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妖妃她母仪天下了[重生]-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城头上,无数弓弩转动的响声传来,孙不平抬头望去,就见一个高大的身影背对着月光立在城墙之上,正是葛修武!
  看到他,孙不平睚眦欲裂,原以为齐国人中了他们的计,谁能想到齐国人早就有所提防,中计的是他们!
  芜城的城墙高耸无比,那道石门重于千斤,他们出不去,外面的援军也进不来!
  他和他带领的这四万陈国兵,竟被困在了这座没有百姓的空城里,如同待宰的困兽。
  葛修武立在城墙上,俯视着孙不平震怒的模样,哈哈大笑,“一群蠢货,你们以为我们齐国修了那么多次城墙,都是白修的吗?”话音刚落,他手一挥,早就架在城墙上的弓弩上银光一闪,密密麻麻的箭矢,朝着被困在城中的陈国兵射去。
  这一战持续了一整夜,一直到天明,喊声的动静才渐渐弱了下去。
  被阻拦在石门外焦急等待陈国军,一直到第二日,才看见芜城城墙上传来的动静,却是敌方大将葛修武,亲手将一颗人口挂在了城墙上,那正是他们的主将——化名于忍的孙不平!
  陈国这一战,惨败!七万人,如今只剩下三万,一夜之间,四万兵卒惨死芜城内,陈国这边剩余的几位将军心头怨怪擅作主张的于忍,却又不得不将战败的消息,送到陈国皇都。


第136章 
  消息传到陈国皇都; 陈皇果然震怒; 偏偏此时国内兵力分散; 一部分停留在吴国埠州城与齐国派去援助吴国的兵力僵持不下,一部分在国内四处清剿暴动的役夫; 如今七万大军又被齐国人歼灭了四万了,可以说损失惨重。
  在这种情况下,陈皇自然不可能再派兵增援; 只能命令驻守在桦城的人按兵不动,等到将内乱与吴国解决完,才能抽出兵力去跟齐国算这笔账。
  齐国的芜城暂且安定了下来。
  这些消息传回齐国国都; 皇帝陛下高兴得连病都好了。
  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皇帝陛下这两年鲜少生病; 天天起早贪黑处理政务; 这一病好似将他之前埋在身体里的隐患一并给拔了出来; 累得他躺在床上好些天,头晕乏力动弹不得; 现在听到芜城胜利的消息; 他只觉得整个人都精神了,头也不晕了; 身体也有力了,简直可以再跑到台阶上去滚两圈。
  又过了几日,他召见了封元等人; 再批阅了一些奏折,不知不觉就到了正午。
  皇帝陛下向来没有留着臣子一起用饭的习惯; 而是命人在宫中找了个地方作为膳堂,有御厨全天候着,给这些一整日都留在宫中处理公务的臣子用饭,而他自己,自然是和妻儿一起啦!
  不过这日中午,皇帝陛下没有等来他的娇妻,只等来了一个穿着明黄色小袍子的小豆丁。
  当时他坐在书案后看书看得入了神,高公公禀报说太子到了的时候,皇帝陛下抬头一看,左左右右没看到人,不由诧异道:“太子呢?”
  高公公笑道:“陛下,在下面呢。”
  皇帝陛下起身一看,就见小元宵站在书案前,小小的脚尖用力踮起,戴着金色帽子的小脑袋却怎么也够不着书案,自然也没法让他的父皇看见他。
  皇帝陛下瞧见他一上一下地踮脚尖,小小的身子摇摇晃晃,险些摔倒的模样,乐得笑出声来。
  他长臂一身,就把这小人儿抄了起来,抱在怀里朝着已经摆好了膳食的圆桌走去。
  把他放在高高的椅子上,皇帝陛下问:“怎么就你一个人,你娘呢?”
  小元宵慢吞吞道:“娘要养弟弟,不过来。”
  想到燕燕现在又怀了,皇帝陛下有些高兴,更多的却是担忧,不过他不能在小元宵面前表现出来,他如今已经当爹了,身为父亲,他得让儿子觉得他是顶天立地无所不能的!
