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燕小侯爷宠妻手札[重生]-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元歌坐回到木炕上,春菱才从隔断的屏风后绕出来,沈元歌忙将空盏藏到身后,恢复成方才的坐姿,春菱搂着绣线过来,道:“姑娘,你看这个金线的粗细对不对…”
沈元歌接过来:“都可以,我就练练手,”她闷头理了一会儿,又抬起头来,“对了,里头还有丝绵吗,我想做件冬衣。”
。。。
日头隐没不出,到了中午,寒风反倒更加凛冽,雪花鹅毛般飘下来,沈元歌找了块青料子,支开春菱,自己就着长案裁剪衣裳,袄片裁好放在一旁,去理夹绒的丝绵时,却见有东院的人进来道:“姑娘,老爷来了。”
沈元歌吃了一惊,移下炕来,还未到门边,甄景为已经走进来,让随行小厮收起油伞和大氅,唤了她一声。
沈元歌向他福身:“舅舅怎么亲自来了?我这里什么都没准备,真是失礼。”
甄景为上前虚扶一把,让她起来,道:“本来就未曾提前让人通报,今天是年前第一场雪,又逢休沐,便各处来看看,坐。”
沈元歌依言,唤进春菱让她上茶,甄景为将视线移到了木炕对面的长案上,笑道:“裁衣裳呢?”
沈元歌道:“嗯,雪下的大了,闲来无事,给兆麟做件衣裳。”
她随口就来,看上去就是在话家常,心里却在暗暗庆幸,幸亏裁完便把片子收了起来,不然谁都看得出那压根不是兆麟穿的尺寸。
甄景为没有生疑,反夸了她一番,无外乎说她比闵瑶闵瑄心灵手巧之类,沈元歌应承推让了几句,又听他道:“舅父今天是好不容易得空,来和小辈们说说话,你也知道,你舅母疼你,前几天寿宴上的事,她也和我说了,你莫要挂心。教习礼仪的李嬷嬷不是还说,元歌有宫廷气度,经她掌眼的人是差不了的,既是明珠,还怕蒙尘么?舅父给你打点。”
他摆的一副慈父姿态,沈元歌心中连连冷笑。
上次得罪黄尤不够,还没死心,想着翻牌?
听他语气,想是还不知道姜氏故意冷待自己的事,也是,甄景为是个仕途不如意的士大夫,靠着祖荫,官位不上不下,最是琐政缠身,前几日又开罪了司礼监,只怕自身都难保,哪有功夫来管内宅阴私。
沈元歌垂目,神色有些无力:“多谢舅舅教诲,元歌不敢妄生绮念,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罢了。”
甄景为听她语中有未尽遗憾之意,放下心来,抬手阻住她:“何至于妄自菲薄?你的福气在后头呢。”
沈元歌抬眼,甄景为道:“过几日在府上梅园有场诗宴,受邀的皆是京中风雅才子,阮阮善通音律诗书,到时候也过去。”
第27章
听甄景为的意思,似是又给她寻了一个机会,沈元歌忽的想起那日从银楼回来后,萧廿调侃自己的话。
他说,你名声传的还挺响,才来京中多长时间,苏皖西子的名号都从城北传到了城西了。
乱世中名声一类,往深了讲当真不是什么好东西,前世甄景为也有意派人传过,不过那是一年后为了将她送进宫铺路的时候了,如今事情提前发生,恐怕和过几日的梅园诗宴脱不了关系。
也难为这好舅舅忙里抽闲,折腾来折腾去的。
联系到当今如日中天的宋婕妤,当真给人一种“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感觉,何其荒唐。
沈元歌脸上浮起微笑,道:“悉听舅父安排。”
甄景为又好生嘱咐了她几句,饮了一盏茶才离开,沈元歌收拾了残茶,把裁剪衣裳的东西重新挪到案几上,缝了几针,却因想着事情,心不在焉地把手给扎了,沈元歌眉心一蹙,瞧一眼指尖冒出来的殷红血珠,放在唇上吮了吮,转身拿过倚在角落的双凤琵琶,抱在怀中弹拨了两下。
这琵琶是母亲留下来的,从上京带到江东,又从江东辗转回上京,丝毫没有影响它原本的音色,乐音虽不成曲调,却仍如玉鸣般清亮淳润,引人神往。
沈元歌为免扎眼,即便甄景为夫妇知道她擅此乐,入府后也没再上过手,沈元歌抚了几下,朝门口唤道:“春菱。”
春菱应声而入,她抱着琵琶道:“这琴弦放久了,有些老旧,明天去买几根新的回来吧,我过几日要用的。”
春菱道好,转身出去了,沈元歌才又拿起针线。
第二日雪小了许多,沈元歌照例却甄母处侍候,待甄母午睡后才从西院出来,估摸着萧廿应当从校场回房了,打发走丫鬟,怀揣着做好的东西去了阍房,敲了敲门,却没回应,萧廿不在。
沈元歌有些诧异,他这些天都不怎么出门了,正在饭点上,又去了哪里?
