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绣外慧中-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门外只有一条山路,直通山上的古庙,本来是给香客们进山拜佛用的。庙的那一面也有下山的路,山路盘旋曲折,要全程走完,得一天才行。
    这样的天气走山路是很危险的,掉下去不摔死也会摔残,城里的居民为什么要不顾性命地往外跑?
    心里着急,俞宛秋穿上大氅准备出门,却被戚长生拦住了,躬身道:“太子殿下让您待在屋里等他,今天哪儿也不要去。”
    “为什么?外面出什么事了?”
    “殿下说,一点小事,他会处理好的,让您不要着急。”
    她想硬闯,从大堂到门外立刻跪了满地的护卫。
    就在这时,南门外传来几声巨响。
    俞宛秋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糟了,南门被炮弹轰开了。
    不是她没常识,实在是那几声听起来很像炮声。
    不管是什么声音,南门遭到猛烈攻击是事实。
    俞宛秋脸上血色尽失,北门事件和南门被袭如果是梁军有预谋的系列行动,衢州城岂不是危在旦夕?
第二百五十三章 准备撤离
    第二百五十三章准备撤离
    巨响声不断传来,外面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俞宛秋的性格,一向是遇强则强,场面越乱越镇定。当即静下心神,侧耳倾听,曾经在影视中看到过的各种战争场景飞速掠过,她很容易就锁定了其中的一幅,然后问:“外面的军队是不是在推着大圆木撞门?”
    戚长生垂首回道:“是。”
    她皱眉追问:“夹杂在里面的爆炸声又是什么呢?把很多鞭炮捆在一起扔进来?”
    茗香在身后嘀咕:“那么高的墙,怎么扔得进来。”
    所以,梁国不只有类似炸药包之类的秘密武器,还使用了抛石机?
    这个领悟让俞宛秋既惊且惧。一旦在冷兵器对垒中加入了火器、炸药等热能打击系统,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就会发生显著变化。赵**队本就没有胜算了,若是敌方还掌握了如此利害的武器,赵军必败无疑。
    她的夫君武艺超群,以前她相信,无论结局如何,他起码能保得自身安全,所以她“有恃无恐”。可现在,她连这点自信都失去了,赵佑熙武功再高,终究是血肉之躯。
    穿越到异世的最初几年,为了尽快融入这个时代,她翻阅了沈府藏书楼中几乎所有具实用价值的文献,比如《兵史通略》,《历代兵器考》。因为沈府重文轻武,这些书都放在最不显眼的位置生虫发霉,书页多有不全,但她还是能肯定,里面没有诸如“火药”、“火球”、“火箭”、“火蒺藜”等字眼。
    也就是说,这个会发出爆炸声的玩意儿,是梁军最近才捣鼓出来的新式武器。
    火药是唐朝发明的,发明者乃是道家的术士,他们的本意是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谁知误打误撞,用木炭、硫磺和硝石制成了“黑火药”。黑火药在唐朝时主要用在杂技表演,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特技。
    火药于北宋初期投入战争,用于制作火箭,制作方法是在箭杆前端缚上火药筒,利用火药燃烧向后喷出气体的反作用力把箭簇射出去。
    到了明代,人们又发明出一种叫火蒺藜的武器,就是在黑火药中加入助燃的沥青和有毒的砒霜,再塞进一些有刺的铁蒺藜,就成了“火蒺藜”。
    “火蒺藜”装有引线,点燃后用抛石机抛向敌人,射程比较远,不仅可以让人灼伤中毒,还能把人刺伤、刺死,所以是相当厉害的。
    可问题是,现在不是明代,而是梁朝,在时间上只相当于南宋末年,这个时候是没有火蒺藜的,梁国的一切文献记录也没见爆炸性武器的影子。
    莫非梁**营中也有一位穿越者,用明代的火器知识帮助梁军攻打赵军?
    当然这只是猜测,俞宛秋试探着问:“听说无影营中有专门培养兵器制作高手的师傅,他们曾说起过火器吗?”
    戚长生的回答伴随着茫然的苦笑:“没听说过。”
    俞宛秋叹息道:“梁军以前也未必听说过。”
    如果陈致远早就有黑火药甚至火蒺藜的话,不会围城这么久。只有一种可能,这种东西是特别针对衢州的冰堡设计出来的。
    毋庸置疑,陈致远请来了一位能人,此人的出现,足以改变两军乃至两国的局势。
    俞宛秋再也无法等下去,对拦住她的护卫厉声喝道:“都已经到了这种时候,你们还要死扣殿下的指令吗?再拖下去,南门危矣,谁贻误了军机,我饶不了他!”