  心中这样想着,皇帝陛下拿起桌上一个小碗,就要给小元宵喂食。
  小元宵缓缓道:“父皇,我自己吃。”
  皇帝陛下摇头,理所当然道:“你还太小了,不会自己用饭,来,爹爹喂你。”他老早就想试试了,于是假装看不到小元宵隐隐的拒绝,直接用小勺子舀了一勺米糊糊递到了小元宵面前,“啊,张嘴。”
  小元宵看了看他父皇碗里清淡的米糊,又看了看桌面上各种美味佳肴,抿了抿唇,还是张开了嘴。
  皇帝陛下喂了小元宵足足一小碗米糊,才心满意足地放下碗,对着小元宵一脸慈父笑,“元宵,吃饱了吗?不够这还有啊!”话音刚落,他肚子里就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
  小元宵那双黑宝石一般的大眼睛立刻看向了父皇的肚子,毫不犹豫道:“父皇,你肚子里,有声音。”
  皇帝陛下面上的笑容毫无破绽,道:“元宵,你肯定是听错了。”说完,他肚子里又传出咕噜一声。
  皇帝陛下脸上笑容顿时一僵,这罪该万死的肚子,紧要关头竟然坏朕好事!
  对上小元宵纯洁无辜的眼睛,皇帝陛下若无其事地咳了一声,道:“许是小元宵你听错了,父皇要用膳了。”话毕,赶紧往嘴里刨了几勺饭,生怕晚了一步那违抗君命的肚子又一次响起来。
  小元宵看着父皇一筷子一筷子地夹着那些闻起来就非常香的菜,再看看自己碗里的米糊,沉默了良久,忽然道:“父皇,我长牙了。”
  皇帝陛下点头,“父皇知道,长几颗了?”
  小元宵张开嘴,露出八颗洁白的小牙齿。
  皇帝陛下夸赞道:“真棒!”
  小元宵眼巴巴地看着他,然而他的父皇并没有让他尝试一下其他菜色的方法,反而一个劲儿地给他喂米糊,小元宵不想吃了,抿紧了嘴巴往后缩。
  皇帝陛下见他小脑袋不断往后仰,身子都要从椅子上跌下去了,赶紧伸手把他给扶好,板着脸道:“吃饱了就说一声,下次可不能如此了,险些没摔下去。”
  小元宵不好意思地垂了脑袋。
  皇帝陛下看着这小小的一团,真觉得越看越像燕燕,越看越稀罕,忍不住把人抱过来亲了几口。
  小元宵觉得自己脸上湿湿的,可他抬手摸了摸,又什么都没有,不由困惑地看着自己的手。
  也许是因为之前累病了的缘故,皇帝陛下发现这两日呈到自己面前的奏折少了许多,他一上午就处理完了,于是用过午膳,发现竟然久违地有了一个清闲的下午。
  他高兴地抱着小元宵跨出御书房,“走咯,去看看你娘。”
  姚燕燕这会儿正待在永安宫里整理账目,她瞧见这一季度宫中关于修缮御书房的支出时,忽的想起前日的事儿,忍不住笑出声来。
  自皇帝陛下病好后,他就遣散了所有宫人,又在御书房前面的台阶上滚了几次,然而并没有再做预知梦,为此还长吁短叹了许久。
  姚燕燕每次看着陛下抱着脑袋从台阶上滚下来,都笑得直不起腰,她并不觉得陛下那天是真做了预知梦,她觉得陛下可能是做了胎梦,她出生前她娘就曾经梦见过她,那几个找来给小元宵当奶娘的也说过怀孕时就梦见过出生后的孩子,也有的说自己没梦到,倒是家里男人梦到过的。
  这也正常,毕竟能重生一回,已经是上天偏爱,哪里还能再奢望捞个预知能力?真要是事事都能预知,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就算是凤阳长公主,人家也只能梦见和自己有关的事儿,你问她边关哪场战争的胜负,她是一概不知的。
  想着陛下费尽心思找角度滚台阶的样儿,姚燕燕脸上就一直挂着微笑,不过没等她把手上账目看完,就见高竹子又送过来一封顾楚的信。
  顾楚在信上讲,她已经获得了那位将军的一点信任,如今那位将军在大堂上宴请贵客时,甚至愿意让她上去展现厨艺,或是鲙鱼或是炮肉,也因此,她能听见一些他们的谈话。陈皇已经下令命那位将军去平乱,尤其是剿灭一群以“石壮”为首的暴民,而石壮身边有暗部的人,她们已经联系了那个叫封二的探子,让他给石壮传递消息。
  最后几句,顾楚问候了她和陛下,还附了一张制作酱料的方子,说是她如今身在陈国,没法一坛坛地往齐国送酱料,只能请御厨按着方子做。
  姚燕燕看完信,觉得顾昭容真是个小可爱。
  她正要提笔回信,忽然感觉胃里一阵翻涌,一旁的青壶立刻递上来盆盂,姚燕燕扶着盆盂吐得昏天暗地,等吐完直起身子,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一胎真够折腾人的!姚燕燕漱口完又吃了几粒酸梅,心道:最好真是陛下梦见的龙凤胎,要不然……
  要不然怎么,姚燕燕发现自己拿这宝宝还真没有办法。
  她叹了一口气,忽然发现方才自己呕吐时,那只一直替自己拍背的手并没有收回去,反而逾矩地在她背上抚摸了两下,最后还按在她的肩膀上。
  姚燕燕眉头一拧,正要说放肆,忽然瞥见身边一角明黄色衣袍,顿时松了口气,“陛下你何时来的,怎的一直不出声?”