正想着,春菱从乐坊挑了琴弦回来,一看见她,忙匆匆过来,神神秘秘道:“姑娘,我刚才在巷子里瞧见萧廿了。”
她一路小跑的太急,转眼便到了跟前,沈元歌抱着衣裳,被抓现形似的唬了一跳:“看见就看见罢,你这是什么表情?”
春菱却没注意到她的异常,还微微喘着气,道:“不是,我看见他在和一个年轻男人说话,好像还生气了,神色怕人的很。”
沈元歌蹙蹙眉头,心道萧廿怕是和旁人起了什么冲突,他那性子,可别动起手来吧。
“你方才说,在哪儿?”
春菱往后指指:“就出府拐过去那条石巷里,还挺近的。”
“带我去瞧瞧。”
春菱连忙点头,将装着琴弦的盒子塞进袖子里,转身时却顿住了:“姑娘,你怀里抱的什么呀?”
沈元歌眼皮子一跳:“天冷了,给兆麟做件冬衣。”
小丫头信了:“姑娘对少爷可真好,衣裳都要自己做。”
沈元歌暗暗汗颜,兆麟的衣食饱暖还真不用她愁,可这下怕是真要给他做一身了。
她嘿然笑了下,把衣裳放回去,又出来,跟着春菱去了那条巷子。
泛白的日头从云头露出头来,雪却还没停,稀稀落落地飘着小雪粒子,主仆二人没有打伞,春菱走在前面,道:“这雪像是要停了呢。”
沈元歌抬头看了眼天色,云层仍然压的低低的,只是被白日破开了一角,她道:“会转大的,夜里许要起风,这场雪还有的下呢。”
春菱看了眼沈元歌笃定的神色,惑然道:“姑娘如何晓得?”
沈元歌挑挑眉毛:“你家姑娘我会观天象,测风云,瞧着吧。”她说着,还做了个老道般拈指的动作。
春菱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临府西侧的石头巷子里,一个少年揉着头上还热乎乎的包,眼泪汪汪:“少、少…不不不我错了,你别生气,我以后一定管住嘴,没事儿不冒头了。”
萧廿瞥他一眼:“把你嘴上的油擦擦。”
“哦哦。”少年赶紧拽袖子擦嘴,又听萧廿冷冷道:“还真有土匪样了,靠打家劫舍填肚子?”
少年被口水呛着了,幸亏皮肤黧黑,看不出脸红,道:“不是,二爷前几天走了,天又刮风打雪的,我啃了好几天的咸菜干馍馍,谁让那老母鸡一头栽出来,那就是放到饿死鬼嘴边的肉,哪能忍得住啊。”
他原本是出来找萧廿的,沿着湖走了半圈,又冷又饿,正瞧见只母鸡摇着肥硕的身子往这跑,心一痒就逮了来,开刀放血拔毛就地给烤了,还没吃几口,便让出来找的大娘给逮了个正着,追着他又骂又打,还是萧廿来湖畔赴约,瞧见这一幕,给人家赔了银子,又教训了他一顿才算完。
萧廿道湖边风大,把他拽到了这里,这家伙心倒挺大,在路上就把烤鸡吃光了,还臭不要脸地问萧廿要不要,脑袋上就着了那么一下。
。。。
“和萧廿在一块儿的那人怪怪的,”春菱边带路边和沈元歌比划,“这么高,和萧廿年龄差不多的模样,穿着兽皮衣裳,皮肤黑黑的,说话调子很快,不是本地人。”
她顿了顿,又嘟哝道:“瞧着流里流气的。”
这个词儿一出口,沈元歌更担心了,流里流气?要是真找萧廿的茬儿,可能真被打的找不着牙,这么想着,已经到了巷口。
萧廿对那少年道:“董叔怎么自己离开,把你落这儿了?”
“好像是哪个王爷要入京了,二爷出去瞅瞅,让我留在城里望风。”
萧廿唇边扬起一抹弧度:“望风,监视我?”
少年差点没跳起来:“不是!”
“谅你也不敢,”萧廿笑了一声,道,“你没饭吃,前些天就该来找我。”
对方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前几天过去就过去了,可二爷到现在都没回来,以后能找来找少爷么?”
