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堂归燕-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机子爬起来指着秦宜宁,“你若不死,这天下还不知道要乱到什么时候!”
秦宜宁皱着眉,看天机子满身污泥的癫狂模样,有些恻然。
这世上能将玄学之说当做事业来做的人,又能有几个?天机子批算的准不准另说,她为了这件事费尽心机,让秦宜宁都不知是该赞扬她的执着,还是鄙视她的愚昧。
“师伯,我们走吧。”穆静湖揉了揉还有些疼的太阳穴,转回身看向秦宜宁。
秦宜宁忙带着寄云和冰糖行礼:“穆公子,多谢你。”
穆静湖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你别恨我师伯,她也是为了天下。”说着又觉得自己的要求有些没道理,秦宜宁都差点被杀了,在鞑靼就是天机子撺掇害她,现在她挺着大肚子还被追杀,她能不恨?
穆静湖惭愧的拱了拱手,转身去扶天机子起来。
天机子摇晃着爬起来,一把拍开穆静湖的手,口中喃喃着:“天命,变数,天命,变数……”失魂落魄的走开了,穆静湖就只能沉默的跟在天机子的身后。
“王妃,咱们要放她走吗?”有侍卫行礼问。
秦宜宁摇摇头道,“有他在,你们杀了不她的。”转回身看向都挂了彩的三人,歉然道:“是我连累了你们。”
“王妃不要自责。我等是侯爷的侍卫,便誓死听从侯爷的吩咐,侯爷让我们保护王妃,我们就拼死保护王妃。”
秦宜宁摸了一把脸上的雨水,道:“先将兄弟们暂且掩埋,做好记号,咱们回城后安排好了再来寻他们。”
“是。”
三人去寻了兄弟们的尸首,将人掩埋在了林子旁边,做好了记号。
接下来的路程极为沉闷,但也很顺利。
秦宜宁的马车赶到王府门外,门子立即欢喜的撒丫子往里头传话,又有人拆门槛的,帮着赶车的。
守在府中的王府护卫一看那三个护卫,就知道他们路上必定经历过一场苦战,当即大惊失色,慌乱的来询问情况。
秦宜宁扶着冰糖和寄云的手下了马车,来服侍她撑伞的下人见她衣裳湿透,头发散乱,裙裾上还都是泥,也愣了一下。
秦宜宁道:“快寻大夫来给三位医治,另外还有三个弟兄的所在,你们也去将人寻来。”
秦槐远扭伤了脚,这时不方便奔出来,倒是孙氏和马氏听到消息时正在一块,这时相携而来。看到秦宜宁和众人的情况,两人都被吓住了。
孙氏上前来一把抓住了秦宜宁的双手,双手来为她搓热:“宜姐儿,你怎么弄成这样了?路上发生什么了?”
“亲家母,还是先让孩子去更衣盥洗一番,免得上了风啊。”马氏说吧,就回身吩咐人去预备轿子。
秦宜宁安抚的对马氏和孙氏笑笑,“别担心,我没事的。我先回去整理一番,让冰糖帮我瞧瞧就好了。对了,我父亲呢?”
“你父亲在房里呢,脚踝骨肿起来馒头似的。”孙氏看了看被搀扶下去的三个护卫,担忧的道:“你是不是遇上什么事了?”
秦宜宁笑着道:“没事的,母亲别担心。”
这时粗壮的婆子抬着滑竿来了,秦宜宁就在冰糖和寄云的搀扶下坐了上去。婆子们小心翼翼的抬着她上了游廊,一路往思卿园而去。
孙氏和马氏对视了一眼,二人眼中都是忧虑。
“这孩子一定是出事了。亲家母,你去跟亲家公说一说,我去看看丫头怎么样了。”
孙氏立即点头。
二人都脚步飞快的走开,一个去思卿园,一个去溯雪园。
秦宜宁换下了湿衣裳,用热水擦了身,又洗了头,吃了驱寒汤和安胎药,便换了一身居家的常服,裹着一床被子坐在了暖炕上。
虽未曾到冬日,但秦宜宁说冷,下人们立即就烧了炕,不至于烧热到多烫,但坐上去也是温温暖暖的。
秦宜宁舒服的叹了一口气,拉着同样整理好的寄云和冰糖都坐上炕,又叫纤云和连小粥都到身边来坐。
“北方最好的就是这暖炕了。”
“是啊。王妃您有没有觉得哪里不舒服?”纤云担心的问。
秦宜宁揉了揉眉心,“就是有些头痛,许是受凉了。没事的,冰糖刚才都改了方子了,吃了就好。”
第六百一十章 当年
冰糖摇着头,无奈的道:“我又不是做仙丹的,哪里吃了就能好。”
“咱们能活下来,已经是万幸了,与丢了性命相比,小感冒也不算什么了。”
秦宜宁的话,说的几人都沉默了。
马氏端着一碗红糖鸡蛋进来,听见秦宜宁的话,叹息道:“宜丫头,路上果真是遇到危险了?”