  皇帝陛下的表情很是沉重,看着她的目光里满是担忧。
  姚燕燕拉着陛下坐到她面前,说道:“陛下你不要担心了,许是宝宝有点闹,我吃点酸梅就没事了。”
  皇帝陛下摇摇头,说道:“朕不是在想这事。”
  姚燕燕:???
  皇帝陛下一脸认真与严肃,“朕是觉得,不能让你一个人受苦。”
  姚燕燕:???
  陛下你又发烧了吗?清醒一点啊陛下,宝宝又不能像海马一样塞到你肚子里。
  嗯?海马是什么?
  姚燕燕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因为下一刻,陛下就洗干净了手,拿起碟子里一粒酸梅,用小刀认认真真给她去核。
  姚燕燕看得胆战心惊,生怕陛下把自个儿手给割了。
  当天傍晚,皇帝陛下召了太医院院正,说道:“给朕开点催吐药,吐不出来就打你板子。”
  白发苍苍的老院正:……
  于是第二天,皇帝陛下如愿以偿地抱着同款盆盂,和姚燕燕面对面一起吐了个昏天暗地。
  不,吃药过量的皇帝陛下比姚燕燕吐得还惨。姚燕燕开始还担心得不得了,以为陛下又病了,得知真相后感动得泪眼汪汪,要不是正怀着孩子,她就要以身相许了。
  对上姚燕燕感动的目光,皇帝陛下吐出肚子里最后一点存货,扬声说道:“娘子放心,朕不难受,朕比你好受多了。”
  姚燕燕感动不已地看着他。
  偏巧这时候,高公公进来,说是右宰相有事禀报,皇帝陛下便对姚燕燕道:“娘子你先歇歇,朕干活去了。”
  于是皇帝陛下就站起身来,身子略有些摇晃地往外走去。
  眼见他就要走出寝殿门口了,姚燕燕虚弱地喊道:“陛下,你先等等。”
  皇帝陛下回头,两人泪眼相望,他深情道:“娘子不必担心,朕一介男子,身强力壮,朕还能行的!”
  姚燕燕也深情道:“陛下,臣妾相信您一定能行的。只是您在走之前,能否把那碟酸梅留下?”
  皇帝陛下:……
  姚燕燕抹了把眼泪,说道:“这是顾昭容留给臣妾的,您要是把它拿走了,就是拿走了臣妾的命啊!”
  皇帝陛下:……
  他看了看正深情地望着他……手中那碟子酸梅的姚燕燕,又看了看浑身一股呕吐味的自己,再看了看放在姚燕燕屋子里的那几坛满满的酸梅。悲伤地发现,自己在爱妃眼中竟然没有一碟酸梅重要!
  皇帝陛下有些难过,又有些生气,他把酸梅留下,转身气呼呼地走了。
  哼,不就是一碟酸梅,哪里没有!朕才不稀罕!
  皇帝陛下走后不久,姚燕燕派高竹子去打听了一下。
  高竹子回来说道:“娘娘妙算,陛下果然将太医开的催吐药全都扔了,还说以后再也不喝那玩意儿自讨苦吃了。”
  姚燕燕闻言,松了口气,摆手让人退下。
  高竹子依言退下,心里百味陈杂。没想到在这宫里,竟然还能见到这般情深的夫妻,真真比民间百姓还要恩爱千万倍,老天保佑陛下和娘娘永远这样,恩爱长久,白头到老。他们这些下人瞧着陛下和娘娘如此恩爱,真真是打从心底里高兴。
  他这么想着,迎面就瞧见一个紫宸殿那边的小太监,问他来这儿作甚。
  那小太监便道:“高公公派小的过来瞧瞧,看娘娘还吐不吐,娘娘要还是不舒坦,陛下就带娘娘去民间散散心。”
  高竹子笑道:“劳你回去说一声,就说娘娘好多了,请陛下不必担心。”
  那小太监应了一声,笑着又回去了。


第137章 
  正宇七年八月末; 吴国; 埠州城。
  僵持了数月的战役以齐国军大获全胜终结; 当兰梦征一剑割掉陈国主将的脖颈,大喊“陈国主将”已死时; 四周传来海啸般的呼喝,陈国兵失了首领,瞬间乱做一团; 在齐国军队的追赶下丢了军旗,狼狈不堪地四处逃窜。
  兰梦征骑上战马,带着手下弟兄围追堵截; 将溃散的数千陈国逃兵尽数俘虏,并将之驱赶到齐国军营前; 脱去战袍捆起手脚; 暂且关押起来; 同时命人将捷报送到京城。
  做完这一切,鏖战多日的疲惫与伤痛终于冲垮了这位少年将军的兴奋; 他眼前一片黑沉; 随即,周围就传来一声声惊呼。
  “将军!”
