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此生应不负-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若是有人突得疫病,那这于他们而言,才是真正的致命一击。
  “咳咳、咳咳。”
  那小孩儿还不住地咳嗽着,锦颐站在一旁远远看去,只见他死死的把手环在胸前,不住地颤栗哆嗦着; 想要往他母亲的怀里钻去。
  那自称是大夫的老先生把手搭在那小孩儿的脉搏上不过两三秒; 不待锦颐和唐士奇出声去询问; 立马便一个大步地往后退了去。
  “这、这、这……”
  这这那那了个半天也没说出个什么所以然来,锦颐瞧着他的脸色,见他还伸手捂住了口鼻,大致知道这不会是个什么好结果; 却还是吸了一口气; 沉稳地问道:“这孩子到底是得了什么病,老先生你尽管说。”
  那老先生闻言,又往后倒退了好几步,直把四周围观者的百姓们也带着往后退了些,这才敢稍稍松了松捂住口鼻的手,有些惊慌道:“这病是伤寒; 现在还只是潜伏期,只是发了一点热,等过几天,就要发高热了。要是没及时治疗,用不了一个月就要死人的。”
  “这病是会传染的。”到底是行医多年的老大夫了,惊慌过后,那老先生有悠悠说了那么一句。
  他叹着气,“这病也不是老头子我怕。这要是搁在前头两三日,没有发大水时,那也好治。可要我来看,他这病就是叫这大水给霍霍的。这荒无人烟还发着洪灾的,我上哪儿去给他开药治病去?”
  老实说,这老先生的态度也还算是平静了。像是其他那十几万的百姓,甚至还没有听全他后头的那一大番话,只在听到“这病会传染”几个字后,“嗖”一下就蹿得老远了。只不过是顾念着锦颐这群当兵的还没开口,这才不敢说出要把那小孩母子俩直接抛弃的话来。
  “不!不!老先生!大老爷!俺求求您!您救救俺的娃!俺给您做牛做马都行啊!”
  抱着怀里冷得直哆嗦的孩子,那妇女拖着膝盖,跪在地上走到那老先生的旁边,用撑着孩子脖颈的手一下扯住那老先生的裤脚,“哐哐哐”地就把脑袋磕在了地板上。
  “你这孩子,我想救也救不了啊!”
  就像躲避瘟疫似的,事实上也就是躲避瘟疫了,那老先生猛地弯下了腰,一把拨开了那妇女的手,跑到了一个算是安全的位置上后,这才摆了摆手,无能为力道。
  “俺说春儿啊,你家娃儿,俺看着也是救不活了,为了大家伙儿想想,这里十几万口人呢,要不,你还是把你孩子给扔了吧……”
  这话说着有些难为情,但哪怕是顾虑着锦颐这帮子人,哪怕是会顶着一个刻薄的名头,在生死危关的时候,还是有人说了。
  那“春儿”应当就是那妇女的名字了。大抵是有一个人打了头阵,其他人便也跟着少了不少的顾虑,一时间,应和着那人说是要把那孩子给扔了的声音,忽地便多了起来。
  “别!你们可别丢俺的娃!俺的娃只是生了个普通的病,要不了多久就会好起来的!你们可不能干那丧天良的事儿,把俺的娃给丢了!”
  那妇女骤的把怀里给抱紧,生怕谁要冲到她的怀里去抢似的。
  其他人眼瞧着自己是说不动她了,便命了一个能说会道的人靠近到锦颐的身边,搓着手劝道:“这……这位司令大人……您瞧,这总不能叫一个人害了病的人,霍霍了咱十几万口子的人吧?这可不知当呀……”
  那人嘴里的话点到为止,只叫锦颐自己去掂量,见锦颐久久没有回话,便也自己识趣地退回到了自己原先的位置上去,把地方留给了锦颐自己去思考。
  “司令……”
  那劝人的人刚走,唐士奇又紧跟着凑了上来。
  “那些人话糙理不糙。上到了战场上,哪有为了一个士兵赔了整个军队的?真要是这样,那我们的仗还要不要打了?”
  他和先前那人一样,也是来劝她的。他怕她一个心软,害了的便是十几万的军民。
  “我哪有那么拎不清?那么多场仗都打过来了,到头来,怎么会在这里犯迷糊?”
