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宫秘扇-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后,太平公主经常失控,不仅拿宫女出气,还胡言乱语道:“大唐是我的,我才是女皇帝。”

    中宗和韦皇后听闻太平发疯的传闻,觉得蹊跷,中宗道:“太平受了什么刺激?疯了?不会闹到我这来吧?”

    韦皇后道:“我倒觉得她是个满腹谋略的女子,怎么可能说发疯就发疯呢?”

    中宗惊讶道:“难道她是装的?有何用意呢?”

    韦皇后道:“你想,是她一手操纵了武后退位之事,但最终受益者却并不是她,你说她气不气?前些日子,她却平静得如此非同寻常,势必在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估计拉拢了不少朝臣,现在翅膀硬了,便蠢蠢欲动了。”

    中宗道:“那我们不是岌岌可危?”

    韦皇后道:“我们是正统,名正言顺,她一介女子、又没有武后的魄力,想效仿武后?别做梦了,再说就算太平崛起,我们也是三足鼎立,相互制裁,除了我们这一派、太平那一边,还有上官婉儿和武三思呢。他们都不急,我们急什么?”

    中宗道:“万一他们联合起来,怎么办?”

    韦皇后笑道:“上官婉儿、武三思与太平都有过节,而与我们倒是表面和气,再说上官婉儿是聪明人,拥戴太平是名不正言不顺。”

    中宗道:“那我们赶紧和武三思走动走动关系啊。”

    韦皇后道:“别忘了,我们还有一步棋。”

    中宗诧异道:“谁?”

    韦皇后道:“韦家势力啊,想想多次救你于水深火热之人是谁?那你又该如何提拔他呢?”

    中宗道:“差点忘了这事,明日我就提拔岳父。”

    之后,中宗便不顾朝中非议,将韦玄贞封为上洛王,每次中宗上朝之时,韦氏都垂帘听政,擅权乱政,一听到有异己言论,马上逼中宗处死此人,她的作风比武后更凶残,却没有武后的风度与内涵。

    朝中大臣对韦莲儿敬而远之,私下纷纷议论她风流成性,放荡不羁,后宫干政。

    这日,韦莲儿服侍中宗,搂着他,亲热道:“吃腻了青菜,也该回归红烧肉了吧?”

    中宗笑道:“妻子还是老的好。”

    韦莲儿亲了他一口,道:“奖励你的。今日表现不错,能压制朝野异议了,别怕那帮老东西,他们的地位还不是我们给的,如果敢不从,明日就贬斥。再不从,就杀之,就不信不能杀一儆百。”

    李显道:“皇后,还是你有办法控制他们那棒老臣。这些老东西,整天说大道理,毫无真材实料,都是为自己谋利、遇大事就退缩,对于后宫之事反倒乐此不疲地评论,看着他们就烦。”

    韦莲儿道:“我父亲上任后,能进一步排除异己,可谓一箭双雕,这些年我为你鞍前马后,该怎么奖励我啊?”

    李显道:“朕知道皇后您喜欢玩乐,朕就兑现承诺,满足您的……”莲儿笑着,赶紧亲吻了李显,两人来了一次久违的亲密。

    之后,李显果然千方百计满足莲儿的婚外情欲,不仅为她物色男宠,还制造机会让莲儿与武三思偷情,莲儿的后宫之乱变得名正言顺。当然作为回报,莲儿也不干涉李显与上官婉儿之事,因为她知道李显就是风筝,线永远在她手中,上官婉儿只是莺莺燕燕,就如同她的武三思一样,都是工具、棋子。

 第二百三十一章:太平之谋

    这天,午后无事,韦氏心中思念武三思,便恹恹地打不起精神,李显十分了解她的心思,便命太监去宣召武三思进宫,竟然亲自安排韦氏和武三思幽会,为了掩人耳目,特地设在自己寝宫,他反而变成奴才在一旁侍候。

    韦氏见到了武三思,立马笑逐颜开,精神大振,就与武三思玩起赌双陆的游戏来。而李显则在一边手握筹码,替他们俩计算输赢。韦氏撒娇弄痴,与武三思眉目传情,最后李显实在看不下去了,才借故离开。

