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洪荒之龟虽寿-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生为天道所忌,不得善终,是以不敢随意出世。
如今,人间水患,与妖族了却因果,这赤尻马猴便跳了出来,看似是要阻拦大禹治水,实则是想接大禹之手,功德人皇之气,庇护己身,以免遭厄,虽然此举会将它困在渭水之中,却能保全性命,也是无奈之举。
君不见后世之中,除了灵明石猴身负天生功德,得了一个正果之外,便只有赤尻马猴保全了性命,六耳猕猴和通背猿猴具是身死,下场凄凉。
不过,天道之下,自有一线生机,如今无归道人身负混沌大道,已经从天道桎梏之下脱身,混沌而出的身份,已经不再是必死之劫,混世四猴若是拜在他的门下,便可脱离苦厄,令谋生机。
当即,无归道人看了陆迩一眼说道:“陆迩,大禹治水,有那太古水猿无支祁为祸,孔宣羽翼仙拿他不下,吾赐你净水钵盂,可纳天下之水,你去将那无支祁给吾抓来,吾自有吩咐。”
说着,无归道人伸手一指,顶上庆云涌动,那净水钵盂便落在陆迩手中,陆迩闻言连忙点点头:“谨遵师尊之命。”
当即,陆迩领了净水钵盂,便一路往三峡而来,看着三峡之下,涛涛洪水犹如惊涛骇浪一般,当即大喝一声:“尔等妖族好大胆子,竟敢引发洪水生事,使无数生灵受难,莫非想自取死路不成?还不于吾速速退去,否则你陆爷爷出手,定要打的你们魂飞魄散,永世不得超生。”
话音刚落,只听深山一声厉啸。一头凶兽。身高数丈,青躯白首,缩鼻高额,金目雪牙,果然如同猿猴一般,正腾跃而来,赫然是那太古水猿无支祁。
看到无支祁的样子,大禹等人具是吓了一跳,倒不是说无支祁的样子多么可怕,而是这无支祁自从为祸以来,却是一只以御水之能阻隔众人,不曾现身相斗,不想,如今陆迩一声大喝,便将其引了出来。
却是当初混沌魔猿一分为四,本源也是如此,因此,混世四猴但凡相见,便会生出感应,几欲将其击杀,夺回本源,融合地风水火之力,成就混元道果。
因此,不论孔宣等人如何叫喊,无支祁也不跟他们正面抗衡,但是陆迩一出现,那无支祁便忍不住现身了。
看到无支祁现身,陆迩心中也顿时涌起一股杀意,这股杀意来的那么汹涌,那么澎湃,就好似食肉动物在饿了许久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堆鲜肉一般,那股诱惑力,见状犹如吸毒之人遇上罂粟一般,难以自拔。
这股杀意顿时将陆迩吓了一跳,如果是原本的六耳猕猴,这股杀意涌起,怕是直接不管不顾的话和无支祁大战一场了。
不过,眼前的陆迩早已不是原本的六耳猕猴了,有了无归道人多年的磨砺,他的一颗道心坚实无比,不过心神一动,默念黄庭,便将这股杀意压下,不过看向无支祁的眼中,还是带着几分厌恶。
却说陆迩能够压制心中杀意,那无支祁却不一定,看到陆迩,巫祁支大怒,提着手中天一真水棍冲向陆迩,手中的棍使展开来,有如万花齐放,巨蟒横林,周身水气缭绕,劲气四射。
第二百零四章 混世四猴首交锋
眼看无支祁冲了过来,陆迩心中也涌起层层战意,伸手在耳朵中一掏,混天铁杆兵便出现在手中,双目尽赤,狂吼一声,如若树根般蟠延的肌肉高高隆起,也同样朝着无支祁砸了过去。
只听嘭的一声巨响,两根铁棒撞在一起,好似星辰撞击一般,巨大的气浪掀翻无数浪花,奔涌四周。
