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田园凤女-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完。”
沐千澜这一说。几个人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可不是么,他们这一下子都走了,留下这老的老小的小。铺子咋开,日子咋过啊。
“所以打算找几个人帮忙。可是我想来想去,觉得,找旁人不如找咱们自己人。”不等几个人开口。沐千澜接着道。
她这意思,四奶奶早就知道了。所以并不觉得有什么意外,可其他的人就有些惊讶了。
虽然他们也想过,沐千澜一个人不能做出这么多的凉粉和凉皮来,可是却都没想过。沐千澜会想着找他们。
而沐千澜的想法很简单,虽然说,这样乡里乡亲的人。不好使换,可这几个人都是知根知底的。干活也都尽心,倒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比起外面找的不知底细的不知道要好多少呢。
“婶子们有没有来县城里帮我的想法?要是有,管吃管住一个月一两银子。到了年底还有额外的红封儿,总要比在家种庄稼的强些。”沐千澜征询的目光望向几个人。
这事儿她已经想了很久了,这手艺虽然是自己的,可是就自己一个人,实在没办法支撑,还是要找几个可靠的人一起。将来,等自己的资金积累完成了,可以去做别的以后,就把这手艺转给她们,让她们也能过上好日子,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
而在场的几个人这时候就更是惊讶的嘴巴都合不拢了,一个月一两银子,这可是不低的价钱了,一个大男人,天天去镇子里上工,一个月还挣不到一两银子哩,女人那就更是不用说了,没有看的过眼的手艺,两个月赚不到一两银子也是常有的事儿。
柳玉娘等几个人都有些心动了,只有李桂花,觉得自己一定不成,就算是能赚钱,可家里两个老的多病多灾的,里里外外的事儿,就靠着他们两口子,离开几天也就罢了,要是长期离开,那老老小小的日子可没法过。
“长川,你看咋样?”柳玉娘心里已经有了盘算,赶紧征求自家男人的意见。
沐千澜做事情干净利索,对人也实诚,不是个想着占便宜的,跟着她干,也有奔头。一个月两口子能有二两银子,一年就是二十四两,又是管吃管住的,要是手细一些,这些银子就能全部存下来了。这对庄户人家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比起在家种地不知道要好多少。
倒是王长川,似乎还有些顾虑,迟疑片刻道:“这事儿还是要先回家和爹娘商量才成,要是我们都来了,两个娃和家里的田地可就只能靠两位老人了。”
王长川的爹娘一共生了四个娃,只有王长川这一个儿子,其他三个都是闺女,打发嫁人以后就不用操心了,所以二老现在就是全心全意的帮衬着王长川两口子。家里的娃也都是二老带着。
“说的是哩,咋的也应该和家里的人商量一下,做晚辈的,可不好自作主张。”四奶奶忙笑着说道。
这几家都是有公公婆婆在堂的,要是不商量自作主张,家里头闹起来反而不好听。原本是好事,要是闹起来反而带累了千澜的名声。
“四婶子说的是哩,咱们就回去和家里人商量一下。”李翠兰果断的决定了。
“大伯母,我知道您家里不方便出来,要是您愿意,不如就让木齐来这里做吧,虽然比在镇子上苦一些,可我绝对不会亏待他。”对周强文家的情况,沐千澜也清楚的很。
李桂花可不想还有这等好事哩,忙就应下道:“我家木齐就来你这里了,这个也不用和谁商量,我就决定了,等回去了,我就让他辞了镇上的活到县城里来。”
木齐现在在镇上一个月才只有五百文钱,虽然说做的好了以后会涨,可还不知道是那一天的事儿呢。不如来千澜这里,一个月马上就能拿到一两银子,还能学个手艺。千澜说这里的活儿苦,可要让她来说也算不得啥,就是推磨磨粉的时候苦一些,其他的伙计都轻省。轻拿轻放的,那里就累了?
沐千澜点点头,“那我就把木齐定下了。”
其他两个人也表态,等回去商量好了,尽快给回话。
沐千澜也已经想好了,要是这两家人不愿意来,索性她就去买几房人来帮自己做活。不过。最好还是这两家的人能来帮着自己。
“这些点心和肉你们带回去。算是我给家里老人的孝敬。这些钱,是你们该得的,一天也不多。就是三十五文。”一面说话,沐千澜一面把钱袋子硬塞过去。
三家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怎么也不能让她们白忙活这一场。就算是他们暂时没啥意见,可回到了村子里。要是别人挑拨几句的话,也难说就生了别的想法。反而不好。
几个人还要推辞,沐千澜抢在前面说到:“咱们几家关系是好,要是我这铺子没生意,我也就不逞强了。好在有你们帮衬。这铺子的生意才能这么好,怎么就不当给你们一些钱?”
