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归朝-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你要做什么?”霍思谨吓得往后缩,一直缩到床里面。
  小姑娘看看手里的刀,又看看她,很奇怪地说:“你不是要自尽吗?我再等着你死啊,你死了我就用这把刀割下你的头,拿出去交差啊。你快点吧,我还有别的事呢。”
  霍思谨冷汗直流,这哪里是什么小姑娘,这分明是个魔鬼,不,这是个妖怪。
  她忽然想起一个人来,庆王身边的那个女人,那个从来不肯以脸示人的女人。
  一股寒意涌上心头,霍思谨知道,这个小姑娘是真的要杀她,那也是真的刀,不是玩具。
  “我是庆王妃,我可以帮你们对付庆王,你们不要杀我。”
  “庆王?我师傅说不用管什么庆王,他已经是一粒废棋,所以你是庆王妃也没有用,我还是要杀你。”
  说着,小姑娘抬起腿来,一条腿跨到床上,眼看便要扑过来了。
  “那太平会呢?你们一定是太平会的对头吧,我哥便是太平会的谢思成,他是大当家,大当家啊!”
  “吹牛!谁不知道谢思成是个孤儿啊,他哪有什么妹妹。”


第六四八章 上船

  屋子里似乎忽然安静下来,小姑娘眨着一双小鹿眼,好奇地打量着霍思谨:“你真的是谢思成的妹子吗?我还是不信。”
  这不是装的,她是真的不相信。
  她也是孤儿,她从来不知道有亲人的感觉,可是她知道,如果她有哥哥,她一定会拼了性命保护他。
  霍思谨深吸一口气,她已经恢复了平素的镇定。
  是啊,无论这些是什么人,他们也不敢动她。
  她不但是未来的太后,她还是谢思成的妹妹。
  对于太平会而言,只要她还能生下皇子凤孙,她便是有用的人;
  对于这些人而言,只要能够用她来要协谢思成,她便是有用的人。
  所以,至少是现在,她无性命之忧。
  看着面前稚气的小姑娘,霍思谨微微一笑,傲然道:“如果不信,你们可以问问谢思成,他是不是有我这个妹妹。”
  小姑娘的眼中闪过一丝鄙夷,她笑嘻嘻道:“那好,我要先去问过师傅。”
  小姑娘说完便掉头出去,屋子里又恢复了平静。
  阵阵酸臭从被褥上传来,霍思谨把脸埋在膝盖上,捂住口鼻,唯恐下一刻她便会呕吐出来。
  时间一点点过去,霍思谨感觉已经等了很久,那扇门终于再次打开。
  还是刚才的小姑娘,只是这一次她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冰冷得如同一尊石像。
  “既然你是谢思成的妹妹,那么我们就给你换个地方,这里太简陋,不适合你。”
  霍思谨有些得意,果然啊,果然啊。
  她起身下床,这才发现她身上穿的还是出来时的那身衣裳,她问道:“我在这里多久了?”
  小姑娘冷冷地说道:“两天了。”
  霍思谨吃了一惊,自从她在杂物房里晕倒,到现在竟然已经过去两天了。
  “你们给我用了蒙汗药?”她听说过这种药,阎嬷嬷还曾想过要买一些。
  小姑娘冷哼一声:“什么蒙汗药能让你昏迷两天啊?”
  她也只说了这一句,便没有继续说下去,显然是不想把详细情况告诉霍思谨。
  霍思谨也没有兴趣知道,这种江湖人的伎俩,她是没有兴趣的。
  显然,这些人对她这个弱女子十分放心,从屋子里走出来,只有小姑娘一个人带着她,丝毫不担心她会趁机逃跑。
  霍思谨也不想逃跑。
  现在的情况和两天前是不同的,那时她知道,只要她躲过一劫,太平会的人会来找她的。
  可是现在,她甚至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有可能已经不在扬州了,即使她能逃出去,也不知道该逃往何处。
  走出屋子,霍思谨发现这里似乎是一个作坊,十几个粗壮汉子正在凿木头,她们从这些人身边走过,没有一个人抬头看她们,似乎对这一切司空见惯。
  小姑娘带着霍思谨一直向前走,走出院子,门前是一条河。
  河上停着一条船,一男一女站在岸边,似乎是正在等着她们。
  男人三十多岁,瘦削个子,相貌普通,女子也是三十上下,眉清目秀,但也只是中人之姿。
  小姑娘对那女子叫了声“师傅”,便没好气地推了霍思谨一把,道:“看什么看,上船!”
