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遂人意-程嘉喜-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郁闷的闷哼:“恩。”这是应了。
  芳姐真的不忍心在叫第二声了,老头的脸色比被人强了还难看呢。
  池二郎也是不知道怎么办好,这个大舅哥无论如何那是不敢叫的,算了还是老先生好了:“呵呵,想不到同先生还有如此渊源,当真是可喜可贺。”
  芳姐扭头,小的尴尬:‘呵呵。’
  老先生跟着扭头:“池大人说的是。老夫只是希望贤夫妇在同子孙说道家史的时候,莫要忘了还有我谢氏这么一笔,毕竟谢氏嫡系如今十不存一,能遇到夫人,说说过往,老夫得以安慰平生。”
  芳姐咬牙切齿,死老头子,原本在她面前装的二五八万的,还以为是个长辈们,原来是个平辈,也不知道看上他们池府有什么发展的前途,才非得过来认亲的。不然依着老头的心性,怕是根本不愿意认自己这个妹子的。尽管是表的三百多里地的妹子。
  还真是让芳姐给说对了,若不是看着胖哥将来不会太过拿不出手,不会对不起谢氏这点血脉,谢老头肯定不会给自己弄这么一个表,表,表,表的表妹。平白降低了多少辈儿呀,他老人家吃亏吃大了。
  芳姐磨牙:“老哥哥口风真紧,当初在辽东的时候,妹子可是没看出一丝的不同呢。”言下之意,你当个哥哥可没照顾我。老头默然,就听芳姐接着说道:“若不是池府在京城实在不怎么重要,妹子少不得要误会老哥哥所谓何来呢。”毕竟人情不是时候。
  谢老头冷哼:“不是不怎么重要,怕是立足都难呀,妹子好本事,幸亏妹夫厚道,有容人的雅量,老夫还要多谢妹夫宽宏呢。”
  芳姐瞪眼,若不是池二郎拦着,怕是当场就要说,我爹我兄弟都在呢,轮不到你在这里当大舅子。算那颗葱呀。池二郎死死地拦着夫人:“不敢当,不敢当,夫人真的很好的,不愧是同先生有着一样血脉的姓氏。”好吧一句话两人都沉默了,然后分别掉头,坚决不对视。大有跟你留着一样的血丢人的意思,芳姐磨牙:“不多的稀薄血缘。”老头:‘老夫不跟女子一般见识。。
  池二郎哭了,好好地气氛,说拜就掰了。大先生的气度呢。(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四章 大棋

  为了大梁长治久安繁荣昌盛,必须繁衍生息,增加人口。而这项决策的最重指向就是,寡妇再嫁的问题。
  因为有谢大先生态度分明的立场,在朝堂上,士林里面,又重新掀起了一番风浪。
  不过这次的风浪在如何的大,如何的艰险,华老尚书都安定了,大有稳坐钓鱼台的闲情逸致。
  原本那是朝政同士林礼教之间的争斗,可如今有了谢大先生的出头,直接变成了士林里面两派的争斗,相当于是把事情给缩小到了一定的范围,
  别说是华老尚书对这位大先生印象不错,就是圣人对这位知情识趣的先生那也是充满了好感,这样的大儒才该是被世人推崇的吗。圣人不介意给知情识趣的人增加点筹码。
  本来想着不过是做个面子的事情,因为这个,圣人三不五时的要把先生给宣进宫里,表示一下他老人家对先生的看重,对士林的重视,
  当然了也是表明了一种态度,为了大梁,为了长治久安,为了他大梁的王朝千年万年长,他老人家坚决要发展人口的。
  至于百家之争的学说问题,反倒再次沉寂了,毕竟这争了这么多年都没有个说法的事情,只要有了新得舆论潮流,新的话题,士林的士子们也不会在三纠缠的,
  没看到几百年,几千年过来,无论哪家的学说,那都是由着掌权的君王推崇而定吗,说白了,没有能够影响君王影响力,说什么都是白搭,不管你推崇的是哪家的学说。
  华老尚书在事情沉寂之后,终于醒过闷来了,本来以为会被人扔臭鸡蛋,从此被清流们鄙视到底的一件事情,不经意间发展方向转向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
  一直到这位影响了大梁整个北方的文学大儒,入京,舆论的话题又重新回到了最初,不过是几日的时间,这件事已经跟华府没什么直接关系了,整个京城都跟着沉寂了。