冰糖和寄云忙下地给马氏行礼。
马氏笑了笑,将碗递给秦宜宁,“快趁热喝点,暖暖身子。”又问,“你没伤着吧?身子有哪里不舒服?”
“是遇到一点事,但是有惊无险,外婆不用担心。”秦宜宁双手接过荷叶边的白瓷汤碗,喝了一大口,舒服的叹了口气。
马氏侧身坐在炕沿,怜惜的看着秦宜宁。想到被埋在地宫里外孙,再看脸色苍白,挺着个大肚子经历了这么多危险还在微笑的秦宜宁,眼泪差点掉下来。
“好孩子,是我们家委屈了你。”
“外婆说的哪里话。”秦宜宁将汤碗放在矮几上,拉着马氏的手道,“外婆,您别想那么多,人这一辈子本来就是风风雨雨的,咬牙挺过来就好了。我虽然遇上了危险,可现在不也没事么。”
凑近了马氏,又道:“而且我现在可以肯定,王爷一定没事。”
马氏惊讶的看着秦宜宁,仔细打量她的神色,怀疑秦宜宁是为了安慰她故意这么说的。
秦宜宁就将刚才路上遇上天机子的事情,去掉危险的那一部分说与马氏听。
“天机子非常笃信推算,谋划了一场,却因为功亏一篑而来找我的麻烦,正是因为她算出圣上受王爷影响,一定是没死。现在王爷和圣上都还在地宫里。只要尽快挖掘,就会没事的。”
马氏听的半信半疑,但是秦宜宁的眼神如此笃定,马氏就相信了几分。
“宜丫头,你说的是真的?”
“是真的。”秦宜宁重重的点头。
“可是那个天机子做这种事,莫不是个疯子?哪有人为了算命算出个什么来,就要杀人的?她这可不是杀一个两个人啊!皇陵里的火药引燃,杀了多少人?边关战事爆发,又杀了多少人?”
秦宜宁默然,半晌咬牙道:“她可不就是疯子么。”
这时院子里有脚步声传来,秦宜宁听了听,就知道是秦槐远和孙氏来了,忙叫人去帮忙扶人。
大门敞开,秦槐远下了滑竿,扶着孙氏的手直接跳了进来。
马氏起身笑着让座,想了想,就挽着孙氏的手道:“亲家母,咱们去厨房看看给宜丫头弄点什么吃的。”
孙氏也知道自己不明白外面的事,况且她现在最担心的也只是秦宜宁的身体,便顺着马氏的话道:“宜姐儿出去三天都没吃好,厨房里我叫人炖了乌鸡汤,咱们再去瞧瞧还有什么别的补身子。”
马氏和孙氏带着人出去,屋内便只剩下秦槐远和秦宜宁以及冰糖、寄云、纤云和连小粥。
秦槐远问道:“路上是怎么回事?”
秦宜宁就将方才他们如何下山,季泽宇安排的侍卫都有谁,路上又经历了什么,包括天机子和穆静湖都说过什么话,都一一的与秦槐远细说了。
秦槐远将扭伤的脚放平在炕沿上,背后靠着柔软的弹墨大引枕,垂眸仔细听着,手上有一下没一下的轻轻点着桌面。
待到秦宜宁说完了,秦槐远才道:“这么说,她是算出圣上因王爷在场而保住性命,所以才觉得你是什么变数,杀了过来?”
