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归朝-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树岭收布,她们辛苦织出的布只能托其他村子有门路的亲戚便宜卖掉。
  黄华三没有听说过永丰号,他也不知道霍家,他甚至不知道每匹布的市价是多少,但是这个姓霍的小孩说了,永丰号能按照高出市价三成的价格收他们的布,有多少收多少,而且一收便是五年。
  五年啊,五年的时光,村子里会有一批孩子长成半大小子,他们是梅树岭新一代的男丁,是家里的顶梁柱。
  待到这些孩子长大了,梅树岭又能像以前一样,虽不富足,但是人人都能吃饱肚子,逢年过节孩子们能穿上新衣裳,其他村子的姑娘愿意嫁过来,生儿育女。
  “愿意,愿意,我们愿意!”黄华三冲口而出,但是很快他又反应过来,迟疑地看着霍柔风,“小少爷,你说的话可作数?”
  霍柔风微笑,冲着张升平点点头,张升平把霍柔风的名帖捧到黄华三面前:“老人家,你拿着这份名帖,到永丰号无锡分号,便能知道我家九爷的话作不作数了。”
  黄华三认识几个字,见这名帖上只有霍风两个字,他疑惑着不知说什么才好。
  一旁的缪福青哈哈大笑,道:“缪某在无锡城里薄有虚名,老人家可信否?”
  黄华三已经知道这位缪大将军是勋贵,是连县太爷也惹不起的大官,自是连连点头:“信得过,信得过。”
  “好,那缪某就告诉你,论起生意做得大,整个江南怕是也没有几家能超过永丰号的,这位便是霍家的九爷,千真万确。待到你们两家立契书的那天,缪某愿去给你们做个中人,小九儿,你看可好?”
  这些年,缪福青没少在无锡做中人,霍柔风笑道:“那就有劳缪大将军了。”
  这时一位姓常的文士开口道:“你们霍家既然说出他们有多少布,你们便收多少,就不怕其他人都把布匹交给他们,他们从中再赚一笔?”
  这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了。
  闻言,黄华三气得老脸发白,他道:“霍小公子是要帮助我们村子渡过难关,我们怎会做这等下作之事?”
  霍柔风冲他摆摆手,看着常文士,斩钉截铁地说道:“就算把十里八村的布匹全都拿过来,我们霍家也收得起。”
  一一一
  明天就上架了,如果今晚零点后台启动,那么晚上我就会上传新章,当然如果后台进不去,可能会有延迟,上传新章后,我会在群里和WEIBO说的啊。
  一定要支持正版订阅啊。关注十三的WEIBO“姚颖怡的十三蝴蝶”,企鹅群187620873


第七十一章 庵中主人,如玉处石(大吉大利,今天上架)

  孙文逸看了常先生一眼,以前还真是高看常家了,以为他们家曾经出过一位进士、两位举人,也算得有几分底蕴了,却没有想到眼界竟然如此狭窄。
  他清清嗓子,问黄华三道:“你们村子里有多少户人家?”
  黄华三道:“原本有六十几户,如今只有五十八户。”
  孙文逸微微一笑,不再说话。
  常先生登时明白过来,他恼羞成怒的瞪了霍柔风一眼,还不到六十户人家,就是没黑没白地织布,又能织出多少?
  可恨自己多说了两句话,非但成全了霍家仁义的名声,还显得自己小家子气了。
  若是缪福青那种粗人说上几句也就罢了,偏偏是被孙文逸垢病,孙文逸是翰林出身,以后还要入朝为官的,他的堂兄孙文远如今位列小九卿,离入阁之期不远矣。以后常家子弟如要入仕,还要靠孙家看在同乡的情份上多多提携。
  霍家真是奸商啊,只花不多的银子,就给自己使了个这么大的绊子,让孙家以后如何看自己啊。
  可是一时之间,他又给自己找不到台阶,常家是书香门第,最是不屑行那商贾之事,他对稼穑之事也是一窍不通,另外几人见孙文逸开口了,便争先恐后出银出米,一时之间,把敞厅内搞得像善堂一般。
  正在这时,展怀忽然又开口了:“对了,晚辈前阵子在街上遇到几个人欺负一个人,晚辈看着来气,便让人救下了那个被欺负的人,却原来那些欺负人的都是地痞,可却冒用皇亲国戚的名头在外为恶,被欺负的也不是普通人,竟然是朝廷命官。胡大人,您看这件事该如何是好?”