    武三思被挑逗得难以言表,便开始动手动脚,撩去她的衣服,剩下薄纱隐隐约约遮羞,两人便在调情的气氛中又一次温柔拥抱、亲吻和互相安慰。

    韦氏在与武三思私通的同时,还在后宫中养了三个美男子,一个叫杨均,原本是一名厨子另一个叫马秦客,是宫中的一名御医第三个叫叶静,原本是一名马贩子,武三思玩腻了,韦氏就和这三个人公然的在后宫中打情骂俏,明铺暗盖。

    后宫已经从之前的偷偷圈养男宠变为公然与男宠相处,韦氏和她女儿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太平公主都是主宰者,而且一心想当第二个武则天,但是她们都无心朝政、不把心思放在黎民百姓身上、也毫无治国之才,却非得把持朝政,一时间朝中阴盛阳衰、乌烟瘴气。

    这些女子在利用武三思的同时,也成就了他,他很快上升为宰相,然而太平公主却发现三足鼎立中,她的力量最薄弱,眼前她只能依靠李家势力,然而李隆基还小,她便想起了远在吐蕃的李贤。

    太平特地前往吐蕃,名义上是探望盛平公主,实际上是想说服李贤出面力挽大局。

    这日,太平抵达吐蕃,萱宁、李贤准备了盛大的马队迎接,太平也骑上草原骏马与他们一同驰骋在广阔草原,她笑道:“我还是第一次感受到如此无拘无束的感觉,难怪你们不肯回大唐了。”

    萱宁道:“似乎你有心事?”

    太平下马,拉着萱宁的手,道:“我很想念你,毕竟我们是姐妹啊。”说着,回头望了望夕哲,友好地微笑。

    夕哲在旁,却擦觉太平的刻意和不自然,心想:她绝不是真心与萱宁和好,她如此利欲熏心之人,怎会突然重视亲情?她来此的目的是什么?

    太平走过夕哲身边,笑道:“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不必如此回避我,我是真的想通了,自从母后去世,我就变了个人,往日被我忽略的亲情,才是我此刻最想珍惜的。”

    李贤道:“不如我们进屋喝点酒,慢慢聊吧。”

    敏珠为太平倒上马奶酒,太平品味后,赞不绝口,道:“大唐如果能有如此之酒,就好了。”

    李贤道:“太平,你在那边可好?”

    太平笑道:“好,锦衣玉食,但是心情不好,现在朝中分成几派别,眼看大唐江山四分五裂,我也是心疼啊,武后临走时托付的大好河山,就败在李显手上,当初就我就不应该……”她难过喝了一口酒道,“算了,不说了。”

    李贤道:“这都是天意,如果李显不继位,也后继无人了,李旦如此胆小怕事,只怕更不行。”

    太平突然说道:“还有你啊,哥哥,如果你能回去拯救大唐该多好?你比李显更适合当皇帝,更能服众。”

    李贤正喝酒,听闻此话,一口酒喷了出来,道:“这可不行,如此大逆不道之话,作为一介臣子真不敢说啊。曾经我是想过当皇帝,但是现在我已是吐蕃人了,早已将名利置之度外,无心再争皇位,只想和敏珠在一起、安享余生。而且我一个已死之人,突然回大唐篡权夺位,百姓会说闲话的,肯定没人相信李贤没死,只会有人跳出来说我是假的李贤,反而会被群起而攻之。”

    太平道:“你不能小看你自己,我会支持你的啊。你想想,当年李显被流放多年都能再度回朝,你也可以啊,你当年被流放,虽说是昭告天下说你已死,但当时并未找到尸首啊,如果你说你奇迹生还,躲在别处生活,也有人信啊。”

    李贤摇摇头道:“不行。此事不妥。”

    太平表面上并未生气,择人便反悔大唐。只是不久之后,她以召见吐蕃为名义,要求敏珠入宫接旨,便趁机挟持了敏珠。

    李贤得知后,分外着急,便和夕哲、萱宁一同回到大唐,夕哲道:“只怕太平扣押了敏珠,是为了逼你就范,你此番前去恐怕也会被扣押。”

    李贤道:“不错,所以你们就不要去了,万一我被抓了,你们还好前来营救。”

    萱宁点头道:“你自己多加小心。”

    李贤独自面见太平,只见她正端坐着喝茶,李贤气愤道:“太平,这是什么意思?”

    太平冷笑道:“是你们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我是好意让你当皇帝,顺便先扣留了皇后而已。”

    李贤气愤说:“你让我夺回皇位也不过是想让我当傀儡,你来当第二个武则天,那你何不找个容易控制的呢?”

