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安陌上柳-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让皇后为许王挑选孺人,是因为皇后是嫡母,这是她该做的事,可最后挑选的人是许王的生母,往小了说是秦修容爱子心切,往大了说,那就是藐视中宫、无礼犯上了~”
李淳业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联想起妻子告诉过他,父亲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百年之后嫡母无依无靠。
现在秦庶母就犯了这条忌讳,也难怪父亲心里憋着的火气,正好被陈霞点燃了~吴津接着道:“郎君当初为了顾孺人争取,不管结果是什么,你都是自己想自己做……”
“许王就不一样了,不怕郎君恼,长眼睛的都看得出陛下对许王是给予了厚望,许王也确实争气,但在陛下看来,他只做错了一件事,而就是这件事,让陛下重新考虑立许王为太子这件事……”
“什么事?”
吴津点了点大明宫的方向,慢悠悠的道出两个字:“尊、卑。”
李淳业闻言微微垂下头仔细思索:天子为尊,万民为卑;中宫为尊,侧室为卑……
父亲对三郎寄予厚望,是希望他能肩负起责任,可现在父亲看见的是,秦庶母在三郎背后出谋划策,李淳业不禁想起永安侯府、康宁伯府、荣国公府。
他们一个是父亲的外家,两个是父亲的岳家,父亲登基以后对他们都是恩宠有加,但事实上,这三家却是京城里行事最为谨慎的外戚。
他知道某位国公贪赃枉法,某位县侯御前失仪,但从未听说过永安侯敢仗着是天子的舅父就拿鼻孔看人。
也没有听说过康宁伯府想靠着外孙女寿安公主谋求好处,更没有听说过荣国公夫人身为皇后之母不向父亲的妾侍行礼~他们都是父亲最亲的亲戚,难道不体面吗?
可不论父亲给了多少,他们捧在手里都战战兢兢的。
李淳业越发陷入深思,他在脑海里梳理清楚了这条线——父亲从始至终,都对外戚怀抱着深深的忌惮!
而三郎的生母越俎代庖,不免就让人联想起,若三郎做了皇帝,有着一个喜欢揽事的生母做太妃、又有一个劳神劳心的外家,父亲能放心吗?
李淳业越想眼睛越亮,吴津知道他想明白了,欣慰的笑道:“郎君应该能明白韩夫人对你的一番苦心了吧!”
想起之前失意时对吴津小小的抱怨过,生母不愿为犯错的自己向父亲求情,李淳业羞愧的无地自容。
他喃喃着不知该说些什么,吴津却敛了笑容道:“郎君,咱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所以你千万不能忘记一个人……”
皇后……
君臣四眼相望,不约而同的都想到此人。
回到正院时正好日落西山,李淳业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还有满腔的激动。
一只脚踏进门槛里,曹芳蕤正在吩咐侍女去膳房看着点,又派人去问一声大王在做什么。
屋里的气氛温馨而热闹,李淳业噙着笑进了屋,也不顾那么多侍女婆子都在,毫不犹豫的就抱住了曹芳蕤。
“哎呀!”曹芳蕤刚一转身就闯进了一个充满男性气息的怀抱里,吓得她失声叫嚷出来。
下人们忙不迭的鱼贯而出,嗅到是丈夫的气味,曹芳蕤红着脸轻轻的挣扎起来。
“好好的……做什么呀~”
李淳业咧着嘴开怀大笑,打趣妻子道:“没事就不能抱你吗?”
曹芳蕤感觉自己的心脏如那玉罄一般被他的话敲得嗡嗡作响,一时间脸上又是甜蜜又是羞涩,相互交替。
她喃喃着不知该怎么回答,可红红的脸颊表示她很喜欢丈夫这般亲昵的举动。
“芳蕤……”李淳业开口道:“我一定会好好待你,绝不会辜负你对我的一片心!”
明明是这么让人感动的话,曹芳蕤却有些笑不出来,她紧张的抬起头眼也不眨的看着丈夫,急忙问他出了什么事?
李淳业很是受用她对自己的关心,笑眯眯的摇头,把先前跟吴津的谈话复述了一遍,末了感叹道:“若不是你在母亲面前为我争取,她怎么会轻易的把手里的事交给秦庶母呢!”
秦氏固然殚精竭虑为儿子做打算,可若是皇后坚持自己做为嫡母的权利,秦氏也只有干看着的份,也就不会有陛下指桑骂槐的事了。
如今皇后俨然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在两个庶子中,她偏向了李淳业,那秦氏和李淳业会怎么想呢?
