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家媳妇日常-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这等温情,也是人歇息时,心灵最好的港弯啊。
  当然,夫妻二人谈话,歪楼歪远了。
  尔后,在夫妻二人都是松开了对方后。朱高熙才是笑道:“南征的事情,这朝堂上是提了。其实,二弟、三弟也应该是看出来了父皇的倾向。所以,他们应该想挣得功劳,在父皇面前好好表现。”
  “三弟也许想有功劳,得了更好的藩地。”
  “至于二弟,我觉得他应该是在找法子表现自己。他应该非常不甘心。”朱高熙说这话时,也是有些戚戚然。
  朱高熙自然清楚着。
  他的二弟朱高晸应该真不甘心的。毕竟,他的二弟对于东宫的储君之位,一直是视为囊中之物的。
  当然,前题是扳倒了他这位兄长。
  朱高熙的本事,自认为是不高的。所以,朱高熙的性格就是够稳重,当然,也可以说够保守。这些年来。
  朱高熙行事,就是踏踏实实。
  这样的朱高熙功劳是没多少的。不过,苦劳还是有的。
  当然,这样的坏处,就是不够显现了来的才干。但是,也有好处,那就是不容易让人抓住了小辫子。也不容易招来了大大的麻烦。
  若有小问题,凭着朱高熙的身份容易解决的。
  于是,朱高熙这些年来,那就是表现出来了一个守成之君的性格。开拓,他没份儿,守一份家业还是可以的。


第229章 
  南征。
  自然是因为南边不太平了。
  当然; 这也不算什么大事。毕竟; 对于庞大的大周朝而言; 南边的事情在朝堂上的重臣们眼中就是次要问题。
  真正的大事儿,应该是正国本,立太子。
  是的。
  最近的朝堂上刮起了一阵立太子的风潮。这风到底从哪儿起来,如今有门道的人都知道。这风啊,是从言官那头刮起来的。
  当然; 出头的人更简单,是一位永和二年新登科的进士。
  至于这位进士背后有谁?
  嗯。人人都清楚。
  这位进士是徐氏一族的女婿。这背后自然就是徐皇后的家族。是皇帝的岳父家。要说,这中间没永和帝的意思,朝臣是不信的。
  燕京、皇宫。
  御书房内。
  永和帝正在批奏章; 至于他的御案前面,是立了三位皇子。朱高熙、朱高晸、朱高孜三兄弟,皆在这儿立着; 似乎在等待了永和帝的一声吩咐。
  事实上是永和帝把儿子们晾那儿,一直没给了一个准话儿。
  过了多久?
  许是许久吧。
  永和帝批完了奏章后,才是搁了笔。
  这时候; 永和帝端了御案上的茶盏,小小的饮了一口,再度搁回了茶盏后。永和帝说道:“高晸、高孜; 你们兄弟二人都有意南征?”
  “回父皇; 儿臣自请南征。”
  “儿臣亦是。”
  朱高晸、朱高孜兄弟是一前一后,都是表了态度。
  永和帝听了这等话,把目光转向了长子。永和帝又问道:“对于你两个弟弟的意愿; 高熙你如何看?”
  “二弟、三弟好勇尚武,实乃我皇家的好男儿。”朱高熙说了这一话后,恭敬的继续回道:“儿臣以为,一切唯听父皇圣裁。”
  “当然,儿臣也有一点点的浅见。”朱高熙表了态度后,说了自己的看法,朱高熙道:“父皇,儿臣以为,南征之事,不可草率。南边山林之地,瘴气迷漫,大军征伐前,还需要更加详细的探查清楚南藩小国的情况。若能多得当地的助力,想来征伐一事,更为妥当一些。”
  “至于是征是伐?全由父皇一意圣裁。二弟、三弟若愿随军南征,当为我皇家表率,此乃佳誉美谈。”
  朱高熙的态度就是朱高晸愿意去,当然好。朱高孜愿意去,更好了。
  两个弟弟一心想立功劳。
  可问题是他父皇怎么想?
  朱高熙想表现出来的,只是一个兄长的态度。他这个兄长啊,一定是支持了弟弟意愿的。
  “是吗?”
  永和帝淡淡的说了两字。
  “南方夏秋两季,皆是雨季绵绵。唯有春冬两季,才合适大军征战。这大军南下,非是一时之功。此事,还是再议吧。”
  永和帝最终,和了稀泥。
  显然,永和帝对于南边的小藩国在边境招惹来的麻烦,还是暂时准备按下不提的。
  至于心头的火,永和帝还是要出一出的。
  不过,不是现在。
  帝王一怒,兴兵伐之,可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永和帝自己也是战上场挣得了许多功劳的帝王。对于草原,永和帝和他的军队是熟悉的。可南边?