  笑不出来,锦颐便也不勉强自己去笑。
  她当然狠不小心去驱赶一个生了重病的孩子,可说到底,她是一军司令,这么多年,怎么区分轻重缓急,她心里明白得很。
  她只是觉着,孩子体质虚,发病的潜伏期要短。这孩子发病,或者还远远只是一个开端。
  摇了摇脑袋,说来或者有些不近人情,但最终,锦颐还是命人去把那孩子从那妇人的怀里给抢了出来,带到高地以下去。可还没等她的士兵把那孩子抢出来,那妇女就开始疯了似的反抗着——
  “你们放开俺的娃!放开他!”
  像是护着食的野兽,那妇女管不得头上窝成一团的头发,和身上因为拉扯而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只死死地护着怀里的孩子,是不是还用恶狠狠地眼神瞪着要拉她孩子离开的士兵们。
  “司令,您看这……”
  执行任务的士兵有些为难,想带走那孩子,又怕伤了那妇女,忍不住就回头去看锦颐,希望锦颐能给他们一个指示。
  “让这位大嫂带着她孩子一起走吧。”
  沉默了半晌,锦颐最后决定道。
  这一次,那妇女没有再死命地挣扎,她仍旧死死地抱着怀里的孩子,时不时还低声哄上两句,那些士兵们捂着嘴推她一下,她就踉跄着跟着走了一下。
  眼见着她就要离开视线里,众人都忍不住松了一口气,只有锦颐有些不忍心,扬了扬声音,最后提醒道:“现在高地下的水,看起来差不多到你的腰上,你可以带你的孩子逃出去。能不能活下去就全看你们母子俩自己的造化了。”
  这是她对这母子俩最后一点微薄的善意。
  待得士兵们完成任务回来,低迷的气氛中,锦颐接着唐士奇今天一早没有问出的问题,问大家是想要继续去逃命,还是就在这高地上等待救援。正如她先前对那妇女所说的,现在围绕着高地的洪水,也不过是到成年女子的腰际,要是想逃,他们现在抓紧时间,还可以逃出很远。
  但不出所料,她的话刚一问完,那些百姓们闭眼的闭眼,神游的神游,都作出一副没有听见锦颐问话的样子。良久过后,只有先前来劝锦颐把那小孩的人坐在地上,犹豫着昂起了脑袋——
  “大水那么浊,要是再惹了病可咋整?”
  一句话说出了所有百姓们的担忧,也算是给了锦颐一个回答。
  没有人想去送死,也没有人愿意成为被丢弃的那个。绝大多数的人习惯性的为自己着想,很难有人去为别人感同身受。所以,在那孩子患了疫病的时候,百姓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把他送走。等那孩子真正被送走了以后,他们又开始担心起下一个患病被送走的人,会变成他们其中的一个。
  这是人性,没有什么好嘲讽的。就连早已看淡了生死的战士们,想来也无法将“患病被抛弃”一事看得云淡风轻。
  因着那十几万百姓们的选择,最终锦颐还是领着自己那三万的战士们,守着他们留了下来。
  那么短的时间里,也不知道是那小孩真就把病菌给留下了,还是那些病菌始终就在人们的身上存在着。总之,求神告佛了整整一天,大家伙最怕的事还是发生了。
  一个两个人开始发热、呕吐的时候,百姓们还能叫嚣着把那些人给带走,可等到成百上千、这高地上倒了整整一片的时候,就谁也说不上话了。
  高地上做不了真正的隔离,没有墙壁、空气流通,哪怕是远远把患了疫病的人赶到一个角落去,疫病蔓延的速度却仍旧是快得不可思议。
  接二连三的,不仅仅是体质柔弱的妇女、老人和小孩们倒下了,慢慢的,体质健壮的青壮年也开始病倒了几个,到后来,铁血军的士兵们也开始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下。
  “会有人来就咱们的!会有人来就咱们的!”
  那疫病里不仅有伤寒,后来更还多了个霍乱。本来吃食就没多少,大家伙还都一个劲的开始往外吐,没几天就瘦得没个人样了。
  但人大多都是乐观的,所以在疫病刚开始的时候,还不断的有人自我安慰着,相信自己只要再撑一撑,再撑一撑,很快就能撑到自己得救的时候了。
  可到了后来,粮食和水一天天减少,大家的身体素质跟不上,十几万的百姓,在短短十天里就被耗得只剩了一万口人,原本三万的战士们,也早已被耗得只剩了五六千人。等到了这时,像这样安慰的话,就很少再有人提起了。
  整片高地上,人们虽然还活着,但一个个苟延残喘地躺在地上,却已经和死了没有什么区别。
作者有话要说:  勤奋更新~
爱你们,么么哒(づ ̄ 3 ̄)づ

  ☆、第一百一十章

  “救援队的人究竟去哪了?国民政府究竟在等什么?”
