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相思闲_琴瑟花-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慧郡主微沉了脸,回答道:“是真病了!只是看她的样子,不像是和木神医闹翻了,我怕木神医回来不会善罢甘休。”
  “怎么回事?不是淑妃娘娘都说,他们已经恩断义绝了吗?”清儿也听了很多木神医的传说,知道他超级得圣宠,被封逍遥国师,连带谢怡心也水涨船高。
  明慧郡主把今天李嬷嬷说的话,讲了一下给清儿听。
  清儿心里也起了波澜,千年雪莲、七花玉露丸,这些珍贵的药材每天给谢怡心日常进补,会不会太夸张了些!
  她斟酌着说:“慧姨,不知道昭武表哥和谢怡心大婚时,木神医送的什么贺礼?”
  大婚贺礼?明慧郡主怔了一下:“木神医并不在京城‘什么都没有送。”
  “如果木神医真对谢怡心那么好,不可能什么都不送吧?他人不在,不能让其他人代送吗?会不会是那个李嬷嬷,想抬高谢怡心身价,所以故意夸大了说?”清儿小心翼翼的说,不想引起明慧郡主的怀疑。
  明慧郡主恍然大悟:“对啊!那嬷嬷一定是夸大其词!要是谢怡心还是木神医之徒,怎么会病了这么久,一个太医都请不到?”
  “慧姨真厉害,这都被您看穿了,那清儿可要好好跟你学,以免被下人欺骗!”清儿又吹又捧,让明慧郡主舒服多了。
  明慧郡主阴沉着脸:“那李嬷嬷好大的胆子,连本郡主都敢骗!珍珠,去!查一下,李嬷嬷的卖身契签的是谁?这老虔婆要敢骗我,我扒了她的皮!”
  清儿赶紧又是撒娇,又是卖乖,这才把明慧郡主又哄得转怒为喜。
  日子一天天过去,谢怡心在太医的精心照料下,也渐渐的好了起来,只是多少又伤了元气,加上心情郁结,还是不思饮食,消瘦得很。
  君非凡得到消息,把竹枝巷的安娘送了过来,如此一来,谢怡心勉强能吃下点东西。
  正月二十午后,京城城门外,三匹快马疾驰而过,“八百里加急,闲人避让!”
  这响彻街道的声音,很快就风靡京城,八百里加急,说明边关不平了,有战事了。
  已经下朝的那些,三品以上的重臣,得到消息后,自发来到鼓楼,等待圣上传召。六部尚书和邵丞相等人,已经齐聚金銮殿商议。
  圣上高踞龙椅,沉着脸说:“潼关急报,契丹、蒙古集百万大军,强攻潼关。众爱卿有何良策?”
  “蒙古和契丹都是我大盛盟国,如今背信弃义,自然要狠狠反击,打回去!让他们知道,犯我大盛者,虽远必诛!”杨义昆首先义正言辞的说。
  周修文皱眉道:“圣上,目前各军备包括盔甲,都还在通州,前期运送了一部分,可还不足一万人的。”
  王培玉也上奏道:“圣上,因为风雪天气,粮食周边的并不太多,不过可以下令各地沿路补给,朝廷再还与各地。”
  邵丞相也奏道:“微臣建议,马上征调前锋营,由威远将军挂帅,驰援潼关。”
  “朕已经传召威远将军,镇阳王及神箭侯入宫,各位爱卿先调集军需和各地粮食补给,给朕上份详细的折子。事关紧急,众卿就在宫里预算和调度,朕等你们。”
  “微臣遵旨!”
  圣上有些疲惫道:“退下吧!”
  等其他人都退下后,圣上也回了养心殿,轻声道:“飞龙何在?”
  一道人影出现在堂上,“圣上有何吩咐?”
  “边关情况具体如何?”圣上在潼关也有龙卫,他们的消息事无巨细更全面。
  飞龙回道:“刚到的消息,莫子岚已经把玉门关和镇远关的将士撤回潼关,一同参与防守。李威将军和伍大牛将军,各率一千人断后和掩护撤离,已经全部战死殉城。”
  “都战死殉城了?”圣上也微微动容。
  “回圣上,的确是他们自愿,带领不肯撤离的老弱残兵,断后殉城。李威将军守了一个时辰,伍大牛将军守了三个时辰。”
  圣上意外道:“都是一千残兵,为何伍大牛能守三个时辰?”
