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子妃她有点怂-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治理天下,如今陛下舍大义不顾,何以服天下之人?”
礼部尚书附议,道:“陛下诚孝,臣等皆知,然太后公然违背先帝遗愿,违背纲常,为礼法所不容,陛下身为人子,一味偏袒顺从,并非诚孝,实乃盲从!若天下人效仿之,国朝以何治天下?”
帷帐外黑压压一片,群臣跪了一地:“□□、太宗神灵在上,国朝百年社稷,陛下应当以大义为重,岂可因一妇人而不顾祖宗法度?”
“臣等愧对先帝,无颜再忝列内阁!只能长跪于此。”
“若臣等坐视陛下违背祖制,万世罪人也。”
哭声传进帷帐之后,嘉平帝面色灰败,叹了口气。
年轻时的他为了赌一口气可以和群臣僵持数天,如今他老了,没有那个精力和群臣斗气,而且周太后擅动陵墓的事情很快就会传扬出去,届时路人皆知,朝廷想压制也压制不住,钱兴又被贬去司礼监,周太后已经激起民愤,假如他不肯退让,群臣哭谏之事还会上演。
当初周太后暗示管事太监封堵钱太后的墓穴,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阻拦。周太后逼薛景自尽,钱兴诬陷薛景,他知道以后,只是皱了皱眉头,虽然他也觉得母亲实在无理取闹,不过还是帮着善后。
现在满城风雨,群臣哭谏,他对母亲仁至义尽。
要不是母亲胡搅蛮缠,他也不会在世人面前大失颜面。
不管怎样,先安抚好群臣再说,等风波平息,谁还会关注钱太后的陵墓?
嘉平帝下定决心,道:“准奏。”
武英殿内安静了一瞬,片刻后,群臣收了哭声,山呼万岁。
消息由内官传出,文华门外翘首以盼的六部六科官员欢呼雀跃,群情振奋,几个年轻官员更是激动得大哭起来。
纠察御史越众而出,拿出奏本,开始怒骂官员失仪,官员们发出一阵阵哄笑,没有理睬纠察御史,欢呼着离去。
……
嘉平帝退让之后,群臣趁胜追击,立刻委任工部侍郎谢骞前去裕陵勘察钱太后的墓穴,找出打通隧道的法子。
几位阁老意见一致:既然谢太傅公然弹劾周太后,搅混了一池静水,那这个烫手山芋就交给谢太傅的孙子吧!
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降职,阁老们要经过廷议选出新的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和左都御史,新官还没上任,他们要审理的第一个案子已经确定下来了:重新审理周家公子打死人命的旧案。
谢太傅死咬着不松口,嘉平帝浑身冒火,不想再为周家的事情烦心,索性答应重审。
眼看群臣不再闹腾了,嘉平帝立刻起驾回乾清宫。
仁寿宫的宫人找了过来,拦在轿辇前,哭着磕头:“陛下,老娘娘晕过去了!”
太医已经为周太后诊治过,说周太后急怒攻心,恐怕有邪风入体的危险。宫人熬了药喂周太后服下,周太后如今躺在榻上,虽然苏醒,但是半边身子不能动弹。
嘉平帝揉揉眉心,叫来朱瑄:“朕身体不适,不能去母亲跟前探望,你代朕去看看你皇祖母。”
周围的宫人交换了一个眼色,太后脾气暴躁,皇上这是不敢去见太后,把皇太子推出去承受太后的怒火。
朱瑄面不改色,应了声是。
嘉平帝欣慰地点点头,儿子虽然和自己疏远,遇事还是很有担当的,至少不会懦弱退避。
……
仁寿宫乱成一团。
外朝的消息一道道传回内宫,周太后气得死去活来,内殿屋中的摆设玩器被她摔了个精光,宫人打扫干净之后,悄悄撤走所有易碎的瓶瓶罐罐,连镶嵌玻璃的大屏风也抬出去了。
昔日布置得奢华的内殿空空荡荡,成了雪洞一般。
朱瑄踏进内殿,周太后的怒吼声回荡在空旷的内室里:“岂有此理!哀家贵为皇太后,乃天子之母,他们竟然敢弹劾哀家?整个江山都是哀家儿子的,哀家想杀了谁就杀谁,岂容他人置喙?哀家生了皇帝,钱氏不过是个残废之人,也配和哀家共尊?!”
宫人们劝不住周太后,跪在地上,抖如筛糠。
周太后躺在榻上,半边身子不能动弹,声音高亢刺耳:“皇帝呢?他怎么还不来见哀家?”