“……世人都说娶妻娶贤,芳蕤,我娶了你真是三生有幸……”
李淳业好话一箩筐一箩筐的往外倾,曹芳蕤收回思绪,‘扑哧’一声笑了起来,“郎君过奖了~”
她也试着与他开玩笑,歪着头娇嗔道:“郎君就是把妾身从头夸到脚,妾的脸上也开不出花~”
李淳业嘿嘿直笑,曹芳蕤雀跃的快要跳起来了,她红着脸抱住丈夫的腰,把搁埋在他的胸膛上,小小声道:“只要是为了郎君,妾做什么都可以,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
李淳业感动的无以加复,夫妻俩静静的搂在一起,感受这一刻围绕在他们身边的温馨和悸动。
缠绵了片刻,俩人才在榻上坐下,玲儿恭恭敬敬的奉上热茶,满脸都是掩饰不住的欢喜,宋嬷嬷垂首立在一旁,不时对曹芳蕤投以欣慰的眼神。
但李淳业和曹芳蕤的话题已经变得严肃了,“芳蕤,母亲是皇后,她虽然没有直接表明支持我,可若是被人看出了端倪,那该怎么办?”
“父亲会怎么想?秦庶母会不会对母亲有意见?我们要不要做些什么?”
皇后爽快的放手让秦氏去挑选孺人,也相当于为秦氏挖了个坑,秦氏虽是自己栽进坑里,但保不齐她会恨上皇后。
但曹芳蕤认为她绝对不敢有什么不满:“……郎君也说了,母亲是皇后,秦庶母藐视中宫本就让父亲很生气了,若她敢说些什么,只怕她就是第二个吕充仪!”
“至于母亲那边,咱们虽使了些手段,可都是堂堂正正的,咱们做子女的去孝敬嫡母不是应该的么,谁叫裴氏有心无力,让咱们捷足先登~”
“父亲不会说什么的,咱们对母亲的孝顺,他都看在眼里的!”
李淳业闻言心里那根弦松和了不少,他是男子,不像妻子可以在嫡母身边侍奉,因为对于母亲的心,他还真没把握,既然妻子这么说了,那他便信了。
他凑近妻子,用商量的口吻道:“父亲现在对三郎有些不满,我得趁着这个机会在父亲面前表现表现,总归要让他看见,虽然我不如三郎聪明,但我其他地方会比三郎做的好!”
曹芳蕤一听便知他心里有了主意,便鼓励的看着他,李淳业双眸闪闪发亮,郑重道:“明日我去荣国公府一趟,探探王家舅父的态度,能否为四郎娶一位王家的娘子!”
“王家的娘子!”曹芳蕤惊讶的合不拢嘴。
她脑中迅速闪过之前的那些事,骊山宫那次秋宴,姜庶母看上了活泼伶俐的工部尚书的孙女俞小娘子,想去皇后那里为四郎求娶。
可谁知皇后也看中了俞家娘子,准备说给自己的娘家侄儿。
于是姜庶母趁兴而去,败兴而归,私底下还说了一些不中听的话,暗指皇后心里只有娘家人,把唤她为母亲的庶子忘在后脑勺了。
还说四郎都十七岁了,因着腿脚不便性子安静,有头有脸的人家都看不上他……
作者有话要说:
李老二终于找到自己的定位了,智商不够情商凑·
第263章 争取

这话说的诛心,也不知怎么地传了出去。
陛下听说后把姜庶母叫去狠狠骂了一顿,姜庶母更觉得委屈了,回到自己院子里就抱着四郎小时候的衣裳哭了个昏天暗地。
皇后觉得这事自己做的欠考虑,没有跟姜庶母解释清楚。
但曹芳蕤却是门儿清,那俞家娘子的兄长已经跟怀宁郡王家的六娘子相看过了。
也就是说,俞家要娶一位宗室的千金,那要是再把他家的女儿册为亲王妃,俞家一下子就水涨船高了,对陛下来说,这并非是他愿意看到的。
所以皇后只能放弃娶俞家娘子做儿媳,但又实在是喜欢的紧,肥水不流外人田,干脆就让侄儿娶回家。
这也就让姜庶母误会了。
虽然她没有再说什么了,可究竟她心里是怎么想的,谁知道呢。
按理,四郎的婚事应该由陛下和皇后做主,可现在陛下因为姜庶母对皇后不敬而恼火。
皇后若在这个时候提出为李淳泽挑选王妃,恐怕会让人联想起俞家娘子的事来,以为她真的是把娘家侄儿看的比庶子还重要。
作为陛下的长子,丈夫理所当然应该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说句话,既然矛盾是李淳远的婚事,那就从这里入手正好。
至于为什么要求娶王家娘子,一来,王家娘子若嫁给李淳远,那曹王府就跟皇后的关系更近一步了。
看在侄女的份上,皇后也会对李淳远多加照拂,这满足了陛下对四儿子的怜惜之情。
而王家娘子的出身恰好满足了姜庶母想要一位家世高贵的儿媳的心愿,若亲事成了,她对皇后的心结也就消失了。
陛下一直都希望子女跟皇后处好关系,尊敬她,孝顺她,让他无后顾之忧。
而对于丈夫来说,他只要办成了这件事,无论是陛下和皇后,还是姜庶母和李淳远,对丈夫都会刮目相看。
虽然身处在亲缘关系最淡漠的皇家,但既然陛下还在,丈夫还是想和和睦睦的……
听完了妻子的猜测,李淳业睁大眼看着她,表情十分惊讶,曹芳蕤不由得笑了起来,“怎么了?”
