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胡善围-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王大声叫道:“都给我让开!睁开你们的狗眼看清楚我是谁!我乃大明汉王!皇太孙伤情如何?”
  无人让开,清冷的刀锋和黑洞洞的枪口都对准了汉王。
  太监王振从护卫阵型里走出来,行了一礼,他的脸被炮火熏黑了,仓皇中帽子也掉了不知去向,衣服焦黑,狼狈就像路边的乞丐。
  此刻王振还能镇定下来,彬彬有礼的说道:“已经懂得医术的随从为皇太孙敷药,现在场面混乱,皇太孙不能在此逗留,已吩咐即刻回宫。”
  这时皇太孙的车驾已经赶到事发地点,接走了皇太孙,汉王急了,拦在车驾,“我要问候皇太孙。”
  王振不肯放汉王靠近车驾,说道:“请汉王速速离开,控制住场面,查清真相,殿下现在拦在这里,万一耽误了皇太孙的伤情,殿下如何向皇上交代呢?”
  无论如何,皇太孙在汉王的出事,万一还阻扰太医救治,那么汉王就是跳进黄河也说不清了。
  汉王只得放行,吩咐心腹,“封锁这里,除了太子车驾和随行人员,一只蚂蚁都不准放走。另外,把火药厂的人和记录都给我拿下,好好的新式火炮,演习的时候都好好的,怎么一到皇太孙手里就炸了膛!”
  由于技术原因,在那个铁器和火药质量堪忧的年代,火炮和火枪在发射时候炸膛是常有的现象。
  但是,这种意外事件在大明三代帝王的努力下,渐渐从常见,变成了偶然事件。
  大明自洪武朝开始,就颇具前瞻性眼光意识到火炮终究会成为战场的霸主,冷兵器时代要过去了,所以在军事上一直注意火器的开发和升级改造,南京城内就有两个火药厂,投入大量金钱和人力,对外这个掌握高新技术的国企挂着盔甲厂的招牌,却从来不生产盔甲,典型挂羊头卖狗肉。
  甚至命短的建文朝,几乎把所有事情都搞砸了的建文帝也很重视火药厂新式武器的研发,他在任期间火药厂捣鼓出了地雷,立刻送到了靖难之役战场,永乐帝有一次差点死于地雷之手,简直九死一生逃出了雷区。
  到了永乐朝,通过内战夺得天下的永乐帝更是对火器钟情,组建神机营,配备各种最新式的火器装备,郑和下西洋,每次回来也都带着海外最新式的火器样品,送到火药厂拆散了研究,复制拷贝,大批量生产,投入使用。
  南方平息交趾之乱、北方永乐帝亲征,这些新式武器都起了重要作用,去年永乐帝北征瓦剌,是用
  火炮阵轰开了瓦剌的骑兵阵,一举打散敌军,凯旋归来。
  火药的稳定性在一次次试验和战场实际操控中得到提高,这次天策卫攻城演戏,使用的火炮都是火药厂新研发的出来的,炮膛的厚度和手掌差不多,而且是一次性浇筑铁汁、一次成型,比以前结实多了。
  一般来说,炮膛炸膛是因炮膛里头残余的火药没有擦干净,导致炮弹没有发射出去,就在炮膛里爆炸了。
  但当时皇太孙从看台下来,亲自下场检阅天策卫,天策卫炮兵们已经把炮膛里里外外都擦得干干净净,苍蝇站在上面都会打滑,怎么可能会炸膛呢?
  一定有人乘着擦炮膛的时候做了手脚。
  于是汉王重点排查炮兵,挖地三尺,五服之内的亲戚,还有邻居朋友等等都抓起来审问。
  刚刚审到一半,幕僚匆匆赶来,“王爷!不好了!锦衣卫指挥使纪大人带人包围了汉王府!任何人不准进出,王府的属官皆被纪大人带走,据说要下诏狱审问了!”