朱瑄走了进去。
周太后嘴巴张了张,目光落在他身上,瞪大眼睛,苍老的面容扭曲而狰狞,神情疯狂。
朱瑄撩起眼帘,环顾一圈。
宫人们心头凛然,站起身,朝他行礼,匆匆退了出去。
周太后看着朱瑄,抬了抬手,示意他扶自己坐起来。
朱瑄走到榻前,停下脚步,俯视着披头散发的周太后,淡淡地道:“工部侍郎谢骞不日就会赶去裕陵,挖通先太后的墓穴,完成先帝遗志,让先帝和先太后合葬。”
周太后下巴抖了抖,双眸慢慢瞪大,皱纹挤成一团,眼眶像是要裂开似的。
朱瑄继续道:“周怡打死人命一案疑点重重,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将重审此案。”
周太后怒不可遏,浑身发抖,齿关碰在一处,咯咯响。
朱瑄神色淡淡,说:“皇祖母,内阁阁老刚才议定了,您私德有亏,纵使将来百年后,也不可能追封您为皇后……”
周太后脸皮抽搐,手背青筋暴起,喉咙里发出模糊的嘶吼声。
她才配当皇后!她为先帝生了儿子!钱氏一生无子,还是个眼瞎腿瘸的残废,怎么配母仪天下!她大半辈子都活在钱氏的阴影之下,先帝和钱氏同甘共苦,难道她就没陪先帝吃过苦?她也是先帝的妃嫔!她为先帝生养了继承人,为什么钱氏可以永远陪伴在先帝身边,占着原配的名分,死后还能和先帝合葬,生生世世和先帝共享烟火?
她不甘心!
“没用的东西……”周太后手脚发颤,声音变得浑浊嘶哑,“哀家早就叮嘱皇帝……不能退让!他一退让,那群大臣就会得寸进尺……他是皇帝!不听话的大臣……全杀了!杀了!哀家是皇后!是皇帝的生母!哀家才配生生世世陪着先帝……”
朱瑄眼眸低垂,看着歇斯底里的周太后,一字一字地道:“皇祖母,您不是皇后,只是太后,历来只有皇后的尊谥能得帝谥,钱太后得了一个睿字,您得不到那样的尊荣,您永生永世都不可能取代钱太后。”
语调柔和,说出的每一字却如万钧重锤。
周太后怒不可遏,气得一个字都说不出来,片刻后,皱纹遍布的脸上浮起惊恐之色,双手蓦地张开,手指苍老干枯如皴皮老枝,颤抖着道:“你……你……你知道了!”
太子一定知道她害死淑妃的事!
朱瑄微微一笑,神情依旧温和:“皇祖母,礼部已经派人去奉先殿,钱太后的神龛画像都会送回先帝身边,世代享受后人烟火,您不必担心日后和钱太后并尊,孙儿会将您的神龛令置一处,您不会依附太庙。”
他一身常服,立在榻前,儒雅温文,气度雍容,在周太后眼中,眼前的孙子却宛如修罗!
杀人诛心……她终于明白为什么郑贵妃一直深深忌惮皇太子,太子明明知道她看重什么,就当着她的面摧毁什么,让她被不甘和嫉恨所折磨,要她生不如死!
这个孙子果然阴沉狠毒!
“哀家……哀家要告诉皇帝……”周太后挣扎着想坐起来,冷笑着道。
朱瑄淡淡瞥一眼周太后,那也要嘉平帝肯信才行,何况他也不怕嘉平帝知道。
他转身步出内殿。
仁寿宫的宫人站在长廊外,个个面如考妣,神色颓唐。
庭前脚步声纷杂,十几名锦衣卫缇骑正在按着名单抓人。孟时被带进诏狱以后,供出几个同谋,罗云瑾亲自带着人抓捕仁寿宫近侍,他奉谕旨办事,周太后瘫倒在床,掌事太监求告无门,不敢阻拦,只能眼睁睁看着缇骑抓走内官。
朱瑄步下台阶。
罗云瑾示意属下将内官带去诏狱,缇骑们领命而去。
朱瑄抬头,已经是傍晚时分,天色暗沉,北边天空浮起闪烁的寒星。
他回头看罗云瑾:“你当真不打算恢复身份?”
罗云瑾低头整理佩刀上的流苏穗子:“不必了。”
朱瑄问:“将来呢?”
