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继后守则-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知道瞒不过林嫤,叹息一声,对她道:“我这也是为了珺儿着想。”说着又道:“陈陵或许没有报仇的心思,但却定然有着复兴陈氏门楣的念头。珺儿亲近他喜欢粘着他,而他这些日子也若有似无的有意亲近珺儿,心里未必没有打着珺儿的主意想要通过珺儿振兴家族的意思。我若强硬不许他见珺儿,或者是杀了他,珺儿定然要怨我恨我,这样正好,让他留在西北,我们回京之后,天高地远的,珺儿大概很快就会忘了他。”
    林嫤道:“皇上会不会想得太多了,陈陵才十岁,哪有这么深的心机。”
    皇帝道:“十岁不小了,何况还是家族遭遇厄难的孩子。我十岁的时候,都已经懂得怎么利用悼太子和二皇兄之间的矛盾在夹缝中生存了,也能看出祁王对皇位有心思一直在父皇和悼太子之间若有似无的挑拨离间。”
    说着又转过头,看向林嫤道:“你向来聪明,我就不信你一点看不出陈陵的心思。”
    皇帝继续道:“他想振兴陈氏,朕给他机会,若他真的有能耐,在军队里立下军功早晚有他出头之日,朕也就当培养了一个将军。若他没有这个能耐,那也就怨不得别人。但他打珺儿的主意想要利用珺儿,朕绝对不允许。”
    林嫤没有再说什么。陈陵的心思不纯,但对珺公主也不是全然是利用,她看得出来他还是有些喜欢珺公主的,跟珺公主在一起的时候,他脸上不自觉就会更开怀一些。所以这些日子她并没有阻止他接近珺公主。
    但是她同意皇帝说的,不能允许陈陵用利用的心思来接近珺儿,哪怕一点也不行。
    所以将陈陵留在西北,或许是最好的做法。(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二章 放弃
    
    昭阳宫里。
    吴贵妃正在看一本佛经,玉簟从外面走进来,悄声对她道:“娘娘,奴婢听说皇上和皇后已经从西北回来了,现在已经走到太原,大概再有半个月就能到京城。”
    吴贵妃接着合上书,神色淡淡的,开口道:“回来就回来了,这一去就是大半年,从京城走到江南再到西北,最后绕了一圈又回到京城。算算日子也该要回来了。”
    玉簟顿了顿,接着又开口道:“奴婢还打听道,皇后又怀孕了。”
    吴贵妃听着愣了一下,接着转过头来望向玉簟,问道:“你听谁说的?”
    玉簟回答道:“是太子差人去给皇上送紧急的折子时,见到了皇后娘娘,说是肚子已经显怀了,遮都遮不住了。那人回来后便把这个消息往后宫里面传向几位娘娘卖好,如今贤妃和淑妃等人都知道了。淑妃娘娘还说要亲自动手做一件襁褓,以后给皇后肚子里的小殿下用。”
    吴贵妃听着讽刺的呵了一声,道:“她倒是能生。”
    说完便有些兴趣缺缺的,重新看起了经书,转而又问起道:“对了,本宫前几日让你去青檀寺捐五千两银子的香火钱,你让人去了吗?”