  阴绵的暴雨下了足有十日有余。百姓们并不知晓是黄河的堤坝被民军的人给挖开了,偶尔有在生死弥留之际; 含着怨愤地最后泣血般问了这么一句后; 便就撒手西去了。
  而在那一篇阴沉沉地死寂中; “救援队”三个字是每一个撑着疲乏、饥饿、伤痛的身体苟延残喘下去的唯一希望。
  就算锦颐、唐士奇、抑或是每一个铁血军的士兵们; 都清楚地明白这场洪灾,本就是民军为了击退继续西进的鬼子而特意造成的,在暴雨未停之前,国民政府的人决计不会组成救援队来实施救援计划,却也不忍心同那些一无所知的百姓们透露半分。
  “咳咳咳咳,天晴了……”
  一手握拳,捂在口边用力咳了好几下。锦颐苍白着脸; 身上盖着好几层从过往死去的士兵身上脱下的衣服; 浑身无力地依靠在高地上的一块大石上; 望着天,忽然对着身边同样浑身无力,满脸惨白的唐士奇开口说道。
  他们也染上疫病了。
  同成千上万的染了疫病的人在一起待了十几天,任他们这些当兵的身子骨有多么强健; 那也决计是撑不过去的。
  知道唐士奇是省着力气; 这才没有答话,锦颐仍旧望着天,缓缓地眨了两下眼睛后,开着极其干涩的喉咙,又问道:“这……是第几天了?”
  被困在高地上,他们除了每天盼着天晴和救援队以外; 剩下的,便也只是一天天的数着日子了。但大抵是多日大脑的超负荷运转,加上十多日的操劳疲乏,自染上疫病以后,她便只感觉脑袋里混乱得就像一团浆糊似的,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睡过去了,连日子都数不清了。
  唐士奇同锦颐背靠在同一块大石头上,撑着昏昏沉沉的脑子,眯着眼算了好一会儿,这才咳嗽着回答道:“咳,应该、咳、应该是第十四天了……”
  十四天了……
  把唐士奇回给自己的答案绕在嘴边念了一遍,锦颐将目光从已经放晴了的天空上拉回,颇为费力地偏过头去望着自己身边的唐士奇,扯了扯嘴皮,笑道:“要、咳、要是国民政府的那帮人来得快的话,咳咳咳咳、没准今天,我们就能获救了。”
  天空放晴了,雨季过去了,国民政府准备要开始实施救援行动,这是必然的。
  雨季过去以后,该阻挡的鬼子也应该阻挡住了,该用来当做借口的“暴雨危险”也成不了借口了,国民政府的人再不展开救援行动,那才是真正的会落人口实。其中的区别无非便是来得快些或慢些罢了。
  锦颐倒是希望他们来得快些快些再快些的,要是他们来得再晚个四五天,她怕他们这帮子人就撑不下去了——
  早在第六天的时候,他们手里拿着的那些干粮就已经全部耗尽了。剩下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往高地底下多走两步,遇见了有树,费尽力气地扒下两块树皮,塞在嘴里顶顶,也就算过去了。要是渴了,没得选,在下雨的时候抬起头,张开嘴,再把那些雨水给喝个饱。
  一直到了现在。所有人都病倒了,且绝大多数都已是病入膏肓,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原本,还可以跑去砍两块树皮的也跑不动了。大家都饿着肚子躺在原地,时不时地又淋上一场暴雨,人死得就更加快了。
  原本的那些普通老百姓们加上铁血军的战士们,到了今天,全部加起来,活着的也不过是五六百了,其中活着的战士们偏多,也都还是托了他们体魄强健的福。
  老实说,上惯了战场以后,锦颐便再未觉得“死亡”两个字眼有更多其他的意义。只觉得“活着”和“死亡”,不过是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两种状态,是人存在着的两种形式罢了。
  但就她而言,她觉得自己可以死在任何一场战争里,死在任何一个敌人的手里,而不应该是死在一场人为地灾难里,一场叫人无力地病痛里。
  那未免也太窝囊、不值当了。
  从无有此时这刻一般,锦颐无比强烈地想要活下去。她撑着已经完全可以算作是油尽灯枯的身体,睁了整整一天的眼睛,中途不曾睡过去。
  黄昏时分,强撑着就要合拢的眼皮和睡意,意识模糊间,锦颐陡地又睁开了双眼。
  她挪了挪身子,想要凭借着自己做起来,却又发现自己难动分毫,便只好动了动手指,摩擦着地面去碰到了唐士奇的大腿外侧。
  “你看,是不是有人来了?”
