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农家日常-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次,他初试的时候排在第六十二名,可谓是汲汲可危。覆试的时候考得好些,就有可能过院试,取得秀才功名;要是考得不好,那只能名落孙山了。
  虽说许成源觉得这人性格阴沉,并不喜欢与之交往,但对他还是十分同情的。
  而且这里离县馆距离挺远,两人回去,也能省下一半的车钱。这对于向来节省的许成源来说,拼车算是个好主意。
  袁仲秋却对他的问题避而不答,反而问道:“刚才我在你们后面,听那位关少爷夸杜少爷厉害,说他说的那些都考了。你们是听到什么风声,知道题目吗?”
  许成源一听就紧张起来,表情严肃地道:“袁兄,饭不能乱吃,话也不能乱说。出题的是学政大人,而且他是进了贡院后才出的题,谁能知道?杜锦宁只不过分析了这些年的乡试和会试的题,发现律法考得越来越多,便提醒我们要多看看律法。”
  “算学在上次府试的时候出题量大增,可见朝庭对算学也十分重视,他才这提醒了我们几句,说算学也一定要好好学,院试时肯定有。这不,除了礼法题,他都说对了内容。”
  他盯着袁仲秋:“刚才关少爷话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你莫要听话听半截,在那里曲解胡猜,往别人头上扣黑锅。这个罪名可不小,那是要满门杀头,牵连几代的。不光杜家,便是学政大人也脱不了干系。所以还请袁兄谨言慎行,万莫祸从口出。”
  他冷冷一笑:“你要知道关少爷是关家人,杜锦宁是关山长的亲传弟子,也跟齐家少爷、梁家少爷相交莫逆。学政大人更是朝中三品官。要是因你的缘故在外面传出风言风语,杜锦宁和学政大人清清白白,自不会有事。但你家如何,可就难说了。关、齐、梁家随便一根指头,就能捏得死你。你好自为之吧。”
  “误会,误会。”袁仲秋家境一般,有几十亩田地,一处小院,就是漓水县里最为普通的小老百姓一个。这样的生活环境再加上他的岁数,生活早已磨掉了他的棱角。
  听得许成源这话,他也不敢说什么,只满脸堆笑地拱手道:“误会,误会,是我听差了,许兄万莫生气,我不会乱说的,放心,放心。”
  许成源盯着他,点了点头:“但愿如此。”说着缓了缓神色,“那袁兄可否愿意与我一同回县馆?”
  袁仲秋摇摇头,笑道:“我还有事,要去前面会个朋友。许兄你先行一步,我稍后再回去。”
  “如此那我就先走了。”许成源拱了拱手,朝旁边的骡车走去。
  其实他手上并不缺钱。不说在他来赶考时谢氏担心他太过穷酸被人看不起,给他塞了不少钱,便是杜方菲也给了他十两银子。
  许成源想跟袁仲秋拼车,不过是习惯成自然。
  他上了骡车,跟车夫报了县馆的地址,转头不放心地瞅了袁仲秋一眼,便见袁仲秋在那里东张西望,似乎在找什么人。
  想起考试之前祁思煜对杜锦宁的种种为难,许成源心里一突,心生警惕。
  袁仲秋这个年纪了都没考上秀才,且这次初试又是那样的名次。要是他拿着刚才的猜测去向祁思煜投诚,想搏一搏前程,那岂不是给杜锦宁惹大麻烦?