    玉簟回答她道:“回娘娘,昨日奴婢已经让人去了。”
    吴贵妃听着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玉簟看着又重新低头看经书,好像越来越认命的吴贵妃,心里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自从老国公爷去世后,娘娘就成了这个样子。哪怕是惠王殿下被过继给了老惠王,娘娘难受了一段时日,最后好像也接受了现实。
    但她这个样子无论于惠王殿下或与娘娘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的兆头。他们还不到认输的时候,她希望娘娘重新回到那个斗志昂扬永不认输的娘娘,为了自己和惠王殿下振作起来。
    玉簟想到这里,又想起了什么,于是又笑着对吴贵妃道:“对了娘娘,奴婢昨日按娘娘的吩咐去惠王府探望殿下,殿下的伤恢复得极好,几乎已经痊愈了。另外奴婢还巧遇上了白氏,奴婢见她一直扶在栏杆上吐,说不好是怀上了孩子。”
    说着又笑了笑,道:“殿下膝下现在只有长赢皇孙一个儿子,实在单薄了些,要是那些侧妃侍妾们能给殿下多添两个皇孙就好了。”
    对于惠王至今子嗣单薄的情形,吴贵妃也有些忧愁,不由的就蹙起了眉头。就在今年,惠王府有位侍妾刚刚小产了一个孩子。
    这些年来,惠王府的侧妃侍妾不是不会生,只是怀得上生不下来,永远都会无缘无故有莫名其妙的原因流产。
    吴贵妃想到这里,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现在的惠王府后院,早已让惠王妃和两位侧妃闹得一团糟了。
    就在这时,外面宫人进来通传:“娘娘,惠王殿下来了。”
    吴贵妃想想,自己也已经好些时候没有见到儿子了。惠王因为上一次为太子挡下了那一箭,后面就一直在养伤。
    他拿自己的命做赌注,自导自演了一场戏,想要拖延过继之事为自己争取时间。贵妃并不同意惠王这样做,尽管她也不希望儿子被过继出去。她就一个儿子,难道还要让她百年之后连香火都享受不到儿子的供奉。但是更令吴贵妃彻底绝望的是,便是这样,皇帝却依旧坚持将惠王过继了出去,由太子亲自操持,真是连一刻都等不得了。
    她生的儿子,到底是有多不讨他的喜欢。
    每每想到这里,她都觉得为了他争来争去的前半辈子像个笑话一样。
    吴贵妃对宫人道:“请殿下进来。”
    宫人道是,然后屈膝出去了,过了一会儿便看到惠王掀开帘子走了进来。
    惠王先对吴贵妃行礼,吴贵妃连忙让玉簟扶了他起来,道:“快起来吧,跟母妃还行什么礼。”
    说完让人给他搬了凳子来,在凳子上放了厚厚的殿下,就怕他坐得不舒服了牵动了伤口。
    惠王笑着对吴贵妃道:“母妃,儿臣的伤早已痊愈了,您不必还如此小心。”
    吴贵妃道:“总归还是小心些为妙。”说着又问道:“你来找母妃,是有什么事?”
    惠王笑道:“果然儿子还是一点瞒不住母妃。”又道:“儿臣是来跟母后报喜的,儿臣府里的白氏,昨天晚上被诊断出了喜脉。”
    吴贵妃“哦”了一声,脸上渐渐有了些欢喜之色,叮嘱道:“那让大夫好好照看着,千万别再像前几个那样,一不小心又没了。”
    惠王道:“儿臣正也有此担心,所以来跟母妃商量。大概是儿臣府里的风水不利于子嗣,这些年侧妃侍妾们的孩子总是怀不住,所以儿臣想让母妃将白氏接进宫来,等她生了孩子再回去。”
    吴贵妃听着皱了皱眉头,说什么府里风水不利于子嗣是假,怕是防着惠王妃和两位侧妃才是真。
    吴贵妃有些不虞的道:“你那府里闹得实在不成样子,不管是王妃也好两个侧妃也好,你都应该管管了。”
    惠王道:“看母妃说的,王妃贤惠,两位侧妃也都是知书达理的女子,王妃和两位侧妃相处得极好。”
    吴贵妃有些不喜的偏过头去,显然是对惠王的回答有些不满意的。
    惠王却是脸上诚挚,浅浅微笑,一副王府后院好得很的模样。
    惠王不是不知道惠王妃和两位侧妃的小心思和小动作,只是他被过继出来之后,愿意站到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所以王妃和两位侧妃娘家的助力就显得尤其重要,更不能轻易得罪。
    吴贵妃沉默了好一会,叹了一口气,道:“你明天就将她送进来吧,白氏的琴好像弹得好,就说本宫想听她弹琴。省得你那王妃以为你防着她心里又不高兴。”
    惠王连又浅笑着道:“儿子多谢母妃。”
    吴贵妃又道:“你父皇很快就要回来了,现在已经到了太原。”
    惠王听着吴贵妃提起皇帝,脸上的表情突然敛了起来。
    过继之事让惠王彻底怨恨上了皇帝,同样是儿子,父皇对太子的偏心让他彻底寒了心。
    吴贵妃叹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出继已经成了既定的事实,你的那些心思还是放弃吧。你已经不算你父皇这一支,就算太子以后有个什么,皇位也轮不到你。”
    她知道惠王还想垂死挣扎,并不打算放弃。但比起挣扎之后捆死在绳子里,她现在宁愿儿子平安的度过一生,哪怕只是当个无权的王爷。
    惠王不想听这些话,垂着眼,对吴贵妃道:“母妃,儿臣还有事,儿臣告退了。”
    吴贵妃深深的叹息了一声,然后点了点头。(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三章 希望
    
    延庆宫里。
    叶桑走进来,悄声向太子妃说了惠王府的白氏怀孕和贵妃将她接进宫的事。
    太子妃听着淡淡道:“惠王府来来回回折腾这么些年,孩子一个接一个的怀却不见有几个落地,这一个能不能落地也还两说。”
    叶桑垂首在一旁,并不说话。
    太子妃又道:“对了,让尚功房将母后和瑞儿几人的衣裳做起来,母后和父皇一走就是大半年,新年的新衣裳就都没做。总不能等母后和瑞儿她们回来还穿着去年的旧衣裳。”说着又喃喃道:“只剩下大半个月,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叶桑这时候开口道:“这衣裳怕是不好做,几位小殿下都是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去年的尺寸现在怕就有些小了。还有皇后娘娘,现在怀了孕,去年的尺寸怕也不准。”
    太子妃想了想,道:“就按照去年的尺寸放宽一寸来做,到时候若是不合身,再改就方便了。”
    叶桑道是。
    既然说起了林嫤的身孕,太子妃又突然笑着道:“母后真是个有福气的,跟着父皇出去一趟,没想到双身子回来。”说着又问叶桑道:“你说,母后这一胎是个皇子还是公主?”