  她神情和话语里的激动和欣喜,已然完全抑制不住,即便此时的她费尽了力气,却也只是挠痒似的推在了唐士奇的腿上。
  有人来了?
  救援队的?
  听清了锦颐气若游丝的话后,唐士奇也跟着瞪大了眼睛往低不了高地多少的洪水水面上望去。没用多久,当他看清那是三艘搜救船正在向自己的方向驶来后,激动之余,眼角竟也跟着闪现出了些晶莹的泪花。
  “是——!咳咳——!是有人来救我们了!”
  哪怕明知自己现下的身体经不起太大的动作冲击,唐士奇还是忍不住狂喜——
  这是劫后余生啊!
  他几乎要以为自己快要活不下去了……
  搜救船越来越近,高地上更多的人看见了。一时间,频繁的咳嗽声阵阵响起。
  “锦颐,终于找到你了!”
  锦颐坐在高地上一个极其显眼的地方,直面着停靠在高地一旁的搜救船。脑子迷迷糊糊的,一个不注意就被从打头的那艘搜救船上下来的一个人给抱了个满怀。
  “咳咳——”
  身体上巨大的冲击叫锦颐忍不住咳了两声。
  等来人松开了抱着自己的手,止不住地在自己耳边叽叽喳喳地说着些关心的话后,锦颐定了定眼,努力地集中了精力去看了看来人的脸,这才放着心扯着嘴皮笑了笑——
  想来是韩越关心则乱,第一时间想起的不是要叫她司令,反而是唤了当初在学校时,几人亲昵的简称。
  “先、咳咳、先别说这些,赶紧带着人出去看病。”
  松了一口气的同时,锦颐便也不再强撑着困意,出声嘱咐了一句后,便就放心的昏睡过去了。
  一场黄河泄流,使得河南、安徽和江苏三个省四十四个县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地方,都成了重灾区。所以,哪怕韩越已经找着锦颐的意思,已经兵分两路的将驻守在安徽和退兵退回安徽的鬼子兵打死,重新将安徽抢占,他也仍旧只是带着锦颐和仅存的五百多军民直接赶回了他们安在武汉的临时营帐内,并在当日就安排他们进了武安的市医院。
  再次醒来的时候,锦颐并不知道已经过去了多久。她只觉得身上感觉轻松了许多,至少,即便仍旧十分吃力,但凭着她自己,她也可以勉勉强强地从床上坐立起来了。
  想来,在她沉睡的时候,韩越已经让人来给她进行治疗了。
  霍乱和伤寒本也不是什么太厉害的疫病,只是身体受的罪多了,一样两样的合在一起,便也就成了重病。
  幸而她自己患病的时间还算不得太长,五日左右,不及一周,治疗起来应当也不会太难,耗费不了太多的时间。
  锦颐在心里如此想到。
  信眼打量了周遭的环境几眼,大致猜出了自己是在医院以后,锦颐正欲继续躺下,便恰好看见韩越推开了病房的门,手里提着饭盒走了进来。
  “这医生可真是神了,说你今天有可能会醒来,你还真就醒了。”
  韩越欣喜地挑眉笑了下,脚下的步子看起来也轻松了许多,行至锦颐病床边的椅子上坐下后,便打开了饭盒,盛了一碗粥递给锦颐。
  “其他人呢?”
