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策马战秦川-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九揉着脑门,低头不好意思的笑笑,小声嘀咕道:“没有没有,才没有呢。”

    秦桑望着他这孩子气的样子,笑着摇了摇头。

    谁知,小九却突然抬起了脑袋,疑惑的说道:“不过……”

    “嗯?”秦桑一愣。

    “小九昨晚究竟说了什么?为何今日公子让我来请罪时,说的话奇奇怪怪的?”小九挠着脑袋,像是自言自语般的喃喃道。

    “你家公子说了什么?”秦桑一看,原来小九压根就不记得自己昨晚说了什么,当然也不会再和他提起,倒是对萧何所言好奇了起来。

    小九歪噘着嘴,翻着眼向上看去,思考着说道:“公子说……虽然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可这话秦将军想必是爱听的……”

    而后他一皱眉,满脸认真的看着秦桑问道:“秦将军你说,公子这话是不是前后矛盾?既是不该说的话,为何秦将军你还会爱听?”

    秦桑脸上一热,他想起萧何昨晚带着小九离开时,回头那狡黠一笑,忽然心跳快了几分。

    她垂下眼帘,心虚的推着小九,口中说道:“走走走,今日还要商讨战事呢,别在这堵着我。”

    “哦,对对对。”小九赶忙点点头附和,也加快了脚步:“那快走快走。”

    大军议事之处乃是红安督邮命人暂时腾出的一处官寺,秦桑和小九到时,见众人都已到齐,地图也已经挂起。

    秦桑大步迈入,率先向左右问道:“连允现在何处?”

    倪镜身旁一小将梁楚踏前一步,抱拳答道:“回禀将军,连允昨日率军绕过红安,现已行至祁水,屯兵守城。”

    秦桑点了点头,到主案边站定,回身道:“好,他既是退至祁水,就说明我们所料未错,他们在渝州等地,的确无法就地征粮。”

    应清抬起手,指着地图上画了一条自西南向东北的斜线:“这一条,沿线便是连允所占的秦川城池,共十六座。”

    接着,他指向那条线的中间:“此处是我们现在驻扎的红安,往东北,便是逢春、椒县、长留和渝州,而向西南,最近的便是祁水。”

    他放下手,对众人接着说道:“如今连允弃渝州而来,就等于放弃了那已经攻下的四座城池,他会这样做,原因有二。其一,南渊大军依靠的一直是南渊国中供给的粮草,我们攻下红安,便是将这粮道从中截断,他们不得不回头来守。其二,连允一直在秦川国中攻无不克,从未与秦将军交过手,红安这一战,他也是在试探我们的深浅。”

    众人纷纷点头,严肃的望着应清,等他继续说下去。应清却是看了一眼秦桑,微微示意,秦桑便接着他的话说道:“所以从祁水开始,我们才算是真正与连允交锋,胜,则步步推进,夺回城池,败,则与占领红安前无异,又将落回被动的局面。”

    秦桑抬手指着红安东北的那几座城:“这几座城现在定然已是防守空虚,连允不会留下多少人马去守这明知已经守不住的城池,所以这几处,我们需要尽快拿下。”

    秦桑顿了顿,目光从众人身上一一扫过,最终落在了梁楚的身上。

    这个梁楚,是倪镜一手带出来的,他虽然未立过什么战功,但做事极为稳妥。红安之战中,秦桑见他身手了得,面对数万敌军依然不乏骁勇,便记在了心上。

    此次也算是一个立功的机会,秦桑毫未犹豫便已出口:“梁楚听令!”

    梁楚踏前一步抱拳跪地:“末将在!”

    “令你三日之后即率两万兵马,十五日之内,将此四城拿下!”

    梁楚闻言,丝毫未有犹疑,高声应道:“末将遵命!”

    “好。”秦桑回过身,继续说道:“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攻下祁水,将秦川所失城池尽数夺回。”

    秦桑伸手示意众人落座,自己也在主案边坐下,看了一圈,询问道:“关于祁水这座城,诸位有多少了解?”

    “城墙坚垒,易守难攻。”倪镜脱口而出道。

    众人脸上都是凝重的神色,大家当然清楚,祁水这座城着实算得上是一座坚城,它的城墙,堪比潼关。而潼关之所以能够成为秦川与南渊的国界,不仅因为它有渭水盘护,更是因为它的城墙,有着“铜墙铁壁”之称。

    堂中一片沉寂,却是小九若有所思的开口说道:“哎……祁水,祁水城中那个什么阁……”

    “小九!”萧何立刻出言打断,语气中仿佛有几分慌乱:“不许说话!”

