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家媳妇日常-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必要,祖母不乐意出佛堂。”
  胡大妮感概道:“我是劝了好些回,也让夫君去劝了。只是,祖母人老了,就那点子念想,劝不了。”
  “所幸夫君是知道的这些事情的,也没怪了我。”胡大妮对于纪德这位夫君,那是处处满意的。她更觉得,小妹贤妃娘娘待她好。
  “彰儿呢?”
  胡氏夫人又问了外孙子。
  纪彰是纪德和胡大妮生的长子,也是纪府的嫡长孙。这一位在胡氏夫人眼中,那就是她们母女的依靠。跟宫里贤妃娘娘生的大皇子一样,那都是顶顶的心肝宝贝儿。
  “彰儿在书房里,夫君亲自教导他读书。”
  胡大妮的眼中,是散发着母爱。
  胡大妮的心头,儿子纪彰那就是宝贝疙瘩,别说教训了,是连重话都舍不得讲一句的。
  正因为如此,纪德接过了儿子纪彰的教育权。
  这不,纪府上下,唯有纪德是管得住儿子纪彰的。
  其它的,哪怕是纪家奶奶这位曾祖母,纪彰亦是不怕。毕竟,纪府上下,所有的女眷对纪彰都是疼爱的不得了。
  “彰儿跟他爹多做了学问,是好事,是好事。”胡氏夫人没文化,对于小辈儿读书这等事情,自然是十二分的满意儿。


第116章 
  纪彰这个小儿; 此时自然没有在书房认真读书。
  作为纪家的最得宠小辈儿; 又是外祖母和他娘的心肝宝贝。纪彰在纪家的地位; 那可谓是人人都得捧着的主儿。
  此时,纪德在书房里与心腹谈话。
  纪彰是在院中玩耍。
  学问什么的?
  对于外戚出身的纪彰这等小儿而言,学与不学也不无甚大碍的。毕竟,贤妃娘娘是他的姨母,大皇子是他的表兄。
  纪彰就算是年纪小的少年; 他的心目中,他对自己的身份还是自豪的。当然,这也少不了仆从们在这位少爷的面前经常催捧的原因。
  “罢了,且如此吧。”
  “本官得圣上的看重; 此回的封后大典,京城之内必得一片宁和。”纪德对心腹说了这话后,就是挥手示意他们可以退下了。
  应该布置的也布置了。
  纪德也不想再多讲了什么。毕竟; 他的下属都是拱卫司里的好手。人人在新帝上位后,都会想表现一翻的。这时候不表现?更待何时。
  “诺。”
  几位属官是躬身应承后,一一告退。
  纪德这时候; 才是对身边的亲信小厮问道:“大少爷呢?”
  “大少爷在院中。”小厮恭敬回了话。
  “且去瞧瞧。”纪德对于长子是在意的。这毕竟是他唯一的儿子。他与胡大妮成婚这些年,就得这么一个宝贝疙瘩,那是真心宠着的。
  特别是纪德的一切; 无论是前程; 还是官位,那都是靠着宫里的贤妃娘娘发的家。这自然是更要靠紧了贤妃娘娘的关系,那么; 对于妻子的尊重这就免不了的。
  有长子在,贤妃娘娘看在了连襟的份上,哪会提协于他呢?
  这世间,若问什么地方最锻炼了人?
  纪德得讲,还是官场。
  就在因为在官场上混得太久了,纪德也是摸爬滚打的练出来了一些真本事。所以,纪德这些年里,在拱卫司里如鱼得水一般,那是风声水起。
  若不是有真本事?
  就是背后有贤妃娘娘,有宣惠帝的支持,纪德的官位也不可能爬得这么快?更不可能让宣惠帝就是大方的信任于他。
  拱卫司这等权重的衙门,还是需要得有真本事服众的。
  院中。
  纪彰正在玩儿。这时候,他在骑大马,当然,他骑得不是马驹,而是一个奴才。
  一个健壮的奴才,正在地上任由纪彰骑着当了马儿。
  这事情瞧着,似乎奴才挺没人权的。实际上,这是纪府里,许多奴才巴巴儿,钻了门路子都想求得好事儿。
  说白了,纪府那么大,奴才那般大。
  想上位,你得在主子面前有体面,有个印象在。
  这在纪彰面前得脸儿,那么,就是不一样的开始。
  所以,就是给纪彰这位纪府的大少爷当了大马,这是骑着玩儿,也不是人人都能得了的好活计。
  纪德到了院中时,看到的就是他的长子正在骑大马。
  “彰儿,下来。”
  纪德喝了一声。
  纪彰吓了一跳,然后,就欢呼着,从奴才的身上下来了。
  “爹。”
  纪彰是不怕什么的,他脸就是唬了脸,他也不在意。反正在纪府里,纪彰任了最得宠的小辈儿,也没人敢争了这口气。
  人人宠着的纪彰,才是不会怕他爹的黑脸。
  “你等退下。”
  对于给纪彰当了马儿的奴才,纪德是看也不看一眼的。他对着长子说道:“成日里尽是玩耍,成何体统?”
