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农家日常-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罪名岂不是跑不了了?”
  杜辰生苦笑一下:“你还没看出来吗?你那大儿子大儿媳妇,都偏向着那边呢。要是咱们去他家闹,你信不信?咱们前脚进那边门,云翼和张氏后脚就能去把咱们架回来。”
  想起上次杜锦宁和陈氏回来时,杜云翼夫妇俩的态度,牛氏顿时怒火中烧:“云翼是怎么一回事?还拿不拿咱们当他爹娘了?”
  “宁哥儿越来越有出息,跟宁哥儿交好,程哥儿、德哥儿他们也能有些好处;而咱们,能给云翼他们什么呢?不光没给他们好处,反而一再地拖后腿。”杜辰生长叹一口气。
  他闭了闭眼,睁开来时,眼眸里是从未有过的清明:“罢了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就好好地过日子吧,别折腾了。小三房咱们是半点沾不上了,云年是个什么下场还不知道,就算以后回来了咱们也是靠他不住的。仅剩下云翼,可别闹得让他们也寒了心。张氏不愿意咱们去城里,咱们也别去惹她生厌,就这么处着吧,只要云翼隔三差五地回来看看咱们就成。”
  “至于姚氏和寿哥儿,你也别管他们了,由他们去吧。就照姚氏这坐吃山空的劲儿,那几十两银子估计也剩不了多少了。以后,她有的是苦头吃。实在不行,等云年回来再收拾她。你现在跟她闹,除了气着自己,还能干嘛?反正她也是不听你的。”
  牛氏沉默半晌,这才道:“成,听你的。”
  不过牛氏还是没忍住,等杜云翼夫妇俩回来探望他们时,牛氏不由得跟他们提起了杜方菲的嫁妆的事。杜云翼和张氏也知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早有了准备,当即对二老好好劝诫了一番。
  待他们走后,杜辰生对牛氏道:“你还没看清楚吗?杜云翼两口子现在偏向着小三房,话里话外都拦着不让咱们别闹呢。我看往后啊,咱们别再打小三房的主意了。细想想,当初他们是净身出户,没占过咱们杜家一丝便宜,现在咱们又有什么资格叫他们回报?”
  牛氏默然不语,回想起大儿子和大儿媳妇的态度,颇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
  张氏的回去的时候不放心,特意在书院门口下了车,去庄子上把事情跟杜锦宁说了。
  杜锦宁笑道:“他们早晚都得知道。知道了也好,让他们有个缓冲的时间。二姐姐出嫁的时候我娘和我总是要去的,也免得他们到时候才知道,当着宾客的面闹起来不好看。”
  这里无论是陈氏、张氏都做好了牛氏在杜方芸婚礼上大闹的准备。可杜辰生和牛氏不知是不是想通了,他们在婚礼场上见了陈氏和杜锦宁,态度竟然十分平和,还跟他们温声和气地说了几句话,关心了一下杜锦宁的学业。这态度叫张氏啧啧称奇。
  ……
  平静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新年过后,又一次县试的日子到了。
  因为杜锦宁每次甲班考试时都是第一名,因此无论是关乐和这个老师,还是她本人,对于县试都十分放松,唯有陈氏紧张得很,忍不住提前大半个月帮她收拾考篮,杜方菲也从许家回来,给杜锦宁打气。
  虽说杜锦德也参加县试,张氏还是来小三房走了一趟,把杜锦程和杜锦德参加了三次县试的经验说了一遍,完了还笑道:“你祖父得知我到你们这边来,还托我给你带话,说祝你鹏程万里,马到成功。”
  陈氏颇为意外,转头看向杜锦宁。
  杜锦宁笑笑:“回去你替我谢谢他。”


第257章 送行
  到了县试那日,陈氏一夜没睡,天还没亮就起来做了早饭,又给她做了两张有铁锅那么大的薄薄的面饼,在竹筒里装了水。待杜锦宁起床后又去检查了一遍她的考篮,将食物与水都装了进去。
  杜锦宁无奈道:“娘,我说了不用给我准备食物,我估计到午时就出来了,到时候回家吃午饭都赶趟儿。”
  “要是遇上难题做得不顺呢?你是饿着肚子在里面呆大半天,还是为了吃午饭草草做了题就出来?”陈氏白了她一眼,“总得做好万全的准备。不是有句话,叫有备无患吗?”