    叶桑自然知道太子妃是希望皇后娘娘再生个公主的,此时叶桑也只好笑了笑,道:“娘娘,这个可不好说。奴婢不曾生养,也不曾见到的孕相,哪里能猜得着。”
    太子妃半自言自语半根叶桑说道:“父皇应该是想要母后生个皇弟的吧。”
    听说皇上在外面的大半年,几乎是随时随刻都将桓小皇子带在身边,见大臣带在身边,出外视察带在身边,甚至视看军队时让一支队伍由着桓小皇子指挥着玩,对桓小皇子纵容宠溺到了骨子里。
    太子妃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好不容易惠王不成气候了,又……
    恰在这时候,殿里面突然有孩子的哭声传出来,“哇哇哇”的哭得极响亮。
    太子妃一听,连忙问道:“怎么回事,长宗怎么哭了。”说着站了起来,进了屋里。
    屋里奶娘正小心翼翼的哄着萧长宗,脸上流露出来几分焦急之色,见到太子妃进来,脸上更是露出了惶恐之色。
    而萧长宗的额头上则被磕出了一个包,此时哭得满脸通红,眼泪不断的淌在脸颊上。见到太子妃进来,连忙对太子妃伸出了手,但却并不停止哭泣。
    太子妃连忙将他抱了起来,看着他额头上的包,怒问道:“怎么回事?长宗额头怎么会受伤。”
    两个奶娘相互对视了一眼,跪在地上垂着头,并不敢言。
    太子妃敛了脸上的表情,怒斥道:“快说!”
    这时候奶娘才敢结结巴巴的说出来:“小皇孙在床上歇午觉时摔下来磕到的。”
    两个奶娘原本是守着萧长宗睡午觉的,萧长宗睡着了之后,一个奶娘去替萧长宗收拾衣裳,另外一个在床边打了个盹,结果刚一岁多的萧长宗正是睡觉不规矩的时候,不小心从床上滚出摔下来磕伤了额头,然后大哭起来。
    太子妃听完后脸色冰冷,开口道:“来人,将两位奶娘拖下去一人打五十大板,然后发配到掖庭宫去。”
    说完不管奶娘如何哀求,抱着还在哭的萧长宗出去了,又对叶桑道:“去请太医来。”说完一边帮萧长宗吹着额头上的伤口一边哄着他道:“母妃的小心肝,不哭,不哭。长宗是个好孩子,不哭了,不哭了。”
    萧长宗却是伸手抱住了太子妃的脑袋,头埋在她的脖子上继续的哭。
    太子妃轻轻的拍着他的背,轻轻的安抚着。
    刚满一岁的萧长宗还不会说话,但能走几步路。他长得有一半像太子,另一半则像是他的生母。有时候太子妃看着他的时候也会恍惚,会想起死去的崔良媛。
    太子妃疼爱这个让她视作希望的孩子,但有时候对他的感情也复杂。
    大概是因为年纪还小的原因,也因为太子妃严令延庆宫中提起崔良媛的原因,所以萧长宗只将太子妃当成了母亲,对她却是十分亲厚。
    太子妃叹了一口气,继续的哄着他。
    而此时在大梁的另外一边。
    珺公主掀开车厢的窗帘看着外面的景色,过了好一会之后,放下帘子重新转过头来,问林嫤道:“母后,我们还要多久才能回到京城?”