萧廿眉目微沉:“我听你一口一个少爷叫的挺顺溜,要不要我给你捋捋舌头?”
少年拍了下嘴,都是被董二爷带的。
萧廿从袖里摸出两块碎银子扔给他。
少年忙接住,咧嘴笑开了:“谢谢少爷!”
萧廿眼风冷然一扫,待要抬手,少年慌忙拿手抱头:“燕、燕三哥,那我叫你三哥行不行?反正你去了寨子里,也就排在二爷下头。”
萧廿啧了一声:“成吧。”
沈元歌进来巷子,瞧见的就是这一幕。
少爷她听见了,燕三哥也听见了。
萧廿,燕……少爷?
不知怎的,沈元歌脑子里闪过先前他手持长。枪的画面,好像和什么模糊的东西重合了,一时间有些发蒙,不由得停住了步子。
前头少年还在说,从怀里掏出一捧沙果,要塞给萧廿:“水边有几棵野果子树,结的还不少,白白被雪打蔫了也可惜,我就摘了些。”
萧廿接了,听见不远处传来的脚步声,转头看到两人,微微一怔:“沈元歌?”
少年闻声抬头,瞧见沈元歌,目光也凝住了,塞进嘴里的果子没咬又拿出来,片刻才道:“三哥,这就是那个姑娘?”
萧廿没理,走过去道:“你怎么过来了,”他略一皱眉,“还下着雪,连件斗篷也不披?”
沈元歌方把目光收回来:“他刚刚…叫你什么?”
萧廿转头看了少年一眼,对方倒有眼色,跟过来笑道:“妹子好,我们同村的,刚刚叫他三哥呐。”
沈元歌:“你的口音学的一点都不像。”
萧廿:“……”
春菱见他打扮颇有山野之气,早便存了警惕之心,把沈元歌往后拉一拉,不悦道:“谁是你妹子,怎么说话呢。”
少年把果子往嘴里塞的动作停住,方才注意力都被沈元歌吸去了,却没注意到她,笑道:“唔,这妹子也挺可爱的,三哥好福气嘛,”他说着掏出沙果递过去,“吃不吃?”
春菱从未和男子这么说过话,脸顿时涨成了和红彤彤的沙果一个色:“你…”话音未落,萧廿的巴掌便拍在了他后脑勺上:“你那嘴上能不能有个把门的?”
少年怕疼,嗷地一声躲开,泪花又出来了,却险些跳到春菱身上去,春菱忙拉着沈元歌躲开,警惕地盯了他一眼,少年终于颓了:“我有那么吓人嘛?”他说完就拿沙果堵了嘴,也不吃,就拿牙咬着,眼巴巴看着萧廿。
萧廿扶额,冲他挥挥手,对方便转身跑了,萧廿才解释道:“他叫付岩,西南夷人,我的故友,毛毛躁躁的,你别往心里去。”
沈元歌道:“没了?”
“还有什么?”
沈元歌见他答的笼统,想是不愿多言,便随便点了点头,春菱却道:“可我听见他刚刚好像叫你少爷了。”
萧廿目光微顿,旋即轻笑一声:“什么少爷,南北口音有异,定是你听错了。”话音未落,巷子里穿过一道冷风,夹着不知何时变密的雪花扑过来,萧廿挪身替沈元歌挡了,道,“雪要下大了,快回吧。”
沈元歌道好,随他转过了身,春菱愣愣抬眼,果然见方才露出一角的日头早已隐没,一片两片的雪花落在她脸上,凉的她一缩脖子,不由咋舌,跟过去道:“姑娘,你还真会看天象啊?”
。。。
回到筠青馆,沈元歌挑个空子去了萧廿那里,萧廿还是那身利落而单薄的装束,沈元歌把东西塞给他:“给你的。”
萧廿打开来,见是两件青色的夹袄,动作顿住了,抬目看向沈元歌。
房中莫名安静了下来,沈元歌对上他阗黑的眼睛,别开脸咳了一声:“那个,你不是嫌棉衣蠢笨吗,我就缝了两件,应该能穿,拢在外衣里就行,北边和江东到底不一样,你和这的天犟着,一准伤骨头。”
萧廿眸色微动,片刻,露出一个笑:“贤惠,能娶你的人真是好福气。”
沈元歌嘴角抽了抽:“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啊,我这是给兆麟做衣裳的时候顺便,顺便缝的。”她偏头,找别的话题岔开,看见窗下的桌子上竟放着笔墨纸砚,道:“诶?你弄这个做什么?”
