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陈豆)-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黄河北岸更是让完颜兀术心寒,因为那是他撤军的后路。
此时此刻,假如岳家军分兵西进,与胡世将的西北军来个左右夹攻,他完颜撒离喝将立刻陷入绝境之中;反过来,假如岳家军向东攻打,就轮到他完颜兀术落到重重包围之中。
对于完颜兀术而言,这场仗是越来越艰难了。
在黄河北岸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能够让完颜兀术寝食难安?
在绍兴十年七月一日,也就是王贵与李成在洛阳城外交战的那一天,有一支岳家军扮成平民的模样,在当天晚上悄悄地潜伏至京西北路西北角的黄河南岸,于凌晨时分渡过黄河。
这次军队的头领有两个人,一个叫梁兴、另一个叫董荣。
他们这次的行动其实已经准备了有五、六年之久,当时岳飞还把这个行动起了个名字,叫做“连结河朔”。
河朔地区是岳飞的故乡,也是当时金国在中原的重点防范区域。
所谓“连结河朔”,就是组织起河朔地区的各种强盗,让他们接受朝廷的封赏,加入到对抗金兵的阵营中。
这一片地区的民风强悍、崇尚武勇,历来是诸多强人聚集的地方。如果能够组织起来,让女真人内外受敌,对北伐的胜利会有极大的帮助。
这个计划,其实就是源于当年老帅宗泽的以(强)盗驱(金)贼的做法。
当年宗泽在开封府一呼百应,最巅峰的时期居然能够纠集起百万大军,虽然后来被杜充破坏,但是宗泽的所作所为。已经深深地烙入了岳飞的脑海中。
对着这些义军,岳飞给了他们一个名称………忠义军。
梁兴在绍兴六年投奔岳飞之后,一直在太行山区和鄂州之间往返。虽然期间也有失败,比如在绍兴八年被金将徐文的围攻,但是,在岳家军的财力物力人力的协助下。形势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如今两河地区几乎到处是起义的烽火、抗金的义旗。
七月初二日,梁兴等人与河朔的忠义军汇合,他们先是扫清了在黄河北岸的金国守军,之后立即向第一个目标绛州的垣曲县前进。
不要小看了一个县城,在这片区域里,集结着至少一万五千名金军的实力,首领的名字很经典。叫“高太尉”。
这不是玩笑,也不是疏忽。在当时的战报里,有很多高太尉、翟将军之类的人名。这些人在战争里与岳家军对垒,或死或逃,没法知道确切的姓名。
究其原因,一来忠义军里认识字的并不多,二来即便认识字也不太会女真的语言,当要上报军功的时候。也就只能将就着胡乱填写名字。
战斗开始了,忠义军所表现出来的实力让梁兴他们赞叹不已。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的前身可都是呼啸山林、打家劫舍的好汉,这十多年来能在金军的打压下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素质可想而知。
忠义军到了垣曲县,里边的金军非常警觉,居然来得及关闭城门,可下一刻事情就乱了。外边的义军还在爬城墙,城里的居民就帮忙打开了城门!
这就是全民抗金,也是岳飞多年以来所希望看到的效果!
典型的内外夹击,很短的时间内。垣曲县的金军全部死光光。
这时候,驻扎在城外的高太尉带人前来援救了。
第一次来了五千人,梁兴等出战,从辰时杀到午时,高太尉落荒而逃,梁兴追出去十多里,抓了八十多个俘虏回来。
高太尉愤怒了,第二次带了一万多人来报仇。
这一次从未时杀到酉时,一万人剩下十分之二三,结果还是要逃亡。
而高太尉的结局和镇守郑州的漫独化一样,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
就这样,忠义民兵在黄河的北岸迅速壮大,四处出击,牢牢地站稳了脚跟。直到岳飞北伐结束,金兵仍然拿他们没有办法。
这时从全局来看,岳飞连续大踏步跳跃,像现代化战争中的空投战术一样,先是郑州、洛阳,然后是黄河北岸各个地区,在敌占区内多点、纵深开花,使到金兵内外一起混乱。
目前的局势可谓是空前大好。
只要维持住眼下的这种状态,配合岳家军远超金兵的战斗里,全面溃败将是他完颜兀术必然的结局。
假如运气差一点,完颜兀术甚至连逃跑都无能为力,因为在黄河北岸的退路都已经被忠义军截断了。
如此一来,真就能实现岳飞多年以来的宿愿………“使虏骑匹马不回耳!”