  胡泗已经快要恨死这两个小孩子了,那个小的倒也罢了,一看就是被这个大的教唆的,这个大的才最是可恨。
  他冷声说道:“休得胡言,当今天下国泰民安,无锡城里虽然不是夜不闭户,可也平安康宁,又怎会有当街欺负朝廷命官之事。”
  展怀呵呵一笑,又看向赵清泰:“既然胡大人说没有这事,想来那些冒充赵家家丁的人真的是假冒了,呵呵。”
  赵清泰一头雾水,原来这小子说的竟然是赵家家丁?
  他想再多问一句,可展怀已经重又坐回座位,还不时地和霍柔风小声说笑,似乎方才那番话都是无心之语。
  但是这样的话,又怎会是无心的呢?
  赵清泰面色清冷,目光如刀锋一般落到二人身上,他已能肯定,这两个小东西背后一定另有其人。
  梅树岭的事既然已经说定,众人便也纷纷告辞,大家定好明天一早便在县衙碰面。
  直到所有人都走了,霍柔风和展怀一起慢吞吞走出敞厅,她压低声音问展怀:“你没让傅明扬登场?”
  展怀面不改色:“不用。”
  不用,他没有想到这件事会这样顺利,当然他更没有想到,霍柔风会下场帮他,他也没有想到霍柔风会认识缪福青,而缪福青被霍柔风三言两语激得应下此事。
  他的原定计划,是想让傅明扬站出来的,可是现在用不着了,傅明扬这张牌,还是要用到更关键的事情上。
  “小九,今天的事还是要……”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便看到霍柔风正拔着脖子向竹林里张望,他顺着她的目光望过去,只见一个玄青色的身影站在那里。
  “那是谁?”展怀问道。
  “一位神仙般的公子。”霍柔风的声音清清甜甜,展怀想起小时候吃过的野蜂蜜,后来吃过无数次的蜂蜜,但是都没有野蜂蜜好吃。
  神仙般的公子?
  展怀真是不知说什么才好。
  将来他若是有了儿子,万万不能养于妇人之手,否则便会像霍小九这样。
  展家的男儿,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可是那个人是谁呢?
  展怀不动声色地看了看郎青……
  这时采芹小跑着过来,对霍柔风道:“九爷,天色不早了,咱们回城吧。”
  说着,还有意无意地瞥了展怀一眼,展怀摸摸耳朵,霍家的这个丫鬟,他是什么时候得罪她了?
  霍柔风向展怀抱抱拳:“杨公子,我还有事,就此别过。”
  说完,她却站在原地不动,那样子似是要等着展怀先走。
  展怀不由自主地向刚才的方向望过去,只见竹叶婆娑之间,那个玄青色的身影正向远处走去。
  好好好,小家伙,你是想去追那位神仙般的公子吧,不打扰了。
  展怀挥挥衣袖,带着随从们走了。
  霍柔风冲着自己的人说道:“你们在这里等着,爷没有回来之前,谁也不许动。”
  采芹忙问:“九爷,您……”
  霍柔风转过身来,冲她嘘了一声,便轻手轻脚地向前跑去。
  采芹急得直跺脚,张升平连忙低声劝她:“姑娘莫急,张亭和张轩应该就在前面,他们会照应九爷的。”
  采芹对张升平的两个侄儿印像很好,闻言这才微微松了一口气,九爷越大越不好带了,现在她还在府里,若是她出府了,采荷她们几个哪里管得住她,唉。
  霍柔风走了没有多远,便听到有人轻声唤她:“九爷,九爷。”
  她回头一看,只见张亭从一块大石后面闪出身来。
  “只有你?”她问道。
  “我哥跟过去了,我在这里接应着。”张亭说道。
  “从这里出去是什么地方?”霍柔风问道。
  张亭道:“从这个方向出去,便是下山的路,半山腰有个庵堂,没有什么香火,像是哪个大户人家专为家中长辈女眷建的清修之所。”
  “庵堂?这庵堂建在万华寺后山的半山腰里,你以前就知道?”霍柔风好奇地问道,她来这里之前,张升平向她详细讲过万华寺的事情,却没有提到有这样一座庵堂。
  张亭摇摇头:“我叔让我们哥儿俩跟着那主仆二人,可他们分头行事了,那个老者便是去了那座庵堂,是小的跟着,险些被那老者发现。那老者在庵堂外面敲门,出来应门的不是尼姑,而是俗家打扮的老妇,因此,小的才猜想那是大户人家为家里长辈建的清修之所。”
  ***
  上架啦,今天五更,这是第一更,上架求订阅,求月票,求打赏,月票五十加更,和氏璧(10000点币)加更。


第七十二章 春花秋月何时了(第二更)

  “后来呢?”霍柔风问道。
  “那老者从怀里掏了件东西交给老妇,老妇进去之后,很快又出来,把那物件还给了老者,小的离得远,看不清是什么东西,像是用绸布包着的。老者只好把那物件揣回怀里,就往这片竹林里来了,小的没敢跟上,就在庵堂外面转悠了一会儿,过了约末一盏茶的功夫,有顶轿子从山下上来,就落到庵堂外面,小的担心被人发现,便从另一条小路进了竹林,刚好遇到我哥,他让我在这里等着,若是那老者来了,便把他引开。”张亭说道。
  霍柔风明白了,那间庵堂里的人定然和“玉笛公子”有些关系,莫非是那老者求见不果,他自己亲自去了?