  老尚书都不知道事情怎么发展到今天能够还如此怡然自得的。
  从前段时间,人心慌慌,连个店小二都要对学说呀,法度呀,说上两句的热闹场景,变成了如今大家见面点头颔首研究学问,再也不非议乱七八糟的问题,怎么都让老尚书觉得神奇。
  要是想不到,这后面肯定有幕后黑手推动,老尚书觉得的对不起这么多年的政治生涯。
  自己怎么就这么愚钝,到现在才看明白呢。看看人家谢老先生,在京城,一场,又一场的讲学,每次都带动了士子们的风向。舆论如今渐渐脱离了最初的礼教之争。
  老先生的演讲都在提倡让这些士子们到处走走,看看民生,不要坐着空谈。
  如今的话题已经偏离的原本这些士子们聚集京城的原因,很远很远了。
  老尚书坐在书房里面想明白这些,后背都被冷汗给浸湿了,扒拉扒拉这件事牵连的人,还有能做这件事情的人,这件事情老尚书锁定的人物方向,怎么都是倒霉孙女。这事也就她干得出来。
  老尚书的老手都有点颤抖,嘴唇哆哆嗦嗦的,这幸好是个丫头,若是个郎君,他华府将来怎么样还不一定呢,这就是个天生的祸患呀,她就怎么敢呀。
  不过不得不承认,在玩舆论上,还真是没有比这孩子更得心应手的,想想当初的段氏,不也是如此被年仅十几岁的芳姐给逼出京城的吗,
  还有如今的二儿媳妇冯氏,更是这丫头用见不得人的手段给娶进来的,知道事情原由的老尚书,每每看到这位二儿媳妇都有些底气不足,羞愧呀。
  弄得现在华府的两个儿媳妇都看出来这位妯娌得他老人家看重,就差说他老人家偏心了,天知道老尚书真的就是觉得对不起人家冯老御史呀,
  让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拍着桌子把孙女给抢过来,当初的冯老御史什么心情,老尚书那是真的能够理解。
  到现在倒霉孩子在他眼皮子底下玩手段,那个得心应手,他老人家到现在才看明白,现在已经不是能理解当初冯老御史的心情了,那是真心的体会到了,怎么就那么糟心的恨不得撞墙呢。
  死丫头,老尚书恨的咬牙切齿的,交个底也好呀,。这要是让圣人知道了,别说是华府,就是谢老先生也扛不住,当圣人,当朝堂是什么呀,怎么就敢。
  老尚书在书房里面转了至少三十圈,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匆匆的去了池府,
  芳姐:“祖父大人怎么这么好的心气,这个时候过来,莫不是想要看四娘怎么玩泥巴吧。”
  最近因为外交不怎么活跃,芳姐又把制陶烧磁的兴趣给拾翻起来了,这么繁荣的京城,这么精致的池府里面,被芳姐愣是弄了一地方,开辟出来一个玩泥巴,烧泥巴的地方。
  对于这种败家,没有什么档次,不怎么高雅的的事情,老尚书多看一眼都觉得糟心。
  冷着脸:“少废话,同老夫来书房。”
  芳姐咋舌,这老头有一段时间没有跟自己摆脸色了,这是又吃错药了,
  还是乖乖的在老尚书身后,去了书房,顺手很有眼色的把身边的丫头还有伺候的小厮管事什么的都给打发了。
  老尚书多少松口气,还是知道轻重的吗。也不是那么不堪就要。
  芳姐亲手给脸色依然很长很长的老尚书斟茶倒水,心里安慰自己,就当是孝顺自家老爹呢,知道他这么孝顺祖父,老爹总是安慰几分的,真的只是给老爹面子,
  这老头的脾气说来就来,还不如个经期不稳定的女人呢,芳姐觉得够够的了。
  笑脸相迎:“天干物燥的,人最容易上火了,祖父喝茶,苦丁的败火的很。”
  老尚书嘴巴抿成了一条线,盯着芳姐,昏花的老眼里面全是温怒,芳姐把苦丁茶往前推了推,
  这个玩意真的适合老尚书呢。看看老头眼睛都红了,一看就知道火大。
  老尚书的嘴巴终于动了动:“你可还知道天高地厚,你可还知道妇德那是什么东西。”
  芳姐坐下,自己端茶慢慢饮用,这话问的好多余,妇德那玩意她从来就没有过,为了安抚老尚书过半天才斟酌的说道:‘相夫教子,孝顺长辈,友爱兄弟姐妹,四娘自认做的都不错,若是祖父觉得四娘有那样做的不足,只管明言,四娘定然改过。’
