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继后守则-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子点了点头,又一副兄长的口吻说了叮嘱了一句,道:“二弟早去早回。”
    说完便走了。
    房公公跟在太子身后,看着二皇子被气脸色发青却不得不憋住的脸,以及前面背着手心情愉悦的太子,忍不住笑出了声来。
    太子转过头来瞪了他一眼,道:“你这狗奴才,笑什么!”
    房公公摇了摇头,然后笑着道:“奴才不笑什么。”然后又欣慰的感叹道:“奴才只是觉得,殿下终于长大了。”
    太子哼了一声,道:“你这是骂孤以前蠢?”
    房公公连忙笑道:“奴才不敢!”
    太子道:“谅你也不敢!”说着怅然的叹了一口气,又道:“不过孤以前也的确是挺蠢的。”
    房公公含笑慢慢的跟在太子身后,面带着笑意。见到自己的脚上踩到了太子的影子,他又连忙闪开了一点,然后继续亦步亦趋的跟着。
    他只愿意这样一只跟着自己这位从小伺候着长大的小主子,看着他当太子,看着他以后顺利继位,一直伺候他到他再也伺候不动为止。
    宣国公在早朝上向皇上许诺献银的当日,皇帝便下了一道圣旨,复了吴氏的贵妃之位。
    吴氏当了将近四年的昭仪,终于重新变成了贵妃。
    吴氏一直都想要复位,可如今终于复位贵妃了,却让吴氏心里带着一股怒气。
    用一千二百万两银子,吴家过半的家产换来的复位……
    而这边永安宫里,胡淑妃却忍不住与崔贤妃感叹道:“这吴家可真是有钱,一出手就是一千二百万两。”
    崔贤妃笑道:“吴家身上的这口血,只怕也是快吐干净了。”
    胡淑妃又“哎”了一声,叹道:“这吴昭仪又变成了吴贵妃,她向我磕头请安了三年,如今又换成让我给她磕头请安,我这还真是有些不习惯!”
    贵、贤、德、淑虽然都同为正一品四夫人,但贵妃地位超然,自来就比其余三妃高半等,其余三妃见到贵妃,也是要行礼问安的。
    胡淑妃又笑着道:“也不知道皇后娘娘心里会怎么想?”
    毕竟吴氏这个贵妃是皇后打落下去的呢,现在又升了起来,皇后心里只怕不会好受吧。
    崔贤妃转了转头,心道,能怎么想,自然是高兴的。
    吴氏再是贵妃,还能让皇后给她磕头请安不成。
    吴家献银毕竟算是立了大功,皇上不能不赏,否则会寒了其他臣子的心,但比起在朝中提拔吴家的地位,自然是宁愿在后宫抬高吴氏的地位。吴氏就算复位贵妃,一个不得皇上宠爱的贵妃,也不过是每顿可以多吃几碗菜,多插几支钗,衣裳可以穿得更华丽一些而已。
    但若是在朝中封赏吴家就不同了。
    就是崔贤妃自己,也宁愿吴氏复位贵妃,而不是吴家的男人在朝中被重用。
    等着看吧,为了安抚吴家,皇上应该很快就会让二皇子开府封王并娶妃的了。
    皇后和林家这一次算计得漂亮,虽然庄家也要失些小财,但让吴家能出一口大血,顺便讨好了皇上,也算是得大于失。
    吴家手里的银子太多,对太子和林家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想当年太祖为何能轻易黄袍加身,有太祖皇帝自身的能耐在,但另一方面也是当时吴家的银子起了作用。
    到了二皇子这里也一样,总会有人会为了财帛动心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章 帝王抱负(收藏2650的加更)
    
    长坤宫里。
    林嫤笑着对皇帝道:“有了吴家这献出的一千二百两银子,皇上大约可以稍稍不用为银子的事情发愁了。臣妾每日看皇上将眉头皱成一个小老头的模样愁眉苦脸的样子,臣妾可也犯愁得很。”
    皇帝在心里粗劣算了一下。
    吴家献出来的银子加上庄家献出来的银子,有了吴家和林家起头,其他文武百官多多少少都会捐献一点,这里大概能筹集个二千万两的银子,再算加上国库的余银,大约能有个三千万两银子。
    修建南北直道,工部和户部的核算是至少需要七千万两银子,另外一半的银子仍然是令皇帝发愁得很。
    皇帝对林嫤叹了口气,道:“朕怎么觉得,朕这个皇帝做得真是穷得很。”
    然后将心理的这本帐跟林嫤算了一下。
    林嫤笑了起来,跟皇帝道:“皇上,这南北直道又不是一年两年就能修建得好的,筹集到的银子先用着,明年赋税上来了,不就可以补充上来了吗?这京杭运河和在建的几座水利工程不都已经完工,那明年这些方面花的银子就可以省下来了。”
    皇帝却摇了摇头,道:“沿海开埠之后,沿海倭寇的进犯必会加剧,朕打算让崔琦建立一支海军船战队,狙击倭寇,为过往商船护航,这又多了一项支出。另外朕还打算再建立一个武器坊,让人专门研制军用武器,这又多了一笔开支。”
