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农家日常-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泽哥儿,你一定要好好感谢杜锦宁。要是没有他帮你分析一通,现在你能不能参加会试还未可知呢。”孔氏无限感慨地对关嘉泽道。
  虽说会试的主考官不是礼部尚书,但因恩科是礼部主持的,如果关正祥还是礼部尚书,关嘉泽作为他的亲儿子,那肯定是要避讳的。如此的话,关嘉泽势必要等到下一届春闱了。
  一步迟,步步迟,等别人都爬上四五品了,你还在六品打转,前途就被耽搁了。
  所以这时孔氏万分感激杜锦宁。
  关嘉泽也心有余悸:“我知道的。要不是他,我现在都不能参加考试了。
  恩科由礼部主持,礼部尚书不可能因为儿子参加科举就不当这个尚书,所以无从推辞,回避的就只能是晚辈。但齐伯昆却没有这个顾虑。
  本来皇帝想让齐伯昆作为这一届恩科的主考官的,但因齐慕远参加考试,齐伯昆就将此事给推了。


第631章 心态
  虽然杜锦宁爱分析政局,对京中的这些官员以及派系也尽可能地摸清楚,以做到知已知彼,遇到事情,或是被人害了不至于满脸懵逼,满心茫然。
  但会试在际,她对于谁做主考官,谁做副考官并没有太多的关注,依然跟往常一样在太学里认真地看书学习。
  每到一个学院,她做得最多的一件事,不是做作业,不是写夫子布置下来的文章,而是跑藏书楼,把藏书楼里的书都扫上一遍。
  桂省毕竟不是学风浓郁的省份,就算是桂省最大的府学,其藏书量跟太学相比,也少得可怜,十分之一都不到。
  所以杜锦宁这半年多来,就跟老鼠掉到了米缸里,整日沉浸在获取知识的快乐里,处理家中杂事不过是占用了她一点点的时间。即便现在满京城的人在议论谁做主考官,谁谁谁的文章写得好,谁最有可能取得状元,依然不能让她太过分神。
  这让暗自观察他的冯学正暗自点头。
  当初杜锦宁入太学之前,冯学正因为听信了妻弟的话,这才为难杜锦宁的。
  他的妻弟,跟祁元道是好友。祁元道当初被杜锦宁气得吐血的事让他知道了,他十分气愤。听说杜锦宁来了京城,而且要进太学,他就特意去找了姐夫,将杜锦宁对前辈不尊重、轻狂无礼的事说了,冯学正这才在杜锦宁入学的时候为难一下她。
  不过这大半年来,杜锦宁的表现冯学正一直看在眼里。这孩子资质极佳,却难得的不骄不躁,勤奋好学,洁身自好,而且对长辈尊敬有加,对同窗也友好以待,根本不像他妻弟所说的那般狂妄骄纵。
  现在会试就在眼前,太学里的学子一个个都心思浮动,杜锦宁却依然跟以前一样,除了吃饭睡觉,都泡在藏书楼里看书。
  杜锦宁这情形,虽然让冯学正暗自赞许,却让关嘉泽受不了了。
  他忍不住开口道:“你怎么就不关心一下主考官是谁呢?当初周东平要害你,差点让你连府试都没过,可见主考官多重要。现在到了临门一脚了,你怎么倒漠不关心起来了?”
  方少华也点了点。
  杜锦宁从书本里抬起头来,瞥了关嘉泽一眼:“说的那么好听。你小子是想让我给你分析题目吧?”
  关嘉泽脸色一红,却嘴硬道:“谁说的?题目有什么好分析的?”
  “哦。”杜锦宁又低下头去,看自己的书。
  “喂,你能不能别看了?”关嘉泽抓起杜锦宁桌上的那本书,收到身前合拢握住,生怕杜锦宁过来抢似的,“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看这种书。”说着,他把封面在众人面前晃了一下,以获取认同。
  方少华一看,竟然是一本游记。他也十分无语。
  “你不是说不用分析吗?这是干嘛?”杜锦宁问道。
  “我是说不用,不过你如果分析一下,对你来说也有好处不是?”关嘉泽道,“再说,许成源你总是帮一帮吧?他可是你大姐夫。”
  许成源当初没能入太学,而是去了京城一家比较好的书院。这半年来大家都忙于功课,也就是沐休的时候他会去杜家找一找杜锦宁,让她帮自己看看文章,跟关嘉泽几人倒是很久没见面了。
  而关嘉泽、许成源当初院试的时候,可是靠杜锦宁猜中律法试题过的关。所以关嘉泽现在很希望杜锦宁关注一下主考官,好分析出一些题目类型,以便于会试的时候文章写得心应手。
  有了杜锦宁给他分析的那一大通做官的事,关嘉泽现在对杜锦宁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了。不听一听杜锦宁的分析,他就感觉心里没底。
  杜锦宁却摇摇头:“主考官都不知道是谁,有什么好分析的?再说,都是写策论,平时你文章写得如何就如何。难道分析题目还能让你的文章写得更好不成?”
