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世皇商_涓石-第4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打听这些的。您还记得福二爷吗?”王爷嘱咐文娟不要说出自己是亲王的爵位,免得有意外麻烦。文娟将此事嘱咐了铁焱好几遍,生怕他说溜了给王爷带来麻烦,有的人有个高位上的亲友就狐假虎威了,甚至以此招摇撞骗,不能不防。华先生当然记得福二爷,那位气宇轩昂、颇有大将风度却不失温文尔雅的棋友。那个拔刀相助、及时雨的福二爷!于是赶忙问道:“福二爷一切安好?”
“很好、很好。”
“他,现在升官了吧?”
“没有当官,闲散家中。”
“好好,当官也很累人的,无官一身轻嘛,真要谢谢他了!这个人真是侠肝义胆,华某若不是有福二爷的帮助,早就命赴黄泉了。”
“是吗?你给说说。”
华先生就把当时的事情和铁焱说了。
“是这样。您也不容易啊,在这个蛮荒之地生活十几年。福二爷说您有学问,只是机遇不顺,不然前途无量。”
“说起学问,在华某和福二爷认识不久,就碰到一件事情,可见福二爷的为人。那日我们临窗品茶,从楼下上来一位身材高高的、瘦瘦的、丹凤眼的客官,要了一壶花茶,在离我们不远的桌边喝着。谁知道刚喝了一杯茶就上来两位差官,一条铁链套在这位客官的脖子上,拉了就走。那位客官显然是读书之人,身体也不很硬朗,被拉得踉跄欲倒,大声问差官为什么锁他。差官说:‘你叫陈靖是吧?’那人说是,差官说这就对了,你是前明崇祯皇帝的外甥,是当今圣上要捉拿前明余孽,你跑不了了!那位客官申辩说,我是正蓝旗的旗民,根本不认识什么崇祯,和他毫无瓜葛,同名同姓的人多了,要拿人也得问明白了。差官说,打你三十板子你就承认了,说着还要拉锁链。这时福先生站起来,走过去笑着说:“二位差官且慢动手,这位先生说的很对,咱们大清人口众多,尤其汉人,同名同姓的人多了,抓错了岂不冤枉了人家?”
差官火了,嘴里不干不净的上来就打,福二爷挥动一把扇子,几下就把差官打趴下了。您想啊,敢打差官的人了得吗?那差官给铁扇打得满头是包,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福二爷问差官:“你们的缉捕公文呢?拿来。”差官从怀里掏出缉捕公文,上面写着缉捕的案犯确实是叫陈靖。福二爷把缉捕公文放在被锁的客官面前问道:“是这两个字吗?”
那客官大喊抓错了,他的名字是尊敬的敬。他有在正蓝旗当参将的兄长作证,他兄长名字是陈放。两个差官当时就傻了。结果自然是放了陈姓客官,陈客官对福二爷的及时搭救感恩不尽。就是抓错了,进了大牢有没有说话的机会很难说,严刑拷打是必然的,就他那身板一个是被打死,一个是屈打成招,秋后问斩也逃不过一死。别看福二爷就那么几句话也等于是救了他一条命。此后他们就成了朋友,经常在茶馆碰面交谈。交谈中发现这位陈敬先生是个很有学问的人,谈吐不凡,满腹经纶。给了福二爷很好的印象,这样他们就成了新棋友。这位书生可不简单,人很忠厚,并不张扬,可是却掩饰不了出色的才华,不久就去了翰林院做编修去了。华某就觉得是福二爷帮的忙,也没好意思问,后来就摊了人命案,发配了。后想起来,那位福二爷不是简单人物呢。对了,陈先生您认识吧?就是那位被福先生救下来的书生,如果没记错,他的字是大彬。”
铁焱惊讶极了,也钦佩极了,他见过陈先生,非常谦和,可是他不能说破了陈大彬现在是瑞亲王的老丈人。于是铁焱说:“赵某也是通过福二爷认识的陈先生,他很好,已经不作编修了,在大户人家作西席呢。”
“作西席好啊,当个孩子王,成天和一些心思纯净的孩子在一起,是个好事,比在官场上的争名夺利、宦海浮沉好得多。”
“冒昧地问一句:华先生就不想回京了吗?这里虽好,毕竟是蛮荒之地。”
“呵呵,凡事皆有利弊呀。这里是蛮荒之地不错,交通不便、匪患猖獗,但是这里的民风醇厚,当地百姓几乎都是那种没有心机的淳朴善良之人。和他们在一起不用有任何的戒备,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岂不快哉?”
