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小娘子-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涛躺下不久,秦素兰跟着回房。
  “怎么回来了?”她不是很舍不得嫁女吗?不是该与女儿过夜吗?
  “睡不着,回来和你说说话。”秦素兰平躺着,看着帐顶。“我心疼!若是她被欺负了怎么办?
  山茶回了云南,她的朋友没多少,要是我们离开了她怎么办?我的女儿被欺负了怎么办……”
  秦素兰碎碎叨叨,将各种担忧说出。想着想着就有种悲伤。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就能留在身边,我的却要分隔一方?”说着很气愤,不停捶打刘涛。
  刘涛一把抓住她的手,压住她。“够了!”
  “呜呜泣,泣呜呜……”
  这妇人居然烂哭起来!真拿她没办法。
  刘涛躺回去,“我的年岁比你长,儿孙不在身边的感受比你浓,你有什么好哭!我心伤悲你可知!”
  秦素兰忍不住呜呜大哭。
  守夜的夜莺忍不住敲门,“夫人,该歇息了,还有一个时辰您该起床为小姐出嫁准备。若是天亮后没精神会不吉利,影响小姐的气运。”
  夜莺仔细听听,没听着声音,便作罢。
  刘涛再次叹气,“眯一会,到了时辰我叫你起。”
  “泣泣……”
  纵有万般不舍终究要嫁女!


正文 三百七十、嫁入钱家
  三百七十、嫁入钱家
  钱刘两家结秦晋之好,婚礼弄得热热闹闹的。
  刘府千金小姐出嫁嫁妆摆上百里,百里红妆羡煞京中女子。
  嫁入钱家第二日,小乖与钱忖智的认亲礼。
  “曾祖父,您看嫂子长得真有福气。那脸大大的像个圆盘,好看得很;那腰身圆圆的像个水桶,定是好生养的。”一小媳妇讨喜地对曾祖父说。
  钱太老爷年纪大,耳聋眼花,但脑子不糊涂。“你啊,尽会说话!曾祖父我从未见着这样的人,鼬之家的你上前来让曾祖父我仔细看看。”
  小乖与钱忖智相视一笑,上前去。
  “新人们,给曾祖父磕头敬茶。”钱家喜婆喜庆地说。
  钱忖智与小乖双双跪下,“曾祖父请喝茶。”
  “好好好,这是赏你们的。”钱太老爷将红包放进下人端着的茶水托子。
  钱太老爷对刘家培养出来的曾孙儿媳很满意。
  “新人们给祖父敬茶。”
  钱忖智将家人一一介绍给小乖,小乖终于见识到什么是五代同堂。
  “大郎,咱家不仅五代同堂,还人才济济啊!一个个都是才貌双全之人!”小乖对钱忖智说。
  钱太老爷听了这话开心不已,心中就有一股兴奋要表达出来。忍不住大笑,“哈,哈……”心底的兴奋一直上头控制不住,内心的澎湃就要喷涌而出。
  “爹。”
  “祖父。”
  “曾祖父!”
  钱老太爷一口气出完,两脚一蹬上青天!
  在这大好的日子里,在小乖的讨喜下,钱老太爷归西,钱家人不知悲还是喜!
  钱太老爷现今九十有六,已算是人瑞,即便是死也是喜丧。
  钱家的人难免有些悲戚,家里的顶梁柱少了一根,一直被敬仰的人没了,故事里的主角没了!以后谁还会对小娃娃说西园里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老祖死去让钱家在皇上跟前的份量少几分!
  “都是你,你进门了,曾祖父就没了。”一个女的跑出去就要扯小乖的发鬓,“你这个克星,你这个坐过牢狱的灾星,带有污秽的女人。”
  小乖闪到一边,钱存智上前一步,一手打掉那人的手。“胡闹。”
  “表哥!你还在自欺欺人,你敢说她不是灾星吗?”钱忖智的表妹在咆哮。
  “够了焕焕,不许胡闹。”钱老太爷呵斥。
  “祖父,焕焕没有在胡闹。她就是个不详的女人。看看我们钱家有那家女子不是清清白白的?只有她,只有这个女人。”焕焕指着小乖,“只有这个刘千枳最不清白,她不仅一次进入诏狱。一个进过两次诏狱的女人,她的身上就没带有污秽?
