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家媳妇日常-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是有些布匹和衣物。
  这一天,是传统的女儿节。
  哪个少女没怀春呢?
  女儿家嘛,总会希望嫁得一个好夫君,得了孝顺的儿女。
  盼着美好的未来,这自然是人类应该有期望。
  福娘和妯娌齐惜春,自然也是要给那有了中意对象的丫鬟们,是配了婚事。这拉了红线的事情,福娘是乐意着,由得当事人和家中的长辈们,皆是男女双方都满意了,才是赏了嫁娶的赏赐。
  齐惜春瞧着福娘一天的忙碌。
  在申时时,差不多料理好了。齐惜春赞了话,道:“大嫂真是好耐性儿。”
  “说起来,大嫂这般的心细,由得大嫂给配了婚事的丫鬟,也是有福气的人。王府中,给她们配的嫁妆,也是丰厚着。”齐惜春这话也不全是吹捧,也是有真心实意的。
  “都是女子,若是嫁得一桩好姻缘,也算得王府的功德嘛。”
  福娘笑了,浅浅回了一句。
  在心中,福娘一直觉得,这古代的丫鬟们一辈子就由得主子做主。真心呀,能得了一门好婚事,也是大好事。毕竟,这时代的婚姻就是一锤子买卖,好与坏,嫁到婆家的女子都得受着了。
  若是嫁得好,就是女子的第二次投胎,投到了好人家。
  若是嫁得不好,那真是摧毁了一个女子的后半辈子幸福啊。
  福娘将心比心,还是乐意了,拿出了耐心与好心,给王府里的丫鬟们撮合出来了好姻缘。
  这算得一种安心啊。
  “大嫂这话也是有道理的。”
  齐惜春同意了福娘的话。
  “丫鬟们嫁得好,也是未来幸福在望,这王府的仆人们也是容易安生些。”齐惜春的话中之意,自然更是话里有话的。
  丫鬟们安份了,少些有爬床心思的。也是让当家的夫人们,那是心安啊。
  毕竟,女人嘛,男人嘛,谁真是心眼儿大的?乐意让枕边人,分得给别人一部分了?
  独占爱情,那是人类的本能。
  宣惠三年。
  七月匆匆而过。
  八月,就是入了秋。
  秋,温度宜人,风和日丽。
  八月初一日,朱高晸这位王府的二爷,这一天是当了新郎官。他的新娘子,姓解,闺名蕴娘。其父解政是燕王新任命上的稷下学宫的山长。
  可以说,这位解蕴娘跟朱高晸的婚姻,是一桩地地道道的政治联姻。
  因为,晸二爷的岳父解政,是一位大儒。
  燕王需要掌握好了燕地的读书人的风向,把解政搁到了稷下学宫当山长,就是燕王摆在了读书人里的一个代言人。
  解政是一位大儒。不过,这一位不是高门出身。而是寒门出身。
  解政的一生,就是一位寒门学子的奋斗史。
  前朝之时,解政就是声名远播了。不过,这位没仕,而是养望,以及教书育人。可以说,在燕地解政的名声非常好。
  当然,解政的学生也是有一些人才的。
  至少,在燕地的官场上,解政是有人脉的。
  这一桩婚姻,就是燕王给次子朱高晸寻得的助力。
  解蕴娘是大儒解政的唯一嫡女,当然,也是解政最小的一个孩子。这么一个解氏的姑娘,在娘家时,是得娘家人宠爱的。
  这一桩婚事,燕王满意,燕王妃也是满意的。
  解蕴娘的家人,没当官的。但是,是有名望的读书人,名声非常清贵。
  而这个名声,在将要南下的燕王看来,他是觉得,他未来会需要的。于是,这一桩政治联姻就是出场了。
  燕王府晸二爷娶一个寒门嫡女,哪怕是大儒的女儿,也是改变不了解蕴娘的娘家,没一个当官儿的人。
  所以,做为晸二爷的继室,解蕴娘是高攀的。


第161章 
  做为一个新娘子; 解蕴娘在新婚之日时倒也是平静着。毕竟; 她出身于读书人家; 哪怕是小家碧玉呢,也是腹有书华气自香。
  解蕴娘对于未来的夫君,那位晸二爷了解的并不多。
  她是一个好女儿,自然是依了媒灼之言,由得父母做主给她安排了婚事。女子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工,这些自然是解蕴娘日常所修习的。
  因为这般的教导,解蕴娘的容貌虽然不美,却也是一位安静的佳人。
  哭嫁; 出门,坐在喜轿之中时,解蕴娘的神情是无悲无喜。
  等着喜轿到了燕王府时; 燕王府是中门大开,迎了这位新嫁娘。在喜娘的搀扶下,解蕴娘是下了喜轿; 一步一步走进了她未来人生里,要活了一辈的地方。她的的婆家燕王府,会是什么样子?