  南边就未必了。
  大周朝,天下十三州。
  南北的风土人情是不同的。南北的气候更是不同的。
  大军打仗又不是一拍脑袋就能成的事情。没把握前,永和帝自然不会轻易的开了战端。就是要打,也得让手下的拱卫司出动,把情况摸清楚了再谈。
  大军不动,情报先行。
  永和四年。
  春。
  三月三,风光秀美时。
  永和帝这一天没在燕京城的皇宫中。
  这一位帝王去了城外的灵谷寺。
  寺里的道衍和尚接风了帝王的到来。永和帝在灵谷寺中,给佛主上了香。然后,就是由得道衍和尚陪着用了斋饭。
  饭后。
  饮茶之时。
  禅室之内。这宾主二人静座着。
  檀香袅袅。
  “事情查得如何了?”
  永和帝慢慢的问了话道。这时候,永和帝的语气是平静的。平静的他自己都以为,其实,也许他想知道的答案,他早就知道了。
  他只是在求证了,自己的猜测。
  “按圣上的吩咐,有眉目了。”
  道衍和尚恭敬的回道:“一切如圣上吩咐的查证。此事当是灵仙道姑以妖法诱惑了德妃,由德妃在后宫之中使用了秘药。”
  “皇后娘娘之死,与二十八前的事情,还有灵仙道姑确实相互关连甚深。”
  道衍和尚说了这话后。
  就是再度起身,尔后,拿了一个木匣子,恭敬的递到了永和帝跟前的小桌上。
  永和帝这时候并没有打开了小木匣子,而是静静的坐那儿。
  其实,有些答案是经不起推敲的。
  哪怕没有实在的证据呢?
  二十八前的旧事,永和帝很清楚,当年害了皇后的人是谁?与之相关连的人又有哪些?当年的旧事,已经是查的很清楚。
  只是,永和帝一直有些逃避罢了。
  因为,永和帝放不下帝王的自尊心。他不想承认了,曾经还是燕王的他,是一个有眼无珠的男人。
  二十八年前,他爱上的女子,他在意的女子,也许一直拿他当一枚棋子。
  否定自己,从来是一件挺痛苦的事情。
  特别是永和帝这等帝王。
  那又如何呢?
  事实就是事实。
  “朕会让拱卫司配合你,查出来她的下落。”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永和帝拿着那个小木匣子离开了,他走之前,对道衍和尚吩咐了此话道。
  “诺。”
  道衍和尚对帝王的吩咐,拒绝不得,自然是应承下了这一份差事。
  这一年,春末。
  高丽国的使节来大周朝的燕京城朝贺。
  当然,除了高丽国王奉上的贡礼外,又送来了两位高丽国王的义妹。当然,意思不需要多表明了,这是高现国王奉给上国皇帝的女人。
  永和帝这一位自然是收下了高丽国王的贡礼,而且,还是赐了回礼。
  当然,两位高丽国王的义妹,永和帝同样笑纳了。
  如果不笑纳,这不是打了高丽国王的颜面吗?对于高丽国这等一心一意想抱了大周朝粗腿,还是非常听话的藩臣之邦,永和帝是不会扫了对方国王颜面的。
  毕竟,对于草原上的胡人,永和帝一直没安了好心。他可想在草原上开疆拓土的。
  嗯。高丽一个小藩臣,也许有大用,也许没用,谁知道呢?
  至少,这个藩臣是他父皇在时收纳下来的。哪怕为了上国的体面,永和帝也还是要维持一下了东方的传统朝贡关系。
  燕京。
  皇宫。
  元殿熙。
  福娘很头疼。
  两位高丽的国王义妹,注定了的后宫嫔妃啊。问题在于?
  父皇永和帝没说了,给这二人什么待遇?
  福娘疼的地方就在这儿。
  要知道了,后宫不同的品级,那待遇可是万万不同的。
  可这等事情吧,永和帝没发话,福娘又是不敢多嘴的。毕竟,她就是一个大皇子妃,又是一个暂行管理宫务的。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福娘就请这二位高丽国王的义妹,一起住进了曾经德妃李顺姬所居的景仁宫。然后,两人皆是住了东西配殿。
  至于待遇,就按着嫔位给的。
  因为,一宫主位的待遇,没帝王的吩咐,福娘可不敢自己添的。至于再往下了,怕给低了有麻烦,干脆就比主位低一等的正四品嫔位待遇给一给。
  至于后面如何?