“是这样。”秦宜宁皱眉道:“我觉得天机子肯定是疯了。哪里有人将算命算出来的事这么当真,还把这个当做金科玉律一样。天机子为了什么所谓的正道如此无所不用其极,简直是荒唐至极。”
秦槐远道:“其实天机子与许多将信仰看的极重的人差不多,为了自己信仰中的事情可以付出一切。她自认为所做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自然觉得咱们所有人的行为都碍事。不过好歹有了一点好消息。若她推算的真那么准确,王爷现在应该还活着。”
“是啊。”秦宜宁禁不住微笑起来,连日来的压抑都因为这个消息而散了不少,只要逄枭活着,他们的未来就还有盼头。
秦槐远想了想,道:“这消息未经查证,暂且不宜宣扬。否则被人问起来咱们不好解释。”
秦宜宁赞同的道:“圣上出了事,宫中现在就多出这么多的变数,弄权者刚刚尝到甜头,断不会希望有人阻拦”
如果知道圣上还活着,还弄出什么栗郡王监国,还将虎贲军的主帅换了人,那便是对圣上的大不敬了,传出这消息别人未必会相信,但是弄权之人一定会说传谣之人居心叵测。王府现在不宜多生枝节。只要知道逄枭还活着,身尽快挖掘便是了。
“你能想明白便好。”秦槐远见秦宜宁如此稳重,欣慰的道:“为父还担心你得了王爷的消息,会意气用事呢。”
秦宜宁禁不住笑道:“父亲多虑了。我又不是小孩子,哪里会分不清轻重?”
在秦槐远的眼里,秦宜宁可不就是个孩子?
秦宜宁想起方才天机子的话,犹豫着道:“父亲当初对逄将军用计,真的是因为母亲坏了我?”
秦槐远早料到秦宜宁会有所疑问,笑了笑道:“都是过去的事了。那时你母亲正怀着你,这件事也不算天机子说错,这其中的确有这个原因,却不是全部。”
所以说,当初秦槐远之所以会对北冀国用离间计,还真的有母亲怀着她的缘由?
想到因为她怀着身孕,逄枭在外行事的风格有所变化,竭力收敛忍耐,秦宜宁便也能大概推测出当时的情况。左不过是为了能让母亲能顺利的生下她吧?
想起逄枭的身世,秦宜宁多少也有些庆幸。
若不是逄夫人善妒,发现姚氏成了逄中正的通房丫头就暗中将人送走,姚氏身边又有个明白的马氏,并没让她将孩子抱回逄家去邀买前程,而是让逄枭在乡间长大,恐怕当初抄家灭门时就连逄枭也躲不过去了。
等等。
天机子说逄枭是做少帅的命。
难道,若没有离间计,逄中正是不会死的?难道他最终会起义反抗北冀国暴政?
秦宜宁想到这里,不免浑身一个激灵。
如果逄中正没有中离间计,北冀国找不到机会杀他,他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最后揭竿而起,随后将逄枭接回身边,逄枭便成了起义军首领之子,待到推翻北冀之后,皇位就算落在逄中正身上,也早晚会传给逄枭。
所以说,这才是真正的历史轨迹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她的存在,可真的是个变数。
虽然她觉得天机子笃定天命,又疯狂想要让一切顺应她所谓天命的行为是疯子。
可是不能不承认,天机子谋算一些事也是颇准的。
秦宜宁呼吸之间,心里就转过了百种猜测。
秦槐远见她面色不定,知道她是在想当年之事,便转移话题道:“我看季驸马主持挖掘如此用心,其中一部分原因应该是出于与王爷的友谊,君臣之情倒是其次。稍后我命人去山上送个信,季驸马知道这个猜测,一定会督促那一群人不要松懈。”
“父亲也发现了?”秦宜宁道,“患难见真情,如今咱们家里出了事,我才发现季岚此人并不是我原先认为的那样,想来王爷信任他不是没有理由的。”
秦槐远闻言笑了笑,就叫了惊蛰来,在他的耳边低语嘱咐了一番。
惊蛰领命,立即毫不犹豫的出了门。
屋内的气氛,是自逄枭出事之后前所未有轻松的一次。
见秦宜宁的气色不错,秦槐远才道:“为父原本还想,若是这些天再找不到人,朝廷的权柄一旦移交他人之手,救人的速度必定就会被减弱。到时候王爷恐怕就真的没有得救的希望了。若真是发生这样的事,为父就带你回家乡去,远离朝廷的纷乱喧嚣。
“如今看来,老天开眼,却是我想的太多计算错了。若是王爷能够得救,那便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秦宜宁闻禁不住叹道:“我与父亲想的是一样的。其实这些天在山上枯坐,我时常会想将来该怎么办,如果真的有个万一,我们最好的去处就是带上王府的人一同搬迁。只在乡间做个安守本分的寻常百姓,对咱们一家人才是最好的。”
——
季泽宇在山上正紧锣密鼓的组织手下挖掘时,惊蛰就找到了面前。
二人到了一旁低语了几句,季泽宇满是倦意的脸上终于露出连日来第一个笑容。
“这话可当真?”
