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代农家日常-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这园子,梁先宽可不止逛过一次。
梁先宽还想说话,齐慕远就道:“就算不一样,今天也逛不了。行了,赶紧进厅堂里坐着吧。有什么好茶、水果地赶紧端上来。”
梁先宽诧异地看向他:“你没吃早饭来的?”
齐慕远还没说话,就见一个小厮领着两人走了进来,为首的是一位年轻公子,后面跟着的仆从手上捧着礼盒。
齐慕远便把下巴朝那边一扬:“看,贺喜的客人来了。”
原来,魏家的破宅子卖出去了,买家又建起了新宅,这段时间运材料、建宅子,动静也不小,这条街上的住户自然知道。他们早就派下人来打探消息了,姚书棋担心杜锦宁一家妇孺因身份不高被人欺负了去——一介秀才在这些权贵面前完全没有地位,他对杜锦宁的身份晦莫如深,只在话语间透露他们家少爷跟齐家少爷是莫逆之交。
当初买宅子的时候,齐家沈老头确实是向他们打听过消息的。而且建宅子期间,齐家人在这宅子也出出进进。所以大家对姚书棋这话深信不疑。
此时听得下人来报,说新宅子的主人今天乔迁,而且家主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大家便备了一份礼,让自家的少爷带着礼物来贺喜。
杜锦宁原先见沈老头儿说起过邻里之间相处的情形,预料到了这种事,所以早早就叫姚书棋准备好了。她把厅堂这里整理出来,也是为了这个。
这会儿见有人进来,她便抬眼去看,想知道来得最早的是哪一家。
却不想这一抬眼,看清楚来人,她脸上的笑容就敛了起来。
对面的人也停住了脚步,诧异地看着杜锦宁一行人道:“是你们?”
原来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在考场里跟杜锦宁发生龃龉的杜哲彦。
杜家,杜哲彦。她淡淡一笑,原来如此。看来这位狗腿子没准还跟她有血缘关系呢。
对面的杜哲彦的脸色变了又变,好一会儿这才盯住杜锦宁道:“杜宅?原来这是你家的宅子?”
杜锦宁点了点头:“对,是我的宅子。”
杜哲彦定定地看了杜锦宁一眼,目光又扫过站在杜锦宁身后的齐慕远和梁先宽,在齐慕远身上停留了好一会儿,最后似乎终于拿定了主意,道:“不管什么事,都有个先来后到。我们家在这里住了七八十年了,葫芦巷杜家,说的就是我们家。我祖父说了,让你把门上的匾额改一个名号,杜舍、杜寓都行,别叫什么‘杜宅’。”说完,他对仆从道,“我们走。”转身就要离开。
却不想这一转身,就差点撞上站在他身后不远处的一个人。
杜哲彦连忙对那人拱了拱手:“苏大哥,您也来了?”
那人却没回礼,只朝他点了点头,绕过他朝厅堂这边走来,老远就拱手对杜锦宁等人道:“榕树下苏家苏若虚,来向杜公子恭贺乔迁之喜。”说着又朝齐慕远笑道,“齐公子,你也在这儿?幸会幸会。”
齐慕远回了一礼,便向杜锦宁介绍这人:“这是前面苏家的二公子。苏公子前年就考上了举人。”
杜锦宁连忙回礼,又介绍了梁先宽,并邀请苏若虚进厅堂入座。
今天进新宅,陈氏听许成源回去描述宅子的情况,以及周边邻居们的身份地位,生怕别人瞧不起杜锦宁,特特做了几身绸缎衣衫,她们母女几个都是特意穿了新衣,好好打扮一番来的。
今天的杜锦宁穿了一身墨绿色绸缎衣衫,头上用同一布料做的头布扎着,越发显得冠面如玉、丰逸俊秀。那举手抬足间流露出来的泰然从容与自信,根本就不是一般人家能养出来的气度。
苏若虚看到这样的杜锦宁,又看着这十分别致的偌大一个园子,对杜锦宁不敢有半分的轻视。待看到杜锦宁和齐慕远之间言行随意,完全是交情匪浅的模样,他言语之间越发客气。
之后又来了几人送礼,大家都是客客气气的。本是打算过来走个个场,顺便探听一下这家人的底细。待看到这样的杜锦宁,以及他身边的齐慕远,再加上得知梁先宽的身份,大家都没有马上走,而是坐下来好好攀谈了一番。
从一大早一直折腾到中午,这才把这些人送走,杜锦宁只觉得身心都疲惫,她往椅子后面一倒,哀叹道:“累死了。”
梁先宽作为家主后继者,这种场面对他而言真是司空见惯了。他笑道:“以后你当了官,这种应酬就是家常便饭。反正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就是了,说多了也就不觉得累了。”
杜锦宁摇摇头:“我不喜欢。”作为一个技术宅,她还是更喜欢跟植物打交道。
齐慕远笑了起来。
他此时正处于变声期,却没有像关嘉泽那样成了鸭公嗓,只是嗓音慢慢低沉下来,就好像小提琴过渡到了大提琴,声音依然好听。这下子他一笑,竟然带了一种特殊的磁性,十分好听。杜锦宁抬眼看去,只见少年眉目俊朗如远山黛水,平时没有什么表情的脸上,此刻五官全都舒展开来,竟然异常的好看。
这家伙,没事长这么好看干嘛。
她在心里感慨一句,挑眉问道:“你笑什么?”