    林嫤笑了笑,问她道:“想家了?”
    因为林嫤怀孕的原因,这一路上马车行得非常慢,但就算这样,马车厢轻微的摇晃也还是令林嫤有些不舒服。
    珺公主有些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然后道:“我想大姐姐和二姐姐了,还有太子哥哥四哥哥。”
    林嫤浅笑着道:“快了,再有半个月就到京城了。”
    瑞公主这时候却是托着下巴道:“我可一点不想回去,我还想在外面多玩一会呢。回了京城,在宫里多闷啊,父皇和母后又不让我出宫玩去。”
    说着又转头问珏公主和桓小皇子道:“珏儿桓儿,哦,是在外面比在宫里好玩吧?”
    双胞胎的意见向来相左,一个说回宫好,另外一个则说在外面好玩。
    林嫤叹了一口气,出来这么久,她倒是有些想念皇宫了,特别是现在她怀孕的时候,想念长坤宫里她舒舒服服的大床和美人榻。
    不过瑞公主这时候又道:“但是我又有点想念晟哥哥呢。”
    而就在这时,一直进行着的队列突然停了下来,林嫤等人坐着的马车自然也跟着停了下来。
    林嫤觉得奇怪,给穆清示意了一下眼色,道:“去前面看看,是怎么回事。”
    穆清点了点头,还没等她出去,结果这时候皇帝身边的万公公走近到马车这边,跟林嫤道:“娘娘,皇上差奴才过来跟娘娘说一声,前面并没有什么大事,不过是被山上滚落下来的两个石头拦了路,让娘娘放心,侍卫们正在将石头搬开呢。”
    林嫤听着点了点头,道:“本宫知道了,你回去伺候皇上吧。”
    万公公道了一声是,接着走了。
    但林嫤却有一种奇异的感觉,总觉得这里不对劲,好像附近有杀气的感觉。
    林嫤问穆清道:“穆清,你觉不觉得这地方有些怪异。好好的天气,又不曾下雨,怎么山上会滚落石头下来。”
    穆清仔细听了一下,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正常,于是对林嫤道:“娘娘或许是多心了吧,这石头也可能是之前下雨的时候滚落下来然后一直没有搬开的……”
    结果她话音未落,外面突然传来林英的声音:“护驾,护驾……”(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四章 遇刺
    
    皇宫里。
    有大臣陆陆续续在延庆宫匆匆来去的,来者俱都是求见太子,而见过太子之后便又匆匆的出来,脸上带着沉重之色。
    叶桑站在离太子书房不远的廊下,站了好一会,直到见到又一名大臣又匆匆从外面进来要求见太子之后,便转身回了太子妃的寝殿。
    太子妃正坐在榻上给萧长宗喂饭,但脸上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的。
    见到叶桑进来,太子妃招了招手叫来奶娘,让奶娘将萧长宗抱了下去。
    叶桑给她行过礼后,接着便走到她的身边,悄悄的跟太子妃道:“殿下,今日一共来了十几位大人,连几位尚书大人都来找了太子殿下,且行色匆匆的,的确像是娘娘猜得那样,应该是有大事发生了。”
    太子妃听着蹙了蹙眉,皇上带着皇后离京之后,由太子监国,虽然平日也常有大臣来见太子商议朝事,但是这两日的大臣来得实在太频繁且太多了些,不得不让太子妃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太子妃问道:“赵凛赵大人今日也来找过殿下吗?”
    太子向来信重赵凛,而赵凛这个人也向来稳得住,万事都能泰山不崩于前,若是连赵凛都忍不住来找太子,那说明这实在不是一件小事。
    叶桑点了点头,回答她道:“赵大人这几天都来见过殿下,有时也是太子殿下主动宣召赵大人。”
    太子妃听着越加的皱起了眉来,心慌慌的,总觉得有事情要发生。
    而这时候,有宫人进来通报,对太子妃道:“娘娘,太子殿下出去了,说是今晚不回来了。”
    太子妃听着点了点头,然后便让他下去了。
    太子妃坐在椅子上又沉思了一会,接着对叶桑道:“你去一趟崔家,将本宫的母亲或是兄长请进宫来。”
    她在延庆宫里猜来猜去的也猜不着,母亲和兄长在宫外,或许能听到点消息。
    叶桑还没来得及道是,结果这时候就有宫人进来通禀道:“殿下,崔夫人在宫外递牌子求见。”
    太子妃听着抬了抬眼睛,连忙道:“快去,快去将她请进延庆宫来。”
    宫人道了一声是,然后出去了。
    崔夫人来得很快,且进来的时候行色也是匆匆的,凝眉而脸色沉重。
    崔夫人进来后稍稍行过礼,太子妃急忙牵着她的手坐了下来,唤了一声:“母亲”,刚想说什么,结果却被崔夫人一声“殿下”打断了。
    崔夫人左右看了一下伺候的人,太子妃会意,示意了一下叶桑。
    叶桑对她屈了屈膝,然后招了招手将将屋里伺候的人全都带了出去,关上了门,让宫人门都走远,然后自己在门口守着。
    而宫人才刚出去,崔夫人便迫不及待的看着太子妃道:“殿下,您在宫里,可在太子殿下那里听到了什么消息没有?”