  “将军晕倒了!”
  当兰梦征再次醒来时; 发现自己正躺在营帐里; 身上衣裳大大敞开着; 一名熟悉的女大夫就坐在他面前,轻柔地给他上药。
  兰梦征目光触及对方那认真的模样,顿时红了脸; 斥道:“谁准你看我的?军营里没有男大夫了吗?”
  郁宜欢皱着眉瞥他一眼,看在他是个伤患的份上没跟他计较,耐心解释道:“一战结束,受伤的兵士不计其数,军营里的几名男大夫忙得脱不开身,只有我能抽空过来。”
  见兰梦征瞪她,她也回瞪回去,说道:“你的伤势还不是最严重的,若你不是将军,这会子还轮不到你。”
  兰梦征脱口道:“那你也不能大咧咧地脱我衣裳……”见那女大夫又看过来,兰梦征转开目光,嘀咕道:“本将军留了十八年的童子身,都要被你看光了。”
  郁宜欢本来还抿着唇一脸严肃,听了这话忍不住笑了下,又赶紧板起脸道:“医者眼中无男女,我都不介意,你一个男人做甚矫情?”
  “嘿!你居然说本将军矫情!”他急得要坐起来,却牵动了身上的伤口,疼得他又龇牙咧嘴地坐了回去。
  郁宜欢瞅他一眼,说道:“你身上一共有三处箭伤,七处刀伤,十六处刀剑箭矢留下的擦伤。若不是你身上的神军甲护住了你,你现在早就命丧黄泉了。”她一边说话一边迅速拿绷带将他身上的伤口缠起来,还不忘提醒他翻个身。
  兰梦征心里有股说不出来的憋闷,却又不知道这憋闷从何而来,还得老老实实地配合着大夫,等他身上的伤口都包扎完毕,郁宜欢对他交代了几句吃食上要注意的,就提起自己的药箱子要走人了。
  兰梦征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但想起来军营里还有许多受伤的将士需要她,于是就闭了嘴,任由郁宜欢从他眼前离开了。
  等到郁宜欢一走,兰梦征就躺在床上,双手不安分地在床板上挠来挠去,最终他得出一个结论——郁宜欢是个好大夫,但她真是个让人讨厌的姑娘!
  正当他这么想的时候,营帐外传来副将的声音,“将军,京都传来消息。”他所说的京都自然是他们齐国的京都。
  兰梦征的神情立刻严肃起来,他按了按身上的伤口,觉得不是很疼,于是坐起身披上衣裳,让副将进来说话。
  听完副将的陈述,兰梦征拧了拧眉头,说道:“陛下命令咱们退兵?”
  陛下在皇宫中遇龙一事早就传得沸沸扬扬,兰梦征也从封元先生的口中知道了陛下的雄心与抱负,也因此,他对驰援吴国的这场战役极为上心,任何一个能将陈国军队歼灭的机会他都绝不会放过。他原本以为,等铲除了陈国军,他带着的军队会以各种名义长期驻扎在吴国,等到吴国忍无可忍对他们动手时,他们再名正言顺地灭了吴国,接收吴国剩下的一半国土。可是如今,陛下竟然要他们退兵?
  副将回答:“正是如此,这是陛下的手谕。”说着呈上来一只竹筒,兰梦征打开盖子,从里头取出一卷明黄色的丝绸,那上面的确是陛下亲笔,还盖了玉玺。
  兰梦征不再迟疑,颔首道:“交代下去,大军修整三日,三日后拔营回国。”
  *****
  “听说了吗?齐国的军队要回国了?”
