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燕小侯爷宠妻手札[重生]-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廿道:“越闹越厉害了。”
  付岩连连点头:“若非挂心义父,我真想多杀几个畜生再回…”不远处的栈道上迎面走来一个瘦高的人影,萧廿不待付岩说完,大步走到他面前,听那人低声汇报了几句话,眸子微微眯起,颔首道自己知晓了,那人便退了下去。
  萧廿一眯眼睛,付岩就觉得他不是在考虑事情,便是要发狠了,生理本能地缩了缩脖子,将目光转到那个离开的人身上,睁大眼睛道:“诶,那不是老梗手下的猴子嘛,我回来这几天还是第一次瞧见他,你让他干什么去了?”
  萧廿笑了一声:“猴子?你这么叫人家知道吗?”
  付岩嘿嘿道:“老梗手底下好多人都是飞贼出身,侯虎身手最灵活利落,我这是夸他呢。”
  萧廿挑眉:“所以你猜猜,我特意把他挑出来,是去干什么了?”
  他转身往楼寨的方向走,付岩拍拍脑瓜,追了上去:“三哥,现在外头乱成这样,西边的老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你再指使人家偷东西是不是不太好…”话音未落,他额上就吃了一个爆栗。
  付岩的脑子是消化不了那么多东西了,萧廿直接来找沈元歌:“上京给云南下了严令,只守不攻,等待京中将领南下,然而许诺的军队迟迟不至,云南王和藩将们也未曾和隶京守将们起冲突,云南西北如今比西蜀好不到哪里去。”
  沈元歌并不意外:“蜀地比云南更早受到侵扰,军报应当更早传至京城,还不是一样迟迟未定。”她拈着针线的手一顿,又道,“这消息你是怎么得来的?”
  萧廿道:“云南境内到处都有人在议论此事,我派人查探过了,此事属实,不过即便不假,也是有人在故意散播,否则传不了这么广。”
  “他们在故意激起民愤,民心的偏向很重要,这是在给以后铺路呢。”沈元歌抿抿唇,“不过朝廷的决定也有些奇怪。”
  皇帝虽然荒谬,何况内阁老臣犹在,怎的至于在西疆频频生事时不管不顾,将领迟迟不至,想是有其他原因。
  如今同前世种种已经发生了许多改变,不能再凭记忆去推断朝中形势了。
  沈元歌沉吟道:“不是不想,怕是…不能吧,只是不知被什么绊住了手脚。”
  除了急于先发制人的中山,想必不会有什么威胁让上京只能紧紧抓着能保住皇城的军队不放。
  想到此处,萧廿唇角微勾:“朝廷自顾不暇最好,我们只要等待羌族的新可汗发兵西疆便是。”
  “发兵?”
  “一个新继位的年轻可汗,野心勃勃,急于开疆扩土建功立业,迫不及待的催征徭役赋税,你觉得是为了什么?”
  沈元歌微微蹙眉:“筹备战资。”
  萧廿揉揉她的头发:“我就是喜欢和你说话,每次都有心有灵犀的感觉,轻松。”
  沈元歌扒拉开他的手:“你少贫。”
  萧廿笑了一声,伸臂把她圈在怀里,下巴抵着她的肩窝,侧过脸亲了一下她的脖颈。
  “你的意思是,甘宁和云南王都会利用这一战…可你和他还没取得联系…”“云南王是谁,我们能考虑到的事情,他肯定也能考虑到,”萧廿一下下的亲着她,“能让舅舅甘于效忠的人,定然有他的本事。”
  沈元歌点点头,轻轻道:“所以,是要打仗了吗?”
  萧廿动作一顿,垂下眼帘:“有时候以战止战是唯一的路,”他搂着她的手臂紧了紧,“元歌,你放心,我会保护好你的。”
  沈元歌拍拍他变得紧绷的脊背:“有你在,我放心。”
  。。。
  萧廿和裴肃预料的同形势发展毫无偏差,中山蠢蠢欲动,朝廷为保皇城无虞,不敢轻易调兵,一拖便是大半年,第二年春,羌人兵马攻入云南,守将仓促迎战,云南王囿于藩王规矩,不敢调动手下藩军,然隶京将士僵顿日久,一战毕而连失两关,惹得民怨四起,是夜王岱善再次下达东退的命令,裴肃却突然出现在了军营。
  他带着几名藩将,身着盔甲,肃步而来,将王岱善堵在中军帐外。
  “将军曾答应本王,不会丢掉一个城池,如今嘉、成二关尽失,将军不敌外族,又要弃城而退了么?”