沐千澜都是按照十天算的,两口子就给了七百文。可是不小的数目了,买了米面。够吃好一阵子,就是卖肉也能吃几天呢。
“千澜这娃说的有道理,你们就收下吧,不瞒你们,我和千澜一家子生活,千澜都还给我发钱哩。”四奶奶点头笑眯眯的说道。
这两个多月,她都攒了不少快有四两银子了,照这样,以后就算是千澜这娃走了,她的养老钱都有了。
几个人听了四奶奶这话,瞪大了眼睛看看四奶奶,有些难以置信。小洛儿这时候也开口说,连她一个小娃娃,做了活儿,姐姐也给钱。
几个人这才接了银子,虽然心里还是觉得不应该,可钱总不会烫手,几个人还是很欢喜,连连对着沐千澜道谢。
“还有这些东西,是给其他人家捎上的,也要劳烦你们去了给送一送。”对于帮过自家的人,沐千澜可是不敢忘记,这会子有能力了,自然也要有所回报。
“这容易哩,只是,我们都走了,留下你们老的老小的小,咋办呢。”李桂花看着已经开始惆怅了。
“要不,我再留上两天,等木齐来了,我再回去?”被李桂花这一提醒,柳玉娘也发现了,这一大间的铺子,只留下这老的老小的小,还真是不成哩。
“那感情好,只是长川叔啥意思?”沐千澜浅浅笑着问道。
王长川忙就道:“这原本就是应该的,我们要是都走了,还要扯着心思担心,不如留下来看几天,等木齐来了再走。”
再过两三日时间,周木齐和柳文昌两口子一同来了,这次没有赶着牛车,而是坐了个便车来的,带着被褥衣裳,看样子就是打算常住了。
柳玉娘一瞧,心里开始打鼓了,这已经雇了三个人,自家两口子还能来吗?千澜这铺子虽然赚钱,可是一下子养着这么多人,也不是容易的事儿。
沐千澜瞧出了她的忐忑,私下笑着说道:“等你决定了,尽管来找我。天气越来越热了,我打算在铺子里再加些凉菜卖,或许也能有个赚头。”
柳玉娘听了,这才算是放心了,忙就笑道:“你这娃,就是个有想法的。”
“婶子可别夸我了,还不是要靠着你们帮衬才成。”
“我回头再去打听打听,看看哪里有院子,再租一个小院儿,咱们这么多人,就挤在这小院子里可不成。我想过了,以后啊,咱们吃的就在这里吃,住的还是分在两处好些。”
这院子里四五间的房子,其实也够住了,可是沐千澜怕住在一起不方便,尤其是王长川和柳文昌两家都是两口子一起的话,就更不方便了。
柳玉娘听沐千澜如此说,更加坚定了要来县城里做活的决心,反正她也清楚,自家公公婆婆都是讲理的,只要是自己把话说开了,绝对没有不同意的。
果然,王长川和柳玉娘两口子回去之后第三天就回来了,也是带着被子衣服什么的,大包小包十分齐全。
王长川憨憨的笑着说道:“回去和家里商量了,爹娘都说好,说是跟着你干有前途,我们就来了。我爹还说了,我不在牛车放在家里也不是十分用得上,索性让我赶着来,还能使唤。”
“王二爷想的真是周到,我才想着呢,要不要买个牛车来,有了您家这个,倒是不用着急了。”沐千澜笑着说道。
庄户人家,就是这一点好,总是能想着别人,原本计划买牛车的事儿,沐千澜暂时就不想了,回头用了王长川家的车,给他算些钱也一样。
到了此时,人也就算是齐全了,沐千澜也没了后顾之忧,她做了简单的分工,买豆子加工淀粉、打水这些体力活,自然就是三个男人的,至于捡豆子、洗面、蒸凉皮、做凉粉这些活儿,自然就是几个女人的。众人也都没有什么意见,就开始行动了起来。
“千澜,你不是说,还打算在铺子里做几样凉菜,啥时候开始?我们这些人,可不能成日闲着。”柳玉娘可还记着当初沐千澜说的话呢,要是不做凉菜,只做凉皮和凉粉,这么多人也太闲了。
“做,婶子和长川叔都来了,咱铺子里的人手也够了,我想着咱们明天就开始做。下午有时间,咱们去集市上转转,看看有什么菜,先少做一点看看。”
