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浮空基地-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俊才不得不在空军第四路司令部中专门选出一名副官来进行浮空基地的管理,这才从杂务中解脱出来。
    接下来还有一件重要的任务等着他,因为赴苏联的特使孙科来了,他将再次赴苏联去争取军事援助。蒋介石要求他去之前到浮空基地来一次,并告诉他会有大的收获。两人在浮空基地上秘密谈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孙科就坐穿梭机返回了。
    *************
    周一,该收的收起,该点的点起,该打赏的赏起!
第二十一章 苏联之行
第二十一章 苏联之行 
    孙科是国父孙中山的独子,时任立法院长。他将作为国民政府的特使再次访问苏联,争取军事援助。现在他正坐在从西安前往乌鲁木齐的飞机上,思考着昨天晚上在浮空基地上跟何俊才的交谈。
    这已经是孙科的第四次访问苏联了,1938年1月,孙科到了苏期,同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等苏联领导人举行了会谈,争取到苏方5000万美元的军事借款,用于购买苏联军火。1939年3月,孙科奉命再度访苏。此行,又从苏联得到2亿美元的贷款。6月13日,孙科与苏联外贸部长米高扬签订了《中苏通商条约》,确定苏方以特种物品(军火武器)交付,中国以矿产品、农产品各担半数陆续偿还,双方物资往来均经陆路运送。1939年9月,孙科第三次莫斯科之行,签订了《中苏航空协议》。
    在第一次访苏的时候,孙科就知道,苏联援助中国是出于自身的战略意义,避免被日本和德国夹击。因为斯大林明确告诉他:“中国人不仅为自己而战,还为苏联而战”。孙科也知道自己能被选中为赴苏联的特使,主要是由于他是孙文的儿子,而孙文在苏联是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的。
    昨天在那艘令人震撼的巨舰上交谈了一夜,收获颇丰。首先是那巨舰坚定了孙科抗战的信心。另外何俊才还交给了孙科一些设计图纸和样品,用以表达对苏联援助的感谢,这让自己第四次苏联之行困难大减。最后何俊才还跟孙科分享了一些国际秘闻和形式分析,这让孙科的强烈“亲苏”思想有了一些波动。何俊才还高度赞扬了孙科在“宪政”和“民主”方面的想法,孙科对能得到这位委员长身边红人的支持感到非常高兴。
    孙科再次打开公文包,拿出何俊才提供给他的火箭弹、雷达和无线电的资料。雷达和无线电的技术无疑证明了是未来的军事发展方向,何俊才告诉他这些信息应该也通过苏联志愿航空队透露回了苏联,所以这块问题不大。而火箭弹这个估计特别偏爱炮兵的苏联会非常满意,况且何俊才还提供了几部火箭弹和发射器的原型(就是拆下来的驱鸟火箭)。孙科再次仔细阅读了这些资料,按照他的感觉,这些资料将对本次苏联之行相当有帮助。孙科再次闭目思考何俊才跟他的谈话。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唯利益而已。”
    “苏联人非常可能为了得到日本的承诺而放弃对中国的援助,这一点你的判断可能是错误的。即使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有五年的时间,但是前面有波兰和芬兰的例子在呢。”
    “我判断,德国在统一欧洲后立即会发起对苏联的进攻,最迟明年的这个时候。所以孙先生,这次可能是苏联最后援助我们的机会,一定要抓住。可以多承诺和延长付款时间,到42年后,我们的情况会大有好转。”
    “交货的时间一定要在41年4月前,我的内线情报显示苏联可能在那个时候跟日本签订条约。”
    “优先购买战斗机和弹药,还有燃油。另外考虑多购置机械和设备,特别是钻探和炼油的设备。”
