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遂人意-程嘉喜-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代以上,民衣食足而礼教明,焉得有技子。请圣人明见。”好吧老御史大人记性不错,一字不差的结案陈词了。
  圣人脸色都绿了,当然了是听到了后面这句话绿的,当皇帝的,没人能容忍这个。简直就是对他这个圣人,对历代大梁朝圣人的挑衅。
  天子一怒百官震惊,玉案上的东西都摔了下来:“大胆。朕看你是糊涂了,我大梁朝礼教不明还是民众无衣无食,荒谬,荒谬,拉下去。”好歹没说斩了。百官消停了,一个吱声的都没有。
  老尚书也双眼含泪,这人老御史为了自己的孙女算是豁出去了吧,竟然比自己这个亲祖父还霍的出去呢。自己这二儿子积大德了,竟然能碰上如此贤岳家:“圣人息怒,圣人三思呀。”
  华二老爷更是感动的跟着跪地口头:“圣人开恩,老御史一心为了大梁朝,为了我朝堂清明,百官名声,为了我大梁朝的百年基业。圣人三思。”
  定国候木这一张脸,就不知道自家二侄子多大的本事,搅合的朝堂都乱了,最后说不得要怪罪在定国侯府上,心情更加阴郁,跪在那里两边都不帮忙。他很彷徨呢。
  穆国公跟冤枉,他就是个告状的,就像出口气,没想到把事情弄这么大。如今他站在哪头好呀。孙子是捧楚馆的。他刚才还跟着这老御史一起求过开恩呢。哎呦,糟心死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八章 被坑的定国候

  你说因为多大点事呀,竟然在朝堂上闹腾了一上午,这满朝官员没事干了吧。抓着点事情就不放手了。
  而围绕这件事情中心的关键人物,穆府小郎君,如今在府上同他亲娘撒娇呢。一声声的哎呦着。嘴巴里面早把池家的列祖列宗叫过来招呼几百遍了。
  再说另外一个主要人物,人家做的事情就比较上档次了,至少比那骂人的穆家小郎君上档次的多。
  华晴芳昨夜忙了大半夜,如今在府上补眠呢,不过睡觉之前吩咐过,让鲁二叔等人盯着昨夜在凤仙阁里面的寻欢客,谁家府上只要敢弄出来点让人膈应的闲话,就大张旗鼓的把锦旗给送过去。
  特别交代,逢人就说这家府上的郎君,对教坊司这等去处很是拥护,捧场的常客。是继穆府小郎君之后,又一人才,另类报国。
  不到中午锦旗已经送出去十几面了。要知道能上朝的官员才多点呀,大多数的官员,别看是京官,一样不能每天看到他家神圣的圣人陛下。
  上班时间吹吹牛很正常吗,谈资就是昨日惊心动魄的场面。多好呀。亲眼所见呀。跟着属下,同僚说的那个活灵活现。
  可以说是他在外面吹,府里就有人给他夫人送锦旗。顺便人家芳姐还让鲁二叔调查的清清楚楚的,他家郎君捧的是哪位艺妓的场子,同时跟这位官员,或者才子一样看重这位艺妓,堪称有连襟之宜的官员,才子有几位。
  基本上就是人家能挖到的黑历史都在送锦旗的时候给抖落了一遍。顺便说吐露的来一句,他家郎君是捐精报国的表率中的表率。
  别说鲁二叔效率高。一夜之间这些全搞定。谁让他家主子是个内宅妇人。轻易用不到咱们鲁二叔这个外院管事呢,再加上鲁二叔本就是市井出身,在京城这几年没事的时候光收集这些花边新闻了,结交的更是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闲来无事的鲁二叔没事都是跟这群人一起吹吹小牛皮的主。
  就不知道还有能用上的一天。是英雄就有用武之地呀。
  造成的效果就是总有几个忍不住的,总有几个娘家比较有底气的。总有那么几个憋不住火的内宅夫人做出了让人很侧目的反应。
  凤仙阁一个上午被人砸了好几场了。从开业大概就没有如此热闹过。
  **子哭的一张脸花了又花,拍着大腿坐在外面叫唤:‘这是得罪了哪路神仙呀,这是不给人留活路了呀。’
  里面的一群姑娘反应就什么样的都有了。这种营生还真就没有几个是特别有归属感的,大多数趴在二楼的栏杆上看热闹。