  营间篝火影影绰绰,王岱善连吃败仗,临撤之时被人堵住,疲怒交加:“王爷半夜戎装而来,越权过问末将军中之事,是为何意?”
  裴肃手按长刀,神色威穆,怒然冷斥:“尔等身为戍边守将,连番败绩,毫无保境安民之能,本王再不过问,难道任由羌人犯进,将城中乡民置于外侮的铁骑之下?”
  半年来裴肃一直安分守己,守军弃成关时也未曾动兵越矩,王岱善没想到他会突然发难,一时慌乱无主,喝道:“云南王,本将不光要戍边御敌,还有兼管藩军之责,你如今妄动藩军,便是罪同谋逆,本将现在就能把你拿下!”
  裴肃冷冷道:“即便拿下本王,你就能保住云南,保住性命了么?”
  他语中不乏威胁之意,王岱善瞪着眼睛,往后退了两步,亮出龙牌,吩咐附近的将领和兵卒:“你们还愣着做什么?云南王意图谋反,马上将人扣下!信兵何在?立刻向京城加急传报此事,请陛下发落!”
  此话一出,周边七八将领神色各异,却迟迟未动。
  他们有的是和王岱善一同被从京城派遣到此地,其中不乏资质老成者,面对当年骁勇善战的七皇子不免心生感喟,还有的则是云南本地人,先前连吃败仗,心中早有不平,皆没有听从王岱善的命令,其余人拿不准状况,竟也不敢妄动,场面一时僵持住了。
  压抑紧绷的气氛在营中蔓延,王岱善在边关十余年,也并非无一心腹,有人铮然拔刀,朝裴肃迫了上来,刃光交错,裴肃两边卫兵纷纷持矛而起,一时间剑拔弩张,王岱善厉喝:“尔果然有逆反之心,圣上龙牌在此,听本将命令,即刻就地…”
  话音未落,一支箭簇闪着银光破夜而来,嗖地一声,从他后面穿过额心,鲜血喷涌而出。
  帐前幽昧火光里,一道劲挺的身影踏夜而来,手提弓矢大步走到云南王面前,行军中之礼:“萧某代萧家军副将陈昂见过王爷,羌兵后军业已袭毕,听候王爷号令。”
  在场藩将无不震惊,有反应快的纷纷转身,匆忙登上城墙,眺目望去,只见羌兵后方的扎营之地漫起冲天火光,照亮了一边天际。


第54章 
  王岱善突然被杀,毫无预兆;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周围的几个心腹都又惊又怒;纷纷拔刀指向出现在营中的黑衣青年,青年眉目锋锐;未曾躲避,只是站在那里;冷眼瞧着比在他胸前的刀刃;身后却传来战靴奔踏而来的声音;两队兵卒列队而至;将这些人通通围了起来。
  “云南王,你是当真要造反吗!”王岱善的副将怒目而视;厉声诘问。
  带兵围堵的是两名中年守将,身着将服,向云南王拜道:“王爷,南东两营部队已经规整完毕。”
  副将认出了这两个人;双目圆睁,吼道:“杨宏;你们疯了;竟然背叛圣上,暗投反贼!”
  杨宏目光转向他,眼中尽是沧桑的肃穆;又带着些许不屑:“敢问将军;何为圣;何为贼?”
  他步步逼近:“你口中的圣上,混战频发之时勒令边军按兵不动,任由羌人欺侮乡民,边疆告急之时亦是不闻不问,王军迟迟不到,王岱善无能,屡战屡败,毫无愧悔之心,凭什么让我们效力?玄甫之乱中王爷曾担任主帅,兵及大昭,凡世身经此战的将士,未曾不闻王爷英名,如今兵临城下,边关告急,末将愿遵从王爷,奋力一搏,击退外敌,至于你,是为愚忠,还是不舍监管藩王的厚禄?”
  一番话堵的副将脸色乍青乍白,咬牙切齿,说不出话来,夜中又有几个将领整军而至,此刻方才明白过来,这半年来,云南王看似循规蹈矩,闷声不响的,实则早已暗度陈仓,加之战败催发,把守将成功拉拢至自己身侧!
  他头上开始沁出冷汗,本是贪生怕死之人,不然也不会后撤的如此痛快,此刻已经开始思索保命之策,隔着周围长矛看向云南王,眼神也软和了下来,开始哀求,裴肃好像十分欣赏身侧的青年,想听听他的意见:“萧廿,你以为呢?”