  不可能!我和老纪是什么关系?老纪不是一直站在我这边的吗?
  汉王只得放下手头的事情,出去会一会纪纲。
  刚刚走出去,就见妻子汉王妃哭着跑过来,“王爷!锦衣卫的人把壑儿抬走了!他一身的伤,怎么禁得住这样折腾啊!”
  听说长子被锦衣卫弄走,汉王大怒,跑去找纪纲理论,纪纲正在指挥手下将抬着朱瞻壑的担架往马车上运走。
  由于朱瞻壑烫伤严重,疼得浑身打颤,为了减轻痛苦,大夫给他用了麻药,此刻朱瞻壑昏睡过去,对外面的紧张局势无知无觉。
  汉王叫道:“纪大人意欲何为?”
  纪纲施了一礼,“奉皇上口谕,彻查天策卫演习火炮炸膛一案,此案已经是御案,交由锦衣卫来审理,还请汉王殿下把天策卫炮兵已经他们的家眷交给锦衣卫审问,就不劳烦汉王了。”
  “另外,皇上挂念汉王世子的伤情,命卑职将世子殿下抬到宫里,由太医院会诊。”
  当着众人的面,纪纲一副例行公事的样子,毫无徇私,不过,纪纲朝着汉王使了个眼色。
  汉王会意,说道:“太医的医术肯定比我王府的大夫高明,你们速速送世子进宫医治。纪大人来王府一趟,喝杯茶再走吧。”
  客堂里只有两个人,汉王一改刚才镇定的模样,抓住纪纲的手,“皇上这是什么意思?居然怀疑我?我确实是想得到储位,但是我没有那么傻,居然在自己的地盘动手。”
  纪纲说道:“我相信殿下是清白的,但是皇太孙胳膊的伤深可见骨,失血过多,脸白如纸。太子在病榻前哭成泪人,茶饭不思,被两个太监扶起来的时候都晕过去,太子和皇太孙都病了,殿下觉得皇上会怎么想呢?”
  太子有二型糖尿病,不能吃太多也不能不吃,血糖不稳定,一顿饭不吃就容易低血糖,眩晕甚至心脏骤停猝死都有可能发生。
  汉王心一悬,“太子向皇上进了谗言,说是我害了皇太孙?”
  “没有。”纪纲摇头,“太子始终一言不发,只是哭,不吃不喝,就这样哭晕过去了。”
  大孙子大儿子两个储君接连病倒,永乐帝不能坐视不管,要纪纲接受此案,任何人,包括汉王都不得过问,干扰查案。
  甚至连重伤的朱瞻壑都以治病为由,抬到后宫,就是防着汉王父子串供,如此一来,汉王就是炸膛案第一嫌疑人了。
  此处没有外人,汉王气得捶桌子,“太子还不如直说我害了皇太孙呢!朝野上下,还有以前高祖皇帝,个个都说他老实忠厚,那是他们都看不穿!大巧若拙,大直若屈,大辩若讷,大会若愚,太子才是最最有心眼的人呐!”
  纪纲劝道:“皇太孙是殿下请过去阅兵的、在殿下的地盘上出了事,瓜田李下的,外人不疑心才怪,皇上若任由殿下去查,岂不是被人指责偏心殿下?皇上派我来查这个案子,也是想早日找到真凶,还汉王清白,汉王和太子是亲兄弟,莫要为此离了心啊。”
  早离了好吗!
  汉王简直气得原地爆炸,“我不是,我没有,他们胡说!我戎马半生,才不会使出这种低等的伎俩,众目睽睽之下行凶,把脏水往自己身上泼!即便得逞,皇太孙当场炸死,太子悲痛而死,储位也轮不到我啊,父皇最恨骨肉相残,到时候肯定把我贬为庶民,反正皇室还有三弟,还有一堆孙子,怎么可能轮得上我!我忙忙碌碌背黑锅,结果为人做嫁衣,让别人上位,老子有那么傻吗?”