  小姑娘突如其来的声音和刚才的甜美判若两人,霍思谨心里一寒,或许这比她想像的更加糟糕。
  霍思谨被她推得踉跄一下,还没有站稳,便被人一把拽到了船上。
  上了船,霍思谨才发现,船上不只她们四个人,这船从外面看上去并不大,可是里面却很宽敞,足足容纳了二十多人。
  这些人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个个瘦削修长,可是却又给人孔武有力的感觉,他们身姿如松,即使坐着,也是背脊笔直,好像他们从生下来就是正襟危坐一样。
  霍思谨胆战心惊,她从小到大,还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外男,偏偏这些人丝毫不避男女之防,就这样挤在一个船舱里。
  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气息,还有汗味。
  小姑娘和那个女子抬来一口大锅,锅里都是煮熟的水饺。
  小姑娘笑嘻嘻地说道:“叔叔们,快来尝尝我们包的饺子。”
  这些人便凑过去吃饺子,先前的女子还拿来两坛酒,可是这些人没有喝,但是那女子却把酒隔着船上的窗子一杯杯洒出去,浓烈的酒味从窗子外面飘进来,有个汉子笑着说道:“大姐,有一套,一看就是行家。”
  另一个汉子吸吸鼻子,道:“这么好的酒,可惜了。”
  酒味辛烈,不是江南人喝的绍兴酒,却像是北方人的那种能够醉死人的酒。
  霍思谨被这酒味熏得几欲呕吐,她捂着嘴,强忍着胃中的翻腾。
  那些人还在吃饺子,没有人问她吃不吃,也没有人理她。
  船越行越远,霍思谨越来越难受,终于,她再也忍不住,大口地呕吐起来。
  ……
  冬日的草原,是一望无际的萧索。
  谢思成站在帐篷外面,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叹了一口气。
  加海走过来,笑着问他:“怎么,派去中原的人还没有消息?”
  谢思成点点头,清风朗月般的脸庞上带着淡淡的忧愁。
  这已是他派往中原的第三批人了。
  第一批人到达中原时,庆王府刚刚查抄不久,他的人在撷文堂见到霍思谨,向霍思谨转达了他的意思,他们要接霍思谨来鞑剌。
  以现在他在加海面前的地位,霍思谨到了鞑剌,便如公主一般。
  可是霍思谨没有答应,听说要让她来鞑剌,她甚至尖声叫了起来。
  她很害怕,她怕极了,她哭着让去接她的人转告哥哥,她不要去鞑剌。
  第二批人离开鞑剌时,京城里刚刚传来消息,驸马展愉死了。
  在别人看来,这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消息,一个无职无权的驸马而已,死就死了吧。
  可是这对于远在鞑剌的谢思成和加海而言,却是个危险的信息。
  展愉一死,展家就要动了。
  谢思成不想再等,立刻再派人去了中原。
  妹妹不想来鞑剌,那就去两广吧,一时半刻,小皇帝和锦衣卫的手还伸不过去。
  可是这批人一去便没有回来。


第六四九章 风吹草低见牛羊

  第三批人又走了两个月了,可是依然没有消息。
  谢思成几次三番给太平会在北直隶的几个分舵写信,询问这两批人的下落,得到的消息几乎是一样的。
  没有见过!
  谢思成便又派了两名亲信冒险进京,无论那两批人生死如何,他先要把妹妹带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
  现在他正在等着的,便是这两名亲信。
  多年以来,虽然太平会分成两派,一派是他,一派是翠娘子,可是他自幼在太平会长大,无论是亲信,还是威望,他都高于翠娘子。现在翠娘子生死未卜,目前在太平会中,除去义父,便是他的势力最大。
  前面他派出去的两批人,都是他精挑细选的人,如果这些人遇到不测,也不会全军覆没,就连太平会各分舵也没有他们的消息。
  所以,除非是太平会内部的人做的,否则不会这样干干净净无声无息。
  这也是谢思成着急的原因。
  莫非是翠娘子回来了?