  “那也不一定。”方少华真不愧是关嘉泽的好朋友,两人最是臭味相投,这时候就力挺关嘉泽,“有好些人都会猜些题目,然后把文章写好,再拿去给长辈批改。如此精雕细琢,肯定要比在贡院里写的强上许多。一旦遇上相同或是相近的题目,那么就占大便宜了。”
  “别人那样做,是因为平时文章写得少。你们要跟别人比吗?”杜锦宁无语。
  关嘉泽和方少华对视一眼,一下子无言以对。
  这一个月以来,杜锦宁时不时地弄些题目出来,让他们写文章,而且以一天三篇文章的速度交上来。平时大家还要上课,空闲的时间本来不多,尤其是两人都是成了亲的,回家的频率要高一些,杜锦宁的这个要求让他们十分吃力,有时候晚上要写到很晚,才将当天的任务完成。
  而他们的文章写出来了还没完,第二天放晚学的时候还得去听陆九渊三人点评——陆九渊他们两个月前就进了京。不过没有进书院里去做先生,而是赋闲在家里,只帮他们看文章。
  杜锦宁不仅要求他们跟齐慕远这样做,就连许成源也不放过。
  经过这么一个多月的强训,他们写文章的速度越来越快,水平也越来越高。
  坐在一旁一直看关嘉泽和方少华耍宝的齐慕远这才开口道:“考过这么多试,你们也知道不同的主考官,喜欢的文章风格是不一样的。今年是恩科,皇上对这一次会试尤其重视,估计不到最后一刻,都不会宣布主考官是谁。那些备好文章进了考场后硬套的,写出来的文章能迎合主考官的喜好吗?咱们平时多练,到了考场上根据实际情况写文章,岂不比他们要好?”
  方少华点点头:“有道理有道理。”他看了关嘉泽一眼,鼓励道,“陆先生他们不是说了吗?以咱们的文章,拿个进士不难的。”
  “他不是只想拿个进士而已,他想考到前十呢。”杜锦宁笑道。
  关嘉泽脸色一红,找了张椅子坐了下来:“难道你们就不想?”
  “我们虽然也想,但这种欲望并不强烈。”杜锦宁说完,正色道,“考这种试,不光考水平,还要考心理素质。你给自己太大压力,发挥不出水平,倒还不美。放松心情,要抱着‘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心态去考,你才能考出好成绩。”
  关嘉泽一呆,旋即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给杜锦宁行了一礼:“多谢师弟提点。”


第632章 主考官名单
  杜锦宁赶紧站起来扶起关嘉泽,然后拍拍他的肩,心里十分感慨。
  她现在知道孔氏带着儿女回乡的用意了。
  如果孔氏不带关嘉泽兄妹俩回乡,而是一直留在京城,关嘉泽和关嘉玉长期处于现在这种愤懑的心态里,很容易养成偏激的性子。回乡后,他们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生活后养成豁达的性子,即便回到了京中,只要稍稍一点拔,就能从牛角尖里走出来,很快调整好心态。
  孔氏在母亲这一职上,做得实在是尽职尽责。
  因为要谈科举大事,关嘉泽和方少华怕隔墙有耳,并不敢在太学里说,而是特地等了个沐休日,约了齐慕远一起来杜家,所以此时他们是在杜锦宁的书房里说话的。
  杜锦宁让关嘉泽坐下,一边坐下一边道:“虽然我这里没有题目,不过倒有些东西给你们看。只是……”
  他望了望门外:“许成源和梁先宽怎么还没来?”