  解蕴娘不知道; 她知道的; 就是她将是燕王府的二儿媳妇。
  福娘这一天,还是挺忙碌的。
  好在她不是主角儿,偷偷懒; 还是能寻得空闲功夫的。
  晚间。
  也是一场热闹,一场繁华后,福娘夫妻是沐浴洗漱后,准备将要歇下了。
  屋内,有暖暖的烛光。
  气氛正是美好时。
  “这些日子,你是累坏了吧?”
  朱高熙对妻子笑说道:“二弟的婚事,操办的挺圆满。这一场南征啊,二弟想来应该也是满意了,毕竟,元晸堂里有了新的女主人。”
  “我瞧着未必。”
  福娘却是摇摇头。
  朱高熙带上了奇怪的神色,问道:“这话如何讲?”
  福娘指了指元晸堂的方向,回道:“在喜房时,二弟挑开了二弟妹的喜帕,当时,我是看见了二弟妹的容貌,稍稍普通了一些……”
  福娘觉得背后议了人事非,却实是欠了些私德啊。
  所以,福娘脸色还是微红的,她说道:“前面的两位二弟妹,不管是岳氏,又或是张氏,皆是好容貌。可谓是天仙一般的人儿。如今的这一位解氏……差了一筹半筹的,怕是二弟的心中有落差啊。”
  福娘话说到了这里,朱高熙是听出来一些东西了。
  “娶妻娶贤,容貌之事岂能当了关键之处?”朱高熙是摇摇头,显然不觉得这女子的容貌是娶妻的关键。
  福娘笑了,说道:“你嘴上这般讲,当然是因为你不是二弟,你若是二弟乐意娶一人容貌普通的?”
  “若是你的话,便是容貌普通了,我亦是不在乎的。”朱高熙望着福娘,满满的温柔目光,说道:“我可不是一个肤浅之人。我心悦于你,那是因为在我心中,你就是你。”
  福娘听得这等情话,心头是舒服。
  不过,这事情跟二弟朱高晸娶妻,好像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啊。
  所以,福娘是笑道:“你的心意,我自然明白的。”
  然后,福娘又是指了指元晸堂的方向,继续说道:“但是呢,我们刚刚议的是二弟和新一任二弟妹的未来。而且,这中间有结波折的……”
  福娘话到这里时,还是想了想后,说道:“当初,其实母妃敲定的二弟继室人选,不是如今的解氏。而是父王发话了,由得母妃做主,把原来已经敲订了更贴的人选给换了。”
  福娘说完这话时,脸都红了。这是给羞燥的。
  毕竟,事情这般做的话,是非常失礼的。奈何燕王、燕王妃都做了决断,福娘这等儿媳妇自然只能听从了。
  只是,当初母妃选择的那一位其实也是不错的姑娘啊。
  奈何,可惜了。
  只能说,一切都是命运的不巧合。
  “那这一位解氏的性子如何?”朱高熙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福娘回道:“挺好的,是一人安静的好姑娘。”对于解蕴娘,福娘的了解,就是真不错的一个姑娘。出身嘛,也算是诗书人家,本身性子真是好。
  当然,若对于晸二爷来讲,可能就是不符合了这一位小叔子的外貌协会的会员身份。
  “有些事情,哪怕咱们是兄长嫂嫂,也是不好插手的。元晸堂的事情,二弟二弟妹之间的关系,由得他们自己相处好。”朱高熙转移了话题。
  “说起来,也是不巧了。二弟二弟妹之间的相处时间,也不会留下来多少。”朱高熙讲了正事,说道:“初八,大军要南下了。”
  福娘听得这话后,心神全部被这事情给占据了。
  燕王的亲卫军南下,这可是关系到了燕王府生死的大事。所有燕五府的众人,都是一条船上的,没人想燕王府这一条大船是毁掉了。
  “瞻元这一回也会南下啊。”福娘的神色,是有些愰忽了起来。
  “你放心,瞻元是随侍在父王身边,必然是在最安全的地方。”朱高熙这般宽慰了妻子。福娘听得这话后,回了笑容,说:“你放心,我都明白。”
  “南下之事,已经成为定局,咱们能做的就是让瞻元没有后顾之忧。让燕王府赢得了这一次的豪赌。”福娘说这话时,是真盼望着老天爷的垂青的。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朱高熙对福娘说道。
  “嗯。”福娘颔首同意了。
  这一对夫妻是稍稍谈了些话后,便是歇下了。
  八月,秋季。
  这个季节,本是收获的季节。
  南边,京城。
  皇宫,乾清宫。
  对于宣惠帝而言,这个季节并不美好。
  因为,周王起兵后,并不似乎宁王那般的好收拾。朝廷中枢的大军,前面刚刚经过的一仗,按说是兵丁都见血,是老兵了,都是有些本事的。
  实际上,上一回,宁王兵败了。上面领兵的大人物,是发财了。
  但是,那不应味着,小人物也跟着发财了。
  宁王是完蛋了,宁藩被朝廷的大臣们,视为了朝廷的统治地盘。于是,小兵们打了胜仗,许多人乃至于付出了生命。那又如何呢?
