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福-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皇太后见状,叹了一句:“孩子,你当做皇帝那么容易吗?在你还没有本事和威望的时候,要好生的做低伏小,哄着那些大臣给你办事,惩罚也只不过是做做样子,否则朝臣们就会说你暴行暴政,自然有人来推翻你。”

第907章 取出
  魏延显喃喃道:“朕这个皇帝当得可真憋屈。”
  太皇太后闻言却笑了,只摇着头道:“人这一辈子,憋屈着憋屈着,就顺了。你这算什么啊?没短着你吃,没短着你穿的,你这孩子,就是日子过得太舒坦了。”
  魏延显这才讷讷不言,用过早膳,便退了下去。
  柳溪这才扶着太皇太后进里间休息,太皇太后盘腿坐在炕上,手里捻着佛珠,对柳溪叹道:“老十四怕是要起事了。哎,我原本还以为他会等孩子再大些……”
  柳溪立在一旁,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太皇太后保重身子啊……”
  柳溪的话还没有说完,太皇太后复又咳嗽了起来,柳溪赶紧上前去照看。
  太皇太后却道:“哀家的身子,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柳溪赶紧道:“太后,您不要说这样的话,太医院的大夫都尽心尽力,您的身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太皇太后却缓缓摇头,叹了一声道:“不中用了。哀家只是怕,怕保不住那两个孩子。哎,让哀家想想,让哀家好好想想。”
  柳溪焦急道:“太皇太后还不肯用人吗?”
  太皇太后双眸紧闭,却一句话都没有说。
  乌兰次日便往靖王府递了拜帖,要来拜见林芷萱,林芷萱接了拜帖,便命人去招了汤姆斯来,细问了一应的也预备的东西,希望他能给一个女子取环。
  只是却并没有透露那女子的身份。只说她从前被人误装了环,如今为了能有孕,所以请汤姆斯帮忙取出来。
  汤姆斯听了是行善积德的好事,自然就答应了。
  林芷萱又叮嘱了一句:“只是这样的事在中原,毕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还请汤先生一定对此事保密。”
  汤姆斯连忙道:“我知道,我知道。谁都不会说的。”
  林芷萱这才放心。
  乌兰是在三日后过来的,给她取环的地方,就在靖王府锡晋斋的偏殿,林芷萱吩咐了冬梅、秋菊几个丫头在外头守着,一个人都不许进来,今日靖王府闭门谢客。
  林芷萱也没有进去,只在锡晋斋里等,整个偏殿里,只有红湘在一旁帮着汤姆斯打下手,递东西。
  林芷萱有些焦急,也不知道要多少时辰,却不曾想,一刻钟之后,秋菊便过来跟林芷萱说:“汤大人出来了,说已经好了。”
  林芷萱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又问了一句:“乌兰呢?可还好?”
  秋菊道:“等乌兰王妃换好衣裳,娘娘就可以去看她了。”
  不过片刻,倒是汤姆斯先进来,又将从乌兰身体里取出来的铜环给林芷萱看,道:“这位姑娘年轻,铜环也并没有放很多年,很容易就取出来了。而且当初给她身体里放的铜环,质量很好,所以也没有流血,这位姑娘,可以生孩子了。”
  林芷萱看着那枚锃亮的铜环,却只觉着恶心,让他赶紧收了起来丢掉,想了一想,却又让他留下了,这东西还是交由乌兰来处置吧。
  林芷萱再三谢了汤姆斯,又问他:“可要注意什么?还要喝什么药吗?”
  汤姆斯道:“我这里这里有一些小药片,让那位姑娘每日两粒,连吃三日,就好了,还有不要碰凉水,不要吃辛辣刺激的东西,也不要吃鱼虾,总之好好养几天,就不会有事了。”
  林芷萱这才放心,又叮嘱了他两句,一定保密,这才命人好生送他出去了。
  秋菊却有些不解:“我听那大胡子进去之前说,如果那铜环不好,可能会永远绝孕,那样对沐华裳不是更好,她为什么要用这么好的铜环,对他们的身体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损伤呢?”
  林芷萱闻言也是思忖了片刻,这才道:“只怕若是那铜环不好,损伤了王府侧妃的身子,太医从脉象上一定能查出来,到时候不就被人发现了,靖王府的侧妃夫人是因为身体有损所以才不能生育的。
  只有如此,让他们瞧着健康无舆,这样让太医大夫都查不出来,才能不惹人怀疑。”
  秋菊闻言也是点头,沐华裳果然是毒计!