  “行行,您说的有理。”杜锦宁只得道。
  “娘知道你不愿意吃别人拿手捏过的食物,所以娘特意摊了薄薄的饼,能透光的那种,等检查的时候让他们拿起来看一看就成了,不用捏碎。到时候你吃的时候把边沿那处扯掉就可以了。”陈氏道。
  这可是她特意跟谢氏和张氏取的经。
  “还是娘您想的周到。”杜锦宁拍了一记马屁,将最后一口饭吃下,接过杜方蕙递过来的湿毛巾擦了擦脸和手,站了起来,提起考篮,“走吧。”
  杜方菲把篮子接了过去:“我拿吧。”
  杜方苓和杜方蕙见三人要出门,忙央求道:“我们能不能也去?”
  “你们去做什么?”杜锦宁回过头来,“娘跟大姐也是送了我进考场,就去许家呆着,又不是在外面等。”
  她之所以没拦着陈氏和杜方菲,是因为陈氏和杜方菲都担心她的女儿身被发现,在家里坐不住。杜方苓和杜方蕙就没必要凑这个热闹了。
  “豆干和鸡蛋不用卤的?”陈氏回身瞪了杜方苓一眼,“在家好好干活。”说着,跟杜方菲与杜锦宁一起出了门。
  此时天还没亮,从这里去县学也有一定的距离,陈氏特意订了骡车。此时骡车和车夫已在外面等着了。
  见了她们出来,车夫忙上前想要接过考篮,杜方菲却避开他的手道:“不重,我们自己拿就好了。”
  待上了马车,她轻声吩咐杜锦宁:“一会儿那考篮一定得自己拿,千万别让别人提着。要是有人往你考篮里放点东西,你就跳进黄河都说不清。”
  这些,书院的先生都有交待过的。
  杜锦宁笑着问杜方菲道:“这是姐夫跟你说的?”
  杜方菲脸一红,还是点了点头。
  她跟许成源成亲半年,夫妻恩爱,谢氏对她也极好。
  杜锦宁跟陈氏对视一眼,俱都十分心慰。
  “你那大伯母还老找你说话?你别脸皮薄拉不下脸来赶她走,小心你婆婆生气。”陈氏道。
  许成源那个以前老逼着他们还债的大伯母,自打在成亲时看到杜方菲的陪嫁后,对杜方菲那叫一个亲热,三天两头地拿点小零嘴过去找杜方菲聊天,想跟杜方菲交好。
  杜方菲点头道;“我知道的。我虽好性儿,却也不是那等不辨是非的。她每日来我都不理她,她现在已不来了。”
  “这就对了。日子都是自己过出来的。这些事情你要是处理得不好,即便嫁到了好人家,照样过得不顺心……”
  县试的事,陈氏这几天已唠叨得杜锦宁烦了,放出狠话,说她要是再说,自己就紧张得睡不着觉了。
  所以此时陈氏也不敢去唠叨杜锦宁,只得跟杜方菲说些家常,来缓解一下自己紧张的心情。
  不知不觉,县学就到了。杜锦宁下了车,就有几个人迎了上来:“杜锦宁,你可来了。”
  她转头一看,却是关嘉泽、齐慕远、章鸿文和许成源。
  许成源见得岳母和妻子、妻弟过来,连忙上来跟陈氏打招呼。
  “怎的你们都来了?不过是个县试,用得着劳师动众吗?”杜锦宁走过去笑道。
  “哟,看来对自己挺有信心的嘛。”关嘉泽给了杜锦宁一拳,“就许我们县试的时候你来送行,就不许我们给你送行啊。”
  “好吧好吧。”来都来了,杜锦宁自然得接受众人的好意。
  齐慕远打量了杜锦宁一眼,笑了笑:“看来挺放松的,一点也不紧张。”
  “那是,也不看是谁。”杜锦宁笑道。
  她前世可是经过大考小考无数的人,即便这县试场上那白头苍苍的老翁,参加的考试的场次都不一定有她多。再者她对于这些功名又看得跟浮云似的,自然不会紧张。
  “还是你心大。我今年虽没参考,但看到你们进场,我这就开始发慌了。”章鸿文笑道。
