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此生应不负-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偏这建筑又实在残破,甚至屋顶、甚至墙壁也是残缺。
  那墙壁一片有一片无的,那红队的队员只往这里边望一眼,便可看清个大概了。
  锦颐皱了皱眉,也不敢焦虑,谨记着第一次上战术作业课时,教员着重讲的那一句“遇事必要冷静”。
  她的脑子不断运转,绕着这建筑进进出出,从各个方位找着视觉上的死角。虽然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称作是“没有后患”的,但若仅仅是藏身,这便够了。
  “俞畅,你带着他们几个上这来。”
  锦颐站在建筑的一个墙角处,对着俞畅以及同俞畅站在一处观察的三位队员们招了招手。
  待俞畅和那另外三位队员应声走到了锦颐所站的位置,其他的队员们也听着锦颐的声音望过来的时候,锦颐一边指着墙壁破开的大洞,一边对他们解释道:“你们看,这里虽然破了一个大洞,但这大洞底下和两旁的墙壁却是相对完整,可以藏人的。”
  锦颐没有停顿,继续道:“且这个地方视野极开阔,我记得你们几个是比较擅长远范围射击的,这个地方交予你们据守再合适不过。”
  说罢,锦颐又行至俞畅对面的另一方残破墙壁,对着韩越和另外几个队员说道:“我刚刚从外面看过了,从这面墙残破的地方望进来,俞畅他们稍有不慎便会将后背给露出来。韩越,你们这几个枪法精准的,就据守在这里,负责射击红队,为俞畅他们守住后背。”
  实际上,就目前的防守条件而言,她能做到最密不透风的防守,便是找到一处可以藏人的地方,再在其他几个有破绽的地方,为大家布下掩护。
  实训演习,说白了,练的就是临场的指挥和合作能力。每个人的后背,都是要留给自己的战友的。
  李孟辉留给两队实地考察、商量战术的时间并没有多久,锦颐按着心中模拟好的样子安排好后,估算着准备时间快要用完了,便让大家做好了防守作战的姿态。
  “砰!”
  一声巨大的枪响在宽阔的郊外响起。那是李孟辉开的枪——
  演习开始了。
  “作战开始,所有队员按照计划行事!”锦颐紧盯着自己所据守的位置的窗外,待李孟辉那一声贯彻耳背的枪响消弭之后,便开口对着各自据守在自己位置上的队员们嘱咐道。
  依照着课上所学,为了不让自己的言语干扰战友的行动,士兵们是要尽量减少说话频率的。是以,在听清了锦颐口中的指令之后,队员们都没有回话,只是谨慎的将食指给扣在了步枪的扳机上,随时准备扣动。
  按照杨正先前向他们介绍的那样,红队是从三百米开外的平地上开始向这边进攻的。
  三百米是个什么概念?锦颐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在渐渐接触三百米的射击训练了,所以对于“三百米”这个距离,锦颐隐隐约约间还是有些概念的。
  然而,人和靶子终究是不同的。隔着三百米,靶子始终伫立在原地,锦颐多练练,子弹上靶甚至得高分的几率还是十分大的。
  但人就不同了。
  那一层又一层的沙袋和油桶自三百米开外,往建筑这里一一摆开。这不仅仅是给防守方提供了视觉障碍,更是给进攻方提供了藏身之所。
  红队的成员们躲避在那层层累叠在一起的沙袋后面,别说瞄准了,只要他们不动,锦颐他们甚至连看见他们都困难。
  这是一场实力的对决,同时也是一场毅力与机遇的对决。
  锦颐并不知道上到战场之后,那些侵华的日本人们,是不是真就会这样“耐心”的同华夏的军人拉锯着。但她也实在是分不出神去想其他的什么了。
  红队在他们不知不觉前进了约莫八十米之后,终于进到了彼此可见的射击范围之内。
  许久的风平浪静之后,那一堆的沙袋尽头,不期然间露出了一只绑着红带的左臂,锦颐眼睛蓦地一亮,立即便将手中的步枪枪口对准了那露出的左臂。
  “砰!”