  等上面的意思。
  当然,这亲自去一趟,解释一下原由什么,拉一拉关系什么的,也是非常需要的。福娘不想在中间惹了什么误会出来。
  因为,福娘只是一个暂行代管宫务的。
  福娘能认清楚了,她自己的地位啊。
  皇宫,东六宫、景仁宫。
  这东西配殿住进了两位高丽的国王义妹。自然了,应该给的侍候宫人,福娘早早让白嬷嬷亲自安排送过去了。
  这会儿,福娘是带着贺礼去拜访的。
  当然,也是让白嬷嬷先递了话儿的。毕竟,福娘去了,也得给两位新来客一个准备的时间嘛。
  在白嬷嬷的嘴里。
  福娘已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两位新来的所谓高丽国王义妹。嗯,还真是义妹。
  因为,如今的高丽国王他亲爹,就这么一个子嗣。这一位新上位的高丽国王,那是想抱好了永和帝的粗大腿。这是特别挑了高丽国贵族家的贵女,当然,美貌不需要多讲。
  由白嬷嬷亲眼确认过了。
  那容貌当真的千里挑一的好。
  唯一点。
  白嬷嬷当时是这般讲的。
  “那一位权氏贵女的容貌,奴婢瞧着总眼熟。而且,她的做派……对了,奴婢想明白了。这一位权氏贵女,容貌甚像极了皇后娘娘年青的时候。”
  “就是行为举止,也似乎一个模子似乎是的。难怪奴婢总觉得眼熟了。”
  白嬷嬷说了这话时,福娘被咽住了。
  福娘有些揣测了,这高丽国送义妹来的用意了?
  至于另一位韩氏贵女?
  白嬷嬷说法,那就是与权氏贵女恰恰相反。这一位贵女走的明艳的风格。总之,两位高丽国的佳丽,真是春兰秋菊,各有千秋,姿色都是绝代佳人。


第230章 
  福娘到了景仁宫。
  二位新来的高丽贵女; 皆是出迎。
  相互见礼时。
  福娘从这二人的说话谈吐间发现; 嗯; 不像是外藩之女。到真是有些大周朝贵女的气质。还别说,若不是有人提及了,这是外藩的女子。
  福娘还真会以为,这就是哪户中原豪门出来的闺秀。
  “我此来,也是向二位贵女道一声抱歉。慢待二位了。”福娘态度是诚恳的。当然; 权氏贵女、韩氏贵女因为新来大周朝,肯定是不对大皇子妃张氏福娘有什么不满的。
  相反,两位贵女的态度非常友善。
  不光福娘的贺礼,二人是收下了。同样的二人也赠了福娘回礼; 当然,是高丽的特产什么人参珍珠之类的。
  福娘也是乐呵呵收下了。
  当然,也是这时候; 福娘打量了两位高丽来的女子的容貌。
  凭心而论,两人真的非常的美。福娘在二人面前,只是说声抱歉。她给大周朝的女子容貌拉了低分啊。
  当然; 至于那位权氏贵女,福娘是仔细的观察了。
  容貌嘛,与她印象中的婆母徐皇后似乎并不是特别的像啊。可白嬷嬷却是肯定了; 说像极了年轻时候的徐皇后。
  至于做派?