  别看人家华晴芳在补眠,外面想传她闲话的人,定然比她还不好过。
  只有池二郎。这个在宫里面当差的,虽然不是跟着那些大臣们一起上朝议事的。可他是在外面保护宫安危的。
  作为一个四品武官二等侍卫,朝堂里面发生的事情当真是明明白白的。
  闹到最后,池二都有点懵了,真没想整这么大呀。世界在他眼前诡异的扭开了一个大洞呢。
  一同当值的同僚看着池二更是各种心思都有。眼光相当的诡异,一起同僚这么长时间了,竟然不知道这池二还有这等本事。能让整个朝堂都沸腾起来。
  没看到吗,都要午时了。里面的人还没有出来一个呢。这还真是一个惹不起的主,能说这池二厚道,往日里从来没有跟他们这帮兄弟一般见识吗。
  池二郎双手摩挲一把脸,都不知道自己此刻算是什么心情,也不知道当初老岳父娶如今的小继母的时候,是不是跟他一样的心情木然。
  至于这件事情怎么收尾,池二郎真的就不敢想了。能不能收,那都不是他说了算的,话说他真的不过是跟个四品的御史通融一番而已呀,没办啥大事呀。
  里面的大臣跪了大小十几个,没法子冯老御史这个官职实在是得罪人的很,如今能有十几个站出来求情的,已经是意料之外了。
  要知道冯老御史最后那句话,圣人别说是把他拖出去,就是直接砍了那都是一句话的事情。
  皇权时代,就这么不说理,为国为民的时候那也是要把皇权放在众人利益之上的。
  老御史从接过那张纸就知道自己肯定有今天。意料之中的结果,倒也不太意外。
  只是可叹这份见识,这份认知,不是他老人家自己悟出来的,是个小丫头一语道破的。
  圣人含怒的看向下面的一众大臣,对于昨夜凤仙楼里面发生那点浪花都激不起来的小事,能让他的朝堂乱成这样相当的震惊。简直就是岂有此理。
  就这样发作了冯老御史,史书上将来不好看,若是不发作了这匹夫,实在是有损自己的威严,从来没有受到过如此挑衅呀。挑衅的不光是他这个圣人,还有他的祖宗,还有前朝的当权者们。这老御史简直就是再跟殷商以后所有的陛下作对呀。
  头一遭。历史上头一遭。咋就让他给碰上了呢,圣人都觉得糟心,有这么一个御史糟心,碰上这么一个事情糟心。那么多的圣人都收过这个银子,怎么就到了他这里收不得呢。想不通的很。最糟心的是满朝的文武反对的一点都没到点子上。愣是没压过那老御史。他大梁朝还是却人才呀。
  一身的王八之气散发出来,下面的朝臣一个大气都不敢出。
  外面的池二同当值的同僚,正在焦急什么时候才能散朝的时候,看到京城此刻应该赈灾在外面当值的巡城二等侍卫吴兴,满脑袋大汉的随着他的上官京九门巡查使进宫了。
  人家吴兴还捎带惊恐的看了一眼池二。弄得池二二郎一脑门子雾水,这又怎么了。池二就不知道吴兴看到他如今就双腿发抖。这池二惹不得呢。
  小太监传给大太监,大太监看看沉默中的朝堂,在冷凝的陛下耳边低语几声。
  可惜满朝文武没人敢抬头窥探陛下的天颜。不然定然会觉得事情更精彩了,陛下那脸上震惊,震怒,难以置信,夹杂一起,让老太监腿都软了,陛下您这是个什么意思呀。
  圣人摸摸额头:‘这事容后再议。好了先下朝吧。冯老御史也先退下。’意思就是饶了这个老匹夫。
  老御史叩谢皇恩。真的是天威难测,今日里竟然还能全须全尾的回府去。
  杜老丞相也算是个清流,是跪在地上给老御史求情一派的。虽然不认为老御史对这种事情有什么可小题大做的,可作为丞相,他就得给老御史求情。
  华二老爷上前几步,扶起自家老爹。他都有点吃不消呢,别说了跪了小半天的老父亲了。就是站上小半天也够自家老父亲受的。
  老尚书起身,斜眼看到自家儿子,糟心,很糟心。若不是实在有点身体不争气,老尚书都想现在就把儿子的手给甩开。
  华二老爷不等老尚书甩人呢,直接放开手。去搀扶自家夫人的祖父了。这时候老尚书还真就不能说什么,毕竟方才这老御史为了儿子的闺女多卖力呀。老命差点搭上。儿子孝顺点也没什么。
