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农家日常-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寅生和章光义肯定是要留饭的,他们的面子,杜锦宁不能不给。
  齐慕远也不推辞。祠堂就在他家后面,走过去上柱香再磕几个头,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像他们这种家族,中个举人实在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用不着惊动远亲。
  不像杜锦宁,中个举人,那是桃花村方圆百里内、几十上百年都不一定有的成就,不光杜家的所有人都闻风而来,便是同村或是邻近几个村落的人都会来庆贺,情况复杂多了。杜锦宁想悄悄的进村,打一枪就跑,那肯定是不行的,至少得在那里吃个午饭和晚饭。
  齐慕远祭完祖,杜锦宁就跟他一起骑马出了门。
  想了想,杜锦宁在出门时吩咐汪福来去杜云翼家跑一趟,把她回来的消息告诉杜云翼。
  此时已过中秋,田里的稻谷已由绿转黄,沉甸甸的垂在稻禾上。杜锦宁、齐慕远带着几个护院骑马进了桃花村,在稻田里忙活的农人们纷纷直起腰来朝他们望过来。
  杜锦宁记性好,即便在桃花村呆的时间不长,且跟村里人接触不多,但只要见过面的她都记得。她既回来刷声望值的,此时见到村里人自然要打招呼。
  可没等她开始说话,就听到大家嚷嚷起来:“杜解元回来了,杜解元回来了。”
  杜锦宁一呆,这才想起,她中了举人,不光府城的衙役会去葫芦巷报喜,县衙的人收到府城递来的消息,也会派差役到村里来报喜。
  等她回过神来,村里人都从田间地头走了出来,到路边跟她说话。
  她赶紧下了马,跟大家打招呼寒喧。齐慕远也跟着下了马。
  “天哪,真是宁哥儿,长这么大了,还长这么俊,老婆子都快要认不出来了。”一个老太太望着杜锦宁惊呼道。
  杜锦宁转头一看,发现竟然是王婆子,连忙道:“王阿婆,您身体还好吧?”
  “好好好。”王婆子见杜锦宁还记得自己,高兴地拉着她的手道,“宁哥儿,你出息了啊。不光考上了秀才,还考上了举人。你娘和你姐姐有好日子过了。”说着,她抹起了眼泪。
  这是真心为陈氏她们着想的人。
  杜锦宁一直记得王婆子对她一家的善意,此次回来不忘给王婆子带礼物。不过此时人多嘴杂,她也不好拿出来,只得跟王婆子闲聊几句,又应付其他人的问话。脚下她也没停,一路往杜家宅子的方向走去,跟在后面的护院早已接过了她手里的缰绳。
  “宁哥儿。”王婆子忽然拉了拉她的衣袖,声音压得比较低,像是有悄悄话要说。
  杜锦宁朝其他人点了点头,转过头来靠近了一下王婆子。
  “你二伯回来了。”王婆子道。
  杜锦宁一愣,旋即反应过来。王婆子说的是杜云年。
  杜云年回来了?
  算一算时间,还真差不多了。
  杜锦宁一笑,对王婆子道:“回来就回来吧,他如今也不敢拿我们怎么了。”
  “这话说的对。”王婆子咧开嘴笑了起来。
  想当初,杜家小三房孤儿寡母的,没力量对抗杜云年,这才怕他几分。现在杜锦宁考上了举人,便是县太爷都巴结她几分,小三房哪里还怕一个什么都不是的混子?杜云年再混,也翻不出什么浪花。
  “你娘还好吧?你四姐订亲了吗?”她又问。
  听王婆子这么问,其他人也竖起了耳朵。
  “我娘挺好,四姐订亲了,四姐夫也是个举人。”杜锦宁顿了顿,又道,“我四姐夫的爹还是个巡抚,三品大官。”
  大伙儿一听,一个个都惊叹起来:“天呐,三品大官。”
  有人问道:“县太爷是几品来着?”
  有那知道的抢先回答:“县太爷是七品。府城里的知府老爷也才四品呢。”
  “那蕙姐儿的公爹得是多大的官啊!”