  “据潜伏蒙古细作报,伍将军手下有一员大将,此人箭法如神,武艺高超,死在他箭下的蒙古人不计其数。后血战至他一人,还杀了三十多人才力竭而亡。”
  圣上拍案而起:“如此之猛将,为何会留守殉城?”
  “那人具体情况,目前还不得知,蒙古统帅是铁木奔,他为人谨慎,攻城不似耶律隼般疯狂,这也是镇远关能多守两个时辰的一部分原因。”
  圣上皱眉道:“蒙古和契丹不能离间?铁木奔不是一直不赞成入侵大盛?”
  飞龙回道:“铁木真十分宠爱他的妹妹,也就是耶律隼的乌兰可敦。上次乌兰可敦强行打掉了,清媛郡主的孩子,耶律隼本要废了她,是铁木真以出兵为条件,才保下乌兰可敦。”
  “原来如此,按龙卫预计,潼关能守多久?”圣上也担心莫子岚。
  飞龙低下头:“据报耶律隼十分疯狂凶残,从进攻开始,就不曾停歇。”
  “不曾停歇?就没停过?”圣上难以置信。
  飞龙回道:“从攻战开始,到信出之时,并不曾停歇。今晚还会到一批消息,到时候就知道攻势可有停歇。如果耶律隼不间断攻城,最多能守十日。”
  圣上盘算,今天已经是第五日,要大军完全开拔,十万人赶到潼关,日夜行军也需要最少五日,可现在粮草不齐,连军备也不齐,如何出兵?
  “你传令龙卫,五日之内朕必出兵来援,让他们协助莫子岚守好潼关,潼关绝不能破!”
  飞龙领命正要离开,圣上又低声说:“如果潼关城破无法避免,将子岚媳妇带回。”
  “是!”飞龙低头退下。
  而此时的潼关,已经是一片血色夕阳,耶律隼的进攻已经持续了五天四夜不曾停歇。潮水一样涌上云梯的契丹兵和蒙古兵,像蝗虫一样,打杀不尽。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四章疯狂进攻

  莫子岚这五天四夜,也只眯了个囫囵觉,他瞪着布满血丝的眼睛,依旧有条不紊的指挥着。
  “东一,一百人,中三,一百人,西二,一百人,换防!”
  城墙下排列好的士兵,已经有序的按莫子岚的指挥,到指定的区域,换下已经守了两个时辰,还幸存的士兵们。
  整个长长的城墙,被莫子岚划分了九个区域,每个区域都由一名将领,负责带队指挥。伤亡一般的区域,两个时辰一换,伤亡惨重的区域,则随时派人支援。
  被强制换下来休息吃饭的士兵,有些杀红了眼,并不想下城墙,被将领强制勒令休息。而做后勤工作的潼关其他男丁,带着战死者的尸首,抬着受伤的士兵,将精疲力尽的士兵扶着走下城墙。
  他们将伤者送往一处救治,死者再送往另一处焚化,而重新又投入后勤工作之中。退下来的士兵们可以去排队吃饭,回营地休息,等他们睡个好觉,再自觉的去登记,重新回到城墙下,等待统帅的召唤。
  而这次,本该回来报数的三个将领,却只回来了两个。中三区的那个队长,哽咽着说:“中三区一百人,回二十五人,副将王顺战死。”
  莫子岚旁边的书记官,默默的记录下来,这已经是战死的第八个将领,目前战死的士兵,已经达到三万六千八百多人。这个数字,还每时每刻不断增加,他从最初的暗自抹泪,到现在面无表情,书记官已经麻木了。
  声音同样沙哑的曾浩英,刚才从城墙上下来,对正准备出去的莫子岚说:“子岚,沸油和石块已经用完了,我估摸箭矢也撑不了几天了。”
  莫子岚脚步一顿,没有回首只坚定道:“大不了,就短兵相接肉搏罢了!”