齐慕远摇摇头:“没笑什么。”目光移开,不看杜锦宁。
杜锦宁歪着头瞅着他,一瞬不瞬,一副你不说我就一直一直看着你的架式。
梁先宽插嘴道:“他肯定觉得你跟他一样,高兴呗。”
杜锦宁依然一直瞅着齐慕远。
齐慕远终于受不了她了,投降道:“我是笑你,刚才一副游刃有余、八面玲珑的样子,我以为你很享受这种感觉呢,没想到人家一走你就这样子。要是让那些客人看到,还不定是什么表情呢。”
想像一下那些人的表情,梁先宽也笑了起来。
杜锦宁翻了个白眼。
“来,说正事。对于匾额,你打算怎么办?”齐慕远问道。
杜锦宁懒洋洋地瘫在椅子上,道:“如果没有祖上的纠葛,而且他们好好地跟我说话,我自然会改,确实如他所说的那样,有个先来后到。可没有如果。”
梁先宽听出了话外音,十分意外地问道:“祖上的纠葛?你们家跟他们家还有什么渊源不成?”
第439章 杜老太爷
杜锦宁点点头,也不瞒着他们,便将杜家祖上那段恩怨说了。
她道:“我也是这次回家,我伯祖父提起祖上的宅子,我才知道是他们家的。有这段渊源在,我伯祖父又一心想压倒他们家,我自然不好就这么认怂,被人家放了狠话之后,灰溜溜地把匾额给改了。谁比谁高贵呢?就这么挂着吧。对外的时候,说清楚是巷尾杜家还是巷中杜家就好了嘛。”
齐慕远看看她:“对于他们家,你有什么打算?”
“我本不想理会他们的。那毕竟是三代之前的恩怨了,也不是什么谋财害命的大事,无非是两房相争,我们这一房败走而已。说句不敬祖宗的话,我那位太祖父当年也不大争气,一来意志不坚定,受人引诱,二来意气用事,赌气离家出走。既然一代两代三代的都没有回来,我也不会多事跑去他家讨什么公道。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全当陌生人相处就罢了。”
杜锦宁叹了口气:“无奈那杜哲彦跟我不对付啊。我不惹他们,估计他却会来惹我。看吧,进了府学,他跟祁思煜肯定要为难咱们的。碍于你们的权势可能不敢当面做什么,可背后的小动作肯定是少不了的。”
“怕什么,他敢伸手,把他打回去就是了。”梁先宽道。
齐慕远很是赞同地点点头。
“几位少爷,饭已摆在偏厅了,请移驾过去用饭吧。”姚书棋过来请。
几人便去了偏厅。
现如今杜家新宅子的厨房由朱大娘管着,做出来的菜还是挺拿得出手的。
吃过饭,三人定下了过几天去府学报道的时间,梁先宽便先离开了。
齐慕远道:“酒楼的铺面买下来了,你要不要去看看?厨子你打算什么时候培训?”
“还能什么时候?就这几天有空。”杜锦宁又问,“厨子在哪里?”
“我家。”
“那我歇了晌就去你家吧。我把食材写给你,你让人采买了来,我教他们做菜。买食材的钱算在成本里面。”杜锦宁想了想,问齐慕远,“你家有多余的掌柜和账房么?”
