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双喜盈门_天青地白-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贤王这次看到侯双喜,眼神里又多了几分深意,不仅仅是侯双喜肚子里有了孩子,更是因为侯双喜的梦境。
这次若不是儿媳妇的信,他也不能得到确切的消息,再晚一点,说不定儿子就回不来了。从某种程度上说,侯双喜是儿子的救命恩人。
不管如何,侯双喜都是贤王府的恩人,以后要对侯双喜好一点。不过话说回来,这侯双喜的福气真大,将来小夫妻的好日子多着呢!
之前觉得儿子看上侯双喜,是侯双喜的福分,现在却相反了,儿子娶了侯双喜,那是儿子的莫大福分。儿子和侯双喜好好的,早日生下贤王府的继承人,他就更加满意了。
晚宴上,贤王多喝了几杯,说道:“现在我们一家四口,哦,不是四口,是五口,以后好好的!”
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击中其他三人的心,是的,一家人,以后好好的。不要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和和美美,平平安安。
贤王妃心里激动,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侍妾,儿子也懂事,平平安安的,她也没啥所求的了。
之前还想趁着侯双喜怀孕,给儿子安排两个美人,但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当初皇上和皇太后给丈夫送美人来,她气得差点小产了。
“是,父王,我们会的。”楚世勋轻声道,拉住侯双喜的手。这辈子娶到自己想娶的。那一个就够了,多了他没工夫搭理。
席间,父子两个喝了不少酒,说了很多话,大多的时候,贤王妃,侯双喜只是听着。不时给自己男人夹点菜。
晚上楚世勋喝得醉醺醺的。还是小厮扶着回院子的,伺候楚世勋喝了醒酒茶,擦了身子。就让楚世勋睡在里面。
好在喝醉的楚世勋,非常乖,面容安定,很是放松。就是两手一直抱着侯双喜。
维持一个姿势睡觉,侯双喜会觉得不舒服。便换个姿势,但总会被楚世勋保住,这一夜睡得真累。
翌日一早,楚世勋醒了。侯双喜却没有精神了。
若是没怀孕,楚世勋说什么也要把侯双喜拉起来练武,可怀孕了。那就侯双喜最大,任由侯双喜睡到日上三竿!
侯双喜醒来之后。并没有看到楚世勋,问了身边的人,才知道,公公和楚世勋都去皇宫了。
这次战争的震动非常大,而且朝廷的态度强硬,已经商量好,让突厥打出血的政策了。
且说突厥使臣蒙卡慢悠悠终于来到京城,先到理藩院去露个脸,送上国书。里面写的有的多可怜,就有多可怜,吐蕃使臣蒙卡乖得跟兔子一般,到处哭穷卖好。这样的事情,反正也不是第一次做,非常熟练。
蒙卡的一番运作,的确赢得了很多人的同情,但朝廷却迟迟没有宣召蒙卡觐见。这让信心十足的蒙卡变得忐忑不已,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现在想去打听消息,可没有带像样的礼物,也找不到门路,像个无头苍蝇似得,只能到处哭穷哭嚎。
终于在半个月之后,户部按照之前定下的对地政策算出突厥这次要出的血,整整八九十万两银子。没有银子,可以用牛羊马匹相抵。
计算出来之后,庆德皇帝便传召蒙卡。
蒙卡心里忐忑,无比虔诚地跪在大殿之上,三拜九叩,夜歌不少,非常恭敬。可当他听到庆德皇帝说突厥屡教不改,要给突厥一个教训的时候,心里那说不好,这次任务完不成了。
任凭蒙卡如何哭穷,都没能阻拦地住礼部的官员念出最新政策,拿钱来赎。蒙卡馒头大汗,听到最后居然需要八十九万两银子,一下子晕倒在大殿之上。
不过庆德皇帝可没空理会蒙卡,让人送蒙卡到理藩院下属的客栈,并且附上一份熟人清单,写在第一张第一个,就是三皇子巴鲁,一万头牛或者五万只样,或者三千匹马,才能赎回三皇子;紧接着是副将,八千头牛或者四万只羊,或者两千三百匹马。
综上,以下根据官位大小,以此类推。
蒙卡连讲价都不敢去,直接写了封信,连同清单直接送到突厥草原。这次大庆朝不好糊弄了,不出血绝对不能待会草原二郎和大批的贵族将领。
那些兵士虽然是草原的根本,但没有了,过几年孩子长大了,照样可以组建一个军队。可那上千个大小将领不好解决啊,这些人身后都是突厥或大或小的贵族。
若是不把这些人弄回去,想必一定会动摇突厥的国本,说不定刚上位的大汗,也要被人推翻。
蒙卡做不了主,只能让大汗决断。
送出去信之后,蒙卡没少四处拜访,只是这次庆德皇帝态度坚决,谁都不能动摇皇帝的想法。
蒙卡几番动作,无疾而终,只好和同伴呆在理藩院,等着突厥大汗的回信。
战俘们每日在矿上开矿,虽然累,但却有东西吃。对于突厥普通的士兵,并没有多么难受。
可对那些将领贵族来说,并不轻松。这些人被安排在京郊的一处矿山上,每天都要去干活,不干活不给饭吃。
三皇子巴鲁也是如此,每天都要干活,换取食物。才不过几天,三皇子巴鲁就吃不消了,心里不断诅咒,草原的大哥,还不尽快来救他!