  纪纲眼珠儿一转,“汉王的意思是……炸膛是意外?”
  一听这话,汉王犹如抓到了救命稻草,“是,应该是意外,我刚才审问擦火炮的炮兵,他们说冤枉,火药厂交货的时候,也反复叮嘱他们注意,新式火炮并不能完全避免炸膛,使用的时候千万要小心,不要嫌麻烦不肯穿盔甲等护具,跑远一点,抱头蹲在地上,安全第一。”
  纪纲点点头,“汉王的意见,卑职会如实转告皇上,火药厂的人卑职也会重点审问,此事最好是意外,否则汉王府要遭殃。”
  “不过,这段时间要委屈一下汉王殿下,汉王府上下都不得外出,一应菜蔬都有锦衣卫的送进来,等事情查清楚了,禁止令自会解除。”
  这个等于是将汉王圈禁在府里了。
  汉王叹道:“我知道了,我会约束王府里的人。咱们十来年的交情了,我不会为难你。你查案,我放心,总比落在别人手里强。”
  “汉王如此配合锦衣卫,卑职感激不尽,既然如此……”纪纲伸出右手,“还请殿下将天策卫兵符暂交给卑职。”
  汉王大惊,“天策卫是我汉王府护卫,这是父皇给我的。”
  “现在汉王府由我们锦衣卫保护,定无人敢擅闯。殿下要对我们锦衣卫有信心啊。”纪纲说道:
  “何况,天策卫本是禁军的一支,至今军饷都是从禁军的账上走,天策卫演习出事,整个卫所都要放下武器,接受审查,殿下拿着兵符也无用,交给卑职,还能显示殿下配合锦衣卫,心中坦坦荡荡,并无藏私。”
  汉王没有办法,只得将兵符交给纪纲。
  看着纪纲离去的背影,汉王心中深深有种无力感:在皇权绝对权力面前,他苦心经营多年的所谓势力就是一只纸老虎,看起来威风八面,实际不堪一击!皇上说给,就给了,皇上说不给,他连个屁都不敢放,乖乖交权。
  我需要暗中培养一队只忠于自己的私兵,自己花钱养他们,买装备,如此,方能长久,否则一切都是虚的。
  一定要!汉王握紧了拳头。
  皇太孙宫。
  太监王振端来药盏,“殿下,该服药了。”
  面白如纸的朱瞻基一饮而尽,药汁苦,他眉头都不皱一下,好像喝得是白开水。
  王振捧上蜜饯盒子。
  朱瞻基摆摆手,“给我一杯清水漱口即可。”
  王振伺候朱瞻基漱口,正要退下时,被朱瞻基叫住了,“王振。”
  王振:“殿下有何吩咐?”
  朱瞻基:“你过来。”
  王振走近,靠着床榻。
  朱瞻基:“再走近一些。”
  近无可近,王振只得伸长脖子,附耳过去。
  朱瞻基在王振耳边低声问道:“你是太子的人吧。”
  王振一抖,身体僵硬,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
  后宫。
  太子皇太孙皆病倒,还抬进来一个朱瞻壑,胡善围顿时忙碌起来,派人去胡宅告诉沐春和阿雷,今晚她留宿宫里,不回家了。
  到了黄昏,尚仪局的沈琼莲说道,“胡尚宫,你妹妹进宫来找你了。”
  阿雷进宫,胡善围晓得她为了谁,“你又不是大夫,来看皇太孙和汉王世子也无用。”
  阿雷很是焦虑,说道:“外头说什么的都有,甚至说他们要死了,他们两个是我一起长大的朋友,我在家里心里发慌,钟表都修不下去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想亲眼看看他们,可不可以?”