对于做凉菜,沐千澜实际上也不敢肯定就能成功,毕竟,凉菜不同于凉皮和凉粉这样的新鲜食物,未必就会有人卖。只不过是因为觉得这铺子里的东西太单调了,所以才会想着多加几样儿。其实,后世的麻辣烫挺好的,可是辣椒还没种成,地瓜也没有,做不成粉条,还要等一段时间,就只能想些别的法子。卖凉菜,也就是权宜之计罢了。
这些人都是实诚人,做事卖力的很,甚至都觉得一个月一两银子是很高的收入,要是不多做活对不起沐千澜,所以啥事儿都抢着做,一天的活儿,往往半天就做完了,甚至都不让沐千澜出大力气。
这一门手艺,沐千澜没打算藏私,手艺又是简单的,这几日在铺子里帮忙的人也都学会了,可是并没有人生出要单独出去干的想法。
这让沐千澜觉得很欣慰,要是这些人可靠,等将来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的时候,才能放心让他们帮着。
“婶子,这会子铺子里来的人不是很多,咱们去集市上看看去。”过了中午的饭点儿,瞧着人少了,沐千澜把铺子里的生意交给木齐看着,叫了柳玉娘和李翠兰出门去集市上。
原本,沐千澜也要叫了四奶奶一同出去,可四奶奶说是要歇午觉,不打算出去,让她们年轻人自去玩。
柳玉娘和李翠兰二人在县城里住了也算是有几天时间了,可出门逛的时候却没有。这会儿忙就换了新鲜的衣裳,欢欢喜喜的随着沐千澜出门去了。(未完待续)
☆、067 乐天派 一枚印章
柳玉娘和李翠兰二人在县城里住了也算是有几天时间了,可出门逛的时候却没有。这会儿忙就换了新鲜的衣裳,欢欢喜喜的随着沐千澜出门去了。
一路上,两个人都是掩饰不住的欢喜神色。
到了集市上,倒是不如前段时间热闹,毕竟天气越来越热了,这会子又是中午,天气热的很,能不出门的人当然不出门,也就只有她们这样,乡下住惯了的,不怕晒才会顶着太阳出门。
摆摊的人并没有因为买东西的人少了而减少,还是一如既往的多。
“这县城里就是比咱们的镇上好,等啥时候有钱了,我也要在县城里买个小院子安家落户。”柳玉娘一面打量着周围一面笑着说道。
“这话也就你敢说,咱们庄户人家,能来县城一趟都不容易,要不是千澜有本事在县城里开了铺子,咱们那里能这么住在县城里。你还敢想着在县城里买房子。”李翠兰的性格更加内敛一点,听柳玉娘这么说,倒是吓着了,开口便促狭一句。
也不怪李翠兰这么想,县城里是这么好住的吗?这几天,她也看见了,啥东西都要钱,要不是千澜这门生意赚钱多,咋的也难在这地方立足。
沐千澜一笑说道:“其实也不难,只要咱们好好干,将来搬到县城里也不算什么。婶子们就等着,总有这一天呢。”
“哎呦,我也就是随口这么一说,那里敢真这么打算。你们回去可别告诉别人,要不然我要被笑话死哩。”柳玉娘俊俏的脸颊一红,忙就摆着双手笑道。
李翠兰啐了以后道:“咋?敢说不敢让人听了。”
“你还是嫂子哩。就这么说自家小姑子?”柳玉娘也是个嘴上不饶人的,姑娘时候就爽利,嫁了人,公公婆婆也纵容着,难免就嘴巴上不饶人。
几个人有说有笑的,引来不少人侧目。
“可别闹了,瞧瞧人家都看着咱们哩。”李翠兰推了一把柳玉娘。
柳玉娘也发现周围的人都看着。也收敛了神色。偷偷吐吐舌头,倒不像是两个孩子的娘,反而像个小姑娘一般。
虽然把这二人叫婶子。可是在沐千澜心里,对她们还是很包容的,不过是两个二十几岁的女子罢了,在后世的时候。就算是三十岁那都很年轻,不结婚的人多的是。可是在大齐。十*岁就成亲,最多也不会过了二十。放在后世,那也就是读大学的年纪。
沐千澜总觉得,她们的年纪都还很小。起码不她这个两世加起来活了快五十年的人要年轻。
“哎呦,这不是家常小食馆的东家嘛,您今天怎么有闲心来集市上转了?可是要买些什么?这大热的天。也不怕晒着您,过来棚子底下凉快凉快。”忽然。就听见有人喊,沐千澜看过去,原来是个摆摊子的,正在棚子下面招呼她们。
沐千澜笑道:“你认识我?”
