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此生应不负-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做了军人该做的事,确实是用不上宋司令亲自为此跑上一趟!”
  “说得好!”那宋临方虽然已经三十七八了,心里的热血却半点没有比他年轻时减少。几乎是刚一听到锦颐那句“生而为华夏领土、华夏百姓而战”,便忍不住重重拍了拍自己的大腿,激动地称赞道。
  他面上带着比先前亲近了许多的笑,打量了锦颐几眼后,兀地说道:“看来谢司令和传闻真是大不一样!‘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看来,谢司令和我倒是不谋而合!”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掏着什么道:“其实我今天亲自前来,除了是亲自看看你这传说中的‘铁血军谢司令’外,也是为了把秦总司令的传真给我的电报拿过来给你看看。”
  宋临方拿出一张电报递给锦颐。
  锦颐打开了那纸电报,自己在心里总结了一下,那秦非正在电报里的意思无非是重新复述了一遍民党同产党已然达成共识,即刻施行“不屈服,不扩大”以及“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
  除此以外,他之所以给宋临方传送这纸电报,也是因为锦颐人在卢沟桥,希望宋临方能将他的意思传达给锦颐知晓。其中内容大体如下:
  “既已领兵施援,还望多劳费心!宛平县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同及长辛店万不可失守!平津一带,尽劳将军帮忙看守!”
  好不要脸!
  铁血军领着人来驻守平津,是铁血军将士们自愿同平津同胞共赴国难。可那秦非正一纸电报里,仅仅是三言两语,便将她铁血军将士的功劳全部抹煞,浑似铁血军出现在平津一带,实质上是受了他国民政府的调遣,浑似宛平和卢沟桥得守,民党掌控下的国民政府才是最大的有功之人!
  锦颐原本就不是什么争名夺利之人,她领着铁血军的战士们来守卫平津,为的是整个华夏民族的完整与独立。秦非正想要将平津得守的功劳安在民党、安在国民政府的头上,只要秦非正不阻拦她领着兄弟们抗日,她就没有意见。
  她真正在意的,是秦非正那一句“平津一带,尽劳将军帮忙看守”!
  他没有想过增派自己帐下的部队来支援平津,反倒是将协助第二十九守军守卫平津的任务推诿到了她的头上。他同产党达成的“必抗战”协议里,究竟是有几分自愿在里头,只这一处,就足够天下人去想了。
  “呵,秦先生可真看得起我啊。”锦颐丝毫没想要掩饰什么,似笑非笑地嘲讽道。
  反倒是那宋临方先不好意思了起来,冲锦颐摆了摆手,“好了,总司令委托我带给你的话我也带到了,咱们也就不说了。”
  “哦,对了。刚刚我们搭的临时营帐里来了两批志愿者,长辛店的工人和北平的学生都有。工人和男学生们可以来加固布防,女学生可以充当医护人员。他们有的直接留在了我们那边,有的说要来你们铁血军这儿,我就来的路上顺便用车搭着人就带过来了。”
  宋临方不动声色地转开了话题,背过了身就走到了前头,领着锦颐走到了营帐外。
  “诶?人怎么忽然变这么多了?”宋临方看见除了刚刚见过,所以有些眼熟的人外,还看到了不少的陌生面孔,便忍不住挑了挑眉道。
  “嘿嘿,这位将军,咱们是住在这附近的人。昨儿夜里谢将军保护了咱,咱感谢还来不及。先前瞧见铁血军的大兵们拉着从鬼子那劫来的物件儿往这边来,咱们也没什么能做的,就想着尽自己所能,帮各位送送东西。以后,将军要是还有什么使得上咱们的地方,也尽管去喊我们来!”
  那群同宋临方口中的志愿者分在两处站着的人里,打头站着的一个大汉,穿着小背衫憨笑道。
  他们这群人,就住在卢沟桥附近。在卢沟桥大、炮声响起的一刻,他们才是比别的地方更离死亡近一些的百姓。
  他们很难去忘了他们透过窗上的洞眼,模模糊糊地看见日军败退时,他们浑身战栗的模样。他们不敢想象,日军成功越过卢沟桥后,他们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所以,说是感恩也好,说是防患于未然也罢。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其他人组织,便开始自发自愿地替铁血军运送起了军需和物资。
  “好,既然兄弟们都有这个心,那以后我也就不跟大家伙客气了,军里但凡是有什么用得上各位的,我一定派人去叫上各位!”
