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家媳妇日常-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王号嘛,这般册封也就是册封了。而且,在皇家中,一字封号为亲王,两字封号为郡王。摆明了,弘文帝给三个弟弟册封的王爵,就是郡王爵位。
  春一过。
  夏季来。
  乾清宫。
  御书房。
  弘文帝在一个雨后的晌午,召见了他的三个弟弟。
  兄弟四人,那是一母同胞的嫡亲兄弟,这感情是真个好。
  弘文帝就是招呼了三个弟弟落座,然后,让侍候的护卫和宫人全部退下后。他是笑道:“我唤你们来,是有正事与你们讲。”
  “皇兄,有何事让弟弟们办的?弟弟最近最闲的慌。”朱瞻亨在大哥面前,那一直是好弟弟,叫大哥一指,他就冲锋陷阵,绝不含乎的。
  “是啊。皇兄,弟弟成家了。这要养家糊口的,可得办点儿正事,挣点功劳才成。”朱瞻贞这个老四,这会儿也是嘻嘻哈哈的笑着提了建议。
  倒是黎东王朱瞻利,他还是安静的性子,似乎等待倾听了皇兄的吩咐。
  “这是舆图,你们看看。”
  弘文帝朱瞻元手一挥,那就是一卷锦布展开。
  那上面一针一线绣的是一张舆图,不光绘了中原大地,更有海外诸国。
  三位王爷都是凑了上去,仔细的查看了起来。他们相信,皇兄贵位天子,让他们看了这份舆图,那肯定不是白给的。
  “嘶。”
  朱瞻亨倒吸了一口凉气。
  同样的,朱瞻利、朱瞻贞也是目光中有惊讶。
  因为,在这一幅舆图上,特别是南边的地方。他们三人看到了用红线专门绣出来的三块地方,用文字标注了。
  “郑南国、黎东国、苏禄国”这明晃晃的九个大字。
  让三位王爷惊讶的地方就在于,他们三人的王爵,可分别是“郑南郡王”“黎东郡王”“苏禄郡王”。
  “皇兄,这……”
  朱瞻亨指着那红线绣出来的郑南国,问道:“此地不是皇祖父之时,征服的安南之国吗?”
  “安南国灭了,我有意分封二弟你为新的郑南郡王。”
  “这一回,非是藩王,而是诸侯之王。”
  弘文帝朱瞻元云淡风轻的说道。
  弘文帝能镇静。
  可朱瞻亨、朱瞻利、朱餐贞三个弟弟,却是一点不平静。
  要知道,这藩王跟诸侯之王,那妥妥的两回事情啊。
  一个只是王爵,哪怕是藩王的食邑,那也是有朝廷官员在管理的。至于那诸侯之王,根本就是实在的一国之君。
  这跟宗主国与藩属国,就是妥妥一个性质啊。
  “重臣与勋贵,岂会同意?”
  朱瞻利说了一句话道。
  “二哥,三哥,你们太不镇静了。皇兄此意,肯定是深思熟虑。而且,郑南、黎东、苏禄,这三个地方,全是朝廷新得的地方,其上土人甚多。想来,皇兄是想以西周之时,化夷为夏的法子,为我朱氏社稷实实在在的开疆拓土。而非贪一时虚名……”朱瞻贞这会儿,对弘文帝朱瞻元那拱手一礼,说话说得叫一个慷慨激昂。
  “也就是四弟的意思。”弘文帝朱瞻元同意了四弟朱瞻贞的大体话。
  在弘文帝朱瞻元的心中。
  前一世,挣脱了老朱家统治的安南之地,就是他的一块心病。
  这一世,朱瞻元翻遍了史书,他终于找到了实在的法子。
  西周之时,华夏不过大河一域之地。分封八百诸侯,最终,在始皇帝混元统一之时,整个中原的土地,已经有天下九州。
  可谓是开拓疆土几十倍有余。
  当然,这功劳不是某一人,而是西周封建诸侯,一步一步化夷为夏,几百年下来的成果。
  不光是二弟分封的郑南郡王。
  便是三弟分封的黎东郡王,那一块地方,前朝之时,也是羁绊统治。其上的土人太多,空得一个大琉球府的名头。
  弘文帝朱瞻元的心思,那就是宁可把王位给了弟弟们,也要实在的让老朱家统治了那地方。而不是让当地的土司头人,就是供奉一个名头。
  再则苏禄国不提。
  那是南洋小国。有献土之心。虽然,那地方确实离中原太远,不过,据朱瞻元从二舅舅那儿得到的消息。那地方土地却是不错,特别是因为气候炎热,若是种地的话,那一年三熟,都叫一个常事儿。
  这等好地,为何便宜了土人?