  老尚书被孙女一句话给憋回去了,从丫头嘴里说的这几样,还真就是挑不出来毛病,转脸再次发火:‘放狗屁,妇德那么博大精深,你就知道个皮毛,就敢如此狂妄。’
  芳姐跟着说道:“祖父高见,四娘同祖父对妇德的浅见一样,除了相夫教子,孝顺长辈,友爱兄弟姐妹之外都是放屁。”
  老尚书一巴掌拍下来,桌子上的苦丁茶四溅,这倒霉孙女说的是什么呀,他们华府花重金请来的女先生,十几年就把府上的娘子给教导成这样吗。多糟心的认识呀:‘,你你你’
  芳姐赶紧起来给老尚书顺气,在这里给气出来一个好歹,对不起自家老爹:“您消气,您顺顺气,孙女那不是顺着您说吗。”
  老尚书心率加速,连一句连贯的话都说不出来,只能对着芳姐瞪眼。
  芳姐再次检讨:“不是您说的,是四娘说的,是四娘说的,不会冤枉您老人家的,不气不气呀。”
  老尚书觉得心衰,好半天才勉强挤出来一句:“关键是认识是错的,我华府几十年的培养,怎么就把你教成这样呀,老夫愧对祖宗呀。”
  说完竟然嘤嘤而涕。真的老了,力不从心,也不知道还能看着这丫头几年,往后万一把他华府给连累了可怎么对得起祖宗呀。老先生觉得这个孙女的存在,让他的后世子孙特别没有安全感。
  芳姐心软,看不得这个场面,老头老了老了还学会了一哭二闹三上吊了。还有没有消停日子过了,顺着老尚书的后背给老头顺气:“哭出啦也好,梳发下情绪,就不那么激动了。”
  老尚书跟憋屈了,芳姐:“不过也得适可而止的,您老人家想开些,是四娘学的不好,跟您没关系的,您把银子花到位了,先生讲的也不错,不过是四娘见识稍微高端了些而已,您真的没有对不起祖宗,就是有,也是我爹的不是,没把四娘生好不是。”
  老尚书被说的什么心气都没有了,竟然很不和适宜的说道:“那是你娘生的不好。”歪楼了,又歪楼了。老尚书郁闷死了。
  芳姐给老尚书顺气的手,都停下来了,老头太不厚道了,人死不言非,怎么还望死人身上扣帽子呀。
  老头抬眼,芳姐心说算了,还是顾着活人吧,何况自己也没什么不好:“是,跟我爹没关系,孙女事天神地养的如此见识不凡。”倒也没有把自家娘给绕进去。
  老尚书捂脸,就知道这趟来的多余,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还有就是刚才哭的太专注了,现在收场好像有点丢人。
  接下来怎么办呢,老头发愁死了。
  芳姐不知道老头的尴尬啊哄儿子一样的劝导:“您往开了想,不是多大的事。”
  老尚书:“放屁,你当多大的事呀,你怎么敢呀,京城,朝堂,舆论,你当成什么了,你当是你池府的后院,还是咱们华府的后院呀,你怎么就敢把场子铺的这么大呀,收不了场怎么办,自古至今最难掌控的就是人心,就是舆论,你这事在玩火,你把我华府,把池府,把你放在心尖子上的爹,夫君,儿女,都置于何地呀。有没有想过后果呀,你哪来的胆子呀。”
  芳姐:“我做什么了呀。你不能乱扣帽子呀。”
  老尚书气的再次瞪眼:“你敢说,外面的言论不是你一手引导的,你敢说老先生来京城不是你提前布置的,你敢说如今的局面不是你弄出来的。”
  芳姐:‘说什么呢,您真的高看孙女了,谢大先生,那真的是赶巧了,其他的那也是因势利导,见机行事,我有多大的本事,能够引导舆论走向呀,让圣人知道还不得分分钟的把我灭了呀,我作死呢我弄这种事情呀,您想多了,真的想多了,回府好好地睡一觉,情绪平静了您就明白了,我一个妇人,我哪来的这天大的本事呀,天下的士林能听我一个妇人的吗。何况当时的情况,在差能差哪去呀,还能在坏吗’
  老尚书被芳姐说的也觉得不太可能,可不是这么回事吗,或许真的是想多了。
  晕晕乎乎的被人送出来池府。回到华府,休息过后,老尚书仔细琢磨,尤其是芳姐最后一句话,就知道又被倒霉孙女忽悠了,怎么就不是她了呀,当真是小瞧了她。
  要是没有最后一句话没准就信了呢。
  老尚书暴怒的把芳姐送的一套笔洗都给砸烂了:“老人呀去门房告诉他们,看到四姑奶奶给老夫把们关紧了,谁把她放进来,老夫就把谁发卖了。”
