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帝直播攻略-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沧州在孟氏掌控之下,也不知道孟氏抽了什么风,近些年频频找柳佘麻烦,与他争锋相对。
  在东庆,想要战马就不能得罪孟氏。
  所以,得罪孟氏的柳佘是弄不到沧州战马的,崇州境内的战马都来自北疆。
  要是这些珍贵的战马也病死了,以后打仗就只能靠两条腿了。
  柳佘斟酌道,“自然要的,一定不能让病马入境。此事……发一道密函告知兰亭。”
  北疆战马大批量病死,这对东庆来说是一件好事。
  柳佘乃是崇州牧,若是北疆攻打东庆,第一个收拾的便是崇州,可想而知他的压力有多大。
  如今祖宗保佑,北疆倒了血霉,柳佘觉得自己半夜窝在被窝里都能抑制不住笑出声。
  当然,北疆的倒霉事儿就这么结束了?
  不——还没有!


第583章 北疆马瘟(十)
  北疆三族原本就是以多民族、多部落的形势散居,逐水牧马,每个部落之间总有纷争和打斗,后来有一支部落在大夏朝末帝的支持下异军突起,耗费数十年统一了北疆各大部落势力。
  这支强势的部落便是“羌族”,据说是羌巫族的残余后裔,如今也是北疆三族中势力最大、人口最多、财富最盛的一族。北疆三族皇庭与中原不同,其中的势力组成更是错综复杂。
  若是在中原皇室,皇帝昏庸无德,百姓多半会选择忍耐,大臣劝不动,多半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顺着皇帝心意胡作非为,但在北疆这块地方,情况却是不一样的。
  皇庭大王若是没有能力,三族长老院有资格动用各自的力量将他废除,推举新王!
  兀力拔早早建议皇庭大王宰杀与刹澜国汗血宝马接触过的母马,皇庭大王却抱着侥幸心理,以至于马瘟有足够时间蔓延传播,给各大马场造成了无可估计的损失,这笔账算谁的?
  在北疆大王整合马场之前,各大马场都是北疆显赫贵族所有的。
  贵族们愿意让马场接收皇庭的管束,自然是因为有利可图,如今皇庭大王的错误决策让他们蒙受了这么大的损失,这些有权有势的贵族能轻易咽下这口气?
  当柳佘的消息传到象阳县,北疆三族内部已经斗得鸡飞狗跳,皇庭的威信遭受极大打击。
  姜芃姬穿着略厚一些的麻衣裋褐,坐在田埂旁,头上戴着遮阳的斗笠。
  今年虽有旱灾,但田间收成还是不错的,去年收复象阳县,一口气开垦了大量的荒田,几乎每家每户都分到十来亩,经历丰收的喜悦,如今百姓们正在烧秸秆铺田,增加田地肥力。
  姜芃姬安静地听了密报,抬头看了看天色。
  这会儿已经接近深秋了,按照往年惯例,第一场初雪也该下了。
  姜芃姬平静地道,“无须担心,等初雪落下,北疆那边的马瘟就能得到抑制了,只是已经产生的损失无法挽回。跟父亲说一下,若是有能力的话,尽量挑唆北疆内部的矛盾。北疆皇庭大王政策严重失误,给诸多贵族马场造成了巨量损失,想来他现在也是满头包吧?”
  这段时间,姜芃姬不是在木工坊忙碌便是在田间干活,闹得直播间观众还以为她要转职了。
  现在来了个柳佘的密使,所有人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
  【一念曲终】:哈哈哈哈——这个笑话我能笑一年,北疆三族还想入侵东庆呢,谁知老天爷不赏脸,冷漠地丢了一个“马瘟”,现在可好了,估计连皇庭大王都要被人赶下来了。
  【油爆香菇】:天时地利人和,唉,北疆三族连天时都没有,还有勇气攻打东庆,谁给他的勇气?梁静茹么?现在可好了,马瘟来了,战马死了一匹又一匹。本宝宝找度娘查过了,哈哈哈,古代战马真不是一般的贵,北疆马场几乎全军覆没啊,这得损失多少钱?
