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继后守则-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嫤:“……”
    这是谁给段贵太妃出的这种主意?
    段贵太妃在宫里的时候虽然不聪明,但也没有这样糊涂,立非嫡非长的孙子为世子,亏她说得出来。
    林嫤道:“你先洗把脸吧,将脸上的泪抹了,然后再细细跟本宫说是怎么回事。你放心,倘若真的是太妃的不对,本宫一定会为你做主。”
    穆清让人送了热水上来,宫女拧了帕子给恒王妃洗了脸。
    然后恒王妃才继续啜泣着,东一句西一句的说了起来。
    而林嫤则从她的话里,加上自己的猜测,终于将其中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了。
    段贵太妃在先帝后宫中,真的说不上显眼,幸运在伺候先帝早,在先帝当太子时就是良娣,资历足,又生下了恒王,娘家也没什么劣迹,所以一步步的封了妃。但当妃子时,上面有皇后和各种宠妃压着,做了太妃,宫里当家作主的不是自己的儿子,一辈子都觉得被压在上头。
    段贵太妃被接到恒王府之后,到了亲儿子的地盘,真的是觉得一朝翻身可以当家作主了。
    段贵太妃一辈子没有管过家,很想过一过当家的瘾,所以入府之后首先让恒王妃将王府的管家权要了过来,名曰她替恒王和恒王妃小两口管着家,恒王妃好轻轻松松的生孩子。
    恒王妃觉得,行,你要管,给你管。王府的下人听我的不听你的,我直接架空了你。
    结果段贵太妃每吩咐一件事,王府的下人总要再问一遍恒王妃,然后才肯去办。
    段贵太妃对此很是不满,然后婆媳之间有了第一重的矛盾。
    而后段贵太妃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将恒王妃原来给王府的妾室侧妃们立下的轮流侍寝的制度给废了。
    照段贵太妃的说法就是:我儿子又不是牛,非要你拉着去哪个女人院子才能去哪个女人的院子。恒王府是我儿子的,我儿子想去谁哪里就去谁哪里。
    而轮流侍寝这件事,也一直是段贵太妃认为恒王妃不贤惠的劣迹。
    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恒王妃不干了。
    恒王风流成性,王府里不知道多少的女人,且这些个女人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这个制度一破,王府的女人们又得跟以前一样斗得跟鸡眼似的。她可不想破坏王府后院现在的平衡,给自己找来一堆的麻烦。
    婆媳两人争执不下,找来恒王评理,恒王惧于恒王妃以前的余威,最终让恒王妃赢了。
    然后段贵太妃怒了,亲儿子居然向着媳妇不向着我,而且这个儿媳妇还对我不恭敬。
    然后段贵太妃原本只是看恒王妃不顺眼,这下彻底上升到仇人了。
    而这个时候,恒王的一个侧妃冒出来了。
    这个侧妃很有些手段,从段贵太妃回到王府之后就将她奉承讨好得服服帖帖的,她说话伶俐,甚会讨段贵太妃欢心,在段贵太妃和恒王妃之间居中挑拨,给段贵太妃出了不少主意怎样对付恒王妃。
    总之在她的辛苦下,段贵太妃和恒王妃的矛盾顺利升级。
    侧妃见将段贵太妃对恒王妃的仇视成功挑起来了之后,马上再接再厉的道:“王妃这般不敬太妃,等以后王妃生了嫡子立为世子,那还得了,恐怕更加不将太妃放在眼里了。若是妾是太妃,就该这时候趁着王妃还没生下嫡子,劝王爷先立下世子,至少可以压着王妃一头。”
    这世子立谁呢?
    当然是立侧妃生的二公子。
    为什么不是大公子。
    因为大公子的生母只是个侍女出身的侍妾,身份不足。
    而这个侧妃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姓,姓江。
    跟江婕妤同出一族,是中山侯庶出的金花之一。
    前恒王妃没能生下嫡子,江侧妃的身份是恒王侍妾里面最高的,江侧妃一直都以为自己生的二公子会被立为世子的。
    结果前恒王妃去世后,半路杀出一个现任恒王妃,手段利落,还是只母老虎,连让恒王都对她惧怕有加。更恐怖的是,新恒王妃还很快就怀上了身孕。
    江侧妃觉得,自己儿子的世子之位岌岌可危。
    所以看恒王妃很不爽。(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五章 噎死(推荐票5100的加更)
    
    江侧妃对段贵太妃各种一通保证和发誓,表示二公子被立为世子之后,一定会好好孝顺段贵太妃的,绝对太妃说什么就是什么,不会像恒王妃一样忤逆她不敬。
    段贵太妃虽然被江侧妃哄得有些糊涂,但在世子事情上还是清醒的,知道有嫡子当然要立嫡子。
    不过江侧妃也给她提了个醒儿,她可以利用立世子的事情,好好的给恒王妃一个教训和难堪,看她以后还敢不敢不敬着她这个婆婆。
    但她没想到的是,恒王妃性子会这么烈。
    她话才开头呢,她就捧着跟圣旨一样要死要活的进宫告状了,让段贵太妃连反应都来不及。
    而在段贵太妃和恒王妃发生一切矛盾的时候,恒王在哪里呢?