  霍柔风的兴趣来了,她问张亭:“你不是说还有一条路吗?怎么走?”
  张亭指指身后,道:“就从这里向前走,转一个弯,便有一条小路,从那里向山下走,就能看到半山腰的那座庵堂了。”
  他的话音刚落,霍柔风已经跑了出去。
  果然,没过一会儿,她便看到了那座庵堂。只见青瓦白墙,掩映在竹海之中,门前一道青石台阶,直通向山下。
  一顶青布小轿停在门前,霍柔风正想靠近一点仔细看看,便见庵堂的门忽然打开,一个丫鬟打扮的少女扶着一个女子走了出来,身后还跟着一名老妇。
  那女子看上去也就是十一二岁,她梳着单螺鬟,穿着淡绿色的比甲,素白小袄,下面是一条月白色的挑线裙子,身量虽然尚未长成,但已是亭亭玉立,如同五月里尚未绽开的莲花。
  她微垂着头,霍柔风看不清她的相貌,但是看那纤巧的身段,想来一定是位弱不禁风的小美人吧。
  少女转过身去,重又看向那座庵堂,她伫立良久,直到那丫鬟和她说了什么,她这才上了轿子。
  她们的行李并不多,只有丫鬟和那老妇背上的包袱,看这样子不像是要出远门的,但那少女在庵堂外默然而立的身影,却给了霍柔风一种感觉,她这一去就不会再回来了。
  轿子沿着石阶缓缓下山,丫鬟和老妇在后面跟着,显然山下另有马车或者轿子,只是少女身子金贵,走不得远路,这才让轿子把人抬下去。
  看那轿子已经走出很远,霍柔风也准备回去了,正在她想要转身时,忽然,她看到庵堂后面的竹林里,走出一个熟悉的身影。
  他穿着玄青色的头篷,从霍柔风的角度能够看到他的脸,虽然不甚清晰,但是她能肯定,这就是当日在小船中给她治伤的那个少年。
  少年缓步走向那石阶,看着那越来越远的轿子,他解下腰间的玉笛吹了起来。
  这次的笛声不似那日在浮玉楼听到的,带着几分哀伤,霍柔风听出来了,这是李后主的《虞美人》,很少有人会用笛子演奏这支曲子,但是前世的时候,她曾在行宫之中听老宫人吹过,太监说那是前朝的宫人,皇帝仁慈,让她们留在行宫里照顾花草。
  这一世,她师从柳无醉,也曾提起过这支曲子,柳无醉试着吹过,可是却没有前世她听到的那种韵味。
  而这个少年,却比前世她听过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听着听着,手背上一点凉意,霍柔风这才发现,不知何时,她已落下泪来。
  她用手背抹一把眼泪,那少年手执玉笛站在蜿蜒的石阶之上,山风吹起他的衣裳,玄青色的斗篷如同一朵云,随时都会腾空而起。
  这山、这遍山的青竹、谪仙般的少年拿着玉笛,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美好隽永。
  一曲终了,少年转身走入竹林之中,他毅然决然,没有回头,也没有再看那庵堂和那石径一眼,倒像是用这一曲和这里的一切做一绝别。
  霍柔风望着少年消失的方向,有一种说不出的熟悉之感涌上心头。
  她能肯定,在宁波小船上,她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少年,在此之前,她绝对没有见过他。
  可是不知为何,她就是觉得他熟悉。
  或者,他是像她前世时见过的某个人吧。
  霍柔风苦笑,这一世的她与前生的她,在相貌上没有半分相像,即使有人如她这般幸运,投胎转世重生而来,也不会还是前世容颜了吧。
  她叹了口气,顺着来时的小路回去了。
  回到庄子里,她叫来张轩,问道:“你一直都跟着那位穿玄青色斗篷的公子吗?看到什么了?”