  老御史看到华二,说实话也不顺眼,那就不是糟心能形容的,人家生的闺女顶多要银子,搭点陪嫁。
  他华二本事呀,生的小娘子要命呢,往后对于这华家,老御史肯定有多远躲多远。
  好在这华二扶起老御史还知道去扶边上的杜丞相,没让老御史恶心多久。
  众人拱拱手,有些话不需要说的太明白,老御史对于这些求情的大臣,也没有什么可客气的,有的时候在那个位子上,就得做这个位子上的事情。无所谓交好与党派。
  比如杜老丞相,今日他若是看着圣人当庭斩杀御史不阻拦,明日他的丞相肯定就做不下去了。
  至于华府的人,老御史就跟纠结了,没有他们哪里有今日的是非呀。
  人家活动活动腿脚就走人了。御史吗本就是孤臣。
  剩下的大臣到都是客客气气的。就连那穆老国公也能同老尚书皮笑肉不笑的客气两句,维持表面那点面子。
  只有一人,那定国侯,竟然是没有一人搭理的。
  华老尚书这边就罢了,这定国候不护着他家孙女婿,理他作甚。
  至于另外穆老国公一派,人家不理定国候倒也正常,毕竟是定国侯府同穆国公府之间的矛盾吗,
  还有一些跟着些官员,本事就搀和不到这里,比如武将们,自始至终人家就没怎么说话,他们是保家卫国的。
  穆国公老头的孙子教导的不好,用着等方式侮辱他们这些康强打仗的,有文人在那里口诛笔伐呢,不缺他们这点力量。
  至于定国候在武将看来这人搭理不得,没有尿性,那池二就再怎么地,再怎么不承认,作为你池家子孙,你定国候也要护上一护。
  定国候没有这么做呀。所以武将们看不起他。
  至于那些文臣,理还不如不搭理呢,一句话人家能说出来三四个意思,所以说一场大朝会下来,定国候灰溜溜的回府了。
  他定国候什么时候在京城竟然如此不济了。混的是一日不如一日。
  再有就是今日朝堂上的众人,谁不知道那定国候府的池二郎呀。比那定国候可是有担当多了。至少这池二如今在朝堂上的名声要比定国候响亮的多。
  这个池二还连面都没有露一下,不过是脚踹那穆老国公的孙子几脚。所以说踩着人上位,那真是比走寻常路容易多了。
  池二如今在京城火呀,这些大臣们有的还没有出宫门呢就知道外面的热闹了,听说此刻的定国候里面等着给池二送礼的人多了。就怕池二郎一个高兴,给他们府上也送面锦旗过去,后院失火这种事情,谁也预料不太好不是。
  华老尚书知道以后,挠着脑门,跺着脚丫子,指着华二老爷:“孽子,孽子,你个孽子。”
  华二老爷一声都不敢哼,愣是顶着压力听着华老上书发脾气,天知道跟他真没有什么关系,他才下朝,还什么都没有做呢,到现在为止,还没看到自家闺女被吓成啥样了呢:‘父亲息怒,儿子这就去定国候府看看芳姐。儿子定然要好生的教导与她。’
  华老尚书:‘啊呸,你还敢去定国侯府,你还嫌外面的传言太好听是吧。还有呀,别以为我不知道你那心思怎么转的,你还教育她,她别来绕绕你就不错了,我华府怎么就出了这么一个祸害。’
  华二老爷那是相当不愿意听的:“父亲,您怎么能如此说,芳姐自幼丧母,儿子难免偏疼了些,可那孩子孝顺懂事,从来不让儿子操心。您如此说,让孩子听了会难受的。在说了芳姐多大的孩子,还不抗事呢,现在不定怎么担心受怕呢。”
  华老尚书再次有失水准,听着儿子这话都有点抓狂,这些词就没有一个能用来形容他的倒霉孙女:“啊呸,你给我歇着吧,她因为这点事难受,她会担心受怕,你有多认识你闺女呀,你个蠢货呀,好生的在府上给我呆着,还有弄好你那园子,让人看好了,一直到圣人让人过来验证以后,你都不许给我离开那里半步。”
  说完直接让老管事把儿子给压到后院去了。真心的懒得搭理这个连自家闺女是什么人都不知道的儿子。
  华老尚书想的不错呀,他们华府如何,这件事情到底如何发展,圣人对华府,对那倒霉孙女,孙女婿怎么处理还是要看自家儿子后院的那片田地呀。
  现在想来自家儿子先在圣人面前邀功的行为也没有错,至少给华府,给倒霉孙女留了一丝凭仗。不然今日绝对不是如此容易收场的。