  “你约了许成源和梁先宽?太好了。”关嘉泽高兴道,“我好久没见着他们了。”
  杜锦宁正要说话,就听院门被拍响,青木的声音在外面响起,“少爷,大姑爷来了。”
  “快请进。”
  她的话声刚落,院门就被推开,身穿青色绸缎衣衫的许成源走了进来。
  京城的书院,无论是太学还是普通书院,能来这里念书的大多是家境不错的。那些人自打出生起就绫罗绸缎,京城里穿布衣的基本都是贩夫走卒,所以杜锦宁一行人一改以前在漓水书院里养出来的朴素习惯,将衣服的料子都改成了绸罗,如此也避免了一些麻烦。
  否则满太学的人都穿锦罗,就你穿布衣,别人不奚落你奚落谁?这又不是杜锦宁前世看的男频打脸文,明明是一条龙,非得扮成猪,然后在老虎欺负你的时候装逼打脸。杜锦宁觉得,那不是制造爽感,而是制造麻烦。
  屋里几人都纷纷站了起来,跟许成源打招呼。
  许成源也满脸欢喜地跟大家叙旧。
  杜锦宁见他没有丝毫的局促自卑,暗自点头。
  在这一群人中,就她跟许成源家世最差。不过她是穿越者,心态是这些人所不能比的;而且她凭本事赚的钱,虽比不上关齐世家的底子厚,但光从个人能支配的钱财上来看,她比这些人还强上许多。
  唯有许成源,无论是出身还钱财,都是最垫底的。现如今又一个人去了普通书院,一旦心态上没能好好调整,在见到关、齐、方三人,未免流露出自卑之意。一旦他把自己看低了,关、齐、方三人既便个人素养再高,也很难再将他归为同类人。
  可现在看来,许成源还好,没有让她失望。
  杜锦宁是不知道,许成源是一切以杜锦宁为圭臬。见杜锦宁无论是在这些世家子面前,还是面对静王赵昶,都永远不卑不亢。而这些人因为她这从容气度以及她的才学,不光没有一丝轻视,还打心眼里敬服于她。于是许成源从中悟出了许多道理,从而一改自己的小家子气,变得气定神闲起来。
  大家许久不见,自然要问候寒喧一番,问问彼此的近况。没一会儿梁先宽来了,又是一番寒喧,好不容易等大家安静下来,关嘉泽迫不及待地问杜锦宁:“你说有东西给我们看,是什么?”
  杜锦宁这才从抽屉里拿出一迭纸,分发给众人。
  大家低头定睛一看,纸上竟然罗列了许多人名,人名后面是他们的学派、文风及政治派系等等信息。
  比如第一列的内容就是这样:
  顾汐年:皇子太傅、少师、内阁大学士;文风绮丽、好骈体;孤臣,除其下四子之外再无政治联家。
  大家一惊,抬起头来,望向杜锦宁:“这是……”
  杜锦宁点头:“对,这是恩科有可能做主考官之人选。”
  说着她看向齐慕远:“这个是我跟齐慕远一起弄出来的。”她将手里的纸抖了抖,“别看上面只有十个人,但要把他们从几十个官员里甄选出来,很不容易。”
  关嘉泽等人看着自己手中纸张上的十来个人,纷纷点头。
  可不是。先要把正三品以上的官员扒拉出来,再将跟二皇子、四皇子关系密切的剔除掉,还要将与今年参加春闱考生有直系亲戚关系的找出来。前两步还好办,可要查清楚今年的考生名单以及他们的家世,不知要花费了多少力气。
  以杜锦宁和齐慕远的才学,根本不需要做这些,只需在考试时正常发挥水平即可。两人之所以要费这么多功夫,无非是为了他们。
  “感谢的话我们就不说了,这份心意,我们铭记于心。”关嘉泽道。
  梁先宽道:“别的且不说,以后做了官,咱们守望相助。”
  “对对。”方少华和许成源纷纷附和。
  杜锦宁一摆手:“自家兄弟,说这些做什么?难道没有今天这张纸,我以后做官时落了难,你们就不伸手相助不成?”
  “怎么会?”关嘉泽一听就要站起来表忠心,被杜锦宁一个眼神定在了那里:“关嘉泽你坐下,废话少说。”关嘉泽只得讪讪地坐下。
  其他人都“哈哈”笑了起来,书房里一片轻松惬意。
  梁先宽问道:“这张纸上,是不是越是排在前面,做主考官的可能性就越大?”
  齐慕远点点头:“正是。”
  关嘉泽就皱起了眉头,盯着第一个名字:“顾汐年,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悉呢?”