  谢思成摇摇头,翠娘子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就像当初翠娘子派人在去宣抚的路上阻截霍九,根本不用他出手,翠娘子便溃不成军,那件事一半是霍九的本事,另一半原因则是翠娘子的人无法命令沿途各分舵,他们只能靠自己,缺少后援,只能一败涂地。
  况且,这两年翠娘子都没有出现,甚至有传言她已经死了。她在太平会中的势力也渐渐减弱,有几个香主甚至已经投靠了谢思成。
  那么太平会里唯一能够神不知鬼不觉让两批人有去无还的人,就只有一个了。
  谢思成闭上眼睛,后来他发现,其实并非他想不到,还是他不愿意往那个人身上去想。
  那是进入太平会后,唯一给过他温暖的人,也是他最敬重的人。
  重新睁开眼睛,眼前还是一望无际的荒原,谢思成仰头望天,几只苍鹰掠过天际。
  他起身,向着不远处的一个小丘走去,加海见了,大步追上他。
  “不要担心,如果仍然没有你妹妹的消息,我们就出兵吧,我就不相信了,我们鞑剌二十万勇士,难道还不能在中原找到一个女子吗?”
  谢思成转过身来,淡淡地说道:“如果我妹妹落入那人手中,纵使我们有二十万勇士,也不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她。”
  加海不解,他去过西安,那里据说是汉人十多个朝廷的国都,汉人很看重钱财,只要有钱,便能买到任何东西,包括情报,也包括人命。
  想到西安,加海便想起了一个人,一个令他烧掉所有珍奇宝物的人,一个让他咬牙切齿的人。
  一个女人。
  而且还是一个很年轻很年轻的女人。
  “鞑剌大军马踏中原之日,便是谢九给我为奴之时。”加海恨恨地说道。
  谢思成看他一眼,冷冷地说道:“展怀的兵马正在虎视耽耽地看着我们,你还想轻而易举就能让他的妻子为奴为婢?别忘了,展愉已经死了!”
  加海大笑,手指关节捏得咯咯作响:“展怀吗?这个小孩子最好快些长大,我已经等不及要和他一决高下了。”
  谢思成转过身去,望着不远处的小丘:“你不用等了,展怀的女儿刚刚办完满月酒。”
  “展怀的女儿?谢九生的?那关我何干?”加海不解。
  “展怀给女儿办完满月酒,就该动了。”谢思成提醒道。
  加海哈哈大笑:“你们汉人真是矫情,展怀放着大事不做,却还要给女儿办什么满月酒,真是可笑之极。一个只想着妻儿的男人,又怎配与我草原狼为敌?”
  谢思成没有理他,独自走上小丘。
  如果不是为了要行大事,他真是不屑与加海这种人合作。
  展怀是什么人,霍九又是什么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今时今日,上至小皇帝,下至黎民百姓,也只有加海这种狂妄之徒才会把展怀当成小孩子。
  况且,展怀身边还有霍九。
  想到霍九,谢思成心头便有种莫名的酸楚。
  他还记得那一年的上元节,他在榆林的灯会上看到了霍九。
  她穿着女装,红衣绿裙,俗艳的衣裳穿在她身上,却分外娇艳动人。
  那是他隔了很久之后再次见到她,那一刻,他想起很多很多年前,在宁波的乌篷船上,那个戴着虎头帽、有着一双明亮眼睛的小孩。
  他早就遇到霍九了,早到他并没有太在意,早到他竟然没有看出来霍九是个女子。
  是啊,那时的霍九还是个孩子,一个看不出性别的孩子。
  或许,若是他早一些发觉霍九是个女子,那么一切可能会有不同。
  可是又能有何不同呢?
  没有不同,没有。
  他不是展怀,他不能恣意妄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他只是一个提线木偶,只是一个风筝。
  而提线的那个人,便是义父。
  谢思成不再说话,凛冽的寒风吹过,他打了个冷战。
  转眼又是几天过去了,派去京城的人依然没有回来。
  谢思成的心渐渐沉了下去,思谨怎么样了,她还好吗?
  这个苦命的妹妹,原以为她能嫁进庆王府,即使庆王与太子不睦,但是他有能力让庆王不敢造次,安安份份做个富贵王爷。
  可是没有想到,世事变幻得匪夷所思,庆王竟然指使皇后毒杀了皇帝,而且做得这般隐密的事情,居然经由一个市井小民的案子而大白于天下!