  要知道,当初入考时祁思煜对杜锦宁的敌意,漓水县不少考生可是看在眼里的。
  他这两年在杜锦宁的影响下,眼界与思维早已跟以前不一样了,凡事都会往深里想。
  这件事后果太过严重,即便再小心也不为过。
  他想了想,直接叫停了骡车,掏出二十文铜钱塞到车夫手里,把杜锦宁小院的地址跟车夫说了,道:“你到了那里,找到杜少爷,叫他跟齐少爷赶紧到贡院门口来,说我有非常重要的事跟他说。我现在脱不开身,所以叫你去。事成之后,我有一钱银子给你。”
  杜锦宁那小院离贡院很近,跑一趟就能得二十文钱,后面还有一钱银子,车夫顿时乐开了花,拍着胸脯保证道:“你放心,我一定把口信给你捎到。”
  许成源挥了挥手,再没空理会车夫了。因为他看到袁仲秋此时已往祁思煜那边走去了。
  祁思煜因为一道算学题没做出来,是在兵卒的催促下最后一个交卷的。所以杜锦宁他们都走了,他现在才出来。
  杜哲彥正在外面等他。
  许成源眼见自己的猜想成为现实,又气又怒,飞快地朝前面跑去,一面跑还一面喊:“袁兄,你怎么还在这儿?范兄正四处寻你呐。”
  袁仲秋一个小老百姓,整日埋头读书,也没地方练就老奸俱滑的本事。否则,他就不会当面问许成源,而是悄没声息的去向祁思煜投诚了。到时候闹出事来,只要祁思煜不把他咬出来,他就相安无事。
  现在他朝祁思煜走去,不过是一时冲动,是十几年院试不过的一种愤恨和对这次院试成绩的一种恐慌。许成源所说的话又让他每走一步都如坠千斤,只几步路已冷汗潸潸,让他想停下脚步。
  听得许成源的这一块叫唤,他浑身一震,脚一软差点跌倒在地。
  许成源以生平最快的速度跑到袁仲秋身边,一把抓住了他的胳膊。力度之大,让袁仲秋惊呼了一声:“哎哟。”
  杜哲彦闻声看了过来,看到许成源抓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子,还差点把人摔到地上。他是认得许成源是杜锦宁的姐夫的,不由出言讽刺道:“啊哟,这是要欺负老人家么?”


第411章 坏事变好事
  许成源没理会杜哲彦,抓着袁仲秋的胳膊厉声道:“说,我枕头下的银子是不是你拿的?”
  袁仲秋满心惶恐,浑身颤抖不已,没想到许成源却没头没脑地来了这么一句。他愣了好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倒是那些围观的考生看向袁仲秋的眼神就不对了。
  读书人,最重品行。
  这老头子这么大年纪了还来考童生试,本就让人看不惯了。要知道一般人到了四十岁还不能考上秀才的,就不会再考下去,而是把资源放到儿子、孙子身上,全力培养他们。因为读书花费太大,年纪大了即便考上了秀才,再考上举人的几率也是微乎其微了;考上了也活不了几年,投资与收获不成正比,太不划算。只有那些十分自私,只顾着自己、不顾儿孙的人才会一直考下去。
  现在又听说他偷银子,大家看向袁仲秋的目光就很不一样了。
  有人道:“把这情况反应给学政大人,直接取消他的院试资格。”
  “对,对。”其他人也赶紧附和。
  至于这些人中有哪些人出于道义进行谴责,哪些人是出自私心,那就不得而知了。一百名考生只取五十名,如果这老头儿在五十名以内,把他剔除掉,就等于多一个录取名额出来,大家就又多一份取中的希望了不是?
  袁仲秋被这么一说,脑门上全是汗,已顾不得为告密之事害怕了。他连忙辩解道:“不不,我没偷银子,我没偷,我从没偷过银子。”
  “你没偷,我放在枕头下面的二两银子怎的不见了?只有你去过我的房间。”许成源满脸严肃,“走,跟我回县馆对质。要是查实真是你拿的,我定然上报学政大人。”
  说着,他用力抓着袁仲秋的胳膊就往外拉。见袁仲秋还在下意识地挣扎,他意有所指地道:“你别想跑,我告诉你,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你们家在哪儿,我可是知道的。”
  袁仲秋一听,彻底蔫了。
  可不是?他家就在那里,地址在履历上写着呢,他还能跑到哪儿去?关家想和对付他,根本就不用抓住他,只需要直接整治他家人就行了。
  “走。”许成源见他老实了,将他用力一拽,朝前走去。
  没走几步,就见杜锦宁和齐慕远一起从一辆骡车上下来了,骡车的车夫正是他叫去传信的那一个。
  许成源大喜,朝杜锦宁挥挥手,拉着袁仲秋走了过去。
  “怎么回事。”杜锦宁见许成源跟个老头儿拉拉扯扯,而这老头儿她也认识,是漓水县来参加院试的考生。
  “上车再说。”许成源仍然不肯放手,抓着袁仲秋的胳膊把他往骡车上推。
  杜锦宁见状,跟齐慕远又上了马车,吩咐车夫回小院去。
  骡车走了几十步,姚书棋和江北,以及齐家的忠伯和观棋也赶过来了。他们不放心,所以齐齐追了出来。
  “回去吧,没事。”杜锦宁伸出头,叮嘱了一句,吩咐车夫继续向前。
  回到小院下了车,许成源按承诺给了车夫钱,又把袁仲秋往屋里拉。从始至终,他的手都牢牢地抓着袁仲秋的胳膊。
  进到屋里,许成源吩咐留在小院的汪福来在外面守着,自己三言两语把事情跟杜、齐说了一遍,然后指着袁仲秋道:“现在,怎么办?”