    林嫤叹了一口气,难怪皇帝总是喊穷。
    银子在他口袋里这是放不久的,就像是他自己说的,银子进了他的右口袋,接着又从左口袋出了。
    林嫤只好安慰他道:“皇上不是已经开埠了吗?海外贸易增多,商贾赚的银子多了,课税也多,或许明天的税收有所增加也说不定。”
    说着顿了一下,又笑着开玩笑道:“或许真像胡御史说的那样,皇上搞一次彻查贪腐的运动,抄几个大贪官,说不定银子就有了。”
    皇帝却是认真的摇了摇头,道:“朝中文武百官,有几个不贪。查*案,只会令朝堂人心惶惶,人心涣散。开埠的事才刚刚进行,修建直道之事还没开始,朕现在需要朝局稳定,文武百官全部一心用在这两件事上。彻查贪腐之事,只能以后再行。”
    林嫤简有些惊讶的看着皇帝,这么说查贪腐也真在皇帝的计划之中,只是暂时按兵不动?
    皇帝心里究竟是装了多大的抱负?他是准备将以后太子继位后要做的事一并做完吗?
    林嫤摇了摇头。
    皇帝则继续道:“水至清则无鱼,朕也不会天真到让文武百官两袖清风,但过于欲壑难填者,是国之蛀虫,朕绝不能留他们溃败大梁的万世基业。如今朝堂,特别是在地方,*之风盛行之势,朕早晚要治他一治。”
    皇帝说这些话的时候,皱着眉头,脸上带着愠怒,大约是对*之事深恶痛绝。
    这样的皇帝是有些迷人的,让林嫤忍不住看着他有些呆。
    林嫤伸手握了握他的手,道:“皇上一定能做到的,皇上是英明之主,在皇上治下,大梁以后必定会清河海晏,四海升平。”
    皇帝叹口气道:“希望如此吧,愿朕不会辜负列祖列宗们的期许。”
    皇帝又想到了什么,道:“不说这些了。”说着从书桌上拿起一个卷轴,将卷轴摊开在书桌上,问林嫤道:“你来帮朕看看,这几个地方,哪一个地方好。”
    卷轴里面是一个京城的舆图,舆图上圈出四个地方。
    林嫤一看便知道,皇帝是要给二皇子选址建府邸。
    二皇子应该很快就要封王建府了。
    林嫤指了一下图中被划了叉的一个地方,问皇帝道:“这是什么地方?”
    皇帝道:“这是以前祁王的旧王府,祁王被诛后,这座府邸便一直空着。”
    林嫤心道,难怪这里被一开始划上了叉。
    当年祁王是因为谋反才被先帝诛杀的,这个地方实在有些不祥,更何况还是给二皇子居住。
    二皇子也是皇帝的儿子,皇帝还是希望二皇子以后能平安活到老的。
    皇帝又将这些地方一个一个指给林嫤看,一边道:“这里是以前魏国公的府邸,魏国公被夺爵,府邸被收了回来;这里以前是汤和大长公主的公主府,汤和大长公主住在这里时一直没能生下孩子,太宗皇帝嫌这里不好,另外给汤和大长公主建了现在的公主府;这里以前则是陈府,先帝元妻陈皇后的娘家。”
    这四个地方都不算是好地方,一个住着被诛的祁王,魏国公府里住的魏国公则被夺爵,汤和大长公主住在原府邸则一直生不出孩子,而陈皇后当年被祁王哄着一起谋反,陈氏一族九族被诛。
    不过话又说回来,倘若原府主都好好的,这些府邸也沦不到被闲置的下场。
    皇帝继续道:“现在不宜大兴土木修建新府邸,从这几个闲置的府邸里选出一个来修一修再扩一扩,给小二做王府。”
    相对来说,还是汤和大长公主的原公主府要好一些,至少汤和大长公主至今还福禄双寿,活到了七十岁,至于说生不出孩子,未必就是府邸的原因。
    林嫤想了一下,指了指汤和大长公主的旧府邸,道:“这里好一些。汤和大长公主的府邸当年是照着亲王的规格建的,取这里的话都不用再扩了,修一修就好。”
    当年太宗皇帝宠爱汤和大长公主,一应吃穿用度比照亲王爵,她现在居住的大长公主府,甚至比亲王府的规矩还要大上一些。
    不过林嫤又道:“既然是给二皇子选府邸,皇上何不让二皇子亲自来选。”
    省得万一皇上真的选了她指的这个府邸让二皇子住进去了,二皇子的子嗣上有个什么,吴氏和二皇子怨在她的头上。
    若是他自己选的,那就谁也怨不着。
    皇帝想了想,点了点头,道:“也好,他自己的王府,总要他自己住着舒服才好。”
    这一边林嫤和皇帝十分融洽和谐的讨论着二皇子以后的王府,那一边昭阳宫里,刚刚复位的吴贵妃就没有这样的好心情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一章 失落
    
    昭阳宫里。
    玉簟领着捧着衣裳的宫女悄声走进来,抬眼看了一眼吴贵妃,然后轻声道:“娘娘,尚功局送了贵妃的服饰过来,让您试穿一下,若是不合适再改。”
    吴贵妃脸上并不见喜色,没好气的道:“有什么好试的,衣服年年都做,难道尚功局还没有本宫的尺寸吗?”
