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家媳妇日常-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莫名的,这位所谓的世外高人是打了一个寒颤。
  诸算子忙念一声道号“无量天尊”。然后,诸算子施了一个道家礼,道:“殿下美意,贫道心领了。贫道这人,还是一心向道。若真有美差,不若给了他人,也是分润更多的功德于人间。此是无量善事矣。”
  诸算子的漂亮啊。
  朱瞻元听后,笑了。
  随后,朱瞻元揭过了一桩话,没再提起了此事。
  永和八年。
  夏初。
  朱瞻元从南边回了燕京城。
  这时候,燕京城已经有暑气袭来了。
  福娘在毓庆宫,再见了长子瞻元时。福娘是惊呼出了声。
  “你黑了,瘦了,这……”福娘忍不住起身,上前就是搂抱了一下长子。
  朱瞻元这时候的身高,可比亲娘高啊。可他还是孩子一般,矮了身子,让亲娘抱了一回。他回道:“儿子在南边挺好的,一切都顺利。”
  “不,你必是吃了苦头的。”
  福娘这时候松开了长子,然后,仔细的打量了长子瞻元后,非常肯定的回了此话。她的手,指过了长了的眉,长子的眼。
  还是那一张熟悉的脸,有像她的地方,有像夫君的地方。
  这是她的长子瞻元啊。
  “这一切都掩不了,你这孩子在南边是受苦了。”
  福娘看得出来,长子的脸上带了风霜之色。他的肌肤黑了太多,也是粗糙了许多。特别是福娘搂了长子那一下。
  福娘感觉到了。
  长子似乎身形更加的比她这个当娘的高了。
  “娘。”
  朱瞻元唤了一声,这时候,他挺享受了亲娘的关怀。
  “坐。跟娘讲一讲,你在南边的事情。你家书之上,总报了平安。可娘知道的,你定然是遇上了太多的事情。”
  福娘这般问了话。
  朱瞻元听了亲娘的话,便是讲了南边的事情。
  当然,就是春秋笔法,某些遇上的困难,也是一笔带过。倒是一些有趣的事情,朱瞻元更乐意详细的讲了。
  除了福娘这个亲娘,旁边听得有趣的还有朱瞻元的三个弟弟、一个妹妹。
  至于朱瞻元的媳妇孙英娘,以及儿子朱晰玉呢。
  就是在朱瞻元讲到了话儿一半时。孙英娘抱着来了毓庆宫。
  “英娘,看看,瞻元回来了。”福娘对长媳招招手,笑道:“快,把晰玉给瞻元这个当爹的抱抱。话说,瞻元还没瞧见了他的大胖儿子吧。”
  福娘这时候心情不错。
  就是旁边的朱瞻元兄弟们,也是打趣了大哥。
  “嫂嫂,得让大哥抱一抱小侄儿。小侄儿多可爱的孩子,大哥没仔细瞧上一眼,唉呀,今个儿补上,全补上。”朱瞻亨这个二皇孙在旁边凑趣儿。
  “小侄儿特像大哥。”
  朱瞻利这个三皇孙也补充了一话。
  朱瞻贞这个四皇孙就是哈哈大笑,说道:“大哥,你搂抱了小侄儿的姿式不对。你这般搂着,哪像搂了小侄儿,倒像是搂了下豆腐,瞧瞧,小侄儿这是不舒服了……”
  朱瞻贞的话刚到这儿,那被亲爹从亲娘怀里抱出来的朱晰玉小婴儿,就是“哇哇”哭了起来。这小婴儿不给亲爹面子啊。
  朱瞻元好尴尬。
  孙英娘凑上前,矫正了夫君的姿势,然后,还是轻声的哄了儿子朱晰玉。
  “乖乖,晰玉听话。这是爹爹……”
  “最疼晰玉的爹爹。”
  孙英娘一边轻哼着,一边哄了话。
  似乎有亲娘在身边,朱晰玉小婴儿不哭了,这时候,还是眨巴着大眼睛,望着面前这个又高又黑又瘦的男子。
  对于爹?
  这是什么?