  这件事,捂还来不及,否则即便杜锦宁是清白的,也被人以讹传讹,最后被传成什么样,就不得而知了。事情会变成不可控制。可就这么放过袁仲秋,许成源又心有不甘。
  杜锦宁想了想,走到窗前对院门口的汪福来道:“你去关少爷那里一趟,把他叫过来。”
  “是。”汪福来答应一声,飞快地跑了出去。
  关家在贡院附近的院子离这里也不远,跑过去比套车还快些。
  早在许成源叙述的时候,袁仲秋就跪在地上,一个劲儿地求饶了。
  齐慕远皱着眉头,对他道:“这件事,你求我们也没用。还得看关少爷怎么说。”
  袁仲秋瘫倒在地,面如死灰。
  许成源有些不明白杜锦宁为何要把事情交到关嘉泽手上来处理。
  这件事虽是关嘉泽言行不谨引起的,但他也是无心之失。杜锦宁把事情扔给他处理,就相当于在追究他的责任。这样做,是不是不好?杜锦宁跟关嘉泽可是好友,她还是关嘉泽叔叔的弟子。她这行径倒显得对关嘉泽的过失太过计较,落了下乘。
  但许成源绝不相信杜锦宁是这样的人。他相信杜锦宁这样做一定有她的道理。因为她从来没做过不靠谱的事。
  他也没问,只静静地看着。
  一盏茶功夫后,关嘉泽来了,一进门就问:“怎么回事?”
  他可听汪福来说了,许成源抓了个老头儿回来。
  杜锦宁踢了袁仲秋一脚:“你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跟关少爷说一遍。”
  袁仲秋缩了缩脖子,害怕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说!”许成源用力踢了他一脚,“现在知道害怕了?早先我是怎么跟你说的?你又是怎么做的?”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一时糊涂,你们饶了我吧。”袁仲秋痛哭流涕。
  关嘉泽看得一头雾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齐慕远扬了扬下巴,对着瘫倒在地的袁仲秋道:“让他说。”
  袁仲秋见实在躲不过去,这才把事情说了一遍。说得不到位的地方,许成源就帮他补充两句。
  关嘉泽听完,脸色骤变,抬起头看向杜锦宁:“对不起,我差点给你惹大祸了。要不是许成源,我就……”他后悔得都不知如何表示自己懊恼的心情才好。
  “我叫你过来,不是为了追究你的错处。你很快要上京了,京中情况何等复杂,正有人千方百计想找你错处,让你父亲对你失望透顶呢。她要是心狠些,便是要你性命也有可能。你可千万得长点心,一言一行都得十分谨慎小心才好,一定得保护好自己。”杜锦宁道。
  这话其实她早就想说了。可人家有正经长辈,轮不到她来教育关嘉泽。但关嘉泽就这样上京,又让她十分地不放心。她永远不会忘记,在她最艰难的时候,是关嘉泽伸出了援助之手,她之后的路才走得那般顺畅。
  这份恩情,她一直没报。所以哪怕现在这话再僭越,她也得说出来。要是关嘉泽能因为这件事而改改他的性子,变得成熟稳重起来,今天的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


第412章 记住了
  关嘉泽望着杜锦宁,半晌没有作声。可他眼眶慢慢红了,最后“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天知道他这段时间压力有多大。不光要应付院试,想要考个好名次,好给母亲增光,更是想起即将上京,即将面对那些讨厌的人,面对勾心斗角的局面,他心里就十分忐忑。
  他知道自己性格不够沉稳,也没有心眼,到了京城不知得吃什么亏呢。可还没等他吃亏,他就差点让好友吃了个大亏。
  “对不起,杜锦宁,我差点害了你。可你不光没怪我,还为我好,呜呜呜……我怎么就那么笨呢。我舍不得你们,我不想走了,呜呜……”
  看着哭得像个孩子似的关嘉泽,杜锦宁叹了一口气,走过去拍了拍关嘉泽的肩:“吃一堑长一智,你凡事多想想就是了。”