很多人得知这次不会轻易放过他们这些战俘,要用牛羊才能赎回,这些人纷纷要求给家里写信,让家人拿钱来赎人。
这里的很多人实在吃不了苦,又担心大汗不愿意出钱赎回他们,便只能自己想办法。
礼部的人送来纸笔,很多人写了信,理藩院的人亲自派人去给各个部落送信。原本蒙卡的信,只是送给突厥大汗的,其他贵族和部落并不知道。可理藩院的人给各个部落送信,顿时犹如火上浇油,炸开了锅。L
☆、第305章 战争赔款
这些被俘虏的大大小小的将领,都是每个部落的精英,有一定的关系网和财富和地位,家里的人也绝对希望这些人早点回来。
有了这些人的行动,相信很快就会有重大变动。
这些人收到信件之后,纷纷聚在一起商量,如何才能赎出部落的青壮年,这些都是部落的英雄。牛羊没了,可以继续羊,一两年就可以缓过来,可人没了,就要培养十八年,也不一定能培养出部落的勇士。
不光下面的乱套了,就连上层的贵族们,也意乱纷纷。一般而言,官职越大,背后的势力就越大。
比如巴鲁,是突厥三皇子,骁勇善战,现在即使是大皇子继承汗位,但仍有很多人是推崇三皇子的。
仓促之下,大皇子继位,地位并不稳固,遭遇的战败,已经让他的地位岌岌可危。若在这时候,处理不好,他的王位也算到头。
别的不说,另外两个弟弟正在看突厥大汗如何对待三皇子巴鲁,是否愿意出大价钱赎回三皇子?
若是突厥大汗不能赎回三皇子,二皇子,四皇子也不会让大皇子的汗位坐的稳当。他们绝对不会要一个放弃兄弟的大汗和大哥。
突厥大汗正在思考之时,不断从各方赶过来的人,纷纷求见,要求救回或者赎回他们的亲人和壮士。有一些势力强大的部落,甚至威胁,若是不把人赎回来,就不会支持突厥大汗!
突厥大汗终于顶不住了,派出了上百人的使臣,突击研究出来一个对策,若是大庆朝态度强硬。可以尝试着讲讲价,尽量把上千个将领先赎回来,先稳定后方的贵族势力。
其实突厥大汗知道,那几万普通士兵对整个草原的作用更大,但是眼前关系到他的统治,不得不先赎回将领,放弃那些普通的士兵。实在是没有那么牛羊和马匹。
至于士兵。只能继续休养生息,等到更多年轻的草原儿郎长大了,他一定会带着他的勇士杀回大庆朝的边境。他要像他的祖先那样。杀到中原人的皇城脚下,让他们害怕颤抖,才能报仇雪恨,一雪前耻。
今天之所以进犯大庆朝边境。说的好听点,是去拓展领土。扬突厥之威,实际上就是去烧杀抢掠打秋风,讨点好处。
可万万没有想到这次不光没讨到好处,反而致使大军惨败。更令人震惊的则是大庆朝的态度和以前截然不同,非常强硬。
蒙卡在京城里,度日如年。短短一个月由一个胖胖的中年人变成一个瘦子,整整瘦了二十斤。终于在一个月之后等到了突厥大汗的亲笔书信和上百人的使团汇合。
礼部下面的理藩院,全权处理这些事情。之前礼部侍郎秦大人举得让对方用金钱赎买战俘,犹如大庆朝大国气度。
直接被兵部侍郎陈大人给骂回去了,原话就是,每次打仗,你以为是过家家呢,要消耗军饷粮草的,这些钱都是大庆朝老百姓的血汗钱。既然是对方错,挑起战争,那就让对方负起战败的责任,不给银子,一个都别想出大庆朝。
户部尚书,不甘示弱,噼里啪啦算了帐,礼部侍郎蔫吧了,远的不说,就庆德皇帝在位期间,因为突厥进犯已经耗费了五百万两银子的国库用于抵抗对外战事。
有了这些钱,可以养活多少老百姓,为老百姓做很多事情。
这次负责谈判的,有一部分的理藩院原本的人,这些人对周边的各国比较熟悉,有的甚至会那些国家的语言,但负责谈判的人则是户部的人,不会吐蕃语不要紧,让礼部的人翻译,这帮人会算计,一文都会争个半天。