  如果表哥没有娶这个女人,曾祖父就不会离我们而去。”
  “真是疯了,还不将这丢人现眼的东西带下去。”钱老太爷呵斥他儿子儿媳。
  鼬之大婚惹来许多人躁动,尤其是那些小姑娘们,一个个的要给鼬之当平房、妾侍。当得知鼬之三年内不打算娶平妻、纳妾时更是大闹。
  “爹,儿媳觉得焕焕说得有道理。”一个婶子说。
  钱老太爷冷冷看过去,“你再多说一句,便收拾东西回你娘家去。”
  在场的人都被镇住,老太爷就是钱家的权威。
  “平之去报信,说你祖父去了。鼬之去准备喜丧用的东西,润泽跑到北门去换百家米。你们这些妇人去准备做百家饭。要亲手做。”
  “是父亲。”
  “是祖父。”
  热热闹闹的一个大堂一下冷情,本是恭喜的眼神到了这里就变成了看好戏。一双双看好戏的眼神让小乖预感暴风雨即将来临。
  “鼬之家的。”
  “祖父,孙媳妇在。”
  “你去帮忙准备灵堂,这方面你比较有经验。能帮上鼬之。”
  “是祖父。”
  到了三朝回门日,不是小乖回门而是秦素兰亲自登门。
  秦素兰身穿“善夫人”朝服,头戴二品一珠冠,手挽黑色壁障。抬头挺胸一路冷眼到灵堂,冷眼扫视钱家的某些异心的妇人。
  秦素兰这是为小乖造势,这是小乖的娘家的身份,你们这些不懂事的先去打探打探小乖后台再来说话。
  钱家一些心高气傲的妇人,恨不得怼回去。这里不是你这外人来撒野的地方。
  烧了香上了礼,秦素兰到后院去看望小乖。
  “你怎么样?”
  小乖对上母亲的视线,淡淡一笑。“我很好,娘亲莫要担心。这里的水浑浊,水深得很。但她们在我面前都是纸老虎,动弹不得我。我在外有人,不怕手里没人的她们。”小乖很自信。武力的强弱决定说话力度的力量,内院里那些靠着男人恩宠的妇人怎么能斗得过她?
  “娘不能停留多久,你得到前面去。外面的事就交给我与你爹,你先安稳内里。”
  “好,劳烦娘亲了。”
  “傻孩子!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终究是我的女儿,怎么舍得让你受苦!”
  是啊!我终究是刘家的人,怎么能让父母亲落入困境?势要让钱家成为爹娘的后盾。
  “娘,您来了。”钱忖智给岳母一个歉意的微笑。“很多事难以预料!”
  小乖站起给钱忖智福身,“夫君。”
  “都是从风风雨雨中走过来的,明白你的难言之处。待你办完事带着小乖回去看看我。”
  “这是必然。”
  “行了,知你们忙就不耽搁你们时间,且先回去。过几日再来。”
  “妾身去送送娘,夫君先休息片刻,过会儿要去灵堂。”小乖说。
  钱忖智看着娇妻送岳母离去,成亲三日发现娇妻与以往不同,少了女儿家的娇气,多了几分成稳,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股大气。钱忖智暂且弄不明白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她。
  钱家太老爷人瑞,喜丧,皇上不能前来吊唁,派来八岁的太子来说话。太子虽年小,但说话有板有眼。
  钱家太老爷开国功臣,死后被追封为太子太师、太子太傅,以超一品大官的品格风光大葬。
  宣帝为保住朝内平衡,认命钱忖智的父亲为二品大员,接管三个大省的财政。钱家一时风光无二。
  钱家的内斗也由此开始,但这些都是小乖的事,外人只能看着着急。
  秦素兰回到家,见着刘涛对他说说小乖的事。
  刘涛说:“为了小乖的将来你还是少点与她说府里的大事。”
  “这是?”
  “小乖既然已经嫁出去,你就该在为钱家着想,根据钱家种种迹象看钱家会有大动作。我们不该让小乖分小心。”
  又是政治上的事!
  秦素兰低下头,小声说:“忍不住要见她!明明住着这么近,却无处见着。”
  “忍它一年半年便好。”
  “为人新妇正是这一年半年最难熬,你叫我如何放下!”
  “又不是让你不见只是叫你少见,少说。”刘涛有些烦,看来为了少听这妇人唠叨需要帮助钱忖智解决钱家的内部事宜。
  若是有必要需要将钱家的事闹大,将钱忖智往死路上推帮助他破旧立新。
  秦素兰想想叹息,富贵人家事儿多,不如平头百姓来得幸福!