  “嗯嗯嗯。”关嘉泽一边哭一边用力点头,“你放心,我记住这次教训了。”
  差点让好友吃亏,这份教训,比他自己吃亏还要深刻。他以后一定要谨言慎行,凡事多想想多看看,再不鲁莽行事。
  杜锦宁知道关嘉泽之所以养成这样,一方面是他本性如此,另一方面也是关二太太觉得亏欠儿女的,希望他们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可照关二太太那性子,是绝不会放任关嘉泽如此下去的。两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这两年或许对她、对齐慕远来说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对于关嘉泽来说,恐怕就是一段最艰难的时光。
  等他们乡试时再见面,她恐怕就再也见不到这样没心没肺总是快活无比的关嘉泽了。
  “你上京时,你娘定然会派足智多谋和武功高强的人在你身边护着你的。但你也不能只靠别人,得多学学多看看,毕竟谁也不能靠别人一辈子,你总有落单的时候。你得有自己的主张和谋略,如此才能不给别人蒙蔽你的机会。毕竟有时候身边人也不是那么值得信任的。”
  她又拍拍他:“你是男子汉,得长成参天大树,如此才能护住你娘你妹妹,而不是永远躲在你娘身后受她保护。你娘,她终有老去的一天。”
  这番话,一字一句,重重地敲在关嘉泽的心坎上。在此之前,没有谁对他说过这样的话。关二太太总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儿女挡风遮雨;而事涉兄长的家事,关乐和即便再疼爱侄子也不好评说这种事。
  他吸了吸鼻子,用力地点点头,看着杜锦宁,哑着嗓子道:“放心,我一定会好好活着,好好进学,挣出一片天地来的。就算不靠我爹,我也能挣出一片家业。我不屑争我爹手里的东西;但我们关家的东西,不该伸手的人伸了手,我就一定把他打回去,直到打痛为止。”
  这两年,他看似没心没肺,但他又不是瞎子聋子,杜锦宁从一穷二白、无依无靠走到如今这般地步,关嘉泽可一直都看在眼里的。耳濡目染之下,他也学了很多。
  他那个庶兄和姨娘,不就看中了他爹手中的权利与钱财吗?权利他们是拿不走的,只能自己去争取;至于钱财,他爹手里的钱财能有关家的多吗?他爹手上的他不屑,爱给谁给谁;可关家传给嫡子的那一份,庶兄和姨娘休想染指。
  这一刻,关嘉泽心里生出无限的斗志与雄心,他忽然觉得前路并不可怕。只要他如杜锦宁所说的,多思多想,小心谨慎,积极进取,再难的处境他都能打出一片天来。
  “杜锦宁,谢谢你。”他看着杜锦宁,发自肺腑地感激她。
  “你记住,咱们是兄弟。以后有什么难处,一定写信来告诉我们。即便帮不了你,给你点安慰总还是可以的。”杜锦宁笑道。
  关嘉泽用力地点了点头。
  杜锦宁指了指袁仲秋:“这人交给你了,如何处置,你自己掂量着办。”
  袁仲秋瑟瑟发抖。
  如果由杜锦宁来发落。因为只牵涉到她自己,又没有造成什么不好的后果,只要她大度一点不追究,这事也就完了。
  可交给关嘉泽,那他不死也得脱层皮。毕竟他差点害了关嘉泽的朋友。为了给杜锦宁一个交待,关嘉泽也不可能这么轻易地饶过他。
  杜锦宁见袁仲秋那样子,不放心地又叮嘱了一句:“可恨之人自有可怜之处。处理他,这个度你得把握好,别太过了。”
  关嘉泽点点头:“你放心。他有错,我的错只会比他更大。罚他得先罚我,所以我知道怎么做。”
  杜锦宁听得这话,就放心了,挥挥手开始轰人:“行了,你们赶紧走吧,都回家洗洗,一个个臭死了。”她得赶紧洗澡,受不了了。
  听到这话,其他人还好,齐慕远就先受不了了,行动比谁都快:“我先走了。”话声刚落,人已到屋门口了。
  关嘉泽本还想去抓袁仲秋的胳膊的,这下子赶紧缩回手来,嫌弃地盯着袁仲秋道:“你是跟我走,还是我叫人把你绑了?”
