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妖妃她母仪天下了[重生]-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回来了。要换做往常,可是要等到晚膳的时候才能赶回来的。
  皇帝陛下剥了两个香蕉,一个给燕燕,一个给小元宵,最后给自己剥了一个,听了姚燕燕的话,他一边吃香蕉一边道:“冬日里事务本就少,再说,都快过年了,朕就是个木头做的,也得偷点空闲陪陪妻儿不是?想让朕一天到晚坐在御书房,朕才不干!”
  姚燕燕忍不住笑了。小元宵则认认真真地吃着香蕉,冬季里蔬果都少,能有个新鲜香蕉吃也不容易。小元宵对此很珍惜。
  皇帝陛下陪着妻儿说了一会儿话,突然停顿了一会儿,说道:“吴国皇帝死了。”
  姚燕燕抚着肚子侧头看他,小元宵的脸也从香蕉里抬了起来。
  因为小元宵是储君,夫妻俩从不避讳在他面前说些政事,孩子虽然还小,也得熏陶熏陶不是?
  皇帝陛下道:“暴毙而亡,死因据说是突染恶疾,药石无医。”他将剩下的香蕉一口吃完,轻声道:“不过潜伏在吴国的密探传来消息,说是被一名妃子杀死的,在场还有很多人,包括他的皇后、侍卫、宫人……却无一人阻止。”
  姚燕燕闻言,若有所思道:“看来吴皇是真惹人讨厌,连妻妾和侍从都不愿意救他。”
  皇帝陛下点头,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这话果然是有道理的。”说着,他一手揽住了爱妻,一手按在小元宵的脑袋上,忽然笑道:“不过你们放心,朕勤政以后做了许多好事,朕对手底下的人也很宽和,就算哪天朕真失势了,也一定会有人愿意保护你们!”
  姚燕燕掐了一把陛下的脸颊,气鼓鼓道:“要过年了就不能说点吉利话?”
  姚燕燕掐的力道很轻,皇帝陛下却装模作样地哎哎叫唤了好几声,又说了不少诸如岁岁平安、长命百岁之类的吉利话,才从娘子手下逃脱。
  小元宵看看他娘,又看看他爹,微微弯了下眼睛。
  姚燕燕道:“那吴国现在是什么情形?”
  皇帝陛下道:“吴皇死后,暴民冲进吴国国都,吴国那些虾兵蟹将,跟纸糊的一样,连一群暴民都挡不住。那吴国太子都没来得及登基,皇室以及吴国那些贵族就带着金银珠宝仓皇逃出了皇城,现如今就躲在一个小县城里。兰梦征已经带兵过去了,要不了多久,吴国就是我们的了!”
  说起这话时,皇帝陛下的眉眼间满是锋芒毕露的锐气,让姚燕燕有种陛下将要一飞冲天的预感。但下一刻,这种感觉就消失了,因为皇帝陛下紧张兮兮地将耳朵贴到了她的肚皮上,轻声道:“九个多月了啊,你们两个该出来了,别老赖在我娘子的肚子里不挪窝!到时候都乖巧些,要是敢让我娘子吃苦,朕就……”
  皇帝陛下思量了片刻,指着元宵说道:“朕就让哥哥咬你们,他咬人老凶了!”
  姚燕燕:……
  哎,陛下果然还是老样子!


第140章 
  腊月初五; 吴国; 太平县。
  太平县因为一帮王孙贵族的入驻; 再也不复以往的太平。
  吴国京都中的那些高门勋贵,全都跟在太子车驾的后头; 一行数百人,在三千禁卫军的护送下,纷纷仓皇涌入了太平县; 只因太平县是距离吴国京都最近的、唯一一座修了高大城墙的的县城,虽说这座小小的县城只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但在这个时候却给了这些逃难贵族一点安心感。城门少; 禁卫军要守着的地方也少,严防死守之下; 那些暴民应该不会冲过来吧?更别提太平县中还有一位能干的县令。
  但也因这县城实在太小了; 根本塞不下那么多王公贵族; 就连太子和皇后这样身份极为高贵之人,也只能暂且住在县令那座小小的府邸里; 至于其他高门勋贵; 运气好下手快的,能占下县城中富户的宅子; 运气差的只能住那种只有一进的小宅子; 叫人憋屈至极; 但眼下这种兵荒马乱的情况,实在是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吴国太子这会儿正站在大堂里和县令商议,这位县令姓杨; 单名一个曲字,能文能武,是一个实干官员,这太平县也正因有了他的治理,才坐实了“太平”之名。
  按理说,以杨曲的品级,实在没资格和太子商议国事,怎么说,此刻该站在此处的都应该是那些高官贵胄,但是太子带着人一路逃难过来,见多了那些所谓的名士勋贵惊慌逃窜的丑态,如今又怎么可能找他们商议,思来想去,只能找杨曲了。
  杨曲的提议是,让禁卫军护送着太子前往洛城,那里是吴国曾经的国都,还有一位王爷坐镇,等到太子到了那里后,赶紧先整顿一番,登基为皇,再收拢各地残兵,慢慢将内乱平定下来。
  杨曲说得轻巧,但从太平县到洛城,足足有十日的路程,他们一路跋涉过去,谁知会不会又遇到那群暴民?