  朱晰玉一个小婴儿不懂的。
  至于朱瞻元这位皇太孙殿下,他是头一回见着他的大胖儿子,这还是头一回抱了怀中。这时候,朱瞻元觉得浑身都是僵硬的。
  嗯。
  这等莫名的欣喜,莫名的高兴,还有一种兴奋的感觉。让朱瞻元觉得复杂极了。
  当然,为人父的欣悦,让朱瞻元还是万分开心着。


第296章 
  这一场毓庆宫的温情相聚,倒是其乐融融。
  福娘乐得儿子和儿媳妇,还有大孙子多多相处着。
  “英娘,你和瞻元,一起带着晰玉回正元殿。多逗逗孩子,等着夕食时,你们夫妻再一起来毓庆宫用膳。”福娘交待了话。同时,也是想给长子长媳多留一点小夫妻的私人空间。
  孙英娘听了婆母的话,满心欢心的应了。
  朱瞻元也明白亲娘的用心,于是,同意了。
  待着长子长媳,领着长孙告辞后。福娘是乐呵呵。然后,也打发了次子、三了、四子,以及小女儿,这四个孩子一起去玩儿。
  她呀,得备好了夕食的家宴菜单子。
  一直等到了夫君朱高熙结束了差事,回来时。福娘就是讲了长子回来的事情,还问道:“瞻元是先给父皇请安,你可定是瞧着瞻元如何的模样了吧?”
  “瞧见了,倒是大变样。”
  朱高熙表示妻子没猜测错,他说道:“如今是一个男子汉,浑身透着逼人气势了。”
  至于以前?
  朱高熙总觉得以前的儿子有些阴柔了。如今在战场上一洗礼,那气势就完全不同了。
  当然,也更得朱高熙的欣赏。
  要知道,朱高熙对于马背上的继承人,自然更欣赏的。
  “夕食,咱们全家人一起用。至于父皇那儿呢?五郎,你是不是去请示一下。”福娘小小的提了一问。
  朱高熙摆摆手,回道:“我早请示过了。”
  哦,夫妻还是有默契的。都想了一块儿。
  “父皇晚膳,会在景仁宫里用。”朱高熙给了永和帝的答案。福娘一听,明白了。
  “景仁宫的庄妃娘娘,可真得宠啊。”
  福娘念叨了一句。
  朱高熙的神色一变。尔后,又是恢复了正常。福娘瞧见了。于是,福娘挥挥手,示意殿下侍候的宫人,全部退了出去。
  待夫妻二人独处时。
  福娘问道:“五郎,你对庄妃有芥蒂?”
  “没有。”
  朱高熙摇摇头,很诚恳的回道。
  “我瞧着你的神色不对头。”福娘很认真的说道:“咱们夫妻之间,你有话,可不能瞒我。”
  福娘都追根问底了。
  朱高熙不隐瞒什么。
  朱高熙叹息一声,说道:“父皇为何宠了庄妃?我知道原由,想来后宫上下,人人都知道原由。我不讨厌庄妃,我只是觉得父皇与母后之间的感情……”
  “让人婉惜罢了。”
  朱高熙给了这个结论,他道:“因为如此,庄妃的存在,让我觉得有些心底不舒坦。”
  莫名多了母后的替身,他这个母后的嫡长子,那瞧着总特别扭着。
  福娘明白了。
  “咱们是晚辈,长辈的事情只能是装着不知道。”福娘能如何,只能说这么一句话。毕竟,帝王的事情,她一个当儿媳妇的是要避讳的。
  “不说了。”
  朱高熙转移了话题。
  “瞻元回来了,我倒轻松一些。手头上的差事,我准备全交给了瞻元去处置。”朱高熙这时候,说了他的打算。
  “你是培养了瞻元吗?”福娘颇是奇怪的问道。
  “是培养瞻元,也是想让父皇瞧得我的决心。”朱高熙指了指乾清宫的方向,说道:“我的身体底子如何?福娘,你是知道的。”
  “我想,父皇更清楚。”朱高熙说这话时,其实有些失落的。
  哪个男儿,没一点壮志雄心呢。
  只是,人嘛,总得面对了现实。
  朱高熙从燕王府的世子,再到如今的大周朝储君,他总是一个识实务的人。
  朱高熙觉得,他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可也不是一个笨蛋。在东宫的太子位置上,朱高熙是没有退路的。