    “此次孙先生之行将影响重大,请务必以国家利益为重。为了国家利益可以放弃自己的名声,万不可为了面子而使国家利益受损!”何俊才说这话的原因是他希望孙科在适当的时候透露中国已经支持不下去了,正在跟日本和谈,好给苏联造成紧张感,让援助来得快一些,来得多一些。但是孙科对这种欺骗的方式非常不乐意。何俊才说这些话的时候也是想到后世一些政治家为了名声而牺牲国家利益的事情。
    经过跟何俊才的交谈,孙科觉得压力非常大,但是收获也非常大。一些观点站在另外的角度看,或许确实有点偏激。苏联不是什么都好,只是他的这种集权机制在战时或乱世非常合适而已。对于苏联的大国野心,孙科还是比较清醒的。中苏边境漫长,苏联国力随几个五年计划已大大加强,与此相比,中国的国力则十分衰弱,新疆等地区仅在表面上“听命中央”,实则半独立。除了新疆问题外,中苏之间还存在中东铁路和外蒙问题。然而孙科认为,尽管中苏间存在这三个“未决之悬案”,但“较之在艰苦抗战中,苏联所予我们宝贵的援助”,似不应过分强调。孙科说,解决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把敌人驱逐到鸭绿江彼岸”,及中国“强大起来”。何俊才赞同了他的想法,但是告诉他,这个时间不会太久。等到德国入侵苏联后,我们可以反过来援助苏联,并顺带解决这些历史的问题。
    “还有1天的时间,确实得好好合计合计了。”孙科对自己说。
    ------------
    苏联的飞机降落在莫斯科机场,中国政府驻苏联大使邵力子在机场等候着他。
    “哲生(孙科的字)老弟,分别一年啦。这次又得麻烦你来一次。”邵力子也是国民党中少有的“亲共”派,他对同样“亲共”的孙科非常有好感,两人年轻虽相差了十岁,但仍以兄弟相称。
    “仲辉(邵力子的字)兄,那里的话。我只是来充当说客的,争取苏联援助的重担还是落在兄的身上啊。”两位志同道合者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
    克林姆林宫,孙科和邵力子正在等待斯大林的召见,之前几天他们已经跟外贸部长米高扬,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和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分别会谈过。
    “孙先生,看来伏罗希洛夫将军对你们提供的那些资料和实物非常感兴趣。请原谅我,很难相信中国的技术水平已经能造出这样的成品了。”莫洛托夫向两位中国使者说到。
    “莫洛托夫同志,中国人民正在全力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一些海外的华人也在积极捐钱捐物支援我们。这次提供一些资料是海外华人援助我们的,我们利用其中的雷达和无线电技术成功打赢了几次空战。前期贵国对我们的抗战事业进行了非常大的支持,为了表示感谢,我们无偿将这些资料与贵国共享。”孙科说到,在外交方面,孙科颇有其父的风范。
    “现在德国战胜了法国,正在准备进攻英国。其盟友日本更是对我国进行了疯狂的进攻和掠夺,上月结束的枣宜会战我国损失惨重,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也为国捐躯。日军获得了枣阳和宜昌两地后,我军形式更加严峻。且日本因德国打败了法国而变得越加疯狂。我们急需要苏联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啊。”驻苏联大使邵力子虽是一文人,但是在这国难当头之日也顾不上颜面了,每每有机会就要苦苦要求援助。
    “我们跟米高扬(外贸部长)同志谈过,希望能扩大《通商条约》的范围和数量。中苏两国在资源方面更多地进行交换。另外在军事技术方面,我国也有一些研究,希望能跟贵国共享成果。”孙科补充到。
    “这些事情还需要斯大林同志决定,他一会就会召见你们了。”莫洛托夫长年负责外交工作,在外交辞令方面非常在行。
    ---------------
    而斯大林现在正在他的办公室内看着两份报告。一份是“红色间谍”里夏德?佐尔格送来的,是关于中国和日本在香港秘密和谈的内容,这本就是真实的历史,只不过军统将一些尚未达成的条款巧妙地泄露给了佐尔格在日本高层中的“线人”。