  萧廿眸色冰冷,扫了眼被困住的七。八将领:“不能留。”
  他道:“如今当务之急,是打退羌人,安境树名,而后再发兵北上,藩王没有上谕不得动兵,可暂借守军之名发兵御敌,但如果事情在打退羌人之前传扬出去,王爷则会成为众矢之的,这些人尸位素餐时日已久,事发之后摇摆不定,怎堪信任?若留下活口,非但无法完全控制隶京守军,还会埋下后患。”
  听见“发兵北上”四个字,杨宏猝然抬了下眼睛,看向云南王。
  副将听见萧廿直接断了他们的生路,恼羞成怒,几乎失去理智,大声诅咒喝骂,沌口却又开始哀求,表示愿意效忠云南王,共御外族,就在他说个不停的时候,萧廿突然将持矛指着他的士兵往前一推,士兵失衡,长矛噗的一声,直接没入副将胸口。
  鲜血溢出,副将双目猛地瞪大,像是不可置信,直挺挺地跪倒在地。
  数道目光瞬时移到萧廿身上,萧廿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只淡淡道:“聒噪。”
  裴肃竟是没说什么,眉间反倒露出几分似笑非笑的意味,挥了挥手,示意按他说的做。
  几人来到中军帐内,杨宏道:“倘若战成,王爷下定决心北上么?”
  裴肃声音坚决:“没有退路。”
  杨宏略显犹豫:“东北川贵互成犄角,且战后实力不免受损,王爷若未有完全之把握,外无助力,末将只怕北上之路艰难险阻。”
  萧廿道:“甘宁坐落川滇交汇,连接蜀地,由此北上可绕过黔地,将西蜀收归囊中。甘宁愿为东道主,助王爷图谋大业。”
  萧家军,甘宁,陈昂?
  甘宁山杨宏是听说过的,不由一愣,仔细回想这青年方才在帐外说过的话,才想到甘宁山的陈昂和萧家军副将是一个人,无比讶异:“竟然是他,他竟还活着!”
  此时有人掀帐进来:“王爷,大军悉数规整完毕,在帐外待命。”
  。。。
  当晚燕启一夜未眠。
  他还在宁州,云南王一如往常,未曾给他下达指示,半年来皆是如此,却不知为何,他偏偏今晚坐卧难宁。
  时值半夜,他穿好了衣裳,在堂中等待。
  将近子时,派出去查探的人终于回来,道:“将军,王爷此时的确不再府邸,”他顿了顿,“还有几名将军也不在。”
  燕启皱起眉头:“王爷若有要事,怎会不告知我?”
  他沉默半晌,站起身往外走:“备马,我要出城看看。”
  两人顶着夜来到宁州城门,燕启叫来他的人一问,那人好似很是惊讶:“今日下午时分,王爷便带着几个将军出了城,似是又要事,将军没同王爷一起?”
  燕启神思一禀,宁州城受到的监视很紧,若在平时,云南王绝不会领着藩将毫不避讳地出城。
  “王爷去了哪里,你可知道?”
  那人扬手一指:“王爷并未言明,只是往那个方向走了。”
  燕启顺着他的手指望向西北方,瞬间明白过来。
  那分明是边城交战的去路。
  王爷行前并未带兵,燕启心中一紧,对手下道:“马上通知副将召集部下藩军,待本将命令,”他一顿,召手下到近前,压低声音道,“另外,派出人去,封锁消息,清除城中监视的暗巡,不必再留活口。”
  手下一愣,对上他黑沉沉的双目,旋即应是,燕启颔首,策马驰出城门。
  夜幕逐渐拢起,天边泛起一道鱼肚白,将近黎明。
  同羌人交战的将士都聚集在军营前的空地上,此刻全部翘首以望,许多人才知道更替首将之事,军中嘈杂不已,宛若积压的黑云,其中闷雷鼓动,直到云南王将王岱善的首级提上高台,人声不由大作,质询或诘问的声音纷纷冲向台上。
  裴肃将手重重一顿,挑着首级的长矛便插。进了木板之中:“自年初西羌进犯至今,王岱善身为驻边守将,屡次败绩,连失二关,而毫无愧疚之心,身为将领,遗民擅撤,已被本王就地正法。”
  他放眼望向脸上现出惊异之色的兵士,肃穆高声:“去岁混战始初,本王便已向上京递传急报,然而王军援将迟迟不至,如今战起,将帅无能,朝廷不顾,可有把西南百万乡民放在眼里?本王就藩多年,戍边安民,未曾有一日越轨,然今上处处弹压,以至有心护民而束手无策,藩军尚不可遣派一分一毫,痛观如此庸将败坏兵民至今,驻边守军十数万,大半皆是云南子民,安能容忍外敌践踏母乡疆土,辱我妻女!本王实不能忍虎狼肆虐,唯今之愿,便是率诸位将士驱除外敌,一雪前耻,平定边防之乱!”