  看着阿雷乞求的目光,胡善围一叹,和女儿说体己话,“看可以,但说话要仔细,尤其是不能问当时什么情形,只是关心身体和病情,其他一概不要问。”
  阿雷点点头,说道:“放心,我知道分寸。”
  胡善围又不放心,问:“你知道什么分寸?”
  阿雷说道:“姐姐经常说,不用管那些纷纷扰扰,如果探究真相,就要搞清楚谁是利益的获得者,我在路上想过了,此事不能深想,越想越心寒。几乎除了水坑弟弟,谁都有嫌疑。”


第259章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胡善围一听阿雷这话,晓得她确实懂了,身为尚宫,要在皇室储位之争中保持中立——尚宫要和皇帝的立场一致,什么太子、皇太孙、汉王都是浮云。
  想要尚宫成为自己的左右手,只有一个方法,当皇帝。
  当了皇帝,胡尚宫就是你的人了。
  阿雷是胡善围的妹妹,她的立场必须和姐姐保持一致,姐姐要她中立,她就要中立,不能对任何一方有偏颇之心。
  胡善围对妹妹不放心,怕她卷进残酷的夺储之争。
  阿雷说道:“姐姐,在我看来,没有什么皇太孙和汉王世子,只有一起长大的小鸡哥和水坑弟弟。就像在皇帝眼里,只有两个身受重伤的孙子一样。我很担心他们,进宫只是想亲眼看看他们伤的如何,如此而已。”
  阿雷说出了标准答案,即和皇帝的立场一致。
  要相信阿雷,胡善围点头了,“好,你去吧。”
  与此同时,皇太孙宫。
  王振被朱瞻基逼问“你是太子的人吧”,短暂停顿之后,王振跪在塌下,说道:“司礼监把奴婢派到皇太孙宫,奴婢自然是殿下的人。”
  朱瞻基没有说“你是父亲的人”,而是说“你是太子的人”,用职位代替了家庭的称呼,这已经是一种立场对立了。
  因为父与子,血脉相连,同气连枝。但是太子和皇太孙,同为储位,其实也是一种竞争关系,储位有两个,皇位只有一个,当朱瞻基被册封为皇太孙开始,他就已经是父亲的对手了。
  朱瞻基没有那么容易被糊弄,他胳膊有伤,用针线缝了八针,双腿是完好的,可以自由走动,他用左手掀开被子,王振忙站起来给他披上毛皮大氅,“殿下,大正月的,小心着凉。”
  朱瞻基右胳膊裹得像南瓜,大氅穿脱比较方便,他避开王振,单手拿住大氅,给自己披上,“我知道,我虽待你不错,视为心腹,经常以秘事相托。但是太子对你有救命之恩,当年解缙被算计,被人陷害私会太子,你无意中被人枪使,被拖到慎刑司差点活活打死,是太子不计前嫌,把你弄出来,重新送到内书堂完成学业,品学兼优,你才有机会脱颖而出,被太子安排在皇太孙宫,当太子的眼线。”
  “你的命,你的前途,其实都是太子给的,要你效忠我,确实为难你了。不如,你回到东宫,去伺候太子,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太子尽忠。”
  以前朱瞻基还只是皇长孙,住在东宫的时候,效忠太子,就是效忠皇长孙,但是自从朱瞻基搬到皇太孙宫,等于另立了门户,效忠太子,和效忠皇太孙就是两回事了。
  只能选其一。
  王振听了,再次跪下,“求求皇太孙,不要赶奴婢走。奴婢承认,的确是太子将奴婢安插在皇太孙宫的,但是奴婢从来没有做过出卖皇太孙的事情,只是将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报与太子知道。”
  朱瞻基听了,缓缓摇头,“你出卖了我,还出卖了太子,我断然用不得你了,你走吧。”
  王振膝行几步,抱住朱瞻基的小鸟腿,“奴婢若出了这皇太孙宫,太子也不敢用奴婢,奴婢就只是一枚废棋了,一生都在司礼监当一个抄书匠。奴婢再愚钝,也知道皇太孙才是大明的未来,奴婢乃无根之人,就像藤萝,只能依靠攀附大树而生存,如今,宫里两根大树早就爬满了藤萝,奴婢根本挤不进去,奴婢只愿和一根尚未成材的小树在一起,共困苦,同富贵。”
  朱瞻基一脚踢开王振,“我不信你。”
  王振就像抱救命稻草似的再次扑过来抱着朱瞻基的腿,“奴婢真的没有出卖殿下,奴婢有个天大的秘密,宁可烂在肚子里,都没有和太子说,奴婢对皇太孙忠心耿耿啊!”