齐慕远瞅了她一眼:“你别犯懒。掌柜和账房,我家只出一个,另一个你自己砸摸去。”
“嘿嘿。”杜锦宁讪笑两声。
齐慕远的为人她太清楚了,就不是个为了钱耍手段的。她也不怕齐慕远贪了她的钱去,这跟当初跟关嘉泽合伙,她要把权抓在手里不一样。毕竟关家情况复杂,有些话便是关嘉泽都做不了主。庄越先前受排挤就是个很好的证明。
齐家跟关家不一样。她手下又没有合适的掌柜,这才想让齐慕远那里一块儿出了。
谁知道这主意行不通。
“哦,我想起来了,我伯祖父好像提过,那个杜家就是经营酒楼的,好像还不止一家。也不知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家是不是还经营酒楼。要是仍做这一行,那就有热闹看了,咱们这死对手是妥妥的没跑了,哈哈。”
齐慕远无语:“你那是什么表情?有死对手你很高兴?”
杜锦宁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唉,你不知道无敌是多么多么的寂寞。”
齐慕远翻了个白眼,对杜锦宁这臭不要脸的样子已经无力吐槽了。
齐慕远走后,杜锦宁就把庄越叫了过来,问他道:“我要开个酒楼,让你儿子当掌柜你觉得如何?”
庄越一愣,旋即大喜,跪下来磕了个头:“多谢少爷。”
他今年三十九,大儿子庄正平也有二十岁了,原先在关家一直在绸缎铺子里做事,庄越觉得儿子能力是够的,只是关家的关系户和排资轮辈的太严重,一直没能出头。没想到刚一到此处,杜锦宁就给他委以了重任。
这让庄越觉得,自己的决定再正确不过了。
杜锦宁看看姚书棋,再看看庄越:“你们一个做我的大管家,一个做我的大掌柜,我家里和外面两个摊子就交给你们了。只要你们跟着我,我是不会亏待你们的。”
“多谢少爷。”姚书棋也赶紧跪下,磕了个头。
杜锦宁叫他们起来,又对姚书棋道:“汪福来一家的卖身契,你叫他们签了。”这事是她从漓水县来的时候就跟汪福来说好的。否则她也不会让汪福来一家子跟着上府城来。
“是,少爷。”
杜锦宁又对庄越道:“你下午就带你儿子去齐府找忠伯,看看酒楼在哪里,需要如何布置,添置什么,都交给你们去办了。”
“好的,少爷。”
杜锦宁又想了想:“家里的账目,就交给四姑娘;外面的账目,交给三姑娘。”
姚书棋犹豫了一下,却没说话。
“姚管家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咱们主仆,弄搞吞吞吐吐那一套。”
“是。”姚书棋这才把自己顾虑说出来,“如果三姑娘以后是往外嫁的,管着家里生意上的账并无不妥,等她出嫁的时候把账目一交就可以了。可现在……”
他看了看杜锦宁,没有说下去。他知道杜锦宁能明白他的意思。
杜锦宁摇头道:“错了,三姑娘也是要往外嫁的。到时候她会嫁到鲁小北家里去,生意上的账目也会交过来。”说着她叹了一口气,“没办法啊,我手上缺人,只能这么着了。”
杜云翼倒想让杜锦程过来帮她做账房呢,可她哪里敢用?
这终是杜家的家事,姚书棋能提这么一句已是僭越了。听得杜锦宁这样说,他便没有说什么,按着杜锦宁的吩咐去办事了。
且说,杜哲彦回到家后,一进门就看到十岁的堂弟带着下人出去。
“三哥。”杜哲予见了堂兄,连忙站住,垂着手叫了一声。
杜哲彦皱着眉,问他道:“你去哪儿?”
“我今天的功课做完了,去前面找余睿玩。”
“别整日疯跑,多在家里念书习字。”杜哲彦教训道。
“是,三哥。”杜哲予见杜哲彦挥了挥手,赶紧跟一匹脱缰的野马,领着小厮飞快地跑了出去。
盯着杜哲予的背影,杜哲彦问自家小厮阿居:“你有没有觉得,那杜锦宁跟小七有六七分相像?”
阿居点头:“是的,少爷,七少爷跟那位杜少爷很相像。”说着他看了看杜哲彦,到嘴的话没有说出来。
其实杜哲彦跟杜锦宁也有三四分相像。
杜哲彦皱了皱眉,没有再说话,去了厅堂。
杜老太爷见孙子进来,问他道:“怎的这么快就回来了?”去贺喜,总要在那里坐一坐,喝盏茶再走,不可能放下东西就离开的。
杜哲彦的脸色就不怎么好:“祖父,那杜家没有大人,只有一个十二三岁的毛头小子在那里接待宾客。我把您的话说了,他完然不理会,只把那苏举人当成座上宾热情招待。那杜小子家也不是什么权贵人物,不过是漓水县的平民。只是与齐家少爷交好,这才在这里买了宅子。祖父您看该怎么办?”
