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威武不能娶-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也是松了一口气。
  底下人这阵子总在抱怨,卞大人自个儿都想抱怨。
  京里明明很看中这案子,可却不叫压得住场子的人来督办,南陵远离京师,这儿的官员话里话外是效忠朝廷,话说得好听,办事儿却拖沓绵软,能急死个人。
  这种状况下,把他们一个员外郎、一众小吏扔到南陵,能在董总督手里讨到好处吗?
  根本就不现实。
  也不想想,之前两湖水灾,工部领头的是侍郎徐砚,又有蒋慕渊那样身份独特的压阵,两湖官员但凡有不老实的,小公爷当面就教训了。
  后续都察院跟上查两湖贪墨,别看黄印就是个四品的佥都御史,但都察院官员与他处不同,御史去地方巡按,总督都要赔笑脸。
  而黄印无论手段如何强硬,背后还有小公爷兜底。
  当时京里都传,说徐砚和黄印去了两湖,两湖官场何止是釜底抽薪,根本就是整个锅都掀翻了,闹得那么大,圣上不说小公爷,也会敲打徐砚和黄印,可事实上,这两位不仅什么事儿没有,还受了一通奖赏。
  说到底,就是腰杆子硬,有靠山在后头,做事自然就容易。
  不似他们现在,谁也靠不上。
  这也就是小公爷去了北地,若是还在京中,得他些许助力,那他们也不会这么辛苦了。
  亏得是老郭婆抓住了,若是毫无进展,空手回京城去,那真交代不了。
  而现在,文书上明明白白写了把老郭婆押回京中审问。
  只要把老郭婆押到京师,他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之后怎么审、怎么查,自有尚书、侍郎们统筹,而明确了南陵官场的不合作,即便之后还要再来,他们也能争取多些助力,不用自个儿削尖了脑袋和这些老狐狸打交道。
  他寻了南陵知府说此事,知府推诿了一通,要寻董之望说道。
  卞大人并不意外,料定董之望不会违背京里如此明白清楚的要求,难得的,和刑部的官员抬头挺胸离开了府衙。
  茶楼上,周五爷看着他们一行人往驿馆去,他搁下茶水钱,也离开了。
  晚些时候,底下人来禀,说两方来回拉扯了一番,最终定下两日后押送老郭婆回京。
  周五爷也准备了一番,在老郭婆的囚车出发时,他一副旅人模样,牵着马,带着小厮,也出了南陵城。


第724章 
  刑部到南陵来的官员人数不算多,卞大人留下几人在此处继续调查,自个儿随行回京。
  只老郭婆一个犯人,倒也不用很多人手看管,董之望调了六个人押车,送他们出南陵地界,之后再交接给邻府的官员。
  南陵官场不喜欢刑部插手,对他们的离开算是鼓掌欢送,除了被留下来的几人之外,此行可算是两厢欢喜。
  老郭婆的状态并不好,披头散发,一身囚服,被架在囚车上,脸颊凹陷,眼睛凸出,像只半死不活的黄大仙。
  如此走了两日,有小吏避开了南陵的押车官,悄悄与卞大人说话。
  “董之望真的会让我们走得这么顺利?对这老虔婆的审问毫无进展,一准是董之望授意。”
  卞大人道:“董大人只是不喜欢我们在他的地方查案子,他管老虔婆做什么?难道他一个总督,还牵扯了买卖孩子?再说了,这是南陵地界,他总不能在这里对我们出手吧?”
  “等出了南陵……”
  “邻府的官员会做交接,都想早早把我们送走,免得在自个儿的地盘上出状况,不好交代了。”
  “那不是还有曹大人……”
  卞大人拍了拍小吏的肩膀:“曹大人的状况和我们不一样,而且,曹大人的案子查明才一年,董之望能用同样的手段对付我们?我心里有数,出了南陵后,我们小心些就好了。”
  刑部的官员凑在一块嘀咕了一阵,彼此安了心。
  卞大人的心情是最放松的。
  金培英害曹峰,是因为曹峰掌握了两湖贪墨的证据,而他们哪有董之望的把柄?
  老郭婆买卖孩子,是她自己的事儿,董之望堂堂总督,掺和这等丧天良的事儿做什么?