    护卫们一脸为难:“太子妃,太子殿下……”
    俞宛秋打断他们的话,自顾自吩咐:“你们都听到了爆炸声,如果太子殿下这会儿赶去南门的话,连他都有危险。你们分一半人去北门,跟谢长宁通个气,想办法缠住殿下,别让他过来。”
    趁护卫举棋不定之机,她飞快走出了府堂大门。
    离南门还有几丈远,她就被眼前的惨景吓到了,地上到处都是血迹,墙边还有几个不停呻吟的士兵。可怜伤成那样,还没忘了出声阻止:“不要过去,小心炸到了。”
    捡起一个通体是刺的小球,戚长生一眼就认出:“这是铁蒺藜”。
    一切的猜测都得到了证实:“果然是火蒺藜!”
    看戚长生露出不解之色,俞宛秋也没解释。她根本就没法解释,为何明朝才出现的武器,却提前了几百年被梁军用上了。
    因为太子妃亲至,负责守南门的几位将领都过来了,其中赵真和另一个叫呼延守信的部将还挂了彩,他们都慌着劝太子妃回去。
    戚长生这回不仅没帮着催人,还主动告诉他们:“太子妃认识梁军的新玩意儿。”
    几位垂头丧气的将领有如枯木逢春,喜出望外地说:“您认识?那您会不会造呢?”
    “我……”俞宛秋踌躇了,她连理论知识都不见得齐全,造起来谈何容易。
    可此时此刻,怎能让那些毫不容易才找回一点希望的人再次失望?经过了梁军这一轮猛攻,赵军的士气本来就很低落了,因此她咬咬牙说:“我能!”
    不是“我可以试试看”,而是,“我能!”
    先安军心,让大家有信心守住城门,才谈得上其他。
    大门外又传来了沉重的撞击声,可这边的士兵怕了火蒺藜,连接近城门都不敢。如果这边没人挡,随人家撞,终会撞开的。
    俞宛秋想了想,自己朝城门走过去,几位将领义不容辞地跟着,俞宛秋边走边说:“其实,越是靠近城门越安全,抛石机抛过来的东西,不可能刚好贴着门掉下来。而且,我估计,那边也不会再抛了,那是他们才做出来的稀罕东西,数量有限,要省着用。”
    太子妃一个女人都去堵门了,守门士兵自不好意思再躲着,纷纷抱着头从各处掩体里冒了出来。
    俞宛秋功成身退,跟将士们说“要回去研制火蒺藜的做法”,其实,什么原料都没有,也不知道具体的比例配方,根本无从做起。
    做火药岂是儿戏,需要多次试验,临时抱佛脚根本行不通。
    她努力保持微笑,走回住处时,心里想的是:既然北门开了,南门那边继续做出拼死抵抗的样子,让大部队悄悄从北门撤退,不知赵佑熙可肯答应?
    ————————分隔线————————
    第一天,求求粉红。
    这月争取双更,努力向3更看齐。
第二百五十四章 准备撤离(二)
    第二百五十四章准备撤离(二)
    此时的北门外又是另一番景象。百姓扶老携幼往外跑,赵国士兵受命维持秩序,站在山道两边防止有人摔滑,遇到年纪大的会上去搀扶;遇到孩子多的还会帮着抱一段。
    赵军如此友善,本来有些失控的局面渐渐平息下来,人群不再争先恐后、横冲直撞,而是井然有序地向山外迁徙。不熟悉内情的人,还以为这是一次由赵军主导的战略转移。
    赵佑熙和牟翊站在兰若古寺的山墙外,从这里可以俯瞰衢州城全境,也可以看清山两边的情况:此次撤出衢州城的百姓究竟有多少,有没有大队人马从山那边摸过来,都可以一目了然。
    自衢州封城以来,除开始几天有人闹事,后来都比较安静。但今天上午,几位里长纠合了上百人跟南门外的守兵发生了冲突,而且人越集越多,情绪越来越激动,渐渐有点发生暴动的先兆。牟翊见事态严重,这才不得已找太子商量。
    其实在此前的议事会上,大伙儿都觉得,长期封城不是办法。要是一个月不晴,难道能封上一个月?别说百姓不干,他们的给养也需要补充。
    既然本就有这个意思,当牟翊上来请示是否开城门时,赵佑熙很快就答应了。
    南门外几十万大军虎视眈眈,自然不可能开门揖盗,外面只有弯弯山路的北门便成了首选。
    闹着要出城的人听说只能开北门,又差点闹起来,满面虬髯的陆满仓把长长的大刀往墙缝里一插,粗大的嗓门像打雷一样,震得人耳孔发麻:“***,明知道梁军在南门外安营扎寨,还要开南门,好里应外合啊,当老子是傻的不成?要不就开北门,要不就拉倒!老子数三声,同意开北门地站这边,同意不开门地站那边。”
    人们面面相觑,这样叫他们怎么选?