    太子妃道:“母亲,我正想将你请过来问您呢。这些天我老感觉不对劲,大臣们一个接一个的来找太子殿下,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崔夫人问道:“您真的没有从太子殿下那里听到些什么?”
    太子妃道:“我只知道父皇和母后原本这个时候应该到达京城了,结果父皇说想在保定多游玩几日,所以御驾停留在了保定。”
    崔夫人看了女儿几眼,确定女儿没有撒谎之后,才微叹了一口气,跟太子妃道:“殿下的兄长私下里听到点消息,说是御驾停留在了保定,并不是皇上想在保定停留几日,而是御驾遇刺了。”
    太子妃听着脸上震惊起来,身子一动,手不小心拂过小几上的茶碗,茶碗里的茶水荡漾了几下,差点将茶碗拂倒。
    好一会之后,太子妃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然后开口道:“不会是兄长从哪里听错了吧?”
    崔夫人道:“所以臣妇才来殿下这里,问殿下有没有从太子殿下那里听到些消息。”说着又认真而郑重的看着太子妃,道:“你真的什么都没有听到?你若是知道什么可不能再瞒着我们,皇上遇刺不是小事,尤其是对太子。”
    太子妃摇了摇头,道:“没有,太子什么都没有跟我说。太子这几天也忙得很,好几天连后院都没有进过了。”
    太子妃接着想到了什么,又睁大了眼睛,然后拉着崔夫人的手,有些急切的问道:“那父皇可有受伤?”
    崔夫人摇了摇头,道:“这个打听不出来,现在御驾就停留在保定的行宫里,行宫外面内三层外三层的围着,没有人见得到皇上。”说着又叹了一口气,接着道:“臣妇听说,御驾在太原的时候就已经遇刺过了,几百号人扮成山贼在半路上拦截了御驾,只是那一次没有成功,所以皇上并未声张。然后刚过定州的时候又有人行刺,这一次行刺导致御驾停在了保定府。私下里猜测皇上应该受了伤,若不然就该像上次那样继续回程直接到京城,而不是停在保定。”
    太子妃想着这些日子不断有大臣来找太子的不对劲,越来越相信皇帝遇刺的事情是真的。
    但接着太子妃又有些疑问的道:“若是父皇真的受伤了,京城的太医应该会被召到保定去才是,可是这段时间并未听到有太医被召去保定府……”
    她刚说到这里,突然想到了什么,脸上惊的一下子仰了起来,道:“不对,五日前李太医洪太医不约而同的告了长假,一个说要回老家祭祖,一个说是回老家买寿田。这两个太医加上随御驾出巡的张太医和陆太医,这几位太医都是太医院医术最精湛的太医,还有张太医的徒弟张金匮,也是好些日子没有见到他的影子了……”
    太子妃听着,一下子靠到了椅背上。
    崔夫人道:“看来皇上遇刺受伤应该是*不离十了。”
    太子妃突然喃喃的道:“你说谁敢这么大胆,会刺杀父皇?”
    而就在这个时候,太子妃脑子里突然有一个疯狂的念头生了起来。如果……是不是……
    崔夫人像是看穿了太子妃在想什么一样,看着太子妃道:“皇上遇刺,对太子的处境并不是好事。皇上遇刺,而谁又有胆子有能力刺杀皇上的,外人第一个想到的会是谁?”
    太子妃心里那个疯狂的念头突然就被打住了,讲崔夫人的话想明白过来之后,接着脸上便开始着急起来,伸手握住崔夫人的手臂,喊了一声:“母亲……”
    若皇上遇刺身亡,得益最大的是谁?
    从前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