  主仆两个人正说着话,乌兰已经过来了,林芷萱连忙扶着她坐下,问了一句:“还好吗?疼吗?”
  乌兰轻轻摇了摇头,道:“不碍事,养几天就好了。乌兰谢过王妃了。”
  林芷萱闻言,将汤姆斯方才的话又叮嘱了乌兰一遍,乌兰也是感激,对林芷萱道,若是将来她有了身孕,再当重谢。
  两人说着话,林芷萱却忽然挥了挥手,让屋里孙子伺候的人都下去了,包括秋菊和冬梅,只让她们去小厨房预备一些清粥小菜。
  乌兰知道,林芷萱怕是要开口相求了。
  乌兰并没有动,只坐着瞧林芷萱,林芷萱与乌兰对面而坐,对乌兰认真道:“那些小国的使臣不懂,你却不会不懂那件凤袍的意思,王爷或许要起事了。”
  乌兰闻言脸上却并没有一丝的诧异,反而是几分哀戚:“就因为,你给他生了个儿子吗?”
  乌兰却并没有等林芷萱的回答,只是问了一句:“王妃想让我怎么帮?大汗和王爷在京中已经见过面了,况且还有肃羽和大汗的关系,若是想让我们蒙古出手相助,王爷自己就会跟大汗说了。
  我觉着没有必要让王妃来浪费我对你的这一次恩情。再则,蒙古毕竟是外邦,王爷夺位,若是蒙古起事,怕是对王爷的声明有损,会说王爷勾结外邦,甚至会传出卖国的话来。所以,我也问过大汗,王爷与他虽然签订了互市互通,永不起战事的协定,却并没有开口,让王爷襄助他起事之事。”
  林芷萱点头道:“这个我知道,我求你的,是另一庄事。”
  乌兰看着林芷萱,静待她的下文。
  林芷萱叹了一口气道:“乌兰,自从有了疏哥儿之后,我觉着王爷变了,变了许多。夺位之事,凶险非常,成功还好,若是一旦有何不测……
  乌兰,我想在你那里给靖王府留一张保命符。”

第908章 托付
  乌兰不解,林芷萱叫了冬梅进来,去取前两天雪安回来送自己的那几只信鸽。
  冬梅应着去取,复又关上了门,林芷萱才对乌兰道:“这信鸽,从京城到蒙古,一日可达。若是将来有事,还望乌兰王妃,千万接应。”
  乌兰闻言,略一犹豫,郑重点头应下。
  京中向来春旱,可今年却仿佛春雨连绵,乌兰走时,复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解了个春旱,今年京郊的田庄里,怕是会有好收成了。
  魏明煦是撑着伞回来的,这几日他回来得很晚,春雨沾衣,多少还是有几分凉意的。
  林芷萱让魏明煦先去沐浴,洗一个热水澡,换了衣裳再来喝盏热茶去去寒。
  魏明煦去了,林芷萱却坐在疏哥儿的床前,正在出神。
  林芷萱在想歆姐儿,在想魏延显。
  如果魏明煦当真起事成功,歆姐儿该怎么办呢?
  再想着魏延显如今宫中的那些妃嫔,如果魏明煦登基,将来的后宫又该怎么办呢?
  林芷萱听林嘉宏说,庄锡翰病重,已经在朝廷上上书,让李奇接任兵部尚书一职。
  李家,可算是一门两尚书了。
  将来的李婧,在宫中又会是如何的地位呢?
  林芷萱相信魏明煦,就好像,她那日听闻有一个奇怪的少年,来给魏明煦贺寿,林芷萱从来都不会像对林嘉宏那样地揣测魏明煦。
  可是,一旦他成为了皇帝,到时候,又会如何呢?林芷萱是感激沐华裳的。
  从此,魏明煦的后宫里那些女人,一辈子都别想生出孩子来,如此就没有人能动摇得了疏哥儿的地位。
  林芷萱这样想着,忽然觉得脊背发寒,魏明煦已经出来了,瞧着坐在疏哥儿摇床旁怔怔发呆的林芷萱,含笑过去,道:“在想什么呢?想的这样出神。”
  林芷萱仰头看他,他眉眼温柔,看着自己的眸子里,尽是宠溺,只是,他会宠自己一辈子吗?
  魏明煦不能生育的秘密已经解开。
  原来也并不是什么上天庇佑,只是沐华裳捣的鬼罢了。
  虽然靖王府后宅的女人都不能给他生孩子了,可是将来,所有他纳入后宫的女子,却跟林芷萱一样,都是可以生育的。
  魏明煦一点问题都没有,他会甘心于,此生只有一儿一女吗?
