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帝直播攻略-第4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打算将战服清理筛选一下……”
说是战俘,还不是黄嵩以前的兵马?
姜芃姬打算吸纳年轻力壮的战俘,扩充军营,剩余的留下来当做劳力。
当然,哪怕他们是战俘,姜芃姬也打算给他们酬劳,只是酬劳只有正常劳力的一半。
待此处工期结束,这些俘虏可以留下来当长冶的居民也可以选择返乡。
黄嵩道,“兰亭做决定就好。”
搁在他看来,姜芃姬的手段温和且仁慈,若是搁做以前米粮吃紧的时候,战俘会被坑杀的。
战俘不能算人,社会地位比奴隶还要低贱。
姜芃姬若是嫌弃他们能吃,为了节省开支,大可以将他们坑杀此处。
这会儿不仅留着他们的性命,还给他们工钱劳作,以后甚至有机会恢复平民的身份——
饶是黄嵩也挑不出错处。
姜芃姬待在山上看了一会儿风景,起身跳下巨石。
“回去吧,天色快暗了。”
众人下山返程,刚刚走至半山腰,黄嵩不慎踩到什么,险些滚了下去。
姜芃姬眼疾手快拉了他一把,吓得黄嵩冒出一身冷汗。
“你怎么踩空了?”
“脚下有什么东西——”
黄嵩让开一步,发现之前踩着的地方露出一截发黑的骨头。
姜芃姬原先还不在意,等她低头一瞧,发现黑色骨头附近的地面露出一块碧绿。
她起身对护卫道,“将东西挖出来。”
护卫挖得很深,耗费一刻钟的时间才将无头尸骨从泥地挖出来,尸骨旁边还有一枚法印。
姜芃姬不在意尸骨,她在意的是这枚法印。
黄嵩瞧了一眼,说道,“这枚法印质地极好,看雕工和风格,倒像是大夏朝初期的。”
大夏朝一统中原,周边小国纷纷臣服,那是个经济极为繁荣,风气靡丽奢华的时代。
这一风气也影响了各行各业,很多地方都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靡靡之风。
哪怕是道家常用的法印,多少也受到了影响。
姜芃姬道,“大夏朝初期?那会儿道教盛行?”
这枚法印和卫慈身边带着的那枚法印同出一源,除了印文不一样,其他像是克隆出来的。
黄嵩道,“虽不是国教,但可比佛教僧侣讨喜多了。”
佛教是舶来品,不是本土教派。
僧侣最跋扈的时候,几乎动摇了整个社会根基。
佛教刚传来的时候,有些水土不服,后来站稳脚跟便一发不可阻挡。
百姓为了免税、逃脱兵役,私自剃度出家。哪怕出了家,行事作风却与普通俗人无异。
为了修建庙宇而侵占良田千万顷,关键是他们还不交税,豢养大量僧兵,无数铜铁金银用于修筑佛身,严重影响社会。十六国时期,那也是佛教最兴盛、最黑暗的时期。
大夏朝建立之后,太祖在皇甫丞相的建议下灭佛,捣毁无数庙宇,没收寺院非法占有的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没收奴婢数十万人,勒令没有读碟的非法僧侣尼姑还俗。除此之外还将铜身佛像、金身佛像都拆了,材料拿去铸造钱币或者打造农具、兵器,制定严苛的出家法规。
经此一役,佛教颓靡,道教在朝廷的扶持下迅速拔起。
当然,民间也有人说皇甫丞相年轻时候是道观的记名弟子,所以格外亲近道教。
经过黄嵩的科普,不止姜芃姬听明白了,直播间咸鱼也懂了。
【偷渡非酋】:听着蛮像三武一宗灭佛?
【妖精女王的绯红】:我以为僧侣都是面目慈祥的……听得一脸懵逼。
【依依紫眸】:华国历史的僧侣也差不多这个德行。
观众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姜芃姬的目光却始终望着手中的法印。
第1344章 无头尸骨,法印(二)
“无头尸骨生前是被人毒死的?”黄嵩感叹道,“唉,这老兄也是可怜。”
虽然过了不知多少岁月,但骨头上面依旧能瞧见黑沉沉的颜色。
尽管不知道尸骨的主人是谁,但这个下场也挺凄凉的。
姜芃姬瞧了一眼尸骨。
“这具尸骨有些年头了。”
总之不会是这个时代的尸体,看手上这枚法印,估计尸骨主人也是大夏朝时期的。
“挖个坑埋了吧?死得那么可怜,要是连尸骨还被抛弃野外,未免太惨了些。”
姜芃姬点头,护卫又吭哧吭哧挖坑将尸骨埋入地里。
黄嵩诧异地望向姜芃姬,迟疑道,“这枚法印……怎么处理?”