  董之望又不是不能生,他的妻妾给他生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
  贪墨也比买卖孩子,听起来像话多了。
  出南陵前的最后一夜,一行人夜宿山林。
  这也难免,南陵就是山多路险,错过了宿头就只能睡郊外,好在天暖,除了虫子多些,并不熬人。
  篝火点上,随意吃了些干粮,依着分工,值夜的守着,其余人睡觉,等天亮再行。
  周五爷一直跟在他们身后,不远不近。
  官道上总有商旅经过,他带着小厮出行,倒也不打眼。
  前头夜宿,他们也夜宿,只是不点篝火。
  周五爷睡觉惊醒,边上小厮睡得并不踏实,蚊虫咬得他在睡梦里都不停抓挠,挠着挠着,他还未醒,周五爷就醒了。
  才睁开眼睛,周五爷就闻到了一股血腥气,他霎时间就清醒了,把小厮也拎了起来。
  很快,血腥气浓郁起来,他听到了喊杀声。
  周五爷拿起长剑就往那行人的宿地去,那边的篝火熄了大半,只能看见人影你来我往,打成一团。
  小厮道:“劫囚?”
  等他们再靠近些,才发现囚车里的老郭婆一动不动,胸口插了一柄长剑,应当已经死了。
  小厮愕然:“不是劫囚,是杀人灭口?”
  话音未落,周五爷已经飞扑而上。
  刑部的官员不会拳脚,押运官也就六个人,根本不是那群黑衣人的对手,对方甚至都没有蒙面,只一身夜行衣,这是打定主意不留活口了。
  周五爷的加入只是缓解了黑衣人的屠戮,并不能阻拦他们杀人。
  这也难免,他只有双拳,哪里敌得过那么多手?
  若只是自保,这些人一起上也伤不了他,但对方只为杀人,周五爷难免顾此失彼。
  兵器碰撞声不绝于耳,卞大人躲在囚车后头,瑟瑟发抖,他不敢跑,跑也不知道往哪里跑。
  周五爷一面判断局势,一面对敌,他固然可以全身而退,可他一走,这些刑部的官员谁也活不了……
  夜色阴沉,本该静谧的深夜,刀剑声划过了空气。
  袁二为了尽快赶路,夜里也会行上一段,他放缓速度,沿着官道行,倒也不怕走偏了路。
  他察觉到了前方的动静,想到蒋慕渊的提醒,不由心惊,当即循声而去。
  待看清与黑衣人缠斗的是周五爷时,袁二飞身加入战局。
  一交上手,袁二就知道这伙人武功上等,让这么一群人来杀不通武艺的官员,真是大材小用。
  对方实力高超,己方三人也讨不得好。
  周五爷心一横,道:“能救几个救几个,先走。”
  袁二应了,一手抓起一个活人,就往山林里钻,周五爷亦是,那小厮也抓了一个。
  不得不说,卞大人藏身的位子找的好,无人顾上他,他闷着头,不管不顾跟在小厮的身后跑,哪怕两只脚都软了,还不敢松气。
  也许是林子里难追,黑衣人最终没有跟上来,卞大人连滚带爬,虽和周五爷他们走散了,但好歹留住了命。
  惶惶不安,直至天亮,卞大人才小心翼翼地往回走。
  宿地似是被烧了,冒着黑烟,也给他指了路,他远远张望了两眼,一屁股坐在地上,茫然极了。
  后来,他看到有人靠近那厢,看衣着装扮,是半夜救他们的那几人,他赶紧起身过去。
  袁二踢了脚篝火的痕迹。
  火已经灭了,夜里的厮杀也被大火破坏了痕迹,但可以确定的是,老郭婆死了,她被一剑穿胸过,拼杀时,袁二注意过她的状况,她死得透透的。
  周五爷沉着脸站在边上,听见脚步声,转过身看向靠过来的卞大人。
  卞大人还是只惊弓之鸟,语无伦次说着感激之语。
  袁二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半夜里救回去五个,有两个伤重,没熬住,还有两个轻伤,给上了药,死不了,另一个跟你一样,吓破了胆,但没外伤。”
  卞大人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袁二又道:“我们会送你们衙门,囚犯被截杀是大事。”
  卞大人忙道:“送我们离开南陵,不能在这里。”
  “随意,”周五爷开口,“你们自己掌握,我们就……”
  卞大人这会儿脑袋转得快,眼前这两人武艺高强,江湖人不肯见官也说得通,救命之恩下,什么事儿都好商量,他忙不迭应了。
  当日,老郭婆被杀、刑部官员死伤的文书就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第725章 茅塞顿开
  报案要紧,袁二先护送卞大人去邻府,周五爷看顾另三位官员。
  卞大人的精神一直绷着,他连坐在马背上都直哆嗦。
  一个文官,马术本就不精,此刻能不坠马已是不容易了,更别说赶路了。
  袁二干脆与他同骑,只让卞大人坐稳了,自己驾驭着马儿往前行。
  带了几分湿气的风擦着耳朵过去,卞大人的情绪稍稍平复了些。
  这条官道上此刻没有来往路人,他一人跟着面生的袁二,倒也没有多怕。
  若是袁二要害他,昨夜根本不用救他们,让那群黑衣人把他们砍了就好了。
  当然,袁二可能是另一方的势力,与那黑衣人不是一伙的,那人家要让他如何如何,敲晕了带走就好,反正他两条腿跑不过四个蹄子的马……
  卞大人还算想得开,直到抵达邻府的首府,他整个人又神神叨叨起来。
  老郭婆死了,他们刑部的人也死了好几个,这事儿要怎么跟朝廷交代?他根本不知道那些人的来历!