“家常小食馆的东家沐姑娘现在这县城里可是大红人,只要是去过小食馆的,谁不认识?”这老板是个年纪大概三十多岁的人,看样子朴实的很,手中拿着一把大蒲扇,一面呼啦呼啦的扇着,一面给沐千澜拿了马扎子过来,热情的让坐。
沐千澜也不客气,和柳玉娘、李翠兰分别坐了说话。
“大叔您卖的这都是什么?”
“一些小玩意儿,也不值什么钱,做个糊口的生意罢了,可不如姑娘您的铺子赚钱。”他乐呵呵的笑着就指着摊子上的小玩意儿说道。
沐千澜顺着他挥手的方向看过去,忽然就看到一个极其眼熟的东西,是一枚印章。
这印章,沐千澜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还有第二次看到的机会。因此她沐有一瞬间的惊讶和愕然。
这可不就是自己重生回到大齐之前所见到的那一枚?也就是因为看到了这一枚印章,才让她重新回到了大齐。
“大叔您这小陶罐子倒是看着很质朴。”
“不值什么钱,是旧东西,姑娘要是瞧着喜欢,随便给两个钱拿走就成。”这中年人也是个做生意爽快的,不过是个巴掌大的陶罐子,他买来的时候,统共花了十文钱,还不值沐姑娘一碗凉皮钱呢。
沐千澜起身走过去小心翼翼的拿起陶罐子,仔细的看了以后,花了十五文钱把陶罐子拿到手里。只是,就要走开的时候,却又顺手拿起陶罐子旁边的小印章笑道:“老伯这里倒是货物齐全的很,连印章都有。”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淘换到的这东西,姑娘要是瞧着喜欢,就拿去玩吧。”
一枚旧印章,上面刻着看不懂的东西,弯弯绕绕的,像是个鸟儿,又像是花藤,也看不清楚是个什么。又这么小,啥用都没有,当真就是个不值钱的旧玩意儿罢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弄来的,就一直这么随手扔在摊子上,也无人问津。
“这可不好,我瞧着这上面的纹路觉得喜欢,不如我也给您十五文钱,可好?”沐千澜不知道这印章对自己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所以她决定把这枚印章拿回家好好看看。
至于之前的陶罐子,本来也是为买这印章做铺垫的罢了。
这摊主可没想着沐千澜会连这破印章也要了,而且还给十五文钱,这么小一个破印章,也不是啥好材料的,那里能要这么多钱。
“姑娘,这可是旧东西,又不是什么正经的好石头,姑娘要是喜欢,给十文钱拿走算了,算是给了我一个辛苦钱。”摊主还是乐呵呵的说道。
沐千澜倒是对此人重新看起了,之前买陶罐子,就是怕这人坐地涨价,可没想到他还真是个实诚人。
柳玉娘和李翠兰原本听见沐千澜要花十五文钱买这东西,觉得亏得厉害。这会子再听了这摊主的话,倒是失笑了。
柳玉娘欢畅的笑着说道:“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讲价的。”
几个人都笑了,沐千澜取了十文钱给摊主,顺手把印章放在陶罐里,本来打算就走的,可是也不知道为啥,又坐下来聊了好一会子。知道他名叫李谦和。家中有老娘和一儿一女,妻子前两年难产死了,一家子人就靠着他摆摊子过日子。虽然艰难,可难得他还能成天乐呵呵的。
说了一会子话,沐千澜这才起身告辞继续朝前走。
“千澜,现在虽然赚钱快了。可是咱也不能这么乱花不是。”李翠兰也是省惯了的人,瞧着沐千澜这眼睛都不眨的就把二十五文钱花出去。可真是心疼了。
“没事,婶子,我就是瞧着喜欢,以后不会这样了。”沐千澜也不是大手大脚的人。只不过是这一枚印章对她而言,似乎有些不同,所以才会买下来。
“你倒是对摊主感兴趣的很。问这么详细干啥?”柳玉娘都奇怪了,千澜这娃不是一个好奇心重的。咋今天就问了这么多?