    太平说:“有了敏珠,当然就能轻易控制你了。”

    李贤道:“想不到你为了权力,和母后一样。”

    太平笑道:“我是帮你夺权力啊,我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你怎能将自己置身事外呢?”

    太平便软禁了李贤,夕哲和萱宁得知情况后,便密谋展开营救活动。夕哲道:“眼下,李贤被软禁,我们必须救出敏珠,这样太平就失去了威胁的筹码。”

    萱宁点头道:“好。”

    晚上他们夜闯大牢,灌醉大牢守卫,跑入地牢果然看见被吊着的敏珠,萱宁赶紧跑过去为敏珠解开镣铐,问道:“你没事吧?”

    敏珠道:“没事,他们没怎么样我,只是饿了我几顿。现在没什么力气。”

    夕哲道:“事不宜迟,赶紧走吧。我背你。”敏珠点点头,夕哲正把她弄在背上,萱宁突然诧异道:“有没有觉得劫狱劫得太顺利了?今晚的守卫并不多。”

 第二百三十二章:敏珠打赌

    太夕哲也觉得蹊跷,突然太平带人赶到,将他们全都抓住,哈哈大笑道:“我就猜到你们会来劫狱,早就在此恭候了,不然光抓了李贤和敏珠,逮不到你们,岂不是令人寝食难安?”

    夕哲笑道:“好计谋,我们小看你了。”

    太平冷笑道:“那你也是拜你所赐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萱宁道:“太平,你我姐妹一场,你要听我一句劝,是时候收手了,朝廷纷争不该由我们来管,把权力交给李家后人吧。”

    太平生气道:“混账,你是不是我亲姐姐啊?母后怎么生了一个如此没有骨气、没有野心的女儿?”

    萱宁道:“武后那会,死了多少人,你不知道吗?为了百姓安宁,女子不该插手朝政。”

    平公主道:“所以你就只能一辈子做宫女。再说我不争,韦氏、安乐公主、上官婉儿都会垂涎于此,你说女子不该插手,你能让她们也不插手吗?我倒希望朝政就在李显手上,可是他也得有那个本事啊,这个世界就是强者为王、败者为寇,光靠让,有用吗?”

    敏珠道:“我很理解,毕竟我也是公主,其实你不必急着端出李贤,这样很突兀,难以服众,还不如任由那两派斗个你死我破,你再坐收渔利。”

    太平道:“这个办法我也想过啊,可是他们两派好得不得了,所以我才出此下策。”

    李贤道:“他们不可能永远没有破绽,时机是要慢慢等待的,我们都可以帮你参谋。”

    太平道:“有道理,可是你说的,要帮我参谋,那我就先软禁你们四个了。”

    萱宁他们被一帮侍卫带走,关在一间屋子里,侍卫走后,房间就上了锁。敏珠冲到门口大喊:“开门,开门啊,就这样对待吐蕃使臣的?就不怕吐蕃攻打你们吗?”

    萱宁拉着敏珠道:“没用的,你还不了解太平?她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我们还是省点力气想想办法吧。”

    夕哲道:“我们落在太平手上,恐怕凶多吉少,她向来言而无信。”

    李贤道:“太平从小刁蛮任性,越是顶撞,越是难以逃离她的魔掌。”

    敏珠生气道:“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

    萱宁道:“太平目前在宫内处于弱势,上官婉儿、韦皇后可谓平分天下,分别占据天时地利,她便想来个人和,用李家正统威慑天下,难怪如此急着拉拢李贤。”

    李贤道:“找我还不如找李隆基呢。”

    敏珠心想:可是历史上太平公主死得很惨,我也不可能改变历史啊,就算帮了她,以她的品行也不会放过我们。而且她又不喜欢听丧气话。

    敏珠突然灵机一动,道:“我有办法让她高兴地放了我们。”

    这日,太平公主前来审讯他们,道:“李贤,你考虑得怎样了?”

    李贤道:“还是觉得不妥,其实李家后人很多,而且都比我名正言顺。”

    萱宁道:“是啊,如果让一个已死之人突然出现在公众视线,肯定会适得其反。”

    敏珠道:“其实你现在需要的不是李贤,而是一个预知。”

    太平冷笑道:“难道你会算命?”