    陆满仓又要开骂,牟翊朝他弟弟使了个眼色,陆满屯手一招:“要出城的跟我来。”
    人群一开始不肯动,陆满仓把大刀提起来说:“都不想出城就给老子滚回去!老2,北门也别给他们开,哪里是想出去,分明就是想闹事。”
    陆满屯再招手,人群立刻跟去了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回家收拾行李。再三分之一观望了一会儿,见大胡子将军已是满脸杀气,不敢缨其锋,心不甘情不愿地散了。
    看着最后走的几个人,牟翊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北门大开,等于给敌军打开了一个缺口。虽然据探子回报的消息,梁军主力在南门外几里处,跟他们原来的扎营地相隔很近,但不排除陈致远又像上次那样,暗地里派出一批人偷袭。
    当南门遭到猛烈进攻时,虽然距离遥远,声音听不真切,他们还是知道山下出大事了。两人全速下山,一路听取各方面传来的消息,一边思考对策。
    最初的惊疑过后,牟翊很快有了主意:“殿下,我们不如将计就计。”
    赵佑熙缓下步伐,回头问:“你让人开城门时,是不是就想到那边有后续动作?”
    牟翊很肯定地说:“是,您看那些百姓惊慌失措的样子,就像城中发了瘟疫一样。片刻都待不得。虽然时间紧,没查明具体原因,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有人故意散布谣言,让无知百姓发生恐慌,让城中发生混乱,让我们分身乏术,他们再趁势发起进攻。”
    赵佑熙也点点头:“他们没想到,我们封了近半个月,这回却轻易就开了城门,把居民从北门疏散出去了。陈致远希望我们继续封城,激得居民造反,甚至配合他们打开南门。”
    牟翊道:“应该是这样,如果我们不开北门,这些人就会一直挤在南门,我们就算有几道关卡,一旦他们不要命起来,照样挡不住,到底是平民,又不能随便杀掉。”
    这时他们已到了山下,很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赵佑熙不觉顿住脚步:“这是什么声音?”
    牟翊也变脸了,神色凝重地说:“难道是黑火药?”他曾尝试过制作一些带火药的暗器,一直没成功,所以这种爆炸声他并非第一次听到。
    眼见太子现身,守在门边的周长龄忙领着一群手下见礼。
    太子妃有命,让他们想办法拖住太子,别让他去南门,可他们怎么敢?在周长龄看来。太子既是军中主帅,出了这么大的事,本就该前去处理。太子妃心疼太子,生怕太子涉险,这种心情他能理解。可打仗本就是男人的事,领兵出征的人,随时随地都有危险,哪里避得掉。
    赵佑熙看见周长龄,马上想到:“太子妃在这里吗?”
    “没有,太子妃让我们来保护殿下,她自己去了南门。”周长龄眼睛看着地面,根本不敢抬头。
    “她去了南门?”联想到可怕的爆炸声,赵佑熙心急如焚,也顾不得责问周长龄,奋力提气,运气轻功朝南门飞奔而去。
    等他赶到,太子妃已经离开,在场的所有人都向他保证,太子妃毫发无伤,赵佑熙狂跳不已的心才算安定了一些。
    此时梁军已经停止抛出火蒺藜,正如俞宛秋料,对方的新式武器数量有限,只能达到震慑赵军的目的。真想拿那个来消灭赵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们只是抛过来一些把城上的弓箭手炸跑了,然后就抓紧时间撞门。
    听到沉重的撞击声,巨大的铜门震动不已,赵佑熙皱紧眉峰问:“军师你看,就这样任他们撞,多久能撞开?”
    牟翊说:“恐怕要不了多久。”再厚的门也经不起几百人抡起大圆木死命地撞击。
    南门守将赵真不好意思地解释:“他们用火蒺藜开道,城上只要出现弓箭手就会炸死,没死的也伤得不轻,我们正在想办法,看能不能找到东西护住头,再冲上去。”
    牟翊显然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火蒺藜?”