  曾浩英匆匆接过饭菜,可一看着油腻腻的红烧肉,就一阵反胃,刚才他射箭射得手都麻了,现在看见肉,真心吃不下。不过再吃不下也要吃,他一边紧张的看着各区域的损失人数,准备随时支援,一边食不知味的将饭菜吞进肚里。
  眼看着天已经擦黑,潼关城墙上的火把,都已经点燃,还在继续攻城的契丹蒙古勇士们,依旧不知疲倦往上冲。而城外的契丹蒙古大营,也是灯火通明一片,
  高大的城墙下,已经堆积了一层来不及清理的契丹蒙古人尸体,不断有人把伤亡者用车运走,也不断的有人继续从云梯上滚落。
  潼关守卫占据高大城墙,可以居高临下的防守,就已经伤亡近四万人,而蒙古与契丹,作为攻城方,自然就伤亡得更多。
  铁木奔沉着脸,闯进耶律隼的营帐,怒道:“耶律隼,你是疯了吗?哪有你这样攻城的,是让勇士们送死还差不多!”
  “铁木奔,你们蒙古人死三个,我们契丹就死七个,你心疼,我还心疼呢!”耶律隼也才接到最新统计,这五天四夜,契丹蒙古联军死了十一万多人。
  铁木奔吼道:“那就停下来,休息一下再攻!”
  “停下来?那再攻时就不伤亡了?我们就是要趁大盛朝廷还没来援军前,攻下潼关!过了潼关就一马平川,谁也阻挡不了我们的无敌骑兵!”耶律隼脸色阴沉,但依旧坚持道。
  铁木奔气急败坏:“朝廷援军几日后就会到,我们还要这样送死吗?”
  “铁木奔,你放心,等他们箭失用完了,伤亡就会跟我们持平或更多了。最多两日,他们的箭矢最多还能用两日!”耶律隼对潼关城里的军备,了如指掌!
  铁木真怀疑道:“就算他们只有两天的箭矢,可朝廷援军一到,我们攻城岂不更加艰难?”
  “朝廷援军最多十万,而且也不是说派就能派的!大盛骑兵并不多,要走着来潼关,日夜兼程也要十日,快马加鞭也要四五日,何足惧?”
  耶律隼缓缓的坐了下来,招呼铁木奔道:“王爷不必担心,相信本少汗,不出十日,潼关必破!来,坐下喝杯马奶酒!”
  “但愿如此,能在十日内攻下潼关!”铁木奔看耶律隼信心满满,也放松下来,和耶律隼对饮起来。
  前锋营里的杨老将军和杨昭武,接到朝廷的传召,马上快马加鞭回京听旨。基本上只比京畿大营的郑阳王,晚到一个时辰。
  祖孙俩快步进宫直,就直奔御书房,圣上已经传了郑阳王和神箭侯白霄在场,就等威远将军和杨昭武了。
  “微臣参见圣上!”
  “免礼。起来说话。”圣上脸色不显,可眉眼隐含焦虑。
  圣上刚把京畿大营和骁骑营的防务,与郑阳王和白霄安排妥当,现在就是前锋营的了。
  “廷威,昭武,契丹蒙古联手进攻潼关,你们已经知道了吧?”
  威远将军杨廷威和杨昭武,皆行礼道:“微臣知道,而且还听说联军足有一百万人。”
  “朕刚得到密报,的确是一百万人,耶律隼使用疲劳战,从战事开始,到现在从没有停歇。估计潼关只能守十日左右,现在已经是第五日夜,几位将军有何良策?”
  圣上缓缓说道,谁也没想到耶律隼如此疯狂,为了攻城不顾一切。
  杨老将军拱手道:“臣恳请圣上派老臣出战,老臣粉身碎骨也要守住潼关!”