    捧着衣裳的宫女有些不知所措,求助的看向玉簟。
    玉簟向她们使了使眼色,然后几个宫女将衣裳放了下来,屈了屈膝,又出去了。
    她们走后,玉簟轻声劝吴氏道:“娘娘,奴婢知道您心里愤怒,但您复位贵妃,面上还是要表现得高兴一些。您这样子,若是让皇上知道了,只怕会以为这银子国公府献得不甘不愿,对二皇子对您对国公府都心生不悦。”
    吴贵妃仍是抑制不了心里的怒气,手用力的锤了一下桌子,气道:“这太子和皇后还有林家都欺人太甚!”
    说着又瘫坐在椅子上,捂住胸口,胸口像是堵着一口气。
    吴家献出来的那些银子,吴贵妃也心疼得很。
    吴贵妃又气得一下子从椅子上站起来,道:“不行,吴家不能白白献出这些银子,二皇子总要得到一些好处。皇上在哪里,本宫要找皇上。”说着就准备往外走。
    玉簟吓了一跳,以为她要皇上理论,连忙拦住她,唤了一声:“娘娘,您三思,国公府刚献了银,皇上对国公府正满意,您此时千万别……”
    吴贵妃冷看了她一眼,道:“你以为本宫要干什么,找皇上闹吗?”
    不,这么多年,她早已经明白了,找皇上闹根本是没有用的,皇上就喜欢她们安安静静的,按照他的意思活着,不能有自己的私心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还要对他忠心不二。
    吴贵妃又道:“本宫不过是要跟皇上商量一下二皇子的婚事而已。不过你倒是提醒本宫了,如今皇上大概是在长坤宫,本宫也不耐烦去看皇后的脸色,你去将皇上请过来吧。”
    玉簟松了一口气,但接着又为难起来,刚想说什么,吴贵妃则又先开口道:“你放心,宣国公府刚献出了这么大一笔银子,皇上不会不给本宫面子,你去请一定能将他请过来。”
    玉簟想了一下,觉得贵妃说的也有道理,对贵妃屈了屈膝,然后道了一声是。
    玉簟来长坤宫的时候,皇帝和林嫤正一起逗着牙牙学语的珺公主。
    珺公主坐在皇帝的膝盖上,终于完整的将“父皇”和“母后”两个词含糊的叫了出来。
    听到吴贵妃来请皇帝过去昭阳宫,皇帝抬眼看了一眼林嫤,微蹙了蹙眉,正犹豫着怎么开口。
    林嫤是知道皇帝必定是要去昭阳宫的,笑着从他膝盖上将珺公主抱了过来,笑着道:“皇上去吧,吴氏刚刚复位贵妃,皇上理应去看一看她。”
    皇帝拉了拉她的手,为她的体谅有些欣慰。
    林嫤抱着珺公主送皇帝出去,瑞公主见到,扔下学团和雪球,也跑着过来,问道:“父皇,您去哪儿?”又拉着他的袖子道:“您带我去。”
    皇帝道摸了摸她的脑袋,道:“你留在长坤宫好好陪母后,父皇有事,你乖一点。”
    瑞公主已经有些懂事,明白了长坤宫和昭阳宫之间隐隐的敌对,刚刚也听到了父皇是打算去昭阳宫的,此时便有些不高兴的嘟起嘴巴,但她还是听话的没有再说什么。
    皇帝笑着用手指点了点她嘟起的嘴巴,道:“这里都快可以挂油瓶了!”