“您好像是已经适应了这里的一切。”
“一切不敢说,就是觉得不必高抬腿慢落步那么小心翼翼的活着。加上这大山的守护,觉得喘气都舒畅呢。如果是秋天,乡亲们结队进山采摘木耳、猴头、榛子、蘑菇、野果和药材,都是很有情趣的事。”
两个人聊的很投机,华先生还出去买了酒菜请大家喝酒。关照张大风等人不许欺负铁焱,铁焱吃的是冤枉官司,很有可能随时释放。张大风等人自然改变了对铁焱的不友好,还向他赔礼道歉。
酒后,华先生向铁焱简单打听了朝廷的情况,比方说新登基的小皇上能力如何,辅佐他的大臣如何,等等。这里真是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什么消息到了这里都是老早发生的了。这以后华先生华先生就成了铁焱的“护身皮”,使铁焱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适应了一切。
这里的罪犯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干活。草料场的活计就是打草、捆草、垛草,然后送草。单调无味却很有序、平静。
新来乍到就有华林这样的朋友,铁焱觉得很欣慰,也多了一份安全感。慢慢发现这位华先生很睿智、很随和,跟什么人都能合得来。尽管是对他抛弃前妻,抛弃女儿有点不认可,但想到也许他有他的难处,各人际遇不同,身后的背景也不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别那么认真了吧。原以为被判刑、被发配,一定是和林冲那样悲惨,想不到还有在京里想不到的好处,就是这里没有紫禁城的变幻莫测,反而是很安详、平和。
从此以后,华先生就经常来到铁焱的住处来看他,有时间就和他聊天。铁焱有点奇怪,这个地方虽说不和有栅栏的那种牢狱一样,但是也叫牢城,也属于监狱,怎么这个华先生就如履平地一样随便进出?
华先生知道铁焱对这个事有困惑,索性告诉他:“我和这个牢城的司狱刘大人算是朋友吧。他这人识字不多,每每有些往上报的公文都是华某帮他料理,这样就有了些朋友之谊,他对我也多有照顾。现在我已经刑满释放,他还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就比较他人随便了些。”
“哦,是这样,也情有可原。朋友之间互相帮个忙也很正常。这位司狱大人的为人如何?”
“怎么说呢,可以划进好人堆里吧。他没有太高远的志向,又是本地人,当个司狱也就算是满足了。对待咱们这些人也还比较宽裕,拿贿赂的时候也有,帮人的时候也有,算不上是酷吏。至于说刚来的都打‘杀威棒’也是前任留下的,还好,在他手上还没有被杀威棒打死的。为人吗还算平和,倒也好相处。“
铁焱就明白了。这种官员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那种胸无大志的人。看样子还多少有些良善之心,也算难得。
在庆儿的操持下,新来这里的文娟和冰儿租了一个三间正房带东西各两间厢房的小院,大门处没有房子。院里还有口井,有一盘石磨,还有一棵很粗的树。文娟和冰儿住东面的一间,庆儿住西面的一间。做饭在西厢房,王府送的马车拆卸了放在东厢房。还有一匹马也养在东厢房里。
冰儿很喜欢这里,这个村子地势有点高,可以看见四周的群山。莽莽苍苍的,觉得心胸都扩大了。他很想四处看一看,但是娘不允许他离开小院一步,生怕他新来乍到不知东西南北跑丢了。这里的野兽特别多,可不敢让他出去。冰儿也很听话,娘不叫出去就不出去,就在房里用筷子蘸清水,在桌子上跟娘学认字。
这里的住户基本上都是当地土著,所以各家各户的都是自己的房子。外边来的很少在这里久留,就是牢城里的那些罪犯也没有带着家眷来的。苏文娟租的房子是一家人都得了瘟疫然后房子归了亲戚,没人敢住的“凶宅”,房租每月才十文钱。文娟三人住进来之前,用凌娟给的来苏尔消过毒的。这套小院已经差不多十年没住人了,冬天里的冰天雪地早就把瘟疫病毒冻死了,哪里还有什么瘟疫?房主的亲戚还想把房子卖给文娟呢。(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八章 小小山民
