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燕萧艾-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知道了。皇上来找过我了。”
  齐雅吃惊,“姐姐,皇上居然来告诉您?朝堂都吵翻了,多数人主战,所以多数人都不同意用您去交换。其实皇上心里早有主意了,听说还发火了。”
  “什么主战?”萧艾听不明白。
  “皇上没告诉您吗?王爷愿意停止战事,永不与皇上为敌,条件是放您回去。”
  “什么?”萧艾难受,却很庆幸自己没有答应,王爷,您不要这样,“反贼”之名已扣,您必须清白自己,不要再顾忌萧儿了。
  “姐姐,皇上没有答应王爷的条件。今天下午,王爷派来的使臣已经回去了。”
  萧艾眼泪哗哗落下,自己到底错过了什么?
  “姐姐,这样一来,又要打仗了。”齐雅也很难受,其实她对皇上依旧有感情了,纵然一遍遍告诉自己,留在他身边,只是打探消息的,但是终究是逃不过的。
  萧艾揪心难忍,是啊,如此一来,调停不成,只怕又要打仗了,到底又要死多少人?自己罪虐深重,真的是一生难赎。
  

☆、郑和入宫

  腊八粥的香味刚刚飘过,迎来的是浓浓的年味,大街小巷,商铺小摊,早已挂起了喜庆的红色,寒冷的空气中,小摊儿上锅盖揭开,阵阵热气飘散,让人看着就暖和。许多个孩子蹦跳着用石子打着树杈上的积雪,银粟纷纷落下……
  一匹快马飞速穿过北平城,停在了燕王府的门口。
  “王爷,皇上没有理会您的上书,什么都没说,就把奴才赶回来了。”
  “混账!”朱棣猛地站起身,气得直抖,“来人呐!”
  张玉和道衍飞跑进来,看着他寒冷深沉的眸子,“惘然问道:王爷,出什么事了?”
  “整顿兵马!五日后出发!”随着话音,暖炉中的木炭“嘭”的崩裂,火星四溅,一股淡淡的焦炭味溢出。
  张玉吃惊,“王爷,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朱允炆没同意。”朱棣缓了缓声音,也平静了些心绪。
  “没同意?”张玉不知道是喜是忧,战事依旧可以按照他们原先计划的那样,可是小姐她们回不来了。“王爷,毕竟正值寒冬,此时发兵,有违天时呐,没等交战,我们先自行损伤了。”
  朱棣冷面寒眸的望着他,“‘天时’又如何?本王要发兵就是要发兵。”
  张玉知道王爷决定的事,说一不二,只得转言道:“您看,要不要召集火真将军他们……”
  “不用啦,”朱棣冷冽的斩断他的话:“本王亲自领兵,你去准备三万士兵,三万大旗,不要辎重,全部轻装,本王会在朱允炆过年之际,送去一份大礼!”
  张玉深深吸了两口气,“那王爷,想要打哪里?”
  “大同!”
  张玉讶异,离除夕也就半月了,攻下大同府,难度太大啦。
  道衍却抄手仰面,平静道:“如今东面,北面基本都在我们手里了,想要南下,的确应该先拿下西面的大同府。”
  张玉看着行军地图,不解道:“王爷,李景隆就在德州,我们攻打大同府,他会不会派兵袭击北平,或者援救大同?”
  朱棣阴狠一笑,“本王就是要玩死他。赶紧去准备吧。”
  十二月十九,寒风中三万面“燕”字旌旗翻飞,生生走出了十万大军的气势,朱棣亲自领兵出师大同府。
  “王爷,您出兵急促,并没有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呀。”
  朱棣哼笑,“要什么计划?若非忽然兵临城下,怎么能让那些朝廷守军不战而降呢,难道还要等着他们有所准备了,和咱们打一仗硬仗吗?”
  张玉听了,总算是舒了口气,还以为王爷真的被气昏了头,原来心里是有数的呀,“那王爷打算如何攻城,大同府,共四个州,七个县,您打算先打哪儿,还是直接去大同府呢?”
  朱棣没有回答他,转身喊道:“全部跑起来,跑起来暖和!”
  急速行军几百里,五日之后,也就是十二月二十四,蔚州下辖的广昌县城下忽然四面竖立高飞“燕”字军旗,朝廷守军吓死了,大家都忙着过年,哪想开战?守将杨宗开城献降。
  建文二年,大年初一,蔚州下辖的另两个县城,广灵,灵丘全部拿下,蔚州守将见大势已去,全部投降。
  “王爷,真没想到年底还能有大收获呀。”
  朱棣却闭眼无视眼前的一切,低声说了句:“本王说过的,不放回萧儿,本王会让朱允炆连年都过不好。”
  张玉感叹,大年初一,接连的败报,这个年,朱允炆的确是过不舒心啦。接着喜道:“王爷,大同府只有蔚州最大,如今我们拿下它就等于攻下了半个大同了,”
  “好戏在后头呢,本王要朝廷军队大伤!”