死人的东西还是别碰为妙,谁知道上头有什么脏东西?
姜芃姬说,“子孝身边也有一枚差不多的法印,我让他看看。”
黄嵩哦了一声,没有继续追问。
看法印的质地,价值不菲,不要白不要,反正主人也不能找活人算账。
这也算是飞来横财了。
等他们回到营地,天色也暗得差不多了,姜芃姬将直播间关闭,还请黄嵩一道用晚膳。
黄嵩感慨道,“输给兰亭,越发服气了。”
姜芃姬道,“吃饭也堵不住你的嘴。”
黄嵩心下摇头。
他以前听说姜芃姬的膳食都和士兵等同,那时候还觉得不可能,如今一瞧却知道是真的。
正因如此,他才会那般感慨。
东庆大部分国土隶属于北方,小麦种植兴盛。
不过大夏朝之前,人们还不知这东西能磨成面粉,大多都是带着壳蒸着吃,称之为麦饭。
之后,人们发现小麦能磨成粉被制成各种面点。
不仅吃得饱,味道也比之前的麦饭好得多。
尽管如此,奈何农业技术不成熟,麦子去麸皮耗费的成本太大,价格也随之上扬,普通百姓根本吃不起。百姓们吃的麦子或者其他食物,处理过程很粗略,时常掺杂砂砾、小石块。
判断一个人出身富贵还是贫穷,往往看他的牙齿就知道了。
牙齿整齐干净,这意味着吃**细,还能洗牙漱口,生活条件自然富贵。
牙口磨损且层次不齐,多半是贫穷人家,他们吃的食物都是没有精细处理过的,沙石较多。
士兵的军粮,十六国之前是小米粥或者麦饭,如今则是用小麦磨成的粉制成面点和米粥。
搁在他眼前的烧饼馒头瞧着十分精细,看不到沙石的痕迹,吃着也是香软可口。
姜芃姬身为主公,吃得精细一些也正常,但黄嵩看到普通士兵吃的也是这个。
这说明什么?
说明姜芃姬治下经济十分繁荣,农业工具发达,普通士兵也能吃得精细。
窥一斑而见全豹。
黄嵩自然是输得心服口服。
殊不知,姜芃姬对农业器具的改良和发明几乎与战争器械等同,每年都拨下去大量经费,木工坊的邵光张平拿着那么丰厚的工资,要是不给她吐出点儿好东西,她能捶死这俩。
如果姜芃姬这会儿回去一趟,她会发现丸州的农业器具又改良了。柏月霞可是墨家巨子指点过的,天赋极佳,三个科技达人凑到一块儿,天雷勾动地火,灵感迸发是一波接着一波。
吃过饭,黄嵩主动告辞,姜芃姬点着油灯看了三个时辰的文件。
等她放下最后一卷,她听到卫慈的脚步声。
果不其然,卫慈又给她送夜宵了,要不是她吃不胖,这么喂着迟早成猪。
“子孝,你看看这个。”姜芃姬掏出之前捡到的法印递给卫慈,接过卫慈递来的碗筷。
“这是……”卫慈惊诧地睁圆了眼睛,下意识抬手去摸自己腰间位置,六如真人托了尘大师送给他的法印还在,主公这里怎么也会有一枚一样的,“主公,这枚法印从何而来?”
姜芃姬仔细说了细节,当听到法印是一具不知名无头尸体附近捡的,卫慈什么都明白了。
他严肃道,“那具尸体怕是大有来历。”
姜芃姬问,“什么来历?”
“怕是前朝那位皇甫丞相的遗骸。”卫慈迟疑道,“慈这里也有一枚,这是六如真人托了尘大师赠与慈的,据六如真人讲,法印曾是某位道家俗家弟子的物件,那位弟子便是大夏朝的皇甫丞相。法印共有一对,一枚一直传到了六如真人手中,另一枚应该是随同陪葬了。”
法印是道士在法事和科仪中常用的道具之一,那可是吃饭的家伙,上表请神的。
六如真人送卫慈一枚,让他“镇压邪祟”,如今又冒出另一枚,他是越来越糊涂了。
姜芃姬道,“那个什么真人送你这东西做什么?”
