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世皇商_涓石-第3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自己把裤腿卷起来!”皇上的脸好像结了一层冰壳。
鄂妃不敢违抗皇上,慢慢地卷起裤腿。皇上看到两个又紫又亮的膝盖就知道是被额娘罚跪跪出来的。当时心疼得把鄂妃抱到床上,大声地问:“你是怎么回事?怎么又惹到额娘了?”
鄂妃不管膝盖多疼,又跪下了:“不关皇额娘的事,是臣妾做错了!臣妾忘了自己的身份,在瑞王府……”
“你想过继二皇兄的儿子是吗?”
鄂妃点头:“都说那孩子又漂亮又健康。”
“可是你明明知道朕现在有六个儿子,什么情况才过继?是没有儿子!难道你的心里一点都没有他们的位置吗?”
“臣妾错了!臣妾知错!请皇上饶恕!昨天臣妾只是试探了一下小嫂子。”
“你说了你要过继?”
“是,臣妾说了,小嫂子并没有生气,而是开导了臣妾,臣妾心服口服,已经不想这事了。”
“皇额娘是怎么知道的?”
鄂妃摇头,但是她心里明白,太后在瑞王府布置了眼线,所以这么快就知道了消息,皇上也猜到了。
“起来吧,赶快躺下。朕有点不明白你了,就是想过继也不能过继二皇兄的孩子吧?他总共才两个儿子,你向来是个懂事的,怎么这么糊涂啊?”
“臣妾真的错了!”说完就在枕头上使劲地磕头。
“好啦好啦,朕是真不懂你们女人是怎么想的。年纪轻轻的过什么继啊?你就知道自己再不能生了?”
鄂妃满脸通红,不知道怎么回答,也不知道昨天是什么邪火。现在看可好,无意中就得罪了所有的妃嫔。皇上有六个儿子都不算儿子?要从王府里过继?
有句话叫“自作孽,不可活”。就是因为一个冲动、一个嫉妒,把鄂妃弄得焦头烂额。
☆、第五百三十九章 多种经营
周掌柜的玉龙纸行所处的位置,既不是在最琉璃厂西街的最里边,也不是繁华的最外边。进店光顾的多半是文人学子,生意上既不冷清,也不象瑞谦和东贵的店里那样摩肩接踵。但是,摆出来的各种摆件却是让人眼前一亮。既不很贵也不太低,低级官吏喜欢收藏的人倒还买的起。很多低级官吏他不是指望那点俸银活着的,人家自己有田产或者是店铺给家里人或者亲戚经营着,还有那种很有底蕴的。所以,周掌柜的新奇物件都是一天三五件的速度卖出去。特别好看的就多要点钱,平常的就少要一点。也是给周掌柜纯利润的一成,他一天卖三件就有七百五十文的分成,周掌柜的可以拿这可不是小数啊,七百五十文,可以买五百斤大米,够全家吃一个多月。收入不算少,他还有自己的纸笔生意呢。
这之后府上给送来的货物就更多了,不但有玻璃器皿,还有玻璃工艺品,树脂工艺品、木雕、玉佩、佛珠、玛瑙印章等等。其中的仿玉白菜、树脂奔马、玻璃貔貅、陶瓷关公像、铜铸金龟、珊瑚摆件、树脂老虎、玻璃天鹅、树脂盆景等,摆到架子上就会有人问价,也不怎么讲价买了就走。玻璃摆件的价格比玻璃器皿还要高,艺术品比生活用品的价格自然是要高的。
王爷亲自买过这些东西,云儿也买过,加在一起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了。开始还是小批量买,到后来就是成车往回拉了。如果不是云儿手上有明细表时刻在看,跟本就想不起来都买过什么东西了。