  他开口始初,大多数兵士脸上还是几日败绩一来的挫惫和首将突然被杀的茫然,但提及父老乡亲时,便渐趋转为了不甘的愤慨,既已投身戎马,如何忍受外敌□□乡土,自己却只有撤逃之力?
  王岱善只会带着他们打败仗,而眼前的云南王仪容伟正,自带一种我武惟扬的气概,兼之平定玄甫之乱的英名犹传,只消站在那里,便让人心生安稳。
  到这地步,谁不想有明将可投,痛痛快快的打个翻身仗呢?
  军中旧时的将领纷纷示忠,他们的部下也都附和起来,很快蔓延至全军。
  燕启纵马赶到边城,还未入军营,便听到了中军方向传来的冲天震地的吼声。
  隔着数里之远,也能听到兵士们在喊,愿为王爷马首是瞻,击退外敌,护我乡土。
  燕启的步伐慢了下来,好像也为这气氛感染,望着喊声传来的方向,神情微微凝固住了,半晌,抬手擦了擦双目,循声大步往前去了。
  他行至中军帐时,各营将士已经散去,裴肃坐在长案后,端详着案上舆图,燕启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了站在他旁侧的一个陌生青年身上。
  青年穿着黑色劲装,眉目俊朗,身姿英飒,也注视着舆图,正低头和裴肃说着什么。
  “羌人此战本非劲弩,硬要用强,唯一的结果,便是末路不久长,如今又失后备,无所凭靠,定然军心失稳,而王爷的守军则是士气重振,古人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云南守军的头一鼓才刚刚敲响,当以速攻为上。”
  裴肃颔首,发现了燕启,目光转向他所在的位置,燕启蓦地回过神来,抱拳行礼道:“末将参见王爷。”
  裴肃道:“你怎么现在来了?”
  燕启道:“末将知悉王爷前往边城,未曾带兵,担忧王爷安危,才连夜赶来。”
  裴肃并未追问,只道:“本王杀了王岱善。不用本王解释,你也应当知道事况如何了,可你独自赶往,宁州城可还稳当?”
  “王爷放心,末将来前已经吩咐集结藩军,封锁消息,不会出事。”
  裴肃笑道:“你的本事本王放心,原先是想留下你在宁州坐镇的,不想你便来了。”
  燕启觉得他隐瞒了什么,却又不敢多问,只应了句是,又问他边上的青年:“这位是?”
  裴肃看了萧廿一眼,眉毛微扬:“哦?你不知么,”他示意萧廿过去,自己也走出来,“那本王来引见罢。”
  听闻他是甘宁山陈昂的义甥时,燕启的神色一顿,目光变得有些不自在:“甘宁…”
  “你可知甘宁子弟便是萧家军的后身?”裴肃语带振奋,拍了两下萧廿的肩膀,“你不知道本王知道萧家军旧部犹在时本王有多高兴,可惜陈昂无法前来,不能亲自见到他,不过这次本王会遣使遂萧廿一同回甘宁,商议战事。”
  燕启唇角弧度有些僵硬:“当真么,可真是大好的消息。”
  裴肃对萧廿道:“这位是本王麾下的藩军统领,燕启将军。”
  萧廿仍是面无表情,眉目无波无折,向他行礼:“见过燕将军。”
  燕启看着他冷冽如霜的面貌,心中升起一种怪异的感觉,但也回了一礼。
  两人从帐中出来后,萧廿转身便走,却被燕启叫住了:“萧廿。”
  萧廿回身:“将军还有事?”
  燕启眉锋略微蹙起,又舒展开:“无事,本将同陈昂乃是旧相识。你年纪不大,是陈昂的义甥…与萧家军同姓?”