  既然如此,他担不起了储君的重担,让嫡长子瞻元顶上来。
  朱高熙就是想让父皇瞧清楚了。有瞻元这个皇太孙在呢。他这嫡长一系,还是子嗣众多,优秀的更明显。
  这般的话。
  朱高熙想,他能好好的调养了身体。如今,守好了太子的位置。同时,儿子瞻元得了锻炼,能参与了政事。这算是上阵父子兵,合力断金嘛。
  “瞻元在朝堂上展露头角,也算是给咱们嫡长一系,更多的拉拢了威望与人络。”朱高熙说的非常实在话。
  “五郎,你受委屈了。”
  福娘这时候,执起夫君的手,非常替他的夫君心疼了。
  “哪有什么委屈的。我倒觉得不错。”朱高熙反而看开了,他一手执着妻子的手,一手伸到了妻子的脸颊边,轻轻抚了抚。
  朱高熙说道:“万事从容,我也能从更大局观的方向,瞧一瞧,这天下如何吧。”
  夫妻这一回的交心。
  福娘自然在事后,跟长子瞻元透露了一二。
  福娘是希望着,夫君的美意,长子能明白。福娘更愿意,他们父子的感情能越加的深厚。
  永和八年。
  皇太孙走上了大周朝堂上的朝臣们眼中。这等开始处理政事的一种表态,朝臣们会有更多的解读啊。
  至少,嫡长一系的威望,也确实如太子朱高熙所想的那样,越发的稳固了。
  永和八年。
  冬月过。
  腊月之时。捷报传来了。
  永和帝在封笔之时,那是得到了一个最大的喜讯。
  安南国最后的抵抗势力,南边的全部官府皆是投降了。这意味着,从官面的文章讲,安南国算是亡了。
  那一块肥沃的土地,从今而后,在大周朝的治理之下。
  这等丰功,这等伟绩。
  这可是开疆拓土之功。这朝堂上,整个燕京城中,都是给永和帝唱起了赞地歌。
  永和帝很高兴。
  于是,祭祀了昊天上帝,同时,祭祀了宏武帝祖庙的事情,就是在腊月里定下了。这一回,朱高熙这位太子爷,朱瞻元这位皇太孙,那都是在永和帝身边露脸儿。
  父子二人,一跟陪着永和帝亚祭,一个陪着永和帝三祭。
  总之,东宫的地位,算是让朝臣们见识了一回,啥叫盛宠正隆中。
  至于远在藩地的汉王、赵王,这两个儿子也得了永和帝的赏赐。至于让两个儿子回了燕京城露脸的事情,汉王、赵王提了奏章,有那么点意思。
  不过,让永和帝给拒绝了。
  腊月八。
  腊八节,这一天,是要吃腊八粥的。
  福娘接到了娘家的家书,心头是高兴的。
  晚上。
  夫妻要歇了前。
  福娘就是念叨道:“爹娘在应天府那边样样都好。祖母的孝期,爹娘也是守足了。明年开春,他们就会回了燕京城。”
  “五郎,你说大哥、二哥的差事,如今好办吗?”
  福娘问的自然是陪爹娘守孝啊,那辞官的大哥张春旭、二哥张春福的差事。
  要说,大哥、二哥都是有妻有子的人。这一家老小的,也得吃喝,也得给侄儿们攒了家业。将来,侄儿们大了,也是要娶妻生子的。
  这不,福娘也是担忧了。
  燕京城的消费高。等待爹娘领着一家子人回了燕京城后,大哥、二哥差事如何解决啊?
  “你不用担心。”
  朱高熙笑道:“瞻元如今出头了。他们真办差事,有大舅哥、二舅哥这等信任的人在,这是好事儿。”
  “你是说,让大哥、二哥到瞻元那儿去领了官帽子?”福娘问了一句,道:“这合适吗?”
  “有什么不合适的?”朱高熙反问。
  “会不会容易有流言匪语啊?”福娘总担心着,这会不会引来某些人的恶意中伤。到底如今她的夫君和儿子都是树大招风的。
  别以为太子好当。
  别以为太孙好当。
  多少眼睛在盯着,这多少人就想着从龙之功,想凑了太子、太孙的身边啊。大哥、二哥谋了这等别人眼中的美差,肯定会挡了某些人的路啊。
  扫人前途,肯定遭人恨的。
  “怕什么?”