    “哦……”小九鼓着个嘴,又默默的把话咽了回去。

    秦桑被这突如其来的对话弄得一头雾水,她看了看萧何那一脸慌张的表情,又看了看委屈的小九,也是暗自纳闷了一番。

    萧何看着众人奇怪的目光,倒是迅速整理好了神色,严肃道:“祁水是一座坚城,这自是不必多说,所以祁水一战的关键,是要想办法与连允在野外对战。”

    “哦?萧将军是否已经有了诱敌之策?”秦桑听他这么一说,顺势问道。

    “并无对策。”萧何仿佛理所当然的答道:“我们并不需要‘引诱’连允出城,只要他出城即可。”

    萧何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祁水西南方的一座城说道:“这里是骊遥,也是连允所夺城池中的一座。此城不大,却是距离祁水最近的一座城池,诸位觉得,若是我们绕过祁水直逼骊遥,连允会怎么做?”

    秦桑略一思索,抬头道:“他的确有可能会率军来救,但与祁水相比,骊遥只是一座小城,他又为何要放弃祁水来救骊遥?”

    萧何还未回答,应清却已经了然,开口道:“如果我们不遂他愿去攻祁水,而是绕道骊遥,连允便会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他若是来救骊遥,便等于把祁水这座坚城留给了我们,而他若是按兵不动,坐视我们将骊遥攻下,他便又回到了在渝州时的境地,被我们硬生生切断了粮道。”

    秦桑眼中放光,若有所思道:“那么依你们看来,连允会不会去救骊遥?”

    萧何笑了笑,抬眼道:“连允比我们更清楚,守城容易攻城难,如果他不去救骊遥,等到骊遥被攻下他再来攻回,便与红安一样,又是重蹈覆辙。所以,骊遥他当然会救,但他定不会全军出动。”

    应清点了点头,附和道:“祁水壁垒坚实,连允只需留下两成兵力驻守即可,可即便是两成,也足以抵挡数倍敌军。”

    “也就是说,即使连允出兵去救骊遥,我们依然难以攻下祁水?”秦桑有些不死心,想到这样的局面,心中焦躁。

正文 第三十五章 捷报传来,朝臣赞贺

    此时的萧何却是不在意的挑了挑眉,耸耸肩道:“其实我们原本就未打算要将祁水一举拿下,我们需要的,不过是他出城罢了。”

    秦桑一想,也对,从一开始他们就知道祁水城防难以攻克,一直在想办法与连允野外作战,这么看来,倒是自己执拗了。

    她看了看萧何的目光,点了点头:“待我们绕过祁水,连允大概就会猜到我们的目标是骊遥,从他决定到部署再到出兵,应该不会太久,所以,如我所料未错,我军与南渊,未到骊遥便会开战。”

    “是。”萧何答道:“这一战,我们只能胜不能败,若是能够让连允大败,他必会回防祁水,待到那时祁水城门大开,我们便可顺势攻下祁水。”

    秦桑未再接话,她想着这野外之战要如何部署,还要从长计议,大意不得。这一战,决定的不仅是祁水的归属,更决定着,他们是否还有机会继续与南渊周旋。

    不觉已是到了掌灯时分,一日未进食,众人却丝毫没有松懈,依旧你一言我一语的出谋划策。

    “倪镜,此次令你领兵两万留在红安驻防。若我们将连允逼回祁水,你便率军至祁水与大军呼应,前后夹击。若我们不敌连允,你便率军支援。”秦桑对倪镜道。

    “末将领命!”倪镜抱拳道。

    门外又是飘起了细雨,一阵阵的凉风吹进堂中,晃动着一旁的烛火。

    【秦川都城平津宫城内】

    “启禀皇上,倪将军三日之前攻下红安,前日连允率南渊大军攻城,踏入我军在红安城下所设的陷阱,折损了两万人马,大败而逃。此战我军缴获军械战俘无数,现秦将军正在红安整兵,梁楚将军已率军回攻红安以北四座城池,不日定可拿下!”