  随着一声闷响,一颗用面粉做成的子弹立即从锦颐的枪口处喷发出去。它向着那绑着红带的左臂疾驰而去,可谁知那左臂的主人却在这时兀地将手臂收了回去,叫锦颐那颗面粉子弹生生落了个空。
  锦颐手中的动作从始至终都没有变过。她心态极好,见一弹落了空,也无甚遗憾的思绪。
  偏巧那子弹刚刚落空,那同一堆沙袋的另一尽头,忽地便迅速闪现出一个身影来。
  锦颐几乎是刚看见那沙袋堆冒出一个脚尖来,便立马将枪口对准了沙袋堆尽头的位置。待那人影已出现,她的食指下意识就扣动了扳机——
  原来,打从一开始,红队打的便是声东击西的主意……那只手臂,是算准了有时间收回去才敢露出来做诱饵的……
  当然,沙袋堆另一头的红队队员的动作,也是极其迅速的,要不然他们也不敢让他先做冲锋。只是,不管人再快,终究是敌不过枪快……
  至于锦颐及时注意到了他,及时开了枪,那便是运气和观察力的问题了。
  “一个人。”锦颐一边望着那被她打中的红队成员抱枪离开,一边对防守中的队员们小声汇报着自己的情况。
  这是他们的作战计划之一,也是其他队员们需要时常出声的唯一情况——
  已知对方队伍同样是三十人,那么,他们各自记住自己“灭”掉了对方多少人,计算着他们余下了多少人,便能更俱针对性的改变作战策略。
  现在,己方人数完整,对方损失一人。
  总算是有些进展了。
  防守中的队员们全体松了一口气。同时,随着敌方队伍人员的损失,队员们原本因为防守建筑过于残破,而显得稍许萎靡的自信心,又重振起来了。
  他们发现,两方对战,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其实是相当的。
  譬如,他们就不像那些进攻队一样,哪怕是冒着风险,也必定是要从一个躲避处换到另外一个躲避处,以达到接近、进攻的目的的。
  往建筑前进,对于红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就这一个项目,仅仅是往前前进了一百二十米左右,便又牺牲了九个人。这也就意味着,光是向前的两百米中,他们甚至都还没开始进攻,便已经损失了十个兵员。
  但是,红队的成员们显然并不焦躁。反而,他们开始有目的的进攻了起来。
  一百米的范围,这个范围已经很微妙了。红队的成员,已经可以略略看清建筑的概况了。
  虽然锦颐的防守位置安排妥当,但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一个兵员的枪口对准了一个人,他便很难再分神去观察敌方其他成员的动向了。
  “砰!”“砰!”“砰!”
  一声声暗响交错响起。然而,这一次却不再只是红队单方面的损伤了,锦颐的防守队也开始有人“阵亡”。
  锦颐他们被困在建筑里,攻击队的包抄优势也已经开始渐渐彰显。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想一章写完演习内容的,没想到预估发生错误。。。。。。
对了,上章没有解释,民国的时候,黄埔军校是有实训演习的。唔,如果只是训练、只有理论基础、没有实际经验的话,大概也没有指挥军队胜利的能力吧。大概这也算是黄埔军校牛B的一点。。。。。。?
还有就是设定女主他们提前演习,所以没有出现其他兵种,以后大型作战的话,肯定会有哒~
谢谢小天使们的支持(づ ̄ 3 ̄)づ

  ☆、第二十九章

  必须要改变战略了!
  锦颐稍稍探了探头,往窗外望了一眼; 抿了抿唇; 在心里当机立断。
  从窗口下方的一角望去; 那些攻击队的人俱是小心翼翼的躲避在沙袋、油桶的后面; 甚至连步枪的枪口也轻易不肯露出。
  想来,他们应当也是同自己一样,顾虑着“一百米”这个微妙的距离,不敢轻易冒险。
  富贵险中求!
  锦颐确认了攻击队的状态之后,便转过身背靠在角落的墙壁上,对掩藏在建筑各个角落,同样不敢轻举妄动的队友们; 呵着气小声道:“全体听命!”
  一瞬间; 原本各自注意着自己方位状况的队员们; 在确认敌方没有状况之后,立马便抱着步枪翻转过身,或蹲或立的面对着锦颐的方向。
  “现在,全体成员跟在我身后; 同我一起躲在沙袋背后。记住; 随时注意身边状况!”