  书院的先生说章鸿文还没到火候,建议他明年再考,所以他没有参加今年的县试。
  杜锦宁拍拍他的肩膀,没有说话。
  照章鸿文这种情况,他今年就应该参加考试的,考不过没关系,至少经历过一次大考,明年再来考时心情会放松许多。
  但书院也有自己的考量,就跟前世扩招之前的高考一样,在毕业考试的时候学校就会筛选一部分人出来,建议他们不要参加高考,这样就不会影响学校的高考录取率。书院也是如此,如果参加考试的只有十个人,县试取中了六个,那就是六成的取中率。可如果甲班三十个学子都来参加考试,取中的还是那六个,这取中率可就是只有两成,说出去的名声就不好听。
  而且有些考生,是越考就越紧张,越紧张就越考不中。所以火候还没到就鼓励学子去参加考试,并不一定就是好办法。
  怕杜锦宁紧张,大家也不说考试的事情,只闲聊天,说说茶馆和书铺的事。不过没多久,就听到锣声敲响,到了入场的时间了,书院的先生开始召集学生。杜锦宁接过许成源提着的考篮,对大家挥了挥手,便往县学门口走去。
  陈氏和杜方菲都暗自握紧了拳头,紧紧地盯着杜锦宁的身影。
  许成源还以为她们是担心杜锦宁考不好,出声安慰道:“放心吧,以锦宁的水平,去年他都能过县试了,更不用说又在书院里学了一年。这种考试,对他而言那就是小问题,一点也不用担心。”
  关嘉泽几人也纷纷安慰。
  陈氏笑容僵硬地谢过了大家的好意:“我知道,谢谢大家。”眼睛却仍然一瞬不瞬地盯着杜锦宁。


第258章 运气一般
  参考的学子们排着队,由胥吏们检查后放行进入。队伍缓慢移动,终于轮到杜锦宁了,陈氏和杜方菲的一颗心都提了嗓子眼里。
  只见杜锦宁十分主动解开外袍,递给胥吏检查,又将里面穿的一件小背心脱下给了另一人,此时她身上便只着了白色的中衣。紧接着,她把脚上传的靴子也脱了下来,只穿着雪白的担诱驹诘厣稀
  她如此主动,神情又十分从容而淡定,一副坦荡荡的样子。再加上容貌出众,气质不凡,给人的印象自然十分好,一看似乎就是世家大族的子弟。
  检查的胥吏们都是跟着主考官县令从外县过来的,虽说不认识漓水县的世家子弟,但看举止看气质总能看出一些。因为有一大家子的牵累,那些世家子弟是不会作弊的,杜锦宁偏又给了他们出身高贵的错觉,因此在检查的时候他们也就只是草草在她的衣兜里摸了摸,又往靴子里随意看了两眼,就把衣物还给她了。
  而另有一个检查食物的小吏在考篮里翻了翻,把卷起来的两张薄饼都打开来看了一眼,见那饼能透光,里面有没有夹带一目了然,便不再将其撕开了,直接放回了考篮;再看看了她带的伞还有笔墨等东西,并没有发现有纸片,便挥了挥手,示意杜锦宁进去。
  “你这饼烙得好,等府试的时候我也这么干。”杜锦宁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说话声。
  她转头一看,却是梁先宽。
  “先生刚才还找你呢,你怎的来这么晚?”杜锦宁问道。
  梁先宽不好意思地笑笑:“起晚了。”
  杜锦宁挑眉看了他一眼,也不知道他是真的心大得县试都不在乎,还是仅仅只是借口。见得梁先宽已开始宽衣解带了,她提了考篮,往里走了几步,站到了书院作保的先生面前。
  作保的书院彛派壬怂矗蠛耙簧骸安┰氖樵貉ё佣沤跄M跄匙鞅!!