  听着大家的艳羡与惊叹,杜锦宁转过头去,看了齐慕远一眼。
  齐慕远回了她一个眼神,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不会觉得她是在炫耀。
  两人同窗几年,杜锦宁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会不知道吗?她如今这样说,不过是想震慑一下杜辰生几人,也好少些麻烦。
  乡里人最怕官吏,平时见上一个衙役都得害怕半天,更不用说比县太爷还要大许多的三品大员了。知道杜锦宁不光自己是举人,杜方蕙的公公还是个三品大官,即便杜辰生和杜云年有什么想法,也不敢再闹腾,出什么幺蛾子了。
  一行人一路走去,早有热心的小孩子跑去杜家通报去了。等杜锦宁一行人走到杜家宅子门口时,就见杜寅生和杜辰生等人都站在那里迎接了。杜云年和姚氏一家赫然在列。
  “伯祖父,伯祖母。祖父,祖母。”杜锦宁唤道。
  “哎哎,宁哥儿,你为咱们杜家光耀门楣了。你曾祖父地下有知,不知有多高兴。”杜寅生上前一把抓住杜锦宁的胳膊,眼泪流了出来。
  “伯祖父,锦宁总算不负重望。”杜锦宁朝杜寅生笑道。
  杜寅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家里出一个举人,把府城的杜家比下去。现在杜锦宁实现了他的愿望,也算是对得起她穿越时,杜寅生给她的帮助与善意了。


第554章 后悔
  “来来,进屋,进屋。”杜寅生说着,看到齐慕远,又赶紧招呼齐慕远,“齐少爷快请进,我们宁哥儿在府城多得你照顾了。”
  看到齐慕远在跟杜寅生说话,杜辰生这才嚅嗫着嘴,上前来跟杜锦宁打招呼:“宁哥儿回来了?快进屋坐吧。”
  他身后的牛氏以及杜云年一家脸上都堆起了笑容,不过笑容都有些僵,看向杜锦宁的眼神都十分复杂。相对于杜寅生一家的欢喜,他们此时心里更多的是害怕,以及嫉妒羡慕恨。
  杜锦宁是个记仇的。现在她考上了举人,不会使手段报复他们吧?就算她顾及着名声不会明着自己动手,但只要她表示一句,想来多的是人愿意为她动手给他们找麻烦。
  此时杜辰生无比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他就应该果断一些,要不就直接把杜锦宁的性命给结果了,以除后患;要不就应该在当初杜寅生说要送杜锦宁念书的时候,就改变态度,对杜锦宁好起来。
  如果那时他对杜锦宁好了,杜锦宁现在所带来的地位、好处都会归他所有:去府城里住大宅子,使奴唤婢的做老太爷,回到村子来被人艳羡,在章光义和杜寅生等人面前趾高气扬,想想就觉得美好极了。
  可现在,这些都应该属于他的风光,一样都没有,他还得担心杜锦宁回过头来报复他。
  这是他做得最不明智的一个决定了。
  杜锦宁既是回来刷声望值的,就不会落下把柄给别人抓。她表情虽淡淡的,但还是跟杜辰生和牛氏打了招呼,又看向杜云年:“二伯从牢里出来了?我怎么记得,你这还没到三年吧?”又上下打量了一下杜云年,“这两年多,二伯看样子还过得不错。”
  杜云年咧开嘴笑了一下,笑容带着一丝阴邪,让人心里有一种十分不舒服的感觉:“还好还好,我表现不错,那边就给我减了刑。”说着他看向杜锦宁,“要不宁哥儿有个坐牢的二伯,也让人诟病不是?我总得表现好些,免得连累了杜锦宁。”
  杜锦宁心里一动,倒是听出了杜云年的言外之意。
  她也笑了起来,笑容却是有些冷:“这个倒不会。二伯别忘了咱们签过一个断绝文书,我早已跟桃花村杜家断绝了关系的。这几年逢年过节之所以给祖父送礼,不过是我懂礼而已。其实我不送也没人能拿这事来做文章。”
  她这话一出,杜辰生和牛氏等人脸上的笑容就挂不住了。
  杜锦宁不说,他们倒忘了在分家的时候,杜锦宁是签过一个断绝文书的。杜辰生和杜云年都在上面签了字画过押。
  可杜锦宁偏偏在这时候提及,就好像提醒村里人,她这个举人的风光完全跟杜辰生这一房无关。
  杜辰生忍不住狠狠地瞪了杜云年一眼,笑着对杜锦宁道:“你二伯不会说话,宁哥儿你别在意。你是我杜辰生的孙子,身上流着我杜辰生的血,这是永远改变不了的事实。咱们的祖孙关系,又岂是一纸文书能断绝得了的?”
  说着不等杜锦宁开口,他便道:“行了,别站在门口,赶紧进去吧。”
  杜锦宁抿了抿嘴,转过头对杜寅生道:“伯祖父,我得先去给祖宗上一柱香吧?”