“是我家老爷和王妃一同推测的,虽无确切的证据,但也不会相差太大,圣上和王爷一定还活着。否则天机子也不会那么气急败坏的去截杀王妃。”
惊蛰给季泽宇行了个大礼:“多谢侯爷安排了手下护送,否则王妃性命休矣。”
季泽宇想到死去的弟兄,心里也很不好受,只与惊蛰客气了几句,便焦急的回去催着继续挖掘了。
现在他们的速度快一点,逄枭获救的希望就大一点。
而就在祟山上焦急的动工之时,朝廷中一个巨大的变故,已经借由内侍的口传入了太后耳中。
第六百一十一章 打击
“你说什么!”太后脸色煞白,愤怒之下紧紧抓住了锦绣坐榻的扶手,“怎么可能,那都是大活人,怎么可能忽然都不见了,二尔等休要以此无稽之谈来搪塞哀家!”
“太后息怒!奴婢真的没有扯谎,孙大人李大人等大人连同家眷真的是一夜之间就不见了!”
“那是人,又不是鸟,还能全家长翅膀飞了?”
太后愤然起身,来回踱步,片刻后忽然停下脚步,面露惊恐的猛然看向回话的內侍。
“你方才说,丢了的是谁?”心思飞转,惊恐道,“不见了的那些,是不是都是燕朝投降来的那些?”
內侍一想,也跟着面色惨白,惊恐的颤抖着,结结巴巴道:“回,回太后……是……”
太后自以为于朝堂之中的事也算感官敏锐,以前没有机会让她参与其中罢了。
此时开动脑筋,忽然明白过来。
“燕郡王和他岳丈叫顾什么的,是不是都不见了?”
“回太后,是。”
太后隐约感觉到这其中蕴藏了巨大的阴谋,强自沉下心来道:“请栗郡王来慈安宫。”
“是。”內侍如蒙大赦般的悄悄松了口气,起身行礼退后。
太后又道:“将庆阳侯也给本宫请来。”
“是。”
內侍领命退下后,太后烦躁的又踱步了半晌,脑海中一直翻滚不停的都是朝堂中事。
鞑靼不知几时就要动兵。
现在燕朝的大臣们也莫名其妙的不见了。
也不知道李启天被埋在地宫里是死是活……
过了这些天,太后早已经从初得消息的惊恐和慌乱的情绪里解脱出来。李启天的存在的确是支撑她荣华富贵的大山。可她也不能永远依靠别人。
想要保证家族的荣耀,只依靠李启天,就不如趁此机会让周家的人得到掌握权利的机会。毕竟李家的江山只能姓李。
她虽然也心疼儿子,担心儿子。可事已至此,她就算哭死也解决不了问题。
偌大的国朝总要有个人来主事,难道等天下大乱她这个太后才肯出马就是好的吗?
只是唯一不足的,管理一个国家,与朝臣斗法,攘外安内都太难了。
太后此时脑子里一团乱麻,一忽儿担忧李启天,一忽儿又担心燕降臣丢了大半是个巨大的阴谋,怕会应付不来。
不多时,门外有內侍来回话:“回太后,栗郡王,庆阳侯,安阳长公主到。”
“让他们进来。”
太后端正坐好,背脊挺直,又是高高在上的端庄模样。
三人进了大殿,栗郡王与庆阳侯都行了大礼,口称:“太后金安。”
只有李贺兰曲了曲膝,便快步走向太后。
“母后!可是山上又有好消息了?”