周掌柜对妹妹、妹夫和外甥女就别提有多好了。云儿小的时候就聪明、伶俐,那么小就能看出来她喜爱书画,这个当舅舅的就全力支持、帮助妹妹培养。云儿用过舅舅多少宣纸、墨块和毛笔都记不过来了。从异域回来不久就问及老爹给没给舅舅收货的钱。就是临去异域之前舅舅给收的古董字画、甲骨、古钱什么的。先生告诉云儿,已经给了足够的钱。王爷三人在回来之前就把周掌柜算在自己要照顾的商家范围了。现在他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每三天田亮或者纳兰就来给周掌柜送来十几件摆件。慢慢地,玉龙纸行的名气开始增大,前来看摆件的人越来越多,买的人也越来越多。已经有了要发达的迹象。王爷不放心周先生父子这对儒商,每天都派两名亲兵暗中保护,一个人当值半天。从开门到打烊,确保无人砸店。
三处厨房改造好了以后,王爷带人陆续地把在暖棚里育好的各种秧苗移栽到庄子的大地里,这样的秧苗主要是菜苗、药苗和花苗。菜苗包括大清没有的西兰花苗、花椰菜苗等,水果苗是莎白瓜、草莓、猕猴桃树苗、油桃等;花苗主要是可以组成图案的矮牵牛和一串红。这些就留在府上的建筑周围装点环境了。
还有可以形成树墙的小榆树、丁香树、红梅树。当然还有盆栽花卉的花苗君子兰、康乃馨、玫瑰、月季、百合等等。
不但园子里的花工、杂役忙起来了,就连打扫树叶的姑娘嬷嬷们也忙起来了,抽调出来帮忙的亲兵更是脚不沾地。王爷陆续地把从异域学来的培养花卉的技艺、建造园景的园艺和嫁接果树的技艺教给了必须学的花工,还有对此感兴趣的亲兵和姑娘嬷嬷们,学得最好的是厨娘姜嬷嬷的丈夫姜捕头。
自从鄂贵妃提出过继儿子的事,云儿想起来就后怕。要不是能把鄂贵妃的思想结症掐住了,这件事真不好摆平。云儿并不知道太后也反对、皇上也反对,甚至所有的妃嫔都反对。自己把自己的儿子当宝贝,人家还不稀罕呢。在太后的眼里,只有皇上的血脉才算正枝,皇上的亲哥哥排不上号,那些皇室宗亲更是旁叉子。
过了几天也没什么动静,王爷、福晋又经常宽慰她,才放下心来。
云儿的这对龙凤胎身体素质相当好,相貌也很出色。这是继承了王爷老爹的健康基因和父母相貌出色的遗传。格格还这么小就看得出来异常的美丽、端庄,和额娘一样的双眼皮的丹凤眼,瞳仁象黑葡萄一样,眼睫毛长长的向上卷;贝勒爷的一双大眼睛虎虎有神,黑亮黑亮的。两个孩子的皮肤都很白嫩,白里透红,胖胖的,攥起拳头都有坑儿。云儿经常叫他们“宝宝贝贝小猪猪”,猪猪们从小就这么出色,王爷、福晋和先生夫妻格外喜欢。
贝勒爷大人的活动量太大了,没有一刻消停地爬来爬去,还能扶墙站起来试探着往前迈步。宝宝也效仿弟弟的样子,贴着墙站着,虽然害怕,也很兴奋。可能是觉得自己的个子很高,看样子周岁的时候就一定会走了。
太后现在还在生鄂妃的气,而且是越想越来气。仗着皇上的恩宠,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了。好象她的孩子是理所当然的储君,皇上的其他孩子都是摆设?
太后很是看好三皇子玄烨,特别关心玄烨,除了经常考校他的功课之外,还引导他知道一些国家大事。这位太后大人,应该算是一位政治家了,很多事情看得很准,给皇上支招也恰到好处。可是皇上并不领老妈的情,也许是异域说的少年叛逆期还没过?
鄂妃的事情太后气够呛,皇上却没当成什么大事,说了鄂妃几句就算了。他也能理解鄂妃的想法,自己的孩子没了,想尽快再有一个。可是越着急就越怀不上,就想过继了。鄂妃才多大?二十岁不到,想什么事能够面面俱到?