见状,孔宣背后五道彩光扫过,便见那水浪刷走,羽翼仙祭起阴阳二气瓶,之间瓶口一张,阴阳二气化作阴阳磨盘,将那无数浪花化作水汽,归于江河之中。
大禹手中分水剑一挥,便见滚滚水流朝着剑锋所指方向而去,却是没有冲到洪荒大地之上,祸害黎民百姓。
只见两只猴子,在那三峡上空激战不修,原本,混世四猴的修为其实相差不大,可是陆迩跟随无归道人修行多年,又其实无支祁这自行摸索之辈能比的,只见两人交手属下,无支祁便露出一个破绽,陆迩当即一棍,狠狠的砸在无支祁的肩头,直接将他的肩头砸的一矮,入骨三分。
陆迩见状,还没来得及高兴,便见那无支祁的身子犹如流水一荡,瞬间犹如砸在水中一般,浑不受力,随即便见无支祁的伤势尽数修复。
无支祈水母之身,水至柔至弱,至网至强,善利万物,善守自身。若要重创于他,实不容易。但无支祈结结实实受了一棍,到底疼痛不堪,心头怒火大作,眼睛发红,一声厉啸,已用了神通。猛使个法天象地的神通,化作一个巨人,手掌如山,朝陆迩抓来。
陆迩见状,也是身形一晃,同样化作一方巨人,两只巨猿,却是舍弃了武器道法,犹如寻常野兽一般,嘶吼,扑杀,挥拳,一招一式,简单古朴,却又蕴含大道之韵。
只见两只猴子,看起来长的一般无二,可是动起手来,却是完全不同,那陆迩,便犹如一阵狂风一般,呼啸而过,而那无支祁,则犹如一阵巨浪,层层叠叠,正所谓风无形,水无象,两人却是斗了个旗鼓相当。
无支祈一声厉啸,已用了神通。只见惊风狂雷骤起,石吼树鸣相应。那湖中之水,如同听到号令,泰半冲出湖中,化作冲天水柱,伴随满天雷霆霹雳,威能赫赫,朝陆迩攻来。
陆迩见状,却是恢复了神智,轻笑一声,“此乃小道尔!”
当即,伸手一指,便见净水钵盂从怀中飞出,倒悬开来,一道水光冲天而起,分化三股,两股如同并蒂莲花般盘旋头顶,化作二神龙,护住周身,道道宝光裹挟瑞气凝成华盖,高悬空中,以保自身无忧!第三股化作狰狞蛟龙,如同蛟龙入海,兴风作浪,腾云驾雾,道道金光喷吐,龙爪四扑,劲气四溢,搅乱虚空,漩涡时现,席卷冲天水柱,让其丝毫进不得身!
这水不是寻常水,却是那九天弱水,一滴便可化作汪洋大海,滚滚而来,却是瞬间将那无支祁的御水之能压制。
无支祁见状大怒,“那猴子,有本事和吾大战三百回合,借助灵宝之力,算和本事。”
陆迩闻言却是摇摇头笑道:“你这孽障,殊不知灵宝也是自身实力的一种,你若有灵宝,不妨也拿出来,与吾斗上一斗,若是人人都如你这般扯嘴皮子,弃灵宝无用,吾等修士,还要炼制灵宝神兵作甚,端是无知之极。”
说着,陆迩伸手一指,那净水钵盂之上顿时水光大作,滚滚弱水奔涌而出,朝着无支祁而去,无支祁见状大惊,两只巨手在水流之中一挥,便见无数水流化作滚滚蛟龙,朝着那九天弱水呼啸而去。
这等控水之能,怕是连共工都要稍弱一分,可是如今,陆迩手持的乃是当年道祖亲传,先天至宝,净水钵盂,也不知道灭杀了多少妖魔,击败了多少大能的至宝,这无支祁固然有几分神通,却也绝对不是这灵宝的对手。
只见那滚滚蛟龙,霎时间被弱水压制,就好似蛟龙入海,固然是畅快无比,却也始终脱离不出大海的控制,那滚滚弱水落下,瞬间犹如水牢一般,将那无支祁封禁其中,随着陆迩伸手一招,便见纳入净水钵盂之中,被陆迩封在其中。
眼看陆迩将无支祁封入净水钵盂之中,大禹顿时大喜,连忙上前,朝着陆迩拱手道谢:“多谢仙长出手相救,降服孽障,否则,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平定水患呢?”