他感觉得出来,这东西有一股浩然正气,因为无害,姜芃姬才允许卫慈贴身带着的。
卫慈摇头,“慈也不知。”
姜芃姬道,“既然如此,那这枚法印你也拿着吧。”
她把法印强塞给卫慈。
卫慈接着不是,推辞也不是,最后只能接下了。
这枚法印毕竟是亡者的随葬品,卫慈也不会贴身带着,收好以后弄个牌位供着吧。
望着卫慈离开的背影,姜芃姬的眼眸在烛光得映照下显得黑沉而深邃。
第二日,姜芃姬接到风瑾发来的战报。
传信兵骑着快马赶来,气喘吁吁道,“主公,昊州大捷!”
姜芃姬神色平静地展开战报。
黄嵩大军已经被俘,昊州的防守力量十分薄弱,风瑾集结十万兵马剑指昊州,拿下只是早晚的事情。她不仅没有觉得喜悦,反而觉得风瑾的效率有些慢了,比她预期迟了三五天。
一看战报,她有些乐了。
“伯高要是任命他夫人为将,兴许是另一番局面,虽是内宅妇人,胆识却不亚于寻常丈夫。”
原来,风瑾带兵快要攻下昊州全境的时候,黄嵩夫人祁朝兰带领自己豢养的部曲、残兵以及百姓一起固守最后一城。面对悬殊的兵力,祁朝兰也知道破城是必不可免的,于是让一队烈士在城墙自尽,以此表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风瑾见状也歇战数日,改为围困。
尽管烈士自尽激发了全城百姓的斗志,但风瑾围困而不攻,城内粮食严重缺乏,风瑾还令士兵每日在城下唱菜名,用食物动摇守卫的意志。双方胶着数日,城内百姓禁不住饥饿,集结在一起发动了暴乱,强行冲开了城门,风瑾则带兵长驱直入,攻下昊州最后一块地盘。
祁朝兰被俘。
好歹是黄嵩的夫人,风瑾命人妥善安置对方,等待姜芃姬这边的裁断。
第1345章 培养女儿(一)
早在昊州被攻下之前,黄嵩被俘的消息已经了出去。
这个消息对于祁朝兰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纵然有一定心理准备,仍旧悲恸得不能自已。
她第一反应不是追随黄嵩,反而选择带着孩子回娘家一趟,恳求父母兄弟能照拂儿女。
结果,平日里十分疼爱她的父亲闭门不见,母亲望着她欲言又止,几位兄长纷纷叹气送客。
母亲对她道,“你父亲说……东庆大局已定,柳羲念在以往交情,多半不会为难你和孩子。”
祁朝兰干涩着眼睛,用一种近乎无力的口吻道,“若伯高殒命,柳羲的确不会为难女儿和孩子,但他们日后前程堪忧。若父亲母亲肯收留,抚养他们成材,伯高这一支也能立起来……”
如果黄嵩有个三长两短,她一个内宅妇人没办法给予孩子最周全的教育,总要有个男性长辈在一旁督促教导。她也算出身大族,族内教育齐全,因此想将儿女托给外家抚养教导几年。
士族之所以能维持数百年的骄傲,还不是因为他们掌控着普通人无法享受的教育特权?
祁朝兰不想黄嵩死后,膝下儿女耽误了启蒙。
他们不成材,一两代过去,黄嵩这一支就彻底废掉了。
除此之外,她也担心外头兵荒马乱会伤了孩子,所以想搁在娘家避一避。
岂料母亲面色挣扎,告诉她一个残酷的真相。
“女儿,你也知道兰亭公柳羲待士族的态度。往日,我们家与伯高接触甚密,难保兰亭公不会因此针对我们家。你父亲不是不疼爱你,可他要为家族大计考虑,不能收留伯高的孩子。”
谁也不知道姜芃姬对黄嵩是个什么态度。
按照斩草除根的想法,黄嵩的儿女未必会有好下场,哪怕能活命,那也是个被捧杀的结局。
乱世格局混乱,有些人奋力一搏,有些人作壁上观,还有人小心翼翼在二者间寻找平衡。
祁朝兰所在的祁氏就是典型,既想要享受发达带来的好处,同时又不想承担对应的风险。
当初祁朝兰的父亲一眼便相中了黄嵩,感觉这个年轻人有前途,恰巧祁朝兰也相中了对方,开明的父亲便给二人保了媒。接着几年,黄嵩也没让这位岳父失望,明里暗里给予不少方便。
未曾想——
父亲竟连自己的外孙和外孙女都要拒之门外。
“什么叫‘伯高的孩子’?母亲,他们难道不是您嫡亲的外孙和外孙女?”祁朝兰本就筋疲力尽,这下子彻底兜不住了,眼眶涌出了水汽,“女儿只是恳求父母暂时收留他们,倘若柳羲真的迁怒,女儿必当将孩子接回,绝不拖累二老和家族。便是如此……竟也不行么?”