李淳业摇头,微微红了脸道:“没事……就是觉得……咱们真是心有灵犀……”
曹芳蕤闻言愣了一瞬,然后羞涩的垂下头不敢对视他的眼睛。
李淳业拉过她的手放在自己手掌里,神色复杂道:“芳蕤,这件事,我的确是有私心,但若是想要在得到父亲的认可,我必须这么做,你同意吗?”
“这是什么话!”曹芳蕤嗔了他一眼,“人活在世上谁没有私心?”
“俗话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可谁来做这个高个子?”
“做个矮子就不用顶天,享受权利又不想担起责任的是无能之辈,郎君顶天立地,这私心也是公心,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肩上的责任~”
“妾既为郎君的妻子,理应与你共进退,郎君想做什么只管去做,妾永远都站在你身后~”
李淳业紧紧握着妻子的手,凝视她那双真诚鼓励的双眼,感动的说不出话来。
片刻后,他也只堪堪憋出一个‘好’字,曹芳蕤依偎在他怀里,笑的满足而欢喜。
……
为弟弟求娶王家娘子的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第一点就是皇后会不会同意。
若侄女成了她的庶媳,那将来俩口子有了矛盾,她是劝为好,还是不劝为好?
曹芳蕤深谙内宅女人的敏感心思,特别是李淳远还有一个视他为眼珠子的生母。
若姜氏看儿媳不顺眼,会不会迁怒于皇后,那这样一来他们岂不是给皇后找了个□□烦么!
换个方向想,李淳远虽是亲王之爵,毕竟身有残疾,他本人也并无所长,通俗的说就是平庸。
王家会不会觉得这门亲事有些勉强,进而觉得是皇后为了做面子拿王家女儿做情?
李淳业转了转眼珠子,突发奇想,道:“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先不告诉母亲,等我去王家探探口风,有了眉目你再回禀母亲,这样的话,亲事就是王家做主的,跟母亲没有关系,将来有了什么事,也怪不到母亲身上去~”
这的确是个办法,既为皇后省去了麻烦,也避免了若婚事不成为四郎保留了颜面。
曹芳蕤欣然同意,还补充道:
“依我看,郎君先不着急去找王家舅父,他虽是长辈,可见着你也要行礼问安,这样巴巴的上了门道出来意,恐怕会让人觉得太过突兀……”
“要不这样,过两日是新章侯长子王丰的次子的百日礼,他虽年轻,可已经是新章侯府的主事人,在长辈跟前说话也有分量……”
“不如你先跟他透露点苗头,他定会向长辈回禀的,这一来二去,事情不就摆在明面上了么~”
王丰是新章侯府的继承人,荣国公是他祖父,虽他父亲跟大伯分了家,但因祖父尚在,因此两家还是亲如一家。
王丰的年纪跟李淳业差不多,作为皇后的侄儿,他也时常出入宫廷,跟李淳业说过几次话。
妻子的这个办法比自己想的周到过了,李淳业不住的点头:“你说得对,这件事最好找个人在中间递话,成与不成都有个回旋的余地!”