    恒王觉得,老婆和亲娘吵架,他夹在中间很为难。想帮着亲娘训斥一下王妃吧,这个王妃有点恐怖,最后的下场肯定是他被她训斥;想让亲娘忍一忍吧,又觉得对不起亲娘。
    亲娘在宫里受了这么多年的苦,好不容易将她接了出来,本来以为可以孝顺她享福的,结果还让她让着王妃,实在让他这个当儿子的于心不忍呐。
    所以每到这个时候,恒王就躲出去了。
    恒王妃每次都直骂恒王就是个龟孙子,也就敢在下人面前逞一逞威风。但恒王如此,恒王妃也不得不起来迎战段贵太妃的发难。
    恒王妃继续在林嫤面前哭道:“……若是太妃真的这样喜欢二公子,臣妾看江侧妃家世身份也不差,干脆我自请下堂退位让贤,将江侧妃扶正为王妃得了。这样二公子也有个嫡出的身份,省得被立为世子之后还要被人诟病庶出的身份……”
    恒王妃哭着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却在骂江侧妃道:“小贱人,平日不安分就算了,现在还撺掇太妃肖想世子之位,看她这次不一下子治死她。”
    一个侧妃竟然离间太妃和王妃,平日她看她出身中山侯府,不能轻易动她,结果这次她却主动将把柄递到她的手上。
    这件事情闹到宫里来,她这个王妃是受了委屈的不会怎么样,太妃是长辈顶多也就被训斥一顿,死的就只会是她这个侧妃。
    林嫤看着恒王妃道:“你看你又胡说了,嫡妃就是嫡妃,侧妃就是侧妃,你就是不想着自己,皇家还怕乱了嫡庶正统呢。”
    说着转头吩咐宫女道:“去将段贵太妃请进宫来。”
    宫女道是,接着出去了。
    结果没多久又回来了,跟林嫤道:“回娘娘,刚恒王府让人来宫里给贵太妃告病,说是贵太妃病了。”
    她倒是病得真及时,看来也知道自己是闯祸了。
    宫女又道:“另外,恒王在宫外求见,说是贵太妃与恒王妃有点误会,他来给恒王妃道歉,顺便来接恒王妃回府。”
    恒王妃冷哼了一声,又伤心道:“臣妾这个恒王妃的脸皮都要被人拔下来了,堂堂王妃要被逼着请封侧妃生的公子,臣妾还有什么脸面回王妃去。”
    林嫤道:“不愿意回去就暂时不要回去吧,现在本宫的长坤宫住几天。”
    说着又转头对宫女道:“出去跟恒王说,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排在最前头。他若是连王府的事情都理不顺,如何让皇上放心的将差事正事交给他来办。男女有别,皇上不在,本宫就不请他进来坐了,让他回去想清楚了再来说话。”
    林嫤又对恒王妃道:“这下你放心了。”
    恒王妃道:“还好有娘娘,若不然,臣妾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说着又擦了擦眼睛。
    林嫤看着她,脸上露出一种深意,心道你就装吧。她这么利落的人,怎么可能会对段贵太妃或江侧妃没有办法。
    她根本是故意将这件事闹出来,想要用一种白刀进红刀出的方式,将江侧妃彻底踩下去让她翻不了身,再将太妃的气焰打压下去。
    经过此一事,太妃吃了亏,大概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对她无所顾忌的为难了,而江侧妃呢,这个侧妃之位能不能保住都还难说。
    恒王妃却像是没有看出林嫤眼里的意思一样,继续垂着头抹眼泪,偶尔装装样子哭上一声。
    正在这时,外面进来宫女通报道:“娘娘,江婕妤求见。”
    看来是中山侯府也是得到了消息,所以赶紧让江氏来她这里求情救火了。
    江侧妃毕竟是中山侯的女儿,听说还是他的庶长女,不会看着她的侧妃之位被夺,而现在中山侯在宫里能求助的,自然只有江氏了。
    林嫤道:“让她进来。”
    她倒是想看看,江氏能说什么。
    江氏进来后,先对林嫤行了礼,然后才有些讨好的对林嫤笑了一下,道:“听说大姐姐与王妃有些误会,臣妾特来解释一二……”
    但她还没说完,恒王妃就抬起头来,眼睛冒着火道:“什么误会?婕妤觉得本王妃哪里误会了?是觉得江侧妃撺掇太妃逼我立二公子为世子是对的,还是觉得本王妃就该按江侧妃的意思立她生的儿子为世子?”