  望着朱棣一身肃杀,张玉轻声问着,“那接下来,王爷打算攻打哪里?浑源州?应州?还是朔州?”
  朱棣嘴角上扬,“本王接下来要好好过个年了,让将士们也都休息吧,一个月后,咱们直接去大同府。”
  张玉不解,“王爷,您不是说出其不意的吗?这么长的时间,不论哪个州都会有了准备的,甚至李景隆他也会过来救援的。”
  “对!”朱棣道:“本王就是要让他过来。”
  接下来的日子,大同其他几个州看燕军一直不走,气势汹汹的十分吓人,多次发信给北伐统帅李景隆要求救援,于是乎,李景隆本着为皇上尽忠的诚心,顶着刺骨的寒风,踏着齐腿的大雪,不负众望的率领刚刚征集到的几十万大军从紫荆关出发,直奔大同府。
  终于,赶到大同,几十万的军马,冻死冻伤几乎过半,一个个红肿着脸,却不见半个燕军,李景隆气得破口大骂!
  朱棣呢?
  已经率领几万人从怀来,居庸关,一路回北平了。
  “哈哈哈……”张玉大笑,“王爷,属下,终于知道您说的‘大礼’了,您还真的是不费一兵一卒,让朝廷大军大伤呀。”
  张玉回到王府,说给众将听,大家都畅快不已,火真快意道:“这样的天气,咱们的士兵,照样赤膊打仗,他们那些南方士兵,弱巴巴的,哪里受过咱们这儿的严冬呐,不冻他们个半死已经算客气的了。”
  “不止如此,”陈亨道:“出去打探的人已经回来了,据说,朝廷的军队,最后冻得受不了了,辎重全部扔了,守在蔚州的咱们的将士沿路全部运回蔚州了,哈哈哈。。。。。。王爷,不瞒您说,您当时忽然发兵,末将还真担忧呢。但是王爷,那李景隆如此胆小,您怎么肯定那小儿会去救援呢?”
  “他不止胆小,还很好大喜功。”
  “王爷说话太过瘾啦。”
  朱棣捧着暖炉,闭眼轻道,“李景隆手下都是刚刚召集的兵,人心不齐,这下就更不齐了。”
  “哈哈哈……王爷,说的太对了,这样的队伍哪能打仗呐,”火真笑道:“可是王爷,您那时已在蔚州休整二十多天了,李景隆长途跋涉,虽然咱们人少,可是他们根本是不能打仗的呀,您为什么不趁机打他们一打?”
  “李景隆?本王迟早会收拾他的。”
  “王爷,那下面,我们该如何做?”
  朱棣轻声说着,“西面,居庸关,怀来,蔚州,驻守了我们大量的士兵,大同府其他地方已经不需要再费力攻打了,量他们也成不了事,所以,本王意,开春之后,直接去德州。”            
  “德州,那可是朝廷大军的老窝呀,哈哈哈……”
  整个屋子暖烘烘的,众位将军更加是热情高涨,可是此时的朱棣,心里却是一片凄惘。
  待众人走后,朱棣亲自去了军营驻地,来找一人。
  “王爷,您来找属下是否有事?”
  朱棣将他带回燕王府,躬身抱拳,施一大礼,那人忙单膝下跪,惶恐不已,拦道:“王爷,万万不可呀。”
  “这一拜,先生受得起,因为本王接下来要说的事,先生会很为难。”朱棣扶起他,接着又躬身一拜,目光殷切恳求道:“若是先生觉得为难的话,就当本王没说,本王也绝对不会为难于你的。”
  郑和点头,“王爷,您说。”
  朱棣难以启齿,目光闪烁思索一番,轻声开口道:“先生,本王希望你进宫,可以吗?”
  “进宫?”郑和肩头一缩,自己自九岁便在皇宫伺候,整整十年,受尽屈辱,那样的地方,是自己一辈子的噩梦……
  “王爷,属下是不是做错什么了?还是您……”
  朱棣也知道中间的为难,“您没有做错什么,只是本王的确有事想要托付与你。你还记得一直住在王府的那位燕萧艾吗?”