  摄政王魏明煦,或许甘心,可是皇帝呢?
  到时候,礼部的奏折,若是连翻呈上来,他又会作何感想。
  瞧出林芷萱的脸色不好,魏明煦眉头也略微皱了起来,担忧地问道:“怎么了?可是出了什么事?”
  林芷萱这才回神,道:“没有,只是忽然又想起,那个孩子。”
  魏明煦也和缓了神色,见丫头们在外间摆好了饭菜之后,便挥了挥手,让众人都退下了,只跟林芷萱一边吃饭,一边道:“那孩子,是我的姨夫平西大将军沈自安沈家的遗骨,当初除了谢文佳,沈家还有旧人侥幸活了下来。
  从前,我派人四处查访姨母和姨夫的血脉,终于在草寇窝中,找到了那个孩子。只不过身世不是很好,并非嫡系血脉。况且他的身世着实特殊,所以一直将他寄养在外,也不敢声张。这些年,与靖王府也少有往来,你不提,我都快忘了。”
  魏明煦拿起了桌子上方的那把小木剑,倒是精致。
  林芷萱闻言这才点头,林芷萱还记得听刘义说,那孩子衣着朴素,只是样子很俊俏儒雅,有大家公子的风范。却不曾想,竟然是沈家的血脉。
  只是听魏明煦这样说,怕不知道是沈家哪一房旁支的老爷,酒后做的孽,生下的孩子,想来并非沈自安和左夫人的骨血,所以找到之后,魏明煦也并没有多做理会。
  只是当初沈家满门忠烈,被灭了门,那孩子毕竟是沈家的骨血,所以魏明煦才给他安排了个地方,能生存下去罢了。
  林芷萱却道:“那孩子到底也是有心,竟然还记着王爷的救命之恩,王爷若是有心,也多少照顾一下那孩子,算是慰藉沈家的满门忠烈了。”
  魏明煦闻言,只放下了那把小木剑,随意地点了点头。
  藩国的使臣在魏明煦大寿结束之后,也已经在京城逗留了将近半月有余,与魏明煦接洽之后,也都相继返程,却多于大周朝签订了互市互通,永不侵犯的协议,众人对大周朝和魏明煦的推崇十分之高,外人只知道大周朝有摄政王,几乎无人问津小皇帝了。
  也的确有些老古板觉着魏明煦最近的所作所为太过僭越,太过失礼,太过嚣张了些。
  可是不能否认的是,魏明煦当真是有本事的,这些年,也的确是他兢兢业业,才带领大周朝走向了这样万国来朝的盛世,哪怕他多少轻狂一点,也是应该的。
  林家的案子在魏明煦的催促之下,终于审结,朝堂之上,魏明煦和魏延显御审廖青,廖清满口喊着冤枉。
  可是果然廖青只说自己冤枉,却并没有在攀扯李家了。朝廷上的人都知道,李家是靖王府的亲信。也知道廖家和李家的关系。魏明煦一党的人自然不会落井下石。廖青自己都主动不提李家的事情了,朝廷上更没有人再去攀扯李家。
  林家已经查明,当初的事情,李家只是从犯,当时是受廖家的指使,而且当初所有的事情都是李梓安做的。李淼生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所以如今李梓安已死,算是伏法了。当初的案子也算是结了,不应该牵扯到李淼生身上。李家的这一关算是险险的过了。
  让魏明煦没有想到的事,多许多年不曾上朝的义亲王,今日竟然由两个儿子扶着上朝了。说要旁听皇上审理廖家贪腐案。
  廖家的案子林家查得头头是道,每一条罪都证据十足。实在是不算冤枉了廖家。
  这些日子,靖王府忙着万国来朝,忙着魏明煦的生辰,各种热闹。而廖家却一直忙着四处求爷爷告奶奶,也曾经想过要走林家的路子,也派人去敲过林家的大门。可是林泰初却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唯魏明煦之命是从。

第909章 针锋
  毕竟如今朝廷上谁的势力都不能与魏明煦相比。一旦他们得罪了魏明煦,谁都保不住他们,还不如顺着魏明煦的心思去查案。反正这样死的是旁人,也轮不到他们林家。
