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继后守则-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妾的昭阳宫里来领份例,所以皇后娘娘,臣妾亲自将下一季度长坤宫的份例送来了。”
    林嫤放下茶碗,睫毛动了动,目光清透,看着她弯了弯嘴角,道:“贵妃不说本宫倒还忘记了,这两年辛苦贵妃。”
    吴贵妃道:“皇上亲嘱之事,何来敢言辛苦。这两年来,臣妾夙兴夜寐,总算不负皇上所望,将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
    吴贵妃抬了抬下巴,又道:“娘娘初入主中宫,对宫中的份例或许并不清楚。”说着睥睨了一眼六尚宫,又道:“六位尚宫,好好跟皇后娘娘解释一下,娘娘每年的份例是多少。”
    六位尚宫相互对视了一眼,然后是尚宫局的尚宫先出列,对皇后屈了一膝,开始答道:“按照太宗皇帝定下的宫例,皇后为后宫之主,份例为后宫之首。年例银5000两,金100两,各式绸缎绫罗1536匹,其中莽缎12匹,织金12匹,妆缎20匹,貂皮40匹……”
    “茶叶120斤,其中六安茶叶10斤,天池茶叶8斤,香片8斤,老君眉8斤……”
    “各色粉脂香料,苏合香16斤,沉水香16斤,二十四样胭脂各6盒……”
    “……”
    等尚宫一一念完,吴贵妃又对林嫤道:“六位尚宫说的都是年例,宫里的份例都是按季发放,折合成季度,娘娘这个季度的份例都在这里了。娘娘让人点一点。”
    “啊!”吴贵妃又像是这才想起来什么似的,又道:“看臣妾这记性,娘娘的俸银还不在这呢。”说着扬起手拍了三下,自有内侍抬着一大一小两口箱子走了进来,放在殿中央,将盖子打开。大的箱子放着白花花的银子,小的箱子放着金闪闪的金子。
    林嫤看着只觉得好笑,笑道:“不用点了,本宫相信贵妃。”然后又道“知道贵妃这两年居功甚伟,甚为辛苦,本宫一定好好赏你。既本宫已经进宫,那贵妃这两日就将宫务交到长坤宫来吧。省得贵妃再夙兴夜寐,连觉都睡不好。”说着又对她眨了眨眼睛,俏皮的笑了笑,揶揄道:“听说贵妃忙得,连伺候皇上的活都交给身边的宫女去做了。”
    吴贵妃弯着的嘴角顿时塌了下来,却不是为了林嫤最后一句揶揄讽刺的话。
    宫妃利用手下的宫女替自己争宠,哪朝哪代都是常事,说起来她们林家姑侄共侍一夫,在皇家虽不罕见,但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她脸皮再厚,也厚不过她们林家人。
    令她心情不爽的是林嫤前面那句夺宫权的话。宫权在她手里两年,她早已视为自己囊中之物。
    当初皇帝将宫权交到她手中,她还以为皇帝会立她为继后,她也以为自己终于熬到头。
    她林宪先做了皇上的元配又如何,她终于还是没能熬过她,以后陪着皇上坐拥天下享万民朝奉的会是她吴芸。
    结果死了一个林宪来了一个林嫤。林家的人都是既讨厌又让她憎恶,就像横在她跟前挡着她路的高山——林家的女人,生来就是跟她有仇的。
    从大婚后皇上对长坤宫的态度她就知道,宫权在她手上留不久的。但是真正到了让她交出宫权时,吴贵妃还是觉得难受。
    所以她才会想着,趁着宫权还在她手上的时候,好好下一下长坤宫的脸面。
    她倒是想看看,她一个皇后从她一个贵妃手中拿东西的时候,皇后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不过令她有些失望的是,皇后并未因此愤怒或不高兴,仿佛像个局外人一样在看着一场闹腾的戏,她在台上表演得大汗淋漓,她在台下看得饶有兴致。仿佛就是一拳打在她的脸上,没打到她的痛处,却挠到了她的痒处,反而让她高兴起来——这样的结果让吴贵妃心里越加不爽。
    吴贵妃掩去了脸上的抑郁,脸上恢复到居高凛然的表情,扬了扬眉,又道:“当然,皇后是中宫,宫权自该交到娘娘手中。皇上虽不曾示下,但臣妾早已准备好了。”然后大声唤道:“来人呐,将后宫的账册库册搬进来,交给皇后娘娘。”
    然后又有几个内侍抬着三个长高三尺宽两尺的红木箱子进来,一个箱子装着账册,一个箱子装着库册,另外一个箱子装着宫牌。
    林嫤看了一眼,让人收了账册库册和宫牌,对吴贵妃点了点头,道:“难为贵妃走这一趟,本宫初接手宫务,若是遇到什么不清楚的,会再请教贵妃一二。”说着又道:“今日天色已晚,本宫就不留贵妃了,贵妃请回吧。”
    吴贵妃又眼揪揪的又看了账册宫牌一眼,沉下眼来,这才用力挥了一下帕子,屈了屈膝,道:“臣妾告退。”
    然后领着人又浩浩荡荡的离开了长坤宫。
    林嫤与穆清对视了一眼,相视一笑。
    而出了长坤宫以后,玉簟有些不甘心的问吴贵妃道:“娘娘,您真的将宫权交还给了长坤宫?”