因为新来乍到,铁焱暂时没跟华先生说自己的家眷也跟来了。万一他说漏了嘴,给张大山这些人知道了可就是麻烦了。蹲监狱久了的男人多半****渴望有女人宣泄,他不管这个女人长相如何,是个女的就成,见到女人比野兽还凶猛。庆儿是有点功夫,铁焱也不敢贸然提起,他可不想因为说话不谨慎,给文娟带来灾祸。
多亏了庆儿跟了来,他已经长大了,成了大小伙子了。和铁焱真是亲兄弟一样,英俊、憨厚、加上腼腆。家里所有的累活都是他的,还要教给冰儿武功。冰儿当了几年的侍读,虽说受了不少拘束,可也认了不少的字,还会写、会算,在宫里和三皇子骑过小马,射过箭。三皇子当了皇上,冰儿却成了犯人的孩子,到了这个边陲小镇。
人和人是无法相比的,命运不同,走的人生之路也不同,有吃苦受罪的,也有享受荣华富贵的,各有利弊。虽然冰儿家里的环境比较清贫,饭菜不能和宫里比,但是冰儿能吃苦,对外部的适应能力比三皇子强很多,也没有皇室宗亲的人心机那么深,活得也就没那么累;但是三皇子受的是高等教育,就是说他的师傅教给他的都是治国安邦的谋略,三皇子长大了也是高位上的人,享受的是锦衣玉食、娇妻美妾,但是肩上的担子也重,江山社稷。冰儿能有什么出息?顶多是和父亲差不多,进宫当个御前侍卫。
冰儿和铁焱的性格差不多,不爱多说话,心里却很有数。不同的是冰儿非常聪明,记忆力远比父亲强。其实铁焱的智商也就不低了,不然能做顺治皇上的贴身侍卫吗?那得头脑、身体都反应相当快的人才有可能。
很快,冰儿就成了邻居的大婶、奶奶们的宝贝疙瘩了。冰儿的模样是太招人喜欢了,用一个“俊”是太不够了。老太太们都说冰儿是观音菩萨座下的仙童下凡。而且冰儿的善良赢得了邻居们的赞许:他很乐于助人,见到老奶奶挎着篮子,就马上去接过来,帮着提到家。谁家有他力所能及干的活儿,肯定会帮忙不会躲起来。
文娟租的房子很便宜,一个月才十文钱。其实她手里的钱完全可以租一套好一点的,但是为了不被人注意到,只能这样。文娟就怕有突如其来的花销。铁焱是服刑之人,难免有被勒索的可能,认可自己受些饥寒,也不能让他吃刑罚之苦:有些刑罚是会被打残的!所以文娟就揽了些针线活来做,哪怕有一文钱的进项也不放过。庆儿则是每天打柴,不但自己家里有足够的烧柴,还背到镇子上去卖。冰儿想和庆叔叔一起去打柴,可是庆儿不放心文娟一个人在家,冰儿虽小也能给少夫人壮个胆子,庆儿打了柴就回家,一点都不敢在路上耽搁,连歇一会儿都不肯。因为他老听人说这里的土匪抢女人。少夫人的安危成了庆儿的心病。少爷在牢城里不能回家住,护卫少夫人的责任自然就是庆儿的了,责无旁贷。文娟是从瑞王府学了些技艺,但是不敢用,怕引人注意。还是刘奶奶给她找的针线活儿,不是绣花,是给人缝补衣服,那个工钱少得可怜。可是也不能怪刘奶奶,这里的人很少花钱,都是土里刨食,秋冬之际在林子边上捡点山货。
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群山由白雪皑皑变成满目的青翠。百灵鸟叫得好听极了!冰儿总想上山去看看,当然不被允许。茂密的原始森林进去迷路了可就砸了,十有**被野兽吃掉。这里可是个典型的蛮荒之地,所以文娟一再嘱咐冰儿不要靠近林子。那会的孩子是很听话的,母亲不叫靠近林子就不去,免得娘惦记着。他帮助娘从井里往上拎水,娘做饭的时候帮娘烧火,然后去接打柴的庆儿叔叔。有空的时候就读书习字、习武,娘用做针线所得让庆儿买了纸笔让冰儿和庆儿都识字。邻居一直以为庆儿是文娟的丈夫,虽然看起来比媳妇小了些,那年月小女婿多了。
文娟一直不敢露出美丽的面目,生怕因为漂亮惹事,每天早早地把自己化装起来,是往丑里化:眉毛描粗了,眼角还往下耷拉一些。冰儿不理解,小声提醒娘:“您干吗把自己弄得丑八怪似的?”
“嘘!别出声!娘是为了安全!知道为什么跑到这个地方来受苦吗?就是为了娘这张脸!你还小,不懂。女人漂亮不是什么好事!”
冰儿不但瞪大了眼睛还张大了嘴,心里莫名其妙:娘在说什么呀?
