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公子九-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消啊!
  这几天晚上,宁非一折腾就是一夜,折腾得她的腰都要断了。可对着宁非赤红的双眼,抱怨的话她一句也说不出。即使宁非不说,她也知道他是多么渴望她有孕啊,渴望地都要魔怔了。有时半夜醒来,她看到宁非正睁着眼睛盯着她的小腹,她心中也不是滋味啊!
  其实她和宁非才不过一个二十四,一个二十三,搁现代只是大学刚毕业才入社会的菜鸟,三十多岁没生孩子的夫妻也大有人在。她真的不急。
  可他们现在是在古代,是女子十五岁就能嫁人生孩子的古代,她又是女帝,全大燕都关注着她怀孕生孩子,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啊!
  正当阿九和朝臣斗智斗勇之际,忽然晴天响起了霹雳,齐王反了,还不要脸的发了檄文,说什么女帝来历不明,血统不纯,他才是承接天道的天选之人。他振臂一呼,号召全天下的有志之士都站出来诛妖邪,明正统。甚至连女帝久未有孕都被拿来做攻讦的理由。
  齐王反了之后,其他封地上的藩王有的跟风,有的观望,也有的按兵不动。
  阿九看着战报,眉头紧皱起来。两年前知道齐王有不轨之心,她之所以没动齐王,是因为她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来休养生息的,那时朝廷真的无法妄启兵事。
  朝廷如此,齐王亦是如此,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齐王也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这两年阿九争分夺秒推行新政,注重民生,就是希望抢在齐王前头强国富民。她没有想到齐王居然抢先反了。不过她也不惧!
  齐王造反倒是转移了朝臣的视线,全都痛斥齐王数典忘祖大逆不道去了,不再盯着她的肚子了,这让阿九大大松了一口气,倒是有些感谢齐王了。
  齐王是不得不反,他早就知道圣上盯上了他,两年前青城知府俞华舟下狱他就意识到了不好,随后封地就来了几批脸生的人,有行脚的商人,有游学的读书人,还有仗剑行天下的侠客。这是他知道的,不被察觉的还不知道有多少呢。他经营了那么久,哪怕用银子喂也喂出了几许人脉。指望那些人给他什么实质帮忙是不可能,但透漏点消息还是行的。
  那段日子他心惊胆战,神经绷得紧紧的,一边粉饰太平,一边暗自做好了开战的准备。
  后来也不知为何朝廷就没了动静,他大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加快了练兵的步伐。
  这两年圣上的动作他也是一清二楚的,平盐价,清田亩,组建新军——他是越看越心惊。不行,他不能再等下去了,虽然他现在尚未准备好,可朝廷也是一样。等他准备好了,朝廷的实力还不知又增加了多少呢?那时,他就再无一战之力了。
  齐王打着明正统的旗号举事的,除了抹黑阿九的来历不明,此外还有一个歹毒的算计。阿九是女帝,历来都是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他就不信这天下的读书人会甘心被个女人压在头顶上?
  齐王的长子颇有才智,跟他爹提议道:“父王,儿子觉得咱们可以在太上皇身上做做文章。”
  齐王目光一凝,“说说你的想法。”
  齐王长子得意一笑,道:“都说太上皇上山调养,关于他的消息都是由侍卫传回来的,若是他已经不在了呢?”转了一下眼珠他又道:“若是他是被女帝害死的呢?毕竟那个老和尚是他的师父,他们合谋害了太上皇这不是很正常的吗?”
  “好计谋!”齐王眼睛一亮,“若是能砸实这个消息,朝中可就全乱了。我儿好智谋!”他拍着儿子的肩膀,脸上满是赞赏。
  齐王长子谦逊一笑,“都是父王教导的好!”想了一下又道:“也不用砸实了,只要把消息放出去,朝臣就会自乱阵脚,咱们就有可乘之机。到时咱们再煽风点火加一把,女帝就捉襟见肘喽!”
  “很是,很是!”齐王哈哈大笑,“既然这个计谋是我儿想出的,那就交与你去执行吧。”
  “是,儿子定不会辜负父王的期望!”齐王长子一喜,恭敬道。他是嫡长子不假,才智也有,奈何在武艺上头比不上两个弟弟,尤其是二弟,勇武异常,颇受父王倚重,他深感威胁啊!
  于是他又道:“还有女帝那身世也能拿来大做文章,寻几个酸儒,添枝加叶编些故事,百姓都是愚昧的,总会有人相信的,如此一来,女帝都不是穆家的人,有何资格坐朝?如此咱们再联合几位藩王,何愁不能成事?”