  朱瞻基这次没有踢开王振,问:“什么秘密?”
  王振的目光落在朱瞻基受伤的右胳膊上……
  与此同时,阿雷到了乾清宫某个偏殿,朱瞻壑被安顿在此,他趴在床上,脊背和臀部都涂了一层敷料,凉飕飕的,缓解了灼烧之痛。
  此时他已经被敷料腌制入味了,连呼吸都是药味。
  麻药的劲头已过,朱瞻壑缓缓醒来,瞳孔自行调整着焦距,目光首先落在枕头上,上头有条龙,是五爪金龙!
  朱瞻壑心中大骇:亲王都是四爪龙,五爪龙是皇上独有的装饰,莫非我被炸膛的火炮打晕昏迷数年,这期间我爹造反成功,登基当了皇帝?
  “你醒了?”阿雷端着一个水壶,水壶没有盖子,上头插着一根空心麦秆,方便趴着的病人饮用,“要喝水吗?”
  朱瞻壑这才感觉到自己口干舌燥,便含着麦秆,咕噜咕噜喝了一半,才满足一叹,“阿雷姐姐,现在是何年何日?大堂哥人呢?”
  我爹造反成功了,太子一定没有了,朱瞻壑关心朱瞻基的安危。
  莫非炸傻了?阿雷有些担心,解释道:“现在是永乐十三年,正月二十七,今日卯正时,你爹邀请
  皇太孙阅兵,火炮炸膛了,你以身为盾,保护皇太孙,你身受重伤,皇上很是担心,命锦衣卫把你抬到宫中,由太医们一起会诊。”
  还以为过了好些年,原来一天都没过去啊!
  难怪枕头是五爪金龙,这是皇爷爷的地盘。
  朱瞻壑趴久了,想换一个姿势,谁知刚刚一动,背上的伤就开始抽痛起来,朱瞻壑疼得直冒冷汗,他想大声喊出来,但又怕阿雷担心,强行把□□咽下去。
  阿雷给他擦了汗,掏出一个拳头大的木牛,“很疼吧,我送你一样东西,给你解闷。”
  朱瞻壑一看木牛,扯出一抹笑容,“我七岁就不玩这个了。”
  阿雷把木牛放在书案上,指着墙角的大座钟说道:“你等着,到了整点,木牛会自动走起来。”
  朱瞻壑听了,顿时来了兴趣,注意力都在木牛身上,暂时忘记了背上的痛。
  滴答滴答!
  墙角大座钟下方的铁锤左右摇摆。
  皇太孙宫的大座钟按照一样的频率一起摇摆。
  王振放开了朱瞻基的小鸟腿,膝行后退,他深吸一口气,他有预感,这是决定他命运的时刻,希望自己押对了。
  王振说道:“这个秘密,便是今日阅兵火炮炸膛之谜。到目前为止,汉王是最大嫌疑人,皇上已经命纪大人围住了汉王府,圈禁整个王府,天策卫也已经收回,重新回归禁军编制。”
  “因此事,汉王失信于皇上。自从去年后宫鱼吕之乱,皇上被奸人投毒,大病一场,身体不如从前,疑心病也越发严重,所以,汉王今日失信,以后若要重新得皇上的信任,难于登天。”
  “此事发生,受益最大的是最近储位风雨摇摆的东宫。一来汉王失信,对储位不再有威胁,二来殿下受伤,差点性命不保,那么大明就只有一个国储了,这就是太子。”
  朱瞻基听了,目光越来越深沉,“你的意思是……太子是火炮炸膛的幕后主使?”