“我自然有我的意思,倒是难得的实诚人呢。”沐千澜想起李谦和,灿烂一笑。
柳玉娘点头道道:“你说的还真是哩,可不就是个实诚人。”
还真是没见过那样实诚的人哩,多给钱都不要,往外推。
几个人说话走到了卖菜的地方。
沐千澜打算好了,明天先做四样菜,每样也不多做,就做上十来斤就成。先试试,要是卖得快,以后就多做些。
至于菜谱,沐千澜也已经想好了,黄瓜鸡丝、三鲜冬瓜卷、小米排骨、夫妻肺片。这几道菜虽然是家常菜,可并不是很便宜,等做好了,装到小盘子里也好,称斤卖也好,配着铺子里十二文一碗的凉皮,倒是也相得益彰。
沐千澜把要买的东西说了,几个人便行动开来。柳玉娘和李翠兰二人都是能干的,自然知道什么样的东西好,倒是不用沐千澜多操心。
“沐姑娘,您亲自来买菜?您需要些什么?我家的菜可是这集市上最全的。”几个人边走边看,一间规模不小的菜铺子的掌柜热情的招呼。
沐千澜看有人招呼,也就上前瞧瞧,果然这铺子门面大不是没有缘故的,铺子里的菜真不少,算得上是色色样样都齐全。
最要紧的是,这铺子里的菜比别处的看着就新鲜许多,便想着,要是价钱也公道合理的话,就在这里买了。
“老伯这里果然是最齐全的。”沐千澜笑脸仰起说道。
许是一声老伯,拉近了两个人的关系,这掌柜对沐千澜比之前又客气了几分。县城里的人现在认识沐姑娘的可多,可沐姑娘对人居然这样客气。
“这是自然,我们家的生意也是这集市上最好的,靠的就是童叟无欺,货真价实。”老汉脸上的笑容很是得意。“沐姑娘这是打算在铺子里上几道新鲜菜?”
“是有这个打算,今日来买些菜回去试试。”
“沐姑娘心灵手巧手艺好,那凉皮和凉粉的味道可真是勾人馋虫。想来沐姑娘做的菜味道也不会差。”
“老伯这话,千澜可承受不起,不过是喜欢吃,所以才能想着法子做着吃罢了,正好周围的人吃了都说好,所以就开了这么个铺子,赚些零花钱罢了。”
“瞧姑娘说的,这还客气上了。老汉活了这么大的年纪,认人还是有些本事的,姑娘就是个有出息的,您这铺子,将来必定能做大。”
说话的功夫,沐千澜选好了黄瓜、绿豆芽、一个大冬瓜和一些时令小菜,正打算算账,却又看到了新鲜的莲藕。
她可真是意外了,莲藕并不是这时节能有的东西,怎么这长河县的菜铺子里居然有。
便问道:“老伯这藕倒是新鲜,寻常这时候,这样的藕和少见。”
之前,她也想了,要不然就做个糯米桂花藕,可桂花和藕都不是这个时节的东西,桂花倒是能找到干桂花,可新鲜的藕实在不多见。
“这个可是我独此一家的东西,姑娘便是走遍这集市也一准找不到第二家卖藕的。”
“要是如此,这藕的价格只怕是要贵的很了。”沐千澜拿起一节藕掂量一下道。
“姑娘说的可不是,这藕到了秋天上市的时候,一斤不过两文钱,可是现在,一斤要二十文,当真是不便宜。”
柳玉娘咂舌道:“这肉一斤才多少?一斤藕都能买两斤肉了。”
在乡下能吃上鸡蛋就算不错了,一个鸡蛋也就才一文钱,这一斤藕的钱一家子人吃鸡蛋,也够吃几天了。谁家有钱浪费去吃这藕去。
“老伯这里还有多少?”这样稀奇的东西,只怕是不多呢。
“不瞒姑娘,我也一共就弄了一筐,还不到一百斤,今日才到的,都在这里呢。不过,姑娘听我老汉一句劝,这藕可不便宜,您要是自家想吃,买两根回家做上吃就成,若是做菜卖那就算了。您那铺子要是大酒楼我也就不说啥了,可您那就是个一般的小食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