将来他即位,罗云瑾不必怕嘉平帝报复,可以恢复身份。
罗云瑾摇摇头,眼眸低垂,望着大红穗子,嗓音暗哑:“薛季和已死。”
薛家门第清贵,容不得一个沦为阉人的子孙,从谢太傅的态度就可以窥见其他人会怎么看待他这个薛家后人,他不想让地底下的祖父蒙羞。薛家其他房的族人如果知道他就是薛季和,要么将他视作耻辱,要么前来依附,他不需要别人的同情和奉承,薛季和早已死在那年深冬,他以后只是罗云瑾。
朱瑄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也好。”
第163章 过继
谢骞接到诏书的时候,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奉命主持修陵之事,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啊!嘉平帝心里未必乐意别人挖通钱太后的墓穴,眼下群臣威逼,他才会稍作妥协,过几天周太后再闹一闹,嘉平帝肯定又会反复。
奈何他祖父捅出这么一个大篓子,不管是工部还是吏部都认为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更是破天荒地联名举荐他,巴不得把他送到天涯海角去。谢太傅这次得罪了三法司,文官们固然佩服谢太傅的勇气,佩服之余只有忌惮和恐惧,生怕一不小心被这老顽固给盯上,丢了官位。
现在朝中为官十年以上的都把谢太傅当瘟神,只有年轻官员对谢太傅敬佩有加,天天在谢家门前转悠。
薛景的案子重审之后,谢骞发现谢太傅写好了辞呈。
“我愧对老友……”谢太傅感慨了一句,看着谢骞,欲言又止。
谢骞叹口气:“您辞官也好,皇上心里不舒服,太后更是恨您入骨,我也正准备劝您回乡去避一避,您年纪也大了,回家好好帮我带儿子……”
话还没说完,谢太傅随手抄起白瓷盘里清供的绿橙,砸到孙子身上。
谢骞抬手接住绿橙,一脸莫名其妙。
谢太傅嘴唇哆嗦了几下,道:“临走之前,我想见他一面。”
谢骞愣了一下,满脸错愕神色。
谢太傅神情有些狼狈,转过脸去,瓮声瓮气地道:“你去问问他,肯不肯见我。”
谢骞不知道说什么,干巴巴地喔了一声。
……
周太后瘫倒在床,不能下地。第二天嘉平帝也犯了旧疾,不过群臣这回不相信他是真病了,都认为他只是羞于见人才推说自己病倒,以此来躲避大臣。
罗云瑾重新回到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职非他莫属。
嘉平帝心力交瘁,见他办事麻利又沉稳谨慎,不像其他秉笔太监那样敷衍塞责、急功好利,干脆将善后之事全部交给他料理。
他谨慎从容,之前身兼数职也能把各监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如今重回司礼监,钱兴的党羽已经被铲除,他的心腹陆陆续续补充了空缺,少了钱兴的牵制,他处理政务更加得心应手,如臂使指,再无掣肘。
掌印太监的办事处单独设一座偏院,守卫森严。
身着圆领袍的内官捧着一摞摞厚厚的文书进进出出,长廊人来人往,却一声咳嗽不闻。这里是司礼监权力中枢,能来往于此的内官都是内书堂出身,个个熟读书本,举止有度,规矩严明,气质明显和其他宦官不同。
谢骞站在廊房门前,看着廊前两排凶神恶煞、气势霸道的带刀缇骑,心中感慨万分。
少年的时候,人人都说季和将来会大有作为,那时候谁能想到季和将来会经历那么多的苦楚?
他最终成为一个权势滔天的内宦。
掌印太监堪比“内相”,等同前朝首辅,风光自然是风光的,然而他是季和啊!
那个横空出世、让不可一世的谢家子弟颜面扫地、放下倨傲轻慢的季和,本应该和自己并肩踏进保和殿。
如果说以前他只是沉痛身世,不甘心浪费自己的才华,薛家雪冤以后,他发现薛家的不幸全是由皇家造成的,还能继续侍奉嘉平帝吗?