太后最生气的是鄂妃到瑞王府去耍威风,好像人家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是个物件,她想要,别人就不能反驳。过继的事可不是能动横的,必须孩子的父母同意。她倒好,张嘴就要人家的孩子,好象还给了人家的一个面子。
不过这事皇上是真的不知道,不能怪罪皇上。各人都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看问题,鄂妃在太后心里更加落架。清宫秘闻里就有董鄂妃的死是个谜。正史上说是病死的,可是清宫秘档就不是那么说的。
要不是苏茉尔一直在劝,太后很可能会严惩鄂妃,如果那样,母子的感情会更紧张,这是苏茉尔最担心的。可是太后心里好像有个不确定的想法,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反正是现在对云儿的看法相当不错。报信的人说到云儿的应对,太后非常佩服。
陈夫人的小吃如火如荼地一直在试做,同时把学来的技艺转交给董嬷嬷的大儿子董达。陆陆续续地把面庄的经营品种增加到二十来种。不但有拉面、冷面、馄饨面还有烩面、刀削面、猫耳面、炒面、打卤面、捞面、杂酱面、大刀面、夹心面、盖浇面、油浸面、炝锅面、肉丝面、鸡蛋面等等。而且,陈夫人还在继续试做新样面条,那个种类多了去了。慢慢地,董达的小店场地越来越紧张,因为面条这种大众化的食品,再贵还能怎么贵?平民百姓都能吃得起。而且很多种类都是大清没有的新样面条。来吃面的人很多都是站着吃,后来在窗户外面支了一个很大的钢筋伞架,放了八张桌子,刚刚缓解场地不足的情况,就因为新出来的几样面条又弄得场地紧张起来。这些新样的面条都带有地方特色,但是在大清,把异域的地名说出来,肯定会引起某些联想,还是去掉地名省事。比方说:拌面、汤面、龙须面、焖面、水煮面、葱油拌面、锅盖面、臊子面、清汤牛肉面、热干面、担担面、豆花面、阳春面、板面、麻酱面、过桥米线、米粉等。董达已经雇了三个伙计还不够用,又雇了三个。店面也扩大了,吃面的人络绎不绝。
期间发生了两次砸场子的事,一次是说面里有头发了,一次说有手指甲。有头发倒还可信,人人都会掉头发,也不见得就是做面条的人掉的。但是砸场子的硬说是死人的头发,谁没事跑到死人脑袋上拽几根头发放面条里?要么就是死人来吃面了?这就是无理取闹。说有手指甲的显然是恶意中伤。有谁来吃面还带个剪子剪手指甲?就是不剪,也没听说手指甲掉下来一块的。
董达不好意思来府上找救援,他媳妇来府上找婆婆了。董嬷嬷自然是要和福晋学说,福晋知道了王爷自然就知道了。没别的,亲兵出面,把第三拨砸场子的给弄到城外绑在树上。临近秋天蚊子很多,就在这里出点血,顶替饭钱了。没事起幺蛾子不就是不想交饭钱吗?