  这是大人物们得了全部的好处,小人物们就是流血流泪,而且,没多少收获的。
  宣惠帝看到的,只是朝臣们的吹捧,以及一场大胜。
  至于大胜之后,隐藏之下的危机,这位帝王全是忽略了。又或者,宣惠帝以为,宁王的兵败,他的江山社稷是稳固了。但是,危险恰恰在蕴酿着。
  宣惠帝在乾清宫中,看到的就不好的奏报。
  那便是朝廷的大军与周王的大军相持不下。
  八月初八日。
  燕地,蓟城。
  誓师大会,照常开始。
  这是燕王的讨缴文,宣告之日。当然,燕王的起兵名头,就是借了一个清君侧。这个借口,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为了对抗朝廷的削藩嘛。
  做为藩王,燕王是不会束手就是擒的。
  朱瞻元是参与人之一。
  他这位燕王府的世孙,也是观礼之人。
  朱瞻元望着祭旗仪式,他的心中是一阵的澎湃。朱瞻元明白,属于他祖父的时代,将来来临了。
  这个新时代,他已经有了完全的心理准备了。
  未来会更美好的。
  在朱瞻元的心中,如此的以为的。
  为此,他已经是展望未来。
  祭祀很顺利,似乎是一个好兆头。
  不过,就在祭旗仪式结束后,大军开拔的第一天,当天扎营时。
  最新的急报到了。
  朱瞻元在祖父的身边,自然也是第一时间,得到了最新消息。
  周王兵败了。朝廷又打了一回大胜仗。
  “中军议事。”燕王对亲卫吩咐了话,让其去传达了他的意思。所有的燕王心腹,都要到中军大帐议事。
  朱瞻元也是列席者,一个听客。
  在左军师张源是讲解了目前的情况时,中军大帐内是人人眼色各有变化。
  不过,朱瞻元很沉默。
  这一场议事,最终的结果,是燕王拍板,做了决断。燕王府的亲卫军,继续南下。周王兵败了,其它藩王龟缩了,但是,燕王府的军旗已经誓师了,所以,不打到京城,是不会回头的。
  一切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对于宣惠帝而言,燕王府,以及燕王府这杆人的行为,跟造反有区别吗?
  完全没有。
  所以,自古以来,造反者除了一条道走到黑以外,也没有别的选择。
  中军大帐很快安静了下来。其它人都离开了,唯有朱瞻元是静静的站在了一个角落里,他陪着他的祖父在静静的待着。
  良久后,燕王开口了。
  “瞻元,你觉得祖父此回出兵,是赢是输?”