  “你这般年纪,应该用心读书。”纪德巴拉巴拉的教育了长子。最终,在纪彰没耐心听完时,他住了嘴。
  纪德叹一声,也不再多讲什么了。
  他看得出来,儿子不爱听这些。他呢,又是真不狠心教训了长子一回。毕竟,他是拿了家法,不等着动手,府里的长辈们都得来劝了。
  与其到时候尴尬,纪德也懒得管了。
  反正他的儿子纪彰,将来就是外戚的身份。只有贤妃娘娘和大皇子平平安安的,将来的纪府就注定了会是一场富贵荣华加身的。
  对于未来,纪德有许多的期许。
  秋。
  九月下旬。
  燕王府的队伍,进了京城。
  彼时。
  马车进了城门后,就是往京城的燕王府行去。
  福娘和夫君,以及次子瞻亨、三子瞻利,都是住了他们夫妻的院子。唯,长子瞻元得住了前院中。毕竟,这孩子已经独立了。
  朱瞻元对于这等居住的行为,已经习惯了。
  当然,在心底,朱瞻元也是乐意的。他到底不是真小孩儿,他需要一些空间的。毕竟,□□好了自己的八个小书童,这等事情,朱瞻元不想外人知道的。
  要知道,这可是他未来的班底,他准备做为心腹的。
  那么,教导八个小书童读书,还有一些暗中的示意。
  朱瞻元自然是要因才施教。当然,暗里的一些行动,朱瞻元更是想安排一些信任的人,由得八个小书童去拉了眼线。
  王府的一举一动,朱瞻元是在意的。
  谁让二叔朱高晸在朱瞻元的眼中,是一颗得盯紧了的麻烦精儿。
  朱瞻元觉得,提前由得八个小书童在王府里锻炼一下身手和能力也不错。毕竟,燕王府内犯了错,他能护得了,也能纠正一二。
  若是出了燕王府再出了差子?
  那就会成为大大的麻烦了。
  宣惠帝要封后了。
  不过,这与福娘的关系不大。
  到了京城后,福娘跟婆母燕王妃求了话,准备娘家一趟。朱高熙自然是要随行的。就是三个儿子,福娘夫妻也准备领回娘家溜一溜。
  燕王妃是一个好性子的婆母,没为难什么的就同意了。
  京城。
  外城西区的甜水巷子口,张家。
  福娘和朱高熙回一趟,那自然让张家是十分的热闹。
  朱瞻元、朱瞻亨、朱瞻利三个小小的男孩儿,那更是让柳秀秀看得高兴。毕竟,这是她嫡亲的外孙孙。
  “瞻元给外曾祖母请安。”
  “瞻亨给外曾祖母请安。”
  “瞻利给外曾祖母请安。”
  三个小孩儿,给张李氏行礼,小嘴儿也是甜甜的。
  张李氏是非常高兴,唤了不必多礼,都是自家人。
  朱瞻元笑了,他领着两个弟弟,又给张启和柳秀秀行礼。
  “瞻元给外祖父、外祖母请安。”
  “瞻亨给外祖母、外祖母请安。”
  “瞻利给外祖父、外祖母请安。”
  三个小盆友,给张启和柳秀秀行礼后,又少不得给张春旭、闵氏这两位大舅舅、大舅母行礼。然后,就是给张春福这位二舅舅行礼。
  一翻见礼下来,让张嘉善这个张家的嫡出孙儿,那是瞧得一愣一愣的。
  毕竟,这表兄弟的,差别还是有些大啊。
  张嘉善在张家,可不会这般多礼与掬紧的。
  “都进屋里说话,都进去,莫在院中站久了。”张李氏是最年长的长辈,她发话了,众人自然依言进了堂屋。
  一席人落座。
  闵氏是上了茶水。
  她是娘家的嫂嫂,这等时候,自然是招呼了回家的小姑子和姑爷,以及外甥儿。
  张家的茶,比起燕王府来,自然比不得。
  不过,这家的味道,还是亲情的温暖,那又是不同的。
  长辈们谈了话,朱瞻元就是起身,领着两个弟弟,邀请了表弟张嘉善去院中玩儿去。对于长子识趣的离开了正堂屋,朱高熙是满意的。
  这时候,朱高熙是同意这等话。
  自然的张嘉善也得了他爹的同意。
  福娘瞧着夫君与自己的爹,还有大哥二哥谈话了。她呢,就是笑着说和祖母、亲娘去后院的堂屋里,谈些家常事儿。
  有福娘的话,这男女之间又是分了屋。
  前院,堂屋里。
  朱高熙与岳父、大舅子、二舅子,这是谈了正事。
  “此次回京城,小婿一是为了圣上的封后一事。二嘛,也是想请岳丈一家,去燕地落根扎基,繁衍张氏一族。”
  朱高熙开头就直接的说了此话道。
  张启皱眉。
  张春旭是一个读书人,有些弯弯儿。
  那肚子里的墨水,也不是白念的。从妹夫的嘴里,张春旭已经听出来一些东西了。
  “妹夫,你的意思是京城要出事儿?”