从此便有亲兵轮流来给董达压场,想吃白食的人也就蔫退了。
由于实在忙不开又不敢把不认识的人招进来,董达就把自己的内弟请来帮忙。这位内弟大人的能量是董达没有预料到的,此人相当精明,但是心眼不坏。他就觉得姐夫的胆子太小了,建议他再次扩大店面,因为来吃面的人太多了。这里是典型的薄利多销,很多面条适合平民百姓,拉车的、卖柴禾的、打铁的、卖菜的,各种贩夫走卒都来此吃面。内弟从姐姐那里知道姐夫的面庄是瑞王府嫡福晋的嫁妆铺子,董达的手艺是和府上的长史夫人学的。就透问他还有没有别的技艺、和面条有关的面食。董达尝到了赚钱的甜头,到府上问老娘。董嬷嬷就把这事和福晋说了。福晋和王爷商量,王爷说可以。生意不都是越做越大吗?面条是面食、饼类不也是面食吗?陈夫人已经试做了不少种饼类食品了,就让董达来学。董达已经拜陈夫人干娘了,又是为府上做事,也是加盟店中的一个。
于是董达又开始了饼类的学习。先是学的砂锅、油饼。砂锅也不是一种。比方说丸子砂锅、鸡丝土豆粉砂锅、香辣豆腐砂锅、白菜炖豆腐砂锅、菠菜丸子粉丝砂锅、鱼头砂锅、焖羊腿砂锅、香菇鸡砂锅、肥肠砂锅、酸菜砂锅、白肉砂锅、什锦砂锅、雪菜豆腐砂锅、狮子头砂锅、三鲜砂锅、海鲜砂锅、猪蹄砂锅等多种砂锅。
这些砂锅可以和各种饼类搭配在一起食用,比方说葱油饼、鸡蛋饼、玉米饼、家常肉饼、土豆丝饼、山药饼、芹菜饼、家常蒸饼、豆沙盘丝饼、韭菜鸡蛋饼、火腿葱花饼、香煎藕饼、发面饼、春饼、筋饼、糖酥饼、山东煎饼等等。客人可自行选择搭配,也可把饼类和各种汤类同时食用,比方说鱼汤、豆腐汤、紫菜汤、白菜汤、鸡蛋汤、酸辣汤、豆花汤、排骨汤、海鲜汤、冬瓜汤、鸡汤、鸭血汤、豆芽汤、猪蹄汤、萝卜汤等等。各种档次的都有。
于是店面再次扩大,邻家的一个店面也给盘过来了。董达的内弟就留在这里当了二掌柜,负责购买食材。
董嬷嬷的二儿子董奎,从杂货店掌柜变成布庄掌柜,上道还挺快。主要是这个董奎和他哥哥一样是个勤学好问的人,很短时间内,董奎就掌握了经营布庄的一切业务。当然这是和他师傅——玉龙布庄陈掌柜的教导有关,陈瑞谦不但把如何经营布庄的各种业务告诉了董奎,还把自己的进货渠道介绍给他。董奎也和瑞谦一样,除了给府上代卖布匹,也自己进货。家织布、土布、绸缎都有经营,就连玉龙布庄卖的布艺品也同时经营。给瑞谦送什么布匹,给董奎也送什么。
董达兄弟是董嬷嬷的儿子,自然是福晋这边的人,陈瑞谦是云儿这边的,王爷都是一样地看待。但是董嬷嬷就不那么看了,她把云儿对他们母子的关切牢牢地记在了心上,而云儿是报答董嬷嬷一直以来的关照。云儿知道,在她和福晋闹别扭的几年里,福晋房里的四位嬷嬷都对云儿有很大的敌意,只有董嬷嬷力劝福晋。这也算是云儿对董嬷嬷的回报吧?因为这些技艺是云儿学回来的,是陈夫人教给董达的,布匹是云儿的银子买的,董嬷嬷母子直接就是在享受云主子的恩惠!(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章 福晋表姐
“水儿妹妹咱们两个下楼找箱子去,鱼儿姐姐在这里留守。”
鱼儿的嘴巴立刻嘟了起来,小声嘟哝道:“找箱子嘛也不是扛箱子,怎么就不叫奴婢去了?”