  燕王问话时,是平静的。对于周王的兵败,他似乎并没有在意。
  朱瞻元脸带笑容,说道:“祖父对胜利的信心有多大,孙儿就有多大。孙儿坚信,此回我方必胜。”
  燕王听得这话后,哈哈笑了出来。
  “那么,你不害怕吗?你要知道,你的五祖父、八祖父,皆是输了。宁藩、周藩,这一回皆要倒霉了。”燕王继续施了压力,对孙儿问道。
  朱瞻元摇摇头,说道:“朝廷的情况,祖父有探子侦测了详情。孙儿看了秘报,所以,对于朝廷会胜利,宁藩、周藩会输,并不奇怪。但是,若想赢了燕藩,孙儿却是觉得绝无可能。”
  “燕王是北地藩镇,祖父的兵,是百战雄师。”
  朱瞻元拍了祖父一记小小的马屁后,继续说道:“而且,朝廷大军胜后,除了显贵们得了好处,其它的大多数人,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人,都是流血流汗又流泪。”
  “朝廷的大军是疲师矣。”
  “祖父这一回领大军南下,必然会势如破竹,直捣黄龙。”朱瞻元说了他的判断。当然,这也有一些结合了前一世的形势发展,而得出来的结论。


第162章 
  “你倒是甚有信心。”
  燕王望着嫡长孙朱瞻元; 听着他的话后; 是洒然一笑。
  在燕王的心中; 他的嫡长孙朱瞻元是一个聪慧的孩子。当然,如今看来更是一个意志坚定的孩子。至少,在应该冷静的时候,够冷静的。
  而且,也没有被表面的现象所蒙蔽了头脑; 恰恰相反,在一些需要抉择与做出决定时,他的主意非常的正。
  “孙儿的信心,是建立在祖父的实力之上的。”朱瞻元自信的说道:“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朱瞻元的意思,已经够明白了。燕王如何听出了嫡长孙的话中之意。朱瞻元这位世孙,那就是觉得; 他掌握的信息一分晰。觉得燕王府的实力在南边的天子之上嘛。
  这等话,燕王听着顺耳。
  “你不错。”
  燕王夸了嫡长孙。
  “是孙儿常在祖父身边,学得祖父的一二分功力。往后; 孙儿当更加用心学习,以便将来长大了,能为祖父为忧。”
  朱瞻元的态度; 还是非常谨慎的。
  燕王非常满意。
  等到朱瞻元从祖父的中军大帐离开后; 回了自己住的小帐时。
  他才是有了闲下来的功夫,是思考了一些事情。
  “你在想什么?”
  一个声音打断了朱瞻元的思考。
  朱瞻元抬头看着来人是他的二舅舅张春福。这都是亲人长辈,朱瞻元十分自在的说道:“舅舅; 你先坐。”
  待张春福落座后,朱瞻元亲自给倒了茶水,笑说道:“舅舅喝盏茶,解解渴。”
  张春福娘对外甥的好意,自然是领了。
  这茶喝了,话自然也是谈到了刚刚张春福的问话。朱瞻元简单的说道:“我刚刚在想了,外祖父、外祖母、二舅母如何舍得二舅跟我一起南征?”
  “瞧瞧如今,二舅是大材小用,成为了我的亲卫队长,太浪费二舅的才华了。”朱瞻元这话,当然是打趣的意思。毕竟,他很清楚,二舅张春福来到他的身边,这是亲爹亲娘给的保护。这大营里,亲舅舅肯定是真关心他安危的。
  说到底,朱瞻元一个八岁的小儿,真是需要保护的。
  “你这孩子,你这话若是在蓟城时,就敢讲出来。看你爹娘不是好好的教训了你。”张春福摇摇头,说道:“咱们外甥和舅舅之间,何等的亲近?你啊,莫全是外道的话。”
  朱瞻元瞧着二舅舅的神色慎重起来。
  朱瞻元不隐瞒了什么,再说,周王大败的消息,想隐瞒也没什么好隐瞒住的。
  “南边来了消息,周王大军输给了朝廷中枢的军队。这一回,其它的藩王都当了缩头乌龟。咱们燕王府是成了靶子,得在前面迎接了朝廷的涛天怒意。”
  朱瞻元这话讲完后,张春福是神色正然的望着外甥,他说道:“必然不止这些吧?”
  嗯,朱瞻元给咽住了。
  良久后,朱瞻元才是回道:“舅舅说得是。说起来,我看法与那些退缩的藩王,完全是不一样的。在我看来,这一回反倒是一个好机会。指不定燕王府会大胜,打进了南边的京城。掀起来一场浩大的政治洗牌。”
  朱瞻元这话说完后,张春福似乎是在沉思。
  就在朱瞻元以为二舅舅不会多话时,张春福又开口了,回道:“瞻元,你是一个有眼光的孩子。这南下京城时,不管什么时候,不能离开了舅舅的视线。舅舅答应了你爹娘,定然是要护好你的。”
  朱瞻元瞧着二舅舅的诚恳眼神,答应了二舅舅的要求。
  舅甥二人又谈了小会儿话,朱瞻元像是想起了什么,说道:“二舅娘怀孕了,来年,我就要当了表兄。二舅舅,这一回你南下,我瞧着,若是我军大胜之时,二舅娘也定能搏得了一个诰封。”
  这话,朱瞻元未尝不是在提醒了二舅舅,这一条路走了,不妨就找到些好处。
  在朱瞻元的眼中,二舅舅的势力,何尝不是他和亲爹的潜在势力呢?