这些户部的人跟打了鸡血似的,非常亢奋,哎呀呀,多要来一点,国库就充裕一些。以后他们户部做事情,也可以顺利一些。遇到国库空虚的时候,最发愁的就是户部,拿不出银子,皇上很不高兴。皇上一不高兴,那就有人倒霉,户部的人首当其中被皇帝的震怒范围之内。
庆德皇帝还派了几个兵部的能说会道,长相凶恶的人过去,谈不上就吓唬,反正各种手段都用上,目的就多要赎金。
谈判断断续续一个月,期间从京城来往突厥的信使非常多,终于在一个半月之后,谈判结束。
突厥不光签署投降书,而且还要赔付因擅自挑起战事,造成大庆朝两千百姓无辜死亡的十万两赔偿金,赎回九百六十八名将领和两万青壮年士兵需要一百一十八万两银子,总共需要支付大庆朝一百二十八万两银子。
没有银子,那好办啊,大庆朝不是那么吝啬的,没有银子,可以用牛羊换嘛!突厥大汗最终答应,赔偿三十万两银子,剩下的用三万匹好马,十十万头牛,以及二十万头羊抵偿。
一手交钱交牛羊,一手交人。
还有四万的青壮年士兵,只能继续在矿山干活,等突厥有钱了,再来赎回他们。
这些人非常难过,觉得被突厥抛弃了,可有十分想念突厥的家人。可是不干活,就没有饭吃,想要活下去,必须干活。
大庆朝收到第一笔三十万两银子,后面的牛羊会分几次送往大庆朝边境城池。
庆德皇帝每次看到奏折,都笑得见牙不见眼,当然了,这是在没有其他人的时候,哎呀呀,现在才明白原来战争可以这么打!不光把粮草的钱赚回来了,还有三分之一的盈余。
皇帝心情好,下面的大臣们心情也非常好,贤王和楚世勋又得到了很多赏赐。
外面下着鹅毛般大雪,侯双喜穿的跟个粽子似得,挽着楚世勋的胳膊在院子里散步,感受雪中浪漫。
“双喜啊,听话啊,我们回屋吧。外面雪这么大,要是滑倒了该怎么办?外面这么冷,要是感冒了又是怎么办?”楚世勋想劝侯双喜进屋,不想在外面转悠了。
侯双喜挽着楚世勋的胳膊道:“夫君在我身边,不会滑倒的,再说了,我身体很好,多出来呼吸新鲜空气,对身体好,对宝宝也好。”L
☆、第306章 羊毛羊毛线
楚世勋听了侯双喜的话,貌似有道理,太医也这么说过!
“那好吧,我们再走一圈。你不听我的,可母妃若是知道了,又要说你了。”楚世勋小声提醒道,母妃身边的丫鬟凌云经常出入院子里,看到什么都跟母妃报道。
果真,在楚世勋说完,侯双喜看看门口,见凌云没来,松口气道:“哈哈,凌云才没来呢,再走一圈。”
又走了一圈之后,小夫妻两个才回到房里。
果真刚换下身上占了雪花的披风,凌云来了,笑眯眯道:“今日下大雪,路很滑,王妃说了,世子妃和世子在自己院子用膳就好,不要去正院了。”
侯双喜站起来,笑道:“多谢母妃体恤,外面很冷,凌云姐姐也要多多注意,小心冻着了。”
正说着,红衣从侧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一双手套,是用毛线织的,还有一个白色狐狸毛的耳焐子。
“凌云妹妹,这是我刚织好的,你戴上,就不会冻到手了。”红衣笑道,教凌云怎么戴手套。因为考虑到凌云也是下人,所以用的是细线织的露五指的手套,既保暖,又不妨碍做事。
凌云戴在手上,果真觉得又软有暖和,惊喜道:“哎呀,多谢世子妃,红衣姐姐,这手套真暖和,不干活的时候,手指头缩起来。”
红衣拿着耳焐子戴在凌云的耳朵上,道:“现在耳朵也冻不着了,更暖和。”
凌云连连点头道:“是的呢,真好,太好了。这是用线做的。这毛线真细,颜色也好看,不像那些外邦人卖过来粗粗的,刺刺的。”
红衣笑嘻嘻道:“这是世子妃从草原上买来的上好羊毛,重新清洗纺成细线,又重新染色。我那还有呢,凌云妹妹若是要。有空去我那。选你喜欢的颜色。”
凌云一听,果真意动,看向世子妃。问道:“真的吗?世子妃?”