  “我自己走,自己走。”袁仲秋连忙道,乖乖地自己走了出去。
  “锦宁,那我先回去了。”还是许成源最稳重,还知道跟杜锦宁道个别。
  “今天之事,多亏姐夫。”杜锦宁给他深深作了个揖。
  “哎哎,别这样。”许成源连忙扶起她,“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行了,我也走了。”他挥挥手,也跟着出了门。
  望着许成源的背影,杜锦宁十分高兴。
  大家以后都是要在官场上混的。越是脑子灵活有手段,智商情商都在线,仕途才会走得顺畅。许成源现在是越来越有样子了。
  她总算没帮大姐挑错丈夫。
  洗澡,吃饭,然后就是一通大睡。
  第二天一早,关嘉泽就又来了杜家小院,对杜锦宁道:“我叫人打了他一顿,就把他放了。”
  他嘴里的“他”,自然是指袁仲秋。
  “回去之后,我要学骑马,然后跟护院练几身功夫。所以我没罚自己被打。”他又道,“我罚自己一个月吃素不吃荤。”
  “呃。”杜锦宁瞅着他,一脸古怪。
  关嘉泽这小子是个无肉不欢的主儿。想让他吃点青菜就跟要他命似的。现在竟然自己罚自己一个月茹素,这惩罚真是比打他两顿都厉害。


第413章 排名次
  想起梁先宽的事,她便将她建新宅子,承了梁先宽大情的事跟关嘉泽说了。
  她道:“他一直说想要在京城里开茶馆和书铺,想跟我合伙,因你跟他关系不好,我一直没同意。现在我承了他的大情,便想答应这桩买卖。你如果不介意,就入个股咱们三人一起合伙在京城开茶馆和书铺;要是介意,或是你不感兴趣,那我就跟他合伙。”
  关嘉泽其实是不想跟梁先宽一起合伙做生意的,且他对做生意也不感兴趣。但经过上次互不搭理的事,他发现,杜锦宁或许太优秀了些,身边总不乏愿意跟他成为好友的人。也就是说,杜锦宁身边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可他呢,这么些年能让他看得上眼,能肩并肩站在一起的,就只有杜锦宁和齐慕远两人。母亲也说过,少年时期的友情最是难得。等以后入了仕,表面对你笑呵呵、背后朝你捅刀子的人不要太多。
  所以他格外珍惜与杜锦宁的友情。
  而有了昨天的事后,他就更珍惜彼此间的友谊了。他不可能为了自己看梁先宽不顺眼,就阻拦杜锦宁与梁先宽合伙做生意,损害杜锦宁的利益。
  而且细想想,他跟梁先宽两人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不过是小时候的互相看不对眼罢了。
  “好,那就一起合伙吧。”他点点头。
  杜锦宁很高兴,派了姚书棋去梁府和齐府,把梁先宽和齐慕远叫了过来,三人一起签了一份契约,齐慕远则做了中人。
  签完合约,由关嘉泽提议,四人还跑到杜家的新宅子去逛了一圈。
  趁着关嘉泽跟着姚书棋在前面东张西望之际,梁先宽特意放慢了脚步,跟杜锦宁道:“莫敬明那里,我已经派人跟他谈妥了。他现在是梁家的匠人了。如果你这宅子急着入住,那我明日就可以多派些人手过来,帮你把工期赶一赶。花草树木需得等秋天,池塘假山这些却不用。只要有人手,不到十天功夫我就能叫人把它做好。”
  杜锦宁大喜,拱手道:“那就拜托了,也不必十天,二十天能入住就行。先让他们把屋子的油漆刷好,地砖铺好,我明儿个有空就去你那边挑家具,到时候屋子弄好后,姚书棋带人来搬进去就成。”
  “好。”
  “杜锦宁,你这园子实在太好了。想像一下把花木种好后的样子,我就想占为已有。唉,我要有这样一个园子就好了。”关嘉泽叹道。
  “这还不容易,只要有钱,我就能帮你建一处这样的园子,所需不多,两三千两银子足矣。当然,京城就不是这个价了。如果在漓水县,价钱能更便宜一些。”杜锦宁趁机打一波广告。
  关嘉泽挠挠头:“我可没有这么多钱。”
  “等京城的茶馆和书铺做起来,分红的钱你别花,攒上几年,就有钱建园子了。”杜锦宁又给他勾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关嘉泽却道:“不用攒,我去了京城也做点生意。等我赚够了银子,我就找你。”
  杜锦宁给他竖了个大拇指。
  以前关嘉泽可是对赚钱不感兴趣的,如今果真是不一样了。
  她道:“你去了京城,有什么都可以写信回来跟我们说。要是日子不开心,你就回来。反正乡试你总要回来考的,就当提前回来好了。”
  “嗯。”关嘉泽点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