  “将军问我来历,”萧廿唇角轻折,“我同先母孤寡而居,本是江东乡野之人,偶然机缘,得舅舅看顾,母丧之后,便入了甘宁,至于姓氏…巧合而已。”


第55章 
  “将军问我来历,”萧廿唇角轻折;“我同先母孤寡而居;本是江东乡野之人;偶然机缘,得舅舅看顾;母丧之后,便入了甘宁;至于姓氏…巧合而已。”
  燕启还想说什么;萧廿却话锋一转:“我本以为;将军会对董翰青的事更关心一些。”
  这句话成功将燕启的注意力转走;他神情一变,却道:“本将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萧廿笑了起来:“董翰青三年前就和将军取得联系了;您早就知悉甘宁之事,也知道云南藩军若要北上,甘宁是最好的路,却欺瞒王爷;莫不是想揽招兵之功,将甘宁收归麾下。”
  燕启眸色沉着了下来;一言不发。
  在萧廿看来;他这无非是被说中了的反应,心中冷漠而不屑,道:“董翰青执着于首将之位;年前企图下药谋害陈昂;已被生擒;王爷方才没有拆穿将军,是有意给将军留一个颜面和退路,还望将军以后莫要肖想。”
  他下巴微扬,转身而去。
  燕启站在营帐前,久久没有动弹。
  三日后,隶京十数万驻边守军反攻羌兵,甘宁利用地势之便,也于蜀地西南同羌人交锋,迅速切断敌军左翼,正如萧廿所说,那位新可汗始初强锐,却失之鲁莽,又没有经验,对方才稍强一些,他便乱了阵脚,兼之云南王用兵奇诡,不过一月即收复二关,原本连吃败仗的守军士气大振,如虎似狼一般,数战之后将敌军驱出境内,一路西逐,羌兵仓皇退出西疆,不得不请求议和。
  消息一经传开,云南王可谓人心归向,经受战乱之苦的川滇两地百姓无不欢庆,军营中亦是一片祝声。
  这天下午萧廿率甘宁子弟从战场归来,回到楼寨后,却不同众人,脸上没有多少喜色。
  时隔二十年,陈昂又过了一把将瘾,大破敌军,极是开怀振奋,萧廿没有扫他的兴,悄悄离开宴上,去了沈元歌房中。
  沈元歌在和祝衣剥着莲子吃,萧廿一进门,她便察觉出了异样,示意让祝衣先出去,递一把果仁给他:“不是大获全胜了吗,你在担忧什么?”
  萧廿道:“这仗打的不对。”
  沈元歌疑惑道:“四个月便打退了敌军,军民上下皆以云南王为尊,甘宁也得以立功树名,哪里不对?”
  萧廿眉锋微蹙:“正是因为太快了,我才觉得不对。”
  “本是想利用中山王牵制朝廷,未曾想形势逆转之快,超脱了我的预料,这般下去,直到和谈结束,中山王那边恐怕都还没有动作呢。”
  沈元歌愣住了:“前两年燕越楼回藩被袭,不会是你的手笔吧?”
  萧廿唔了一声,严格来说是借了董翰青的势,不过他没否认。
  沈元歌有些惊讶,但总归不算意外太过,很快便接受了这一事实,不由得笑了,道:“你是担心战后云南王弑杀守将一事必然传往京城,皇帝会以此降罪,而中山尚未有大动作,不能牵制朝廷,云南王则会比计划中受到更多阻力。即便你料事如神,总不能让世事完全如你安排发展,只是这件事么,我觉得不必担心。”
  萧廿抬起眼:“说来听听。”
  沈元歌的声音轻且柔,丝毫不像在说军中杀伐之事:“皇帝其人色厉内荏,如今为中山云南南北相挟,他为自保,必然不敢轻易派兵出京缴杀,至多下诏命相邻州省发兵擒逆,而与羌族一战,在西南一带朝廷已失威信,云南王却是众望所归,他的圣诏实不足为虑。”
  萧廿眸色微动,眉目舒展,唇边露出笑意,揉了揉她的头发,却未置可否,沈元歌道:“你不信?”
  萧廿没有直接回答:“元歌所言十分在理。”
  只是她的推论有些投巧,万一皇帝有孤注一掷的勇气,还是会派兵的。
  沈元歌轻哼了声,把方才塞进他手里的莲子又拿了出来:“走着瞧吧。”
  她才来时,当真是温婉至极,没有一点脾气,在甘宁过了两年,可算是惯出点小性子了。
  萧廿很喜欢这种感觉,去抓她的手:“我也要吃。”
  沈元歌将身子往后撤,摇头说不给,在他眼皮子底下把最后一颗莲子塞进了嘴里。
  还未来的及咀嚼,却听萧廿笑了一声,伸手把她抓过去,亲上她的嘴唇。
  沈元歌没防备,睁大眼唔了一声,便感觉到他的舌尖探入,撬开唇齿,将那颗莲子卷走了。
  见他不无得意地将莲子嚼碎入腹,沈元歌气的鼓腮,抬手去锤他,又被按着后脑勺一阵猛亲。
  沈元歌不知怎的又惹他情动了,就连亲吻也带着掠夺的势头,激烈而霸道,她舌根都疼了,几乎不能呼吸,就在觉得自己要窒息时,萧廿才放开她,空气涌入,沈元歌靠在他怀里喘气:“我还以为你想吃了我呢。”
  萧廿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