  说罢,也不担心队员们会不顾自己的指令,锦颐再一次从窗口探头望了望,心料对方也是在思忖着接下来的战略,顿时便不再耽搁,半蹲着身子; 尽量保持低姿,几乎是瞬间便掩藏在了离建筑最近的一层沙袋堆后。
  士兵在战斗时,是不需要有太多的疑问的。他们只需要将身心完全的交付给长官,只需要牢记他们的唯一使命——听从指挥,服从命令!
  那些队友们甚至都没想过,锦颐为什么忽然改变了先前的策略,也从来没想问过。所以几乎是锦颐命令落下的片刻,他们便开始一面观察着四周情况,一面紧跟着锦颐的节奏,按着锦颐转移的路线,迅速转移到了建筑前的两堆相邻的沙袋堆后。
  在转移过程中,他们全程都是静悄悄的,根本没有引起红队任何一人的注意。
  锦颐暗暗地数着己方的队员,见转移的过程中,己方队员仍旧是二十二人,并无一人损伤,这才悄悄松了一口气。
  不过,成功出到建筑以外,这才仅仅是第一步而已……
  锦颐背靠着沙袋堆,见队员们俱是紧盯着自己,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便在他们的面前,举起了一只手,时而以指比人,时而四指紧闭做掌,不停比划,三两下便对众人下达了接下来的作战指令。
  类似于这样简单的手语指令,是国民军校每一个学员的必备技能。毕竟,它很少能受到干扰。
  现下锦颐所在的沙袋堆和另外十几位队友所在的沙袋堆虽然相邻,却毕竟是离得有些远了,锦颐若是出声下达指令,难免便会惊动了红队,暴露了己方。
  其实锦颐也没对他们比划什么,不过是嘱咐了他们转守为攻,并初步规划了他们哪些人着重关注哪一部分罢了。
  防守,说到底就是要死守据点。什么叫“死守”?这个词反过来念,就叫做“守死”。消灭了“敌人”,就是守住了阵地。想要守住阵地,就要想办法去消灭全部的敌人。
  如他们先前那样,纵然是两方都不敢轻举妄动,各自僵持,但始终将自己困在那方寸之地,始终是落了下乘的。反倒是转守为攻,不失为一个绝妙的方法。
  锦颐让队员们所专注的地方,以那幢残破的建筑为中心,是周遭包围圈的一半。
  攻击队的人进攻,无疑是会选择全面包围,不留余地的。这原本是为了将锦颐的队伍全部“歼灭”的,但到头来,却转而变成了锦颐改变战略的制胜点——
  那幢残破的小平房虽然破烂,却到底不是完全没有作用的。至少,它是可以迷惑包围在它一侧的红队队员的,它是可以为锦颐等人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保护的。
  她的队员加上她统共二十三人,而对方人数却只剩了十四人。这也就是说,以小平房为中心,将包围圈分作两半,红队每一半所拥有的队员,甚至都不超过十人。
  如果他们动作迅速,加紧对红队的反攻,以二十三人的战斗力迅速解决红队一半的兵员,之后再转而攻向红队的另一半兵员,成功的成算是十分大的。
  锦颐的命令甫一下达,防守队的队员们便以二三人为一小组的模式迅速展开行动。
  攻击队的队长何勇,是整个步兵队里,少数几个从军队的士兵里选进国民军校的。他上过战场,真正与敌人厮杀过,所以,在演习展开开始之前、哪怕是当下,他都没怎么将这场演习放在心上。甚至于,在他的眼里,这种演习是有些像小孩子的过家家了——
  演习这种东西,就像是一种固有的模式一样,防守队的人向来都是在据守阵地作战,具有能动改变性的,向来就是攻击队。是以,类似于这样的攻防演习,大都是进攻队斩获胜利,无怪乎何勇不将它放在心上了。
  原本,无论是出于本身的实战经验,还是出于本身队伍的进攻角色,何勇都已经断定了自己的队伍会取得胜利的。即便仅仅是在向小平房移动的过程中损失了十数人,他仍旧是这样以为的。
  多名队员的损失,带给他的,不过就是让他在之后指挥战略的时候,更为小心谨慎了些。
  但是,无论他如何去想,他都是没想过他们会这样突兀而又大胆的选择反攻的!