  太子只想想到他们一路逃过来时,那些暴民凶残可怖的模样,就不禁打了个寒颤。当初那些贱民刚刚发生暴动时,谁能想到他们会聚拢成如此强大的力量?竟然连皇室都能撼动!
  杨曲看清了太子面上的惊惶,说道:“殿下,此处终究只是座县城,难以容纳如此多的王孙贵胄,更不可能作为新都,还请殿下早做打算。”
  杨曲的意思是让太子尽快带着人迁都洛城。然而太子怎么肯涉险?他忽然想起一事,说道:“对了,父皇去世之前,曾命人去信齐国,请齐皇派兵镇压暴民,算算日子,这两日就该到了。只是……”说着这话,太子面上便露出苦笑来,“先是被陈国洗劫了几次,后又送了两条铁矿给齐国,国库如今早就空了,这一次只怕要送出一座盐池才能送走那些齐国军队了。”
  听了这话,杨曲皱起眉头来,其实吴国如今的形式远比太子所看到的更加凶险,陈国虽然暂时退了,可齐国同样危险,吴国国弱,齐国之于他们而言,是强邻,更是猛虎,谁知道那些齐国军这一次是抱着什么目的来到吴国的?
  但有些话,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县令能说的,这个教训,杨曲在多年的官场生涯里,早就吃够了,可如今形式不同,他究竟该不该将那些逆耳忠言告知太子?太子的秉性又能否信得过?倘若太子又是另一个先帝,那吴国又该何去何从?
  “太子殿下。”
  就在杨曲犹豫之时,一道温婉女声从门口传来。
  站在他面前的太子目光一亮,快步朝着门口走去,“昭昭,你怎么来了?”
  杨曲也朝着那处望去,那被太子换做“昭昭”的女子,身着一袭藕色衣裙,容貌温婉清丽,瞧着似一株亭亭玉立的白花。
  太子入太平县时,杨曲就听闻过,太子有一极宠爱的姬妾,他逃难时连太子妃都没带,却没忘了这位姚氏,杨曲原以为这姚氏是个美艳的狐媚女子,如今见她生得一副温婉模样,倒是吃了一惊。
  太子和那姚氏耳语两句,便好似忘了方才还在商议国家大事,撇下杨曲便携着那姚氏离开了。
  杨曲盯着太子的背影看了一会儿,沉沉叹了口气。
  太子携着姚氏回到房中,见这屋子比起东宫来实在狭小逼仄,不禁握住了姚氏的手,说道:“昭昭,如今只能委屈你了。”
  那名为昭昭的女子抬起头,一对秋水般的眸子盈盈看向他,摇头道:“能跟随在殿下身边,是昭昭几辈子积攒来的福分,怎么会委屈?”她对太子道:“不知殿下方才在大堂中,同那县令说些什么呢?”
  太子面对着姚氏,竟毫不犹豫地将他和杨曲所说的话一一告知,明显是极为信任这姚氏。谁知他一说完,姚氏却垂下了头,面上露出惊惶之色。
  太子心头一痛,连忙道:“昭昭……”
  姚氏急切地抱住他,哽咽道:“殿下,昭昭好怕,昭昭这几日总反反复复梦见殿下身处险境,昭昭想救殿下,却怎么也跑不到殿下身边。”
  太子没想到姚氏害怕的竟然是这个,面上不由露出几分动容之色,他抬手将姚氏揽在怀里,安抚了几句,就听姚氏道:“殿下,昭昭这几日总是做些不祥的梦,您说,齐皇派的那些人,真的会帮咱们吗?”
  太子皱起了眉头,“你想说什么?”