正文 三七一、宣帝临死前
  三七一、宣帝临死前
  宣帝是个现实之人,他知道自己活不久,明白生死由命便开始交代遗愿。为太子登基做铺垫,他要为太子留下人手。
  宣帝招来三公对他们一一吩咐,让三公辅助太子登基,等待太子成年让太子护国。
  宣帝招来胡濙,“朕知你与健康交情不错。”
  “皇上,臣……”
  “不必多说,若不是有你的帮助刘健康也不会在杨荣的死局里死里逃生。你们的事虽然能瞒住朕一时,但瞒不了一辈子。
  刘涛与你一样都是跟着太宗登位的,在一起经历过生与死,所以你愿帮着刘涛而不是当局外人。”
  “刘涛的事臣参与不多,给了他开了个小口罢了。刘涛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造化。”胡濙需要摆脱刘涛与他的关系。
  “无碍。这次叫你来不是为了刘健康。朕时日无多,朕要求你胡濙待太子如同待太宗如同待朕一般。”
  “皇上切莫如此说,您龙体快要恢复。不日即可上朝。”
  宣帝没有接胡濙的话,“刘健康是个大才可是不是谁都能驾驭得了,他只服太宗,从未对朕低头。朕多次想杀他,奈何总是下不了手,舍不得。朕走后你要替朕看着刘家,让他为大明出力。让他护我大明。”
  皇上说出了这话,可是胡濙不敢多说一句,不敢胡乱搭话。
  这里的话多说多错,胡濙不知皇上这话的真假,不知是不是皇上的试探。
  “刘大人定会对大明忠心耿耿。”胡濙跪下磕头。
  “咳咳……”宣帝一阵咳嗽。“密切关注京城的一切。”
  胡濙还有资格调动京城的锦衣卫。
  “臣遵旨。”
  朝中大臣都是些老狐狸,宣帝得要亲自向太子交代朝中情况,让太子提防哪些人,放心哪些人。
  尚且年幼的太子对父皇的话记不是很了解,但还是努力将父皇的话刻在脑海里,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明白的。
  “……有杨荣、杨士奇、杨溥、胡濙、张辅在定能助你守住江山。皇儿,你要记住刘涛万万不能动,不到万难时刻不可动用刘家人。”
  “皇儿不明白,刘涛为何这般重要?”
  刘涛是一只老虎一匹狼,他想要的东西就会虎视眈眈,直到他得到为止。
  “重金厚禄不能收买?”太子问。
  “重金,他不屑;厚禄,他嫌不够。贪无止境,得要防住。但也有好处。我们知道刘涛的需要,知道他的软肋就能引诱他,收买他,利用他。待一切安置下来了,就可以抛弃他。咳咳……”
  “如此说来,刘涛就是皇室的一把刀,即可伤外人又会伤自己。”
  “只要你善用,必定是皇儿的一大助手。刘涛可信,可大用,但不能长久用。得要重用他,还要不时敲打他,恩威并施才能让皇儿你尽心用。切莫让他离开京城,咳,咳咳……”
  “皇上该休息了,太子明日在来吧!”内侍说。
  太子见父皇艰难地喝下药还一头大汗,赶紧上前去帮父皇擦汗。“父皇可要好起来,皇儿还需您教导。”
  太子伺候皇上睡下才离去。
  太子贴身太监王振上前,“太子进去两个时辰有余,可是得到皇上的真传了?”
  太监王振是太子最信任的人。太子尊称他一声为“先生”。
  太子想了想将皇上对他说的话一五一十告诉王振。
  王振沉吟,“这般危险的人物还是不要留在京城的好!外传闻刘涛暴虐,若不是曾与太宗一起打战被念旧情,现今早该不在。不过这些都是外面的传闻。杂家知道的也不多,不知是真是假,还请太子亲自定夺。”
  “嗯。”太子对王振的信任,让太子将王振的话听进了八分。让太子对刘涛的好好感消耗不少。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白日,皇帝召见皇太后。
  “朕自知命不久矣,唯一放心不下祁镇,他年幼,虽然祁镇后族不强,但朝中大臣也不弱,请母后多照看一二。”
  “皇儿莫要妄自菲薄,你定会好起来。”
  宣帝对自己的病情很了解,外人是安慰不了他了!
  “走前,孩儿要与母后说。切莫让刘涛离开京城。若是蛮子打了进来,刘涛,与张辅能保住大明江山社稷。咳……咳。”
  “快来人,皇上晕倒了。”太后慌了,怕了!
  宣德十年宣帝朱瞻基驾崩,同月九岁的新帝朱祁镇登基。
  明朝的太子是幸福的,每一任太子都能登基做皇帝。明朝的皇帝是悲哀的,没几个是长命的。登位的人换了一个又一个,明朝的历史只有这么长,倘若明朝的每一位皇帝多活三五年,明朝必定在历史上大放异彩,超越汉唐也未尝不可!