  魏明煦作此举,只是为了在朝廷上试探朝臣。林家早就看透了魏明煦的意图,若是谁胆敢逆了魏明煦的心意魏明煦一定不肯善罢甘休。
  而义亲王府或许还有和靖王府一较高下的本事,可是林家却丝毫没有。所以林家并不想被牵扯在内,只闭门谢客,一心一意的调查案子。
  那些争斗就等到朝堂上,让义亲王府和靖王府在明面上斗吧。无论谁输谁赢,都跟他们林家无关。林家这件事做的光明正大,兢兢业业,不要让人抓到一丝错漏,这就足够了。
  对于贪腐一案,魏明煦是主张当责其主而宽其从。都察院拟旨,灭廖家满门,家财尽数充公。
  而对于李家,不过是责令其按期归还贪墨的银两,便算作罢。都察院的裁断魏明煦觉着尚且满意,并没有多言,却引来朝廷上廖家的姻亲们议论纷纷。
  廖家从前的那些旧部都站出来替廖家说话。历数廖青这些年对朝廷的贡献和功绩。求皇上宽仁待下,念及廖清从前也是朝廷的一品大员。在内阁兢兢业业,为皇上和摄政王打理户部,并未出什么差错,希望皇上能从宽处置。
  魏明煦对于朝廷上的这些争执,并没有出言。只冷眼看着林家为了靖王府,与廖家旧臣据理力争。那模样,倒是仿佛跟定了靖王府。
  但是李淼生却默默不言,一面是为了避嫌,另一面也是身在其中,实在不方便言语。
  七皇子这位辅国公今日竟然也请旨跟着义亲王上了朝,跪在魏明煦面前哭求魏明煦放过自己的舅舅。
  正在朝堂上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义亲王最终也说了话,毕竟廖清算是他的小舅子。
  廖青也去义亲王府,求过义亲王妃。而义亲王这位老古董,朝廷上无论是谁都要给他三分颜面。今日他站出来给廖青说话,林家倒是不敢多言了。
  毕竟林家敢跟朝廷上那些大臣争执一二,可是义亲王从前也是魏明煦最敬佩的人。他们又是一家子兄弟,若是自己与义亲王争执起来。在摸不清魏明煦心意的情况下,万一魏明煦更看重自己的兄弟。那自己岂不是出力不讨好,既得罪了义亲王,也没有讨好靖亲王。
  魏明煦看着义亲王,他也算是这里唯一有资格让自己开口的人,既然他已经出了面,魏明煦终于站了出来与他道:“义亲王方才也听了都察院上书的奏折,廖家贪墨之事,证据确凿,难道要这般循私舞弊,只为了保住廖家而不顾大周朝的王法了吗?”
  义亲王却看着魏明煦道:“老十四,本王已经年过六旬。早就不理朝政,也无意去与你争执些什么。那些场面话,本王就不说了。你扪心自问,这么多年,廖家的所作所为,与李家有什么区别?李家如数归还银两,便可作罢。廖家又为何不可?
  况且廖青这些年为大周朝打理户部,无论是战时筹措粮草,还是灾荒之时,赈灾救民,无不尽心尽力,将朝廷的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么多年,没有功劳,还有苦劳。
  他如今也是老了,的确当不起这个位置了。老十四就看在他从前为大周朝军民做出的功绩的份上,只将他罢官,圈禁府中也就算了。何必非要斩尽杀绝呢?
  王法不外乎人情,既然你说我徇私枉法。那么今日本王就倚老卖老,请你卖我这个人情,廖家贪墨的银子竟然会如数补上。就饶他一条命吧。”
  魏明煦却不为所动,道:“若是本王就这样饶了他。以后朝廷上的人都会以为贪墨之后,只需补还银两即可。根本不必偿命,岂不是视我大周朝的王法如无物?”
  义亲王看着魏明煦强硬了起来,也是当仁不让。哪怕所有人都怕靖王府,所有人都依附魏明煦,可是他魏明义却不怕他。
  只道:“若是摄政王也非要如此,那么也该李家和廖家同时处斩。方能匡正我大周朝的王法!”