  连一直不语的幕僚也赞叹着附和,“此计甚妙,如此一来女帝必离心离德,世子善谋,主公大喜啊!”
  齐王高兴的又是大笑。
  齐王长子也果真聪慧,一个古人居然懂得利用舆论,真是难得。百姓虽愚昧,但也有他们自己的小聪明。他们才不管皇帝是谁,是男是女,只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能吃饱穿暖,偶尔能吃上一顿肉,那就是好皇帝。
  女帝登基以来,盐由官府统一售卖,盐价降低了,百姓都能吃得起盐了。光是这一点就足够百姓感念女帝的好了,更何况女帝还下旨减了他们的赋税,没有了乱七八糟的摊派,即使要服徭役,不仅管饭,还有工钱拿。
  与以前相比百姓的日子过得确实好多了。尤其是整个江南道,各府县的父母官多是阿九的心腹,新政推行地最为彻底,百姓受益最多,人人都说女帝是个好皇帝。
  齐王造反,阿九并不觉得意外,只是派谁去平叛呢?朝中武将说少不少,但说多还真的不多,这个不多指的是带过兵打过仗能独当一面的将领,满朝数来数去也不超过一手之数。
  也有不少年轻的将领吵着请旨平叛的,可阿九能答应吗?跟去历练一二还行,做主将是万万不可的。阿九已经得到消息,齐王手底下有好几个猛将,尤其是他的二儿子,有万夫之勇。
  有能力领兵的武将却都不大想动弹,有的是因为年纪大了,有的自觉积攒下来的功劳足够了,没必要再奔波一场了,要知道上了战场那命就不是自己说的算了,要是胜了还好。若是兵败身亡了呢?家中的儿孙可能支撑起门庭?
  这般左盘算右盘算,还是不宜冒险的好。只要自己活着,凭着身上的战功,再庇护家族二三十年足够了。倒是家中的儿孙可以送几个有出息的去历练一番。
  于是主将一直定不下来,也迎来了齐王方的第一波舆论战。朝臣气愤之后不免若有所思。对呀,这几年他们只听说太上皇传回的零星消息,却是谁也没有见过他的。说是在山上调养身体,但具体哪座山他们也是不知道的。
  难道真如传言所说太上皇被圣上给害了?
  阿九听到传言的第一时间便意识到了此计的歹毒,这不是动摇人心吗?她登基不过三年多,朝臣和皇兄可是相处了二十余年啊!即便她能用铁血手腕镇压,但这些臣子只要消极抵抗就够她喝一壶的了。
  谈林也觉得棘手,“圣上,要不请太上皇回宫吧?只要太上皇现身,谣言不攻自破。”
  阿九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点头,却也犯愁,“皇兄那身体,这一来一回至少也得半个月——”有这半个月的时间,都够军队赶到齐王封地的了,都够齐王攻下一座城池的了。
  宁非见阿九发愁的样子,十分心疼,道:“阿九,把你的卫军借我一队,我去把齐王那老兔崽子给宰了。”擒贼先擒王,到时叛军群龙无首就是一盘散沙,不足为惧了。
  阿九斜了他一眼,“少异想天开!”齐王要是那么好暗杀,她早就出手了,不过算算所付出的代价,她还是放弃了。
  宁非不以为意,“要不我领兵去平叛?把卫军借我使使,阿九,我保证杀得齐王片甲不留。”对阿九一手训出来的卫军,宁非可眼馋了。
  “少打卫军的主意!”阿九斜睨着宁非,“想要好兵就自己练去,卫军自成一体,除了我,任何人都指挥不得。”
  宁非撇嘴,小声嘀咕,“你的我的不都一样吗?有必要分那么清楚吗?”
  声音虽小,阿九却听到了,没好气地道:“有!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镇北将军你休要恃宠而骄!”
  “是,是,是,我的陛下,臣的都是您的!臣绝不会恃宠而骄!”宁非状似无奈,脸上那高兴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阿九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边上的谈林觉得生无可恋,他明明是来商议政事的,却被迫吃了一肚子的狗粮,这运气也没谁了。他正要提醒歪楼的两人正事要紧,就听外头传来通报声,“圣上,梁太傅求见。”
  梁太傅说的便是致仕的前首辅大人,他致仕后,阿九便封赏了他太子太傅一职,虽然太子还不知道在哪里,但这个职位清贵呀!用上赏赐荣养的功臣是最合适的了。
  阿九知道梁老头一定无事不登三宝殿,不定就是给她出主意来了,顿时精神一震,“快请!”