  管家低头应准,对于这个都不当回事了,老尚书若是隔段时间没对着四姑奶奶发脾气才怪了呢,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为难的就是他们这些下人呀。
  芳姐把老祖父送走以后,也无心在搞艺术了,真心的有点高兴不起来,虽然这件事情是平安过度了,可想想其中的凶险,却也让人后怕。
  芳姐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有错,不维护自家人,难道夹着尾巴让人收拾就对了吗,只不过是自己的手段确实激烈了几分。牵连的面确实太广了点。真心的就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把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事都给牵连了进来。难道这就是穿越者的招事体质。
  芳姐从这件事情总结出来的结论就是,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就是当初对于定国候一脉,太过不当回事了,原本这家人不过是恶心人而已。原来这种恶心也能带来后患的。好在痛改前非还不晚。
  想起定国侯府,芳姐有了老尚书一样咬牙切齿的冲动。
  还有就是,或许这件事情真的挺对不住这些老人家的,比如他家老祖父细腻的神经,还有他家老哥哥严禁的学识态度。(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五章 做媒

  芳姐本就是一个恩怨分明的性子,不轻易的招惹事,可这要是被人欺负到头上,绝对是灭你全家的性子,轻易不动手,动手就要对方伤筋动骨的。
  对于定国候府芳姐一直都当笑话看居多,毕竟没有什么切身体会,虽然做事恶心了些,不是都被她给挡回去了吗。
  可这次不同,若不是他们在京城多少还有那么点能量,说不得就让对方给挤兑死了,对于定国候府,芳姐算是真的记恨在心里了。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得把定国侯府给整治了。
  当初段氏用阴谋也好,阳谋也好,终归是被芳姐给收拾了,那是因为里面有一条人命在,她娘虽然自己噎死的,可终归因由在段府身上。芳姐当初一点都不手软。
  定国候这里,芳姐一时间还不太好拿捏分寸,夫君同他自然是一条心的,可公婆还在,毕竟是老公公用半辈子维护了家族。芳姐要考虑一下老公公的心情。
  芳姐没打算轻饶过定国候府,定国侯同夫人也没准备就这么轻轻地放过他们二房。
  定国候这里已经是强弩之末,以他的心智也想不出来什么出奇的法子了。除了嗑药,暴虐的要儿子,那真是做不出来什么事了。
  可定国侯夫人那里不知道怎么就走通了太后的路子,
  要说太后也是年岁大了,有些昏聩不然肯定不会见这么一个在京城里面声名狼藉的妇人。
  可偏偏事情就让定国候夫人给折腾出来这么点眉目。
  定国候夫人的娘家说起来,虽然没落了,可毕竟和也是出挑的大族。在宫里同太后搭上话也不是那么为难。何况还有老定国候夫妇的情面在呢。
  定国候夫人收拾的体面,不过面容憔悴,一副痛失爱子,活着痛心,死不瞑目的样子。让人看着可怜三分。
  太后岁岁数大了,心软的很:“早些时候,哀家听说你身有疾,为了让你安心养病才没有召见你,怎么就成了这般模样。”
  比定国候府磋磨了小一年的定国侯夫人如今聪明多了,对着太后,趾高气昂什么的都收敛了起来,知道以哀兵之态视人:“是臣妇让太后担心了,臣妇不敢饶太后清净。”
  太后:‘当初老定国侯夫人在的时候,时常过来陪哀家说说家常的,你这般模样倒是哀家没有替老定国候夫人看顾好你。万事你还要往宽了想。你还年轻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
  定国侯夫人眼泪瞬间就掉下来了:“臣妇失礼了,冲撞了太后。”
  太后点头,这人还知道规矩,看来不疯呀,对着这么一个才没了儿子的妇人忍不住同情:“好了莫要如此,算不得失礼,人之常情吗,不过你哭过,就要打起精神过日子才是。”