    敏珠道:“略知一二。”

    太平竖起耳朵,一本正经道:“那你倒是说说看,以后的天下是谁的?”

    敏珠笑道:“当然是李家的天下了,武后霸占那么久,也该还给李家了,天道不允许总是阴盛阳衰。”

    太平生气道:“现在就是李家天下啊,你说等于没说。根本就是个骗子。”

    敏珠笑道:“别生气啊,我还没说完呢,我的意思是不会再有第二个女皇帝了,至于是哪个李氏后代,还有待考察。”

    太平听完,生气地冲到敏珠面前,扇了她两个耳光,气愤道:“给你教训,让你信口雌黄,连本宫都敢戏弄。”

    敏珠笑道:“刚才只是吓吓你的,气量这么小,还想执政呢。远的我说不准,近的倒是一口一个准。”

    太平公主昂着头,蔑视她,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的东西,再给你一次机会,说来听听。”

    敏珠说:“最近李重俊会叛变杀死武三思,但最后李重俊会被李显所杀,最后还是韦氏掌权。”

    太平说:“混账,说来说去还是韦氏的天下?那你刚才还说不会有女皇帝?你这不是自相矛盾?”

    敏珠笑道:“谁让她近期时来运转呢,再说游戏才刚刚开始,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干嘛那么着急?要耐得住性子,俗话说的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

    太平这才平静下来,道:“说的也是,那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当黄雀呢?”

    敏珠笑道:“这事急不来,等水到渠成、时机合适的时候,我自然会告诉你。”

    太平道:“我怎么相信你呢?”

    敏珠道:“那我们就来打赌,如果我刚才说的都实现了,你就放了我们。”

    太平冷笑道:“好,虽然你说的那么神乎,但我还是不信李显会为了韦氏杀害自己的儿子。”

    敏珠笑道:“那你就太不了解李显了。”

    太平哈哈大笑,道:“真是这样也好,看着他们内斗,我就高枕无忧了。”说完甩袖而去,萱宁着急道:“敏珠,你是开玩笑的吧?李显怎么会杀自己儿子呢?”

    李贤道:“其实仔细分析,确实有可能,毕竟李重俊不是韦氏所生,与韦氏矛盾诸多,而李显又什么都听韦氏的,是有可能的。”

    夕哲道:“我支持敏珠的猜测。”他和敏珠相视而笑,毕竟都是过来人,历史还是清楚的。

    萱宁难过道:“幸好我离开了皇宫,这里真是太乱了,三个女人淫乱后宫不说,还对李家后人痛下杀手,简直就是武皇的延续。”

    敏珠道:“这就是皇宫,没有流血、算计,就成就不了权利。”

    当时,武三思在朝中握有大权,仗着与韦氏的关系,欲图谋不轨,企图颠覆中宗,但对中宗的儿子李重俊却非常忌惮。

 第二百三十三章:重俊谋反

    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经常唆使安乐公主,当面凌辱李重俊,以其不是韦后亲生呼之为奴。后来,安乐公主她甚至要求唐中宗废掉李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李重俊怀恨在心,气愤道:“你武三思算什么?以前是武皇的一条狗,现在不过是韦皇后的男宠。韦皇后、安乐公主之流,根本不屑一提,不除你们,我誓不为人。”便密谋反抗,与韦氏、武三思的矛盾日益激化。

    一日,武三思与韦氏私通时,武三思道:“近来,李重俊似乎有所动向,常常在李显那说我们坏话。”

    韦氏笑道:“不用管他,李显如此纵容我们,根本就是惧怕我们,他找李显,就是自取其辱。”

    武三思哈哈大笑:“真是奇怪,如此无能之人,竟然能生出如此能干的儿子,别小看李重俊,他生性聪颖,又没有良师教导,恐怕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韦皇后笑道:“不过是个孩子,翅膀还没硬呢,不过他自从当了太子,就越来越不把我放在眼里,也不想想当初是谁提拔他的,哼!”