“你怎么知道他不是权贵人物?”坐在杜老太爷背后给他捶背的一个青年问道。
杜老太爷本来已在思忖怎么办了的,这会子听到大孙子的话,忙又抬起眼皮来盯着杜哲彦。
杜哲彦顿时气闷,不过面上却是不显,似笑非笑地道:“我不像大哥整日忙着酒楼的事不得闲。我跟着祁少爷结交的朋友多,消息总灵通些。”
杜哲新没有看他,淡淡道:“我消息确实没你灵通,但我怎么听说你跟那位小三元发生了各种龃龉?在贡院门口当着众多考生的面,给齐少爷和那位杜少爷难堪?”
杜老太爷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盯着杜哲彦道:“怎么回事?你给我好好说说。”
杜家虽出了两个举人,却都没有做官。唯有杜哲彦攀上祁思煜,让他爹去兴宁县做了个主簿,但也只是个不入流的小官,连个品级都没有。因此杜老太爷在这葫芦巷里一向夹着尾巴做人,就唯恐招惹了大人物引来灭家之祸,平时也殷殷叮嘱子孙要低调做人。
杜哲彦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才没敢说出跟杜锦宁的冲突。这会子被大堂兄杜哲新捅破,心里暗恨,不得不老老实实地把贡院门前的那两句口角说了,又解释道:“这都是祁少爷跟他们的矛盾,我是一句话也没说。”
杜老太爷对这个孙子却是了解甚深,道:“你当时没说话,背后难道没给祁少爷说什么主意?”
“我……我没有。”杜哲彦便有些吱唔。
杜老太爷见状,眼睛眯了眯,抬起眼皮来看向跟杜哲彦去杜锦宁家的小厮阿居:“阿居,你把刚才三少爷在那小三元家的言行都给我详细说一遍。”
“这……”阿居额头都冒了汗。他现在要是把杜哲彦刚才的言行说出来,待会儿回到院子,三少爷还不定怎么惩罚他呢。
“你别怕,只管说,这是我吩咐的。他要是敢惩罚你,那就是对我不满。你只管来告诉我,我叫人对他家法伺候。”
杜老太爷说着,忽然喝道:“你要是敢偏向你家少爷,不跟我说实话,你们一家子就别在杜家呆着了。”
第440章 曾通判家
“不敢,小人不敢。”
阿居额上的汗直往下掉。他也不敢看杜哲彦,低着头把刚才的情形说了一遍。
当然,身为杜哲彦的贴身小厮,他说的虽然大部分是事实,但在言辞上还是偏向了点杜哲彦。
可就这样,还是把杜老太爷气得够呛,指着杜哲彦骂道:“你以为攀上个祁少爷,就老子天下第一了吗?我告诉你,那齐家老太爷可是吏部尚书,正二品。就算那位姓杜的小子没什么权势,可他有齐家做靠山。祁少爷在齐家面前,那就什么都不是。你当着人家齐少爷的面,恶形恶状,给他朋友难堪,你这是要为我们杜家招祸吗?”
杜哲彦因为巴结上祁思煜,给自家老爹弄了个官来当,让杜家从书香门第一下子上升为官宦之家,最近心理十分膨胀。要是以往,杜老太爷怒气上头,他是连吭都不敢吭的,可这会子他却不服气了。
他道:“那齐老太爷不是致仕了吗?致仕回来就是一介白身,咱们有必要因为杜锦宁是他孙子的好友就怂成这样?要是让他把那杜宅的匾额挂在那里,这一条巷子的人怎么看咱们?在一个啥都不是的小子面前认怂,没准到时候是个人就想来踩咱们一脚。”
杜老太爷原本还挺生气的,可听到他这句话,又觉得十分有道理。
杜家大房跟二房一直在暗中争权夺利。两房的孙子辈也一直在较劲儿。
此时杜哲新见祖父被杜哲彦这花言巧言说得似乎意动了,连忙道:“三弟怎么知道人家啥都不是?啥都不是能花那么多银子买块地建那么大一个宅子?”