  【落日印苍穹】:不不不——他们的确损失了很多战马,折算成银钱很昂贵,但是你们要知道,战马不是通货货币,不是流动资金,北疆三族亏损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庞大。
  假设北疆的战马可以贩卖,卖给其他人的价钱肯定是虚高的,但不能说战马就值这个钱。
  北疆三族拥有大大小小的马场,价格他们说了算,外人又不知道一匹战马的实际成本。
  【今天抢盒子】:这倒是,我们是按照战马贩卖的价格计算他们的亏损,如果是以成本价格计算的话,损失肯定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不过也差不了多少吧,反正都是血亏。
  【贼踏马刺激】:只有我一个人担心主播以后要是攻打北疆,马瘟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姜芃姬扫了一眼直播弹幕,密使已经退下,她看似神游天外,实则在直播间发了条弹幕。
  【主播V】:我听了密使回禀的内容,多少能猜出马瘟是怎么传播的,多半和蚊蝇昆虫有关。马瘟病源来自刹澜国附近,那里气候湿润炎热,一年四季不见霜雪,多为春夏。若蚊蝇昆虫便是传播源,那么等天气彻底寒冷下来,霜雪覆盖大地,马瘟自然而然便会得到抑制。
  病源传播的途径无非那么几种,姜芃姬排除各种传播途径之后,将目标对准了草原比较常见的蚊蝇昆虫。尽管这个猜测没有决定性的证据,但她比较相信自己的判断。
  空气传播的话,哪怕病源有着超长的潜伏期,马瘟也会集中在几天内爆发开来,蔓延整个北疆草原,结果却证明不是,马瘟是以辐射感染状向四周蔓延的,传染速度不快,但也不慢。
  直播间的观众惶然大悟。
  【绯色星空】:感觉这马瘟有点像非洲马瘟,不过潜伏期比非洲马瘟更长,致死率也更高。
  【风暴英雄】:总之,主播心里有数就好啦,我们还是安静吃瓜看戏。
  此时,突然有观众提及一个问题。
  【暖铃】:啊啊啊啊啊——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小白也是来自北疆啊,会不会有马瘟病源?
  想到那么英俊帅气又乖巧的明星马会暴毙而亡,各个都焦心了。
  【主播V】:小白情况很好,它没事。
  聚宝斋管事跟姜芃姬说,他买了一匹雪白的优良战马,想要敬献给她,那会儿姜芃姬便仔细询问了一些细节,确定小白无事之后才让马夫把小白丢到大白的VIP马厩的。
  聚宝斋管事带着小白离开北疆,故意绕了一圈路才到象阳县,中途耗费了一个多月。
  若是小白有病,早就病死在路上了,哪里会平平安安到象阳县?
  田野间到处是燃烧的秸秆,姜芃姬起身套上木屐。
  这时候,李赟也巡查回来了,脸上带着淳朴的笑意,倒是惹来不少大姑娘的秋波。
  “主公——”
  姜芃姬点了点头,示意该走了。
  李赟喜得露出一口白牙,“本以为今年大旱,会颗粒无收呢,没想到竟然是个小丰收年。”
  他查了查各家各户田地的收割情况,这些粮食足够养活整个奉邑郡的百姓了。
  再算上成安县那边的屯田,明年秋收,不仅一郡百姓有足够的口粮,两万大军也不缺饷粮了。


第584章 败家娘们儿,钱去哪儿了(一)
  “小丰收啊,该回去庆祝庆祝。”
  庆祝方式无非是聚会吃烤肉或者涮火锅。
  知客斋已经在其他三县开了分店,不过那边百姓才刚刚安顿下来,生意略显清淡,象阳县这里的知客斋却是座无虚席。如今天气一日冷过一日,知客斋推出火锅烧烤系列,大受欢迎。
  百姓只在乎吃饱穿暖、四菜一汤,姜芃姬几个却要考虑更加深远的东西。
  例如,明年该怎么样才能拿下丸州?
  丸州由奉邑郡、承德郡和上阳郡组成,奉邑郡四县全境都在姜芃姬手里,朝廷目前自身难保,无暇顾及北方的事情,奉邑郡郡守又被姜芃姬怼了回去,人家没这个胆子向她要奉邑郡。
  承德郡在红莲教手中捏着,不过经历了夏天的大旱,那边的情况也是岌岌可危,红莲教洗脑本事再强,依旧无法阻止流民越来越多的现状,奉邑郡人口流失极其严重。
  最后便是上阳郡。
  说起上阳郡,不得不提到风瑾,因为他就是上阳郡人士。
  曾经的上京便是从上阳郡境内分割出来的,东庆还未定都上京的时候,上京那块地方也属于上阳郡境内,后来东庆迁都谌州,上京自然又重新归属于上阳郡。
  经历了去年夏天的地震,北方各处损失惨重,又接连遭受青衣军和红莲教的无差别蹂躏,说一句人间地狱、饿殍遍野也不为过,路边白骨森森,令人不忍多看。
  “承德郡有红莲教把持,上阳郡还未落入任何一方手中。”
  风氏毕竟是东庆四大高门之一,自然也会豢养部曲,人数不多,但也有三四千,战力可观,加上在当地的名望,青衣军和红莲教到处剥削抢掠的时候,风氏已经想办法调动百姓守城。
  他们有钱有粮有底蕴,青衣军和红莲教面不合心不合,互相拖后腿,最后的结果是他们谁也没有办法吞噬上阳郡。如今,上阳郡境内的民生虽然艰苦,但情况比外头的流民好多了。
  杨思瞧了一眼风瑾,道,“主公是想打算对上阳郡动兵?”