  已经许久都不曾有人敢这样当众顶撞自己了,魏明煦拧眉道:“方才,都察院已经说了。当初种种廖家是主犯,李梓安不过从犯而已。李梓安并没有亲自参与,他作为刑部尚书,的确有不查和包庇之罪。
  皇上宽仁责其主,而宽其从。所以才对李家有宽仁之政,再者也是因为,李梓安已经死了,如果李梓安还活着,如今自然也是要受到法律严惩的。人死则罪灭,这一样是大周朝的刑律。”
  义亲王看着魏明煦竟然这样丝毫不让,已经隐隐有了怒气。
  坐在皇位之上的魏延显却看戏看得正高兴,见他们闹的差不多了,魏延显终于开了口,道:“朕觉着都察院的判决十分的公正,廖家罪大恶极,将廖家满门抄斩尤不为过。”
  义亲王听着魏延显的言语,脸上神色愠怒,刚要开口驳斥。
  魏延显却转而对魏明煦道:“十四叔喜得贵子,此事原本该普天同庆。出了正月之后,朕就想着应该将十四叔喜得贵子之事诏告天下。”
  魏明煦听着魏延显莫名其妙的话,也是拧起了眉头,只听魏延显继续道:“朕觉着很久都没有大赦天下了。如今摄政王有子,是喜事。不如就一同大赦天下一次。算是给十四叔的小世子积德。也让大周朝的百姓都知道,十四叔的小世子恩德再造。惠及天下百姓苍生。”
  魏明煦一听魏延显这话,倒是无从反驳。自己喜得世子之事,若是能召告天下,再加上大赦天下的恩旨,的确对自己的将来很是有益。
  义亲王一听魏延显这话,如此一来不过是抄家,却能饶过廖家的性命。这对于他来说就已经足够了。廖家的日子不过是将来过得苦一些,自己尚且还能补贴一二。

第910章 殿试
  只要廖青不死,旁的事情,朝堂之争,他也没有多少意思去左右。魏延显给了魏明煦极大的甜头,魏明煦也不再说话了。而林攸德审的案子得到了小皇帝的嘉许,林攸德都察院右使一职算是保住了。
  这事儿算是过去了,接下来自然该议论废了廖青之后,户部尚书一职该由谁来接替。这事儿是吏部的事。
  吏部尚书蔡永严已经替魏明煦出面道:“依臣愚见,户部侍中林嘉宏,政绩卓著,林大人可接掌户部尚书之职。”
  谢家的人此刻却站不住了,方才关于让廖清定罪一事,谢家并没有站出来替廖家说话。因为谢家的人心里都明白,廖青的位子肯定是保不住了。
  而关于救一个无用棋子的性命一事,谢家并没有什么兴趣。他们不想为一颗废子与魏明煦起争执,让魏明煦祸水东引,牵扯到他们身上。可是户部尚书一职谢家却是一定要争取的。
  朝廷上左右两党起了争执,谢家的旧部指责魏明煦任人唯亲。谁不知道林嘉宏是林芷萱的亲哥哥,又有人指责林嘉宏能力不足,难当大任。
  白回却早就接了魏明煦的旨意,在朝堂上对林嘉宏这一年的政绩大加夸赞。说林嘉宏进入户之后,打理的账目并无一丝错漏,为人谨慎严格,最适合户部尚书一职。朝廷上这些日子与林嘉宏交好的官员也都纷纷上书,夸赞林嘉宏,为他作保,争取这个职位,倒是仿佛众志成城。
  义亲王对此并不发一言,他对于这些朝廷上的官职之事已经丝毫没有兴趣了。
  魏延显却有些担心,若是再这么下去,户部的位置,怕是真归了林嘉宏,到时候,朝廷中再没有任何一党的势力,能跟魏明煦抗衡了。
  魏延显复又发了话,道:“十四叔担任摄政王,一心为国为民,从未有过私心,尔等怎么可以污蔑摄政王任人唯亲?
  朕相信摄政王举荐林大人自然是因为林大人的政绩卓著。若是众爱卿不服,不如就让林大人和钱斌比试一场。若是谁赢了谁就靠本事当这个户部尚书如何?”
  义亲王原本在保住了廖家的性命之后就打算离去,只是因为早朝未毕,所以他也不好提前离席,否则显得太过扎眼。于是就在这里继续坐下去了,却只不过闭目养神。听他们议论朝局,只当做是在听闲话罢了。
  可是,见魏延显这样说的话,一直闭目养神的义亲王却忽然睁开了眼,饶有兴致地仰头,看了龙椅上的魏延显一眼。
  多年不见,这小皇帝的长进不小啊。因为方才魏延显也帮了他的忙,此刻,义亲王竟然来了兴致,出言帮了小皇帝几句。支持以能选才,也对林嘉宏和钱斌作一次殿试。
  殿试倒很是公允,毕竟若是寻常地给他们发个考题,让他们回府,二人难免会找谢家或者是靖王府的门客帮忙。如今就在这大殿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殿试出来的结果,自然更加让人信服。
  户部尚书,其职不过是天下土地、户籍、赋税、以及财政收支。而今次要考他们的,自然也是老本行。一面是查看账簿,另一面是书写财政国策。
  魏明煦看向林嘉宏,他在户部的日子也不短了。当初提拔他的时候,魏明煦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