  “对对。”杜寅生听杜锦宁提及断绝文书,就知道杜锦宁仍然不肯原谅杜辰生和杜云年,正担心彼此闹得不愉快,就听杜锦宁这样一句话,赶紧道,“你考上了举人,这是我们杜家的荣耀,自然得先给祖宗上香。”
  杜锦宁便直直地朝前走,过杜辰生的家门而不入,直接去了杜寅生家。
  杜寅生家门口站着杜云昌一家四口。刚才人太多,他们凑不上去,便站在了后面。
  “四叔。”望着杜云昌,杜锦宁展开了一个真正的笑容。
  “你小子,厉害。”杜云昌上前,轻轻拍了杜锦宁的肩膀一下,“走吧,进去。”
  杜锦宁跟章氏打了声招呼,跟着杜云昌一起进了门,一面走一面问道:“有人去唤章里正了吗?章鸿文可在家里?”
  “应该有人去了。这样的大事,不会没人跟他说。”杜云昌道,“鸿文正好也在家。听到你跟齐少爷回来,他肯定会飞快地跑过来。”
  杜锦宁跟着杜云昌刚刚迈进院门,就听身后一个气喘吁吁的声音叫道:“杜锦宁,齐慕远。”
  杜锦宁转过头,就看到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男子站在那里,满脸激动的神色。
  “章鸿文。”她忙转身,朝章鸿文叫道。
  章鸿文没能跟上杜锦宁这些人的步伐,一直留在博阅书院念书。后来他也参加了童生试,但过了县试后,府试的时候却没有通过,所以现在仍然是个白身,没能取得童生功名。
  杜锦宁已有两年的时间没见着章鸿文了,这家伙高壮了许多,眉宇间脱去了青涩,变得成熟稳重起来。
  “走走走,先进去,进去再说。”杜寅生见这师兄弟三人似乎打算在这里寒暄起来,赶紧打断他们。
  章光义此时也过来了,看看村里人越来越多,一条巷子此时已经被完全堵住了,忙高声道:“大家先散了吧,先散了。几位乡佬进来便好。”
  杜锦宁也说了几句话,感谢了大家一番,这才跟着杜寅生进了院门,直奔祠堂而去,上了香祭拜了曾祖父、曾祖母的牌位。
  “爹,您的曾孙子宁哥儿终于不负所托,取得了举人。再过两年,他必然会拿个进士回来,光宗耀祖。您老人家的心愿达成,您就安心吧。”杜寅生也跟着上了香,站在老爷的牌位面前,老泪纵横。
  杜锦宁从袖子里掏出手帕给他,又看了杜云昌一眼。
  杜云昌为了完成老父的心愿,原先一直被逼着读书考功名。现在想是生活没有了压力,身子骨倒是好起来了,比原先胖了一些,脸色也红润起来,再不像原先那般瘦弱。
  杜云昌想来也是想到自己背负重担的日子,十分感激地对杜锦宁道:“宁哥儿,多谢。”


第555章 皇上驾崩
  祭了祖,大家便坐了下来。在座的除了杜寅生和杜辰生、章光义,还有几位村里的乡佬,这算是代表了杜锦宁的长辈和村子里德高望重之辈。
  大家先赞扬了杜锦宁一通,便说到宴请的事。
  杜锦宁道:“我昨日参加完鹿鸣宴就直接回来了,明日要回去送座师等人,没多少时间呆在家里。我将一百两银子托付给伯祖父和章里正,劳烦他们替我宴请村人如何?”
  “怎的这么急?”杜寅生皱了皱眉,旋即又看了杜辰生一眼,心里越发厌恶杜辰生一家。
  要不是他们,杜锦宁怎么避家乡如蛇蝎呢?这么个有出息的孩子,要是跟家乡不亲,往后回来的时间估计会越来越少。
  杜家的情况,除了小孩,村里没人不知道。
  杜寅生心里的担忧,乡佬们亦有,大家都猜测杜锦宁急着回府城,可能就是个借口,实际是不愿意跟杜辰生一家多接触,免得又生事端。
  当初在杜家分家时做证人的乡佬李大伯,向来是个老好人。见杜锦宁如此排斥杜辰生等人,便有意做个和事佬,劝道:“府城离这里也不远,宁哥儿你可以先回去送座师,再回来住上一段时间,最好是把你娘你姐姐她们都叫回来。宁哥儿,你现在是举人了,这村子里没人敢给你委曲受,以前的事,你也别太放在心上。血浓于水,你祖父终是你祖父,没有他就没有你父亲,更没有你,你说是不是?”
  杜锦宁便看他一眼,神色淡淡:“李大伯的意思是,我不孝?”