    另外一份是苏联志愿航空队战斗机大队长勃拉戈维申斯基上校的报告,内容是描述了这段时间中国空军的战况和那几场大胜。勃拉戈维申斯基在材料中重点说明了这几次空战的变化,特别是装载大队长、中队长飞机上的那个精巧的无线电,以及那准确地引导和指挥。看到这份材料,斯大林突然想起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前几日带来的雷达和无线电设计图纸。“对了,还有那火箭弹”,对大炮主义有特殊感情的斯大林其实对火箭炮特别感兴趣。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很早就在在火箭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1921年,专门研制火箭的第2中央特别设计局成立,他们的首要任务是研制合格的固体火箭燃料和发动机。经过不懈努力,苏联设计师先后研制出了可以稳定飞行400米的固体火箭,射程1300米的火箭弹,以及PC-8282毫米和PC-132132毫米航空火箭弹。苏联飞行员曾使用PC-82火箭弹在哈拉哈河狠狠地教训了骄横的日本人。1938年10月,火箭炮车载实验正式开始,以ЗИС(吉斯)--66X6载重卡车为平台,火箭炮共有24条工字型发射轨。1939年3月,沃罗涅日的“共产国际”工厂8导轨的БМ-13-16试制成功,БМ-13总共可以携带16枚M-13(PC-132的改进型)132毫米火箭弹。测试结果表明,БМ-13特别适合打击暴露的密集敌有生力量集结地、野战工事及集群坦克火炮。这次孙科带来的火箭弹技术资料和实物经过伏罗希洛夫的评估非常有助于帮助苏联增加火箭的射程,实现火箭弹的小型化。这些技术将对航空火箭、车载火箭炮甚至正在研究的单兵便携式火箭筒的后续改进有非常大的帮助。
    “看来需要跟中国特使好好谈谈了。”斯大林自言自语到,他按动了桌上的呼唤按钮。
    --------------
    5日后,莫斯科飞往乌鲁木齐的飞机上,孙科踌躇满志。第四次访问苏联的成果超过了前三次的总和。孙科知道,在抗日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只有苏联能这么大规模的援助中国。从地缘意义上,苏联是跟中国靠得最近的大国,在面对日本的威胁的时候,苏联不得不大力支援中国。但是这次双方修订的《通商条约》中有更多的内容在里面,双方还约定了技术共享的条款,中国将提供给苏联雷达、无线电等电子技术,而苏联派出专家指导中国的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的建立。
    《通商条约》还扩大了以货易货的范围,中国急需获取的战斗机、武器和工业设备范围和数量都大大扩大,首批100架I-16战斗机、12。7mm机枪及弹药以及石油钻探和炼化设备已经出发分别从空中和陆地(西北通道)前往兰州。其中武器将直接转运到重庆和成都,机械设备将用于扩大玉门油田的生产。对于战斗机,孙科还通告了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日军正在装备的“零式”舰载战斗机的情况,并表示希望能尽快获得能与之抗衡的战斗机,比如目前还处于试生产阶段的雅克-1(Yak-1)战斗机。
    而炼钢、电解铝、机械制造等设备目录也正在拟定,似乎一夜间,中国的重型工业就要从德系、美系转换为苏系了。当然中国也需要付出更多的矿产资源,从42年开始分批偿还,偿还的时间甚至延长到30年。
    在此之外,苏联再次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贷款,用以购买苏联工业品及设备,中国自1942年7月1日起分十年偿清,年息三分。
    这次孙科能带着这些重大的成果回到重庆,将非常有利于他政治地位的加强,也让他在中国政府中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这非常有利于他推行自己的“民主”和“宪政”。
    ********************
    排版是不是有点问题?