  方少华没想那么多,道:“他在朝中做这么大的官,你听说过他的名字很正常。”
  关嘉泽却摇摇头;“不对,我总觉得这个名字对咱们有些不怀好意。”
  “莫不是关半仙掐指一算,算出这个名字对咱们不利?”方少华开玩笑道。
  他话声未落,就听齐慕远道:“顾汐年的女儿,当年曾跟你四叔订过亲。”
  电光火石间,关嘉泽就明白了其中的关窍:“周东平当年就是因为他女儿,才对我四叔怀恨在心,从而在府试上为难杜锦宁的?”
  众人的目光都落到了杜锦宁身上。
  杜锦宁点头道:“正是。”
  “靠。”关嘉泽想骂娘,“那咱们跟他岂不是冤家路窄?”


第633章 运气不好
  “咱们不会这么倒霉,遇上他做主考官吧?”方少华道。
  许成源皱着眉头,道:“周东平那是小肚鸡肠,现在这个顾汐年能做到太傅少师的位置,想来没这么心胸狭窄。二十多年了,还将以前的事记在心上,况且当年错的也是他家,为此而为难咱们,不怕别人翻出当年的丑事吗?”
  “没错。”齐慕远道,“关山长来京城许久,也没见顾汐年出手做什么,更不用说为难咱们这些小辈了。再者,既是恩科,那么咱们这一届考生就皆是新皇第一届门生,皇上一定比所有的时候都关注着科考。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动手脚为难咱们,他就不怕落了把柄,像周东平那样落得个不好的下场?”
  众人皆点点头,放宽了心怀。
  其实如果顾汐年真要为难人,最大可能的就是为难关嘉泽和杜锦宁两人。关嘉泽是关乐和的侄儿,杜锦宁是关乐和的弟子,他们的关系最近。其他人跟关乐和是同乡,最多是关乐和任山长时书院里的学生,顾汐年还不至于揪着他们不放。
  不过话又说回来,关嘉泽与其担心跟关乐和有过节的人对他不利,不如担心与关正祥有过节的人对他不利。关正祥这人一看就是糊涂的,平素得罪的人也不少。估计哪些人是仇家,关正祥自己都不清楚。关嘉泽是防不胜防。
  至于杜锦宁,她一切都心中有数,完全不用别人来担心她。
  好不容易大家能聚在一起,大家便没有立刻散去,而是把各自长辈和夫子的提点都拿出来说一说,跟大家共享一下。杜锦宁干脆又出了三个题目给大家写文章。
  关嘉泽不由哀嚎:“平日就算了,今天好不容易是沐休日,你能不能让大家好好歇一歇?”
  方少华耸耸肩:“你不想写可以先回去,不强求。”又转头问杜锦宁道,“对吧?”
  “对。”杜锦宁回答得十分干脆利索。
  关嘉泽嘟着嘴:“那还是算了吧。没准今天你们写的文章,就是会试时要考的呢。”
  杜锦宁没理他:“齐慕远、方少华,咱们三人一人出一题。”说着又补充道,“就按着我那张纸上前三位主考官的风格要求来出题。”
  “好。”齐慕远和方少华点头答应。
  杜锦宁铺好纸,稍一思索,在纸上写下了一个题目。
  题目倒还罢了,关嘉泽一看上面的文体要求,竟然是骈文,不由又哀嚎起来:“为什么又是骈体文?我最不擅长写这个。”
  这段时间,杜锦宁没少出题目要求他们写骈文。
  “因为顾汐年好骈体。”许成源原先还不明白为什么杜锦宁一再要求他们写骈文,现在终于知道杜锦宁的苦心了。
  骈文盛行于南北朝。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即为源自骈文的律赋。唐代公文亦为骈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韩、柳去世之后,骈文的影响又起,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就是骈文的好手。入宋之后,在欧阳修等人率领之下,古文运动掀起第二轮**,散文大家迭出,骈文自此渐衰。
  拐了弯的历史延续到现在,散文已成主体,已很少再有人写骈文。所以许成源原先一直没能理解为什么杜锦宁要求大家写骈文。
  关嘉泽叹了口气,认命地写起文章来。
  这么一写,就是一天的功夫。
  他们这一群人以前在桂省府城时没少在杜家聚会,陈氏听得他们过来,自然十分高兴,亲自送了些点心水果来,跟大家打了声招呼,中午又置办了丰厚的饭菜,让他们在杜锦宁院子里享用。大家终于在太阳落山前把文章写好,这才婉拒了陈氏留他们吃晚饭的好意,各自散去。
  杜锦宁则派了小厮把大家写的文章送给陆九渊三人批改。
  在他们紧张的准备中,会试终于来临。
  杜锦宁参加科考早已身经百战,心态依然保持平静,不过陈氏却紧张得很,又怕影响杜锦宁,只能百般掩饰,不让自己露出端倪。
  她表情平静地将东西检查了一遍,又问:“还有什么没带的么?”