  “可现在粮草还在调集中,各种军备也没调配妥当,那如何出战?”圣上暗恼,子岚早就传回消息,说十五会开战,可朝廷一直抱侥幸心理,还是没有做好准备。
  杨昭武挂心潼关,不是一日两日,莫子岚去后也常和他书信联系,他也曾细问过曾浩英,所以对潼关的情况,相对了解。
  他回答道:“圣上,潼关城自古易守难攻,都是做持久战的准备,粮食储备可达一年半载,但城中箭矢并不太多。按正常大战,可以够一月消耗,等朝廷援助,可按耶律隼这样攻法,怕是十日也撑不了。”
  “从潼关传信,到信传回潼关,基本也要十日,那潼关岂不是守不住了?”圣上语气不详。
  杨昭武昂头道:“箭矢用完了,子岚还有刀,他会守住潼关城的。前锋营里有精壮骑兵三万,微臣愿带着他们即刻出发,驰援潼关。粮草辎重等皆可不带,沿路在各区县补给,马上只带箭矢,这样五日必到。”
  “你的意思是你先行出发,剩下七万人等军备齐了,再行来援?”圣上也这样想过,不过觉得是杯水车薪,靠增加三万人,守不住潼关。
  杨昭武回答道:“是!我们到得越早,潼关的军民就更放心,这样众志成城,一定可以守住。”

  ☆、第四百三十五章出征前夕

  “你果真觉得先带三万人,就可以守得住潼关?”圣上想要的是潼关万无一失,而不是再失一员大将。
  杨昭武拱手道:“回圣上,臣可以立下军令状,必将潼关守至朝廷援军到。”
  “你以何为信心?”圣上有些怀疑,潼关事关万千百姓,大盛安危,圣上不能不慎重。
  杨昭武朗声回答道:“以耶律隼如此疯狂的攻城情势看,他的损伤必在我大盛三倍以上。臣到潼关后会以进攻为防守,出其不意毁云梯,乱阵脚,让契丹蒙古不敢轻易兵临城下。再配合子岚和曾浩英的防务,必将稳守潼关,直到祖父援军到来。”
  “可是就算威远将军到,也不过区区十万人,如何防守得住?”神箭侯白霄疑惑道。
  杨昭武爽朗一笑:“白侯爷,我们知道是十万人,可耶律隼和铁木奔并不知道啊?再说要是在平原,我没完全信心,如当年战神王爷一样挡住契丹蒙古铁蹄。可是在潼关,有天险,有城墙,他们的骑兵并不能发挥最大威力,我定能挡得住!”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因前期契丹蒙古损失惨重,两方必有间隙。到时候再稳守潼关,待他们一而竭,再而衰,士气竭时,一举收复玉门关和镇远关!”郑阳王觉得可行。
  圣上踌躇片刻,下旨道:“杨昭武立下死守潼关的军令状!明日就带三万轻骑,即刻出兵,驰援潼关!威远将军定于二十五日出兵,所需军备粮草,交于户部兵部,务必筹备齐全!”
  “臣遵旨!”杨廷威和杨昭武双双接旨。
  骁骑营和京畿大营还另有防务,杨昭武和祖父先行出宫,在鼓楼正遇上礼部尚书杨义昆。
  原来六部尚书已经商议妥当,由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将具体章程呈与圣上,其余人在宫门落钥之前,先出宫回府休息。
  “父亲,昭武,怎么样?你们什么时候出发?”杨义昆看行色匆匆的儿子和父亲,关心的问道。
  杨老将军看了儿子一眼,对杨昭武说:“你今晚就留在京城,看看你父亲、母亲和心丫头,我明日会让三万轻骑兵,辰时初在城外等你。”
  “孙儿多谢祖父!”杨昭武也一直牵挂谢怡心,不知道她的风寒好没有,现在祖父给了他一夜的时间,自然高兴。
  杨尚书也高兴的说:“那昭武先回去看看你母亲,知道你要出征,她一定担心你。”
  “好,我先和父亲回府,再回将军府。”杨昭武祖孙三人出了宫门,杨老将军上马出城回营整军,杨昭武和父亲回了将军府。
  明慧郡主得知,儿子明日就要出征的消息,吃了一惊:“今日八百里加急才到,明日就要出征,朝廷准备好了吗?”
  “回母亲,一切已经准备妥当,我先带轻骑驰援,祖父随后就到。”杨昭武避重就轻,也不想母亲担忧。
  明慧郡主点点头,正想吩咐几句,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昭武表哥,你要出征了吗?”清儿闻讯赶来,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杨昭武微微一笑,对清儿说:“是,我明日便出发。”
  “那昭武表哥事事小心,清儿预祝昭武表哥:旗开得胜,大胜归来!”清儿也不啰嗦,直接说出了人人都喜欢的祝福语。
  杨昭武还挂心谢怡心,正准备向母亲告辞,却见清儿向他眨眨眼睛,他茫然不解。
  忽听清儿又道:“慧姨,上次表嫂回去就生病了,病了那么久,还是慧姨请了太医才好。昭武表哥,这次你出征,不如让表嫂搬回来,慧姨也好就近照顾啊!”