  倒真是温柔着。
  就是说话时的语气; 福娘听着,也有几分婆母的那种温婉来。
  当然,就是少了一点气势里暗藏的那等骄傲。
  没错。
  就是那种源自于灵魂上的骄傲。福娘与她的婆母徐皇后相处这些年了; 福娘就有些小发现。她发现,她的婆母徐皇后看着是温柔的女子。
  在对待了公婆永和帝的态度上,更是一等一的贤惠。但是,这应味着,她的婆母徐皇后就真是性子绵软之人。
  恰恰相反。
  福娘从她的认知出发,她的婆母徐皇后的真正温柔,只对着永和帝一人。而平日里挂在了脸上的温柔笑容什么的,全是掩饰,又或者一种习惯的面具。
  因为,真正的徐皇后是骄傲的。
  源自灵魂的那等骄傲,温柔什么的。除了真正她在意的人,旁的就只以这种温柔来做了隔离,隔离了,也让那些她觉得她不想与之交往更深者,永远踏足不了她的画定范围的圈内。
  “往后,若是二位有什么麻烦与问题,尽可差人告知于我。”
  “因父皇的吩咐,这后宫的宫务暂时由我来管着。”福娘大概的解释了一下,她这个后宫暂时的管理人,还是愿意管事儿的。
  对此,权氏女和韩氏女皆是同声谢了福娘的美意。
  尔后。
  福娘自然是告辞了。
  福娘的来意,就是表明了一个善意的。既然目的达到了,她也就是不担搁了时辰。
  福娘告辞后。
  这等消息在后宫,没瞒了谁的。
  应该知道的人,皆是知道了。
  要说起来,后宫添了两个女子,对于福娘、解氏、齐氏,这三位皇子妃而言,还算不得大事。可对于黄淑妃、吕贤妃,还有李才人、吴才人,这四位后宫的嫔妃而言,就是真正的大事了。毕竟,后宫之人,从来是僧多粥少啊。
  又过了三天。
  永和帝身边的贴身太监传了旨。
  高丽国来的两位贵女,皆是被册封为了嫔。一个自然是权嫔、一个就是韩嫔。
  至于原来的李才人、吴才人,这一回也沾了光。同样升了品级,让永和帝给册封为了李嫔、吴嫔。
  如此,后宫的格局,就成为了二妃四嫔。
  这事情微有波澜,不过,也没引起了太大的波动。因为,永和帝没进了后宫,召了哪位嫔妃侍寝什么的。
  这位帝王还是歇在了乾清宫,天天当了勤政的帝王。
  既然两位高丽国的贵女有位份。福娘是心头轻松了许多。毕竟,她当初给的待遇,还算是没出了漏子。
  如今的权嫔、韩嫔,倒也是享受了她们应该享受的位置遇待遇。
  永和四年,夏。
  午后。
  小憩醒来后。
  福娘瞧着同样是睡得饱饱得,精神头挺不错的小闺女。她就是逗乐了小闺女,这般是打发了时间。
  就在福娘与小闺女这一对儿母女之间,是相互逗乐儿时。
  白嬷嬷进屋了。
  “皇子妃,刚来的消息。”白嬷嬷凑近了福娘身边,小声的回禀道:“圣上在御花园散步时,遇上了刚巧出来的权嫔。”
  “哦。”
  福娘挑眉。
  “这夏日的太阳,还是烈着呢。权嫔出了景仁宫?也是巧啊。”
  福娘表示,这真是巧着,才有鬼呢。
  “算了,算了。这后宫的事情,咱们还是不多管了。看一看明天后,又有什么新情况吧。”福娘对白嬷嬷笑了,说了此话道。
  “诺。”
  白嬷嬷应了诺。
  福娘不在意,因为,这是上一辈儿的后宫嫔妃事。福娘只是皇家的儿媳妇,她就是暂时管了后宫的宫务。她也得谨守了本份的。
  有些事情,不归她管呀。
  所以,福娘也不在意了,后宫是哪一位嫔妃真得宠。
  很简单的道理,这一切的事情发展,得看了永和帝的意愿。
  御花园。
  永和帝在突然见到了权嫔时,愣神了好一下。
  这时候,永和帝的贴身太监自然是凑近了帝王的身边,小声提醒了权嫔的身份。永和帝微皱了一下眉头。
  他望着给他行礼的权嫔。
  似是不喜,又似是追忆什么。
  良久后,永和帝才说道:“起吧。”
  权嫔起身后,望了一眼帝王。那目光里,有天然的崇拜,当然,更多的还是惊讶与好奇,那一双如水的眸子,全然写满了天真与纯粹。
  这一双眼睛,在永和帝看来,太像了。
  太像了当年,刚刚嫁进了燕王府的燕王妃。
  不是后来的徐皇后,而是当年的燕王妃,那个刚为新娘子时,还是万般娇柔,又带了纯真与骄傲的少女。
  “你是权嫔?”
  永和帝问道。
  “回圣上,妾是您册封的权嫔。”
  权嫔温柔的回了话。她的宫规距,也是依着礼仪。倒也是让人赏心悦目的。
  特别这一个夏日时,她穿着月白色的宫妆,就像天空的那一抹宁静,让永和帝一眼见了,又是微微愣神。
  永和帝这时候,免不了追忆曾经。
  “跪安吧。”
  永和帝最终,只是简直的说了三字。然后,在权嫔微微的吃惊神情里,直接离开了。权嫔自然依着宫妃的礼,对帝王的离开,行了跪安礼。
  只是,在眼眸子里,权嫔有些不解。
  她总觉得,帝王似乎对她的出现,并没多少的欢喜。
  这一路,回了景仁宫。
  权嫔有些闷闷不乐。
  “小主,您可是哪儿不舒服吗?”待权嫔回了寝殿后,分到了她身边的大宫女就是关心了话道。
  “无事。”
  权嫔摇摇头。
  权嫔坐那儿,思了良久后,才唤了宫女,问道:“我的容貌是不是不合了圣上的喜好?”