    小卒跪地抱拳,声音洪亮万分,将那战绩大声向恒王禀道。

    “好!”

    恒王大手将龙椅一拍,兴奋起身:“不愧为我秦川皇子,首战便已夺回五座城池,折南渊两万人马,实在大快人心!”

    “恭喜皇上,恭喜秦将军!”百官皆拱手俯身,一同道贺。

    恒王喜色难掩,高声道:“传令下去,即日犒赏军中所有将士,待夺回秦川所有城池得胜回朝,凡立功者,皆论功行赏!”

    “是!”小卒得令后也是满面春色,应声退下。

    相国董彧抬眼看了看不远处的二皇子鲁子越,见他面色依然平静,倒也安心了几分。

    没想到,这秦桑确实有几分实力。当时自己对其领兵出征之事多加阻挠,如今他却首战便夺回五城,只希望皇上不计前嫌,莫在这个时候,想起了当日的情形。

    谁知,恒王偏偏就在这时看向他,背手笑道:“董彧,如今依你看来,朕当日叫其领兵,可还有不妥?”

    董彧急忙跪下,双手撑地,惭愧道:“老臣愚昧,当日未曾发觉秦将军乃是兵家翘楚,又不知其乃是圣上遗落民间的皇子。今日看来,是我等对出身之事忧虑过多,过于迂腐了。”

    他这一番话,倒不像是结结实实的认错。一来说出自己当日阻挠乃是出于忧虑秦桑身世,二来,他偏说出一个“我等”,那便是将这罪责担负在了百官身上,非他一人之过。

    他这话一出,周围官员果然纷纷跪地附和道:“陛下圣明!”

    恒王本就无意真的刁难,不过是借着这个机会探探这帮老臣的口风,见他们皆是这般表现,也只挥了挥手:“罢了,尔等皆是我秦川栋梁之人,只是在有些事情上,过于墨守成规,也未必就是好的。”

    说完,他又转向太子,笑道:“子远,你既为储君,在兵法谋略上也需多加钻研,他日秦桑回朝,你定要虚心讨教,对了,还有应公子,也都是你日后学习的标榜。”

    太子闻言,跪地拱手道:“是,儿臣谨遵父皇教导。”

    鲁子越站在一边,看着父皇对太子慈爱有加,心中不免有些羡妒,他攥了攥拳头,低头看着前方。

    “子越,”恒王却是又看向二皇子道:“还有你,你与倪镜年岁相仿,当年又同是师从卫太傅,待倪镜回朝,你也要与他多走动走动。”

    恒王所说的卫太傅乃是卫岚的表弟卫长松,早年担任太傅一职,文韬武略,不输卫岚,只可惜前几年已经患病离世,实为遗憾。

    “是,”鲁子越跪地答道:“待倪镜归来,儿臣自当向其讨教。”

    恒王满意的点了点头:“今日若是无事,就都散了吧。”

    “臣等告退。”

    文武百官恭敬拜退,纷纷离去。

    大殿门外,董彧与鲁子越并肩而行。

    “如今秦桑得胜,父皇似乎对皇兄愈发看重了。”

    鲁子越一边走着,一边忧心忡忡的对董彧说道。

    “无妨,”董彧却是摆了摆手笑道:“太子殿下如今的确风头正劲,但我已查探清楚,秦桑与太子并不是旧相识,他二人,也是在秦桑擂台之后才有交集。这样看来,秦桑得胜对他而言,并无太多助益。”

    “哦?”鲁子越倒是不知道这一茬:“既不是旧相识,为何当日会乘坐他的车驾前来面圣?”

    董彧双手交握,目视前方道:“依我看来,太子也不过是病急乱投医,朝中无人相助,便想将这秦桑揽于麾下成其羽翼,只是他却不想想看,若是将来秦桑真的平定了这整个秦川,他这太子的宝座,还坐不坐得稳。”

    鲁子越细细一想,是这么个道理,但这么说来,自己现下连太子的分位还不如,若是有朝一日秦桑造出了声势,也必是拦在自己面前的一块绊脚石。

    “殿下,”董彧知道鲁子越的心思,出言宽慰道:“秦桑虽已建功,却还身在沙场,短时间内,他掀不起什么风浪。当务之急,还是要将目光放在太子的身上,他这些年来小心谨慎,不落错处,我们便要想办法,寻他个错处。”

    鲁子越一惊,环顾左右,见四下都没有人,低声问道:“相国大人可是已经有了什么计较?”