  王振连连摇头,“不是太子。”
  朱瞻基逼问:“那是谁?”
  王振抬起头,目光和朱瞻基碰撞:“奴婢……不敢说。这个秘密,奴婢谁都没有告诉,包括太子。因为奴婢只效忠皇太孙一个人。”
  两人对视良久,朱瞻基扬起未受伤的左手,“说下去。”
  王振咽了一口唾沫,“殿下今天检阅天策卫,首先试射弓弩,随后是火枪,火枪每射一次,需要从枪口往里头填充子弹和火药,然后用通条捅严实了,方完成装弹步骤。殿下今日射了三次,还亲自动手装填两次了子弹和火药,奴婢一直站在陛下身边伺候,奴婢看到殿下最后一次装填火药的时候,借着大氅的掩饰,手里捏了一小撮火药,藏在大氅的暗兜里。”
  “最后检阅火炮兵,殿下围着一方大炮转了一圈,仔细看过火炮的结构,还摸过炮口,应该就在那时候,火药撒进了炮膛。火炮炸膛一般有两种原因,第一是火炮炮膛太薄或者变形了,第二就是炮膛有火药残留。但炮兵接受检阅,必会将火炮擦得一尘不染,怎么会有残留呢?何况事前无论汉王还是汉王世子,都没有预料到殿下会亲自下场检阅天策卫,甚至会亲自动手使用各种武器,所以不可能在给火炮做手脚。”
  “所以,奴婢这个秘密,就是殿下临时起意,亲手制造了这次炸膛事故。殿下看攻城演习的时候,知道火炮发射时威力巨大,且炮灰四溅,汉王世子一定会延长引线,以保证殿下安全。殿下为了搏一把,一来风头正盛的汉王会功亏一篑,从此不得帝心,二来化解东宫的危机,让皇上重新相信太子。”
  “殿下放心,奴婢已经暗中把大氅暗兜里的火药残留清理干净了,并且里塞进去一块松柏香料,以驱散烟火气,以免有人怀疑殿下,这一切奴婢都没有告诉太子。殿下刚才突然怀疑奴婢的忠诚,估摸是偷偷起来清理大氅暗兜的时候,摸到了大氅里的香料,故对奴婢起了疑心。”
  说完,室内一片静默,只有大座钟钟摆左右摇晃的时候发出滴答声。
  朱瞻基沉默片刻,左手伸进大氅暗兜,摸出一小块松柏香,扔进了火盆,又问:“依你看,我为何要以身犯险,此事对太子有利。”
  王振说道:“自然是殿下一片孝心,不忍见太子被困,终日抑郁。”
  朱瞻基单手轻叩桌面,“说人话。”
  王振说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太子两次监国,朝无废事,治国能力有目共睹,连汉王都佩服。朝中文武大臣,虽很多人不喜太子不良于行,有辱国体,但是没有人怀疑太子的能力。”
  “殿下没有政治经验,无权无势,即使凭着皇上的恩宠,绕过东宫,得到储位,将来八成也会走建文帝的老路。殿下还这么年轻,东宫稳住,皇太孙宫才能稳住。殿下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大局观,奴婢佩服,愿意为殿下效忠,肝脑涂地,万死无悔。”
  话音刚落,到了酉正(晚上八点),大座钟开始敲钟。
  当当!
  乾清宫朱瞻壑养伤的房间大钟也同时敲响。
  案几上的木牛开始自动行走,脊背上还蓦地弹出一个吹笛小牧童。
  趴在床上的朱瞻壑哇的一声,兴奋得忘记了疼痛,“这个好!我就要这个了,谁都别和我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