可是,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岳家军的侧后方突然间空了。
PS:谢谢zhuxyhh01大大、忘花心大大、0拈香一朵0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三百五十七章: 涉密者
岳家军这次在中原地区的行动还只是南宋朝廷整个军事部署的一部分。
除了胡世将和吴磷在西北与完颜撒离喝苦苦纠缠之外,南宋朝廷余下的几支野战军全员出动,对金兵发起反击。
负责淮东沿海至山东一线的是淮东宣抚使韩世忠,而他的对手是完颜兀术的二路军元帅………聂黎孛堇。
韩世忠的大军与聂黎孛堇的金兵在淮阳军南面二十里处展开决战,双方你来我往,水战陆战交替进行,恶斗了整整六昼夜。
最后的结果是,韩世忠大获全胜,不但把金兵硬生生赶入沂水,淹死无数,还缴获了战船二百余艘,收复了海州(今江苏连云港)。
几天之后,韩世忠又率领大军在淮阳军附近的潭城、千秋湖等地方连战连捷,最后驻兵于淮阳城下。
负责淮西和淮北地区的是张俊和杨沂中的部队。
虽然杨沂中不是直接隶属于张俊,但是战区重叠,根据宋朝的官制,杨沂中的官衔低于张俊,他也必须接受张俊的管辖和调度。
在岳家军出动了几天之后,张俊的淮西兵团也已经到了合淝。
张俊命令统制官赵密从西路出发,经过苏村、径取毫州;而王德从寿春星夜兼程,攻打宿州;淮北宣抚使杨沂中也挺进到太康。
打开地图细看,很容易发现,毫州和宿州位于陈州的东端,处于平行一线,甚至更向北偏一点。
也就是说,张俊他们居然推进到了比岳家军更北一点的地方。
很意外是吗?这个以爱财、逃跑和避战著称的张大帅,这次居然如此激进,还赶到了岳家军的前面去?
只要仔细回想一下前后所发生的事情,真相就会马上出现在你的面前。
这片区域好包括了一个城市………顺昌府。
在中原大战爆发的前夕,刘锜就曾经率领他的两万多八字军,在这里击败了完颜兀术的十三万主力大军。
顺昌之败。再加上来势凶猛的岳家军团,完颜兀术迫于无奈,只好把所有的金兵全部撤回开封府,以及在开封府周边的几个重镇。
也就是说,在张俊负责的区域内,几乎没有任何的敌人。
张俊指挥大军前进,就像去郊外旅游度假一样。根本不是什么占领和收复了亳、宿两州,只是负责接管工作而已。
南宋朝廷资格最老、资历最深的张大将军捡便宜捡到这种程度,应该很满足、很滋润了吧。哪怕不再进取,也要多在战场上呆一会儿吧。
这只是一般人的想法。
而张俊在现实中的选择却是,在没有任何的预兆之下,突然率领大军后退。一口气退回自己的庐州驻地去了。
这一天是绍兴十年的七月四日,可怜的岳飞还在满怀信心地给朝廷写战报,说在黄河以北已有州县收复,请诸路各军配合他继续向北方挺进,云云。
张俊此时的撤退显得非常的突兀和无理。
一来他没有受到金兵的攻击;二来他本人也没有向朝廷请示,甚至没有任何的官方文件能说明张俊撤兵的原因。
可以说,这次撤军完全是他张俊的私人行为。
这到底是什么回事?
但是。当回想起李若虚带给岳飞的口谕,张俊的撤兵就容易理解多了。
“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
张俊与岳飞不同,打仗是要冒风险的,能不打仗当然不打;更何况,给他捎口谕的那位官员也不太可能象李若虚一样,愿意承担矫诏之罪。
按照这个推理,张俊的撤军行为还勉强可以接受。毕竟是皇命难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当英雄的勇气和决心。
可张俊的问题在于,他为什么偏偏选在了这个关键时刻才来撤军呢?
早点,或者再晚点不行吗?
早一点撤军的话,岳家军的攻势还没有全部展开,还随时可以从战场中脱身;而此时此刻,兵力全都铺开了。说走就能走得了吗?
再晚一点撤军,岳飞的攻势就会转化为战绩,完颜兀术会因为战场上的失败而撤退逃跑,甚至被抓捕。
那时战局明朗。岳飞也会进退自如。
可张俊偏偏选择在这个时候撤兵,让岳飞进退两难。
谁说张俊没有军事才能?