  他说完这段话,风瑾的眉梢微不可察地蹙了蹙,似乎很不赞同。
  姜芃姬道,“先礼后兵吧,总要拿下来的。”
  先礼后兵?
  这可真是稀奇了,陛下不是喜欢一言不合就挥兵打仗么?
  卫慈也在政务厅开会,视线瞄了一眼风瑾,姜芃姬愿意先礼后兵,多半是考虑风瑾的感受。
  丰真似笑非笑地看着风瑾,嘴上问姜芃姬,“不知主公可有合适的人选?”
  不等姜芃姬开口,风瑾出列作揖道,“瑾愿请命前往上阳郡。”
  姜芃姬点头应允,此事的确没有比风瑾更加适合的人选了。
  若是不用打就能拿下上阳郡,这是再好不过的,要是嘴巴说不通,那就只能打了。
  她目的在于上阳郡这块地方,并且是势在必得。
  拿下丸州全境,接壤浒郡,浒郡又与崇州相连,柳氏的势力便能守望互助。
  若是上阳郡拿不下来,相当于隔开了一条尾巴,届时被人包抄后方,那就被动了。
  风瑾也知道事情的重要性,所以他必须想办法说服家中父亲。
  虽说上阳郡郡守并非风氏之人,但也差不离了,风氏的态度能决定上阳郡的去向。
  东庆北方势力又开始大洗牌,南方的昌寿王和皇帝也是陷入了白热化的争夺。
  昌寿王本以为能借助北疆三族的势力,彻底攻陷谌州,却不想本来答应好好的北疆,突然放了他鸽子!鬼知道昌寿王是做了多久的心理安慰,这才答应北疆三族要女人、要城池、要米粮、要金银……种种霸王条款,他忍着愤怒和恶心答应了,人家北疆三族却放了他鸽子!
  吾有一句“***”,不知当讲不当讲!
  昌寿王收到北疆失约的消息,险些吐出血来。
  更加令他发愁的还有另一件事情,他们是从漳州出来攻打谌州的,一路上有粮队供应军粮。
  昌寿王早有背叛之心,做了十分充足的战略物资准备,但再怎么充分,他也没想到谌州可以在他军队的攻击下强撑一年半啊!谌州可以就地取粮,他们军队却需要从漳州运粮。
  偏偏不巧,今年夏天干旱,庄稼枯死大半。
  秋天收上来的米粮不足往年三成,百姓自用尚且不够,哪里能交繁重的粮税,供应军队?
  于是,昌寿王的军队又出现了缺粮的现状,粮队供应上来的粮食越来越少。
  往日,兵卒一日开伙两次甚至是三次,现在一日开伙一次,煮大米成了煮米粥。
  若是再攻陷不了谌州,昌寿王就得带着自己的兵马,灰溜溜地滚回漳州封地。
  等皇帝缓过气来,召集东庆兵马围攻漳州,届时便是昌寿王的死期了。
  一群谋士和武将愁眉苦脸,昌寿王的脾气更是一日暴躁过一日,人人心惊胆战,风声鹤唳。
  “不行——这么下去不是办法——”
  昌寿王已经两天没睡觉了,硬生生熬出了一双黑眼圈。
  他的十数万雄狮,战斗力绝对没问题,若非杨思走之前坑了他一把,他现在已经坐上龙椅,被人称为“万岁”,哪里会在军帐内发愁军粮的事情?
  想起那个满嘴谎言的杨思,昌寿王便恨得牙痒痒。
  他一开始对杨思包含愧疚,但后来才发现这人给自己惹了那么大的祸,险些没气吐血。
  谌州方面也发现昌寿王缺粮的窘状,既是欣喜,又是愁苦。
  欣喜?
  只要再坚守一阵子,昌寿王便会因为缺粮,不得不退兵。
  愁苦?
  不仅昌寿王那边缺粮,谌州境内也是缺米少粮,两方都在饿肚子。
  如今,只看谁先撑不下去了。
  若是继续僵持下去,双方还有得磨,偏偏这时候有人横插一脚。
  听到消息的时候,昌寿王正坐在帐内发火,外头进来一个传信兵,差点儿被他迁怒。
  传信兵被赶了出去,那谄媚的中年谋士正好要见昌寿王,见帐外有个面色焦急的传信兵,不由得问了一句,然后……他的眸子越听越亮,几乎激动得不能自己。
  “主公——主公大喜啊!”