    瑞公主有些耍赖的拉了拉他的袖子。
    林嫤将瑞公主拉到了自己身边,笑着对皇帝道:“皇上快去吧。”说着又含羞带媚的加了一句:“臣妾晚上等皇上回来!”
    皇帝对她笑了笑。
    林嫤又对瑞公主道:“瑞儿跟父皇说再见。”又举了举自己手里的珺公主的手挥了挥,道:“珺儿也跟父皇说再见。”
    珺公主听懂了,但她还说不出再见两个字,只含糊不清的喊了一声:“父皇。”
    皇帝又摸了摸珺公主的脑袋,对林嫤道:“外面冷,带着瑞儿和珺儿进殿里去吧,别冻着。”
    等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对林嫤挥了挥手,意思是让她进屋去。
    林嫤含笑目送了他离开,直到他出了长坤宫的宫门,才带着瑞公主和珺公主进了殿内。
    珺公主从林嫤的怀里下来,牵着瑞公主的手,踉踉跄跄的跟着她去找学团和雪球玩去了。
    林嫤坐在榻上,看着蹲在地上的瑞公主和珺公主,却有一阵的茫然和失落。
    皇帝走的时候,她虽然留了那一句等他回来的话,但她并不确定皇帝今晚还会不会回来。
    吴贵妃是一定会留下她的,而这个时候皇帝也多少会给吴氏几分面子的。
    林嫤突然觉得自己有一点点的委屈和酸涩,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林嫤连忙将这种情绪压下去压下去再压下去。
    穆清见了,心里叹了一口气。
    她也并不安慰林嫤,倒了一杯茶递给她,然后转移她的注意力,笑着道:“娘娘可知道,宣国公那日早朝回去之后就病了。”
    这个林嫤还真没有听说过,果然马上被吸引了注意力,“哦”一声,道:“并不曾听宣国公报病或请太医。”
    穆清笑着道:“这种时候,宣国公就是病了也只能忍着,若不然别人要以为他献那些银子是献得不甘心。”
    虽然的确不甘心。
    所以这些天宣国公虽然病着,但并没有报病缺席早朝或是进宫请太医,面对别人称赞他无私忠心的话,他既不能生气也不能抱怨,还只能笑容满面的受着。
    不过宣国公毕竟上了年纪,吴家不敢掉以轻心,找了外面的大夫来给他开方子,若不是如此,也不会让她知晓宣国公病了。
    穆清又道:“娘娘,您要不要给宣国公赏赐些药材?”
    这就是问她要不要再气一气宣国公府的意思了。
    林嫤道:“算了,还是不要太过了,我们这次毕竟让宣国公府出了这么一口血。”
    穆清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另又说起道:“六少夫人前几日受了点寒,因怀着身孕不敢用药,如今病一直不见好,娘娘可要使一个太医过去?”
    林承正与徐氏成亲之后感情很好,成亲后不久徐氏就怀了身孕,如今徐氏的胎已经快六个月,大约会在明年三月就生产。
    林嫤道:“让张太医去看看吧,他擅长小儿妇产,让他多去武国公府看看徐氏。”(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二章 用膳
    
    昭阳宫里。
    吴贵妃从宫女手中接过茶碗,亲手递给了皇帝,然后笑着道:“天气冷,皇上用点热茶暖暖身子。”
    皇帝将茶碗接了过来,用碗盖拂了拂上面的茶叶,小小的抿了一口,然后问吴贵妃道:“你请朕过来说是有事,是什么事?”
    吴贵妃有些抱怨道:“没事臣妾就不能请皇上过来了吗?皇上看看臣妾宫门前的石阶,苔藓都长了老长了。”
    说着又觉得自己语气大概不好,叹了一口气,又道:“也不是什么大事,臣妾就是想问问皇上对二皇子的亲事是怎么想的。”
    吴贵妃垂了垂眉,又道:“过完年二皇子就都十九岁了,普通人家府上的公子这个年纪,孩子估计都一两个了。皇上对二皇子的亲事也一直没有表露过意思,臣妾就这一个儿子,臣妾也有些着急。臣妾就想问问皇上心里究竟是个什么想法,臣妾也好心里有个底,免得这样七上八下的。”
    皇帝放下茶碗,道:“你是他的母妃,你说说想给他娶个什么样的媳妇?”