  人在紧急关头,哪怕明白自己可能帮不上什么忙,却也总是想要做些什么去预防未知的未来的。锦颐明白这些人的心理,于是便也没有推拒,直接就应了下来。
  更何况,拉近军民之间的距离,也确实是更有利于战士们同鬼子向死而战的决心。
作者有话要说:  来一章过渡,明天继续打鬼子~
另外,作者君不会删小天使们的评论哒,如果小天使们的评论不见了,那应该是jj系统抽了,或者也可能提到了什么被和谐了?
谢谢陈二十一扔了1个地雷

  ☆、第七十七章

  瞧着锦颐命人将那一群大汉送出了营外之后,另一批由宋临方领着来到临时营帐的人; 这才迫不及待地向锦颐自我介绍起来; 期望能被尽快带到自己可以为之效力的地方。
  其实; 那些学生们倒是都挺好安排的; 锦颐只略微凝神想了想,便让人领着他们去熟悉环境了。只除了那些工人们,锦颐皱着眉沉思了许久,这才说道:“咱们在这处的临时营帐,地形宽阔,没什么遮挡物,把鬼子的铁丝网修修; 再加固下; 就算作一层防守了。”
  她抬起头来; 直视着那些工人中的某一个,询问道:“要是大家愿意,我可以让我们的士兵送各位到周边的各个县城去,然后再请各位在城墙上多做些防空洞; 多挖些抢眼; 帮助我军将士和第二十九守军的将士守城。”
  “没问题,哪里用得上咱们,谢司令你就送咱们去哪儿就成了!”
  那些工人十分豪爽地应承了下来。
  锦颐正想出声,想让一旁的人先把他们往宛平城送去,便见不远处临时情报处的营帐里,忽然有人撩开了营帐前的门帘; 目光甫一触及到自己,便立马小跑着过来听到了自己身前。
  “司令,丰台那边的兄弟传来消息。鬼子在丰台朝我们开炮了!”
  那传话的士兵脸色十分焦急,与之相比,锦颐却显得十分沉静。
  她不慌不忙地向守在自己营帐前的士兵使了个眼色,吩咐他上前,将这些工人们先带去宛平城,给附近的县城一一做好防护措施后,这才扭头重新望向了那传话的士兵。
  她说道:“丰台那块儿的周边是何勇的人把守的,你现在去传电报,让何勇该怎么样还怎么样,不要放松了其他地方上的警戒。然后你再把消息传给新四旅的王凡副旅长,让他领着人去支援丰台,顺便把咱们的重火力武器往丰台那边多运去些!”
  丰台区,早就是已经被日本给占领了的。日军驻丰台大致有一个师团,足有五六千人的兵力。昨日夜里,何勇命人连夜去把守也仅仅是能守在丰台城外还要更远处而已,并未能像其他的县城一样,可以直接把守于城墙下,甚至直接进到城内。
  按照她的意思,既然这次是鬼子们主动在丰台内发起了攻击,那他们不仅要防守、要攻击,还更应该要趁着这个机会去把丰台重新拿下!
  目送着那传话的士兵一路小跑着重新回到了临时通讯的营帐里,锦颐转过身对着仍旧始终站在自己一旁的宋临方说道:“宋司令,我得亲自往丰台走一趟,抱歉不能久陪了。”
  “行,那谢司令你先去着,我现在也要赶紧回去派人赶赴丰台了!”
  说着,两人同时敬了一个礼。
  锦颐瞧着宋临方跨着大步就往营区外头走,也不再耽搁,命人备了一辆军车,临时点了百来号人,就往着丰台的方向去了。
  *
  “轰隆!”“嗙!”“哐当!”
  浓重的烟雾厚厚的弥漫了一层。火药刺激的味道,充斥着每一个人的鼻腔。
  锦颐抵达铁血军在丰台的临时营帐的时候,将士们同日军的交战状况已然十分胶着。营地里铁血军将士的伤者越来越多,可他们攻进丰台的进度却一点也没有突破。
  “现在状况怎么样了?”