    江氏连忙道:“王妃,您误会了,臣妾不是这个意思。”
    恒王妃道:“是,你不是这个意思,你那位好姐姐是这个意思。”
    江氏连忙道:“大姐姐也不是这个意思,王妃与大姐一定是有误会,您们都是恒王府的人,正应该同为恒王府着想才是……”她后面想说的是,何必将这种事闹出来让恒王府不好看。
    但后面的话,她并不好直白的说出来。
    恒王妃道:“所以婕妤的话就是,你大姐姐为恒王府着想,本王妃不为恒王府着想了?你还是觉得,本王妃错了。”
    她说着像是明白过来,“哦”了一声,又道:“我倒是忘了,婕妤生的也是皇子,倘若哪天有人跟婕妤说,五皇子这个非嫡非长的皇子应该被立为太子,也是理所当然的。”
    江婕妤被她说一句顶十句顶得有些发怒,她可真想吐她一句:“皇上也是非嫡非长。”
    江氏转头又看着林嫤,却看到她正捧着茶碗,慢悠悠的拂着上面的茶叶,好似没有听到恒王妃在说什么一样。
    所以恒王妃在这里狗嘴一样喷粪,她这个皇后就一点不管吗?
    林嫤有些想笑,恒王妃要想拿话堵一个人,真的是噎死人不偿命。
    难怪恒王这么怕这个王妃,估计恒王想要训斥一句恒王妃,恒王妃就有一百句等着他。就是没有这个意思,她也能掰成你有这个意思,然后一句一句的训斥得你说不出话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六章 花前月下(收藏1100的加更)
    
    江氏最终是一句求情的话都没能说出来。
    她从长坤宫出去的时候,林嫤的声音不轻不缓的在她后面响起来道:“江侧妃品行不检,你与她同出一族,当以她为戒,事事规谨自己的行为。”
    江氏听得脸上通红,又羞又气。
    最终回过神对林嫤屈膝道:“臣妾谨记娘娘的教诲。”然后才从长坤宫出去。
    等出了长坤宫走远,四边再无旁人之后,江氏握着拳头,终于忍不住的气恼出声:“江侧妃愚蠢犯下的事,凭什么要我来给她收拾烂摊子。”
    中山侯府的人永远都只会来逼她,却不看看她的处境。
    她的宫女劝她道:“婕妤忍一忍吧,谁让老夫人、二爷、夫人和少爷都在中山侯府呢。”
    江氏想到自己的父母兄弟还有祖母,最终深深的吸了口气,吞下了胸口的郁气。
    她回了丽和宫,抱了五皇子,转身又去了勤政殿。
    皇帝让人将五皇子抱了进去,但却并没有见她。
    而这一晚,皇帝并没有让人将五皇子抱回丽和宫去,而是让奶娘照顾了一晚上。
    而自此之后,江氏再不敢多说一句话。也让她明白,她在皇帝的心里,真的没有比别人多出任何特别之处,她不是长坤宫的皇后,能让皇帝眷恋。
    皇帝晚上回到长坤宫,跟林嫤叹道:“还以为恒王长进一点了,结果真是令朕失望。朕原本还想将修造皇陵的事交给他的。”
    林嫤听完顿时:“……”
    不知道恒王妃有没有后悔,这次是事情她故意闹大,倒是让恒王失去了一件差事。
    修造皇陵,听起来是不怎么好听,但这种工程项目,总是特别的能捞钱。有时候皇帝便是知道,只要不太过分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皇帝让修造的是自己的皇陵,不是信任的人都不会派他去。
    恒王若能得到这项差事,别人看他就会觉得这是皇帝亲近的兄弟,平日行事也会愿意给多他几分面子。
    林嫤笑道:“其实这次的事也不完全是恒王的错,主要是太妃有些糊涂。”
    皇帝哼道:“亲娘和王妃在斗气,他这个男人就只会躲出去,不是他的错是谁的错。”
    好吧,看来恒王只能背下这个锅了。
    等到了第二日,皇帝将恒王宣进宫来训斥了一顿。
    林嫤夫唱妇随,下了一道懿旨,夺了江侧妃四品侧妃的诰命,从皇家玉牒里将她的名字撤了下来,顺便让人跟段贵太妃说了一说道理接着恒王觉得王府的小佛堂里还缺少一个敲木鱼的人,然后让江侧妃,不,现在该称呼江氏了,让江氏去了。