祁朝兰虽是家中最受宠爱的女儿,但自家父亲心肠冷硬,嫁出去的女儿便是泼出去的水。
如果只是接纳祁朝兰,祁父不会不答应,但收留黄嵩的孩子,他是不会答应的。
绝对不能给家族招祸!
祁朝兰的母亲一向听丈夫的话,面对女儿的哭诉,她也心痛,但心痛又有什么法子?
“兰儿,你先回去吧,为娘再劝劝你父亲。”
这完全是搪塞之词。
祁朝兰听后彻底死了心,带着三个孩子坐牛车打道回府。
孩子性情最为敏感,长子和次子仅相差一岁,启蒙都三年了,看着比普通孩子沉稳一些。
“母亲,我们不见外祖么?”
孩子每次随母亲过来都会看到和蔼慈祥的外祖父和外祖母,如今却只看到外祖母。
祁朝兰强打精神,温和道,“外祖身子不适,不想过病气给你们,以后会见到的。”
她和母亲谈话的时候,三个孩子都在隔间与侍女玩耍,所以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次子道,“母亲,府上供养的郎中医术很好,不如让他给外祖瞧瞧?”
三女才三岁,倒也是安静可人的,睁着黑珍珠般的眸子看着母亲和两个哥哥。
她奶声奶气地问,“外祖病了?”
祁朝兰刚止住的泪意又有决堤的趋势。
倘若没有孩子,她倒是想跟黄嵩同生共死,但有了孩子,她却怎么也不敢的。
失去父亲便是失去了庇护,倘若再没了母亲,以后只能寄人篱下,受尽苦楚。
祁朝兰振作精神,让豢养的三千部曲加入守城行列。
她兵法不精,总比普通人好些。
奈何大势已去,她的挣扎只是徒劳。
姜芃姬把这封战报转交给黄嵩,黄嵩急得连话都说不稳,几次咬到了舌头。
“夫人怎么样了?”
姜芃姬道,“怀瑜是个心细稳妥的人,不会伤害你家夫人和孩子,他们安全得很。”
黄嵩心里还是担心,堂堂大男人抱着战报红了眼睛,一副极为难过委屈的模样。
姜芃姬还没什么反应,直播间的观众扛不住了。
【半夜吃黄桃】:嘤嘤嘤,突然萌上黄嵩宝宝了。
【吃饱了】:看样子黄嵩和他夫人的感情很好啊,古代男人能做到这点很难得。
【有力气减肥】:我感觉黄嵩愿意归顺而不是自刎,估计他家夫人出了大力。
姜芃姬安抚道,“你既然这么担心,我尽快安排你去丸州,你夫人也会被送到那儿。”
黄嵩道,“那你呢?”