  “不不不不……”杜寅生吓了一跳,沉着脸对李大伯道,“你是什么意思?我们杜家好不容易出个举人,你还要给宁哥儿扣一个不孝的大帽子不成?辰生他自己都还没说话呢,这儿有你说话的份吗?”
  “就是。李大哥,你要是不会说话就别说,免得我们村里好不容易出来的一个举人被你扣个罪名又打回白身。”章光义也附和道。
  一直板着脸垂着眼睑的杜辰生一听这话就精神起来,抬起眼开嘴想要说什么,却被杜寅生和章光义那吃人的目光吓住了。
  他要是这时候跳出来说杜锦宁不孝,几个村子的人一口一个唾沫都能把他给淹死,杜寅生和章光义甚至能把他给生吃了。
  李大伯涨红着脸,把手摆得跟风车一样:“不是不是,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我,我就是说……”
  “你不用说了。”章光义打断他的话,“宁哥儿他现在接触的人与层次是你没法想象的,他既然有事,又岂是个小小的宴席能耽搁的?宁哥儿刚才也说了,把银子放在他伯祖父这儿,咱们帮他张罗就是。没的为了陪你们多说两句话喝几杯酒,就耽搁他的大事。”
  “多谢章大叔体恤。”杜锦宁站起来朝章光义行了一礼,又向大家道,“我确实要回府城有事,不是托辞。”
  齐慕远也赶紧作证:“杜锦宁说的是实话。”
  “多谢齐少爷陪锦宁回村。”杜寅生先向齐慕远道了一声谢,这才对杜锦宁道,“你尽管放心回去,村里的宴席有我和你章大叔。”
  “那就劳烦伯祖父了。”杜锦宁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银票,递给杜寅生。
  杜寅生摆手:“不用那么多,有个三十两足够了。”
  坐在门边的牛氏嘴唇蠕动了一下,最后还是没敢说话。
  她也知道,杜锦宁现在今非昔比。她考上秀才的时候就能让县太爷不给他们开路引,现在考上了举人,还不是想怎么整治他们就怎么整治?而撒泼卖惨威胁各种手段,对杜锦宁又无效,她还真不敢招惹杜锦宁。
  杜寅生和杜锦宁推拒了一番,最后杜寅生还是收下了这一百两银子。
  他看了齐慕远一眼,问杜锦宁道:“今晚是否在家里住?”
  杜锦宁歉意道:“一会儿我还要去书院拜访先生们,没准还得去县令大人那里一趟,事情很多,晚上就不回村里住了。昨晚回得太晚,进城就已天黑了,我直接就住在了齐慕远家。今晚还是住他那儿。”
  杜寅生心里失望,知道杜锦宁终究对杜辰生一家心生芥蒂。只要他们在桃花村,杜锦宁就没有回村里好好呆着的可能。
  他暗叹一声,面上却是不显,理解地点头道:“应该的。你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多亏了书院里先生们的教导。你得了解元,不光是博阅书院的荣耀,也是咱们漓水县的荣耀,县太爷下了衙没准就去找你。你回城里住倒也方便。”
  既知杜锦宁不在家里住,没准一会儿就起身告辞,他赶紧问道:“不知我叫你打听的府城的杜家如何了?”
  杜锦宁本想等外人走了再跟杜寅生说巷尾杜家的事,此时见问,忙把他家的情况跟杜寅生说了,不过没有说她跟那个杜家就住在同一条巷子里。
  杜寅生沉吟着没有马上说话。
  “伯祖父要上门认亲么?”杜锦宁问道。
  “你说呢?”杜寅生反问道。
  “这自然是看伯祖父您,毕竟这是您的心愿。”杜锦宁自然是无可无不可。以前认了亲,或许对她还有些麻烦。可现在巷尾杜家已是夹着尾巴做人,根本不敢来招惹她,已经对她造不成麻烦了。
  杜寅生望着杜锦宁:“听你刚才说的那些事,想来他们的为人并不讨喜。如果认了亲,恐怕会给你们添麻烦。要不就算了吧。反正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这一支认回去又怎么的?再如何也亲近不起来了。”
  杜锦宁十分意外。
  杜寅生宁可逼自己体弱的儿子苦读,都希望家里出个秀才举人,好带着他父亲的牌位认祖归宗。现在她已完成他的心愿,他怎么倒反而不着急了呢?