“他得罪了祁少爷,祁少爷自然要调查他一番。”杜哲彦得意洋洋地道,“那人叫杜锦宁,不过是一个农家子,小时候连书都念不起。还是因为他有些小聪明,机缘巧合之下拜了漓水县博阅书院的山长为师,日子这才好过起来。至于他怎么有钱建宅子,那就不得而知了。没准这钱是关山长给他的。现在关山长已经去了京城,他除了跟齐少爷和梁少爷有些交情,也没什么靠山。如果这样的人都能踩在咱们头上,不把咱们放在眼里,咱们以后怎么能在府城立足?”
杜哲新还想再说,杜老太爷把手一挥:“行了,哲新不用多说了。”
他唤杜哲彦:“你去把我屋里的那幅颜大师的墨宝来,我去找一找曾老太爷,到时候请他家不论哪个少爷往那家走一走。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便是齐少爷和梁少爷都要给曾家面子,更不用说那小子了。”
每每想说“杜家”或是“杜小子”时,他都感觉别扭,干脆就用“那家”“那小子”代替了。
他们杜家虽说没出过什么官,但盘桓在府城几十年,又住在这葫芦巷这样的地方,自然还是有些人脉的。这不,隔壁的曾家已跟杜家做了六七年的邻居了,相处也还融洽。在杜老太爷的有意巴结下,两家的老爷子常常在一起谈诗论画。
曾家虽也没出过什么大官,但曾大老爷却是在府衙里做通判,正六品官员,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宜。宋朝的通判还身兼监察官的职务,即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报府郡内一切官员的情况。所以即便是知府都不敢得罪他。
像这样的官员,便是齐伯昆自己都要给几分面子。他万不会为了个跟自己孙子交好的农家小子出头的。
杜家现在不仅仅是为了一个“杜宅”的名号,他们要给人展示自己的实力。他们家虽读书不成,没人当官,但生意做得挺红火。杜家名下的酒楼可是有好几家,时不时地展示一下实力,让人不敢小觑,便可以避免许多麻烦。
“子卖爷田不心疼”,更何况是一副墨宝呢。能给杜锦宁一个教训,代价再大些杜哲彦都愿意。
他当即跑得飞快,很快就拿了一卷卷幅出来,交给杜老太爷。
杜老太爷打开看了一下,确认是那幅字,便在杜哲彦搀扶下去了隔壁曾家。
杜哲新见状,恨得咬了咬牙。
无论哪一个家族,家产大部分都是传给长子的。可近来因为杜二老爷,即杜哲彦的父亲当了个县衙主簿,又有杜哲彦这么个小马屁精攀上了祁家那棵大树,原本十分倚重长子长孙的杜老太爷,天平竟然慢慢向二房倾斜了。这让杜哲新和他父亲十分不甘心。
他们父子精心经营着酒楼,付出多少心血,别到时候竟然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杜哲新微眯着眼,想了一想,吩咐自己的小厮道:“再去查一查,看看那个杜家到底是个什么来路。姓杜,跟七少爷还长得如此相像,莫不是跟咱们家有什么渊源不成?”
“是,少爷。”小厮答应一声,出去办事去了。
杜哲新父子是这家的长子长孙,家里内外都是由他们掌控着,所以想要查点什么,办点什么事,可比杜哲彦方便得多。
隔壁曾老太爷垂涎杜老太爷的那幅墨宝许久了,这会子又听杜锦宁如此不懂规矩,一个后来者,又是年轻后辈,竟然跟老住户挂同一样的匾额,且他也知道杜锦宁不是什么权贵人物家的少爷,不过是跟齐家走得近。曾老太爷仗着自己儿子在府衙里做通判,并不怵其他人。
不过他终是跟杜老太爷不同。家里有人做官,他行事就谨慎许多。事关致仕的官员,他嘴巴上跟杜老太爷说没问题,可当时并没有行动,而是打算等中午儿子回来问过儿子后再看看帮不帮杜家出头。
可没想到那日曾通判有事,中午并没有回来,而是带着下属去乡下巡查水利工程去了。
杜老太爷等了一上午,见曾家都没有动静。他便沉不住气了,下午便去了曾家,对曾老太爷道:“如果曾老哥不愿意为了我们这老邻居得罪人,我也不强人所难,我一会儿就让大孙子过去再跟他说一说。”
这就是激将法了。
曾老太爷之所以能跟杜老太爷如此谈得来,两人的眼光水准那肯定是十分接近的。而且因为儿子做的通判便是知府都得讨好,他这老太爷被人奉承惯了,心理便有些膨胀,最听不得别人说“不敢”两个字。
当下他就把在家读书的一个孙子叫了过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