  何勇不动声色、小心翼翼的掩藏着。他好不容易领着其余五位队员又向小平房接近了五十米,但现在,他望着离得自己很远的、仅存下来的三位队员,不得不用手语对他们下达着命令,领着他们再躲避着往后退去。
  他并不是不相信自己和队友们的能力,但先前蓝队实在不俗的观察力和射击能力,着实也是给了他十分深刻的映像。所以,当他决定领着五位队员继续前进的时候,瞧见小平房里一丝动静也无,他的心里不是不疑惑纠结的。
  毕竟,他们的身形快,蓝队队员步枪里的子弹只会比他们更快!
  彼时,他也是将那“一百米”的微妙距离给融进了算计里,见小平房的破洞和窗口里,始终没有瞧见蓝队的身影和枪口,便也没有想太多,只以为他们是同自己先前一般,是更加小心翼翼了,轻易不敢露面,这才决定冒一冒险,继续前进。
  及至后来,一声声的枪响,自小平房的另一方“砰砰砰”的接连响起,他才始觉不对。
  凭借着长久在战场征战得来的敏锐直觉,他遥望着那始终没有半点动静的小平房,几乎已经可以肯定那小平房已经没人了。
  此时,他们距离小平房仅剩八十米,不论对面战况如何,不论队友们损失如何,他们只要能进到小平房里,夺取到李连长所说的,放置在小平房中央的蓝色小旗,他们便算是胜利。
  何勇是一个极其理智的人,他不会头脑发热的去选择解救另一面的队员——
  既然损失已经造成,那么,即便是惨胜,他也必须赢得胜利!
  头脑中闪现过诸多思绪,实际上也不过是一秒钟的事情。何勇在心里做下了决断,知道小平房里没有人,便立即用手势指挥着身旁的五位队员向前进。
  这一刻,他甚至希望对面的几位战友们能将时间撑得长一些。
  但是,在他离小平房还剩仅仅六十米的时候,对面的枪声停止了。在他距离小平房还有五十米的时候,离他不远的五位队员,仅仅剩了最后三位。
  也不敢继续向前进了,他和其他的三位队员立即抱着枪蹲坐在了油桶的背后。
  对面的枪声刚刚停下,这边却立即有人“射杀”自己的队员。无疑,他们是蓝队队长在确认能够“歼灭”一边的红队队员后,委派过来进行伏击的。
  确实,他在战前战略分析的时候,是没有料想过蓝队的人会放着平房里的旗子不管,反而极其冒险的选择全员反攻的。以至于他在定下策略的时候,对发生这种情况后的应对策略,连提都不曾提过。
  二十几人打八个人,本来就有人数上的劣势,更何况那二十几个人,又都是很有几分能力的人。
  何勇心情苦涩的同时,难免便对锦颐生出了些许的敬意——
  即便是他的对手,他也得承认,锦颐冒的这个险,是十分巧妙和值得的。
  先快速解决一面,再解决另一面,将敌对逐一瓦解,哪怕是他身处防守队的位置上,他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了。
  锦颐领着剩下的队员来和她安排着伏击的两位队员集合,以十九人对四人的人数差距,开始毫无压力的对红队的最后四人进行搜寻反击。
  最终的演习结果无疑,纵然何勇拥有如何多的作战经验,但最终,他还是输了。
  他渴望胜利,因为上到战场上,失败就意味着死亡。可是,他却不是输不起的。在这一场演习之中,是他还有很多不足。
  “砰!”
  躲无可躲,最终蓝队的面粉子弹还是打在了何勇的一身军服上。
  “是我们输了,恭喜你们。”何勇一只手撑在地上,一下便从地上跳了起来。他一手抱着枪,对着锦颐伸出另一只手,真心恭喜道。
  “哦呜~~~~~!”
  赢得了第一场演习的胜利,队员们用双手高高举起步枪,纷纷欢呼着。
  锦颐望着身后的队员们笑了笑,回过头来,对着何勇灿烂一笑,同样伸出了手,“谢谢!”