“既如此,那就备上一份厚礼,百日礼那天咱们一起去新章侯府做客~”
……
对于李淳业的计划,不论是李晖和皇后,还是蓁娘,都一无所知,百日礼那天,新章侯府车水马龙,上门祝贺的人络绎不绝。
尤其是燕王夫妇和许王的相继到来,俨然引发了一阵轰动,虽然被他俩唤一声舅父,但荣国公世子王继祖和弟弟新章侯王继宗相视一望,都看出了对方眼里的担忧。
他们王家庙小,突然来了这两尊大佛,那肯定是有事的……
王家几位嫡子嫡孙也忙丢手上的事,赶紧出来迎接贵客,曹芳蕤已经被王丰的妻子梅大娘子亲自迎去内院了。
一番君臣见礼后,李淳业和李淳茜已经坐在安静的花厅里吃茶了。
李淳业轻轻的放下手里的茶盏,关心的向李淳茜问起裴氏今日怎么没来,不管是人前人后,这俩兄弟还是维持着兄弟和睦的表象。
因此李淳茜温和不失恭敬答道:“她身子越渐沉重,腿脚也不太方便,医者说最好卧床静养,因此她已经好些日子没有出门了……”
这话也是在向王家人解释,李淳业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王继祖见这二人兄友弟恭,背着人悄悄的吁了口气,然后又赶紧笑道:“再过些日子,就能喝到大王府上的喜酒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到底是妇人的事,一群大男人不方便说太多,李淳业像是想起什么似得,命内侍捧上贺礼来。
“这条马鞭是由鹿皮所制,等小郎君爬的上马去,拿在手里正合适……”
“这套文房四宝,是出自青樨阁,我命人定了两套,一套送给令孙,一套准备送给谭庸的长子,这两个孩子都是属猴的,真是巧了~”
理国公母亲与荣国公夫人是一母同胞的亲姊妹,谭庸就是理国公的次子,因此他跟王丰是表兄弟。
李淳业提及谭庸,也间接的打消了王家人心里的担忧。
王家虽是外戚,可李淳业是亲王,他若是对王家太过殷勤,任谁都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陛下身子还算健壮,这个时候站队,恐怕不太合适……
新章侯王继宗伸头看去,那马鞭小巧精致,文房四宝都是缩小版的,樟木木匣上雕刻着一只手捧仙桃的小猴子,毛发和面部的纹路清晰流畅,实在憨态可掬。
王丰亲手接了过来,恭声道:“犬子年幼,承蒙大王厚爱,待他长大以后,臣一定会好生教导,不辜负大王的期望~”
“善宁客气了~”李淳业摆手笑道。
善宁是王丰的表字,被李淳业这么称呼,王丰微怔了一瞬,然后回过神深深作了一揖。
李淳茜也笑呵呵的拿出了自己的礼物。
两块拳头大小未经雕琢的寿山石,通体澄黄、色泽温润,寿山石不稀奇,稀奇的是这两块石头一块形似小儿,一块形似夏蝉,都是天然形成的。
若是做成一对印章,都可以作为传家宝了~不过是小孩子的百日礼,王丰见此厚礼不免愣住,他有些不知所措的看了父亲一眼,王继宗冲他使了个眼色,王丰回过神来,忙向李淳茜惶恐道:“臣代犬子多谢大王,只是这寿山石……实在太过贵重了……”
王丰面露难色,李淳茜浑不在意,笑眯眯打趣道:“善宁只管收下便是,你放心,送给令郎两块石头,还不至于让我没饭吃~”
不仅如此,他又拿出了一本手掌厚看起来十分陈旧的书,王丰仔细一瞧,封面上书《临川集》。
这本由晋朝时期的公义先生将自己与友人谈论的话题记录下来,由他的后人整理编纂成书,便是令天下文人骚客顶礼膜拜的《临川集》。
经过几百年的天灾人祸,如今流传下来的只剩残页数张了。
王丰三岁认字,五岁读书,当然知道这本书所代表的意义,他震惊的看着李淳茜,结结巴巴道:“这……这是……”
李淳茜点了点头表示肯定:“这正是《临川集》的全本,不过可惜是抄录本,真迹已经不可寻了……”
“早就听人说过,善宁涉猎颇广,尤其喜好老庄,这书拿在你手里正合适!”
若李淳茜不是许王,王丰只怕立刻就要点头收下了。
王家在衣冠南渡之前也是人人仰慕的清流世家,后来战乱不断,能活命就不错了。
王家只能放下清高,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拳头挣出一片天地,不然哪有今天‘陇州半边王’的说法。
作者有话要说:
亲们抱歉,有事,明天不更新。

第264章 主动

也正是因为如此,王家跟着高祖皇帝从陇州打出来,天下大乱时他们是占据一方的豪杰,天下太平时,他们就成了中原世族眼里自甘堕落的兵\痞。
一个家族不管再轰轰烈烈,要保持长久的屹立,被世人尊重,就得需要诗书的底蕴。
所以王家从太宗朝时起,族中大部分子弟便放下刀枪纷纷习文了,打的也正是重现当日陇州王氏受人推崇的主意。
虽然只是一本古籍,可背后代表的意义深重,王丰哪里敢接,只得等长辈发话。
王继祖和王继宗两兄弟也没想到李淳茜会送上这么一份贵重的厚礼,厚的他们都不知所措了。
李淳业坐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神情无一丝焦急,好像对弟弟阔绰的大礼并不意外。
眼瞧着气氛尴尬的沉默着,这样下也太失礼了,王继祖沉吟片刻,做主命王丰收下,言辞恳切道:“大王厚爱,臣等铭记于心!”