    吴贵妃笑了笑,道:“瞧皇上说的,皇上是二皇子的父皇,二皇子的亲事自然该是皇上决定。”说着顿了一下,又道:“不过上次桂城都指挥使甘大人的夫人携女回京,进宫拜见的时候臣妾见了甘二小姐一面,倒是觉得这位甘二小姐十分知书达理,贤惠孝顺。”
    她说完悄悄的去瞧皇帝的脸色,只见皇帝的脸上面无表情,手指轻轻的敲着另外一只手上戴着的扳指。
    吴贵妃道:“皇上若是心里已经有了人选,当然还是要按皇上的意思。”
    皇帝道:“媳妇娶进门,总归是要跟小二相处的,先问问小二的意思……”
    皇帝的话还没说完,吴贵妃急忙打断他道:“二皇子也很满意甘小姐。”
    皇帝转头看了她一眼。
    吴贵妃这才觉得自己有些失言,不自在的笑了一下,连忙又道:“倒不是二皇子私下对甘二小姐有了什么,只是那天甘二小姐对宫女十分和蔼,二皇子见了跟臣妾夸了一句,说甘二小姐是个好姑娘。”
    皇帝道:“既然如此,甘家的姑娘就甘家的姑娘吧,朕会下旨赐婚。”
    吴贵妃高兴起来,道:“臣妾代二皇子谢过皇上。”说着又像是松了一口气,抚着胸口道:“皇上不知道,二皇子的婚事一直都是臣妾心头的头等大事,有时候看见太子膝下已经有了沅儿,臣妾也是羡慕得很。”
    皇帝没再说什么。
    正巧此时玉簟走了过来,对皇帝和吴贵妃屈了屈膝,然后对吴贵妃道:“娘娘,该传晚膳了。”
    吴贵妃转头看了看皇帝,带着些抱怨又带着些小心翼翼的道:“皇上,今天陪臣妾用晚膳吧。皇上有多久没有陪臣妾用过膳了。”
    皇帝看了看外面的天色,然后点了点头。
    说完又招了招手将万公公叫了过来,道:“你去长坤宫跟皇后说一声,朕留在昭阳宫用晚膳。”
    吴贵妃听着有些生暗气,什么时候皇上来她这里用一顿晚膳,皇上都要跟皇后报备了。
    但毕竟皇帝难得留下来,吴贵妃也不想将皇帝气走,最终还是将这口气忍了下去。
    等宫人将晚膳一样一样的端上来,吴贵妃服侍着皇帝一起入了座位。
    吴贵妃早打着让皇上留下来用晚膳的主意,所以吩咐膳房做的都是皇帝爱吃的菜。
    吴贵妃笑着指了指桌子上的一道炙鹿肉,对皇帝道:“皇上尝尝这道侉炖羊肉,臣妾记得以前在王府里,皇上最喜欢的就是这一道侉炖羊肉,每次来陪臣妾用膳,臣妾必会让人准备这道菜,而皇上却像是怎么都吃不腻似的,每次吃得最多的也是这道菜。”
    自有侍菜的宫女将这道侉炖羊肉夹到了皇帝的碟子里。
    吴贵妃说起的时候,脸上带着怀念的味道。那时候的皇帝虽然也更喜欢到林宪的屋里去,但总还会偶尔到她的屋里来,让她总有个盼头,而不像现在这样,守活寡似的。
    她以前嫌弃林宪善妒总霸着皇帝,但如今跟林嫤比起来才知道,林宪都能算得上是贤妇了。
    林嫤自己吃着肉,是让她连一口汤都喝不上的。
    皇帝也想起了那时候的吴氏。
    那时候的吴氏年轻还轻,虽然霸道了些,但还带着少女的娇俏和朝气,不像现在这样,每次见了他总是一堆的抱怨,或者指责他对太子和林家的偏心。
    他承认对林家是偏心了些,但吴家也不及林家对他的忠心。
    林家从他还是一个落魄王爷时便开始追随他,当年林忠及其长子战死沙场,赢得了与胡人的那一战,为他挡住了朝中大臣对他被立为储君的质疑,巩固了他的太子之位。
    与吴家同时送女入他和祁王的王府,在他和祁王之间左右观望,直着情势明朗先帝透露出要立他为太子的意思之后才彻底坚定站到他的阵营来,皇帝并不觉得他偏心于林家有何错处。
    但对贵妃,皇帝还是有几分歉疚的。
    贵妃对他并不完全是家族的棋子,她对他是有真心的,当年他除了林家无人相助时,她也曾一次次回宣国公府跪求宣国公的支持。
    皇帝想到这里,叹了一口气,替贵妃夹了一筷子菜,道:“你也吃吧。”
    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