    听闻中山侯府的人几次上门求情,结果恒王态度坚决,就是中山侯亲自上门也一样。
    而恒王妃呢,被恒王三请四请的接出了宫,恒王深切的道了歉,表示恒王府以后的世子,一定只能从她的肚皮出,哪怕这一胎没能生出儿子,也要等到她生出儿子,就是她以后生不出儿子,也是她说立谁就立谁。
    而江氏生的二公子呢,听说恒王也保证等过两年他成亲了,就让他提前从王府分家出去。
    然后段贵太妃也说:“媳妇儿呀,以前都是我不好,都是江氏那小贱人撺掇的我呀。我们有什么误会都说来了,以后好好的过日子吧。管家的事还有王府后院的侍妾怎么承宠的事,还是你的办法,以后还是交回给你官吧,我就安安心心的享福去。”
    夫妻母子三人对哭一场,吃了一桌团圆饭,相互敬上一口酒,皆大欢喜,大团圆结局。
    结果最后发现,仍在坑里面呆着的只有江侧妃一人。
    慕枝跟林嫤叹道:“所以说呀,当妾的就要有当妾的本分,别老是自作聪明最后反而害了自己。”
    她说的是江侧妃,也说的是后宫里那几个不安分的宫妃。
    林嫤笑道:“恒王府一直没有嫡子,大公子的生母卑贱,而江侧妃出身高贵,生的公子又排行在前,恒王妃未进门之前,她自然会以为王府世子是她儿子的囊中之物。结果哪里知道恒王娶了恒王妃之后,这么快会怀上身孕。她大概心里焦虑,所以出了一些坏招。”
    慕枝不屑道:“不管怎么说,也是她自己的心先大了。”
    林嫤没有再多说什么,另外问起道:“中秋的赏赐准备好了吗?”
    慕枝道:“早早就准备好了呢,就等御膳房将月饼做好了就可以下赏到各府上去了。”
    林嫤点了点头。
    慕枝又道:“对了,奴婢今日去御膳房过问月饼之事的时候,看到了有从澄阳湖那边进贡来的大闸蟹,个个肉多肥美。”
    林嫤突然来了兴致,道:“是吗?”她想起林家李氏和齐氏等人是喜欢吃大闸蟹的,便吩咐道:“你明日去看看进贡了多少,看看各宫分完之后还能余下多少,给武国公府、越国公府、汤和大长公主等几家送几娄过去。”
    慕枝道是,但接着又笑着道:“秋天吃大闸蟹配着菊花酒最好了,娘娘不如也让厨房蒸上一笼大闸蟹,暖上两壶酒,再搬一些菊花来,晚上就在长坤宫的小花园里摆上一桌,邀请了皇上前来共饮。”
    林嫤想了想,对这个提议倒是有些兴趣。
    她道:“行,那你去置办吧。”
    等到了晚上,慕枝还真的将长坤宫的小花园里装饰了一番,青石路的两边都摆了开得黄澄澄的菊花,树下挂了灯笼,她不知让人还从哪里抓来了一些萤火虫,装在透明的灯罩里。
    那天的月色也好,皎洁明亮。
    林嫤还特意的打扮了一番,没有穿皇后繁复的服饰,而是穿了一袭杏黄色的襦裙。
    皇帝被人引领者走进来,看着这般的景象,不由的就笑了一下。
    林嫤从开满花的桂花树下探出头来,娇俏的脸庞笑盈盈的对着他笑,狡黠得像是只小狐狸。
    皇帝笑着问她道:“你今天又想出了什么新的花样?”
    林嫤走出来,牵着他走到小桌前坐下,笑道:“花前月下,邀皇上共赏。”(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七章 小酌
    
    皇帝捏了捏林嫤的手,问道:“今日怎么会想到邀朕在这里小酌?”
    林嫤靠在他身上,玩着他的一缕头发,笑着道:“今年的大闸蟹上来了,想到以前在武国公府的时候,祖母也很喜欢开菊宴吃肥蟹,所以就想到了。”
    林嫤想了想,对身后的宫人道:“你们都下去吧。”
    慕枝带着宫人们屈了屈膝,然后全都下去了。
    然后小花园里就只剩下了皇帝和林嫤两人,有清风微微的吹过来,飘来桂花和菊花的香味,桌子上放着的一个个肥美的大闸蟹看得人直流口水。
    皇帝笑着道:“你让她们都下去了,谁来伺候我们?”