第28章
萧廿哦了一声:“冬日里得闲,随便写点东西。”
沈元歌心中好奇,却觉得兀自去看不大好,便没过去,只点了点头。
萧廿瞧着她若有所思的神色,凑近一点:“想什么呢?”
沈元歌与他对视,笑了下:“没事,就是有点看不透你。”
庐州乡野里母亲病逝的遗腹子,上山采个药都能被混混趁火打劫,这个身份再简单不过,可他却有一副舞枪擒豹的好身手,方才在巷子里,穿着兽皮的少年抄着川蜀口音叫他少爷。
太乱了。
萧廿挑出了她的心事:“你知道刚才春玲没又听错罢。”
沈元歌微怔,萧廿的唇抿成一条线,道:“我只能告诉你,纵使这天下的少爷多的像筛子筛下来的秕谷,也和我没有关系。我没骗过你,既然来了这,就一心一意当你的护院,兆麟的教习,没别的目的。”
他原本在床沿坐着,说完便起了身,站在她面前,拨了拨她微乱的鬓发:“你可还信我?”
他站的这样近,沈元歌呼吸微禀,往后退了半步:“信。”
萧廿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那就好。”
沈元歌笑笑:“没别的事,我先回了。”
房门被关上,那人拿进来的一点若有若无地淡香也消散殆尽,萧廿坐回床沿,有些烦躁地抓抓头发,摸出一颗冰凉的沙果丢进嘴里,躺了下去。
沈元歌回到房中,总觉得被萧廿指尖拂过的鬓角有点痒,拨了好几下才停了,心里还是纷纷乱乱的,直到春菱把新采买的琵琶弦送过来,才强行将远飘的神思收回。
萧廿是自己人,眼下倒不必想那么多,梅园诗宴才是火烧眉毛呢。
沈元歌一一把东西规整好,也没再给兆麟做衣服的力气,倒在木炕上便睡了。
果如她白日所言,定昏时分阴云蔽日,雪势大了起来,纷纷扬扬飘洒了一夜,第二天仍没有停歇的样子,从窗外望去,院子里全是白茫茫一片纯净的雪光,屋檐上也垂下了笋石般的冰棱子,隆冬当真到了。
沈元歌身子纤弱,最是怕冷,整个人儿缩在绒被里,怀里抱着暖手炉,床几上摊开一个话本子瞧着读,春菱在门边跺掉裤脚沾的雪,搓着耳朵进来叫冷:“这雪下的,跟天上倒鹅毛一样,得什么时候才能停呐。”
沈元歌把窗户推开一条缝,便有雪花扑簌簌灌进来,她往天上瞥了两眼,忙又关上,道:“三两天吧,也不会太久。”
春菱兀自搬个小圆凳坐下,因为昨天沈元歌预言成真,对她此刻的话深信不疑,点头道:“那还好,这几年暖和,京中好几年没见这样的阵仗了,都说瑞雪兆丰年,可别闹灾就好。”
沈元歌闻言,眼皮子却蓦地一跳:“你说什么?”
春菱一愣:“奴婢说,都说瑞雪兆丰年,可别闹灾就好。”
“不是,前一句。”
“京中好几年都没见这样的阵仗了…”
沈元歌脸色白了一下。
每个出奇严寒的冬日,都会带走更多老人的性命。
前世甄母的那场大病,就是在这一年的一场暴雪后发了出来。
不是这一场,腊月中旬里还有一次更大的。
沈元歌仔细回忆,将时隔十数年的回忆拉出来,彼时她犹体弱不胜,姜氏以天寒和年关府上杂事繁多为由,把她送到别院暖阁里将养,回府过年时,甄母就已经一病不起了。
事情就是出在自己离开甄府的那一段时间里。
那处别院位置偏僻,也不知是不是姜氏有意,消息递不进来,只有几个哑巴一样的下人伺候着,是以发生了什么事情,沈元歌脑子里是完全空白的。
前世那场病后,甄母虽熬了过来,却如油尽的枯灯般卧床不起,自己进宫后不久便溘然长逝,原本她只以为是甄母年老体虚的原因,才尽心侍奉着,可现在想来却越想越不对劲,无论如何,她今年不能再离开甄府了。
沈元歌低头沉思,思绪再次飘远,低头咬住了指节。
三天后大雪刚刚见停,沈元歌便去了西院。
甄母处地脉最暖,地龙烧的火热,厚厚的帘子里外垂着,帐床旁边还放着一个炭笼,沈元歌一进去,暖烘烘的热气便拢了上来,脚下还未踏净的雪直接化成了一滩水。
丫鬟们见沈元歌来了,忙上前把她迎了进去,陈嬷嬷也掀了内室的帘子出来,道:“天儿还没好全,外头冰天雪地的,姑娘怎么就来了,快进来喝杯热茶。”
自从入冬,给甄母养身子的药就没停过,室内飘散着中药的浓重苦气,和炉火热气融在一起,沈元歌进屋,甚至都觉得呼吸都有些困难,遂解了肩上披风,松松领口道:“妈妈,这屋子里也忒暖和了,你们平日来回走动,乍冷乍热的,容易生病呢。”
陈嬷嬷把她引进去,边道:“老太太身子不大好,冬天更是难熬,一点凉也不敢沾的。”
沈元歌道:“只是这样闷着,屋里下人又多,还点着炉火,浊气出不去,全堵在房里了,也不好啊。”
说话间已到榻前,甄母倚着一个软枕靠坐在榻背上,似在假寐,脸色倒还红润,只是有些蔫蔫的,听见沈元歌进屋,撑起眼皮笑道:“方才便听见你们在外头寒暄,在说什么?”