  另一个县的教谕上下打量了她一眼,便微微颔首,站在他旁边的另一个人便示意她进去。
  直到杜锦宁的身影消失在大门里,站在外面的陈氏和杜方菲这才长松了一口气。
  陈氏感谢了关嘉泽等人一番,便跟着杜方菲、许成源去了许家。
  “走吧,我们去茶馆坐坐。”齐慕远道。
  他们县试的时候,杜锦宁可是等着他们出来的;今天他们也会等杜锦宁出来。
  漓水县并不是什么富庶大县,文风也不是特别昌盛。县学里也就一个教谕两个训导外加几个先生。每年在县学里读书的童生和秀才也不过是十几、二十个。因此县学的面积并不大,不过是一个两进的院子,两进院子都只是朝南有三间宽敞的屋舍,东边和西边就只是走廊。朝北的两进建筑,第一进是带了回廊的门庭,第二进则是挂了圣人像的穿堂。穿堂两边各有一处厢房,是先生们歇脚的地方。
  而参加考试的都是历年来积攒下来的读书人,下到如杜锦宁这般十来岁的少年,上到六七十岁的老翁,老老少少差不多五六百人。这县学的六间屋舍自然坐不下,院子及走廊便摆上了桌子。天不下雨的时候还好,一旦下起雨来,在院子里考试的考生就遭了殃,只能打伞遮雨。如果雨水打湿了试卷,模糊了墨迹,那只能自认倒霉,需得等到第二年再来考试。
  杜锦宁的考号是寅字二十号。她先在第一进的院子里看了一圈,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她长舒了一口气。
  虽说运气不是顶好,没能混进屋子里,座位是在走廊上,但好歹头顶有遮雨的地方。这南方春季的天那是娃娃的脸,说变就变,这会子又没有气象局,谁也不知道一会儿会不会下雨。
  因为每年都有一场声势浩大的县试,桌椅板凳县里倒是配合齐全。但这些桌椅板凳也是用了又用,有些实在不能用了就换了新的,有些还能再坚持几年,因此有旧有新。杜锦宁在这方面运气就不是很好,混到一张烂桌子。
  她做事仔细,先小心地在凳子上坐了下来,左右动了动,发现凳子还算稳当。她这才伸手去摇了摇桌子,却发现桌子腿不平,这么一摇桌子就晃了晃。
  好在博阅书院的学子是最先被放进来的,此时离开考还有时间。陆续从外面进来的考生都跟那没头苍蝇似的,四处乱窜着寻找自己的位置,走廊里的座位也都空着,自己便是起来走动也不打紧,至少不影响别人,杜锦宁便提着考篮离开了自己的座位。
  她沿着走廊走到尽头,下了台阶,在回廊下面的那处花圃里找了找,找到拳头大小的两块扁扁的石头,这才又走了回去,把两块石头都试了试,选了一块最合适地填在了桌腿底下。
  这一回,桌子就稳当了。
  她这才坐了下来,将考篮放到了桌上。从考篮里将砚台、毛笔和装了清水的竹筒拿了出来,又拿出两块玉石镇纸。
  这两块玉石镇纸是她文章做得好,关乐和奖励给她的。虽不是特别值钱的东西,但式样古拙,杜锦宁很是喜欢。
  将东西一一摆好,她这才有空注意别人。就这么一抬眼的功夫,她就看到梁先宽竟然坐在下面的院子里,正担心地抬头看着天。
  此时早已过了卯正时分,相当于现代的六点多差不多七点钟了,本来应该渐渐亮起来的天色,却依然灰蒙蒙的。看样子,今天应该是个阴天,没准会下小雨。
  唉,这人怎么那么倒霉呢!
  杜锦宁赶紧看了看,只不过刚才一会儿的功夫,走廊里已坐了不少人。她如果想自己拿雨伞下去给梁先宽的话,必须得经过无数人的座位。走廊本就不宽,还放了两排桌椅,容人走路的地方就是一条窄窄的走道,此时还有不少人正提着考篮焦急地寻找座位。她出去又进来,会给人添不少的麻烦。
  她看看站在台阶处安排各考生入座的两名差役,想了想,双手作喇叭状,小声地唤道:“梁师兄,梁先宽。”


第259章 考场
  可院子里考生们寻找座位的声音有些嘈杂,梁先宽并没有听到。
  杜锦宁只得提高了声音:“梁先宽。”
  这一下,那名离这边比较近的差役都听到了,大喝一声:“肃静。”顿时院子里嘈杂的声音一停,大家都安静下来。
  好在刚才那一声梁先宽听到了,他诧异地朝杜锦宁这边看过来。
  杜锦宁从自己的考篮里拿出雨伞,朝他示意了一下,又招了招手。
  回廊的位置高于院子,刚才她可是看清楚了,梁先宽并没有带伞。
  梁先宽看到伞,眼睛一亮,起身就往这边来,走到了花圃前面,伸出了手。他今年十五岁了,身高已有一米七,这么一伸手,离站在走廊里的杜锦宁只有一米多远。
  杜锦宁直接将雨伞一扔,雨伞就被梁先宽接住了。