  还不如由得三个弟弟分封治之,移了中原的贫困百姓去居之。
  要知道。
  中原大地上,百姓缺耕种的土地啊。
  特别是这三个地方,郑南、苏禄,都能一年三熟。就是黎东,那也是一年两熟的地方。
  比起北方的冬天之冷。
  南边的土地就是暖和如春。
  “皇兄,历代以来,皆是防了藩镇之祸。前画之鉴,后世之师……”朱瞻利劝了一话。这一位黎东郡王,倒真是皇兄考虑的。
  毕竟,要知道他们的皇祖父永和帝,可就是藩镇起家,最后横扫天下的。
  “咱们亲兄弟说话。”弘文帝朱瞻元笑着,说道:“我也不瞒什么,就说实在的。”
  “我准备,把你们三个分封去南边。至于中原的叔叔伯伯,还有族弟族侄的,也会慢慢的移封到草原上去,又或者也移封去南边。”
  弘文帝说到这儿时,手指在舆图上一划,又道:“中原腹心,整个天下九州,我不准备分封了藩王了。往后,也不会再有皇家分封的藩王。”
  “藩王,全部去开拓,如西周之时一样,去跟土人、夷人、蛮人、胡人抢了疆土。”弘文帝的意思,很明白了。
  藩王能造反?
  那得有人口,有基础。
  而天下富庶的地方,就是中原的九州之地。其它的地方,目前是一片蛮荒。
  “至于将来……”
  “若是苍海桑田,荒地之地的皇家宗室们,能把贫瘠之地,经营的富庶繁华。那么,那是天命如斯。”弘文帝的目光,似乎看得更远。
  这位帝王非常镇定的说道:“若如此,也是好事。至少,皇家有强力的宗室存在,朱氏的社稷会更加的稳固。”
  “不管强枝弱杆,还是弱枝强杆,只要祖宗基业在,我等就是无愧于先辈流血,打拼下来的江山社稷。”
  弘文帝意思很明白了。
  若他的后辈中,他的子孙里,占着天下九州的子孙,坐着帝位,占了天下大义,还统治不好社稷江山。
  只能说,这是没天命啊。
  若如此,哪怕是被分封的朱氏子孙夺了帝王又如何?
  肉在烂锅里,还是自家的。
  更何况,朱氏的子孙,若能把天下山河,一代一代的拓土开疆,于黎民百姓而言,亦是大善。
  朱瞻元从皇祖父派了人多回出海,已经把目光从中原大地移开了。
  天下何其大。
  为何一定让朱氏的子孙,在中原这一块大地内部防于家贼?
  在自相残杀中,消耗尽了自家的气数呢?
  弘文元年。
  夏。
  六月。
  一场暴雨后。
  皇庄。
  福娘和夫君朱高熙,他们夫妻二人就是在皇庄里游玩。
  当然,因为雨来了,所以这会儿,夫妻二人在饮茶,赏雨景。
  “可听说了,瞻元准备把他的三个弟弟全数分封去了南边?”福娘对夫君问道。
  “有这一回事。”朱高熙倒是淡定。
  “英娘昨天专门来一回,说了瞻元的用意。我瞧着,瞻元倒是好心思。他的心,够辽阔。”福娘除了这一句感叹外,她不知道说什么了。
  话说。
  她的儿子据然有开拓之志,而且,还是那等不惧怕了分枝繁茂的帝王啊。
  这真是……
  让福娘不知道说什么了。
  不过,对于黎民百姓而言,这其实是一件好事。
  福娘知道的。
  因为,土地承载的人口有限。为何历史之上,那些皇朝三百年左右,就会来一波换朝换代?不外乎,就是人口多了,土地产出有限,这是百姓没吃的啊。
  而这等开拓,特别是朝着温暖的南方。
  哪怕慢慢发展了呢。
  移民,移民,去用手中的剑,为耕牛寻找了耕种的土地。这真是让福娘莫名想到了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
  “英娘还讲,瞻元有意留了瞻亨、瞻利、瞻贞在燕京城几年。至少,得让他们三个的王妃给p下了嫡长子后,再是各自去分封的藩国。”
  福娘说了长子的美意。
  “哈哈哈……”
  朱高熙听后,却是笑的开心。
  “瞻元倒是有心了。”
  朱高熙这般一讲。福娘也乐了。
  弘文二年。
  这一年。
  福娘是真开心。
  因为,她的次子媳妇、三子媳妇、四子媳妇,分别p下了一子。
  按着排序,福娘这新添的三个孙儿,就分别被弘文帝朱瞻元这个皇伯父给赐了名。
  “朱晰桂。”
  “朱晰兰。”
  “朱晰芝。”
  福娘当时,念了三个孙儿的名字。倒也是忆起了长孙的名字来。
  “玉、桂、兰、芝……”福娘倒觉得,这四个孙儿的名字,还是挺不错的。特别是二孙儿、三孙儿、四孙儿,还是长子瞻元这位三个孙儿辈的皇伯父给亲口赐的名字。
  这等事情,在旁人看来,也是一种皇家和谐的象征吧。
  弘文三年。
  开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福娘在这一个春天,亲自送着她的三个儿子瞻亨、瞻利、瞻贞南下。他们将去他们的藩国,去上任了。
  与此同时,与三个儿子同行的,还有他们自己挑中的属臣,以及跟随的护卫军。
  至于移民百姓?