    按玉簟的想法,皇上都没有发话,贵妃何必如此着急。
    吴贵妃哼了一声:“怕什么,宫务交到她手上又如何。治国如烹小虾,管理后宫同样如此,火候不到只会徒增笑话。她以为这是她武国公府的后花园呢,后宫六尚二十四司,泰半都是本宫的人。一个小毛丫头,就算宫权交到她手上,本宫也能将她架空了。”
    
    第六十五章 查账
    
    穆清带着宫女将吴贵妃送来的东西入库,林嫤则翻了翻账册。
    吴贵妃毕竟是世家出身,老实来说,管理宫务还是有一手的,别的不说,为了防止掌事的大宫女克扣小宫女的份例,想出指派宫女每月巡查就十分有可取之处。仿照巡抚的制度,每次各宫下发份例之后,吴贵妃都会选取一宫指派几名昭阳宫的大宫女进行检查,且每次指派的大宫女不同,被检查的宫也不同,这就防止了巡查宫女和各宫掌事上下串联互相通融的情形。
    还有吴贵妃规定的按季度下发份例的制度,同样也会省了昭阳宫许多的麻烦。
    林嫤叫来穆清,吩咐道:“你去内监所,问万公公要几个擅长度支计算的公公过来。”
    穆清疑道:“娘娘,您是准备查贵妃的账?”
    穆清皱了皱眉头,并不同意林嫤的做法,正准备出言相劝。
    林嫤先开口道:“放心吧,本宫有分寸。”
    水至清则无鱼,吴贵妃管理后宫两年,若是查账自然能查出她在其中的毛病来,但是拔出萝卜带出泥,在吴贵妃之前,后宫可是她的姑姑林宪在管着的。就算林宪手脚干净,但是难保她手下这么多人所有人都手脚干净。
    特别是林宪去世前的几年,她卧病在床,对后宫的控制有所减弱。这种事情若是扯出来说,根本是说不清楚的。
    何况现在宫权已经回到她的手中,翻吴贵妃的旧账除了能小惩一下吴贵妃之外,并没有任何的好处。
    林嫤继续道:“我们就是不翻旧账,但也要对后宫的账务了然于心。”
    何况通过查账,也是从中窥探后宫的许多东西的。比如说吴贵妃真正亲近心腹的是哪一个,比如说各宫的动向。
    在武国公府的时候,李氏曾跟她说过,账册除了是账册之外,还是持有它的人的一双眼睛。这些人这个月要了什么没要什么,通过账目上的流水可以一目了然。再通过这些账目,就可以猜测到他们最近在干些什么,准备干什么。
    穆清这才放心下来。
    她是怕林嫤年轻气盛,只想着通过所有的办法来打压吴贵妃,却不明白其中的关窍。
    现在看来,的确是她多虑了。
    穆清又私自惭愧的笑了笑,皇后一向就不是冲动的人,虽然年轻,但做所有事情之前都会先权衡利弊,少年稳重比得过大多数的人,自己倒是愚者多虑。
    万公公给的人,自然十分好使。
    这些人这几天就驻扎在长坤宫,一到了白天,算盘就噼噼啪啪的响个不停。
    皇帝有时候早回来听到了,取笑林嫤道:“你的长坤宫,倒是比朕的户部还要忙碌。”
    林嫤递了一杯茶给他,笑道:“臣妾年轻不知事,万事只觉得小心点好,特别是又牵扯到后宫账目。”
    皇帝捧着茶碗低头无奈的摇了摇头,面含笑意,他倒是想看看,她这样大张旗鼓的算后宫的账,是准备干什么。
    长坤宫接过宫务,第一件事就是彻查后宫账目的事情,各宫的宫妃自然也知道了。
    吴贵妃就在昭阳宫里,挑着眉毛不屑的哼了一声,道:“本宫倒想看看,她能查出个什么东西来。”
    在将宫权交到林嫤手上之前,她自然是将账目做平了的。但就算这样,这也难保其中能万无一失,没有半点错漏。但就算皇后能查出什么来她也不怕,她敢将她推下水,她就能拖着林宪一起被水淹。
    但到了第二日宫妃请安的时候,吴贵妃还是忍不住道:“听说皇后娘娘这几日一直在查后宫的账?难道娘娘是不相信臣妾?”