“当然是真的了,你想要什么颜色的,就跟红衣要。不过呢,你回去的时候。帮我给母妃和父王做的毛衣毛裤手套耳焐子带过去,明天正好穿上。也可以保暖。”侯双喜笑道,说完之后,红莲拿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两套毛线衣。
“世子妃。真是孝心。”凌云笑道,接过大包裹,准备带回去。至于毛线,等有空了再去红衣姐姐那里去拿。
等人走后。楚世勋闷不啃声,媳妇给公公婆婆做,就不想着给自家相公做。
侯双喜假装没有看到,开始张罗吃晚饭。
楚世勋旁敲侧击点了侯双喜几次,都被侯双喜给避开了。楚世勋一生气,闷不吭声,晚上睡觉都是背着侯双喜的。
不用别人抱着一夜不能翻身,侯双喜像是解放了一样,睡了一个好觉。
楚世勋心里有事儿,看到侯双喜睡得没心没肺,甚至嘴角疑似流着哈濑子,真想把她给摇晃醒,可目光落在候双喜的肚子上。
哼,就让你舒服一夜,明天在跟你算账。
翌日一早,侯双喜醒来,反倒是一向早起的楚世勋这次赖床了。侯双喜轻声让人给楚世勋准备的毛衣毛裤送过来。这是用细羊毛线织的的,非常柔软,非常轻。
淡蓝色的颜色,正是楚世勋的尺寸。
楚世勋醒来,就看到床前的毛衣,不禁莞尔一笑,媳妇怎么会忘了他呢!
赶紧穿上,里面的中衣是立领,外面穿上淡蓝色毛衣,毛裤,毛袜,在穿上冬衣,真暖和。
等楚世勋到了饭厅,侯双喜也刚从外面散步回来。
“相公,毛衣暖和吗?”侯双喜逗趣说道,挑挑眉毛。
楚世勋面上不好看,昨天他好像有点矫情了,哎,前世他哪有这样儿女情长过,可碰到侯双喜,什么都变了。这个女人是他前世今生的劫,过不了。
“很暖和。”楚世勋笑道,“没想到外邦人的毛线有这样的功用,不像棉衣那样臃肿,很轻快。”
作为世家贵族,吃穿用度全部是好的,但到了冬天,却不愿意穿暖和的棉衣,顶多穿个大的披风,这样会显得雍容华贵。
出门坐轿子还好一点,若是骑着马,披风就成了摆设,特别冷。
“是啊,这可是好东西,夫君,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生意。我庄子上请的师傅,改进了纺纱线的机子,纺出来的毛线特别好,而且我还从江南请来染色的师傅,调制出来的燃料,特别好,这一个月已经做了不少毛线,准备拿到丝绸店里去卖。”侯双喜跟楚世勋商量此事,虽然这铺子是她的嫁妆,但也要跟楚世勋说一声。
楚世勋喝了一碗粥,笑道:“你自己看着办吧,反正都是你自己的嫁妆。”
侯双喜见楚世勋一脸不在意的样子,决定逗逗她,咬了一口小包子,咽了下去,揶揄道:“哎呀,既然有人不关心,那下面的话,我就不说了,要知道这要羊毛可关系到草原的七寸!”
楚世勋一听草原,眼睛一亮,连忙陪笑道:“娘子,为夫刚才怠慢娘子了。这草原部落养羊,每年都要剪羊毛,你这是想大量收购羊毛吗?”
“那我给你出好主意,你怎么奖励我啊?”侯双喜翻翻白眼,才不想把那么好的主意,这么轻易告诉楚世勋呢。
楚世勋做到侯双喜身边,亲手给侯双喜剥了个鸡蛋,陪笑道:“娘子这话就见外了,这次打了胜仗,皇伯父上次的东西我可放在你的私库里了,难道这样还不行啊?”