    他捡起一个满布着铁刺的圆球。小心地拿在手里转动,这个东西他认识,他自己也造过,无影营的兵器库里有好些铁蒺藜的模子,可这个有火烧痕迹的铁蒺藜却让他羞愧难当。他枉称军师,写出了洋洋洒洒数万字的兵书,连皇上和太子都把他奉为上宾,他也一直以为,自己是这块大陆上最懂军事的人。现在却发现,敌方造出了他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兵器。
    赵真同样面带羞赫:“这个名字还是太子妃告诉我们的,真是惭愧,我们一帮带兵打仗的汉子,竟然没一个人认识。”
    牟翊看着士兵收集拢来的那些铁蒺藜,以及其他爆炸后的残余物,大抵辨别了其中几样成分,但他心里清楚,要想制作这种东西,光知道成分还不够,正确的比列配方才是关键。
    就在他拈着胡须琢磨时,赵真兴奋地告诉他,太子妃能做出一模一样的东西。
    牟翊喜之不胜:“如果我们也有这个,以后就不用怕梁军了。”
    赵佑熙站在一边没吭声,即便小妻子会做,他也不愿意让她接触这么危险的东西。
    两位挂彩的将领听说太子在此,忙带着包扎过的伤口赶来,牟翊便问:“他们是怎么过河的?”
    呼延守信回道:“云梯,用云梯架在河上,往上面架一排木板,过来后,再在这边的冰上铺上厚厚的稻草。”
    牟翊长叹道:“看来都是火蒺藜之功啊,若没有这个东西,他们只要接近护城河就会被我们的弓箭手当成靶子,哪由得了他们搭木板、铺稻草,再抬来那么重的圆木。”
    说话间,城里走出了一支打扮怪异的队伍,说他们怪异,是因为他们除了身穿铠甲外。还在头上顶着各种炊具,比如炒菜的小铁锅,小蒸锅,开水壶……
    所有的人想笑又笑不出来,张庭说:“幸亏今天中午吃过了,不然伙房拿什么做饭。”
    呼延守信道:“不只伙房遭劫,连净房里的家伙都搬出来了。”
    大伙儿往炊具队伍后面一看,更加哭笑不得:他们头上是没顶炊具,可手上都拎着痰盂。
    远远地看见太子,领头的铁锅队长取下头上的东西见礼,赵佑熙忙说:“免礼”,等他们起身后,又叮嘱了一句:“小心一点。”
    “是,请殿下和各位将军退后,小的们一定把外面的人干掉!”
    看他们一幅赴死的样子,赵佑熙心里堵得慌。一直以来,他都认为自己能赢,即使封城之举显得消极,完全不符合他平日的性格,在牟翊等人的劝说下,他也同意了,并且相信,一切只是暂时的,他的士兵只是需要时间适应严寒,等天气回暖之后,他一定大开城门,跟陈致远决一死战,把他赶回西北去。
    可此刻,亲眼见到了部下的伤势,以及弓箭手们如临大敌的样子,他变得不确定起来。
    “殿下,请您和军师离开此地,只要弓箭手在城上露面,那边就会抛出火蒺藜。”
    赵佑熙犹豫了一下,牟翊提醒道:“我们在这儿也无济于事,不如回去请教太子妃火蒺藜的做法吧。等我们也做出了这个东西,就不用怕了。”
    “军师言之有理”,赵佑熙总算露出了一点笑意,迈开大步朝府衙走去。
第二百五十五章 扭转危局
    第二百五十五章扭转危局
    “你会造火蒺藜?”
    “不会”,在自己的夫君面前,她没必要说假话,“我只知道成分和基本制作原理,如果有原料、有时间的话,也许可以和军师合作,试着做做看,但现在肯定不可能。”
    让她倍感欣慰的是,赵佑熙脸上没有任何失望表情,反而笑着摸了摸她的头:“会才奇怪呢,你一个深闺女子,哪里懂得这些?”
    俞宛秋脸红了,呐呐地解释:“我当时会那样说,是想让他们有个盼头,要不然,士气一泄,如海潮退,山陵崩,后果不堪设想。”
    哪怕事后她根本造不出来,叫人诟病“太子妃就爱吹牛”,也比让那些惊魂未定的士兵失去信心来得好。两害相权取其轻,万不得已时,不妨先骗着,曹操的“望梅止渴”不就是案例之一?