陆迩见状笑道:“大禹师弟无需多礼,贫道乃是你的大师兄,却是你焚香祝祷,师尊有所感应,才命吾前来相助的,师尊有令,让吾带无支祁回方丈仙境听候发落,吾不好久留,今日别过,他日再会。”
说完,陆迩朝着大禹和孔宣,羽翼仙点了点头,便一个跟头翻出,朝着方丈仙境而去,却是无归道人仿照日后筋斗云,推演出来的一个山寨版,但威力却相差无二的筋斗云。
不说陆迩带着无支祁返回方丈仙境,却说大禹治水,没有了无支祁为难,那一众妖邪虽然厉害,却也不是孔宣和羽翼仙的对手,三下五除二,便被两人给收拾了。
随后,大禹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最终,将滚滚洪流引入大海之中,大禹掏出一段铁棒,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定海神针”重一万三千五百斤,一抛,插入河底,测量深浅,定住水脉。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都了如指掌,加上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平定水患,功德无量,舜帝大喜,遂将大禹定为继承人,而后,舜帝南巡而亡,大禹被天下诸侯拥戴,是为人皇。
第二百零五章 九州鼎力人道兴
却说大禹治水,动用了天下臣民,在治水过程中,受灾各部族不分彼此,协同合作,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分配了生产资料,进一步加强了各部族的交流融合。
而且,大禹治水,并不仅仅是抵御了洪水,在无归道人的指点下,大禹借此机会整合了大半人族的劳动力,统一调度、集中劳力开辟了密布的水网沟渠。得益于密布的水网工程,人族很快便会恢复活力,将迎来一次人口的大暴发,人族对整个洪荒的影响力就会超过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
禹作为治水最大的功臣,于十三年中开山无数,通河无数,修堤无数,使天下河川均流向大海。又引水筑渠,建坝畜水;加之禹在治水过程中走遍天下,对各地作物气候均有了解,于执撑间推广各种作物,让其在更适合的地方生长,无形中提升了人族的粮食产量。待治水成功,天地有感,降下功德时,那功德之大,却是直逼三皇了,这其中功德,直叫天下修士侧目,更叫那些没有派弟子收大禹为徒的圣人心中懊悔不已。
别看如今大禹功德还比不上三皇,可别忘了,大禹还没功德圆满呢?待到他功德圆满之际,怕是所得功德堪比三皇了,这等功德,便是圣人也侧目不已,而作为大禹的师傅,指点他之水的无归道人,这次也得到了不少功德。
随着治水安定,人道气运昌隆,直冲云霄,大禹也信守诺言,在泰山祭天,供奉天庭,一时间,天庭气运也是增长不少,让昊天瑶池,笑的好几天合不拢嘴。
大禹成为人皇之后,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禹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朝政教。
不仅如此,因为天降水患之时,有那妖族为祸,大禹便想出了一个办法,接人道气运,凝练九鼎,镇压九州气运,得保人族气运不失。
于是,大禹收集九州之铜,炼制九鼎,九鼎出世之时,无归道人传来祖龙九子,以精血淬炼九鼎,从此之后,人道气运也称龙气,便是如此。
九鼎铸成,大禹在陈都东边七十里处修建了一个巨大的祭坛。在日中之日,献上百兽祭品,用草木扎成千种形态,祭献上天,底下无数人族拜祭。只见大禹更是站在祭坛之上,大声的诵读祭文:
“今我人族大禹,率领洪荒人族,祭拜四方。祝告我人教教主老子圣人,圣母女娲娘娘,圣师无归道君。今祭炼九鼎,祭之以万民所信。鼎镇人族,镇压九州四野。人族不灭,九鼎不沦;九鼎不破,人族不失。
凡九州之内,一干仙、神、人、鬼,与我人族功过,借以这造化九鼎为引,天地为鉴;以我人族气运为压,当行之赏攻罚过!凡虐我九州之人、神、仙、鬼,必遭天谴。九鼎为凭,气运为压,天地为见。”
说完,只见祭坛的中间,九个古鼎发出玄色的光芒,随后只见那古鼎迅速变大为百丈高下,大放青色毫光。就在古鼎放出豪光的时候,诸天星斗一阵大亮,尽管是在白天,一众人族也发现了都天星斗的异常,紧接着,太阳星发出一道金光,直直的射到了祭坛之上,随后而来的便是诸天的星光。