  一位仁君在位的时间决定了这个国家存在的时间,一个国家能不能支撑二百年的历史就看仁帝在位的时间!
  可惜,始终惋惜,宣帝在位时间的短!
  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打天下的,身上自带杀戮,天生的皇者气息,文臣不敢多靠近,只能供奉在神庙祭奠。朱棣喜好战争,最不喜办事无力的纯文臣。所以喜好写书的文臣不喜写太宗皇帝。
  朱瞻基不同!朱瞻基驾崩后,大明各地纷纷上表,上书表仁帝朱瞻基是明君。一个文笔尚好的秀才都敢对先帝宣帝大赞特赞,敢再公开场合议论宣帝的政绩!
  群臣联名上书册表:洪熙元年到宣德十年是“仁宣之治”。
  史上有几人能得到“之治”二字!
  宣帝在位就如同烟花,给人灿烂的惊叹,却又转瞬即逝只留下灿烂的记忆!
  “整个大明都在为先帝表彰,证明先帝的确是明君,是该名流千史的好皇帝。”秦素兰对刘涛说。
  “先帝是不是明君自有历史判断。先帝能说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他了解百姓生活,懂得百姓苦。”但与太宗比还是缺了些!
  武将希望遇到主战的皇帝,文臣希望见到听他们谏言的仁皇帝。刘涛介于两者之间。他不讨厌打战,但不想生活在一个常年打战的地方。
  刘涛能为太宗伤心,只能为宣帝惋惜。


正文 三七二、刘涛辞官归隐?
  三七二、刘涛辞官归隐?
  英宗(新帝)登基第八个月便将他身边的大太监王振任命为掌司礼监,掌司礼监是内监里最高职位。一能掌管内外奏章,二能替代皇帝批红。一个能批奏章的太监,权利能不大?
  这位掌司礼监前不久被太皇太后下了马威,见着内阁大臣都夹起他的尾巴。
  “刘大人。”王振三十度鞠躬。
  刘涛侧身避开太监的鞠躬,谁的鞠躬都可以接受,就这太监的不能。当年静女与牛先民留在宫里的人告诉他,王振人心不足。正在秘密接触外臣。
  “王公公这是去哪?”
  王振只落后刘涛半步,“皇上命杂家到内阁去传旨。”
  王振与刘涛同到内阁,刘涛直接进门,而王振却停留在外。王振一脸羞涩的表情,像是刚出闺门的大姑娘见到了心仪公子,畏缩站在门外不敢进门。
  被晾在内阁的刘涛吃到第五杯茶水时,三公中的一人终于发现了王振。招呼王振进门招呼他坐。
  “谢杨大人。”王振九十度鞠躬,非常的受宠若惊。“能与杨大人说上话真是杂家的福分,哪还敢坐下。”
  王振的这些举动让刘涛收入眼底,“哼,只有这位姓杨的才会认为这太监是个不错的人。”
  英宗上位让三公的势力达到鼎盛,朝堂里没有刘涛的立足之地。一是刘涛以前的敌人太多,二是杨荣的有意打压。
  刘涛为避其锋芒选择辞官归隐。
  年幼的英宗看着跪在底下的刘涛,“刘大人,事出突然。还是让朕与太皇太后商议一番在做定夺。”
  “臣遵旨,臣告退。”
  刘涛离开后,英宗问太监王振。“先生认为这是为何?”
  在先帝留下的遗训里,从未提过刘涛是个淡泊名利的人。刘涛辞官给英宗一个意料之外。
  “皇上,刘大人怕是以退为进。谁不想握一手重权?刘大人以前是手握重权之人,现在怕是熬不住寂寞了吧。”王振说。
  “该不该让刘大人辞官?”英宗问。
  “皇上还是去与太皇太后商议才行。”王振说。
  离开大殿的刘涛听到里面的一声“先生”,刘涛对着阳光嘲笑,叫一个太监做“先生”,真是天大的讽刺。
  出宫门刘涛看到太祖皇帝命立在宫门的石碑“宦官不得乱朝政”,这有事一个讽刺。一年年的过去太祖的威力早已经不再,谁还管朝政里的宦官?