第二十二章 工业之母
第二十二章 工业之母 
    戈壁腹地,祁连山下的甘肃玉门,东邻万里长城“边陲锁钥”嘉峪关,西通“东方艺术明珠”敦煌莫高窟。“春风不度玉门关”,本是荒芜之地的玉门,最近一年突然繁华了起来。1938底,孙健初、严爽、靳锡庚等爱国学者在抗日战争的隆隆炮声中来到石油河畔的老君庙旁,1939年,玉门油田正式投入勘探开发。1939年3月,位于老君庙北15米处的1号井人工挖掘方井见油,8月11日,老一井探明K油层,由此揭开了玉门油矿工业开发的序幕。1940年5月,中国有杆泵采油技术开始用于玉门老君庙油田。
    国共合作后,为了加速对玉门油田的开发。经过国共两党的协商,从延长油田的老设备紧急调运到玉门油田,玉门油田开始了生产,只是老设备的生产难以跟上资源消耗的步伐。
    最近几天从兰州运来了好多的机械设备,随行还来了不少苏联专家,正式依靠这些专家,玉门油田才建立了完善的石油勘探、开采、运输和炼化,以及石油相关的机械设备制造的产业链。
    而新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以及吐鲁番、哈密盆地,还有青海的柴达木盆地,也来了一群神秘的牧民。他们似乎不再关心羊群,而是到处竖起高高的杆子,还经常向其他牧民打听哪里有“黑油”。四川的各个地方也有一群同样的人,不过由于是在中国政府强力控制的区域,他们的行动更加公开。
    这些人正是实施中国政府根据何俊才的提供的材料制定的能源发展计划。玉门油田由于远离战区,同时政府的控制力相对较强,被定为主要石油开采和炼化的地点。事实上,在1942年以前,中国开采的90%的石油都是来自玉门油田。后来玉门油田为其他中国各大油田以及海外的石油开采基地输送了很多的人才和技术。可以说,后世中国的所有油田都是以玉门油田为样本建设的,中国有油田的地方,就有玉门人。
    但是除了玉门油田外,其余的油田都是处于秘密的勘探中,其中一些原因是因为部分石油资源处于交战区或易被攻击的地区,例如四川油田;有的油田未在中央政府的完全控制下,比如新疆和青海的油田。
    何俊才可知道后世有一种观点是“中国贫油国的帽子让中国取得抗战胜利!”。
    日本的侵华战争能够在抗战初期节节胜利,并且能够攻陷首都南京,主要原因就是日本的机械力量比中国强大,这其中包括日本的坦克和飞机。
    众所周之,抗战初期中国没有自己的机械化力量,中国军队甚至连自己的运兵车都大多是马车和火车,很少有汽车。而中国后来用来抗击日本空袭而组建的飞虎队,也是在南京被攻克之后由美国人陈纳德利用美国国会援助组建的。缺少机械化力量,是中国军队屡遭败绩的一个原因之一。
    但是,日军的机械化作战需要大量的石油。而中国当时没有油田,日本本身又是资源匮乏,没有石油,当时离日本最近的产油地区,就是东南亚的文莱,同时通过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也可以购买西亚的石油,但是这些地区,都是控制在英国势力之下的。
    日军的作战,需要石油,但是因为日军和法西斯德国同是轴心国集团成员国,德国在欧洲,在1939年征服了法国,控制了整个西欧,并且威胁着英国,日本在亚洲,已经占领的当时中国首都南京,为了防止这两个轴心国集团的盟国东西相互照应,美国和英国开始控制对日本的军需物资的出口,尤其是橡胶,钢铁和石油。
    中国当时有丰富的资源,但是唯独缺少石油。石油是战争的血液,没有石油,坦克飞机就是一堆废铁。
    日本在中国找不到石油供给,同时英美开始限制日本的石油进口,所以,占领英美控制下的产油和橡胶的东南亚地区,同时控制日本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事在必行。
    为了能够保证日本能够稳固的控制东南亚这个战略物资的重地,日本决定先解决威胁日本海上安全的美国太平洋舰队。
    何俊才原来的历史上,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和入侵东南亚,是在同一天开始的。随着英国重镇新加坡的陷落,日本控制了它想要的。但是,珍珠港事件和进攻新加坡,让美英终于下定决心向日本开战。美国这个强国进入到中国的抗战中,从物资上还是大量援助中国,“驼峰航线”和“滇缅公路”就是当时支持中国抗战的重要补给线。
    所以,因为中国当时没有石油,日本为了战略物资的供应就攻占东南亚,为了能控制东南亚,就必须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所以偷袭珍珠港,从而爆发了太平洋战争。这才能让中国成为美国的盟国,得到美国大量援助物资,才能够坚持抗战,知道胜利。同时日本逐渐开始遭到美军的打击,一步步走向失败。
    所以,中国贫油国的帽子在一定程度上是让中国取得抗战胜利因素。