  张轩道:“那位公子见过方丈大师,后来便穿过竹林去了后山。”
  再后来的事情,霍柔风亲眼所见,也没有什么可再问的了。
  只是她没有想到,那人竟然也见过方丈大师。
  他们到达敞厅时,方丈大师还没有来,等了好一会儿才到,想来就是在这个时间里,方丈大师与那人见面的吧。
  她又叫来张升平,道:“你去查查,万华寺后山半山腰的那座庵堂是怎么回事?”
  张升平也是第一次听说万华寺后面还有一座庵堂,他有些吃惊,后山半山腰的地方显然已经不是万华寺所有,在那里有庵堂倒也并非不可。
  但是万华寺是江南名刹,连带着附近的村镇也是远近驰名,若是在那旁边还有一座庵堂,想来也早就香火鼎盛了,又怎会无人知晓呢?
  次日,霍柔风派了林文盛去了县衙,傍晚时分,林文盛回来,告诉霍柔风,梅树岭的人已经与永丰号立下契书,缪大将军做的中证,赵家和缪家都派了人手过去,明日便和万华寺的僧人一起,出发去寻找大德子说的那处地方。
  另外几家则由孙家带头,捐了米面和一百两银子,由县衙转交给梅树岭的孤儿寡母。
  听说只有几十两银子,霍柔风连连咂舌:“这些人不是都是书香门第、大户人家吗?怎么才捐了一百两银子?那够干什么的?”
  ***
  这是第二更,一小时后还有一更,今天共五更,困了的去睡吧,明天上午一起看。


第七十三章 风烟起(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求打赏)

  林文盛忙道:“九爷没有去过那些远村,每户人家有上几两银子便能过上一年温饱日子了。这一百两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了。”
  霍柔风翻个白眼,好在昨天在万华寺里,她没有当众提起霍家捐银子的事,否则那几家书香门第还不恨死她?
  霍家想捐银子,没有个几千两上万两,哪里拿的出手?
  她问林文盛:“你看到杨公子的人了吗?”
  林文盛道:“说来也怪,我本以为杨公子即使自己不去,也会派人前往,可是我在县衙没有看到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
  霍柔风想起昨天在万华寺里的情景,笑着问林文盛:“你在无锡多年,你相信无锡有铁矿吗?”
  今天林文盛在县衙里也听人说起铁矿的事了,他摇摇头:“我从未听人说起过,也不太相信。”
  霍柔风把手里的瓜子扔回到玛瑙碟子里,笑盈盈地说道:“巧了,爷也不信,一点儿也不信。”
  不但她不信,她还觉得,展怀也不会相信的。
  如果无锡附近有铁矿,恐怕轮不到赵家和缪家,他们展家就是第一个派人来开私矿的。
  缪家连着徐家,他们的子弟大多是在京城上十二卫任职,一举一动都会引人注目,开铁矿这种事,一时半刻也还不敢。
  而赵家则是后戚,赵太后虽然把持朝政多年,可是铁矿不比其他矿石,即使赵家开出铁矿,也要有本事卖出去才行。
  但是展家就不一样了,他们要造战船要养私兵,铁矿必不可缺,而且他们偏居一隅,也只有展家才有这么大的胆子,这样的实力。
  无锡有没有铁矿,展家想来早就心里有数了。
  展怀一口咬定无锡有铁矿,显然找寻铁矿并非他的本意,而是另有别的目的。
  第二天,张升平便从万华寺回来了。
  “九爷,我打听清楚了,那座庵堂是十年前建的,据说是京城里的官眷在此清修,山下的百姓时常看到有个老妇人到集市上采买针线布匹,还曾见过万华寺的僧人送米送菜。元宵节时,有人见过那老妇和一个丫鬟,陪着个年纪不大的小姑娘去看灯,这么多年,也只见过一次而已。”
  百姓们所说的小姑娘,应该就是那位弱柳拂风般的少女了吧。
  霍柔风有些郁闷,玉笛公子的那曲《虞美人》便是为她而吹的。
  对了,先前那老者还曾要送东西给那女子,那女子没有收,后来玉笛公子才去的,去了却不相见,躲在竹林里,眼巴巴看着那女子走远。
  霍柔风仰面长叹,这不就是古诗里所说的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吗?