    又道:“看来提拔个外人是不行,改日我打算和中宗说说立安乐公主的事,现在可是女子的天下。”

    武三思有点不悦,但也附和道:“就是,韦皇后出马,什么都搞定。”

    身为太子的李重俊向来看到韦皇后行礼颇为随意,爱答不理,让韦氏怀恨在心。近日,他又眼见韦氏淫乱后宫、对中宗呼来喝去、不恭不敬,还与武三思公开私通,决定给她点颜色看看。

    一日,李重俊故意在宫内召集文人饮酒作诗,一帮文人喝着酒,问他主题是什么?李重俊公然道:“淫乱后宫。韦皇后、武三思。”

    一帮文人吓得纷纷下跪,道:“太子,饶了老臣吧。”

    李重俊挥手,不屑,道:“你们何必那么怕她?就是你们的纵容,才有她今日的嚣张,看看我父王都被欺负成什么样子了?还有我这个太子有名无实,和当年武则天的儿子没有区别,我不受这窝囊气。俗话说,悠悠之口最可怕,何不用舆论的压力让她退位?”

    一个文人道:“就算我们写了诗骂她,还没送到老百姓手中就被她封杀了。”

    另个文人道:“是啊,这等于让我们白白送死啊,她可不比当年的武后好说话。”

    李重俊道:“为什么大唐阴盛阳衰,就是男人都没有男子气概,贪生怕死,竟然被一个女人震慑,可气。”说完拂袖而去。

    然而,有关李重俊召集文人辱骂韦皇后的风言风语传到了韦氏耳朵里,她当即怒上心头,加上想要提拔安乐公主,便趁机唆使李显下令废太子,李显自然是都听韦氏的,毕竟兵权还在武三思手里、朝中大权落在韦氏和韦玄中手里,他还得仰仗韦氏。

    李重俊走投无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一拼,便想起了当年帮助太平公主铲除张昌宗兄弟的李多祚,眼下太平公主与李家后人走得近,又和韦氏是死对头,去求她,必然有求必应。

    这天,李重俊急冲冲赶到太平公主府上求见,太平公主纳闷道:看来敏珠有点本事?这么快李重俊就和韦氏闹翻了,要来求助于我了?也好,在铲除韦氏的道路上,又多了一个炮灰。

    太平公主端坐着喝茶,不紧不慢道:“何事慌慌张张的?一个太子成何体统?”

    李重俊赶紧跪拜道:“亲姑姑,你可得帮我啊。”

    太平笑了,道:“你自己闯下的祸事,我怎么帮啊?你知道,我和韦皇后关系本来就紧张。人家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你们母子之间的矛盾,道个歉就解决了,我这外人插手,有些里外不是人。”

    李重俊气愤道:“她才不是我母后,她巴不得想置我于死地,要不是我留个心眼,可能早就被她整死了。你也知道我不是她亲生的,我跟姑姑那才是一家人啊。”

    太平公主笑道:“就冲你这句话,我帮你了。但是你可不许说起我,免得韦皇后上门找茬。”

    李重俊高兴连连磕头道:“那是当然,我绝不提姑姑,我只是向姑姑借个人一用。”

    太平公主笑道:“李多祚是吗?没问题,他这几年也正愁没有大事业干呢。”

    李重俊感激道:“太谢谢姑姑了。事成后,功劳少不了姑姑的。”

    太平公主笑道:“你先做好好备战吧,你打算直接端了韦皇后吗?”

    李重俊道:“她贵为皇后,当然不能从她下手,否则就成了谋逆篡权的众矢之的,她之所以这么嚣张,不过是有武三思撑腰,只要动了武三思,她就会交出大权。”

    太平公主笑道:“幸好你还不傻,但是就算这样,你父王就会听你的吗?”

    李重俊自信满满道:“当然,儿子肯定比妻子亲吧?父王听从于韦氏,不过是震慑于韦家力量和武三思,只要韦氏背后势力倒台,父王一定会选择我。”

    太平笑道:“是李家的好榜样,你父王能有你的心眼就好了。不过……”

    李重俊道:“姑姑只管说。”

    太平道:“人是借你了,你要好好利用,切不可听信旁人、自乱阵脚,功亏一篑啊。”

    李重俊道:“那是自然,谢谢姑姑提醒。”说完就高兴离开,太平心想:敏珠说的应该不会实现吧?李显真的会傻到帮韦氏、不帮儿子?希望我刚才的话,能提醒李重俊。

    景龙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联合左金吾大将军李千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李思冲以及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人,率左右羽林军及千骑三百余人发动兵变。他先冲入武三思的府邸,趁武三思没来得及拿兵器,就将其杀死,并斩杀武崇训父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