  杜锦宁不由好笑:“都带齐了。其实也没什么好带的,笔墨纸砚里面都有,铺盖也无需带,只穿一身衣服即可。而那身衣服鞋袜,娘您已检查过五遍了。”
  陈氏脸色一红,嗔怪道:“娘还不是担心你在里面被冷着。现在刚过腊月,天寒地冻的,你却要在那阴冷潮湿的考舍里呆三天,娘怕你冻出个好歹来。”
  “是是是,我知道娘您担心。但这些年我一直勤于锻炼身体,倒也不甚畏寒,有这些衣物也尽够了,您不必担心。”杜锦宁笑道。
  陈氏转过身来,凝望着自己这个比男子还要能干的女儿,欣慰地点了点头:“那就好。”
  当初杜锦宁要跟齐家护卫们学习武功,陈氏是不大愿意的。现在她无比庆幸自己当初没有阻拦成功。
  杜锦宁练的武功,虽不是特别厉害,但起码能强身健体;而且她行走于外面时,因有几分自保之力,她也不用那么担心。果然,有付出,就有收获。
  “少爷。”青木的声音在院门外响起。
  杜锦宁走到门口,问道:“什么事?”
  “齐少爷派人送来一封信。”
  杜锦宁的神色凝重起来:“拿进来。”
  明日子时就要去贡院了,齐慕远却在这时候送信来,内容只有一个,主考官的名单出来了。
  青木送了信进来,杜锦宁没有马上拆开,问道:“是谁送来的?还说了什么没有?他人呢?”
  “刘高送来的,他已经走了。没说什么。”
  杜锦宁挥手让青木出去,把信拆开,只见上面只写了六个字:“顾汐年、蒋统。”是齐慕远的字迹。
  杜锦宁微一挑眉。
  她的运气似乎不大好。
  顾汐年跟关乐和有旧怨,而这个蒋统,却是祁元道的亲家,祁思煜的外祖父。他曾任国子祭酒,后因身体不好,辞了官在家休养。
  也不知赵晤是怎么想的,竟然把他重新请出山,担任这一届恩科的副主考官。


第634章 被撩了
  这个消息倒没影响杜锦宁的心情,她伸头叫住青木:“你让刘大庆他们几个过来。”
  “是,少爷。”
  陈氏从杜锦宁的脸色上没看出什么来,忍不住问道:“怎么了?”
  “没什么。”杜锦宁摇头道,“是齐慕远派人送来的,告诉我谁是主考官,谁是副主考。”
  想了想她叮嘱陈氏:“这种消息都是保密的,就怕走漏了什么风声。所以娘您可别往外说,免得害了齐爷爷和齐慕远。”
  陈氏吓了一跳,忙摆手道:“放心,我不会说的。”
  杜锦宁点点头,走到书桌前,将这两个名字写在几张纸上。
  写完蒋统的名字,她盯着这两个字看了许久,思索着要不要把蒋统的信息写上去。
  蒋统虽是已致仕的官员,但因为是祁元道的亲家,祁思煜的外祖父,杜锦宁还是关注了他一下的。这人挺有才学,否则先皇也不可能让他做国子监祭酒。他的文风比较平实,跟顾汐年的文风刚好相反。
  杜锦宁实在琢磨不透,把这两人放在一起做主考和副主考,赵晤到底是怎么想的。蒋统的身体不好,他顶得了几天几夜赶着批改试卷的强度吗?如果不是他参与批改试卷,那么就算是蒋统出的题,也应该按着顾汐年的喜好来写文才对。
  阅卷者,才是打分者。
  还有一点,如果祁思煜今年也参加科考,那么蒋统就应该主动回避。大宋在这方面可是做了十分严格的规定:“本族缌麻以上亲,及有服外亲、无服外亲,并令回避,其余勿拘。”除非今年祁思煜不参加科考。
  思索良久,杜锦宁终于没在蒋统的名字后面写任何信息。
  她总觉得蒋统只会参与出题,不会参与阅卷。如果她写了蒋统的文风喜好,反倒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