    林嫤放下茶碗,笑了笑,道:“贵妃对长坤宫的动向知道得倒是挺清楚。”
    吴贵妃心里气道,长坤宫的算盘声都传到宫外去了,还有谁能不知道的。
    吴贵妃道:“说来臣妾心里委屈得很,臣妾这两年管理后宫,尽心尽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曾想竟让皇后这样质疑。”
    林嫤道:“本宫何曾说过不相信贵妃?”
    吴贵妃眉毛一翘,气势凛然,正欲开口。
    林嫤却先开口道:“皇上登基之时,也曾让户部对先帝年间的账目进行盘查,按贵妃的意思,皇上是连先帝也不相信了?”
    吴贵妃顿时哑口无言,但后宫的事怎么能跟朝堂的事情相比。
    林嫤看了她一眼,接着又看向座中的崔贤妃、胡昭容和何宝林等其他人,接着道:“本宫查账,只是为了对后宫的用度支出更清晰些,以免管起宫务来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并没有本宫不相信谁的意思。”
    崔贤妃和贵妃对视一眼,并不说话。
    林嫤又道:“贵妃既然问起查账的事,本宫这两日倒是发现了件极有意思的事。太子的延庆宫这一年的支出用度才四千五百两,二皇子宫的支出用度倒是比太子这个兄长还多,竟有将近六千两。”
    吴贵妃气恼的站起来,盯着林嫤道:“娘娘,二皇子的用度可是在规制之内。”
    林嫤道:“本宫知道,所以本宫说,应该夸赞太子节俭简朴。贵妃的父亲吴尚书前几日不还跟皇上哭诉户部没银,要皇上增加赋税。皇上也一向崇尚节俭,命令御用之物也一应从简。太子以身作则,秉承上命,既是孝心可嘉,也有储君之范。”说着转头看向贵妃,又道:“贵妃,你该好好叮嘱二皇子跟太子学。”
    吴贵妃气得简直想跳脚。夸太子节俭,那不就是说二皇子奢靡。她是哪里来的底气,一上来就给自家的表弟戴一顶高帽。
    说起来这两小贱人自小就一肚子坏水,当年在王府时,就好得同穿一条裤子,爱联合起来整她的敬儿。这才刚进宫呢,这么快又联上手了。
    吴贵妃坐下来,哼了一声,道:“太子既是皇后的表弟,又和皇后自小一起长大,皇后自然帮着太子说话。”
    林嫤道:“贵妃,你是觉得本宫那一句说错了。是说二皇子宫的用度比太子宫的用度还大冤枉他了,还是说不应崇尚节俭。”
    
    第六十六章 二皇子(收藏到300的加更)
    
    胡昭容看了一眼吴贵妃,再看了一眼林嫤,笑了笑,对林嫤道:“娘娘说的是,皇上崇尚节俭,尚且下令御用之物一应从简,咱们作为宫妃,更应该与皇上一起一身作则。”说着从座位上站起来,对林嫤跪道:“臣妾提议,从臣妾的华阳宫开始,每年减少一半的份例,以充国用。”
    崔贤妃顿了顿,也道:“臣妾宫里人少,每年下发到臣妾宫里的份例之物也是用不完,一年压一年的积在库里,也是平添浪费。既然昭容已经提议了,那臣妾的永安宫的份例也减一减吧。没有皇上都节俭度日,咱们还在后宫铺张的道理。”
    几个末等的采女也都对视了一眼,然后纷纷跪下来称也愿意减等份例。
    何宝林看着其他宫妃都已经表态,心里也有些不安的蠢蠢欲动,只是看向吴贵妃,却看吴贵妃并打算附和,只得低下头握着拳头忍住。
    吴贵妃在心里“呵”了一声,又气又恼的撇过脸去。
    林嫤也并不准备征询她的意见,道:“减少一半的份例倒是不用了,减个两三成吧。虽说要节俭,但也没有让大家过得捉襟见肘的道理。本宫会以后宫的名义向皇上上一道折子,禀明削减后宫份例之事。”
    林嫤又道:“宫里以前的例子是一季度发放一次份例。但是观察下来本宫发现,各宫份例下放之后,并不能很好控制使用,前两个月过得裕足有余,到了第三个月,份例用尽,则过得抓襟见肘。所以本宫改一改规矩,份例一月一发。怎么发放还是按原来的规矩,各宫拿着宫牌到长坤宫来领。各宫明日就可以来长坤宫领取下个月的份例了。”
    崔贤妃和胡昭容等人纷纷道是,唯有吴贵妃坐着不动,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
    崔贤妃和胡昭容从长坤宫出来后,胡昭容笑对崔贤妃叹道:“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是不知道这火能不能烧得起来。”
    崔贤妃浅浅笑了笑,并不说话。
    而吴贵妃回到昭阳宫之后,直接伸手拍碎了小几上放着的一个青花瓷梅瓶,眼睛冒火的骂道:“小贱人!”