  王凡领着新编的新四旅里的一千多人后锦颐一步抵达,瞧着锦颐正站在临时营帐的前方,拿着个单筒望远镜观察着不远处的战况局势,便忍不住问道。
  “情况不好。”
  锦颐摇了摇头,将望远镜丢给了一旁原本的守卫士兵,神色十分凝重。
  她隐隐压抑着心里的愤怒,努力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对王凡说道:“鬼子比我们狡猾。他们占着丰台攻击我们,城里的百姓们就都成了他们威胁我们的砝码。我们因为城里的百姓不敢放开了心去攻城,他们却可以毫无顾忌地向我们开炮!”
  他们几乎是单用着战士们的血肉之躯去承受鬼子们单方面的炮轰的!
  她在来的时候,并没有料想到这一点。或者说,她在她的所有从军生涯里,哪怕是她最为隐忍不发的时刻,她也没有想过会有这样无力的时刻,让她连想要无所顾忌地同鬼子大战一场,叫鬼子知道他们华夏没有一个会是“东亚病夫”都变得犹豫不决。
  攻城,还是不攻城?
  攻城,是将丰台城里的同胞们往火坑里推;不攻城,那就是让将士们活生生地去送命!
  她向来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但这一次,她确实是无法在心里痛快的去做下一个决断。
  “要不……”
  锦颐沉着声。她在乘着军车来的时候,有多想痛快地继续同鬼子厮杀,此刻就有多颓丧。
  她说道:“要不咱们还是收了兵,往后退退吧。”
  “你是这么想的?”王凡听到锦颐自己就像是底气不足般,声音变得越来越小,便猜到了她在讲出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有多不情愿。
  他死盯着炮火声连天的那片战地,还没来得及多说些什么,驻在这临时营地的一参谋便忍不住开口说道:“是。咱们往后退了,是可以保全城里百姓的性命了,也是可以保全咱们自己将士们的性命了。可那样有用吗?小鬼子会放了咱们、会放了华夏吗?咱们要是退了,和前清、和民军那些让地割国的有什么区别?!咱说了那么多保卫华夏的话,不就都成了鬼子眼里的笑话?!”
  是的,笑话。
  锦颐并不知道,在她和铁血军上下将士们都踌躇不前,伤亡越来越多的时候,驻守在丰台的鬼子们,正洋洋得意地大声笑着。
  “哈哈哈,还是大佐想得周到!看,不过是抓了一些他们的同胞,那些支那猪就拿我们完全没辙了。一个又一个的,他们竟然不断地来向我们送死。”
  鬼子们其实可以想象到作为他们的敌对方,锦颐他们心里的纠结。但他们满足于敌人的纠结、愤恨却又不得不隐忍。他们得意于自己想出的绝妙主意,甚至,他们还希望敌人能够再蠢些,多送些人来赴死,消耗战力。
  “鬼子占了咱这么多地方,这种情况总是要遇见的。难道以后遇见这种情况了,咱们就都要撤退了?那咱华夏的地咱到底还要不要夺回来了?”
  王凡一口气问了好几个问题,临了,才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沉着声安慰道:“东北那块儿我熟,鬼子在占了沈阳以后,在沈阳杀了多少百姓,我比你更清楚。他们哪怕是在没有咱们的时候,也都是会以残杀咱们的同胞的方式取乐的。”
  东北的境况,远比外界的人所知道的还要更惨烈。
  王凡没有单独把那些惨况拿出来对锦颐细说,锦颐却仍旧可以料想。
  蓦地,锦颐身上有些发寒。
  现下的情况已经容不下她再多想了,要么即刻攻城,要么即刻撤退。否则,铁血军这次必定会伤筋动骨。
  “进攻!”几乎是嘴唇都在颤抖着,锦颐最终做下了决断。
  “等等!”在那些参谋们预备把她的命令传达下去,让将士们开始攻城的时候,锦颐忽然又出声叫住了他们。
  “进到了城里,一个鬼子都不要让他给跑了!但凡城里还有一个我们的同胞幸存,将士们遇上了,就统统全力保护!”
  像是良心上好受了些,锦颐再三嘱咐了这一句,确定几位参谋们和王凡都听明白了,这才摆了摆手让他们去传达命令、准备全力抗敌攻城了。
  她翻着手指打开了系挂在腰间的手、枪,只觉得心里燃着一把火,一步也不敢停,快步感到了前方战地,飞奔着扑进了将士们在此处以生命为代价,一个接着一个用麻袋装着泥土搭建起的防守障碍物后,托着枪便瞄准了城墙上不断换上的鬼子兵开了枪。
  “大炮来了!大炮来了!”