  她没问自己睡了几天。这没有意义。于是便挑了自己当下最关心的问题去问。
  韩越一眼便看出了锦颐想问的问题,待锦颐接过了手里的粥后,干脆便一起说了,“我这边的任务很顺利,鬼子都给清干净了。就是黄河泄流那么多天,一直都没你们的消息。我打电话到国民政府,那帮兔崽子又一直支支吾吾的,就是不提救援的事。被他们拖了有那么三四天后,我干脆就自己带人去找你们了。”
  顿了顿,看着锦颐的眼色,见她听得认真后,韩越又继续道:“找了好几天,昨儿个才终于找到你们。中途救了不少人,大致我没数,但总也应该要有个十几万了。昨天从你那儿统共找到五百一十多个人,其中有六十多个是没等到到武汉就死了的。剩下的四百多个,现在都活下来了,正在接受治疗呢。”
  锦颐点了点头。有了对比之后,锦颐对这个数字已然是相当满意。如果真要是等到国民政府的来救的话,或者便连这四百多个人,便连她自己,也全都活不下去。
  “那黄河泄流后的这十几天都发生了什么事?”
  抿了抿唇,锦颐又问。
  被困高地的这十多天,她是全然不知道外头发生了些什么的。但一方权力的执掌着,最忌讳的,却也正是消息闭塞落后。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get√
话说本来这篇文是打算写50W字的,但现在就已经37W+了,总有一种会超的感觉。。。。。。
算了,写不完就继续写吧,作者君相信你们不会嫌弃作者君的(*?▽?*)
爱你们,么么哒(づ ̄ 3 ̄)づ

  ☆、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说,你这都病成什么样了; 其他事就不能先缓缓吗?”
  韩越叹了口气; 有些不忍心去看自己的好友拖着重病的身体还要了解当下形势; 处理各项事务。但不论是她; 还是他自己,心里其实全都明白,此时的华夏,根本便容不得他们有半点的松懈。
  哪怕在旁人眼里,鬼子对上铁血军总要铩羽而归,但铁血军同民军、产军全然不同一事,却从来不是什么秘密——
  铁血军的背后是没有党派、没有纯粹的政治系统的。
  这当然意味着铁血军是一支只为华夏这个国家而存在的军队; 足以威慑任何对华夏图谋不轨着的国家; 但与此同时; 这也同样意味着,不论是同战场上的指挥作战,还是政治上是否迎战、挑起战争的决定,统统都要由铁血军内部决定。
  战士易得; 一将难求。说到底; 只要华夏这个国家仍然存在,优秀的将领们除却为国而战以外,自然也会为自己的未来着想——
  现在的铁血军正处乱世,看起来自然风光,但等到战争平息,国家执政权的归属; 却只会落到民、产两党的手里。与其投身到铁血军里享受那一时的风光,不懂未来应当何去何从,对于那些将帅之才而言,即便民党已是流失了大半民心,那也仍然还有个产党可以作为他们的投身之地。
  而这,也就直接造成了铁血军每每征收的战士极多,能招揽到的将才却极少的原因。以至于铁血军的高层,极少能有新鲜血液注入,每一个将领都恨不得把一个人掰作两个人来用。身为铁血军的司令,锦颐更是如此。
  “秦非正那些人很小心,早早就封锁了花园口和赵口那一片的消息。”
  韩越了解铁血军的情况,也了解锦颐这个人,虽然嘴上是出于关心的抱怨了那么几句,但到底还是把近来的各方情况一一复述给了锦颐听。
  他说道:“先前民军不是挖赵口没挖通,后来才跑去挖花园口的吗?这次下暴雨的时候,那雨不仅把花园口给直接冲开了,更是把原先没有完全挖通,但被弄松了的赵口也给一起冲开了。这才起了那么大的洪水,直接冲断了那一带的铁路,还连累了安徽和江苏好些地方。”
  “说起来,就在刚刚,这次伤亡的数据已经出来了……”
  他顿了顿,脸色兀地变得难看起来,连着深呼吸了好几次,这才像是有了些继续往下说的勇气——
  “河南的民宅被冲毁了一百四十万多家,有八百多万亩的耕地都直接被洪水给淹没了。就连安徽、江苏的耕地都被淹没了一千一百多万亩,倾家荡产的人多达四百八十多万人,更别说河南那些直接受到黄河洪水冲击的地方了。”
  这些数字,韩越一一细数,说起来全无停顿,想来定是将那些数据看了一遍又一遍,甚至还有食指的指腹在这些数字上摩擦了一次又一次,这才将这些数据给一一记了下来。
  他说道:“差不多百来万的老百姓,猝不及防直接淹死在了洪水里、葬身鱼腹。并且绝大多数被洪水淹过的地方,也都像你们这样发生了疫病,具体死了多少,已经难以统计了,只知道他们或者几万、或者十几万一起逃跑的人,最终活下来,最多也就是几百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