谢骞站着出了一会儿神。
门里传出说话声,几名内官躬身打起帘子,缇骑先走下长廊开道,身着大红蟒衣的罗云瑾在数名内官的簇拥中走了出来。
他头戴纱帽,一袭织金蟒袍,挺拔高挑,边步下长廊,边吩咐身后的随从,气势沉着,一举一动带着雍容威严,侧脸一如既往的俊朗英挺。
谢骞咳嗽了一声。
罗云瑾眼风都没扫他一下,径自从他眼前走过去。
谢骞摸摸胡子,拔步跟上他们。
罗云瑾继续吩咐随从,随从们恭恭敬敬地听他指示,他吩咐完,挥挥手。
随从们领命而去。
谢骞走上前,直接道:“我祖父过几天离京回乡,他想见见你。”
他现在摸清楚罗云瑾的脾气了,和罗云瑾说话的时候不能弯弯绕绕,最好开门见山,不然罗云瑾根本不会搭理他。
罗云瑾的回答很干脆:“不见。”
谢骞苦笑了一下,小声说:“罗统领,你利用我祖父弹劾老太后,我不瞒你,祖父这次彻底得罪皇上,他回乡以后,你就真的见不着他了。我不是为我祖父开脱,我不认可他的做法,更不会原谅他这么多年对你不闻不问……我只是怕你将来后悔,你恨他也好,原谅他也罢,我都能理解,我不是求你见他,就是想和你说一声。”
谢太傅绝没有那个为薛家雪冤的本事。得知谢太傅捧剑入宫的那一刻,谢骞就知道祖父一定又被人利用了。
薛景的案子时三法司来回审核过的,没有一丝纰漏。谢太傅居然能找到全部人证物证,还把他们全部召回京城,在嘉平帝毫无准备、司礼监毫不知情的时候公之于众,六部六科官员群起响应,短短半天时间就有数百名官员前去声援,京师百姓自发前去宫门前支持年轻官员,钱太后的家人跪于宫门前大哭,贵戚、勋臣陆陆续续赶到宫中,当年的顾命大臣不顾老迈之身上疏,要求嘉平帝彻查当年之事……这么□□无缝的计划,这么大的声势,背后必定经过缜密的计划和安排。
谁会煞费苦心为薛家翻案?
只有罗云瑾可能最大。
他了解谢太傅,谢太傅认死理,不能容忍嘉平帝和周太后堂而皇之哄骗朝臣,而且当年谢太傅误以为薛景真的是出于羞惭才畏罪自尽,知道真相以后必定对薛景抱有愧疚之心,只要把证据送到谢太傅手上,谢太傅拼死也会闹出点动静。
谢骞并不在意罗云瑾的利用,他祖父就是这么一个人。
罗云瑾脸上没有一丝波澜,重复了一遍:“不见。”
谢太傅曾经对跌落尘埃的他置之不理,认为他不该苟活于世,在那一刻,他已经和老师恩断义绝。
或许老师觉得愧疚了,或许老师想再见他最后一面,劝他回头,又或许老师只是想和他说说他祖父的事情……不管谢太傅为什么想见他,他不在乎了。
他不会去见谢太傅,哪怕谢太傅马上就要咽气。
谢骞心里微叹,点点头,说起另外一件事:“官府张榜寻找薛家后人,来认亲的不少,一个月内有几百人说是薛侍郎这一支的后人。”
罗云瑾冷笑了一声。
他们这一房落难的时候,族人袖手旁观,薛府门庭冷落,只剩下几个老仆。现在薛家雪冤,朝廷恩赏,他们又一窝蜂地涌过来认亲。
谢骞接着道:“我亲自选的人。当年薛家出事的时候,远房一位老夫人拿出几千钱请押送的官差好好待薛家女眷,后来还常常去祭拜薛侍郎……还有衣冠冢,老夫人家中并不富裕,膝下有两个孙子,一家几口俱是知礼之人,我让她的一个孙子过继到薛侍郎这一支名下,朝廷的封赏都给了他,他可以继续奉养自己的祖母亲人。我看过他写的字,虽然笔法还稚嫩,不过是个好苗子,他祖母颇有见识,他读书刻苦,日后一定能光耀门楣。”
朝廷为薛家雪冤,赐下恩赏,归还薛家祖宅和田产,族人蜂拥而上,急着瓜分薛家祖产。
罗云瑾早就料到会如此,托谢骞帮忙为薛家寻一个嗣子,继承薛家祖产,承继薛家香烟。
“光耀门楣?”罗云瑾嘴角扯了一下,“不必了。”
他不在乎这些,只是想给地底下的亲人一个安慰而已。
……
谢太傅离京的那一天,在城外官驿等了很久。
金乌西坠,暮色沉沉,归巢的鸟群拍打着翅膀飞向密林,夕晖喷薄而出,翻涌的晚霞边染了一层金边。
谢太傅身披鹤氅,站在马车旁,凝望官道宫城的方向。
家人再三催促,他长叹一口气,回头看谢骞。
谢骞摇摇头:罗云瑾不肯来,他也没有办法,换做是他,他也不会来。
谢太傅花白的头发在金灿灿的夕光中熠熠闪光,转过身,踩着脚凳上了马车,掀开车帘:“骞儿,祖父得罪太后和圣上,得罪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你以后在京为官前路艰险,你恨不恨祖父?”