  这座庵堂存在了十年,看那女子应该和自己差不多的年纪,如果是在庵堂初建时便住进来的,那她岂非就是在庵堂里长大的?
  与太平会有关系的玉笛公子又是如何认识她的?
  这样一想,霍柔风便又觉得自己方才的感叹没有意思了。
  不过这件事和她也没有关系,她只要知道,有个女子养在万华寺后面的庵堂里便行了。
  她很快便忘了此事,因为没过几天,便发生了一件更大的事。
  远在陕西的荣亲王反了!
  其实荣亲王早在半个月前便已起事,只是直到这几日才传到无锡,荣亲王是赵太后的亲生儿子,当今天子一母同胞的亲弟弟。
  他九岁就藩,十多年来从未被召回京城,即使是太后寿辰,也没有让他回京祝寿。
  众所周知,太后宠爱的是年纪最小的庆王,庆王十几岁了仍然留在京城,一直没有就藩,而荣王九岁便远离京城,显然对于太后来说,并不是很疼爱他,否则也不会十多年不让他回京。
  渐渐的,百姓们也快要忘记远在陕西还有这样一位荣亲王了。
  可也就是这样一位并不引人注目的王爷,却忽然起兵了。
  霍柔风听着张升平的汇报,沉吟不语,张升平又道:“外面的人都在传,当年太祖皇帝也是在陕西起兵的,这位荣亲王是有太祖的龙气保佑。”
  听到张升平说起太祖皇帝,霍柔风冷冷一笑,本朝的开国皇帝的确是从陕西起兵,但那和那个所谓的太祖皇帝有什么关系?他不过就是长得漂亮,又温柔体贴,这才成了母亲的入幕之宾而已。
  他并不是陕西人,母亲才是,她的外公是定西侯谢振,外祖母是享亲王俸禄的明淑郡主,谢家一族世世代代都在陕西打鞑子,皇室为了笼络谢家,几乎每一代都与谢家通婚。直到谢振这一代,皇帝听信谗言,担心谢家功高盖主,下旨召谢振父子进京,却用毒酒将他们杀于紫禁城的承恩楼。
  之后母亲率领谢家旧部揭竿而起,历时多年,终于打进了京城,皇帝听说谢家军打进来了,带着皇后和几个皇子,自焚于承恩楼。
  那座留下谢家男儿鲜血的承恩楼,最终也成了仇人的葬身之地。
  正在这时,小丫头跑了进来:“九爷,大娘子来信了。”
  霍柔风接过信展开,一目十行地看下去,霍大娘子在信里说,她已经接到消息,荣王已反,江南虽然短期内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姐姐不放心她留在无锡,让她见信便启程回杭州。
  霍柔风在屋子里转了两圈,她真的不想现在就回去,她还想知道展怀究竟在搞什么鬼。
  她对张升平道:“你去准备准备,我要到街上走走。”
  张升平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本朝一直是太太平平,除了沿海时有倭寇,西边和北边时有鞑子滋事以外,还没有过造反的事,何况这造反的人,还是当今天子的亲弟弟。
  好在一时半刻,战火还不会波及江南,九爷想到街上走走,也并非不可。
  他叫来两个侄儿,让他们跟在九爷身边谨慎行事,自己则亲自去安排车马人手。
  可是霍柔风还没有出门,宋松和宋申便来了。
  原来听说荣王反了,宋二爷和宋三爷担心她会害怕,特意让宋家兄弟来庄子里陪着她。
  ***
  这是第三更,今天五更,还有两更啊。


第七十四章 商人重利(第四更)

  霍柔风没有心情和他们一起玩,索性让他们一起进城。
  方才她在看信的时候,总能感觉到姐姐的话有些异常。姐姐不是沉不住气的人,虽然荣王反了,但是陕西离江南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