他恰到好处地卡住了岳飞的脖子………岳家军不是强吗,想进,得独抗全部金兵;想退,无论如何也得留下一部分本钱。
岳飞对于张俊的退兵毫无知觉。他一点都不知道当大家齐头并进时,突然间同伴们会不约而同地向后退了一步,把他晾在了最前线。
他的部队向北面的纵深不断铺开,离他越来越远;他身边的军队很少,甚至连最精锐的亲兵背嵬军都安排给了张宪。
可以说,这是他最虚弱的时候,而他大本营的位置却竟然被金兵发现了。
岳飞把他的指挥总部安置在颍昌府东南端的郾城县内。
依照正常的分析,岳飞总部的北方有张宪、王贵两支部队遮挡,侧翼有张俊、王德的大军,再向东还有韩世忠的水师,怎么看都不会有危险发生。
可是,当张俊和王德突然撤兵,顿时把岳飞的总部暴露了出来。
虽然如此,以当时的那种交通和通讯的条件,出现危险的概率也不会很高,中原地方广阔,要发现别人的总部谈何容易。
可问题是,在张俊退兵才两天的功夫,完颜兀术的本部精锐骑兵就已经出现在郾城的附近。
不得不说,这个时机拿捏的太巧太准了,完颜兀术仿佛是有先见之明一样,不但精确地侦查到岳飞总部的具体位置,还能提前预测到张俊的撤兵。
以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来看,这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偏偏完颜兀术就是做到了。
由此我们联想到,在靖康元年,金兵第一次围攻汴梁城的时候。他完颜兀术就是靠着一个叫郭京的神棍,不但对钦宗朝廷的底细和各种大小决策了如指掌,还让郭京自己打开城门,欢迎金兵入城,让天下人目瞪口呆。
而这一回,完颜兀术再一次未卜先知,突然出现在了岳飞的面前。
很明显。有人把南宋整个的军事计划全部泄露给了金兵,只要在这种情况下,完颜兀术才能够在这个时候在郾城出现。
否则,以完颜兀术的能力,又如何能够抓住这种原来不应该出现的机会。
假如这样,谁是涉密者?
嫌疑人一共有三个:一个是突然下令撤兵的张俊。一个是南宋的高宗皇帝,还有一个就是南宋的宰相大人秦桧。
以上的三位之所以会成为嫌疑人,是因为只有他们才知道撤兵的具体时间,至于哪一位的嫌疑最大,成了南宋历史上的又一桩悬案。
完颜兀术来了,气势汹汹地带着他自己最精锐的本部亲兵团,一万五千人的拐子马。直奔郾城。
完颜兀术用最快的速度完成部队的集结,然后从小路绕过岳飞的先头部队,不偏不倚,直脱脱而来。
这种战术,与现代的一种最新式打法非常类似………斩首行动。
岳飞是整个岳家军的灵魂,只要杀掉他,局势立即扭转。
纯粹从军事的角度,对于完颜兀术这次的安排。还是要赞一句。
计算精确,执行得也非常完美;一万五千骑兵昼夜赶路,距离郾城还有二十里时才被发现。
还能要求他做得更好吗?
如今剩下的问题是,大兵压境,时间仓促,让岳飞如何应对是好?
第一个选择当然是撤退。
留得青山在,哪愁没柴烧!
可撤退会带来一个问题。先不说能不能在金军骑兵的追逐下逃脱,只要岳飞退了,对全军士气的打击就是灾难性的。
岳飞激昂奋锐,多年来战无不胜。光凭他的名字就能够让黄河对岸的义军们走上战场;而他本人面对金军的挑战是却选择逃避,这是可以想象的吗?
这和近代史上以色列总理拉宾的遭遇是一样的,作为战争中以色列最强的将军,拉宾永远不穿防弹衣,哪怕面对暗杀时也一样,他必须挺起胸膛。
第二个选择是迎战。
但敌强我弱,敌众我寡,该怎么打?
对于这个问题,岳飞很快就做出了回答………他选择迎战。
岳飞派出了为数不多的背嵬军亲兵,连同留在总部的游奕军骑兵,一起迎向郾城北二十里开外的金军。
战斗从下午申时起爆发,在人数上占绝对劣势的岳家军面对的不止是满万、过万的女真人,那里面还包括了金军的一个特殊兵种………拐子马。
根据《鄂王行实编年》中的记载:“兀术有劲军,皆重销,贯以韦索(皮绳),凡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堵墙而进,官军不能当,所至屡胜。
好一句“堵墙而进”。
拐子马之所以厉害,无非是把重装的骑兵每三匹用粗索联在一起,进退一致,从而形成了一睹移动着的钢铁城墙。
当几千堵这些钢铁城墙聚集在一起,从而形成一股钢铁洪流;这些钢铁洪流的威势和冲击力,对敌人产生怎样程度的威胁?