  士兵们一心只在鬼子的身上,没有人注意到他们的司令就在他们的身边,在和他们一起作战。
  只一两个回转过身,矮着身子靠在麻袋上,预备重新上子弹的时候,瞧见了有人推着几架大炮过来,这才忍不住惊喜地低呼出声。
  他们……还以为他们也要像其他的战友那样,窝囊地死在这里了……
  他们有死的觉悟,也从无怨言。可如果有生的希望,有可以向鬼子兵气势汹汹地逼近的机会,他们谁又愿意在遗憾和愤恨中死亡?
  锦颐没有像他们一样回头。
  她知道这是王凡领着人将自己吩咐着带来的重火力武器给扛上战场了。
  但她无法分心去注意他们,她的心里还惦念着城里的百姓。她在心里憋着一股气,只想着把造成自己心里这样痛苦的每一个鬼子兵都碎尸万段!
  移了移手里的枪,她将枪口对准城墙上一个抖着身体往后退了两步、显然是想要去向他们的军官通风报信的鬼子,“砰”的一下,就让子弹精准无比的刺穿了他的额首。
  这么多年,她的枪法没有白练。
作者有话要说:  有点憋屈,不许你们骂可爱的作者君→_→
另外,待会儿作者君要出去和同学聚会,不想再一次断更,所以一大早起来就码字了,如果回来的早的话,晚上再接着码字兑现昨天说要多更一些的诺言吧~
笔芯?

  ☆、第七十八章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些支那猪在发什么疯?!”先前还自得于拿捏住了华夏军人软肋的日军大佐,忽然感受到土地同房屋受城墙处大炮的影响; 一阵又一阵地颤抖晃动着; 忍不住暴跳如雷地用着日语大声怒道。
  “大……大佐; 我们现在该怎么办?”一小士兵像是不敢去触那大佐的霉头; 声音极小。
  “你,即刻去打电话调动军营里的飞机、坦克等重火力武器!”那日军大佐面色阴寒,厉声吩咐道,“他们不是不管他们同胞的性命吗?那我们就一个、一个的杀给他们看。”
  “把命令传下去,让守在城门的士兵分一部分去全城抓捕支那人。只要见到了,就不留活口!”那日军大佐面上没有什么特别的神情,眼神和语气却恶狠狠的、十分有戾气。
  而那得了令的日本小兵; 也没有什么疑义; 二话不说就去执行命令了。
  他甚至没有纠集多少人; 只从正统日军和日伪军中,随意找了三十几个人,便在丰台城内展开了屠杀。
  丰台说不上是县城,其实也不过就是一座小镇。里面的人也算不上多; 却也决计不算少。只不过是从城门外枪声、炮声频频响起之后; 平民老百姓们就紧紧地掩上了门窗,或藏在了自家的米缸里、或藏在自家的地窖、床底下,这才让镇里的道路上空无一人。
  “铛、铛、铛”
  门外有人踹了大门几脚,带着木门上的铁锁扣,也跟着不断敲击在门上发着清脆的响声。
  “娘,门口是谁在——”
  “嘘——; 别说话!”
  屋子里,一位母亲紧紧地搂着她的孩子躲在床底下,牢牢地用双手捂住孩子的耳朵,满脸煞白地闭着眼睛,浑身都在害怕得打颤。
  “快走!快走!”
  那母亲无声地默念着、企盼着。
  她知道外边那些人是鬼子。她只期望那些鬼子们能“知道”这家里没人,主动从他们家门口离开,去到别的地方。
  “哐!”
  木门被踹开的那一下,声音十分震耳。那母亲的心愿,几乎是随着那嘹亮的一声,瞬间落了空。
  下意识的,她将自己的整个身体都倾轧在她三四岁孩子的身上,完全遮挡住她孩子的身形,并用一只手掌死死地捂住她孩子的嘴鼻,不让孩子发出一点声响。
  “嗡——”
  脑子几乎完全停止工作。那母亲兀地觉得眼前一暗,一片阴影自眼前落下。她机械般地抬头,却正好对上了一双散发着满是恶意的、令人作呕的眼睛。
  “大家快过来,床底下有个支那女——!”
  “啊——!”
  那日本士兵还没来得及把话说完整,便只感觉自己的后背被人重重推了一下!
  他转过脑袋往后看,只见他刚刚瞧见躲在床底下的女人,趁着他抬起身子同其他士兵说话的时候,猛地就从床底下冲了出来,一脸狠意地把自己给推了个踉跄。
  “你们这些天杀的小鬼子,老娘跟你们拼了!”