文娟轻轻地拍了一下儿子的脸蛋,“孩子,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冰儿说:“孩儿知道了,您是怕人欺负您,有的人特别坏,专门欺负女的。您别怕,有冰儿保护您。”
“儿子,你现在还小,等长到和庆儿叔叔那么高的时候就能保护娘了。现在,娘有庆儿叔叔在保护,你就放心读书、练武、长本事。你爹爹遇到大赦咱们就好回去了。”
“是!冰儿记住娘的话了。”
因为铁焱是被冤枉的,文娟对大赦还是很期盼的。虽然在这个小小的牢城过的几乎是原始生活,文娟也很知足,丈夫、儿子都在自己身边,不用牵肠挂肚那么想念。她觉得自己很有盼望:如果当今皇上十年以后亲政,那么自己和丈夫都还不老,儿子也长大该娶妻生子了。带着这样一个信念,在这个茫茫林海中的一个小小村落有滋有味地生活着、操劳着。
春夏的季节是这里最好的时光,满山的苍翠,一望无边。山峦起伏,一片青黛。飘渺的雾霭,象半透明的白纱,蜿蜒地缠绕在山腰。苏文娟的小院临着一条窄窄的小路,路的那边就是向上的坡地,再往上就是山腰了。这里松树居多,因为树林很密,松树们一直向上长,高大而挺拔。林间常有松鼠在树上追逐、戏耍。冰儿很想到林子里和松鼠去玩,可是娘总是十分反对:“可不能去啊!你没听隔壁的刘奶奶说这个林子特别的大吗?进去就会迷路,碰到野兽就完了!”
“娘,我就在林子边上看看松鼠,不进林子好吗?”
“天哪,你快成了小山民了,老想进山。让庆儿叔叔领着你在林子边上看看吧。”文娟终于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孩子太憋闷了,不敢和小朋友玩耍,怕人家知道爹是罪犯。庆儿领着冰儿从家门前的小路上山了,文娟还在嘱咐:“别走远!”
他们也不敢走远,就在林子边上看里面的松鼠和小动物:这里还有野兔、山鸡,玩了一会,庆儿说:“小少爷,咱们回去吧,夫人该惦记了。”
冰儿噘着嘴,跟庆儿叔叔下山,应该叫山坡。这里有好多灌木,就象丁香花丛那么高,不知道叫什么。冰儿发现灌木底下,有很多小伞一样的蘑菇,和在瑞王府的煊世子,啊不,应该叫煊王爷的“府上”栽培的那些蘑菇的样子差不多。冰儿没有篮子,就把身上的褂子脱了下来,铺在地上,去采蘑菇。
庆儿忙阻止他:“小少爷,你不能采这个,万一有毒就、就……”他没说毒死的死字,不吉利。
“刘奶奶说过,有毒的蘑菇长得新鲜,我在、在雪儿家里看到过,就是这种颜色的。他们做的豆腐脑里就有蘑菇,可好喝了。我们回去想办法试试有没有毒。”
庆儿拗不过冰儿,只好帮他快点采,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小雨,所以蘑菇很多。不一会儿就采了一大包,庆儿给拿着,两个人就回家了。文娟正在门口搭凉蓬张望,见叔侄二人乐颠颠地回来了,这才放心进屋了。
“娘,冰儿和庆叔叔采蘑菇了。您不是会做豆腐脑吗?冰儿和三……啊,三少爷去雪儿家里的时候,煊哥哥的母亲就会做,那里面有肉丁、还有蘑菇,太好吃了!”
“娘倒是会一点,可是没有豆浆啊。咱们还得试试有没有毒呢。毒着了可不是闹玩的。”
“您会试吗?”
“这个倒是简单,娘这个簪子是银的。把蘑菇泡到水里等一会,把簪子插到水里,簪子不变色就是没有毒,变黑了就是有毒。”
“娘,你真行,还会试毒。”
“小傻瓜,你在宫里好几年都没听说?”
“嘿嘿,冰儿没在意。人家好象是用银筷子试,簪子也行啊?”