拐子马的骑士们几乎不必动用刀枪,只是战马的重铠都能轻易地把步兵撞倒、踩踏、辗碎,然后扬长而去。
这个兵种可是他们女真人的立国之本。
PS:谢谢zhuxyhh01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三百五十八章: 裙下那一片**
绍兴十年七月八日,烈日当空,天气炎热。
对于这一天,黄历上的描述是:日值岁破大事不宜。按照五行风水的说法,这一天是个大凶之日,所有重大的事情都不应该轻举妄动。
与金熙宗完颜亶笃信中土文化不同,完颜兀术只相信自己手中的宣化大斧,而对于汉人那些风水忌讳之说是嗤之以鼻。
所以,虽然有军中的幕僚劝阻,完颜兀术也坚持在这大凶之日出兵。
很明显,完颜兀术是要毕其功于一役,斩杀岳飞,一了百了。
这一回,他亲自带兵出马,带领着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赛里、昭武大将军韩常等一众猛将,指挥着一万骑精锐马军,披挂上了连环重装铠甲,往岳飞的阵地猛冲。
一万名连环重装铠甲骑兵一起出动,果然是声势浩大,如林推进,所向披靡。不说别的,单单是几万片马蹄铁一齐踏落在地面上所发出来的声音,就已经让人听者惊惶、闻者色变。
与金兵浩大的声势相比,岳家军中相对安静很多,缓慢而且沉重的战鼓声带着浓烈的悲壮气氛。
金兵越来越近了,岳家军中不知是谁带头,按着鼓点的节奏,唱起了战国时期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歌词虽然简单,但那慷慨苍狂之气,瞬间就点燃了所有岳家军将士的心火,让他们全身血液沸腾。
近了,金兵的前排骑兵已经距离岳家军不到三十步远了。
在后阵督战的完颜兀术正自纳闷不解,难道岳飞被自己给吓傻了,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钢铁洪流把他的阵地冲垮。
突然间,岳飞的阵地动了:岳家军前几排的步兵们突然纵身向前,向着滚滚而来的金国连环骑兵扑过去。
完颜兀术的眉头紧皱。
岳飞在搞什么鬼。以这些步兵来拦截我的拐子马,这跟送死有什么区别?
这回真的让完颜兀术给猜中了。
岳家军冲出去的第一批步兵,真的是用来送死的。只不过,在死之前,他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劈断拐子马的马腿。
两军相交,岳家军的敢死队员们突然间伏低了身体,来一个地趟拳的动作。直接趟进了拐子马身下大片的阴影地带。
见到这种情况,金兵们笑了起来。
见过有人犯傻,但傻到这种程度的真是很少见。
直接往马蹄上凑,这是在搞什么,嫌死得不够快吗?
可是,金兵的大嘴才刚刚裂开。惊人的一幕出现了:拐子马居然成片成片地倒下去,金兵的冲锋方阵居然停滞不前,乱成了一团。
这还不止,原先金兵都以为死定了的岳家军敢死队员,有相当一部分从已经倒下的铁甲中站起来,再来一个地趟拳的标准动作,朝着前面没有倒下的拐子马滚过去。
地趟拳的动作原本就是在地下滚来滚去。此时用上,果然是恰到好处。
这时候,不要说完颜兀术,包括前线的金兵们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岳家军的敢死队员们用自杀式的攻击抓住了拐子马唯一的破绽。
这些用厚重铁铠包裹着的骑兵们的确是坚不可摧,为了坚固、坚固再坚固,他们完全放弃了机动性,宁可串联在一起冲锋。
还有一点,哪怕是他们的铁铠严密到连人和马的眼罩都具备的程度。他们也不可能在马腿上穿铁靴子,因为那样会束缚到战马的走动。所以,他们只能给战马披上一套铁甲裙子。
既然是裙子,里面当然是真空的。
全世界的男人都知道,裙子里面的风光是多么的美好。是男人的都非常乐意去掏一把,更何况是阳刚十足的岳家军敢死队员?