  “喜从何来?”昌寿王一脸不耐烦地问道。
  中年谋士狂喜道,“沧州孟氏遣派密使,欲于主公商议天下大事。”


第585章 败家娘们儿,钱去哪儿了(二)
  沧州孟氏?
  东庆四大高门,上阳风氏、琅琊王氏、嬛佞谢氏以及沧州孟氏。
  上阳风氏多为清流,家中豢养部曲也不过三四千之数,琅琊王氏也是清贵人家,十几年前莫名隐退,销声匿迹,少有族人在外张扬,嬛佞谢氏多为文武全才,从大夏朝显贵到如今。
  唯有沧州孟氏,手握重兵,备受皇帝信赖。
  镇北侯府功高盖主,被东庆皇帝用各种办法削弱,抢夺兵权,前些年镇北侯府带兵驰援南盛国,但监军却和镇北侯府有仇,致使兵卒死伤惨重,如今的镇北侯府早已落魄,人丁凋零。
  为了稳定边疆局势,皇帝重用沧州孟氏,使得原本就势大的沧州孟氏越发嚣张,不可一世。
  他们嚣张到了何种程度?
  前些年,沧州民乱,皇帝不仅没有呵责孟氏,反而纵容他们残杀暴民,以暴制暴。
  按理说,这沧州孟氏应该是皇帝的头号心腹,怎么会跑来自己这里?
  昌寿王用仅剩的脑子思考了一会儿,心中怒火稍微平息,他整了整仪容,坐在上首。
  “快快将使者迎来。”
  中年谋士谄媚地应了一声,不多时,外头传来一阵衣衫摩擦的声音,听着步伐有些急切。
  门帘掀开,走进来一员面色普通,丢进人海就找不到的男子,一袭布衣上打着诸多补丁。
  昌寿王故作深沉,端了一会儿架子,半响才问道,“说吧,你们孟氏到底有什么目的?”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昌寿王被杨思坑了一把之后,再也不会轻易相信文人那张嘴了。
  沧州孟氏可是东庆皇帝的心腹,这件事情整个东庆的小孩儿都知道。
  让昌寿王相信沧州孟氏突然反水,他会相信么?
  孟氏密使恭恭敬敬地作揖,声音沙哑道,“王爷,正所谓明人不讲暗话,小的也不刻意卖关子了。我家主人欲与王爷共商天下大事,不知王爷有没有兴趣,坐下详谈一番?”
  昌寿王心中一个咯噔,面上露出讥讽之色。
  怎么世上总有人将他当成傻子哄骗?
  他刻薄道,“这天底下有谁不知道你们主人是我家好二哥的忠心走狗,你这话谁信?”
  孟氏密使脸色巨变,好似锅底灰。
  如今世家势大,哪怕四大高门接连退隐,整个东庆政局还是掌握在世家手中,皇帝皇室更像是世家手中的傀儡,昌寿王不但没有礼遇自己,反而口称孟氏是皇帝走狗,令人义愤难平。
  不过,孟氏密使如今是带着任务来的,自然不会轻易撕破脸皮。
  他内心沉了沉,开口道,“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我家主人想与王爷共商大事,自然是看好您的。皇帝昏庸不堪,如今外有北疆虎视眈眈,内有乱贼祸乱民生,不思进取反而沉溺声色,乱杀忠臣、贤臣、良臣,纵容奸佞把持朝堂,此等昏庸之人,绝非天子。”
  昌寿王坐在上首听着,起初还有些漫不经心,随着孟氏密使的讲述,他渐渐有些意动。
  难道说,沧州孟氏真的打算弃暗投明,帮助他荣登帝位?
  可是,孟氏为何要帮自己?
  让追名逐利的世家主动投靠,肯定是因为自己身上有利可图。
  昌寿王能给孟氏的东西,难道东庆皇帝给不起?
  不管外头如何咒骂皇帝昏庸无能,但人家毕竟是正统的皇帝,昌寿王则是打着清君侧名义、意图逼宫谋反的“乱臣贼子”……还是说,沧州孟氏不如以前风光,想要谋个从龙之功?
  昌寿王眼神晦暗闪烁,隐隐有些心动。
  “明人不说暗话,你们主人也不是喜欢吃亏的人,帮助孤反了皇帝,他能有什么好处?”
  从龙之功?
  功劳再大,能让沧州孟氏再进一步?