  “怎么会?”宫女表示吃惊。
  权嫔摆摆手,最后,让宫女退下了。
  权嫔是权氏一族专门培养出来的贵女,自然不是傻子。可她今日瞧得出来,永和帝似乎对她有了心结。
  若如此,她还能在帝王的后宫中谋得宠爱吗?
  在来大周朝之前。
  权氏一族的倾力栽培,让权嫔以为,她进宫后,就能迎得了帝王的宠爱。为家族,为高丽母国,迎得了上国帝王的欢心。至少,若她得宠,权氏一族在高丽的地位会更加的稳固。
  她同母同父的庶出弟弟,一定能更有前途。
  如今进了上国皇帝的后宫。
  权嫔却是失望了。
  这般久了。她居然没有侍寝。
  后宫之中的某些风声,权嫔其实也是听了一些的。毕竟,她和韩嫔之间,也算得攻守同盟了。想到这些后。
  权嫔就是起身,准备去了对面配殿的韩嫔那儿坐一坐。
  至少,在这个陌生的国度。
  权嫔只有在韩嫔那儿,能谈一谈故国家园时,那些少女时乐事。
  乾清宫。
  永和帝从御花园归来后,就到了乾清宫。
  帝王这时候,没有处理了政事。而是在御书房后的小寝屋中歇息。
  这时候的永和帝在想了许多的往事。
  最终,帝王吩咐了他的贴身太监,去查查那位权嫔。
  “太巧了。”
  是的,太巧了。
  那位权嫔太像了他的皇后呀。而永和帝是一位帝王,帝王自古多疑心病的。永和帝也不例外的。
  不过,在此之前。
  没弄清楚了权嫔的背后是否有隐情前?
  永和帝觉得,那个权嫔就先搁了一边吧。
  次日。
  福娘就知道了。
  权嫔巧遇上了永和帝。然后,当天的永和帝没动静。权嫔的巧遇,也就是一回巧遇,跟石头落水里,没什么动静一样的过去了。
  不过,波澜还是有的。
  这不。
  五月末。
  福娘一日晌午后,正是准备亲手给五个儿女做了荷包时。
  白嬷嬷来禀话了。
  “皇子妃,出事儿了。”
  福娘搁下了手头的女红。她可不想不注意时,被针刺到了手指。到时候,伤到了,疼得是自个儿。
  所以,搁下了女红和针线后。
  福娘才开口问道:“究竟出什么事了?”
  “权嫔、韩嫔让吕贤妃给罚了跪,在御花园的凉亭里,两人都受了罚。”白嬷嬷禀了话儿,说明了究竟是何事。


第231章 
  福娘听着白嬷嬷讲的话; 也是沉默了一下。
  片刻后; 福娘才说道:“这事情咱们管不了。”这是实在话。吕贤妃什么身份; 大周朝的勋贵出身,又是堂堂正正的正二品一宫主位娘娘。至于权嫔、韩嫔两人,是高丽小国进献而来的女子,就是册封了正四品的嫔位。
  那又如何呢?
  这权嫔、韩嫔一回侍寝也没有。
  可以说,在后宫之中; 没后台没宠爱,吕贤妃想捏捏,还是很正常的。特别是权嫔还专门去巧遇了一回永和帝。
  若是那一回后,权嫔得宠了?
  这事情自然就是算了。毕竟; 得宠的嫔妃,是没人想得罪的。
  可权嫔不得宠啊。不得宠的权嫔自然就是注定要被人秋后算帐了。这不,吕贤妃就是出手了。什么被罚了?
  呵呵; 后宫的女人之间的争斗,真是依着宫规想鸡蛋里挑了骨头,还是容易的。毕竟; 官大一阶压死个人嘛。
  “嬷嬷,算了,我就当不知道罢了。”
  福娘最后; 对白嬷嬷说了这等话。
  白嬷嬷先是一愣; 随即笑道:“皇子妃说的是。咱们确时也应该去多管了后宫的事情。不知道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