  那母亲说着,又还想再次去扑倒、撕咬那日本士兵。
  她口里的力气极重,眼睛里充着血,像是想要生生从那鬼子的身上咬下一块肉一般。
  “咚!咚!咚!”
  那日本士兵同及其他几个听到了动静跟着走过来的日本士兵,拿着枪托重重地砸在那母亲的身上,发出一声声地闷响。
  “噗咳。”那母亲闷声咳了一下,唇齿间的鲜血,已经满到从唇角溢了出来,却还是始终不肯松口。
  直到她终于拖着那些日本鬼子从木床的旁边离开了,直到那些鬼子忍无可忍了,一边叫骂着,一边用着刺刀刺穿了她的腹部,直到她浑身上下再也抽不出半点力气了,她才终于松开了嘴,浑身狼狈的、精疲力尽地仰躺在了地板上。
  鲜血染红了她的粗布衣服,几缕碎发混着鲜血黏腻在她的面庞上。她虽然虚弱,却带着几分癫狂地不断啐骂诅咒道:“王八羔子……你们会遭到报应的……!”
  “你们会遭到报——!”
  那母亲瞪着眼,想再用力地喊一遍,却只喊到一半,便无力地噎下了气。
  她死了。
  或者,她的孩子始终都不能明白,在床底外的另一个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所以,他从始至终都按着他母亲从床底冲出前的最后叮嘱,不曾出声。
  最终,那孩子活了下来。那些日本士兵们一边骂咧着,一边用力地踹了踹那位母亲还没有僵硬地尸体,便又向着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去了。
  死亡前最后一声绝望的呐喊,在这座小镇的每家每户中交替响起。
  寂静与呐喊形成的对比那样鲜明,却又统统被城门口持续不断的炮火声给掩埋。
  在城门外,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现在的丰台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所有的将士们,只能是以最大程度的揣测去安慰自己,尽快攻破鬼子们的防线。
  放开了身手去同鬼子们厮杀的铁血军将士们,在强自压下了来自于城内百姓的忧虑之后,渐渐又重新获取了战场上的优势。
  而宋临方调派过来同铁血军协力抵御日军的部队,也赶在日军请求增派的援军前抵达了丰台。同铁血军一起以势如破竹之势,迅速镇压了城墙上换防越来越吃力的鬼子兵们,攻开了城门。
  这一回,轮到那些日本军官如同过街的老鼠,开始四处乱窜了。
  锦颐几乎是赤目猩红地瞧着小镇的街道上被一块一块染红的地面,只觉得喉咙里涩涩的,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她将入城以后的清尾任务、同及日军援军抵达的作战任务一概抛之于脑后,交给自己军里的将士和二十九守军赶来的部队处理,自己则迈着稍显沉重地步伐,走进小镇上那空空荡荡的街道上。
  “吱呀”
  她挨家挨户地推开那些被揣得残破的木门。
  每多看一家,心里就多沉重一些。
  她已经走过了六七家,竟然无一幸存。
  心里已然是不报什么希望了,锦颐进到了一户人家里,只目光冷凝如水地将那不大的屋子缓缓打量了一遍,最后才将目光凝视在了那屋子一角的一具满是伤痕的女人的尸体上。
  她走过去单膝蹲坐下,将手覆在那女人的双目上,缓缓帮那女人闭上了眼后,便站起身准备要离开往下一户人家去了。
  “哒”
  她的皮靴在踏过屋子大门门槛的时候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响声。
  她凝着眉停了下来,不再迈步发出响声,竖着耳朵听了好一段时间,这才可以确定,那若有似无地向着她耳畔传来的鼾声,并不是她的错觉。
  随着那隐约可闻的鼾声,锦颐停在了屋子里的木床旁。
  她俯下身去看,只见那床底最深处只有一三四岁的孩子正睡得香甜。
  这屋子不大,没有什么厨房卧室的区别。统共就那么十几二十平米的地方,那女人自这木床旁开始,拖着浓厚的血迹抵达了这小屋子里,离这木床的最远端。
  甚至不需要去多想,锦颐便能将事情的前因缘由想个透彻。
  她望着那床底的孩子,一时间,也不知道为有人幸存感到的喜悦更多些,还是为这孩子母亲壮烈的死感到沉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