    何宝林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见此对旁边的宫女使了使眼色。
    宫女上前,轻声轻手的将碎落在地板上的碎片收拾了出去。
    何宝林这才上前,小心翼翼的劝道:“娘娘别生气,长坤宫不过是想挣个贤名而已,娘娘不是还有后招吗?”
    吴贵妃这才缓了缓心中的怒气,接着吩咐道:“去,将二皇子给本宫叫过来。”
    何宝林屈了屈膝,然后出去,吩咐昭阳宫的太监去将二皇子叫来。
    二皇子来得不算快,进来昭阳宫的时候,吴贵妃甚至有些生气的问道:“你干什么去了,怎么这个时候才来?”
    比起太子和三皇子来,二皇子长得并不怎么像皇帝。他长得更像是吴家的人,特别是那一对狭长的凤眼,十分的像吴贵妃。
    他比太子小了一岁,并不算大的年纪,但身上却有着不股不符合年龄的老成。穿着一身深紫色的深衣,衣上绣四爪草龙纹,虽未弱冠,却结髻插簪。
    他一边走进来一边道:“母妃什么事这么大的火气,是长坤宫又给您气受了?”
    吴贵妃原本压下去的火气顿时又升了上来,紧皱着眉头,道:“说起这个来本宫就来气。”
    二皇子走到吴贵妃身边坐下,拉了拉她的袖子,笑着道:“母妃,新皇后进宫还不到半个月,儿臣看倒是将你气得老了十岁。要儿臣说,您何必跟她较这个劲,父皇现在天天去她宫里,也不过是看在她是林家的女儿又是皇后的份上。说到情分,自然是陪伴父皇十几年的母妃您,跟父皇的情分更深。”
    吴贵妃被儿子一安慰,气倒确实是消下去不少。
    她转过头来,伸手摸了摸儿子的脑袋,一边为有这个儿子骄傲,一边又淳淳叮嘱道:“敬儿,你要争气,一定要为母妃争这口气。”
    二皇子皱了皱眉头,心下有些不喜。
    这句话,几乎是吴贵妃每次见他的时候都会叮嘱的一句话。小的时候看见她被嫡母压在下头,听她叮嘱的时候还会有所感触,会下决心想着好好在父王面前表现好给生母争一口气。只是这样的话听得多了,他也免疫了,以及有些觉得有些厌烦——她的气,凭什么要让他来争,她自己不会争去。
    有时候二皇子也真的是觉得这个母妃有些不大争气,从前被林宪压着,现在林嫤一个比她小了十几岁的丫头,比他这个儿子都长不了两岁,还是能压她一头。
    二皇子问道:“母妃这样急急忙忙的叫儿臣过来,是为了什么事?”