  “老臣叩见圣上!”致仕后梁太傅精神头还不错,许是不用操心,阿九粗略打量了一下,倒是比以前胖了些。
  “哎呀,梁老快快请起!”没等他跪下去,阿九就亲自把他扶了吧起来。
  梁太傅受宠若惊,却依旧坚持行完礼,“圣上,礼不可废。”
  阿九无奈地道:“梁老你什么都好,就这点不好,忒多礼了。”
  梁太傅却认真道:“圣上宽容那是圣上您体恤老臣,做臣子的却万不可失了本分。”
  阿九一怔,随后赞道:“梁老这话有道理,不愧是历经三朝的老臣!不独做臣子的,朕觉得任何人都不可失了做人的本分。”顿了一下看向梁首辅,“梁老今儿求见朕所为何事呀?”
  梁太傅躬身道:“圣上,臣赋闲在府听到谣言,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齐王那个逆贼的手段。这谣言歹毒,分明是要乱我军心。圣上,臣心中甚为担忧啊!”
  阿九道:“朕明白梁老的一片忠心,梁老心中可有良策啊?”
  梁太傅道:“良策算不上,臣觉得,虽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但对于恶意散播谣言者,定要严惩不贷。”
  阿九点头,“这倒是和朕想到一块去了,不过如何安抚朝臣的心,朕却毫无头绪。”
  梁太傅想了想道:“别人怀疑圣上,臣却是相信圣上的。空玄大师的身份臣也略知一二,臣以为眼下这般情形下圣上应该公开大师的身份,圣上手里应该还有仁德太子的信物吧?”
  阿九却十分迟疑,大和尚都那么大年纪了,她可不希望有人去打扰他老人家的清静。大和尚养了她一场,没享上她的福,反倒因她之故连清静日子都没法过,那她也太不孝了吧?
  梁首辅像是看出她的心思,轻声道:“圣上,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仁德太子胸怀天下,是不会计较的。”
  阿九沉吟片刻,终是点了头,“也罢,就照梁老的办法吧。”大不了她派出一队卫军去保护大和尚和皇兄的安危,而且她那些师兄也不是吃素的。
  朝中知道大和尚身份的也有几人,比如老英王,再比如黄元奎。阿九把他们都请了过来,又拿出了象征仁德太子身份的那块盘龙玉佩,还有仁德太子的一方小印。
  朝臣都惊呆了,什么?圣上的师傅,那位神医高僧居然就是传说中的仁德太子?他老人家还活着呀!既然玉佩和小印不假,那圣上的身份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同是皇家中人,仁德太子难道还能害了太上皇?
  假的,流言一瞧就是假的,他们根本就没有相信。
  朝臣们诅咒发誓,一个个表着忠心,立场可坚定了。至于少数心中仍有嘀咕的,在主流之下压根就翻不起小水花。

  ☆、第444章 有孕

  平叛的主将还没定下来,边关又传来战报:大燕周边的一些小国家,像鞑靼、乌兹等纷纷大举扣边,想要分得一杯羹汤。甚至连被打垮的匈奴和东边的倭人也蠢蠢欲动,想要扑上来咬大燕一块肉。
  内忧外患,雪上加霜,屋漏偏逢连夜雨,也无非如此了。
  饶是阿九这般坚毅的人,看到战报上的这些消息也急怒攻心,一下子晕倒在地。
  这下可把朝臣吓坏了,内有齐王等藩王造反,外有八方来犯,这样紧急的关头圣上再有个好歹,大燕可就完了!大燕完了不要紧,他们可都成了亡国的臣子了呀!
  亡国的臣子是好当的吗?纵观历史,亡国的臣子要么卑躬屈膝对新君摇尾乞怜,然后留下万事骂名;要么就是宁死不屈慷慨赴死。这两条路他们都不想选。
  仔细回想,圣上虽然是女帝,但自她登基以来,他们这些臣子的日子其实过得挺好的。圣上严打贪污受贿,但只要是过了明路的,圣上是允许你伸手的。既不用提醒吊胆,又落着了实惠,谁不高兴呢?