  刘涛辞官的事让许多人关注着,刘涛是谁?元老级人物,京都里曾经的风云人物。五十多辞官!这可不是谁都敢做。
  太皇太后召见刘秦氏,询问刘涛辞官的原因,并侧面打探刘涛不辞官的条件。
  刘秦氏穿着命妇服装跪在太皇太后脚下,“……夫君从战场下来留下不少暗伤,近年来老被伤痛所困。想这年纪大了,不能为皇上效劳,不如让位给下面的人。”
  刘秦氏这么一说,太皇太后又认为刘涛辞官是真的。刘涛的想法可能是他退下去让儿子刘怀景上位。因为这种例子很多。
  秦素兰成功的带偏了太皇太后的思路。
  太皇太后想着刘怀景更适合成为皇帝的左右手,便就在内心答应刘涛辞官,但前提是刘涛不能离开京都。
  坐在太皇太后边上的孙太后眼也不看秦素兰一眼,她不待见的两个女人同出现在皇宫里。孙太后还是皇后时,有皇太后压着;当她是皇太后时,头上有太皇太后压着。她能开心?
  这时刻的孙太后真有几分希望刘涛能辞官,只要刘涛辞官了她就有机会向刘秦氏报复,让刘秦氏过得不好。
  “一朝天子一朝臣,刘大人能有这种想法也不出奇。母后照儿媳看,这刘大人的去意强,我们皇家何不成全他?”孙太后说。
  太皇太后的慈宁宫只有孙太后这个常客,太皇太后对孙太后的话也听几分。太皇太后是允许刘涛辞官了!
  秦素兰看一眼孙太后,笑着说:“赋闲在家也好,能安分些。一日能见着几面。臣妇的子仁的孩儿都已经十岁了,若子仁不尽心尽力为皇上办差,真有可能被他孩儿给赶上。父子二人同站一朝无所谓,若是同做一职就是个笑话。”
  秦素兰的意思是说刘涛只有让位才能让子仁上位,子仁若再不上位就会被小辈的追上,这是一个笑话,刘家人不接受。
  “是啊,现在的娃子长得快,知识学得快。身为长辈的若不勤劳几分,真真会被后面的赶上。”太皇太后说。
  “可不是!”秦素兰高兴。
  不管刘涛真辞官还是假辞官,对她都有好。她一直想个人陪她回南京,回去给爹娘扫墓。若是刘涛与她同去最好不过了。秦素兰对刘涛辞官后的日子很是期待。
  杨士奇找到刘涛,杨士奇一直将刘涛当作接班人,刘涛突然坚决的辞官让杨士奇想不通。
  “健康,你这是以退为进?”杨士奇问。
  刘涛给杨士奇倒茶,“您与另两位大人还有精神气,我就无需浪费精力。再说子仁该出头了!健康不该挡路,健康想了两年,发现健康不是很适合当此大任。健康没有掌管天下事的能力只有一颗杀心,若是上战场还好,但在我朝堂上,健康我不适合。”“很抱歉,健康辜负大人的期望!”
  杨士奇叹一口气,“今年杨荣已经七十一了,老夫的年纪也不小,该是找继承人的时候,刘涛辞官当时不合适。你何不等上一二年?”
  “一家之主好找,一朝之主难为,大人还是多找几个,多想想他们。您该将视线全放到他们身上。”被定为首辅候选人不少,被三公用将来首辅套牢的人不少。刘涛不想成为他们控制的一颗棋子。不是你许诺我高位我便为你效劳。
  “健康去意已决,望大人能对子仁照顾一二。”刘涛说得很认真。
  刘涛调动了一两个人在掌司礼监王振的耳边说了好些“刘涛离开朝堂有利于公公拉拢朝堂上人的心”的话语。
  杨荣同意刘涛辞官,太皇太后同意刘涛辞官,皇帝最信任的王振也建议皇上同意刘涛辞官。这样皇帝就忘记了先帝说的话,同意刘涛辞官,同意刘涛回南京养老。
  “皇上,先帝曾经说过刘涛不能离开京城。”太皇太后说。
  皇帝很自信,“南京玉京城不远让他回去又如何?让刘涛回南京守皇陵也不错。”
  放在跟前还能看着,让刘涛回南京不止是不是放虎归山!太皇太后担忧,她又不能驳回皇帝的圣旨!只能为皇帝好好看着这朝堂。


正文 三七三、在南京的日子
  三七三、在南京的日子
  刘涛辞官给了子仁很大的让步,他的辞官不仅让子仁官职直升一个台阶,还让秦寿在京都任职。他一人牺牲成全了两个小辈,算是值得的了。
  刘涛带着秦素兰回到南京,刘涛是按内阁阁老的身份辞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