文娟用温水泡的蘑菇,好半天才来试,簪子没任何反应,说明没毒,可是她还是不放心,不敢乱吃,就先晒上了,问到明白人再说。冰儿没吃到蘑菇,很失望。没办法,练功去吧。
练完功休息的时候,冰儿从水缸里舀了半瓢凉水,刚要喝,就觉得裤腿给什么东西拉住了,低头一看是只白色小狗,毛绒绒的,虎头虎脑很可爱。看样子它是渴了,朝冰儿要水喝。冰儿把它抱起来,摸摸它的皮毛和小耳朵,它便很配合地闭上眼睛享受,嗓子里还发出“呜呜”的声音,好像很愿意接受冰儿的抚摸。
冰儿找了一只碗,给它倒了半碗水,小狗朝冰儿摇着尾巴表示感谢。冰儿还给了它一块玉米饼,它几口就给吃没了,看样子是饿了。
然后冰儿抱着它,挨家去问,是谁把小狗给弄丢了。
邻居刘奶奶说:“是我们家的,这窝狗仔已经满月了,自己到处跑。这只就给了你,拿回去养着,长大就能看家了。这种狗是大秧狗,长大了就跟牛犊子似的,你看它的爪子有多粗?你好好喂着吧。”
“多谢刘奶奶。”冰儿欢天喜地的把小狗又抱了回来,然后开始给它搭狗窝。这个地方也没砖瓦,只好自己动手和泥弄个干打垒的,蓬上好几层树枝,树枝又加了泥,前面留了门,里面还垫了很多干草,把小狗放了进去。小狗不肯在里面,又出来了,蹭冰儿的腿。
冰儿说:“狗狗你已经满月了,是大孩子了,老黏着我可不行啊。我还要做功课、练功夫呢,你自己玩好不好?我有空就来看你。”
狗狗很听话地点点头。冰儿楞住了!因为他看到了狗狗在点头,这可能吗?狗是很有灵性,但是人和它说话它能点头,不是吧?
冰儿再次试了一遍:“狗狗你能听懂我的话?”
狗狗又点头,冰儿又问:“那别的人说话你懂吗?”
狗狗摇头。
冰儿忽然间想起了师父教给自己的是“三诀”就是训练动物的,要不要试试?冰儿的心怦怦乱跳起来。
冰儿觉得这是师父安排的,让自己拿这个小狗试“三诀”。这种事是不能让任何人知道的,包括娘和庆叔叔。
先使用“聚兽诀”。他把狗狗送到狗窝里,自己来到门外,在狗狗看不见自己的地方默默念动“聚兽诀”。狗狗撒欢一般从狗窝里冲出来,一溜跟头地跑向冰儿。它是在根本不知道主人在什么地方的情况下跑来的,这说明“聚兽诀”是有方向感的。可是在狗狗刚到冰儿跟前的时候,几乎同时还来了几只小松鼠、山鸡、还有一只耳朵上带一撮毛的大猫,冰儿没见过这种猫,以为是野猫,听说野猫长的大,他哪里知道是猞猁?把猞猁都给聚来了!这是刚刚开始,冰儿的功力还不是很大,三诀也不熟练。他有点害怕,赶紧念“散兽诀”,还没念完呢,动物们就没影儿了。狗狗也回窝里去了。
“嘿!真是管用啊。要是遇到什么危险把动物聚来也好啊。练练‘训兽诀’?于是冰儿拿狗狗当试验了,心说:我只要训练狗狗,其他动物都别来啊。”
这么一想别的动物就没有出现。然后他就训练狗狗翻跟头、找东西、到坡上去采蘑菇,反正是能想到的招数都用了,一次失灵的情况都没有,狗狗出奇地听话。然后他就训练刘奶奶家的猪,原来还以为猪有多笨,不会听吆喝,结果正相反,让它进屋去拿东西它都能办到,把剪子和针线笸箩都用嘴给叼出来了,看到冰儿还高兴地“吱吱叫”了好几声,不让它吃食它就不敢吃。
冰儿这才意识到师父借给自己的功夫多厉害,说不定连大动物都得听话。于是他就到后院老娘看不到的地方去练“三诀”,心里发出意念,让附近山上的鸟飞到自己面前来,然后念“聚兽诀”,一盏茶的功夫,便从四面八方飞来无数的鸟雀,麻雀、喜鹊、乌鸦、云雀等等,没有上千只也有七八百。还把冰儿吓够呛,心里说“云雀先回去,”
云雀们就飞走了。冰儿想:“乌鸦也回去吧,乌鸦们就扑棱着翅膀飞走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九章 虎口拔牙一
第二天冰儿招来了一大群的田鼠,好家伙,就跟流水似的,淌过来。冰儿把田鼠遣散了又把各种猫类聚来了。他只想了一下“请猫类来一些。”可坏了,不但有家猫、野猫、猞猁,就连老虎都来了!冰儿吓坏了,赶紧遣散了。然后就坐在房后,靠在墙上冒冷汗。
师父的声音响在冰儿的耳边:“冰儿弟子,不要怕,你用三诀聚来的山禽、野兽是不敢伤你一点点的,因为三诀是神通,不是人间的魔术。就是你把猫和老鼠一起聚来,猫都不敢吃老鼠。你再试试让它们做事。心态要稳,不要性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