    赵佑熙温柔地安抚着:“别担心,你眼里看见的未必是真的。”
    “啊?”俞宛秋惊呼出声,如果不是亲耳听到,她还不敢相信这样富有哲理的话是从她喜武厌文的夫君嘴里说出来的。
    赵佑熙以为她怀疑自己的说辞,向旁边努嘴:“你看军师的神情,就知道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中。”
    牟翊轻捋着胡须,但笑不语。
    陆满仓带着几位将领匆匆赶来,俞宛秋想退回内室,赵佑熙喊住她道:“你别进去了,快带着营医馆的人去山上的兰若寺。”
    俞宛秋问:“现在吗?”
    赵佑熙重重点头:“就现在!我已经跟庙里的住持说好了,他同意让出几间禅舍给我们救治伤员,陆二将军会护送你们上山。”
    俞宛秋答应道:“好,我这就去。”
    她没有多问什么,军情紧急,时间宝贵,此刻只需要执行命令,而不是探究原因。
    陆满屯带着几百名士兵帮忙,把营医馆连同里面所有的病人一起搬到了兰若寺。
    就这样,俞宛秋度过了此生最忙碌的一个生日。不断地有伤者送来,开始一个时辰,基本都是火蒺藜所伤,士兵们虽然穿着铠甲,头上也做了防护措施,还是有人当场死亡,有人生命垂危。最惨的一个,抬来的时候身上还扎着一只铁蒺藜,铁刺深深刺进腹部,鲜血汩汩地往外冒,怎么也止不住,连吴医正都不敢动手,怕一旦拔出来,腹部会破开一个洞,里面的器官也跟着往外掉……这样的伤员,基本上只有等死了。
    眼看伤员就在自己面前流尽鲜血而死,吴医正叹息着走到外面,摇着头低喃:“火蒺藜真猛,连铁甲都能炸穿!梁军也不知从哪里弄来这么厉害的武器,难道梁国气数未尽吗?”
    俞宛秋忙收回向外迈出的脚步,心里禁不住焦虑万分:火蒺藜的影响一至于此,连营医都因此而担心赵国的前途命运,也不知牟翊有什么办法可以扭转局势。
    不怪他们担心,铠甲本来就只能防御冷兵器,若赵国造不出可以抗衡的火器,只能被动挨打。
    当时的步兵铠甲叫“文山甲”,骑兵则是“两当甲”,都是生铁制成,重达四十斤,穿在身上不甚灵活,只利于防箭,对刀剑等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无法抵御火器,甚至会加重灼伤程度。
    头盔也一样,生铁制成的简陋头盔只护住了耳朵和脖子,最重要的器官,如眼睛,反而没有任何遮挡物。最初一批弓箭手炸瞎了几个后,后面再上的,听说连铁锅和痰盂都用上了,一旦发现火蒺藜落下,赶紧蒙住自己的头。
    又过了一个时辰,再送上来的,就是刀剑伤了。这说明,城门已开,双方已正式交手。山上的人能隐隐听见城里传来的喊杀声,而且越来越近,似乎有冲上山顶之势。
    “太子妃,您还是下山去吧。”杨筝在旁边劝了一次又一次,她说的“下山”,是让她从山的另一边下去,离开战场。
    这女孩有个习惯,只要太子妃在医馆,她必跟前跟后,寸步不离,惹得茗香私底下抱怨了好几次,说她“卡位”——不是这个词,但是这个意思,茗香认为本该是她站的地方,却被杨筝抢去了。
    叶水莲一向唯杨筝马首是瞻,不停地附和:“是啊,您万金之身,怎么能留在危险的地方。”
    俞宛秋没搭理。自上次杨筝随几个女教头去拜见她之后,就好像熟门熟路起来,医馆里出了针尖大的一点事也跑去禀报,每次都打扮得娇俏无比。她又不傻,自然知道人家醉翁之意不在酒。
    她同情杨筝遇人不淑,要靠出逃来摆脱恶姻缘,可她还没滥好人到舍得出让自己夫君的地步。
    若不是医馆里太缺人,她早就请杨筝和叶水莲走路了。南都皇宫里拥有太子妃妾名号的女人都没这么明目张胆,几次到东宫给她“请安”吃了闭门羹后,就不敢再骚扰。杨筝却无视她明显的不耐,发了花痴一样天天纠缠。
    是不是因为来自行医世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