    基于这样的考虑,何俊才强烈建议所有的石油生产工作秘密地进行。而边关的石油勘探更是必须防备着“北极熊”,只有在中日战线稳定下来。且苏联被德国拖住了脚步的时候才可以秘密投入生产。
    石油主要成分为甲烷,同时含有少量的乙烷和丙烷以及一氧化碳、氮气等。通过对石油的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以及各种机器的润滑剂、气态烃。通过化工过程,可制得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化肥、医药、油漆、合成洗涤剂等。因此,石油被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石化等各行各业,被称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黑色黄金”、“经济血液”。石油的流动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只要没有一种新的燃料能取代石油,国际间石油的争夺就不会停止。不可否认,何俊才那个时空海湾地区爆发的几次战争,石油是其背后的重要动因。
    石油对于中国的抗战也是非常重要的。I-16等活塞式战斗机需要的汽油来自于石油,“歼一”和后续的涡轮螺旋桨等战斗机需要的航空煤油来自石油,运输车辆需要的柴油来自石油。在原来的中国历史上,燃油全部来自国外进口,几乎每进口一吨燃油就需要消耗一吨的燃油。现在有了充足的燃油供给,不但能令空军全力出击,还能省下进口的配额,让给其他紧缺物质。同时石油也是其他化工品的主要原料,例如飞机上大量使用的塑料和有机玻璃。
    中国有没有石油呢?相信这个问题中国很想知道,日本也很想知道。1914年美国的克拉普率领的一支打井队,在他们认为最有希望找到石油的陕北到处打井找油,结果一连打了七口井却一无所获。1938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的经理富勒等人又来到中国,到处钻探打井,结果也是徒劳而返。还有其他一些洋人,在中国的土地上转悠了一圈后,同样两手空空。于是,他们得出了“中国贫油”的结论。为了使人们相信他们这一结论的正确,还搬出了坚信不疑的唯海相地层生油的理论,认为中国大地多为陆相地层,从岩石的种类和生成年代来看,不存在具有商业价值的石油矿藏的可能性。从此,中国贫油的论调甚嚣尘上,鼓噪中华大地。
    但是后世来的何俊才却知道,中国有很多油田可以开采。只不过现在不敢或不能大规模开采。要是这样搞得日本不南进,而是就近解决能源问题,那何俊才就是历史的罪人了。但是这不妨碍中国秘密进行勘探,何俊才甚至还推荐了一个能人。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的李四光,何俊才知道后世真是他带领着技术专家在中国找到了一口口油田,甚至还远赴苏丹,帮助他们也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中国政府正是在何俊才的建议下秘密完善自己的石油产业链,通过公开的玉门油田来开采石油和炼化石油。并且也将玉门油田作为中国石油的发源地,培养技术人才,在需要的时候能快速开采出已经勘探好的新油田。
    到1940年底中国已经在苏联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在玉门油田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玉门油田具备了年产10万吨的规模,基本能满足目前中国军队的燃油开销。到了1941年底,已经玉门油田已经具备年产25万吨的规模,除满足中国军队的抗战外,还支援了苏联一部分。
    特别是到1942年以后,中国政府加强对新疆、青海的控制。盛世才归顺了中央政府,苏联从新疆撤出了自己的势力,全力对抗德国的入侵。中国政府开始在新疆克拉玛依,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开采石油,中国的石油产量在1942年底达到了50万吨。除了抗日战争需要外,还有力支持了民用生产,以及支援了苏联的对德战争。
    1943年底,随着各油田开采规模的扩大,以及四川油田、长庆油田(陕甘宁盆地)的开采,中国石油年产量突破了100万吨,对盟国是一个大大的利好。通过对苏联的石油支援也顺利偿还了前期对苏联的债务,这让孙科大大松了一口气,他可是担心抗战胜利后那30年的资源债务负担呢。
    到1945年抗战结束的时候,中国的石油年产量虽然已经达到500万吨,仍不能满足战后复苏的需要。但是在何俊才前期的建议下,中国政府开始对国内的石油资源进行保护性勘探和研究,而是在支援了东南亚和中东的民族解放运动后帮助他们建立石油的开采和炼化工业,中国转而使用国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