  谢思成不用去查也能想到,这是一个局,庆王与皇后,还有彭城伯府,都在不知不觉中被人算计了。
  庆王是生是死,谢思成都不关心,但是妹妹不能。
  他要把妹妹带来鞑剌,即使有朝一日,他与加海反目,他也能保住妹妹平安。
  可是思谨却不肯来,思谨是嫌弃他与鞑剌人合作吧。
  思谨在霍家长大,霍江以清正著称,他是清流之首,读书人讲究什么“只留清白在人间”,思谨应该是受霍家影响,不耻于投靠鞑剌,因此才不肯来的。
  因此,他这才决定暂时让思谨避到两广,那边气候宜人,不似塞外艰苦,思谨在那里,可以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的事。


第六五零章 朝堂

  西安城里四季鲜明,阿裳的满月酒摆过,天气便骤然冷了起来。
  府里的地龙是买宅子时就有的,但是也只限后院,前院是没有的。
  自从出了月子,每天总有几个时辰,霍柔风是在外书房的。她和展怀一样,在外院和后宅各有一间书房,外书房用来会客之用,但是接待女眷时,大多还是在后院的花厅,毕竟外院出出进进的人很多,并非每位女眷都如霍柔风自己那般洒脱。
  她刚出月子,身子还没有完全恢复,外书房里早早地烧起了地龙。
  霍柔风跷着脚,正在看诋抄,看着看着,她噗哧笑了出来。
  新皇登基,学着祖宗们的作派,不但大赦天下,还要减免三年赋税,可是圣旨刚刚颁下仅仅三天,便再次下旨,只减免北直隶和西北的赋税,其他地方照缴。
  河南正在打仗,北直隶各卫所时刻准备出兵,而每年冬天,鞑子缺少粮食,便会时时扰境抢粮抢米,这两个地方即使不免赋税,也征不上来,朝廷此举非但贻笑大方,还要引来朝野谩骂。
  西北这边的事,霍柔风是知道的。
  明和帝减免赋税的圣旨是上午颁的,中午时便收到展怀的折子。展怀在折子里说,每年冬天鞑子都要扰境抢夺钱粮,西北要严防,所以向朝廷讨要军饷和军粮,否则鞑子大举进攻,西北无法出兵。
  明和帝依稀记得先帝曾经因为展怀私自募兵的事,将之前欠他的军饷一笔勾销,这就是早就不欠了,为何展怀还来要帐,是欺负新君不知道前因后果吗?
  明和帝大怒,立刻让兵部找来当初展怀亲笔盖章的文书,要摔到展怀脸上,看他还认不认帐。
  可是文书找过来一看,上面白纸黑字写明,一笔勾销的是前年之前的军饷,而现在展怀讨要的是去年和今年的。
  而且,前年之前,朝廷并非没有给西北发过军饷,也不是没有给过粮草和其他军备,只是给的不够而已,而自从那次切帐之后,朝廷对于西北,却是真的一两银子、一粒米一件棉衣也没给过。
  明和帝把文书狠狠摔过去,却不是摔在展怀脸上,而是摔到了兵部尚书崔世纶脸上了。
  崔世纶冤啊,他是先帝殡天后才调到兵部的,之前的事情和他有何关系啊。
  于是兵部只好去查,这一查才发现,这两年以来,展怀一道要钱要粮的折子也没有上过。
  没上折子,兵部当然就装糊涂了。
  当然,即使展怀不上折子,该给西北的也是要给的,可是国库空虚,当然是能不给就不给了。
  这样一来,朝廷欠展怀的,折成银子,居然比之前一笔抵销的还要多。
  偏偏这个时候,河南战报传来,张宝辰军队大败朝廷军队,两个卫所失守。
  北直隶几大卫所早已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向河南增兵,可是要打仗,没有粮草是不行的,因为打仗,这半年以来几大卫所都在招兵买马,天气越来越冷,军队的棉衣和棉被至今也没有全部到位,还有一半的新兵穿的是单衣。
  明和帝只觉头晕脑胀,他这才发现他辛苦从先帝手中接过来的朝廷只是一个空壳,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就连打仗也要看武将们的脸色。
  无奈之下,他只好收回刚刚颁布下去的圣旨,为了挽留一点颜面,只好给西北和北直隶减免了赋税。
  可是这道圣旨刚刚颁下,户部侍郎便上了折子,原来西北早在五年前就不再缴纳赋税了,原因是展怀直接让人把各地缴上来的赋税,全都从各州府衙门里拿走去养他的军队了。
  这件事情,虽然先帝是否知晓无从可考,但是已经死了的王太后肯定是知道的,内阁的阁老们更是知道的,亦就是说,该知道的人都知道,只有明和帝自己不知道。
  明和帝气得发抖,总不能再把这道圣旨也收回来,然后再勒令展怀把五年里侵吞的赋税全都吐出来吧。
  明明你拿了那么多的赋税,却还要迫使先帝用拖欠你的军饷抵销你的罪责,还有比你更损更缺德的吗?