谢骞笑了笑,逆光而立,面容模糊,唇上精心保养的胡须一翘一翘的:“祖父生来如此,孙儿没什么好恨的,在您眼中清名更重要,孙儿早就看明白了。”
他停顿了一会儿,郑重地道,“祖父,孙儿不会成为您这样的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他首先要爱护自己和家人,才能善待其他人。
谢太傅沉默了片刻,苍老的面孔上浮起一丝苦涩的笑:“祖父执着了一辈子……比不上你啊……”
车轮轱辘轱辘轧过石板,谢太傅放下车帘,靠在车壁上,缓缓闭上眼睛。
谢骞目送祖父的马车消失在茫茫的暮色之中。
罗云瑾没有来,祖父心里会一直挂念着这个遗憾,直到他生命的尽头。
……
廷议过后,新的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人选最终确定下来,内阁中空出一个空缺,徐甫顺利晋升,成为次辅。
司礼监传出加盖印信的驾帖,锦衣卫奉驾帖登门,抓了周家公子,消息传出,京师百姓欢呼鼓舞。
周家人仰马翻,庆宁侯求到东宫,帖子一封封送到朱瑄案头。
他道:“不见,以后周家的帖子不必送过来。”
近侍忙应是,收走周家和为周家公子求情的帖子。
大理寺重新整理了一份薛景勒索一案的卷宗,和刑部、都察院以及刑科再三勘核,盖上签印,送到东宫。朱瑄名义上主持了重审,这份案卷需要由他签名之后再留存原件和副本存档,以备将来查验。
朱瑄浏览一遍,加盖画押,让内侍收好,眼帘抬起,看着书案前那尊象牙雕缕的摩睺罗。
圆圆,答应你的事,我做到了。
他拿起摩睺罗,手指轻轻摩挲。一阵窸窸窣窣的脚步声传来,宫人站在屏风外通禀,罗云瑾来了。
朱瑄笼着宽大的袖摆,珍而重之地放好摩睺罗,站起身,道:“让他去琴室等着。备茶。”
宫人退了出去。
不一会儿,罗云瑾在内侍的引导下转过屏风,走进琴室。
琴室陈设简单,珠帘高卷,花几上的黑漆螺钿山中访贤图铜瓶里供了几把绿油油的菖蒲、半夏和竹枝,粉墙下设矮榻,榻前长案上一对高足瓷盘,盘中绿橙堆磊。
朱瑄面色苍白,斜倚在榻上,没有戴纱帽,只戴了燕居冠,锦衣绣袍,气度优雅雍容。
宫人跪坐在地坪扇炉子煮茶,茶叶过了两遍沸水,一屋子浓郁的馥郁茶香。
罗云瑾走上前。
朱瑄示意他坐下,指指匣子:“这是薛侍郎的案卷,你拿去收着罢。”
罗云瑾坐到他对面,打开匣子,扫一眼案卷,唇边浮起讥讽的笑。
多么的可笑,他的祖父半生清廉,兢兢业业,最后却死在太监和深宫妇人之手。
他合上匣子,一盏茶送到他手边,茶水青绿,正是松萝茶。
朱瑄喝了口茶,轻声问:“你若不是掌印太监,而是位列朝官,会怎么看司礼监?”
罗云瑾手指微微攥紧茶杯。
朱瑄平静地道:“罗云瑾,内书堂的内宦读的大多是典章制度相关的书籍,以备将来随侍时顾问,你不一样,你自小聪颖,读了所有文官需要读的书,我问你,假如你是朝官,你怎么看司礼监?”
他眼帘抬起,直视罗云瑾。
“如果我将来要裁撤司礼监,你又会怎么看?”
炉火静静燃烧,一室茶香氤氲。
罗云瑾垂眸,脊背挺起:“司礼监和内阁共理朝政,已成定局。”
朱瑄淡淡一笑:“不错,你看得很明白。”
宦官专权是一大弊政,但是司礼监已然成为和内阁并驾齐驱的权力机构,不能轻易废除,司礼监能够牢牢压制住内阁,倘若贸然裁撤司礼监,文官失去掣肘,必定陷入党争之中。
朱瑄抬手,倒了满满一盏茶,送到罗云瑾面前。
“罗云瑾,孤问你这个问题,不是把你当成司礼监的内应,也不是当成其他人,孤问的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是权倾二十四衙门的罗统领。”
“内臣也是臣子,你毕生所学并非无用,即使身在司礼监,也可以施展抱负。”
罗云瑾静静地看着朱瑄。
第164章 忠告
廊前栽种翠竹,凤尾森森,窗前映下一片摇曳的竹影,满室弥漫的茶香中夹杂着丝丝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