  朱高熙浑不在意,他道:“这等事情,是人之常情。”
  “父皇会不会多想了。”福娘觉得,这才是关键的地方,她道:“我觉得,父皇不太喜欢用了外戚。”
  福娘一直知道,永和帝这位公爹的底线。
  因为如此,她才会让大哥、二哥谋差事了,也是量力而行。嗯,当然,真没谋什么肥差的。
  朱高熙明白了妻子的担忧所在。
  朱高熙这时候安慰道:“无妨。一切有我在。”做为夫君,肯定得给了妻子担当的。朱高熙倒是觉得以大舅哥、二舅哥的性子,都是稳重的。
  真在瞻元身边当差了,也没什么大问题。
  “嗯,若你觉得不妥当。那么,我另外给大舅哥、二舅哥于衙门里寻了差事。你放心,我会办妥的。”
  朱高熙倒底还是瞧得出来,妻子是出于谨慎的态度行事。
  于是,朱高熙给了妥协的答案。
  福娘笑了。
  “那好啊。大哥、二哥有差事,我就觉得成了。”福娘笑得非常高兴,她说道:“至于你和瞻元这边,大哥、二哥不掺合了,也挺好的。”
  “你啊,就是胆子小。”
  朱高熙颇无奈的回了一句。
  “这不是胆小,这是谨慎。”福娘反驳了一句。夫妻二人又是逗了一会儿趣话,相互斗嘴什么的,也算是一点夫妻间的情趣儿。
  夜越深。
  等待夫妻二人都是一同吵吵嚷嚷的笑了后。朱高熙一把搂住了妻子,轻轻抚了她的后背,道:“行了,睡吧。明个早,咱们还得早起呢。”
  福娘轻轻嗯了一声。
  这一个夜晚,寝宫中,地龙烧着,倒是暖和宜人。
  这一宿,夫妻二人又是好梦一回。


第297章 
  永和八年。
  在安南大捷之中,灭一小国之威下,迎来了除夕。
  翻过旧的一页,永和九年来临。
  朱瞻元这个皇太孙殿下,在新年之中,特别是乐意逗弄了满了周岁的儿子朱晰玉。说起头,这是这一辈子头一回当爹,感觉不同啊。
  前一世,他是帝王时,更关心了朝政。
  这一世,身为皇太孙虽然也是学习理政,可更多的空闲时间,他能留给了妻子和儿子。就是闲暇时,还能考校一下弟弟们的学业。这等美好而悠闲的时光,朱瞻元是非常珍惜的。
  “爹,爹。”
  朱晰玉一个一周岁四个月大的小婴儿,叫爹娘单个字时,还是叫得清晰的。当然,就是偶尔里,说些小婴儿的语言时,倒是让自得其乐,让旁人是听不懂的。
  朱瞻元逗弄了儿子,颇有些养儿情趣。
  孙英娘在旁边瞧着夫君和儿子的玩闹,心头说不上来的温暖。她觉得,这就是她想到的家的温暖。
  这般真好。
  特别是儿子晰玉,在孙英娘眼中就是一个宝贝。
  因为这个宝贝的存在,她和夫君的感情更是融洽了。
  “来,晰玉,唤娘,娘。”
  孙英娘上前,也是拿了小小的拔浪鼓,逗弄了儿子。
  朱晰玉是小脑袋左右摇摆着,望了一眼亲爹,再望一眼亲娘,那等可爱的小模样,真是让朱瞻元夫妻瞧着特别是的想宠爱了自家的孩子。
  “娘。”
  朱晰玉一周四个月大的小婴儿,这会儿,是会走路的。就是走得不是特别的稳,这不,那是走两步摇一摇,然后,就往靠过来的亲娘怀里蹭。
  “来,娘抱抱。”
  孙英娘搂了儿子,也是瞧着接过了拔浪鼓,还是在那儿自个儿摇啊摇,听了声响的儿子。一时间,就是笑了。
  朱瞻元在旁边瞧着母子乐,也是欣然而喜。
  日子在正月时。有了一些波澜起。
  永和九年。
  因为南征的大胜,永和帝在朝中的威望自然是更高了。这灭国之功,在青史之上,必然是有浓浓的一笔。
  永和帝非常开心。当然,这不是因为灭了安南国的开心。
  而是安南小邦国的灭亡,让南边的其它小国统统安静了下来。整个大周朝的南边,那是风平浪静,一片祥和。
  就是这等祥和里。
  新年伊始,南边的诸多小国就是北上来朝贺了。
  于是。永和九年,大周朝的燕京城,整座城的百姓们就有幸的见识了一回。啥叫天国上朝,啥叫万朝来贺了。
  总之,朝臣们备儿有成就感,永和帝是备儿有面子。
  正月的元宵节后。
  毓庆宫。
  一日夕食后。
  太子朱高熙留了长子朱瞻元在书房谈话。
  父子二人的身份挺特殊的,一个是皇太子,一个是皇太孙,都是正统的皇家继承人。这要谈的事情,肯定是与国事有关。
  于是。
  那书房内,没留了外人,就是父子二人谈话。
  “可瞧出来什么?为父指一些波澜将起的事情。”朱高熙对长子问道。
  父子二人对坐。
  这时候,桌上的茶水,父子二人都没有碰。而是在谈了正事呢。
