建议,要想完全清除这毒药,也得需要两年不间断的服药才可,而且期间不可用脑,不可动怒,要心情平和,否则伤口崩裂,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未来两三年内,庞统就算是废人一个,根本无法再随同刘备行军打仗。
    中医本来就是一种很缓慢的治疗方法,不像西医那么立竿见影,加上三国时代医学水平确实是不怎么高,所以这么长的时间也不意外。在刘禅看来,只要庞统命保住了,就是成功。至于庞统身上的毒,大不了自己找机会用内功帮他逼出来就是了。
    ……
    庞统倒下了,刘备不得不让诸葛亮前来支援,于是诸葛亮带领赵云从水路入蜀,而张飞则从陆路入蜀。至于荆州,还是交给了关羽。
    张飞走陆路入蜀,途中义释严颜。严颜如今是刘璋手下资格最老的将军,整个巴蜀有一半的将官都曾经是严颜的手下,如今严颜归降,更是给西川陇上了一层阴影,特别是严颜势力最大的巴郡,几乎整个郡都投降了刘备。
    刘备与诸葛亮终于成功会师了,而此时,扶禁败回成都的消息也传开来,整个成都陷入了一片失望当中,巴郡被刘备攻下,荆州和益州的通路被打通,葭萌关仍然在刘备手中,刘备也没有了后顾之忧,也就是说如今刘璋只剩下雒城以南的地盘了!
    此时此刻。成都人心浮动。不少人已经开始琢磨。是不是应该去投靠刘备。一些人见情况不妙。已经开始逃离成都。而那些本土地士族。更是开始秘密联络刘备。
    如今。镇守雒城地张任成了刘璋唯一地希望。
    成都。
    刘璋扫了一眼堂下众人。发现今天李恢没有来。于是刘璋开口问道:“李恢呢?他怎么没来?”
    众臣你看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