李淳茜松了口气般笑呵呵道:“这就是了,不过两件小小贺礼,舅父收下便是,难不成我府上有事,你们就不来了么~”
王继宗也跟着笑了起来,只是那笑容不仅没有到达眼底,还闪过一丝担忧。
寒暄了半晌,李淳业对众人道:“今日李佳也要来呢,他还欠我一顿酒,我得去找他,你们慢聊,我先去外面!”
王继宗忙起身吩咐王丰,“善宁,快为大王引路!”
王丰对李淳业做了‘请’的姿势,众人都起身相送,李淳业点点头便离开了。
他没发现,身后弟弟看着他的眼神晦暗深沉……
王家虽是外戚,每年皇帝给的赏赐也不少,可内里却是十分简朴。
李淳业小时候来过一次,与现在相比,屋檐瓦角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园子里只种了几株应对四季之景的桃树、栀子、桂花、玉兰、梅树,除此之外就是寻常可见的冬青。
地上的青石板被雨水砸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坑,才能看出这几十年来岁月留下的痕迹。
不时经过的下人见着他们都俯身行礼,李淳业背着手一边欣赏屋檐下挂着的画眉鸟,一边对王丰感慨道:“善宁,你们家未免也太谨慎了……”
这话说的直白,王丰眼皮子一跳,斟酌着话语回道:“大王有所不知,家祖有遗训,良田万顷不过日食三餐,广厦千间不过夜卧八尺……”
“家祖攒下这份家业不易,我们做子孙的不说光宗耀祖,不堕了先祖英名就是好的了,别人家怎么样管不着,我们王家不能做那种只享今朝哪管明日的事。”
李淳业边听边点头:“说得真好,可世上像你们这样的人太少,大多数都是欲壑难填、得寸进尺,须知世事多舛,越是身处高位顾忌的就越多,难啊~”
王丰觉得他话里有话,只因摸不清他的态度,只是拢着手不咸不淡的回应了两句。
李淳业不动声色的话锋一转:“不过善宁,江山代有才人出,又道是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谨慎是对的,可有时候谨慎过头了,行事不免就畏手畏脚,连眼前的机遇也抓不住……”
“对一个大家族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对吧!”
王丰警惕的看了李淳业一眼,后者却一脸风轻云淡,仿佛只是在说今天的莼菜很好吃一般。
他沉默了片刻才小心翼翼答道:“臣愚钝,不知大王此言其意,还请大王明示……”
李淳业暗笑,从王丰这里下手果然是对的,他虽是人人称羡的世家公子,更是风光显赫的外戚,但并不是一个眼皮子浅的人。
对于如今的局势,他其实也在观望和揣摩的。
于是李淳业故作不经意的道:“上次入宫去给父亲请安,恰好平山郡王也在,父亲与他正在手谈,我便站在一旁观战……”
“最后是父亲险赢,为此他便留了郡王一同用膳,连我都只有端茶倒水的份……”
“最后我与郡王一同出宫,没想到他见着自家的马车却是狠狠的松了口气,我见着不免感叹……”
“按辈分郡王是父亲的堂叔,又被父亲如此看重,可不论他多么深负君恩,在父亲面前从来都是谨守君臣本分,实在可敬。”
王丰心下一跳,平山郡王是楚王府的继承人,也是他父亲的舅父,楚王府跟王家是绑一条船上的。
平山郡王虽是长辈,可在陛下面前如此谨小慎微,正是因为君心难测四个字。
对君王来说,亲骨肉亲兄弟都是必须防备的人,像他们这样的外戚又算什么?
皇后姑母无子,王家现在看着鲜花着锦,实际上等姑母一去或者新君继位,楚王府和王家会不会被当成靶子还不能肯定,但衰落是必然的。
曾外祖父楚王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他作为当年的□□,又是宗室,还是很让先皇忌惮的,陛下继位后对其礼遇有加,每年生辰都会亲自上门祝贺。
可要是他驾鹤西去,对楚王府和王家来说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除非他们跟新君攀上关系,但陛下迟迟未有立储之意,实在让人着急。
今日这位燕王、还有厅堂里那位许王,恐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王丰不敢轻易搭话,只是下定决心先打太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