当训练已久的岳家军敢死队员压低了身子靠过去,用娴熟无比的地趟拳身法靠进了春光无限的铁甲裙。用岳家军秘制的麻扎刀轻轻往马腿一砍。
这一招,跟传说中的『猴子偷桃』是何其相似!
马腿被一刀过去砍断了,上面一大堆的铁铠就会带着势不可挡的动能压下来,连带着旁边用粗索栓在一起的另位两大堆铁铠一起压到了地面。
拐子马倒下来一片。而砍马脚的敢死队员们很难幸免,可谓是九死一生,这就要看你地趟拳平时训练的成绩了………………
成绩差的同学可能一下子就会被压得晕死过去,成绩好的同学就能够巧妙地躲闪过去,继续战斗。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因为拐子马骑兵在高速冲刺中,倒塌一旦形成,就会迅速波及其他,变成了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
无解的重装骑兵就这样失败,倒下地来。
他们只是一个个立体裁剪的铁罐子,超重的铁铠让他们爬起来都费劲,迎面而来的是岳家军精心准备的另外一种武器………长柄大斧。
他们也一样会被人居高临下地砍死!
“趁你病,要你命”,岳家军的步兵们象潮水般地涌上前去,与躺倒在地下的金兵们纠缠在一起。
对战的结果很清楚,金兵明显不敌受过地趟拳专业训练的岳家军士兵。
看着现场的情形,岳飞的眼睛里饱含着这热泪。
这些热泪一部分是因为岳家军步兵,尤其是敢死队员们的英勇和奋不顾身;而另外一部分,则是因为死去已久的宗泽老帅。
这个用死士来破拐子马的办法,最早是由宗泽所提出来的。
当然,这种办法几乎没有将军愿意使用,因为没有几个人敢用自己的身体去扑向那些冰冷无情的铁甲。
但是,对于英勇的岳家军而言,胆量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一点,可以轻易在战场上找到证据。
大量的金兵和岳家军的士兵们零距离接触,血肉铁甲钢刀叠压在一起,死得密不可分;能够区别他们的。除了身上的服饰以外,更多的是脸上的表情。
金兵们的脸上带着各种无法克制的惊恐,而岳家军的脸上除了凶狠就是骄傲!
完颜兀术发毛了。
对于金国这位最高军事长官而言,岳飞这个国家的心腹之患今天如论如何都要除掉,哪怕是拼光了手中的这支精锐部队。
岳飞这个汉人太可怕了,太多的奇迹在他的手中诞生,包括了今天他硬是用步兵赢了金国的骑兵。
此人一日不除。金国一日不得安宁。
基于这样的想法,完颜兀术派上了所有的预备队,包括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赛里、昭武大将军韩常等一众高官全部都要到一线去,不把岳飞的头颅带回来绝不退兵。
这些预备队大约有五千骑兵,是完颜兀术的贴身亲卫和他在金国立足的本钱,可以说是目前金国武力值最高的一个团队。
假如这样都拿不下岳飞,他完颜兀术也实在没话可说。
面对金兵从另外一翼发起的攻势,岳飞命令岳云率领一千多背嵬和游奕马军出迎,这些骑兵已经是岳飞手中最后的力量了。
出战之前,岳飞神色严毅,对儿子说:“必胜而后返,如不用命。吾先斩汝矣!”
赢才有活命的机会,输了就不要回来了,回来也是个死。
岳云挥舞两杆铁锥枪,挥军直贯敌阵。
这场战斗是标准的骑兵战。骑兵战的过程就是在双方平原旷野上驰突周旋,相互冲刺,相互砍杀的过程。
双方的骑兵开始激烈的鏖战起来。
与刚才拐子马对步兵的血腥和残忍相比,这场骑兵之间的混战要好看很多。
岳云的部队虽然人数较少,但岳家军配合默契。用岳云作为箭头,用岳云那两根八十二斤重的铁锥枪在前面开路,在金兵之中左冲右突,横加辗压,很快就占据了上风。
但是,毕竟双方人数相差不少,而且这批金兵都是精锐主力。应变能力很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在外围跌倒的那些拐子马慢慢站立起来,重新加入战团,形势对岳家军开始变得不利了。
就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黄尘蔽天,杀声动地,岳飞亲自率领着四十骑贴身护卫冲出阵前,加入了战团。
都训练霍坚急忙上前挽住战马,说:“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
以三镇节度使这样的高位,居然还会亲临战场的第一线作战,就是在整个的宋朝历史,也绝对是“黄花闺女上花轿………头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