  那就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一回,不过各自有百余户,随军队出发。这是先行者。
  在燕京城外。
  望着队伍远去。
  福娘很伤感。
  “三个孙儿都在呢。你若是想念了瞻亨、瞻利、瞻贞的话,不妨偶尔去王府小住。能见一见儿媳妇,也能多见一见晰桂、晰兰、晰芝三个孙儿。”
  朱高熙是宽慰了妻子福娘。
  这一回。
  三位封建诸侯的王爷是离开了。
  可三位王妃,以及三位小世子,还是留了燕京城。毕竟,三位小世子年纪太小了,肯定不能千里奔波的。
  特别是朱瞻亨、朱瞻利、朱瞻贞去了分封的藩属国。他们还需要去南边,去属于他们的国度,立稳了根基。
  “我明白。我明白……”
  福娘说了这话,道:“我就是真舍不得。哪怕明知道,雏鹰总要翱翔天空的……”
  可哪个当娘的,又真舍得看了孩子去吃了无数的苦头呢?偏偏那些苦头,又是人生从平凡走向了辉煌,必不可少的磨砺啊。
  “还好有你。五郎,还好有你在我身边。”福娘这时候,执着夫君的手,呢喃了此话。
  “我也庆幸,身边有你。”朱高熙同样回复了妻子这么一话。
  春。
  万物复苏的季节。
  这时候,天空中,有白云悠悠的飘过。
  城外之地,目光所及,是绿色染染,是无限的生机。
  《朱氏。世家本纪》
  南周朝,从宏武帝始,传承十三位帝王,享国三百载。
  南周朝,哀帝末年,中原大旱,有民乱丛生。逆军起于蝗灾,一路北伐,攻破燕京。南周始亡。
  北周朝,仁祖皇帝系弘文帝次子漠河郡王十五世嫡孙,起于草原,理定天下。传承十四位帝王,享国三百二十载。
  《后记》
  世间轮替,皇朝兴衰。
  七百多年后。
  共和国的七十年代。
  这是一个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开明的时代。
  北京城。
  曾经的周朝时,它叫燕京城。
  朱小福坐在一家咖啡厅里,她在慢慢的翻看了一本小说。
  “不好意思,我来晚了。”
  闺蜜的声音,让朱小福抬起头。然后,嗯了一声。
  “话说,你为什么看了纸质的书籍?”闺蜜不解的问道:“现在不都流行一机在手,天下我有吗?”
  闺蜜扬了扬手中的5g智能手机。还一幅你out了的模样。
  “我喜欢墨香。”朱小福挺淡定的回道。
  “小古董。”闺蜜嘀咕了一句。
  朱小福不在意,而是合上了书籍,然后,说道:“你迟到了三十二分钟。老规距吗?”
  “啊啊……”闺蜜一幅怕怕,还是伤心的小模样,双合手十求饶道:“不要吧?这一回,完全是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朱小福瞄了一眼闺蜜,说道:“难不成,你又迷失在了人生的道路上?”
  “咳咳……”闺蜜假咳了两声。脸上有一点小羞赧的味道。
  不过,朱小福知道,这全是假象,这全是假象,这全是假象……
  重点说三遍。
  “……”就在朱小福要跟闺蜜好好探讨一下,规距就是规距,定下来就要遵守的原则时。
  咖啡厅的门,被人打开了。
  朱小福被门开时,风吹拂了咖啡厅的风铃,而引起的悦耳声吸引。她的目光转视了过去,然后,她看到了一位英俊的青年走了进来。
  他长相出众,身姿挺拔。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让她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
  就仿佛前世今生,他们注定会相遇一般。
  (大结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