异象纷呈,笼罩整个洪荒,人族早已看的眼花缭乱,天降异象,使得人族的族人更加的坚信大禹做了一件造福整个人族的大事。不但是陈都周围部落的人族,就算远离陈都的人族也纷纷放下手中之事,大声祈祷。随后九鼎散发出一阵七彩霞光,天空中只见万千信仰之光汇集于此,被源源不断的吸入九鼎之中,那太阳金光和周天星光也仿佛是流水一般注入到祭坛的中间,九鼎将这信仰之愿力和周天星辰之力吸入完全,浑身气息大盛。
不过就在此时,大变陡生,天边集来乌云,云中电光四射,隐有滚滚雷声,一道电光降下,在场诸人尽皆重伤,九鼎也受到震动,腾空而起,翻滚不定。
却是这九州鼎一出,人类大兴,巫妖等其余种族再也无法和人族争夺气运,大伤天和,是以天道有感,降下天罚。
大禹见状,连忙一口精血喷出,落在九鼎之上,大禹身为人皇,自有人皇之气护持,加上他平定水患,鼎立水网,铸造九鼎,具是功德无量,精血加持在九鼎之上,九鼎之中,自有无量功德。
可便是如此,那天外劫云也是不断汹涌,并未因此消散。
见状,大禹大惊,不知如何只好,便在此时,三十三天外,火云洞天之中,三皇对视一眼,伏羲却是笑道:“如今九鼎出世,鼎立人族气运,吾等却是当助一臂之力才是。”
“大善!”神农和轩辕点了点头,当即,只见三人顶上庆云显化,三条龙气冲天而起,朝着人间九鼎而去,于此同时,颛顼,帝喾,尧王,舜帝,同样四道龙气冲天而起,另有燧人氏,有巢氏,缁衣氏,身上功德金光化作金轮,落在人间,激荡人族气运,化作一道龙气。
这八道龙气与大禹身上的人皇之气相合,化成九条龙气,在那劫云之中呼啸。
方丈仙境之中,无归道人伸手一指,崆峒印猛的飞起,崆峒印中响起了九声震天的龙吟,只见那盘绕在崆峒印上的九龙印记闪出了道道金光,刷的一下,从崆峒印中闪出九条金龙。那金龙龙尾均匀岔开,颔下有龙珠,晶莹剔透,龙吟阵阵,摇头摆尾,盘旋片刻,飞落下来,穿过无量时空,来到陈都之外,各投入到一个鼎中。
第205章。灵宝设定
部分灵宝设定,可能不全,但大体是这样的。
混沌至宝
盘古斧混沌珠造化玉牒
混沌灵宝
太极图盘古幡混沌钟乾坤鼎造化玉牒残片造化珠
先天至宝
诛仙四剑戍己杏黄旗青莲宝色旗离地焰光旗素色云界旗玄元控水旗河图洛书元屠阿鼻二剑伏羲琴地书山河社稷图
招妖幡崆峒印昊天镜。封神榜龙头拐杖姻缘册弑神枪黄泉剑天地四方瓶生死簿九霄天魔塔玄奥星空图净水钵盂
九皇樽月桂杖摄天钟
一等先天灵宝(圣人证道法宝在一等先天灵宝和先天至宝之间)
七宝妙树落宝金钱三宝玉如意青萍剑接引宝幢加持神杵红绣球宝莲灯震天神弓三十六颗定海珠混元金斗干戚止戈
昊天印昊天剑昊天塔炼妖壶先天五灵珠乾坤袋六魂幡乾坤图风火蒲团斩仙飞刀九天息壤奈何圭紫电锥聚宝金盆
破空钗昆仑镜天离火神鞭咫尺杖断玉钩顺风旗幽冥修罗旗造化鼎先天八灵旗八卦紫金炉紫金红葫芦散魄葫芦
万寿葫芦阴阳葫芦神光葫芦太阳真火剑太阴玄寒剑。三生石。藏仙图紫虚竹杖花妙坠旗日月金轮
二等先天灵宝
多宝塔灵柩灯八景宫灯庆云金灯寒冰癸水罩乾坤尺遁龙桩(七宝金莲)落魄钟阴阳镜太极符印盘古符印乾坤符印
清净琉璃瓶九龙神火罩捆仙绳斩仙剑降魔杵五火七禽扇四象塔日月珠巨阙剑八卦仙衣褚鞭紫绶仙衣定风珠
四象珠(裂地珠、聚水珠、引风珠、延火珠)钉头七箭书钻心钉缚龙索通天神火柱紫电锤山河扇幽冥万骨幡照妖鉴
随心铁杆兵穿心锁七星剑水玉六合袍长虹索龙虎如意乾天紫光旗无回珠闹海钢叉日月精轮青玉簪混铁棍浑天碎星棒七极回天针千风定神戟逐日杖山河锦绣帕翠光两仪灯鸠头杖幌金绳羊脂玉净瓶四海龙珠苍云印聚龙钟不死神火杯
渔鼓玉虚印九宫八卦袍风火一气棍无字天书日月杵混元锤地芭蕉水芭蕉火芭蕉风芭蕉锦绣地理图紫薇宝印
随心玉如意星河壶五彩神魂沙分水流波梳接引灯笼血河幡
三等先天灵宝(数量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二百零六章 三皇五帝终齐全
霎时间,九鼎光华大作,直冲云霄,九道龙气与崆峒印中的龙气彼此相合,无数人族先贤显化,每一个人都身负功德,或许单个来说,他们的功德都不过如此,可是一旦这股力量融合起来,便是圣人都要为之惊叹。
只见这无数的功德汇聚在一切,化作无量功德金轮,玄黄宝光普照之下,劫云消散,九鼎飞散在九州之上,气运结点之中。
见状,大禹大喝一声,“鼎镇九州,永镇天下,九鼎归位,九州结界起!”