说到这,侯双喜的脸有点热,那可都是非常值钱的东西,让从小生活在越州的侯双喜大开眼界。也不管楚世勋是否同意,全部拿到她的私库里,变成她的私房。
不过侯双喜仍然嘴硬,道:“我这不是给你好好收起来,将来给我们孩子嘛,我又没有乱送人。”
“好好好,我家娘子说的都对,好了,现在可以告诉我羊毛的大作用了吗?”楚世勋从小出生在皇族,对钱财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他关注的是大庆朝的长治久安。L
☆、第307章 上升到国策
楚世勋每次和妻子谈论政事的时候,总能得到一些想法,而且往往对这些想法付诸实践,非常有用。
侯双喜觉得矫情地够久了,不吊着楚世勋了,得意说道:“这还差不多,要说这羊毛可是好东西,可以纺成毛线织成御寒的毛衣,还可以织成各种各样的羊毛毯,甚至还可以用来做衣服,都是非常好的纺织材料。草原民族放羊,我们就收购大量的羊毛,这样草原民族可以赚到钱,我们可以用羊毛做出成品再卖出去。”
“这个我知道,只是我们买了草原的羊毛,岂不是让草原百姓有了钱。只要有了银子,他们就会买更多的武器,对付我们。我们这样做,岂不是目光短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楚世勋显然不认同侯双喜的话,觉得显然是在帮助草原民族,助纣为虐,长远来说不合适。
哎呀,古人的脑袋真别扭啊!侯双喜仔细斟酌,想着如何跟楚世勋讲解经济制约。
“其实你可以这样想,时间长了,卖羊毛成为一项固定的收入,那么他们再想发动战争,得考虑一下,到底值不值得。”侯双喜解释道,“而且我们不光可以从草原买羊毛,还要买牛,买马,毕竟草原他们专门养这些,非常便宜,大庆朝的百姓也可以得利。”
楚世勋想了想道:“你说的是和突厥通商互市啊?”
侯双喜点点头道:“对,就是通商互市,别的地方我不说,就拿越州来说,以前那里几天一小乱。几个月一大乱,经常发生暴乱。可自从朝廷推行互市和鼓励当地百姓有自己的山林和土地之后,现在大家辛勤劳作,为了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纷纷脱离当地越族的贵族控制。即使有贵族还想煽动人动乱,也没人愿意跟着他们去冒险了。因为大庆朝给了他们经济来源,能够养家糊口。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谁还愿意跟着以前的头领造反啊!”
楚世勋听了,眼睛一亮,脑子里灵光一闪。终于明白了这个绝妙的主意,激动说道:“对,对,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些呢!”
大庆朝的边境向前推五百里。这五百里根本就没有要塞之类的,而且也都是草原。哪里的土地贫瘠,并不适合种粮食,只能用来放牧。完全可以把这些草原分配给战俘里面干活认真卖力的,一人分一块。给他们放牧,只要每年上缴少许的一成的税,其他的九成全部留给自己。这可比草原部落全部上缴劳动成果,好出千万倍。
时间一长。一传十,十传百,谁不知道大庆朝好啊,自愿投到大庆朝统治之下。即使草原百姓来不了,但也会在他们心里埋下头领压榨他们的种子,让他们不再相信头领是给他们带来还日子的人。
其实就是互市,草原百姓可以从互市得到实惠,可他们大庆朝也能得到实惠,只要监管互市的内容,铁器不能互市,但茶叶丝绸瓷器等日常消费品可以作为主要贸易内容。
听了侯双喜的仔细讲解,楚世勋豁然开朗,是啊,控制草原的经济,就好像在他们的脖子上拴上绳子。不听话,就用力拉!保准乖乖听话。
吃好饭,楚世勋就一个人跑到书房里,鼓捣奏折,把侯双喜的想法再一次完善,准备把这些新的想法,告诉皇伯父,早日会大庆朝带来更多的好处。
侯双喜则是在红衣,红莲的搀扶之下,去正院给公公婆婆请安。
且说贤王,贤王妃昨天晚上看到凌云带回来的毛衣毛裤,很是好奇,一早起来试穿之后,非常暖和,顿时喜欢上了暖和又软和的羊毛衣裤。看来这个儿媳妇也不是一无是处,有新东西知道孝敬长辈。
贤王妃看到侯双喜过来,顿时眉开眼笑,道:“双喜啊,你送来的毛衣毛裤,我穿上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