  现在你还要找朕要银子,你抢走的那些赋税呢?那才是朕的银子啊。
  内阁在等着明和帝下旨,可是没有人出主意,一个张宝辰已经让朝廷上下捉襟见肘,万一这个时候再惹恼了展怀,那么接下来谁的日子也不好过。
  可是惟恐天下不乱的人总是有的,这时便有人提醒明和帝,前阵子展怀的二哥修后陵时烧死了,展怀可能正在气头上。
  明和帝想要找展怀算帐的想法就此打消,只是让兵部去劝说展怀,军饷的事情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好在展怀还是比较好说话的,他自从十六岁领兵以来,朝廷年年拖欠银子,他早就虱子多了不觉咬,再说,这也是他意料之中的。
  见展怀没有再继续上折子,明和帝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时又有折子递上来,弹赅闽国公世子展忱明明已经退兵,却依然在江苏屯兵一事。
  明和帝直觉上折子的人是和他对着干的,否则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弹赅展家人。
  他问了问展忱在江苏屯兵的事,原来展忱也只是有一万人留在江苏,据说是为了防备庆王打个回马枪,再杀回江苏,这才留下一万人以防万一。
  明和帝立刻把上折子的人骂了一通,这个紧要关头,这不是给朕添乱吗?
  霍柔风坐在外书房里,看完诋抄,再看战报,笑得花枝乱颤。
  这时有人进来,告诉她姜大先生到了。
  霍柔风连忙让人请姜伯儒进来。
  姜伯儒自从回到陕西之后,很少来她府上,一向都是霍柔风去四时堂找姜大先生说话,这次他特意过来,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
  果然,姜伯儒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将一张纸交给了霍柔风,霍柔风看到上面是三个日期,这三个日期都是明年。
  她立刻就明白这是什么了,沉声问道:“都是卜算好的?”


第六五一章 日子

  姜伯儒微笑颔首。
  相传,姜家祖上深通阴阳两界奇门遁甲,呼风唤雨、五行八卦无所不能。
  这也只是传说而已,姜家祖上是否真能呼风唤雨,这已无从可考,但是姜家精通奇术,霍柔风是领教过的。
  她自己便是个例子,昔年姜家人仅凭她的一根头发和那串水晶,不但让她再世为人,还能成为谢家女儿,若说这只是巧合,那么就是抬讧了。
  因此,面对眼前这三个日子,霍柔风珍而重之。
  见她神色凝重,姜伯儒洋洋自得,这个小丫头,不对,现在是小丫头的娘了,总算是没有顶嘴。
  可是下一刻,他便决定收回自己刚才的想法了。
  “我选这个日子,这个日子好。”这个日子真的是好啊,小展也会喜欢的。
  “为何?”虽说这三个日子都是根据霍柔风和展怀的五行八字起卦算出来的,可是姜伯儒也没有觉得霍柔风选的这个日子比起其他两个有何独到之处。
  “因为我和小展就是在三月里认识的啊。”霍柔风笑嘻嘻地说道。
  姜伯儒抚额,昔年女帝铁马冰河,浴血奋战,终成一代霸业,那是何等烈性女子,可是谢小九啊……难怪女帝要与祖上重签契约,将余下的五年转给九容公主。
  女帝原就不想让九容公主承继帝位吧,她让姜家辅佐女儿,也是怀着私心的,否则她大可将契书改为下一任君主,而非九容公主。
  想到这里,姜伯儒反而放下心来,他对霍柔风道:“即管如此,你还是和展五商议一下,这个日子事关重大,并非你一个人就能决定的。”
  “那是当然,我自是要和小展商量的,不过我还是觉得这个日子最好。”霍柔风冲他眨眨眼睛。
  到了晚上,展怀回来,霍柔风便把这三个日子拿给他看,展怀便指着其中一个道:“就是这个吧。”
  阳春三月,正是霍柔风挑的那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