  “小哥啊……”卞大人和袁二搭话,“老郭婆怎么就死了呢?她把孩子卖给谁了?寻常生不出娃娃要买孩子的人家,可找不来那么多杀手。”
  袁二放缓了马速,道:“大人的问题,我答不上,我都不清楚来龙去脉,就是半夜里经过,路见不平罢了。天亮前,救下来的那个被吓破了胆儿的大人说了些状况,可他语无伦次,我听也没听懂,就知道被杀的那囚犯是个买卖孩子的老虔婆。”
  卞大人听着也有道理,可他现在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能有一局外人建言就不肯错过。
  都说旁观者清,袁二势必看得比他明白。
  卞大人把来龙去脉都说了一遍,又问:“小哥儿,你觉得是谁想要老郭婆的命?南陵的官员真的敢在自己的地界上动手吗?就算我们全死了,一个活口都不留,朝廷来查,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南陵官场。”
  袁二摸了摸下颚。
  今日局面,与蒋慕渊的猜测一模一样,他对小公爷佩服之余,自然也要添些柴火。
  “卞大人这不是看得挺明白的吗?”袁二反问道。
  卞大人一愣,没领会。
  袁二又道:“出了事,倒霉的就是南陵,那肯定是盼着他们倒霉的人干的呗。”
  卞大人眼珠子一转,倒吸了一口气,来来回回理了理,叹道:“对对对!小哥的这句话,真是让我茅塞顿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南陵这地方,富裕称不上,也就是靠山吃山、自给自足,但胜在山高皇帝远,南陵郡王不管事儿,整个南陵就是董之望一个人的地盘。
  官官相护,一块铁板,卞大人这些日子深刻感受到了南陵官场的排外。
  这事儿,朝廷能忍?圣上能忍?
  由着他们继续下去,岂不是又成了另一个金培英和两湖官场?
  真等到闹出大事儿的时候,千里迢迢来收拾残局,那南陵需要多久来恢复元气?
  卞大人越想越是这么一回事儿,也越想越低落。
  老郭婆的死,若真是朝廷处置南陵的信号,那他们这些刑部官员又算什么呢?
  昨儿要不是这几个小哥出手相救,他们就全死在那荒郊野外,被一把大火烧成灰了。
  虽然,有人仗义出手,他们也损失惨重,最后活下来的除了他,也就还有三个人而已。
  他们的命,怎么就那么贱了呢?
  神仙打架,他们无辜被牵连,还不能给自己伸冤,只能站在一旁,看着朝廷出手整治南陵,就算整个南陵官场全撸了,作为牺牲品的他们,又能得到什么呢?