    林嫤笑道:“臣妾亲自来伺候皇上。”
    说着从皇帝的怀里跳下来,执起酒壶,替皇帝和自己倒了一杯酒,然后端起酒杯对皇帝道:“臣妾先敬皇上一杯,祝皇上的基业千秋万代。”
    皇帝跟她碰了一下,笑着道:“小心着点喝,菊花酒虽然不烈,但也醺人。”
    林嫤笑看了皇帝一眼,挑了挑眼,骄傲道:“臣妾的酒量可是很好的。”
    酒量很好?
    皇帝想起上次她喝得醺醺的情形,跟他说了一通大逆不道的话,然后极其热烈的将他压倒了。
    皇帝想,嗯,她要是喝醉了也不错。他倒是想看看,她这次要是喝醉了能干出什么来。
    林嫤又给皇帝和自己斟了酒,又道:“这一杯就敬皇上与臣妾白头偕老。”
    皇帝含笑与她喝了。
    皇帝怕她还要再敬,拉着她坐下来道:“先吃点东西吧。”
    林嫤笑着道了声是,然后亲自将蟹剥好了放到皇帝前面的碟子里,然后仰起头求赞的笑看着他。
    皇帝拿起筷子夹了一点里面的蟹黄吃,然后点了点头,道:“不错。”
    然后看她眼睛骨碌碌眼馋的样子,又夹了一点喂到她的嘴边,林嫤张口咬了。
    皇帝放下筷子,也亲自剥了一只放到她的碟子里,拿桌边的帕子擦了擦手,然后随意的问道:“你说你在娘家的时候,也喜欢吃蟹?”
    林嫤一边吃一边点头,笑了一下,道:“特别是秋天,中秋节前后,这时候的蟹最肥美。而且祖母好这一口,所以喜欢这时候摆菊花宴吃秋蟹。”说着带了点怀念道:“现在想想,真是怀念那样的日子。”
    林嫤说着又道:“不过秋蟹性寒,祖母从不肯让我们多吃,每次只让我们吃两个。小时候祖母为了不让我们多吃,还哄我们说吃多了我们也会跟蟹一样变成黄色,嫄娘每次都相信了,吓得以后都不敢吃蟹了。”说着笑起来道:“皇上不知道,嫄娘到现在都最讨厌吃蟹。”
    皇帝柔声问道:“你没有上当?”
    “我?”林嫤有些得意的道:“皇上您知道的,臣妾从小就聪明伶俐,怎么会轻易被骗。”
    皇帝跟着笑了笑。
    她的确是从小就比别的孩子要聪明一些,也乖巧懂事。等到了长大了,等她成了他的妻子之后,他才发现她其实也有调皮活泼的一面。
    她就像是个宝匣一样,一层层的打开,越相处就会发现越多她不同的一面。
    她会有着少女的娇俏,也会有女人的风情,时而含蓄,但热烈起来也很诱人,有时候你觉得她懂事得不需要人担忧,但有时候她又会依赖的靠在你身上,像小猫一样招人喜欢惹人疼,若她对着你眼睛润润的眨一眨眼睛,忍不住就要对她无可限度的宠,偶尔还会赖皮……
    皇帝一边替她将蟹黄分出来,一边道:“你要是喜欢,也可以叫上贤妃等人一起,在后宫也可以开菊宴。”
    林嫤撇了撇嘴,那怎么能一样。以前跟她一起喝酒吃蟹的是她亲亲的兄弟姐妹,贤妃等人,说句不好听的,都是和她抢男人的女人。
    皇帝突然也像是在回忆一般,道:“以前母妃也喜欢这些。”
    他道:“不过母妃与其他宫妃相处不好,吃蟹喝酒的时候只有朕陪着,偶尔父皇会来。”
    不过父皇的女人太多了,分给母妃的时间太少,所以大多数的时候还是他陪着。
    父皇心情好的时候也会很宠母妃,但是不好的时候,两个人也会吵架,吵得很凶,最后父皇气汹汹的甩袖离去,然后十天半个月的将母妃冷在一边。但是最后,也都是父皇主动回来求和。
    母妃对父皇颇多怨怪,所以对他总横眉冷对,不愿意讨好。父皇一直都觉得母妃是为了她以前订亲的人才恨着他,只有他知道,母妃是怨恨他身边的女人太多。
    父皇或许最爱的是母妃,但也喜欢其他的妃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