只一眨眼的功夫,便见得这洪荒大地,但凡这人族所居、所属,尽皆的,都被罩于了一淡淡的,紫金色的,透明的光罩之内。瞬而。一道耀眼的玄紫金光,自九鼎,沿着这紫金光罩,猛然,迅速爆起,直射九天、幽冥。
九州大地之上升起个一个庞大的结界,保护人族安全的结界,一切仙、妖、巫在进入结界之中,都将被结界的力量所压制。这结界便是九州结界。九龙归位九鼎成,九道通天的光柱照耀了三界,这一刻三界所有仙、妖、巫都看到了这奇景,人人都被这奇景给震惊了,人族不亏为是天道的宠儿,要与人族争气运那是不可能的。
此九鼎被后人称为九州鼎,称为人族后天功德巨宝,威力直追圣人的证道法宝,成为为人族一件能够镇压气运的至宝。
就在大禹把九鼎放入九州龙脉时,命运长河之中波澜迭起,异象频频。九条金龙从命运长河中飞出。九声龙吟镇压九州神鼎震动,道德玄文写成的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宫符篆从鼎中飞起,九道光辉如同九只旗幡高耸入云,挺立于大地中央。
却是九鼎生成,天道有感,从今以后,九州气运不破,仙道力量便会被人道压制,从此,人道与仙道开始分离,人族寿数大减,同时,奇异力量也逐渐在人间消散,不过同样的,天道之下,无恒强,无恒弱,九州气运固然能够力压天下,便是圣人也要位子侧目,可是人心易变,气运无常,一旦人心有异,气运有变,人道气运也为随之而改变。
因此,日后人间,每当人族气运变化之时,便有奇异力量出现,遂有那句,国之将亡,必生妖孽之语,便是因为人道气运波动,九州结界便不能压制仙道力量,这些力量就会复苏,在人间掀起波澜。
禹继帝位不久,就推举早陶当继承人,并让他全权处理政务。在皋陶不幸逝世以后又推举伯益为继承人,负责政务。
帝禹在位十五年后逝世,葬于会稽今淅江绍兴,终年一百岁。
不想,大禹儿子启灭杀伯益。取而代之,正式结束禅让制,开始了世袭制。五帝时代结束,天地一功德金光万丈,五帝帝师纷纷得到功德。
这一日,陈都之外的祭坛之上,凡人所不能看到的地方,忽然,只听一声龙吟之声,一阵仙乐响起,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功德宝光普照天下,一架九条五爪金龙拖着的辇车从天而降,只见伏羲,神农,轩辕,以及颛顼,帝喾,尧王,舜帝,尽在其中。
而在高台之上,已经身陨的大禹,如今却是身穿帝服,站在高台之上,却是五帝不同于三皇,虽能成就人皇正果,却不能肉身不死,因此只能身死之后,才能功德圆满,被接入天外天火云洞,成就不朽,不沾因果,不履红尘。
大禹见状,连忙朝着几位先辈行礼,“有劳诸位皇兄,前来迎接贫道。”
众人纷纷含笑,将大禹扶起,随即,便将天外一道彩云飞来,玄都大法师手持太轻符诏,看了大禹一眼说道:“太上道德天尊敕命,大禹治水有功,平定水患,诛灭妖邪,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义。开天地帝王新纪元,创人族文化血脉之源流,功德无量。特敕封尔为五帝之一,前往火云洞居住,不惹尘埃,不沾因果,万寿无疆,安享无量量劫清净逍遥,尔其钦哉!”
话音刚落,天外一片七彩霞光飞来,自是上天感应大禹为人族作出的大贡献,降下功德以示奖励。
命运长河中冲出一条祥龙,那祥龙伸展躯干,身姿矫健优美,穿云入舞,探头伸爪,突然一阵黄光暴涨,眨眼间化作一鸡蛋大小的玄黄宝珠,光华内敛,云气萦绕,一溜烟飞到大禹面前,大禹还未反应过来,直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