  “记得。”郑和皱着眉点头,“萧艾小姐奉旨进宫,嫁给了朱允炆。”
  “没错,本王希望你能进宫去照顾她。本王知道这实属强人所难,但若非不得已,本王不会如此开口。”
  郑和受宠若惊,忙抱拳道:“王爷言重了,属下本就是伺候人的太监,去哪里伺候都是一样的。”
  朱棣摆手,“绝无此事,只是因为本王无法放心萧儿一个人在皇宫,所以,本王是一定要派人过去的,而你,你曾经在皇宫十年之久,一定很熟悉那里的情况,对吗?本王知道很为难,但是本王实在想不出其他合适的人了。当然,若是你是在不愿意,本王说了,绝对不为难,你可以回去了。”
  郑和问道:“王爷,属下斗胆一问,您为什么要派人进宫保护萧艾小姐?”
  “因为本王很在乎她,”朱棣诚恳的说着,“因为本王起兵,萧儿在京都一定不安全,这个理由可以吗?”
  郑和有点儿明白了,“所以,王爷是信任属下的?”
  朱棣一笑,拍着他的肩膀,“知道吗?萧儿身边的人都是本王仔细挑选的,让你去她身边,就是因为本王相信你。本王知道,你想要征战杀敌,建功立业,你放心吧,本王承诺你,待京都城破之日,本王不仅要给你加官进爵,还要昭告天下,本王给你改的名字,你叫‘郑和’。如何?”
  郑和跪道:“王爷,只要您是信任属下的就行,您吩咐的事,属下没有不愿意的。您放心吧,只要属下在,萧艾小姐不会有事!”
  朱棣一把捏住他的手臂,扶起他,郑重道:“本王真的把萧儿托付于先生了。”
  郑和倒吸着冷气,点点头,“王爷放心吧。”
  

☆、白沟河战

  很快传回消息:全国兵力不断地向德州集结,李景隆已增兵至六十万。
  “这小儿还挺有号召力的嘛,小皇帝也太相信他了吧,赔了五十万士兵还不算完呐,这又给他六十万兵,这小皇帝的老本儿非让他败光了不可。”火真摇晃着脑袋。
  纳哈出却很担忧,“王爷,末将看这次不好应对呐。”
  年轻将领谭渊,陈懋等都道:“有什么不好应对的啊?六十万比五十万,不就多了十万人嘛,咱们连俘虏抓了都不止十万了,怕什么?”
  朱棣眉宇微蹙。
  张玉看着他,却道:“王爷,且不论这次的仗好不好打,火真将军的那句话说的很对,这恐怕就已经是朱允炆的老本儿了,六十万,”张玉哼笑,“不会再多了。”
  纳哈出严声道:“那也不少了!”
  朱棣依旧神色微凝,却终于开口,“张玉说的不错,凡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若是他们此次再败,短时间内,朱允炆的确不可能再集结这么多的兵力了,所以,”朱棣掷地有声,“这次就是真正的决战!至于难不难打?如何打?本王不在乎,本王在乎的是,我们必须打赢!”
  “是!”看着王爷目光如炬,炽热的神采,众人顿时信心高涨,摩拳擦掌着准备生死决战啦。
  朱棣一扫众人,又坐下身子,平静道:“本王还那句话,俘兵不能打仗,所以,咱们真正能够出兵的大约是三十万左右,本王认为已经够了。”
  陈懋年轻气盛,高昂着脸,“王爷说的对,咱们本来兵力就少,但是打的都是打胜仗呀。”
  “但是,”朱棣转言,眉宇间那微微一蹙从未展开过,平静着声音道:“之前,我们的确是打了不少的胜仗,虽然我们兵力少,但是都是身经百战的作战士兵,而对手却是长期驻地的地方守军,年前和李景隆的那一场仗呢,也并非是咱们胜了,只是朝廷军队的主将临阵脱逃而已。”
  “王爷,您是什么意思?”谭渊问道。
  朱棣叹一口气,温和一笑,“本王的意思是,骄兵必败,我们不能放松警惕,理由:这次虽然是决战,但并非是李景隆指挥,除了老将郭英之外,朝廷方面还有很能打仗的瞿能父子,平安,愈通渊等人,他们都是在全国各个地方长期带兵,练兵的,深知兵法,所以,这次是决战,也是很难打的一战。”
  “是。”众人得令。
  建文二年,四月开春,万物萌发着新气象,挣脱着依旧清凉的空气,对抗着未化的残雪,大地一片青色,马蹄踏过,泥土芬芳。
  三十万的燕军全部出动,连道衍都跟出来了,前军,中军,后军,连绵十几里,凤翥龙翔,声势烜赫,路过之处,气压山河。
  “王爷,您似乎有所担忧?”看王爷一如往常的沉着淡然之下,其实是一直在盘桓衡量,所以此话,张玉很早就想问了。
  朱棣拨转着马头,眸子中那一丝的忧虑从未减少,“咱们的士兵从刚刚起兵时的毫无退路的拼命到现在,已经成骄兵了。大战在即,本王能不担心吗?”