姜芃姬说,“浒郡、昊州和谌州要忙的事情太多了,兴许年节之前赶不回去。”
倘若后方加班团等人听到这话,估计要额手称庆,终于能过一个好年了。
当然,韩彧等人听到这话,肯定开心不起来。
如何治理长冶,姜芃姬已经弄出了章程,怎么付诸行动则是韩彧等人的事情。
“主公,账目已经弄好了。”
韩彧将一份厚厚的册子交给姜芃姬。
治理长冶,不仅要有人,还要做好各处预算,例如那么多劳工一天能吃多少粮食、一月补贴多少工钱、每个工人的衣裳布料补贴……毕竟快冬天了,总不能让他们衣衫褴褛地干活。
除了这些,韩彧还算了算这么多人每天的工作进程,最后算出整个治理过程需要的支出。
账目清晰了然,越是精细越能将每一分每一厘都用在正途,防止各处偷工减料、贪污徇私。
韩彧的为人就跟他的“道”一样,容不得一点儿藏污纳垢。
第1346章 培养女儿(二)
外头打仗打得热火朝天,后方百姓大体上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为了增加就业机会,降低境内无业游民对治安的破坏,姜芃姬仔细研究之后,掏钱修了十数条官道。每日免费给工人提供两餐,按照劳动量给予一定的铜钱补助,一年四季会有补助一匹麻布。若是工人能提前完成整条工程建设,参与的工人还能额外领取十天的奖励。
这些官道不仅能在战时方便遣兵调将,和平时期还能惠及百姓,例如百姓可以将当地多余的果蔬运送到别的地方贩卖,增加额外收入。若是搁在以往,光是走山路就要走个十天半月,等农民拉着果蔬抵达目的地,货物早烂光了,如今只需一天就能抵达,果蔬都新鲜着呢。
姜芃姬也鼓励女子外出劳作,养家糊口,除了修路这些体力活,还会提供其他比较适合女子的岗位。提高女子社会地位不是一时片刻就能做到的,这需要漫长的时间去扭转固有印象。
例如她知道有些女子在家绣花织布的酬劳比外出劳工的丈夫还高,但这些女子的收入只能称之为“补贴家用”而非“养家糊口”,不仅旁人没觉得哪里不对,连女子本人都觉得自己不是养家的那个,撑起整个家的是丈夫。主动将自己放在弱势地位,这已经成了常态。
不过,随着姜芃姬的强势崛起,这种理所当然的风气正在满满扭转,终归是个好现象。
中途偶有波澜,但一切都朝着她预想中的方向前行。
当护送黄嵩等人的车队穿过丸州边境,众人都感觉空气中弥漫的肃杀气氛渐渐变淡,取而代之的则是平静祥和的气息,黄嵩焦急的心也慢慢平静下来,开始仔细观察沿路景色。
黄嵩正坐在车厢内垂头看书,耳边传来一阵老牛的哞哞声,古怪地气味也飘了进来。
他眉头轻蹙,掀开车帘往外一看,只见一对夫妇一左一右跟着头老牛,老牛背上跨坐着蓝白衣裳的女娃,肩头还背着个斜跨的包。黄嵩以为这是父母和女儿,仔细一听才知自己错了。
这个男人是丸州某个村落的猎户,他的发小被征召去当兵了,两年前战死沙场。
发小的老婆成了寡妇,一个寡妇带着不满四岁小女儿在村子里的日子可不好过,男人便时常接济,一来二去两人看对了眼,之后在冰人的劝说下成了半路夫妻。男人也将发小的女儿当做亲生骨肉,前阵子收到消息说发小的遗孤被选中去读金鳞书院,男人乐得好几天睡不着。
这不,夫妻俩正准备将女儿送去书院上学。
尽管是个女娃,但这个时代有机会读书的都是人才,再不济也比出卖体力活好。
旁人都说他福气好,用心养大这个养女,以后还愁她不给自己养老?
他觉得也是,等他以后有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娃也能用姐姐的书,学上几个字。
外人可没这个福利。
黄嵩对金鳞书院也有所耳闻,但这些年没有太过关注,只知道这是一所启蒙的私学。
如今一瞧,他却觉得自己想错了。
黄嵩掀开车帘,笑着问男人,“这位大兄弟,你们这是去赶市集?”
男人听到有人喊自己,扭头找了半天,瞧见黄嵩的车队守卫森严,吓得一张脸都白了。
他战战兢兢地道,“不是嘞,送娃去读书。”
黄嵩让他们凑近点儿说,这对夫妻都是普通百姓,哪敢不听话?
“送孩子读书?”黄嵩瞧了一眼骑在牛背上的女孩儿,她正紧张扣着斜挎包的袋子,睁着黑亮的眸子,长得不算可爱,但却有一股孩子特有的朝气,“这年头上学可不容易,花费大。”
男人试图放松自己,护卫马车的护卫也自动让出一点儿地方,方便男人靠近。
“俺们州牧养着,花不了几个大子儿——”男人摇头道,“送去上学,吃得也好。”
负责遴选孩童的官儿说了,孩子在书院吃喝用住都是免费的,一年四季还给免费做衣服。
黄嵩故作诧异道,“天底下真有这么好事儿?”
男人说,“当然有,俺们村村头那户人家的女娃都读了三年学了。”
黄嵩又细细问了几个问题,男人也热情地回答,有些回答得清楚,有些回答得含糊。
毕竟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猎户,他能将自己知道的内容简单表述出来就不错了。
黄嵩话锋一转,问了一个让人猝不及防的问题。
“……听大兄弟这么说,难道不会有人黑了心肠,故意让自己的孩子顶替了上学的名额?”
这种事情不是不可能发生,有些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极有可能将亲戚家的遗孤名额抢了。
男人懵了一下,愤怒道,“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