    董彧眼中闪过一抹厉色,却又似笑非笑起来,缓缓说:“殿下便静待时机吧,老夫自有打算。”

    鲁子越闻言,双目放光,也露出了一丝笑意,点了点头。

    【红安城外】

    在城中整顿三日后,大军便整军出了红安城。

    秦桑、应清、萧何等人带兵向西南行进前往骊遥,梁楚北上回攻渝州,而倪镜,则依令驻守红安待命。

    秦桑骑在马上,回身看着这出兵以来夺下的第一座城池,暗暗在心中给自己打气。

    一定要一举拿下祁水,也一定要将这胜仗,一直打下去。

    “别看了。”

    一旁的萧何见秦桑回头看着城墙,牵着缰绳目不斜视的看着前方说道:“等到拿下祁水你再好好看,那才算得上是座华城。”

    秦桑回过头来,也不反驳。忽然想起之前萧何说,等到了祁水,要带她去个好地方,好奇道:“你上次说,祁水城中,有什么好去处?”

    萧何看向她,微微一笑:“到时你自然就知道了。”

    秦桑看他竟是吊起了胃口,也不着急,悠悠道:“可是小九说的,那个什么阁?”

    不料萧何竟是脸色一变,微微瞪眼道:“别听他胡说八道,他一个小孩子家,信口雌黄都成习惯了。”

    秦桑看着他这面上的变化,更是来了兴趣,狐疑的笑着,一瞬不瞬的看着他。心中想着,哪天非得抓小九来问问,那一处究竟有什么稀奇,竟叫萧何这般在意。

    “与连允野外交战,你心中可有想过,胜算多少?”

    萧何岔开了话题,看向秦桑问道。

    秦桑听到这个问题,心下不免生出了一丝担忧,皱眉严肃道:“我当然有想过,至于胜算,我如何能够猜得。”

    萧何见她这般没有信心,倒也理解,毕竟连允此前已经接连攻下数十座城池,而对秦桑来说,这不过是她的第二战。

    可是,萧何却轻松道:“可依我看来,我们胜算有九成。”

    “为何?”秦桑疑惑道。

    “因为我们还有一个杀手锏。”萧何看向秦桑,神秘的说。

    秦桑微微皱眉眯了眯眼睛:“是什么?”

    萧何勾嘴一笑,看着前方道:“小九啊。”

    秦桑不满的白了他一眼,咕哝道:“这算得什么杀手锏。”

    萧何却也不在意,他摇了摇头:“你可别小看了他那九霄盛宴,即便是你,也未必出得来。”

    秦桑见他如此成竹在胸的样子,也不免有些动摇:“真有那么厉害?”

    “到时不就知道了?”萧何抬眼狡黠一笑,不再多言。

    秦桑当然希望他所言非虚,说起来,他们对九霄盛宴并没有什么了解,只知道在前朝时,那便是西銮战场上的一个未解之谜。但凡用到了九霄盛宴的战役,皆是以少胜多,出其不意。

    想来,那九霄盛宴的确有些威力,否则,卫岚也不会因为小九一句“九霄盛宴”就破例让他随军出征。

    只是不知道,小九这自学成才的糊涂功夫,真正继承了他师父技艺精髓的,究竟会有几成。

正文 第三十六章 仙家设宴,凡胎勿入

    行军一整日之后,傍晚欲在一处山脚驻扎。

    此处已经过了往祁水方向的最后一条路,秦桑盘算着,连允收到探报之后,应该不久就会有所动作了。

    秦桑和应清说了准备就地驻扎的打算,刚欲下令,却听得一声疑问。

    “为何不入山林?”小九不知从哪冒了出来,着急问道。

    秦桑低头看着他一脸不解的模样,翻身下马耐心道:“正直秋日,草木干枯,在林中扎营乃是兵家大忌。”

    “是怕敌军用火攻?”小九似懂非懂。

    “没错。”秦桑伸手摸了摸小九的头,笑道。

    不料,小九却是摆出了一副为难的样子:“那……可否过山之后再停下扎营?”