  朱瞻元不算前一世的重生经历的话,他结合着最近的朝堂动向,也是能看出来太多的东西。正因为如此。朱瞻元想一想后,回道:“爹,你可是对北征之事上心了。”
  这话,不是疑问句,而是肯定句。
  朱瞻元哪会忘记,他的皇祖父五征草原的事情。
  若说,南边是灭了安南小国。那么,这是皇祖父的一桩功劳。那么,五征草原,杀的草原血流成河,免了北边之患,让一直为胡人之祸的边疆之民们,是享受了几十年的太平盛世,那也是有皇祖父的功劳啊。
  朱瞻元前一世的治世太平,就得承了皇祖父的这一份浓浓功劳。
  对于皇祖父治理天下。
  虽说,不管文治还是武功,朱瞻元都是认为,皇祖父无愧于明君之号的。
  “你瞧出来了。”朱高熙望了长子一眼,倒是颇欣慰的样子。朱瞻元笑了,他回道:“皇祖父有大志。这些年来,不管是郑监军出海,目前,已经第三回了。这三次出海,开拓了国朝的眼界。让天下人知晓,海外亦是有丰饶之地……”
  “去年,更是灭了一个安南小国。这等灭国之功,岂能独此一份乎?”朱瞻元表示,他的皇祖父的眼界可不小。
  一个安南小国就是能在青史上记几笔,也达不到皇祖父的宏图大业。
  “北边,一直是皇祖父盯着的目标。皇祖父是想平了北疆之患,让我大周的天下,百年无北边之患。”朱瞻元讲了永和帝明晃晃的志向。
  朱高熙点点说道:“是啊。父皇是有宏伟志向。”
  “瞧着如今的安排,预计北征当在这一两年内。”朱高熙说了预估。
  朱瞻元肯定的回道:“皇祖父登基后的第一回北征,当在明年。”这一话,朱瞻元说得特别是肯定。
  朱高熙听得长子的话,笑道:“你说的倒有把握啊。”
  “自然是有的。”朱瞻元表示他特有把握。
  “爹,你可是有什么想法?”朱瞻元觉得他爹留他在书房里谈话,必然有用意的。在朱瞻元想来,无外乎就是巩固了东宫的地位。
  “这一回北征的话。为父不想你再去军中效力。而是应该留在后方,打理了粮草之事。至少,让你皇祖父瞧见,你那治理统筹能力。”朱高熙对长子说了打算。
  朱瞻元明白了。
  完全的明白了。
  原来,太子是担心长子在南征这战中,立了大功劳。若是北征,还会再想于军中立功。年轻人,哪能没个追求?
  只是,军权何等重要的事情?
  南边,那还能说,离着燕京城太远了。那等地方就是立功了,回了燕京城后,那兵权早是交个干净。
  至于北边的军队就不同了,这是永和帝的真班底,而且,这燕京城明晃晃在这儿呢。若是想在北边谋了兵权,肯定会犯了永和帝的忌讳。
  一个帝王,特别是马背上打了天下的帝王,对兵权的忌讳。朱高熙这个太子是有数的。他怕的是长子的年轻气盛。
  “爹,儿子挺乐意留了朝中,跟朝中的重臣们学一学政事。管了粮草也罢,管了战功的核算也罢。儿子都挺乐意的。”朱瞻元倒是理解了亲爹的想法。所以,他表态了。
  “爹,你放心。儿子在南边带回一回兵,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已经心满意足了。北征,儿子觉得,北征之事,皇祖父指不一定会亲征。”
  朱瞻元预测了永和帝的动向。
  朱高熙是愣了一下,才说道:“不会吧?”
  朱高熙这位太子爷说的特没底啊。因为,朱高熙也拿不准,他父皇永和帝是会亲征北边的胡人?还是向南征一样,由得父皇永和帝的亲信带大军出征?
  “南边皇祖父没亲征,那是因为南北不同。气候不同,战法不同,就连天时地利人和同样是不一样。皇祖父何老练,必然是不打无把握的仗。北边不同的,这是皇祖父的起家之地。关乎燕京城周边,整个顺天府的兵权,皇祖父肯定会牢牢的把握在了手中。”朱瞻元讲了前一世,那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
  朱高熙先是沉默,尔后,他点头,同意了长子的看法。
  “如此也好。到时候,咱们父子皆是留在了京城。”
  “到时候,为父就算担一个监国之名。这监国之实,还是要瞻元你来担当的。”朱高熙说了若是父皇亲征的话,他对儿子的期许。
  朱瞻元莫名的,在这一刻,心跳加速了。
  朱瞻元突然发现,他其实是贪念了权利的。原来……
  朱瞻元在心头,莫名有了感悟。他想着:原来,他也是一个凡人,也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