  此刻,所有的朝臣前所未有的一致希望圣上平安无事,天气寒冷,他们却全都顶着寒风站在圣上的寝宫外,伸长脖子向殿门口张望,脸上担忧,心中焦灼,那么多的人,却鸦雀无声。
  寝宫早就被卫军团团护卫起来,他们身穿铠甲,手握兵器,身姿昂然挺立,如钢铁长城一般。
  阿九被送回寝宫不过半个时辰,可朝臣们心里却觉得有一年那么久。
  在焦急的盼望中小谈首辅终于出来了,朝臣的第一反应便是看他的脸色,见他面上并不见沉痛,心里顿时就松了一口气,然后呼啦啦便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小谈首辅,圣上如何了?”
  谈林望着一张张焦急的脸,嘴角翘起,脸上便浮上了一抹笑容,“诸位放心,圣上无恙。”顿了一下才投放下一道惊雷,“是个好消息,圣上有孕了!”然后好整以暇地欣赏众人呆掉的表情。
  小谈首辅刚才说了什么?圣上有孕了?他们没有听错吧?待看到小谈首辅笃定的点头,所有人的脸上浮上惊喜。
  圣上有孕了,圣上有后了,皇室后继有人了,真好!凭着圣上的聪慧,镇北将军的彪悍,这两人生出的继承人一定不会令人失望。这担忧了许久的心终于放下来了。他们压根就没想过若这一胎不是皇子而是公主呢?
  惊喜过后又开始询问怀相可好,脉搏可有力。
  谈林看着喜气洋洋恨不得奔走相告的朝臣,脸上的笑容也深了三分,这个孩子来的是时候,也不是时候。说他来的是时候是因为因他的到来安定了朝臣的乱心,说他来的不是时候则因为他选择的时机太不好,八方来犯,圣上必劳心劳力,哪有时间和心情安胎?但愿这个孩子是个壮实的小皇子吧!
  忽而谈林的脸色一正,严肃的道:“圣上此时有孕,乃是吉兆。圣上虽康健,毕竟是怀有龙嗣,精力上头可能会有所短缺,今后朝中诸事还往诸位大人齐心协力,待度过眼前的沟坎,圣上定会论功行赏。”
  朝臣纷纷道:“这是分内之事。”还有人嚷嚷,“我等定不辜负皇恩,让圣上好生调养安胎,以期诞下麒麟儿。”
  寝宫内的阿九摸着自己的小腹也是惊讶至极,她怀孕了,一个小生命正在她的肚子里孕育。之前朝臣怎么盼望她都没有,现在内忧外患她焦头烂额之际,反倒怀上了。这个孩子来的不是时候啊!阿九的眉头微微蹙起,随即又慢慢松开,既然这个时候有了,那她也得保证好生把他生下来,至于造反的和扣边的异族,反正又不需要她亲自领兵。
  阿九还好,宁非这个准父亲都傻掉了,他目光呆滞,直直盯着阿九的小腹,一会笑一声,“阿九,咱们有孩子了!”一会又笑一声,“嘿嘿,这是我儿子!”那举止真像是从精神病院跑出来的神经病。
  阿九捂眼,这货谁呀?她的宝宝有这么个傻爹不会拉低智商吧?现在把他扫地出门还来得及吗?
  “不就是怀了孩子吗?你至于吗?赶紧把你那傻样收收,忒丢人了。”阿九忍不住道。
  宁非好似没有听到,依旧在那嘿嘿傻笑。阿九忍不可忍,照他手背上狠狠拧了一把。宁非吃痛,这才回过神来,他望着阿九的目光温柔的能滴出水来,瞎子都能看出他是多么高兴。
  “就这么高兴?”阿九打趣道。
  宁非重重点头,“高兴,非常高兴!阿九,我要有儿子了,我要做父亲了!阿九,谢谢你!”此刻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他心中的喜悦和感激。
  阿九的心头也是软成了一滩水,这种感觉很奇妙。可她出口的话却是:“那你还站在这干什么?还不赶紧回漠北替我们娘俩把守国门?”
  宁非顿时想到了此时的情况,忙信誓旦旦地道:“阿九你现在有孕,操劳不得,你现在得放宽心。外头有我呢,齐王那等宵小不值一提,我分分钟钟就能灭了他,你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安胎,外头就全交给我吧,你放心,定还你一个国泰民安的大燕朝。”宁非摩拳擦掌准备大展拳脚。
  一个个兔崽子的,全瞅着阿九有孕的时候来犯,看他不削死他们。
  随后像想起什么似的,又迟疑了起来,“阿九,你有孕,我却不能在你身边——”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这个孩子,而他却不能陪在他们娘俩身边,宁非觉得无比愧疚。听说妇人怀胎可辛苦了,吃不下睡不好,宁非就更内疚了。
  阿九嘴角抽了抽,她是怀孕,不是得了不治之症,他就算陪在她身边怎么样?胎儿能到他肚子里不?她这才刚怀上他就犯傻,让他领兵征战能行不?