    “为何?”秦桑疑惑道。

    小九仿佛很是为难,皱眉看向了萧何。

    “你是想在这里弄出九霄盛宴?”萧何仿佛明白小九的心思,问道。

    小九一笑,点了点头。

    秦桑看向萧何,不解他俩这般心有灵犀从何而来。

    “就依他吧。”萧何看向秦桑道:“等过了这座山再停军扎营,将这山林留给小九。”

    虽是不解,但她听见方才萧何话语中提到了九霄盛宴,便猜出了几分小九要以这山林“设宴”的意思,她点了点头,下令继续行军,翻山而过。

    【祁水城中】

    “看清楚了?”连允看向眼前的小兵,认真问道。

    小兵拱手,重重点头道:“看清楚了,他们的确未往祁水行来。”

    “好,”连允点了点头:“你先下去,让木将军过来。”

    小兵应后退下,不一会儿,木十六便匆匆赶来。

    “他们果真要去骊遥?”木十六急切道。

    “嗯,”连允点头回应:“如我所料未错,他们现在应该已经在主道附近山下扎营,我们明日一早便出兵,从这里过去大约需要一整日,如果快一些的话,大概明日夜间就能追到他们。”

    “好,”木十六坚定道:“这回决不能让他们先到骊遥,再断了我们的粮道!”

    连允闻言也是重重点头:“祁水是座坚城,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严加防范,如若他们只是调虎离山,待我们出城再绕道回攻祁水,我们就难办了。”

    他又思忖片刻,继续道:“所以明日,留下三万人马守城,若是战事有变,我们也好迅速撤回城中。”

    说完,他望向屋外沉沉夜色,心下微有不安。

    只是这不安从何而来,他却丝毫没有头绪。

    【山林深处】

    到了山中深处,天色完全暗了下来,队列中举起了火把,秦桑下令加快了速度,想要尽快穿过这片山林。

    “秦将军。”小九再一次开口:“我看了一下周围的地形,这里摆下九霄盛宴再合适不过了,你先带大军下山扎营,我在山中布置。”

    秦桑一愣:“就你一人?”

    “当然不是……”小九诧异的看着秦桑:“九霄盛宴那么大的排场,哪是我一个人能摆得出的……”

    “哦,哦。”秦桑没有见过真正的九霄盛宴,当然不知道那会是个什么样的排场,听小九这么一说,有些不好意思。

    “你需要多少人?”秦桑赶忙问道。

    “五十人吧,应该差不多了。”小九正色道。

    “我留下帮你。”萧何出口道,小九一听,欢喜的直点头。

    秦桑微微颔首道:“可还需要什么?”

    “绳子,爪钩,弓弩,耙刺,灯油……”

    小九一一细数着所需物品,并详细的将每样东西的数量和要求都说了一边。

    秦桑听完后,看了看萧何,刚欲开口下令,却因心中却对那传说中被称为“天阱”的九霄盛宴充满了好奇,忽而又转向小九道:“要不我也留下来帮忙吧。”

    “啊……那这大军……”小九犹豫道。

    秦桑也是微微迟疑了一下,是啊,大军就在身后,这时自己若是留下满足了好奇心,总不能让所有人就待在这林中不走了吧。

    想到这里,秦桑也有些苦恼起来。

    “我带大军下山驻扎。”

    应清听见秦桑那一句,就已猜出她定是对这九霄盛宴万分好奇才想留下观看,便遂了她的心意,出言道:“你们小心些。”

    而后,他又俯身拍了拍小九的脑袋,笑着温言道:“保护好秦将军。”

    “公子放心。”小九喜笑颜开,满口答应。

    秦桑感激的望向应清,只见他微微点了点头,便立刻回身下令分配出五十人留在林中,其余兵马继续前进。

    待到大军走出了山林,小九看了看众人,出言道:“五十人分为十队,每队一人领头,你们先分一下。”

    这五十人本就是从军中抽出的整列,划分起来倒也迅速,立刻就有队形摆出,为首的那一个便是每队的领头人。

    小九招呼了一下那十个人,又让秦桑和萧何也围过去,从袖中拿出了一块方帛展开,铺在了地上。

    他从旁边拿过一支火把,一手举着火把,一手指着方帛说道:“这图中所示便是九霄盛宴的范围,以此处为中心,八方各行一里处为边界。边界一圈除了山林入口之外,其余各处将耙刺埋入地底,刺尖朝向圈内。边界内围一圈倒上油料,以枯叶覆盖,首尾相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