  张春旭有些不太相信的问道。
  宣惠帝刚登基,这宏武爷留下来的江山,还是蛮妥当的。这等盛世的朝代,自然没人会想着发生什么兵灾的事情。
  张春旭是一个读书人,就算是得了燕王一系的庇佑,走上了官场中。
  那张春旭的心中,还是有些读书的清高的。
  当然,对局势嘛,张春旭有自己的看法。
  “京城安稳着。”
  朱高熙笑着回了这么一句。
  “我这般请求,也是为了岳丈一家的将来发展,才得出了这般建议。”朱高熙打了一个晃子,他说道:“燕地是父王的封地。我和我的子嗣,将来必然是燕地的主人。”
  “若是岳丈一家去了,将来张氏一族在燕地,总能成为了郡望豪门的这等世族世家。”朱高熙也许了甜饼子。
  这等话,自然是让大舅子张春旭有些意动了。
  读书人嘛,自然是羡慕那等百年千年的名门望族的。
  朝代会更替,可名门望族借着底蕰,那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第117章 
  “世子; 你莫多讲废话。”
  “京城究竟要出什么大事?”张春旭没开口; 张春福却是嚷嚷了这两句话。在禁卫军的粗汉里当差久了; 张春福也没了早些年的文人气。
  毕竟,在这什么环境里,人总是得跟着环境改变的。
  就像有一个故事里讲的。
  那话怎么说的。
  一群海难者,落难到了一座小岛上。他们带去了一种浑身白毛的兔子。后来,因为白毛在黄土漫漫的小岛山太显眼了; 会被天空的鹰隼抓着当了点心吃掉。
  这白毛兔子在进化论面前,那是物竞天择。最后,当百年后,有百前年的落难者后代再回小岛时; 岛上完全没了白毛兔子,那岛上有的只是一种跟黄土漫漫颜色同模样的黄毛兔子。
  这个故事不管真假。
  这都说明白了,动物嘛; 在生存面前,其它都不算事儿。
  张春福就是这么的现实,在现实在面前; 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一下的变了一个模样。
  朱高熙打量了他的两个舅子,又是瞧了一眼岳父大人。他算是看出来了,两个舅子打头阵与他谈话。所是岳父大人在考虑了; 他这话中; 有多少干货?
  朱高熙思考了一下后,说道:“有些事情,我也不是太难捏得准?”
  朱高熙想了想后; 道:“主要是京城这边,确实可能会出了问题。”朱高熙说这话时,是想了想,要不要给岳父大人一些儿内情讲一讲呢?
  张启父子三人不多话,都是把目光注视着朱高熙。
  这时候,他们在等候着,这位燕王府的世子,他们的女婿、妹夫,给了正确的答案。毕竟,身为皇家的子孙,朱高熙知道的内情,肯定是不一样的消息。
  “这一回,所有的藩王进京城……”
  朱高熙想了一想后,说道:“有些暗里的消息,说是圣上那边有人在鼓吹了削藩之策。”这是朱高熙能讲的内情。
  至于他爹燕王对夺嫡没死心这等要紧事,朱高熙不会讲的。
  这等夺嫡的事情,那是不能言的秘密。
  朱高熙没小白到,到处嚷嚷了这等关系磕家性命的大事。
  “削藩?”这二字从张启的嘴里吐出来。这位在拱卫司里,官位不大,却是一直混了二十来年的老油条,那真是皱眉了。
  “这是要出事儿啊。”张启感叹了一句。
  削藩?