    吴贵妃这才想起来,道:“你不说母妃倒是忘了,我问你,你宫里每个月的花销用度为何会这么大,比太子宫里还多。”
    二皇子不满道:“母妃问这个做什么,儿臣花销用度虽大,可都是没有超出规制的。”
    吴贵妃哼了一声,道:“我问这个做什么,你是我儿子,我问这个能做什么?今天可是皇后问起来了,说太子节俭,说你该向太子学习呢。”
    二皇子不屑道:“她手伸得可真长,当上皇后才几天呢,就连皇子宫里的事都管到了。”
    吴贵妃道:“你将花销用度削减一些吧,宫里的事哪里有不透风的墙,皇后的话只怕不消几天就能传到外头去,传来传去没得传成太子节俭,你这个二皇子却生活奢靡。皇后刚拿了宫权正在兴头上,连后宫各宫的份例都准备减了。”
    二皇子皱了皱眉,道:“怎么减,儿臣现在都觉得花销抓襟见肘了,再减儿臣宫里都要喝西北风了。”
    吴贵妃道:“你花销怎么这么厉害,太子花的可没你多,可不见他来喊穷。”
    二皇子道:“儿臣怎么能跟太子比,如今无论儿臣还是太子都还没上朝议事,现在的主要做的事是与其他宗亲勋贵公子打好关系培养人脉,难道出去交际不用钱。而太子呢,一个储君的身份在,别人都是趋之若鹜巴结他的,哪里需要他用钱。”
    吴贵妃想了想,也觉得十分有道理。想了一下,对二皇子道:“没银子你找你外祖父和你舅舅们补贴你,宫里的用度还是削减一些。”
    说起来太子虽然是储君,但该用银子的时候也还是要用银子,他账面上花销小,说不得私下里就是林家的人在补贴他。他倒是机灵,知道不从账面上走银子,却找林家补贴,既赚了名声,又得了好处。反倒他们,白白让人抓住了把柄。
    吴贵妃哼了一声,要比银子么,她不相信吴家还比不过林家。
    二皇子又道:“说起来,皇后这些举动都是针对母妃的吧,母妃难道就任由她长坤宫这样欺负,您不是说六宫二十四司,泰半都是您的人吗?您让她们给长坤宫找点麻烦呀。”
    吴贵妃道:“你放心吧,母妃有分寸。哼,本宫倒是看看,没人她倒是怎么管宫。”
    
    第六十七章 贤名
    
    长坤宫里。
    皇帝看着跪在地上一本正经给他呈上折子的林嫤,拉起她牵她到自己身边坐下,笑道:“你到是好,进宫第一件事就是给朕省银子。”
    林嫤靠在他身上,笑道:“臣妾也爱贤名呢。臣妾上次处置了一下贵妃,然后便有言官参劾臣妾苛待后妃,嚣张跋扈。臣妾总要做出样子给他们看看,臣妾也是深明大义,贤德恭俭的。何况皇上是明君,臣妾自然也只能做贤后,这样才算是夫唱妇随。”
    皇帝笑道:“那要朕是个昏君呢?”
    林嫤大大将他夸了一把,道:“皇上雄韬武略,英明神武,励精图治,怎么会是昏君。”笑了笑,又道:“如果皇上是昏君,那臣妾就做个奸后。总之,臣妾的步伐一定与皇上保持一致。”
    皇帝道:“你父亲是个闷嘴葫芦,怎么生了你这么嘴巴伶俐的丫头。”
    林嫤对他眨了眨眼睛,道:“大概臣妾像的是我母亲。”
    林嫤又摇了摇皇帝的手臂,半是撒娇半是认真的道:“姑父只说准不准我的折子吧。我虽是为了名声,但也真是觉得后宫的耗用过大,臣妾仔细算过,后宫每年的耗用达到了一百多万两,而朝廷每年的收入才四千万两。”
    这还是在后宫的主子只有十余人的情况下,今年是大选之年,选秀后若再进来一些新的宫妃,以后再有皇子皇女出生,这个数字只会更加恐怖。大量的银钱损耗在后宫,既造成浪费,也会增加朝廷财政的负担。
    想想在西北的林家军,一百万两银子是他们两年的军饷。她在西北的那三年,亲眼看过卫所的将士,因为有时军饷来得不及时或不足,冬天的时候他们只能靠着喝辣椒水来御暖。
    倘若后宫省下来的这些银子用作他们的军饷,可以让一大批戍守边疆的将士吃饱穿暖。
    皇帝含笑看着她,道:“你还发现什么,说说看。”
    林嫤眼睛清亮的看着他,眉眼娇俏,也是含笑的道:“臣妾发现,后宫耗用过大,是从先帝时候才开始的。太祖皇帝时,后宫一年花费不过二三十万两,到了太宗皇帝,后宫亦才三十万之数,到了先帝,先帝初登基时,后宫花费亦才四十万左右,后来便一年一年增加,在先帝晚年达到了一百余万之巨。等到皇上登基,后宫用度保持先帝晚年时候的水平,也在一百万两上下。”
    皇帝叹了一口气,跟林嫤解释道:“太祖皇帝时,国朝初立,太祖皇帝是由前朝的大臣拥立坐上皇位的,各路藩王节度使并不服气,叛乱四起。百姓陷于战乱,根本无法休养生息,朝廷并无太多的银钱,自然也不会太多的银钱用于后宫。而太宗皇帝一生只宠徐皇后,仅徐后生下先帝和汤和皇姑母一双儿女,其他后宫形同虚设,所以后宫花用也少。到了先帝,先帝比之太祖和太宗皇帝要多情得多,后宫宫妃数以百计,皇子皇女各有十几。后宫主子多了,消耗用度自然也就多了。加之先帝实行休养生息之策,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朝廷银两充足,自然也有银钱可供后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