  那个叫杜锦宁肃静的差役一直注意着她这边,见她将伞给梁先宽,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举动,两人很快就回自己的座位上了。雨伞在进门时必然是经过胥吏检查的,应该没有问题,他便没有出声阻止,任由梁先宽将伞拿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此时绝大多数考生已入场了,大家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开始整理东西。有些已朝砚台里滴了清水,开始磨起墨来。
  杜锦宁却是不急着磨墨,坐在座位上跟老僧入定似的,静了静心神。
  此时右边的座位一阵响动,杜锦宁转头一看,却看到一个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的男人正拉开凳子,坐了下去。但那凳子似乎不平,他这一没设防,身子摇晃了一下,差点摔了下去。
  “小心。”杜锦宁见他左手提着的考篮在他控制平衡时差点被甩出去,连忙伸手去一把抓住,考篮里的东西这才幸免于难。
  见此情形,那男子惊魂未定。
  考篮里的砚台要是被这么甩出去,没准就摔坏了。而没有了砚台,没办法磨墨,他今年估计就白来了。
  “多谢兄台。”他感激地朝杜锦宁笑笑,将考篮往桌子上一放,就要抬手给杜锦宁拱手行礼。
  杜锦宁赶紧叫停:“你等等,那桌子也不一定平,你别把考篮放在上面。”
  不远处一个考生也刚进来找到自己的位置,正要把考篮往桌上放着,听得这话,赶紧将篮子提了起来,先伸手摇了摇桌子,发现桌子还挺稳的,这才将考篮放了上去。
  可花白头发考生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今天也不知是倒了什么霉,凳子不平就罢了,桌子竟然也不平。
  这个发现,又让他心有余悸了一回,他再次向杜锦宁道谢。
  看着他这么大年纪了还来考县试,二月份大清早的,气温还很低,但他额上此时已冒出了汗珠,杜锦宁于心不忍,连忙指了指她垫桌子剩下的那块石头道:“这里有块石头,你垫一垫凳子吧。一会儿坐的时候小心些别移动就是了。”
  说着,她又拿出自己的一张卷饼,递了过去:“把这个垫到你的桌子下面吧。”
  陈氏烙的这饼子虽然很薄,但面积够大。卷起来再折一下,放到那考生的桌子下面高矮正合适。而且它软硬适中,不容易移动,垫上去就跟垫了软垫似的,应该十分稳当。
  杜锦宁也不是那种特别热心的人,主要还是看这老头儿白发苍苍的,还要坚持来参加科考,她心里便有一丝敬佩与怜悯。
  反正她作为一个经历过三年高考五年模拟的现代人,县试之前自然也做过无数套模拟题,历数县试题也做过许多,每次都只需花上一个半时辰就做完了。今天如没遇上什么意外,估计她中午的时候就能出考场。到时候直接回家吃热腾腾的饭菜多好,哪里需要吃这冷冰冰的东西?这东西被胥吏们摸过,不到万不得已,她实在不大愿意吃。
  就算遇上意外过了午时才能把题做完,她食量又不大,有一张饼垫饥也足够了。
  那老头儿看到她递过去的饼,愣了好一阵,这才十分感动地摇摇头,满怀感激地道:“不用不用,我哪能用你的吃食垫桌子?要垫也是垫我自己的。”说着,他就伸手去考篮里掏东西,可手伸到一半,他就愣住了。
  他带的是掺了白面蒸的玉米饼子。为了防止夹带,进门时胥吏们早已将那饼子一点一点掰开来检查了一遍。那饼子最大的一块也不过拇指大小,哪里能垫得了桌子?
  杜锦宁早已眼尖地看到了他考篮里的饼子,这才有了递烙饼的举动。
  也正是知道胥吏们要这样检查,她才特意叫陈氏烙的薄薄的饼,也免了自己的食物这样被蹂躏。
  “行了,拿着吧,反正我人小,吃不下这么多。”杜锦宁赶紧把饼塞到老头儿的手里。
  关系到自己大半辈子的心血,老头儿也没再推辞,嘴里不停地称着谢,他把饼子折了折垫到了桌子底下。
  这一下,桌子彻底稳当了。
  为表示公平,屋子和走廊里的考生用旧桌子,坐在院子里的考生用的却是相对比较新的桌子。因此院子里的梁先宽在坐下后,将东西摆好就没什么事了,正百无聊赖的东张西望呢,此时看到杜锦宁拿饼给隔壁考生垫桌子的情形,他不由得敬服地一笑。
  因为关嘉泽的关系,杜锦宁这一年来虽跟他一个班,但两人的关系并不显得特别亲密。只课间时不时说上些话,问一问学问上的东西,梁先宽尤其喜欢找杜锦宁探讨算学上的问题。下了课或是散了学,杜锦宁都是跟章鸿文在一起。不过梁先宽与杜锦宁一直惺惺相惜,互相欣赏,虽没时刻呆在一起玩,但关系却是一点也不比章鸿文与杜锦宁之间差。
  很快,时间到了辰正时分,四处的考生都已坐满了,外面再也没有人进来。不一会儿,门口传来一阵“咣咣”的锣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