沈元歌挨着她坐下,道:“阮阮和妈妈说,这屋子保暖做的真好,就是捂的太严实了,姥姥这几日睡得可好么?”
甄母道:“平日浅眠,天一冷倒睡得沉了,可头脑总是昏昏的。”
沈元歌微笑道:“姥姥这是待的无聊了,等过几日天儿晴了,可派人请个戏班子来给姥姥唱唱戏。”
这话本没错处,可不知为何,陈嬷嬷的脸色却顿了顿,甄母倒还神色如常,笑道:“不用这么大费周章的,人老了喜欢清静,阮阮平日里多过来和我说说话就很好了。”
陈嬷嬷敛下隐晦神色,退出去吩咐给沈元歌磨了一盏杏仁茶,沈元歌陪了甄母许久,下午时分才出来,对陈嬷嬷道:“妈妈,我瞧外室和内卧隔的严实,平日里还是该把风通一通,每天早起把小窗开一盏茶的时辰就好了,内卧换个小些的炭笼,暖上汤婆子就是,不然那里房间小,丫鬟多,床边还拢着这样旺的炉火,气都不够喘的,且容易脱水,妈妈觉得如何?”
陈嬷嬷脸上都被炉火熏的泛红,点头应是:“原是二奶奶说今年大寒,千叮万嘱的,安排了这些物事,姑娘说的有理,奴们会注意的。”
沈元歌点点头,扶着春菱的手出去了,
甄母虽然身子弱,靠补药将养着,可到现在未发出病态,且国公府饱暖无虞,按理说不会受到天寒影响,这趟回来,沈元歌稍作安心的同时,又不免疑惑,那场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想起自己向甄母提议看戏取乐时陈嬷嬷变了一瞬的脸色,觉得有些奇怪。
老人家都爱热闹的,只是甄母向来静心礼佛,度日清简,似乎连过寿时都未曾像其他府上一样请班子来弹唱贺寿。
国公府门第犹在,依甄景为夫妇的性子,这点场面都不做,是不大应该的。
沉思间,筠青馆却来了东院的人,沈元歌认得他,是甄景为跟前的仆从,那人进来作揖道:“如今雪见停了,老爷小的过来给姑娘传个话,梅园诗宴在五天后,老爷说且叫姑娘好生准备,届时会派车过来接姑娘。”
沈元歌应了,仆从离开后,她问在一旁候着的小丫头:“春菱,你是自小服侍在老太太身边儿的,对吧?”
春菱点头:“奴婢是家生子,五岁起就进西院了。”
沈元歌道:“那姥姥平日里身体如何?”
春菱歪着脑袋想了想:“老太太的身子虽不能说多么强健,但未有生过什么大病,这几年虽见老了,身体状况却也算平稳的,姑娘自来便时常前去侍奉,应当也看在眼里的。”
沈元歌点点头:“那姥姥之前的寿宴都是如何操办的,她不爱听戏么?”
这话问的没头尾,春菱有些疑惑,还是照实答了:“依老太太的意思,寿宴一直从简,还真不曾见她听过什么热闹的场子,有时会叫人来唱点儿小曲,就连新年时夫人偶尔找了戏班子来应景,老太太也是不大在场听的,许是礼佛之人,喜好清净的缘故。”
不,不对,甄母是喜欢热闹的,每次小辈们去找她请安,人多时她的心情总比以前好些。
沈元歌沉吟片刻,表示了解了,拿过前两天已经换好丝弦的琵琶,开始弹拨试音,待调好琴弦,又去内室对镜施妆,时日一天天过去,四天后如常去了甄母处。
老太太情况安稳的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