  那是好削的吗?
  开玩笑。
  当初,汉景帝的削藩,最后,来了个七王之乱。差点让西汉王朝给四分五裂了。
  再然后,西晋的削藩,直接是八王之乱,西晋玩完了。
  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孝武皇帝,那也是温和的施恩令,让诸候之子平分爵位爵领,把大诸候通过一代一代的施恩令,搞成了不对中央有威胁的小诸候。
  这皇家里面,讲一个削藩?
  这是万万不能的事情。
  要知道,宏武爷的儿子们,那藩王可是实在的有藩地,有亲卫军队的。
  这拿着枪杆子的军队王爷们,会乐意被削藩吗?
  别开玩笑了。
  “春旭、春福,你们兄弟是什么意思?”
  张启对两个儿子问话道。
  “去燕地。”
  张春旭说道。
  “离开京城事非之地。”张春福的回道。
  见着两个儿子的回答,张启是明白了,两个儿子对削藩的事情,都是不看好的。张启对女婿问道:“高熙,事情确定吗?”
  “这会不会有什么误会?”由不得张启迟疑。张家在京城落地生根了二十来年了。这说走就走,张启一时间,真是难下决定啊。
  “当断则断,岳父大人,有时候,面对这等大事大非时,还是需要大魄力的。”朱高熙回了一个肯定的回答。有些话,不用明说,点到为止。
  张启悠悠叹一声。
  他算是看出来了女婿和两个儿子的意思了。
  “算了,我再考虑考虑。”
  张启决定,还是再多想想。这可不是一两银子,二两银子的小事。这是张家面临着搬迁的大事情。这对子孙后代的影响,可是大着的。
  毕竟,京城是哪地方?
  这可是帝王之所在,这是龙气钟的地方。
  这里有着天下的精华所在,这里人文汇粹,这里繁华似锦。
  从京城到蓟城,那差距真是十万八千里的老大了。
  张启的决定,对于张家往后的发展,那真是关键的一步啊。这由不得,张启不是心头难下决断。
  前院,张启一时间是为难了。
  后院。
  正堂屋里。
  福娘和祖母张李氏、亲娘柳秀秀,也是谈着话呢。
  先是福娘讲了这些年来的一些大事小事儿。
  “你那妯娌还算好相处的话,你在王府里的日子,也就是舒坦了。”柳秀秀对于女儿在燕王府的生活,是满意极了的。
  毕竟,从女儿的好气色上,就可以看出来,燕王府的生活,定然顺风顺水。
  特别是三个外孙孙的存在,让柳秀秀看得明白,女儿女婿的感情甚好甚好。这才是关键。一个女人嫁到了婆家,如果不得夫君的宠爱,那就是叫一难啊。
  如果夫妻恩爱,儿子多多,在柳秀秀眼中,这就是好日子。
  “娘说的是。”
  “我在王府里,处处都蛮好。”福娘表示,她的日子过得非常好。她说道:“就是常常相信祖母、爹娘……”
  “到底蓟城离着京城太远了。”福娘感叹一句。
  “若是咱们在一处儿,那就是走动方便了。”福娘神补了一句话道。
  “女人嘛,嫁人了,自然是随着夫家的。”柳秀秀没听出来,女儿有些暗指的意思。她倒是顺嘴儿,讲了出嫁随夫的道理。
  倒是张李氏瞧着小孙儿的话,有些琢磨着听出来了一点味道。
  “福娘,你这孩子,是话里有话啊。”张李氏乐呵呵的笑了。老人家这一话说出来,柳秀秀这当娘的,也是愣了一下后,对女儿问道:“福娘,你祖母这话……”
  “娘,祖母的话,也是在理儿。”
  “女儿我啊,这一趟回娘家,就是想说动祖母和爹娘,带着张家一家子人,全去了蓟城得了。”福娘开门见山的说了她的想法。
  柳秀秀讷讷无言了。
  良久后,柳秀秀才说道:“福娘,你尽是孩子气。你都生了瞻元、瞻亨、瞻利,是三个儿子的娘了,怎么还能说些糊涂话呢?”