  姚氏仰头看着他,目光柔弱又可怜,像是一朵只能依附于他的藤蔓,一旦他出了什么事,这样柔弱的姚氏也只能跟着枯萎,想到此,太子方才升起的一点不悦顿时消散了。
  姚氏声音温婉,语气柔和又恳切,字字句句都是在为他着想,“殿下,咱们吴国虽小,却坐拥数条铁矿,还有好几座盐池,这些东西,连陈国都眼红,齐国会不放在眼里吗?早先他们就索要了两条铁矿,如今国内大乱,皇室又早已失了民心,齐皇又凭什么帮殿下镇压暴民?他们若是帮着暴民攻破太平县,岂不是轻而易举地就能得到吴国大半江山?”
  听着姚氏的话,太子悚然一惊,不错,如今的齐国早已不是过去的齐国,如今齐国兵强马壮,连素来强势的陈国都在他们手底下吃了败仗,他们还会在意此时弱小的吴国吗?
  太子越想越惊,此时又听姚氏道:“殿下,您也知晓,齐国皇帝遇龙一事早就传遍了天下,可若真有龙存在,您身为吴国储君,怎会看不到?这一定是齐皇放出来的流言,为的就是蛊惑民心,齐皇分明存着和陈皇同样的目的!他肯定不会放过吴国皇室的,殿下,昭昭怕,昭昭怕殿下会被齐皇害死。”
  太子闻言,抱紧了怀里的佳人,一时却想不出办法来,昭昭说的不错,如今吴国的处境,实在危险,他到底该怎么办?直到面临此等险境,吴国太子才发现,自己原来也不过是个庸碌之辈,竟然想不出任何可用的法子。
  正当他焦急之际,靠在他怀里的姚氏道:“殿下,如果咱们主动向齐皇示好,表示愿意归附,齐皇会放过殿下吗?”
  吴国太子闻言,微微睁大了眼睛……
  腊月初六,吴国太子召集群臣,将要归附齐国的消息公布出去,举座皆惊。附和的有,但劝诫反对的居多,吴国太子若是选择归附齐国,以他的身份说不准还能封个王,但他们这些人怎么办?若是吴国尚存,他们还是王孙贵族,若是吴国成了齐国的附属,他们就只能沦为平民了!
  为了身份地位,这些人吵得面红耳赤,若是之前的太子,见他们句句不离忠君爱国,或许还会有些动摇,觉得他们真是忠臣。但他昨日被姚氏吹了一整夜的枕边风,对此早有预料,听了这些话,也只冷冷道:“既然如此,那就请在座诸位带兵出城,但凡能平定国中动乱者,皆是我吴国肱股之臣,我吴国自然也不需沦为齐国的附庸。”
  只这一句话,就试出了这群人的真心,吴国太子见这些人果真静了下去,心中悲凉一片,被这些人占据朝中高位,也难怪吴国会沦落到今日这个地步。
  吴国太子心中悲戚,却也终于坚定了决心。
  于是在腊月初八,兰梦征带领三万兵马驾临太平县的这日,见到的就是卸下皇族装束、自愿归顺齐国的吴国太子及其身后一众吴国皇室中人。
  对着吴国太子殷勤的笑脸,兰梦征的目光却没投向他,而是落在他身后那个女人身上。
  迎着那位少年将军的视线,姚昭昭面色平静,从容低头行了一礼……
  齐国军队驻扎在太平县外,齐国将军却带着数百名亲卫以及几名女大夫入了太平县。
  如此一来,小小的太平县就更显得拥挤不堪,原吴国太子的家眷甚至要和那几名女大夫挤在一个小院里。。
  夜间风凉,郁宜欢关了所有门窗,坐在姚昭昭面前,对她道:“这段时日委屈你了。”
  听了郁宜欢的话,姚昭昭笑了笑,道:“我在吴国这些时日,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算得什么委屈?况且,只我一人,便能免去一场战争,换回无数将士的性命,让陛下轻而易举地拿下吴国,却分毫不损名声。这笔买卖,是大赚。”
  姚昭昭是自告奋勇过来的,她早就没了姓,便大胆用了皇后娘娘的姓氏,还在齐国的那段日子,她细心入微地学习着皇后娘娘的言行举止,还跟在她身边服侍了两个月,这才有能力迷惑住那位眼高于顶的吴国太子。
  而此时,在姚昭昭眼中,高贵优雅、仪态万千却也姝丽无双的皇后娘娘,这会儿正抱着陛下,紧张万分地盯着自己的肚子。
  “陛下陛下,要生了要生了怎么办?”已经有过一次经历的姚燕燕,这会儿面对那股熟悉的感觉,不但不淡定,反而充满了害怕。
  皇帝陛下抱紧了姚燕燕,面上镇定,说话声儿却发着颤,“娘子别怕,朕已经洗干净了手和腿,待会儿你疼了就只管掐!”