  不过能不认那支亲戚,她还是很高兴的。谁愿意自找麻烦呢。
  “那这事就放一放吧。等您想回去认了,我就陪您去。”她道。
  “好,好。”杜寅生用力地点头。
  说完这事,杜寅生正要问杜锦宁关于她订亲的事,就见一个人从外面跑了进来,气喘吁吁地道:“不、不好了。”
  杜寅生定睛一看,却是杜云翼,他眉头一皱,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皇、皇上……驾崩了。刚才……县里敲响了丧钟。”


第556章 相邀
  大家都是一惊。
  齐慕远“噌”地一声站了起来,惊呼道:“什么?”
  杜云翼看到齐慕远愣了一愣,倒是想起他是前吏部尚书的孙子了,连忙又道:“皇帝驾崩了。”
  杜锦宁站了起来,拍了拍齐慕远的肩膀。
  在座的这些人,山高皇帝远,虽说皇帝驾崩对他们来说是天大的坏消息,但其实对他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最多是短时间内不能嫁娶。
  可齐慕远的家人都在京城,祖父齐伯昆更是参与到夺嫡战争中。现如今皇帝死了,会是谁上位做皇帝呢?
  二皇子跟大皇子一直争得你死我活,要是二皇子做了皇帝,大皇子能活下来的几率太小了。即便能活下来,也生不如死。而作为大皇子一派中竖力量的齐伯昆,好日子也到头了。
  齐慕远自然会担心京中祖父与父母的安危。
  杜锦宁想安慰他,但也知道此时不管她说什么,都是苍白无力的,对齐家的这场危机起不了任何帮助作用。
  她只能问道:“你要不要赶去京城?”
  开始杜寅生、杜辰生和几个乡佬对于齐慕远和杜锦宁的反应和举动还有些莫名其妙,此时听她这么一问,倒是明白了皇帝驾崩对于齐慕远影响很大。
  有些人对齐慕远的家世开始还没有什么认识的话,这时候便感觉不明觉厉起来。
  这个后生,家世牛逼啊。
  “不用。”齐慕远摇摇头。
  他知道,此时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他此时赶去京城,不光对祖父和父亲没有好处,没准还落入别人的陷阱,让别人用他作人质胁迫祖父。
  “你祖父他们,此时定然希望你留在桂省,不回京城去冒险,好为齐家保留一条血脉。你要是执意进京,没准就扰乱了他老人家的心神,让他做起事来束手束脚。所以你还是好好地留在这里,千万别想着回去。再说,你回去也帮不了什么忙,只能添乱。”杜锦宁道。
  齐慕远点点头:“我知道。”
  见他还能保持理智,杜锦宁放下心来。
  她转身对杜寅生和章光义道:“伯祖父,章大叔,出了这样的大事,虽说齐慕远不打算回京城,但总要跟京中通消息,还是尽快赶回府城的好。现在情况特殊,禁止一切娱乐及庆祝活动,宴席也不能再办了,我跟齐慕远干脆就告辞回县里去吧。去书院看过先生们后趁着时辰还早,我们下午就回府城去。”
  杜寅生该说的话都说了,虽有不舍,却也知道桃花村留不住杜锦宁,对杜锦宁这决定倒没什么表示。
  倒是章光义舍不得,说道:“这就走啊?”
  他还想让杜锦宁指点一下章鸿文呢。章鸿文过了个县试就卡住了,府试没能通过,跟年仅十四岁就中了举人的杜锦宁差距实在太大了,章光义希望儿子能沾点文魁星的光,下回不光通过府试,最好一举通过院试,成为秀才。
  杜锦宁也知道章光义的想法。
  她看向章鸿文,问道:“鸿文你会骑马不?如果会的话,不妨跟我们一起去府城。如果不会,你找个时间坐车去,我跟你好好聊聊如何做文章。”
  章鸿文还没说话,章光义就大喜,道:“他自打知道你学骑马,就十分羡慕。我想着他每日来去不方便,便买了一匹骡子,他现在去书院都骑骡子。骑马是没问题的。”
  说着他又怂恿章鸿文:“鸿文你跟锦宁去府城一趟吧,学一学如何写文章。你在书院里念了这么多年书,先生该讲的也都讲了。你听听锦宁和齐少爷的经验,没准就豁然开朗,知道如何写出好文章呢。”
  章鸿文长这么大,还没出过远门呢。一听要去府城,还是跟杜锦宁和齐慕远去,自然十分兴奋,问杜锦宁道:“会不会太麻烦你们?”
  “不会。”杜锦宁笑道,“关嘉泽也在府城,我回之前他还念叨你呢。”
  “那我就去叨扰你们了。”章鸿文高兴道。
  杜锦宁向杜寅生和乡佬们拱拱手:“如此,那我们就告辞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