  “王爷,您或许多虑了,毕竟咱们的士兵太辛苦了,不需要再像刚起兵的时候那样,步步维艰,以一敌十的作战了,这应该是件好事。”
  朱棣侧头,神色严肃道:“放松和焦躁可不是一回事。”
  “是。”张玉颌首。
  朱棣接道:“再说了,打仗就是在拿命去赌,宁可有千虑,也不应该又一毫放松。”
  “属下明白,所以,众将商议的时候,您才会那样告诉大家。”这么长时间下来,张玉发现了,所谓战前部署,其实就是王爷在根据大家对敌人的态度,做出的调整,以期不畏敌不轻敌。
  “但是,”朱棣摇头,“连一些老将也出现了轻敌的心态了,这怎么能让本王不担忧呢?前面到哪儿了?”朱棣目眺前方。
  张玉一展地图,“王爷,我们刚过苏家桥,前面是白沟河了。”
  “好,传令,咱们沿河道东进!”
  “是!”张玉调转马头,却不料一士兵疾奔过来,“王爷,后军在苏家桥忽然遭到伏击!陈亨将军一部已经被包围了!”
  “停!传令回救苏家桥!”朱棣紧急下令,带人策马回奔。
  虽然是伏击战,但是带头打燕军伏击的正是被朱棣点了名的两位将军:平安,瞿能。所谓善兵者,几十万大军经过都未能发现他们设下埋伏,而燕军毫无准备,整个后军被卷入战斗,临时招架,溃不成行,死伤众多。
  一番拼杀呐喊,鏖战困斗……
  由于朱棣及时回援,燕军大部分主力得保,但是死伤很是惨重,最主要的是,后军主将陈亨重伤被抓了。
  大战未开,先败一阵,燕军士气大落。
  天色已晚,就地扎营,重整军队,朱棣坐在白沟河边,下玄月晦暗,河水显得更加的幽黑,作为百战的将军,对此,他心里早有预感,或许他们正需要这样一场败仗,但是这样的时机太不好了。
  陈懋满身血迹,来不及清洗,乱发飞散着跑到朱棣跟前:“王爷,我父亲被抓了,您快想办法呀。”
  朱棣拉他坐下,安慰一笑,告诉他别担心,“陈亨将军是不会有事的,放心吧。”
  “可是我爹受伤了。”
  “他们会救治的。你现在要做的是管理好你手下士兵!”
  “是!”陈懋满腔着急,却也只能听令。
  朱棣站起身来,大声说着,“将士们,今日敌军趁人不备,暗地偷袭,使得我们蒙受重大损失,我们要不要一雪前耻?”
  “要!”应声如雷。
  “好!明日一早,我们过河迎战,为我们死去的兄弟报仇!救回陈亨将军!”