  “女人出嫁了,自然是跟随着夫家的。你祖母,还有你爹和我啊,肯定是在京城里落根儿。你大哥、二哥的差事都在京城。咱家的根儿,在此地扎了二十来年了。这哪能想挪就挪的……”柳秀秀还是与女儿说了心底的实在话。
  柳秀秀觉得,女儿啊,就是异想天开。
  柳秀秀真担忧,就女儿这等小孩儿的脾气,在燕王府里,能讨了燕王妃的欢喜吗?
  不管女儿嫁了多久,哪怕生了三个外孙,在柳秀秀的眼底,她还担忧女儿在婆家过得哪儿不如意啊。
  “福娘,你娘的话在意。”
  张李氏说了这么一句后,似乎福灵心至。她停了嘴,然后,是脑中想了一想后,张李氏又道:“不过,你这孩子提了这等话,还让咱们全迁去了蓟城。这怕是有什么事情,你没讲出来吧?”
  “搬迁不是小事儿,福娘,莫隐瞒了什么大事?”
  张李氏这一问。
  柳秀秀给惊住了。
  福娘沉默一下后。
  “祖母、娘,有些内情我也不太清楚。”福娘自然不会到处嚷嚷了,她婆家要夺嫡啊。这等大事,嚷出去半句,那是要出人命的大事儿。
  福娘只能是简单的说道:“有些事情夫君清楚。夫君必然会与爹,还有大哥、二哥商量的。祖母,你不妨与爹谈谈。”
  “祖母你是家中最明白事理的长辈,又是见多识广,定然能给爹最好的主意。”福娘拍了祖母一记小小的马屁。
  张李氏望着小孙儿的神情,良久后,点点头。
  “好,依你的意思。”
  “秀秀,这事情我跟启儿谈谈。”
  张李氏做了决定。
  柳秀秀自然是依了婆母的话。毕竟,嫁进了张家这些年,柳秀秀算是看了出来,她这婆家啊,还是婆母的话,最顶用儿。
  晌后。
  张李氏是给白神娘娘这位供奉的家坛庙山神上了香。
  张李氏准备卜一卦。
  因为,今天小孙女儿讲了请求时,她是心血微动。
  张李氏要起卦,这自然是准备借用一下白神娘娘的法力。毕竟,白神娘娘是天生的神灵,这神通是天赐天予。
  张李氏这位虔诚的信徒,借用了供奉神灵的神力,还是可行的。
  龟壳里,搁了六枚的铜钱。
  张李氏请了香火后,才是占了三次。
  次次数了卦象。
  张李氏的神色,是越来越慎重了。
  “唉。”一声叹息,从张李氏的嘴里出来。良久后,张李氏又给白神娘娘上了清香。然后,才是拜了礼,接着,是收好了卜卦的龟壳和铜钱。
  “京城,真不能留了。”
  张李氏这时候,已经下了决断。因为,她在京城这地方,发现了张家的血光之灾。而生机,直指了北方。
  北方,那小孙女儿提及的蓟城,可不是就在北方吗?


第118章 
  张李氏走过了战乱的岁月; 她是吃过真正苦头的老人家。
  对于儿子孙子们的期望; 就是希望张家一族能够繁衍昌盛。比起活着; 其它什么的都已经不重要了。
  张李氏心头有些叹息。
  她一个老人家,自然不会喜欢搬迁的。毕竟,这一回离开了京城,何年何月才能再归来?许是若到时候,张李氏本人已经死在异乡。
  但是; 那又如何呢?
  想比起客死异乡,张李氏更害怕她的迟疑,为子孙们招来了灾祸。
  当断则断,张李氏的心头已经有了决定; 那就是说服了当家的儿子张启。张家一家子人,全部北迁。
  去蓟城也罢,也哪儿都好; 就是往北边走。
  离开这等对张家有危险的地方。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张家的荣华富贵不重要,只要儿孙皆在; 张李氏就满足了。
  晚间。
  福娘夫妻和三个儿子已经告辞了。
  燕王、燕王妃皆在京城,福娘和夫君朱高熙领了儿子们回娘家,也不可能小住的。至多; 就是吃个午饭; 聊一聊家常罢了。
  酉时。
  京城,外西城的甜水巷子口,张家。
  张李氏唤了儿子、两个孙子谈正事儿。至于张闵氏; 则是去哄了儿子张嘉善睡觉。
  至于柳秀秀,就是给婆婆张李氏,还有丈夫的碗中添了茶水。她是一个旁听者。
  “启儿,高熙那孩子今日定然与你谈了大事。”
  “且说说吧。”张李氏开口,对儿子张启问了话道。
  “女婿让咱们搬家去蓟城。”张启简单的回了一句。张李氏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