  人中白龙的战神孟精是孟氏的老祖宗,他给后人铺平了青云路,让孟氏显赫到了现在。
  培养战马的马场是什么地方?
  国之重器,皇帝却将东庆马场——沧州都交予孟氏看管。
  这是何等的信任?
  何等的荣耀?
  哪怕孟氏有了从龙之功,也是进无可进,除非昌寿王把即将得手的皇位拱手让出。
  这么一想,昌寿王心中那点儿喜悦又烟消云散,对孟氏密使报以浓重的戒备。
  孟氏密使道,“我家主人并无任何恶意,仅仅是为了帮助王爷拿回本该属于您的东西而已。当然,若是事成之后,您愿意将柳氏满门的首级赠与主人,再好不过了……”
  昌寿王诧然,“柳氏满门的首级?”
  沧州孟氏转投自己这里,最终目的竟然是想要灭了柳氏满门?
  不是,孟氏和柳氏有什么深仇大恨么?
  密使高傲道,“正是河间柳氏!”
  昌寿王心中打着鼓,追问道,“河间柳氏?指的是崇州牧柳佘所在的柳氏?”
  密使反问道,“河间除了这支柳氏之外,还有其他旁支?”
  看样子是冲着柳佘等人去的。
  昌寿王心中一定,他纳闷地问道,“你家主人愿意帮助孤,竟然是为了柳佘满门的人头?”
  柳氏对沧州孟氏做了什么人神共愤的事情,双方竟然结下这么大的仇?
  “自然。”密使继续维持着高傲,“王爷若是不信的话,这次商议您就当做没发生过。”
  东庆皇帝为了守住谌州,向沧州孟氏借兵,连发十九道诏令。
  孟氏族长孟湛答应派兵,转交兵权,但他有条件,等击退昌寿王之后,皇室需要用柳氏满门人头作为报酬。奈何,皇帝身边还有一个分量不轻的慧珺皇贵妃,皇帝把孟氏两万兵马骗过来,对孟氏提出的要求却含糊其辞,孟湛这才派遣密使,转头和昌寿王做交易。
  昌寿王直觉这是一次机会,让他真正接近皇位。
  不过,他还是想知道孟氏和柳氏之间的仇恨,唯有弄清楚这点,他才能判断孟氏的真心。
  只可惜密使不肯说,好似锯了嘴的葫芦,嘴巴严得很。
  昌寿王只能表面上答应下来,稳住密使,暗中遣派属下调查两族恩怨。
  不过,查来查去,除了孟氏族长的原配成了柳佘继妻,两人原先是同窗好友,后来割袍断义之外,没别的内容……这让昌寿王八卦一把,怀疑孟湛、柳佘和继夫人古蓁间的爱恨情仇。


第586章 败家娘们儿,钱去哪儿了(三)
  孟氏和柳氏没有仇?
  当然有,还是不共戴天的仇恨!
  当年孟悢惨死,孟湛白发人送黑发人,几度吐血,隆重丧礼过后,他大病一场,缠绵病榻。
  好不容易好利索了,他觉得孟悢之死十分蹊跷。
  孟浑这人他了解,虽然得到提拔成孟郡都尉,但孟浑不改草根脾性,性格老实本分,没这个本事缜密布局,更别说几次出言挑衅、话里话外透露着一个“贱”字。
  不仅如此,截粮埋伏也需要大量人手,孟浑逃离孟郡的时候带了不少人,但那都是残兵败将,一路上死的死,伤的伤,有什么能力歼灭孟氏精锐,过程之中还多次戏耍羞辱?
  孟湛养病的时候反复推敲,觉得事情根本没有那么简单,孟浑背后肯定有主谋。
  堪堪养好病,他便派人去河间郡仔细查探消息。
  奈何沧州孟郡距离河间郡十分遥远,快马加鞭,一月一来回,信息传递太慢。
  等孟湛将怀疑的方向挪到柳佘身上,人家早已经在上京当总考评官,卸下浒郡郡守之职,荣升崇州牧,考评刚结束便走马上任,去了东庆边境,一南一北,横跨了整个东庆版图。
  至于孟浑?
  孟浑那会儿也已经带着千余部曲去了崇州避风头,正好错开了孟氏的奸细。
  孟湛原想对柳氏下手,试探一下柳佘的反应,毕竟他手里没有证据证明柳佘便是指使孟浑杀害孟悢的元凶,不过河间柳氏仅有普通族人,最重要的柳佘在崇州,小的在琅琊郡求学。
  正巧,那时候皇帝已经将镇北侯府彻底打压下去,空出来的兵权总要有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