  有时候,二舅舅张春福的身边,比他和亲爹的动作能够更加的不引人注意啊。当然,这中间的尺寸,还是要好好拿捏拿捏的。
  “你这孩子,倒是一个机灵的。”
  张春福笑了。
  做为一个来年春天,就要当爹的男人。张春福此回南下,一是为了保护外甥朱瞻元,说到底,朱瞻元才是张家人在蓟城立足的最牢靠基石。
  二嘛,更是因为张春福是在禁卫军中锻炼出来的人,他对于军中的一切是熟悉的。这一回,真跟外甥说的一样,就是为了搏一场富贵前程。
  当初,燕王对于张春福的加入,也是表扬了一翻的。
  在燕王看来,有张春福这个亲舅舅护着,嫡长孙朱瞻元的安危就算是挺妥当的。
  说到底,战场上的事情,还是要看运气的。
  谁胜谁负,也许需要谋略,需要战术,那又如何呢?左右一场战争的,更需要幸运啊。
  “你舅舅的事情,你莫多管。还是管好了自己,平平安安的活着回了蓟城,那里是咱们大家的家,家中的亲人都等着咱们好好的,没一点差子的回去。”
  张春福这话,里面的某些意思,朱瞻元是听懂了。
  “舅舅放心,我心头皆有数。”
  朱瞻元笑着回了一句话道。
  宣惠三年,八月初十日。
  南边,京城。
  皇宫。
  做为宫廷的主人,宣惠帝的心情很差劲。
  宁藩起兵了,周藩起兵了。朝廷如愿的打败了这两个藩镇,可朝廷的花费也不小啊。这中间的花费,真是让朝廷伤筋动骨了。
  好吧,如今的燕藩也起兵了,燕藩起兵如宣惠帝曾经的愿望那般,跳到前台来了。
  可这时机不对啊。
  朝廷的大军,是不是疲师,宣惠帝不知道。
  宣惠帝知道的,就是经过与宁藩、周藩的交战后,国库内库都是空空的可以跑老鼠了。如今的燕藩起兵南下了,朝廷是财政非常的紧张,可以说,宣惠帝面对着军队里的一些不满之声,他这个有拱卫司当探子的帝王,自然是知道的。
  奈何,朝廷是拿不出来赏赐了。
  “摆驾景仁宫。”
  宣惠帝这时候,不想待了乾清宫。他这心情真不好。所以,他准备去景仁宫,与温柔的皇贵妃谈一谈话。
  帝王一吩咐,下面的人自然是办妥当了。
  说到底,朝廷再是穷困了,后宫的这点子花销还真是依然没减下来啊。
  毕竟,真正吃垮了财政的不是后宫的女眷花费,而是打战那么回事儿。
  军队,才是真正的花钱大户。
  士兵要俸禄,军官要俸禄,这赏赐还不能少。而且,除了俸禄以外呢,这粮草啊,兵器啊,这些哪样都得花钱。
  连藩的大战下来,从春季打到夏季,从夏季打到秋季,朝廷能不穷困才是怪事了。
  当然,朝廷是穷了,皇家是穷了。不过,这中间发财了的人,也是有一些的。只是,这些人嘛,那都是关系户。
  一般的真正在战争上拼命的人,反而是没落下了什么好处。
  因为,替死鬼什么的,哪朝哪代都不缺。
  景仁宫。
  皇贵妃胡氏的寝宫。
  胡雅莲是这里的主位娘娘。
  宣惠帝到了时,景仁宫中并不止胡雅莲一个嫔妃,还有着常贵妃,以及几位今年春天时,新选透入宫来的佳丽们。
  宣惠帝来了,后宫的嫔妃,甭管位份低的,还是位份高的,都是满面欢喜的笑容。
  特别是几位新入宫的佳丽,她们入宫盼着什么?
  不就是帝王的宠爱嘛。
  如今的机会,可不是来了吗?
  这些日子里,皇贵妃暗示的很明显,就是想寻了人争宠。
  对于新入宫的佳丽们而言,给副后娘娘当了棋子,没什么可怕的。在后宫之中,美人儿太多了,那等容貌上佳的,比比皆是。
  若没了高位嫔妃的提拔,这等新入宫的佳丽们很容易就泯灭于众人矣。
  争宠,争宠……
  后宫之中,不是说,你想不争,就能不争的。
  要知道,后宫的战争,可是没有退路的。
  因为,没有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