  今日是腊月初八,刚好是陛下的生辰,谁也没有想到,姚燕燕在跟着陛下去赴宴前会突然发动。
  此时永安宫内灯火通明,姚燕燕枕着陛下大腿躺在床上,皇帝陛下双手搂着她,两人目光一齐盯着那个鼓起来的肚子,几名稳婆紧张而有序地忙来忙去,太后娘娘坐在外面走来走去地念经。
  许是有过一次经验,这一次十指开得很快,皇帝陛下一边讲着自己瞎编的故事,一边将手腕伸到了姚燕燕跟前,姚燕燕忍过那一阵阵宫缩后,一边听故事一边张大了嘴巴,就要一口叼住陛下的手。
  忽然!
  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响起,两人都愣住了。
  没过多久,姚燕燕感觉身下有一阵不好形容的古怪感觉,然后,第二道婴儿啼哭声也响了起来。
  两人彻底呆住了,姚燕燕感觉跟做梦似的,皇帝陛下却感觉眼前的一幕似曾相识,仿佛回到了喝醉酒时,姚燕燕一把将枕头从衣服下拽出来的时候。
  一直到稳婆将洗干净的孩子包好抱到他们面前,夫妻俩都没有回过神来。
  两人一手抱一个,面面相觑。
  这……这就生了?
  这跟他们准备好的不一样啊!
  两人不约而同回想起了小元宵出生时的情景,再看看眼前这两人红彤彤的小东西,那种做梦似的感觉更浓了。
  夫妻俩对视了一眼,同时掀开了婴儿的襁褓。
  一男一女,很好,不是梦!
  而这时候,产房内的侍女们手脚麻利地将一切收拾后,太后娘娘就进来了。
  她以为她会看见那夫妻俩抱着龙凤胎依偎在一处的温馨画面,结果……
  那龙凤胎倒是并排放在一起了,可是下半身却光光地露在外面,而她以为已经长大了的皇帝和皇后,正脑袋凑在一起,盯着那两小家伙下面看。
  太后:……
  都当爹娘了怎的还这般不正经?


第141章 
  腊月初八; 皇帝陛下生辰那日; 皇后诞下一对龙凤胎; 也是在同一日,吴国太子主动开城献上皇族印玺以示臣服。消息传进京城; 朝野皆惊。
  连人来人往的茶楼也讨论起了此事。
  一名卖炊饼的小贩收了摊子,带着三岁的儿子走进茶楼内,就坐在大堂那里; 要了两碗粗茶,并一碟茶楼有名的点心,坐在那儿看着儿子吃。
  那店小二笑道:“哟; 您又带大娃过来呢!”
  小贩笑道:“没法子,孩子就好你们家这口点心; 只能一个月带他过来吃上两回; 多的也是没有了!”
  店小二便笑着对那小娃娃道:“瞧瞧你爹待你多好?长大要孝顺懂不?”
  不必他说; 小娃娃已经拿了一块点心,递到了他爹面前; 声音比那糕点还软糯; “爹,吃。”
  小贩腼腆地对着那店小二笑了笑; 一口咬住了儿子喂过来的点心; 甜滋滋的; 又软又可口,这样的点心,要换做以前; 他想都不敢想一下,如今日子越过越好了,他每个月都能带着儿子来吃上一两回。
  但也只吃了那么一块,他就不再吃了,而是用一张油纸包起两块打算带回去给婆娘尝尝,而后就对着儿子道:“爹不爱吃这个,你都吃了罢!”
  那碟子里还剩下三块,小娃娃高兴地拍了几下手,又拿起一块小心翼翼地吃了起来。
  而这时候,小贩也听见了周围的议论声。
  “都听说了吗?皇后娘娘诞下龙凤胎那日,吴国太子开城献上印玺,如今吴国也是咱们齐国的了!”
  “腊月初八果真是个好日子,陛下生辰,小皇子小公主出生,吴国还归咱们齐国了!看来这龙凤胎果真是祥瑞,大大的祥瑞!”
  “要不怎会有龙凤呈祥的说法,咱们大齐果真是日益昌盛了!那吴国……”
  “什么吴国?如今哪儿还有吴国?现在那叫垣吴省,已经是咱们齐国的地界了!”说出这话的是一名身着长袍的书生,他扇子插在裤腰上,一只脚踩在条凳上,激动得面红耳赤。
  “那原来的吴国太子呢?听说他们吴国的贵族比土地还多,一眼瞧过去跟群吸血的蚂蟥一样,那些人也要跟着吴国太子到咱们京城来?”
  “若果真如此,小生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将他们拦在城门外,绝不叫那群搜刮了不知多少民脂民膏的硕鼠爬进来!”