太后见李贺兰不请自来,且在栗郡王和庆阳侯面前表发现的如此随意,并未表发现出特别的尊重,心下有些不喜,便越过了李贺兰,对栗郡王和庆阳侯道:“二位免礼,请坐。”
看着太后凝重的面色,李贺兰便知自己许是撞上什么不好的事了,便犹豫着道:“母后与堂弟和小舅舅有话要说,女儿便暂且告退了。”
太后长长的“嗯”了一声,抬手打发了李贺兰出去。
庆阳侯察言观色,见太后神色不愉,必定是有什么烦心事,便站起身来行礼道:“太后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做弟弟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栗郡王见庆阳侯表忠心,也忙站起身不甘落后的道:“庆阳侯说的是。如今圣上下落不明,我等更应该同心协力共渡难关才是。”
太后满意的点着头,“你们都坐下。哀家是刚才得到一个消息,想不透该怎么办,才与你们说一说。大燕朝来到朝中任职的降臣,一夜之间竟连带着家眷忽然都不见了,这件事你们可知道?”
庆阳侯摇头,看向了身边的栗郡王。
栗郡王虽在监国,可朝堂中的关系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摆弄清楚的,所知道的事也都是一些已经公开的事,自然不知道这个消息。
见二人神色茫然,太后叹道:“先前哀家听皇帝说过,燕郡王和他岳父原本关在天牢,人却都不见了。如今燕朝的臣子也这么不翼而飞,这其中必然有蹊跷。哀家便想与你们商议商议,这件事该如何是好?
庆阳侯道:“莫不是这些燕朝来的起了二心了?人不可能一夜就不见了,他们必定是趁着这段日子朝廷里乱,才抽冷子偷偷逃走的。”
“哀家也是这么想,这些人若逃走,必定是有所图才会集体出逃。加上燕郡王一而不见了,他们会不会有反心?”
栗郡王一听见造
反二字,心里便是突的一跳。他这监国做的磕磕绊绊,还没给他机会聚拢权柄,难道就要闹出燕朝想要复国的事?
北方原本就有鞑靼之乱。若南方再闹出个燕朝,大周岂不是腹背受敌?
燕郡王眉头紧锁。
比燕郡王更愁的是庆阳侯。
如果燕朝真的闹出乱子,他这个刚上任的虎贲军主帅,是不是就要挂帅出征了?
“太后别这么想,凡事都要往好的方向去想才是。燕朝人当初早都被收拾的服服帖帖,燕郡王甘心在咱们朝中做个什么都不是的郡王,必定是贪生怕死之辈。就算逃走了也翻不起大风浪。至于那些燕朝的降臣,我看圣上都没给他们安排要紧的官职,走了对咱们的动荡也不大。如今立即派人往南方追踪也就是了。”
太后对自己的弟弟还是信任的,仔细一想也是这个道理,便道:“既如此,便安排人是追踪吧。要悄悄地追,不要打草惊蛇了。”
“是。这件事太后交给我来办就是。”
太后想了想,道:“另外安排人,去查一查当初的燕朝降臣有多少,逃走的是什么人,还有什么人在京城里,都给哀家抓起来严格审问。这些人极有可能是燕朝留在咱们京城里的奸细。”
“太后英明。大燕朝的文臣里,最有本事的不就是逄之曦的岳父吗。不知道他跑了没有,回头我们便去细查。”
太后点了点头,仔细想想,觉得自己并无疏漏之处,悄然放下心来,转而挂上笑容道:“朝廷动荡,正是哀家需要你们同心协力的时候。你们也没有让哀家失望。将来皇帝被救出来,江山稳固,哀家必忘不了你们的好。”
庆阳侯拱手,“多谢太后提拔!”
栗郡王也跟着行礼。只是心里多少有些打鼓。
李启天若是活着,看到他在监国,不知他会有什么下场……
若这样,还不如让李启天就在地宫长眠来的好。
思及此,栗郡王对于祟山挖掘之事就又有了心的布置。
两人与太后说了一会话,基本上都是在言语鼓励,给太后画了相当美好的蓝图,让太后对大周的未来放心了不少。
然而就在这时,外面连滚带爬的跑进来一个内侍,尖锐的声音慌乱的道:“太后,北边儿有消息来了!兵部尚书王大人求见!”
太后一听,就觉得汗毛炸了起来。
难道是鞑靼打过来了?
太后赶忙道:“这会子也不忌讳那么多了,就请王大人来慈安宫见哀家!”
“是!”内侍撒丫子转身就跑,足可见情况多么紧急。
太后这时真的稳不住了。
先是圣上被埋在祟山,朝中重臣多有死伤,后是燕朝降臣出走,尉迟燕肯定要做出什么幺蛾子,现在他们最怕的事情发生了,鞑靼竟然开始用兵了!
现在的情况太后觉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