  府衙就在眼前,卞大人翻身下马,他脚下虚浮,一个踉跄,险些摔倒在地,袁二扶了他一把,才堪堪站稳了。
  袁二昨夜救了人之后换过干净衣衫,这会儿只是风尘仆仆,看着疲惫些,卞大人就不同,他身上还沾了不少血。
  刑部的令牌、他自个儿的身份文书,昨夜就已经遗失了,卞大人抹了把脸,与袁二再次道谢之后,往府衙去。
  衙役见了这么一号沾血的人物,一时间回不过神。
  好在,先前刑部奔赴南陵时曾到了这里,与此处官员面识,卞大人的脸就能说明身份了。
  知府一听罪犯被杀、刑部官员也遇难了好几人,丝毫不敢耽搁,快马加鞭给朝廷送文书。
  此刻的京城,还不知道南陵的状况。
  百姓们挂在嘴边的都是些家长里短的小事。
  素香楼的大堂,说书先生没有时兴事儿可讲,也只能说些老皇历。
  这是常态,一年三百多天,哪有那么多的新鲜事情,总有个起起伏伏的,若日日都是抓人眼球的新消息,客人们都不知道从何听起了。
  孙恪也习惯了,开了窗闭目养神,底下的声音时不时听那么一两句。
  “这两年又是天灾又是战乱的,苦哦,这个春天倒是不错,京畿一带春雨不多不少,只要夏天顺利些,能有个好收成。”
  “要我说,兆头好最要紧,小王爷的婚期刚有说法,北境就大捷了。”
  “上上之合能是假的?要多顺就有多顺!”
  孙恪睁开了眼,竖着耳朵听了几句,疑惑地问安哥:“怎么又夸上我了?”
  安哥也没明白,道:“说着说着又……爷,都是夸您和小王妃的呢,您还怕他们夸呀?”
  “小王妃”这个称呼显然让孙恪很高兴,他摸了摸下巴,笑眯眯的:“夸啊,夸得开了花才好。”
  孙恪只当底下那些是心血来潮,或者是有人知道他在素香楼里特特拍马屁的,这事儿先前也没少见,不稀罕了。
  总归是夸,他脸皮厚,不怕别人夸。
  “上上之合”被吹嘘了一天,有一老者抚着长胡子,道:“好兆头还是不够多,今年要顺畅,要有更多的喜事儿才好。”
  施幺混在酒客之中,闻言道:“老人家,什么样的算喜事儿?”
  “皇家娶亲是喜事儿,生子是喜事儿,可这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有的,”老者想了想,道,“定下皇太子,也是能昭告天下的大喜事儿啊!”
  这话一出,众人皆是一愣,半晌回过神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施幺摇头晃脑:“听着有些道理。”


第726章 开路
  有一人附和,自然也会有其他人附和。
  当然,其中也会有反对的声音,与赞同的人混在一块,你提疑虑我辩驳,来来往往,各抒己见。
  这种反对的质疑,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比一味的一面倒,更容易推动气氛。
  孙恪倚在窗边,在大堂里看到了施幺的身影。
  施幺没有到小王爷跟前行过礼,但孙恪知道,这是听风在用的人,也就是蒋慕渊的人手。
  孙恪看了两眼,嗤地笑了声,自言自语道:“我说那天他怎么提‘上上之合’,原来是在这里等着。”
  那日,就是在这个雅间,蒋慕渊说了那么一句。
  孙恪彼时就猜到蒋慕渊会有所动作,只是不知道他会冲着什么事儿去,这会儿是真相大白了,蒋慕渊想拿太子之位做文章。
  小王爷不喜欢掺和朝事,却并不介意蒋慕渊用他的“上上之合”做开路先锋。
  一条裤子长大的兄弟,这些小事儿若还要分清楚,这日子就没有滋味了。
  再说了,他能定下合心意的小王妃,全是蒋慕渊的功劳,连定婚期,都是沾了蒋慕渊的光。
  这是礼尚往来。
  京中有了议论的声音,最初是在百姓之间,慢慢的,朝臣们私底下也会议论几句。
  傅太师背着手走进了文英殿,这两天,也有一些交好的同僚来与他说道此事,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倒也透亮。
  蒋慕渊先前就特特拜托过他,眼下小公爷不在京中,对傅太师而言,也算个好时候。
  文英殿里的气氛与先前有了不少变化,几位殿下看来也是心知肚明,看起来还是兄友弟恭,实则多少会有忐忑和起伏,尤其是有野心的孙祈和孙宣。
  有孙睿拦在前头,他们的机会太小,哪里会不着急。
  傅太师和曹太保、冯太傅都商量了几次,在圣上召见他时,试探着提了几句。