云儿的丹凤眼一立,鱼儿马上就闭嘴了,乖乖儿地把钥匙交出来。不一会儿,兰儿、蕙儿、静儿和水儿四个人抬了两个大纸箱,从大厅进来,把箱子放在工作台上。
“喔!你们好大的力气,能抬动这么大的箱子?”鱼儿从走廊看见了,太佩服了几位小姐妹。
“水儿妹妹开箱子。”
箱子很轻,就和装泡沫块的差不多。云儿看了看说:“这些都是泡沫塑料鞋底,不用纳直接上鞋帮,这个技艺回头我教给你们。另外还可以用它钩拖鞋、凉鞋。我先教给你们钩拖鞋,鱼儿姐姐,书柜那里有个放在地上的箱子里面有一小笸箩彩色线你去拿来。”
鱼儿答应着把装彩线的笸箩拿来了,云儿便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把钩拖鞋的方法教给了几个小姐妹。她钩出来的拖鞋可是大清的女人没见过的,是三种彩色的线套色钩出来的。云儿说,可以钩出来很多的花样、可以是单色的也可以是套色的,还可以用绸缎做鞋帮。感觉不但会很结实耐穿,也非常美观新颖。
几个小姐妹在主子演示完了之后赶紧去拿钩针。这也是个新技艺,非常适合汉人女子穿。
看看五个小姐妹都能接受这个技艺了,云儿就把钩鞋的技艺教给了八位教习嬷嬷,教习嬷嬷们没有把这个技艺推广到府上全体姑娘嬷嬷的范围,而是前后两院和陈夫人院里,于是这五六十名姑娘嬷嬷便每天都沉浸在“学而不倦”的兴奋当中。
大清的人是很少有人穿拖鞋的,虽然拖鞋在唐朝以前就出现了。可能他们不认为那是鞋,但是鱼儿水儿尝到了甜头,晚上起夜的时候趿拉着去解手,不用提鞋,方便得很。
云儿还教给了她们棉拖鞋和绒毛拖鞋的做法,鱼儿水儿做鞋可是内行,主子一点拨就会了。就用主子先前发给的豁口锥子和一种非常结实的尼龙绳,用缝纫机沿好鞋帮,就可以绱鞋了。上下各一根绳,一锥子扎下去把下面的绳子带上来,再从鞋底方向扎过去把上面那根绳子带下来,每个针码都比以前做鞋的大,云主子说,泡沫塑料鞋底做鞋针码比许大,小了就爱豁。这样做鞋的速度就太快了,要不是得做鞋帮,光是绱鞋,一天能做五双鞋还不止。
这个活计算是比较粗拉的,不像绣花那么细致、严格,但是如果粗枝大叶就容易把鞋帮钩歪了、钩皱了。当然针脚要均匀平整,大一针小一针的也不美观。
云儿就把陆续抬过来的的四箱鞋底都发给了前后两院的姑娘嬷嬷们,四大箱啊,每人才得到五双就分没了。这个活计可以在用过晚膳、睡觉之前这段时间做,你做拖鞋也行、做布鞋也行,鞋面一定要精致、漂亮,当然鞋面的材料也归云儿负责。木箱子里的花色锦缎、素色锦缎多了去了,适合做鞋的宽度大致上一量就发给大家用。还有那种很硬挺的锦缎帕子也可以做鞋帮。
这些日子,凌娟一直在自己的住处养精蓄锐了,没怎么跟着云儿。她手上的专业书籍真不少,哪本都想看、想记住,就一直看书了。错过了好几种技艺,还是水儿亲自上门给补上的。
那会的女人不光是胆子小,更爱面子,都把自己负责的鞋子做得非常精致。她们把鞋底上面绱一个棉鞋垫,然后再绱鞋帮,这样又好看又不硌脚、塑料也不挨脚。各式各样的泡沫底鞋又轻快又漂亮,不但汉人女子会喜欢,满人家的女子也会喜欢。拿到瑞谦的布庄,刚摆上货架就出现站排的长龙了。瑞谦从来没想到过自己的布庄当鞋店用,也不知道云妹妹在那个异域学了多少样技艺。田亮给瑞谦送来几双特别加工的泡沫底、钩花拖鞋、带带子的缎子面鞋,马上成为瑞谦的老母、媳妇和女儿的样品。只是钩织的拖鞋速度比较慢,供不应求。等到有的大户人家女眷得到消息时已经卖光了。广告牌上写的是:“拖鞋无货,抱歉。”