  听到这个消息时,郑图正兢兢业业地搅拌着锅里的猪粮。
  他们这些役夫来到这里几个月,前两个月负责筑各种防御工事,后来开始打仗了就帮忙搬石头抬伤患,郑图被分到的活计是喂猪喂马清理马粪等等,这活儿可比从前被吴国官兵驱赶着上山下海给吴皇找寻奇珍异宝轻快多了。
  最让郑图觉得舒服的是,这里的人把他们当人看,那位总是拿着纸笔写写画画的小吏得知他总是攒着饼子后,就和他说好了不再多给饼子,攒下来的饼子换成铜钱给他。郑图一个人高马壮的汉子,当时眼泪就下来了。
  现在他已经攒下了不少铜钱,打算过两天让人帮忙寄回家去。在这里日子待得长了,他险些忘了自己是个吴国人,现在得知齐国的军队要回国了,他心里说不出的恐慌。
  他正要找人继续打听,就看见管事过来对他道:“不用喂食了,将栏子里的猪全都宰了,明天好好犒劳将士们。”
  郑图闻言,心里说不出的失落。
  齐国的军队三天不到,就拔营回国,郑图看见好多他们从未见过的大人物到城门口为齐国将士们送行,他们满脸笑容,亲切得像是见到了家乡故友。
  齐国将士走后,他们这些役夫,就被赶了回去。郑图很是失落,但是他至少攒下了一些铜钱,回到家后,还能靠着跟齐国人学来的养猪骟猪的手艺过上好日子。
  只是郑图没有想到,等他回到家中,一家人还没吃上一口热饭,征税的衙役就上门了,将他好不容易攒下来的铜钱拿走大半,其中还有十几文是给那些衙役的“辛苦费”,郑图想跟他们讲道理,却被打了一顿。
  若是以前,为了一家老小,这样的不公他也忍了,可是在齐国军营中待过的那段日子,郑图听他们说起过太多齐国百姓的生活,他才知道,那才是人应该过的日子,他们在吴国受到的欺辱和折磨,本来就是不应该的!
  眼中忽然冒出凶光,郑图猛地暴起,抄起一旁干活的农具,他和那几个衙役打了起来,常年干活的役夫,力气何其大?哪里是那些平日里靠着欺压百姓塞得满肚肥肠的衙役能比的。
  等郑图回过神来时,他已经失手将人给打死了。
  一家老小哭着喊着,叫他赶紧去县衙自首,郑图却神奇地冷静了下来,这个时候,同村里一起去过齐国军营的役夫,找上了他……
  *****
  正宇七年九月末,正在宫里查看小元宵功课的皇帝陛下,收到了吴国国内发生暴动的消息。
  封元道:“埠州城一战胜了以后,俘虏了六千陈国兵,陈国连退两城,如今只有不到五万人马驻扎在瑛州城内,那是早先吴国赔给陈国的城池。这一战下来,吴国送了我国两条铁矿并数百匹好马,兰将军带兵斩杀数万陈国兵,却也折损了近五千的兵卒。”
  除了专配给骑兵的神军甲,齐国也改进了其他兵卒的铠甲,效果比不上神军甲,胜在产出后能送到每一个兵卒手上,若是没有这批铠甲,损失只会更加惨重。
  即便如此,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也足以列入史书成为典范。当初消息传来时,朝野共庆,但皇帝陛下却一点都不感到高兴,只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当初听到消息时他就心痛得厉害,如今再听封先生说一遍,他还是觉得很沉重。
  封元道:“埠州城一战结束后,吴皇不知收敛,反而横征暴敛,又加重了赋税,惹得民间怨声载道,百姓忍无可忍之下,终于发生了动乱。陛下,要不了多久,吴国就会自取灭亡。”
  皇帝陛下点头,这也是当初他们商议好的。
  他想要一统天下,攻打陈吴两国是迟早的事,但吴国从上到下都腐烂得不成样子了,何须浪费力气?况且他们出兵吴国时说得冠冕堂皇,若是军队在吴国停留不走,岂非引得天下人非议?齐国正是缺人才的时候,他的名声也是好不容易才经营起来的,断不能像陈国那样蛮横霸道,否则就将人才都给吓跑了。
  当然,皇帝陛下这里还有另一层理由:但凡打仗都伴随着流血和牺牲,只要能最大程度地减轻伤亡,无论什么法子,他都愿意尝试。
  征来吴国役夫,让他们生活在军营附近,日复一日地将齐国人的想法渗透给他们,日复一日向他们展现齐国百姓的安宁日子……这也是计策中的一环。那些见识过光明的役夫,绝不肯再去忍受黑暗,一个已经站起来的人,也绝不肯轻易跪下,等他们习惯了公正平等的生活,等他们知道还有一个“桃源”存在,等他们知道有了希望,再苦再难,也愿意从原先的牢笼中挣脱开来……
  等到封元离开后,又是夜幕降临,封元告辞离去,皇帝陛下就回了永安宫。
  快要到十月了,天黑得越来越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