  “圣上让皇子们学习政务,这是很好的一件事情,这几个月,殿下们在文英殿里都很有劲头,”傅太师说得很慢,一面讲,一面留心圣上的神色,“蒙圣上信任,让三孤统领,老臣也和殿下们多了不少交流。
  说句不恰当的话,读书要天分,习武要天分,处理政事一样要天分。
  并不是每一位殿下都能有出众的天分的。”
  圣上抬起眼皮子,往椅背上靠了靠,道:“继续说。”
  傅太师颔首,道:“大殿下、五殿下的天分都不错,但三殿下独树一帜,又有圣上前些年的教导在其中,他远胜兄弟们。”
  圣上道:“其他几个呢?太师也一块说说。”
  既然要说,傅太师是哪个也不想得罪,便道:“二殿下志不在此,六殿下、七殿下年纪还小,心性不定。”
  这是斟酌后的说法了,依傅太师的想法,六殿下孙骆性情平和,他和孙淼一样,对政务能认真听、认真学,却不会去表现自己,因为他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按说该把孙骆归在志不在此之中,可单独说孙禛心性不定,傅太师还是要顾忌几分的。
  孙禛到底是虞贵妃的儿子,傅太师不夸赞几句,也不会单独拎出来贬低。
  “心性不定?年纪小?”圣上挑眉,道,“宣儿也不比他两个弟弟大多少,宣儿不是学得不错吗?睿儿在禛儿这年纪的时候,已经跟着朕看折子了。”
  傅太师忙道:“圣上您吃茶,各种茶叶还有不同的香气,何况是活生生的人呢,殿下们性情不同,成长自然也不同。三殿下稳重踏实,七殿下活泼外放,他要成长起来,自然还要几年。”
  “这话也有理。”圣上颔首。
  傅太师又把话题引了回来:“臣一直在琢磨,圣上对于储君人选,是否……”
  圣上睨了傅太师一眼。
  傅太师笑了笑,又严肃起来:“先前就是臣自己想想,这些日子,京里百姓也在议论,臣以为,定下储君人选能安民心,同时,对江山社稷也有好处……先帝爷继位时的状况,臣历历在目……”
  良久,圣上都没有说话,御书房里落针可闻。
  傅太师心里犯嘀咕,他低着头,也不能看到圣上的神情,只能候着。
  “太师今日……”圣上顿了顿,又道,“太师很少跟朕提这些。”
  傅太师嘴上念着“惶恐”,说实话,他也不想拿先帝来压圣上,可那毕竟是前车之鉴,先帝也是吸取了教训,定了今上这个接班人,江山传承顺顺利利的。
  圣上慢悠悠道:“太师说睿儿独树一帜,朕如今就定太子,那不就是定睿儿了吗?”
  傅太师讪讪,可不定孙睿要定谁?其他人哪一个都没有孙睿出色,虽说几位殿下年纪都不算大,将来也会有成长,但傅太师以为,孙睿还会是最拔尖的那一个。
  心里虽这般想,嘴上却不能那么说。
  傅太师试探着问道:“圣上心中还未有人选?”
  圣上看了傅太师一眼,缓缓道:“睿儿的确出色,朕自己带过睿儿几年,他底子如何,长进如何,朕都看在眼里,祈儿他们各自性格不同,朕也清楚,太傅的考量是有道理,但朕觉得不急于一时,朕也没老呢,还能再看几年……”
  傅太师今日就是建言一番,让圣上对此事上心,并不是立刻要有说法,自是依言而行。
  两人又谈论了一番政事,傅太师起身告退,外头就送来了急报。
  小内侍捧着送进来,禀道:“文英殿呈上来的,刑部的卞大人快马加鞭送进京城的文书。”
  圣上心里有数,这必定是买卖孩子的案子。
  他一面示意韩公公把折子拿过来,一面道:“不是说,睿儿让刑部把那老婆子押回京城吗?按说该启程了,怎么还送个急报。”
  傅太师也不知道,他看着圣上翻开了折子,而后脸色迅速阴沉下去,如黑墨一般。
  啪——
  折子被重重拍在了大案上。
  御书房里所有人都一哆嗦。
  圣上咬牙切齿:“刑部押送老郭婆,路上被截杀,老郭婆死了,刑部官员就活下来四个!”
  傅太师的呼吸一顿。


第727章 无人可用
  一听这话,连韩公公都惊得额头冒汗,更别说御书房里其他的小内侍了。
  傅太师活了这把年纪,也算是见多识广,他强压下心中情绪,与圣上告罪一声,拿了文书细看。
  里头的内容,越看越让他皱眉头。
  一群黑衣人在南陵地界上半夜截杀,不止图老郭婆的命,更是一个活口都不想留下,若不是遇上两个会些功夫的旅人,侥幸救下来几人,只怕还要过些日子,朝廷才会知道,他们一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