从来没到府上串过门的福晋表姐来了。福晋的亲戚在京城除了叔叔一家,还有住在西城的姨妈。这位表姐是福晋舅舅的女儿,也就是福晋母亲的亲侄女,比福晋大两三岁的模样,虽然四十多岁了,依稀还能看出她年轻时也是一位美貌女子。脾气温和,不善言谈,但是很和善。她夫家在天津,两口子加上三个孩子一起过日子,经营着一个酱菜园子。
由于身份地位不同,这位表姐进了王府就和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了,又新奇又自卑。她的社会地位很低,就是平民百姓。福晋母亲算是小家碧玉了,出嫁的时候丈夫只是一名普通军官,后来承袭了父亲的统领之职。福晋的母亲自然就是统领夫人了。她也没想到自己的女儿以后会成为亲王福晋,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各人有各人的福分和际遇。
征得王爷的同意,福晋把云儿给她做酱菜的配方告诉了表姐几个,表姐竟感动得哭了。多一个技能就多一份生存的保证。那个时代,是“一招鲜吃遍天”,福晋还给表姐几个朝鲜咸菜的配方,当然要叫高丽咸菜了。表姐和福晋小的时候非常亲近,各自出嫁就有了高下之分了。福晋带着表姐在府上溜达,到园子里看花。
“绣儿妹妹你真有福气,妹夫地位那么高对你也那么好,比一般百姓还重情义。我看出来了,王爷很是怜惜你。”
“是,王爷对我再好不过了。别的府上有的王爷有年轻女人了就把正室夫人忘到脑后去了,王爷娶了云儿妹妹,云儿妹妹生了儿子封了世子,后来又生了一对龙凤胎,王爷还照样对我和先前一样,没有因为我不生儿子嫌弃我。”
“难得妹夫这样的人品。”
“表姐您以后要经常来,有什么困难就直接和我说。我现在有能力帮你,你就别客气。”
“姐姐真的是有事想求你呢。你姐夫是个读书人,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材料。就是几个儿子一个女婿还能操持操持,天津也没什么亲戚了,想来京城……”
“好哇,姐姐尽管来就是,我还多一个亲人。叔叔是我亲人,可是他是朝廷大员,又是佟妃娘娘的父亲,不好和我们过从甚密。都说秦桧还有几个朋友,我在这里也真没几个谈得来的姐妹。云儿妹妹是和我不错,可是我们年龄相差太多,又是服侍一个丈夫,有些话不能随便乱说的。所以你能来京最好,让王爷派人给你找房子,天津方面姐夫肯定也有本家,房子和店铺就交给亲戚看管,你们到京城来发展。如果你愿意就给我们代卖商品,要是想自己做,就当个加盟店。”
“这不是太麻烦你了吗?王爷他能答应吗?”
“这个你放心,王爷最是仁善,谁求到他头上都肯帮忙的。你离开天津是不是有什么苦衷啊?”
“别提了,我们家的酱菜园都给邻家的挤兑苦了,人家有个知府的亲戚当靠山,我们……”
“那你还犹豫什么呢?就来吧。”
“你在府上说了算吗?王爷妹夫那位侧福晋又年轻又漂亮还有三个孩子,比你硬气多了吧?”
“你想太多了,云妹妹是处处比我强,但是这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她人品极好,从来就没在王爷面前说过我一句坏话。赶明儿你见见就知道了。”
“可不行啊,姐姐脚大脸丑的。”
“瞧你说的,这么作践自己?你在府上多住几天,以后搬来了就常来常往。咱们是亲表姐妹,骨肉至亲,有了困难就来找我。你先玩几天,不忙回去。回头我和王爷说。”
福晋的事和王爷说没个不应承的,不过是亲戚要来投奔,人家也不是来打抽丰,也不是买官的,就是帮忙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