  话呢说回来,后院的田地到底如何,还是要看看才算数呀。
  一个府里住着,华老尚书从来没去过自家那不顾正业的儿子果园去过去过呢,想到这里华老尚书抬脚就往外走。必须的亲眼看看呀,不然睡觉都合不上眼。
  别说圣人激动,若是真有如此高产的稻谷,华老尚书同样激动,民生,民生,靠的就是粮食呀。(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九章 惹祸不怕大

  华二老爷郁闷,幸好还有自家小儿子陪在左右,爷两大眼瞪小眼的看着稻田:“也不知道芳姐怎样了。你姐姐胆子不大,不定怎么担心呢。”
  才开口的华五郎跟着说道:“姐,姐,家家”
  华老尚书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个场景,先看到儿子,然后孙子,再是眼前的稻田,还有儿子手里的稻穗。
  华老尚书激动了,虽然没怎么下过田地,也知道这稻穗饱满沉甸。比一般的稻穗看着要大上许多。
  人岁数大了就有点激动,忍不住捧着稻穗都有点激动,颤巍巍的,然后看到稻田里面一嘎达一块的缺苗:“怎么回事。”
  华二老爷:‘儿子同芳姐头一次下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中间那块是五郎小时候给滚没的。’
  先不说这稻谷没了,就说这倒霉儿子做的事情:‘你个没有轻重的,五郎多大呀,你让他到那里去滚。’
  你怎么不去滚呀,这话老尚书憋的相当的艰难。恨不得说一句你怎么不去死呀。作孽呦,孙子能活这么大当真是不容易呢。
  稻谷田可是有水的呀,那时候五郎才多大呀。没呛死里面可是自家祖宗积德了。
  华老尚书就不知道怎么糟心好了,多缺德才生出来这么一个儿子呀。
  再看看那小五郎,当真是个好坏不分的,偏偏还拽着这么一个爹爹,亲的跟什么是的。
  颤巍巍牵过孙子,连稻穗都顾不得看了,倒霉孩子他差点弄死你呀,懂不懂。
  可惜人家五郎不领情。跟他家姐姐一样,是个颜控,明显不喜欢糟老头,更亲近自家美大叔型的爹爹。
  华老尚书一颗劳心被打击的跟筛子是的,刷刷的漏血。
  华老尚书在怎么心塞也比不上池二郎的涩涩情伤。下差的池家二郎匆忙回府看到就是昨日仿若似曾有过一面之缘的官员们都在侯府门口堵着呢。
  管事过来匆忙回话:“郎君,诸位大臣都是携带礼物过府拜见的。”
  好吧自家郎君的官位在京城落到水里都打不起一个水漂来,真的说不上拜见什么的。谁让这些大人一个。一个都那么客气呢。
  池二都懵了:“为何。”那么好听的声音,涩涩犹如机械之语。可见有多震惊。
  还没等管事回话呢,就有大臣撸着胳膊过来了:“池二郎。你个不是东西的,你个不仗义的,做的这叫什么事,缺德不缺德呀。”
  好吧不光都是过来送礼的。还有过来拆台的呢。
  池二郎什么人呀,往日里混的憋屈。那是在侯府里面憋屈,郁郁不得志。在外面,在京城,这位那就是一个混不吝的主。不然人家当初怎么就敢只身去了引雷山那等去处。
  敢在自家门口叫阵,敢指着她池二的鼻子叫阵,不踹回去对不起自己这么多年的功夫底子。对不起祖宗给创下来的这番基业,好歹咱们也是侯府的郎君。
  人家池二郎不问缘由就敢撸胳膊掀回去。顺便说上一句:“你大爷的,敢说你家二爷不是东西。”好吧这位郎君做事霸气,做人跟霸气,关键人家身手霸气,都不用呼朋唤友,一人就搞定了。
  震慑呀震慑,有那些打算好言相求的,摸摸头上的冷汗,幸好自己没想过来硬的。
  人家池二出口郁气才淡你能定傲气的开口:“有事说事,你如此这般行为当真是让人看不上。”
  如此多的人,面对如此的池二,就一个感想,亲,你能说完了再动手吗,咱们没说不可以好好地理论的。
  别看都是男人,都吵吵起来不比五百只鸭子消停,池二郎那淡定傲气的小样都要撑不住了,总算是明白了,自家媳妇给人送锦旗惹出来的麻烦。这事办的还真是忒缺德,自己都想不出来这么损的法子。