  “行了,行了,你安心地去吧——”这话怎么听着跟临终告别似的?阿九顿了一下,“呃,你安心出征吧,我这么大人还照顾不了自己?”
  宁非仍忧心忡忡,脑补了无数他不在阿九会遇到的种种状况,把他给愁得呀,阿九都恨不得把他赶出去不想再看到他。
  就在这时外头传来宫人內侍的请安声,“给太后娘娘请安。”
  “母后来了!”阿九忙站起身去迎,起身的那个动作差点没把宁非吓死,“慢点,慢点,你现在是有身子的人。”上前去搀扶。
  阿九没好气的甩开他的手,这才刚刚一个多月,特么的比指甲盖还小,能别整的跟她要临盆了似的吗?还搀扶,她特么成老佛爷了!
  宁非态度可好啦,陪着笑脸,跟在一旁,小心翼翼的样子,“还是小心为上。”
  太后娘娘十分认同宁非的话,赞赏地看了他一眼,然后看向一脸不耐烦的亲闺女,“宁非说得对,小心无大错。小九啊,你别觉得不耐烦,你的体质不是与常人不同吗?更得十二分的小心。”何况这是好不容易才怀上的。
  数落完了闺女又对阿九身边伺候的人道:“你们都是圣上和哀家亲自挑出来的人,现在圣上有孕,你们要仔细服侍知道么?尤其是那入口的,贴身的,更得多查几遍,不能有半分疏忽。等圣上诞下皇子,哀家自然记得你们的功劳。若是不用心或是包藏祸心,哼,乱坟岗子便是你的去处。”
  宁非恶狠狠的接过话道:“处死就够了吗?谋害皇嗣灭九族都是轻的。”别说九族了,谁要是敢伤害他的孩子,他保证让他连来世都没有。
  太后娘娘本就威严,再加上一个凶神恶煞的镇北将军,御前伺候的宫人內侍都吓得面如土色,跪地连连表着忠心。
  太后娘娘这才满意地一勾嘴角,“都起来吧。”
  阿九很无奈,“母后您怎么来了?这大老远的,天儿又冷,您想儿子了使人传个话,儿子去给您请安就是了。”她伸手去摸太后娘娘的手,入手温热,这才放心。人上了年纪,即使伺候的精心,太后娘娘的身子骨还是越发不好了。
  太后娘娘却道:“可别,以后休要再说请安的话,从现在开始,一直到你诞下孩子,母后都不用你请安,你能稳稳当当的把孩子生下来就是对母后最大的孝顺了。母后这把老骨头还动弹的了,以后都母后来看你。”
  之前阿九久未有孕,又不愿意亲近别人,有不少臣子求到了她这里,都被她拿话挡了回去。她嘴上说圣上还年轻,其实心里可着急了,圣上一直没有子嗣这让朝臣怎能放心?
  现在好了,小九终于怀上了,她总算能睡个好觉了。一听到消息她给佛祖上了香就忙不迭的过来了。
  “小九啊,多长时间了?太医怎么说?”太后娘娘拉着阿九的手亲切的询问,“你可有什么不适?有什么想吃的?可能安睡?可有呕吐?”
  这一长串的问题阿九都不知道先回答哪一个好了,不过心里却暖暖的。“太医把了脉,说一个多月快两个月了,儿子身体一向康健,太医说脉搏强健,不需要进补,只是膳食上头稍稍注意一下就好。许是月份还浅,儿子并未有什么不适,能吃能睡也不呕吐。”
  太后娘娘便笑了,“那就好,那就好!可见这个孩子是心疼娘的。”小九是帝王,国事这么繁忙,孩子不闹腾她还少受些罪。随后又嗔怪:“你呀,也是个心粗的,都快两个月了你居然都没察觉。你身边的人都是怎么伺候的?”想到阿九是在早朝时晕倒的,脸不由沉了下来。
  张穆雅和另外两个嬷嬷就跪在了地上,“奴婢知罪。”
  太后娘娘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这个张穆雅是个未婚的姑娘也就罢了,自己给的这两个嬷嬷可是都一把年纪了,怎么也这般不顶用?这不是打她的脸吗?
  阿九忙道:“母后,不怪她们,近来国事繁忙,您是知道儿子这身体的,只要一忙碌小日子就不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