  这一组对决之后,还有其他两组进行了对战演习,却没有一组再比锦颐这一小队的表现更出彩。于是,李孟辉口中“优秀队伍”的名号,自然而然便落在了锦颐这一小队的身上。
  锦颐和队员们明明都已经十分劳累了,但当李孟辉对着整个步兵队,宣布他们成为此次演习的“优秀小队”的时候,他们神奇的感觉到满足和轻松。
作者有话要说:  演习情节真的很无聊吗【泪牛满面。jpg】
好吧,没关系啦,反正下一章就让女主毕业啦~~~如果没意外的话。。。。。。
另外,关于更新,因为作者君更文向来“裸奔”,学校又时不时要搞点不能抗拒的事情,所以才会说“尽力日更”哒~~~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周至少五更~~~嗯,一定~~~~
谢谢小天使们支持(づ ̄ 3 ̄)づ

  ☆、第三十章

  从前,国民军校的学员们毕业的时间从来便不稳定; 往往是民军的军队里哪里出现了缺漏; 学员们便要立即从学校毕业; 填补上去。但因着训练的时间过短; 在他们之间发生的伤亡情况,往往也更加严重。
  作为国民军校的第八期学员,锦颐他们无疑是幸运的。
  从一九二八年七月入学开始,一直到一九三一年的七月,这整整三年里,华夏国内,虽然大小矛盾摩擦不断; 却始终没有什么更大的战役。
  这是难得的“安稳”的时候。
  由是; 趁着这段难得“安稳”的日子; 秦非正便做主决定,往后的每一期学员,都需要在学校里学满三年,方才允以毕业; 务必要将基础打实打牢; 要将理论战术把握透彻。
  三年不短了。在这战火纷繁的年代,三年,已经是学校能给予他们的极限了。
  他们在学校里“安逸”了整整三年。但就像秦非正所期望的那样,他们这一期的学员,无论是炮兵、步兵、通信员,甚至是女生队的女兵们; 大家的整体实力是要远高于往届的。
  现在,他们毕业了,他们必是民军中的一支精英!
  “今日,你们就要从国民军校毕业了。从这里走出去以后,你们就是民军里的一位军官!是战场上的一位战士!你们保卫家国、保卫河山,你们的身上披覆着国家的荣光!”
  作为国民军校的名誉校长,作为南京政府的领导人,作为民军唯一的特级上将,这还是秦非正第一次来给第八期的学员们进行演讲——在他们即将毕业的时候。
  同时,这也是继他和于美涵的婚姻之后,锦颐第一次见到他。
  他身材稍显瘦弱,仍旧精神奕奕,仍旧神情严肃。他站在大礼堂的讲台上,说话的声音从话筒里传达出来以后,是极具穿透力,极其让人信服的。
  当然,如果不是已经从谢锦言的来信里,知晓了他在这三年里正全灭剿灭产党和产军,她相信,她也会被他这一番“义正言辞”的“呐喊”给说服的。
  秦非正一番极具煽动性的演讲完毕后,便是毕业的授衔仪式了。
  为了彰显南京政府的重视与关怀,他是要为每个专业的三位优秀学员,亲自带上徽章的。
  在步兵的队伍里,锦颐即为优秀学员之一。
  从步兵队的队伍里走了出来,锦颐同其他的优秀学员们齐步上前,列作一排,等待秦非正为大家正式授衔。
  第八期的学员主任孙海双手端着一个笔记本,跟在秦非正的身后,每念完一位优秀学员的成绩、应授军衔和担任军务之后,方才由秦非正为其亲手带上徽章。
  整个仪式十分严肃,并无一人敢笑闹,甚至在所有人的心里,这都应当是极其神圣的。
  纵然秦非正的那一番演讲里,有太多的空话,但总有一句他没有讲错——
  直到今天、直到现在,他们才真正拥有了一个被称为“战士”的资格。
  即便单调的生活已经磨平了他们心里太多的激情,但“救国”两个字,却始终是他们心里不变的信念。至少这一刻,是没有人能够忍受住心潮澎湃的!
  终于,秦非正携着孙海和步兵队的总教官李孟辉一起来到了锦颐的面前。
  始终捧着手里的笔记本,孙海向来温和的神情也难免严肃了几分,他高扬着嗓音念道:“谢锦颐,步兵队学员。年二十一,体能训练——优、射击训练——极优、实训演习——极优、政治思想——优、战术作业——极优。整体测评——极优,选定为步兵队优秀学员,授以中尉军衔,委命为民军第二十九军红七连连长。”
  孙海话刚一落,便连锦颐自己都震惊了。
  他说什么?中尉军衔?委命为连长?
  锦颐初一听闻时,先是两眼茫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及至后来,她却又释然了——
  举凡是国民军校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