  定国侯夫人:“谢太后垂怜,您知道,我们夫妇就这么一个独子,大朗走了,我们夫妇两个念想都没了。臣妇是在痛心的很。”
  太后:“你该看宽些才是,过继个族里的孩子在膝下,总是个念想的。”
  定国候夫人擦擦眼泪:‘谁说不是,臣妇也是这么想的,就是侯爷也有这个意思。您也知道定国侯府毕竟是先祖拼着血汗打下的家业,臣妇同夫君不能因为一己之私,把定国侯府至于难堪之地,过继麟儿自当要谨慎一些,若是职位膝下承欢,倒也随便,臣妇有子在身边就足以。可毕竟是祖宗基业,不得不慎重,要对得起圣人对定国候的信任看重才是。’
  这话说的太后频频点头,就不知道定国侯夫人是不是把一辈子的聪明劲都用在这一刻了。
  太后:“说的很是,合该面面俱到。”
  定国侯夫人:“定国侯府虽然家族庞大,可看着能撑起家业的也就是二房的郎君有些出息,二房亦是独子,臣妇再怎么无德也不好同弟妹抢儿子的。”
  定国侯夫人现在对池二郎恨得要死,怎么会把定国候世子的位子给他呢,不过这时候说出这来这话到真的让人认可。
  太后都对这位传说中精神不太好的臣子之妇多看两眼:“都是当娘的,你能如此实属不易。”
  定国侯夫人嘴角含笑:“只要我定国候府能传承下去,能够有个撑得起门楣的,我们夫妇那是不会介意下任世子是不是过继在膝下的。臣妇虽然愚钝,这点道理还是明白的。”
  太后:“难得,难得。竟不知道你如此通达。”
  定国侯夫人:“臣妇只是想着,有个小儿承欢膝下,能够贴心的抚慰一下痛失爱子的哀痛而已。也就只有这点奢求了。”
  太后:“这么说你是有看上眼的。”太后还是愿意成全一个可怜的妇人的。
  定国侯夫人:“大朗的身子不好,臣妇现如今就想要个健壮的懵懂小儿就好。二房虽然独子,不过二郎膝下两子,不拘哪个,臣妇都喜欢得很。每每见到都舍不得挪眼呢。”
  太后沉吟,脸色稍有为难:‘二房,可是小池大人府上的郎君,就是同老尚书府上结亲的那个呀。’
  身边的老嬷嬷:‘回太后话,正是。‘
  定国候夫人脸色瞬间闪过阴鸷:‘可不就是吗。太后真是好记性呢。’
  太后说的比较委婉:“呵呵,这个怕是不太好,论起来,那孩子该是孙子辈儿的,岂不是乱了辈分。”
  定国侯夫人:“还请太后垂怜,大朗身后连个香火都没有,逢年过节的臣妇尤其沉痛,臣妇想着,若是能过继在大朗的名下,将来大朗也好有个香火在。都是我这个当娘的在奢想。”
  说完就嘤嘤而涕。哭的太后老人家的心都是酸酸的,要说换个人家,太后就能做主过继了,又不是独子,还是在本家过继,没什么不好。
  可这事涉及到朝臣还是老尚书同朝堂上一世无双的华侍郎,太后老人家身在后宫都知道这位华侍郎对闺女多娇宠,把人家儿子过继,那是摘肉。
  太后琢磨着,这么一个护犊子的父亲怕是不愿意,就是华府怕是也不干的:“这事怕是不妥,这种事情还要你们双方都愿意,商量妥当方才香甜。将来孩子也不会为难。你也是当娘的,合该体谅一下当娘的苦楚,不管膝下几个孩子,那都是心头肉的。”
  看吧混了半辈子的政治圈的女人,就是这么敏感的神经,瞬间就把话风给收回来了。
  定国侯夫人心下冷笑,就不知道这华府在皇家的分量这么重,用鼻子孔想也知道,老太后前后见解不一,忌讳的是什么。
  定国侯夫人擦擦眼泪,一脸的懂事听话:“太后说的是,都是当娘的,我怎么能这么做呢,臣妇也不过是个念想,想想而已,所以就没同二房提过。何必让小辈们在受臣妇的苦楚呢。”
  说了人家也不同意才对。没看到还没轮到华府的小贱人出手,那二房的弟妹就开始防狼一样的防着他们了吗。
  太后:“你懂事就好,都体谅体谅就好了。还是再作打算吧。”
  定国侯夫人:“谁说不是呢,臣妇是真的喜欢那侄媳妇,臣妇想着,既然不忍心让侄媳妇摘肉割心的,不如让二郎肩挑两房,臣妇也没有什么念想,只要能生个孙子,有个香火就好,虽说是肩挑两房,可也就是那么说说,定然不会让侄媳妇难做的,臣妇的娘家侄女是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