  “这位兄台说得对!我大齐政通人和,决不能叫那些腐物坏了我齐国的风气!”
  群情激奋,越说越烈,那些大声议论此事的书生们就差排着队去敲登闻鼓了。
  那小贩津津有味地听着,他虽只是个不识字的小老百姓,对这些传闻一知半解,但也不妨碍他一边啃着自带的瓜子一边听这些书生议论国事。
  正在这时,有一身着墨绿色袍子的年轻男子走进茶楼内,众人认出这是衙门里的小吏,纷纷涌上前去,询问他知不知道陛下怎么处置吴国那些贵族?
  方才喊得最大声的那名书生还道:“若吴国那些贵族当真要入京,我们绝不同意!说什么也要去城门口拦!”如今的齐国可跟以往不同了,最大的区别,就是百姓比以前大胆多了。
  这小吏被众人一围,有些发懵,半晌才明白大伙儿的意思,不由笑道:“你们放心,今早上头已经传下来消息了。那吴国只有太子被封了个吴王,吴国皇后被封了王太妃,其余吴国皇室大大小小得了些爵位,至于吴国原本的那些贵族。”那小吏哼了一声,有些不屑道:“吴国皇室是因主动臣服才有了爵位,那些个贵族又凭什么继续坐拥荣华富贵,自然是打哪儿来回哪儿去。”
  吴国百姓或许还对原先的皇族有所敬畏,但是那些鱼肉乡里的贵族……只怕一回去,就会被那些暴民生吞活剥咯!
  众人闻言,这才放下心来。只是那书生见没了大出风头的机会,有些可惜地那合起的扇子拍了拍掌心。
  小吏又道:“我听说兰将军今日就带着大军以及吴国皇室进京的,这会儿约莫快到了,你们若是有兴致,也可去城门口瞧瞧。”
  众人于是纷纷谢过小吏,一齐往城门口去了。
  那小贩吃着瓜子,看着热闹,只觉得不枉此行,这会儿,儿子已经将糕点吃完了。小贩结了账,抱了儿子往外头走去,见到街上走过几个身着异服的外国人,不自觉挺直了腰板。
  在吴国水深火热、陈国战乱不休时,齐国各地却越来越和谐,百姓日子越过越好,说一句日新月异也不为过,上上下下全是一派朝气,时不时还有其他国的百姓前来投奔,因而齐国百姓的自豪感都很强,人人走出去,尤其是在面对外国人时,都是一副昂首挺胸、神气十足的模样。
  小贩将儿子放进箩筐里,挑着扁担带回家时,正好瞧见婆娘正剁肉做馅饼,心里说不出的满足,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了!多亏了他们陛下勤政爱民,要是像吴国皇帝那样……呸,如今哪儿还有什么吴国皇帝!
  小贩带着儿子,不去凑那个热闹,却有不少京城百姓,想瞧瞧那吴国皇室是什么样子。
  吴国太子……不,现在该叫吴王了,他就坐在兰将军后边的马车里。听着马车外头传来的议论声,只觉得浑身上下都不自在。
  “听说吴国皇室都生得青面獠牙满脑肥肠,是不是真的啊?”
  “还是这吴国太子聪明啊,懂得开城归顺,要像吴皇那样,咱们齐国一个时辰就能给他灭咯!”
  “胡说甚?咱们陛下最是宽厚仁德,派兵是去救人的!听说吴国太子开城时,那小县城里只有几千老弱残兵,要不是咱们陛下派兵救了他们,他们早就被暴民给害咯!”
  “归顺咱齐国多好,咱们大齐兵强马壮的,这吴王下半辈子算是享福咯!”
  “那吴国成了垣吴省了,前头被陈国占去的几座城池?不也该是咱们齐国的领地?”
  “那是自然,咱们陛下可是被金龙求着一统天下的!将来肯定要打陈国,将那几座城池给抢回来的!”
  …………
  听着外头的议论声,吴王身子有些发颤,这时候,他感觉到一个温软的娇躯靠近了他,姚氏握紧了他的手,情意绵绵道:“殿下,昭昭会一直陪着您的。”
  听了这话,吴王渐渐放松下来。不管怎么说,他对齐皇都没有任何威胁了,一家老小也悉数入了京,下半辈子,总算能安稳了。
  吴王进宫面圣,姚氏也得了准许进了宫,却不是在随便安排的一处地方等待,而是直接被带入了后宫皇后的居所。
  永安宫里温暖如春,姚昭昭一踏进内殿,目光只触及那殿中女子胭脂色的衣角,就立刻匍匐在地,庄重地行了个大礼。
  姚燕燕忙让人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