  次日,也就是四月二十五,天刚刚泛出些个白,河水还很刺骨,但是燕军三十万大军已经纷纷渡水过河了。不料在白沟河南岸,平安,瞿能等大将,已经陈兵列阵六十万人,坐等燕军全部过河,然后一网打尽。
  近百万人对持,寒光凛凛,杀气腾腾,连绵几十里的战场,仅剩下旌旗翻飞的呼啸。
  随着一声“冲啊!”瞿能父子率先攻向燕军,冲破营阵。
  顿时龙啸虎咆,山奔海立,铁戈兵斗之声,铁蹄飞踏之声,人喊马鸣之声,惨叫绝死之声,天地都为之颤动。
  身后那条静谧无声万年的大河,也不能冷眼旁观着百万生命的生死交错,随着战斗的浩瀚气势,白沟河为之汹涌肆掠,哀鸣煌煌。
  朱棣率一路人马主动迎战瞿能的中坚力量,却不料后续不足,瞿能那边前仆后继的补给,朱棣久攻不下,却发现正是由于中坚不断补给,两边势力较为薄弱,于是率少数骑兵与张玉两边夹击。
  终于冲入敌方阵地,金钺争鸣,大有势如破竹之势,却不料李景隆领兵数万,忽然从后面包抄了燕军后路,顿时朝廷大军形成前后夹击的形势。
  燕军后方此时也是尘土飞扬,很快力不可当,燕军后军将领房宽一部败,李景隆见势得意,命□□手全力射杀。
  朱棣无法顾及,只得率精兵铁骑顶着四面飞矢,回马救援,战马腹部身中数箭,力竭倒地,朱棣被狠狠的摔在地上,根本来不及反应,换上一匹马,接着冲杀……如此反复,几次换马,□□射尽就用剑,剑斩断了就搏斗……
  朱棣一部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强行牵制李景隆的大批人马,以少制多,为其他各部赢得缓和之机,然毕竟兵少力尽,朱棣一退再退,被逼向河边,李景隆可高兴坏了,冲着朱棣直扑过去。
  朱棣忽然急中生智,骑马奔向河岸高出,扬马挥鞭。李景隆小儿当即叫停了部队,他自作聪明的以为朱棣扬马挥鞭是为了召集身后伏兵,而这,正中朱棣下怀。
  可是此计不得长久,因为朱棣的身后除了白沟河水,真的什么都没有,但是稍作喘息之际,燕军救援已到。
  此时就听见瞿能也亲自率军过来,他很快识破朱棣计策,飞马奔驰,闭眼斩杀。
  瞬时激战再起。
  整整一天,日出日落,云卷云涌,残阳喋血,忽然白沟河水翻滚,大风飞扬,漫天的风沙和飞卷的泥土,风向很快成势,向南呼啸而过……
  机不可失呐,朱棣当即引兵点火!
  燕军趁着火势风势竭力反扑,然瞿能他们却被风沙眯眼,烈火熏烤,连路都看不清了,毫无招架余力。
  燕军一时间形成摧枯拉朽之势,李景隆再次逃跑,瞿能等人为护主帅,一马当先,勇垫敌后,燕军苦战一日了,此时岂肯手软?
  日落西山,瞿能父子相继被围剿在燕军大阵之中,力竭而死。
  随着瞿能父子,愈通渊等大将的战死,李景隆的逃跑,一场百万人的白沟河大战结束,燕军大胜!
  漫天的血腥味,方圆几十里,战事祸及处,残骸遍地,陈尸累累,热腾的鲜血浸渍入泥土,无声无息。
  白沟河上到处漂泊着尸体,万年的大河如今也荡涤不去腥红的河水。
  

☆、良苦用心

  朱棣几乎昏厥,躺在地上一动不能动,一天的厮杀叫喊声依旧在脑子中“轰轰”作响,干瞪着两眼望着星空。
  星子繁多,明天会是个好天气。
  李皋汇报着战果,可是他的声音在朱棣听来,已经忽飘忽缈:王爷,陈亨将军趁乱逃回来了,咱们斩杀敌军十万余人,除了李景隆带着逃走的一小部分,其他的已经尽数被俘,粮草军械也全部收缴……
  朱棣舔了舔发干的嘴唇,轻不可闻的说了句,“把尸体都埋了吧。”
  “是。”李皋看着他,似有疑惑,“王爷,除了腿上刀伤,您是不是还有其他地方受伤了?”
  朱棣眼睑微动,叹息着道:“在河边立一座石碑。”
  “王爷要祭拜谁?”
  “所有死掉的士兵。”
  “是!”
  燕军将领都在重整安顿着各自军队。仅仅隔了一天,燕军浩然壮势进军李景隆老巢,德州。
  一如朱棣,张玉他们之前预计的那般,经此大战,朝廷方面很难再有一支几十万的大军了,燕军从此不需要再打以少对多的战斗。
  此时的德州呢,依旧有平安,郭英等大将坚守,但毕竟刚遭大败,士气低迷不振,纵然老将拼死保城,还是大势所趋,不可挽回。
  燕军连日的叫阵呐喊,让李景隆魂飞胆丧,于是乎,不下半月,李景隆再一次出逃,燕军开进德州。
  德州乃李景隆选定的北伐大营,全国的军械,兵马,粮草,辎重等尽囤于此。李景隆自己保命出逃,将家底儿尽数留下,燕军收获大丰呐。
  朱棣当即下令:无须再回北平,就地休整兵马。
  与此同时,朱棣再次上书:一,朝中奸臣当道,要求皇上必须清除以黄子澄,齐泰为首的一众朝臣;二,必须放还萧儿。
  很快,德州丢失的消息传回京都,这回朝廷不是震动,而是惊慌了。已经倾全国兵力,李景隆居然一败再败,朝臣纷争多日,案台上的奏折堆积如山,朱允炆实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