  池二郎那心呀,都不知道是个什么反应,能说自家媳妇的做法实在,比自己昨夜一番动作管用吗。可你一个内宅夫人,弄得半个京城跟着折腾真的好吗,真的是人间正道吗。纠结,太纠结了。
  肚子里面那点肠子,跟九曲十八弯一样都不知道要怎么面对好。当然了人家不知道怎么面对的是自家夫人,不是如今堵着门口的一堆大老爷们。
  面对那些过来砸场子的,人家池二可不怕:“诸位都是七尺男儿,怎么舌头比脸子还长哦,男主外女主内,怎么说昨夜的事情,那也是咱们爷们外面的事情,诸位既然嘴巴里面搀和上了内宅妇人,这锦旗送到诸位内宅之中有何不妥。怎么诸位做出这等事情,这等荣耀,不能同结发之妻共享吗。”
  一小半人被气的拂面而去,没讨到说法,还让人给臊回来了。心里呕的吐血,真想把这话给砸回去,老爷们的事情,怎么你池二的夫人昨夜就搀和进来了呢。面对池二的拳头,这话只能压在嘴巴里面了,真的不敢叫板出来,没看到眼前还抬着一位呢吗。
  剩下的官员都是过来好言相求的,这些人就一个意思,请池二郎尽量把昨夜在凤仙楼里面见过他们寻欢的事情,不要在记在心里了,只求你池二不要太把他们当回事,千万不要把他们看在眼里,相识未必昨夜相逢过呀。大家都是拘着一捧辛酸泪的。
  这样的官员,人家池二挥挥手很豪气的就应下了:“众位尽管放心,既然众位为善不为人知,邵德定然能做到守口如瓶,我大梁朝的官员行事低调,当真是圣人之幸,百姓之福。至于这些礼物,众位大人大可不必如此,都是咱们男人之间的事情,情分记在心里就好。”
  好吧在座的诸位总算是明白了,这池二送锦旗也不是随便送的,你不招惹人家,人家就不招惹你。被闹腾了官员都是嘴巴大的。
  如今池二这么一说,众位大人为自己的嘴巴老实而庆幸呀:“二郎放心,这点血性咱们还是有的,定然守口如瓶。都是真汉子没有那么碎嘴。哪里会说这些闲话呀。”
  说这话的是为跟弱鸡一样的文人,看那小样,池二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好,这真汉子。真的不是这个样子的。不过谁让人家说的最赤城呢。池二郎拍拍自家雄厚带着肌肉的胸口:“真汉子。都这样。”
  池二郎把众人给打发走,脚步僵硬的迈向内院,说句实话。这时候的池二有点不敢面对自己娶回来的是个什么样的夫人。要思索呀。
  可惜如今外面事情闹得大,池二不得不去跟自家的夫人沟通一番。
  定国侯夫人在府里摔了多少的杯子茶壶呀,这二郎什么时候在京城如此吃得开了,一个二等的护卫。四等的京城武官,竟然有那么多的人拜见。是拜见呀。
  简直就是把他定国候。定国侯夫人,定国候世子都给埋汰里面了。来定国侯府,就是拜见也应该拜见定国候呀,简直就是岂有此理。反了天了。
  华晴芳睡够了才起来。人家还是不紧不忙的去伺候自家婆婆,陪着池二夫人用饭说话,娘俩好一番交流之后才回到自己院子听阿福的回话。
  对于那些求见自家郎君的人。芳姐表示她一个女人实在搀和不上男人外面的事情。
  池二夫人听到自家儿媳妇如此知礼懂事,不问缘由的就给夸奖了一番。顺便人家也不搀和男人的事情,所以根本就不知道自家儿媳妇做过多么惊心动地的大事。只少是惊艳内宅的。
  当然芳姐还是吩咐阿福弄了败火的汤水给自家表叔预备着,不知道这池家表叔的承受力怎么样呢。
  对于两个夜晚没有回院子的夫君,芳姐还是很温和的:“夫君辛苦了。”
  男人在外面不容易,女人应该多体谅一些才是。
  紧绷着脸色的池二,听到这温和的问候,脸色缓了缓,自家夫人还是很贤良淑德的。
  然后芳姐捧着汤汤水水的伺候自家夫君先喝上一个水饱,别说着急上火的大半天,池二都没顾得上歇脚呢,别说喝口热茶了,一番动作下来,池二郎的心火败的差不多了。
  华晴芳笑眯眯的看着自家夫君:“夫君这两人太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