  杨昭武心念一动,想起静雯公主和清儿都觉得,母亲和心心是因为相处太少,所以互相不理解,才会有误会。如果他出征了,有母亲和心心相伴,自己也能放心得多。
  明慧郡主看清儿一眼,也笑着对杨昭武说:“昭武,上次谢怡心病了,一个人孤单单在将军府,很是凄凉。我去看过之后,才派人请了太医,你出征如不放心,让她回郡主府吧,人多也热闹些。”
  “对啊,昭武。你和父亲都出征了,她一个人在将军府,难免寂寞,不如让她回来和你母亲做伴。”杨尚书也觉得,谢怡心一人住将军府,多有不便,不如回郡主府。
  杨昭武迟疑不决道:“心心散漫惯了,回来怕她晨昏省定伺候母亲做得不好。”
  “昭武,晨昏省定是应该的,你母亲当年贵为郡主,也从未耽搁过!至于其他的,她不是也享郡主禄吗?在府里没有谁会慢待于她。”杨尚书的想法很正统,杨昭武也觉得有必要。
  但他还有一个想法,他想先看看心心的意思,于是笑道:“我知道母亲会好好教导心心,等我回去看看她的情况,明日走之前,再回复母亲吧!儿子告退。”
  明慧郡主也不多说:“那好,放心你就送回来,不放心就算了!你出征万事小心,母亲等你好消息!”
  “我也祝你旗开得胜,将契丹蒙古人赶出大盛,凯旋而归!”杨尚书看着英武的儿子,也满是骄傲!
  “父亲,母亲,你们也多保重!儿子定会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杨昭武对着杨尚书和明慧郡主,磕了一个头,转身大踏步离开了。
  当杨昭武快要出府,后面传来清儿的呼喊:“昭武表哥,请留步!”
  杨昭武也感谢她还惦记谢怡心,停下急切的脚步,等她说话。
  “昭武表哥,清儿知道你急着回去看表嫂,我只说一句:你如果让表嫂回来住,最好不要让她带着嫁妆回来,那是表嫂的私产,慧姨最怕别人说她谋夺表嫂的嫁妆。表嫂嫁妆丰厚,外面的传言可难听了。”清儿假意推心置腹的说。
  杨昭武还没听说过,诧异道:“清儿,有什么传言?”
  “昭武表哥你不知道吗?很多夫人都说慧姨能同意表嫂嫁过来,就是为了她丰厚的嫁妆。还有……很多难听的话,清儿听了也生气!”清儿错愕的样子,骗过了心中有事的杨昭武。
  杨昭武感激的对清儿一笑:“谢谢你,清儿。上次心心的事,害你吃了那么多苦头,你还事事为她打算。”
  “也不是为表嫂,我主要是为慧姨,她太寂寞了,我迟早要出嫁,只有表嫂才能陪她最久。”
  清儿的看似肺腑之言,彻底打动了杨昭武,他以后出征的时候多,如果有母亲照顾心心,他的确也能走得放心。
  “多谢清儿,等我出征回来,定然会好好谢你。我先走了!”杨昭武看天色已晚,还是急着回去,看大病初愈的谢怡心。

  ☆、第四百三十六章二谈和离

  威远将军府里,清和院内还是灯火通明,谢怡心忧心忡忡的坐在外间。
  “夫人,你还是多少吃点东西吧,你大病才好,还需要将息。”安青看谢怡心什么菜都没动,劝慰她道。
  谢怡心摇摇头,苍白的脸上满是焦虑:“安青,昭武哥哥是不是要出征了?今日京城里有八百里急报,可能是契丹真的开战了。妍姐姐和莫大哥都在潼关,怎么办啊!”
  “夫人,你别忧心。不一定是契丹攻打潼关,还有可能是女真或匈奴呢?还有那么多将军,不一定是少爷出征。”安青也不清楚原委,只能安慰谢怡心。
  谢怡心还是愁眉不展,她不是无知妇孺,以前师父也常说边关战事,她知道如果潼关危急,那于公于私,昭武哥哥都会请命驰援。
  眼看着饭菜冷了又热,热了又冷,谢怡心还是没有动筷,正忧心着,安红跑过来报:“夫人,少爷回府了!”
  谢怡心大喜之下,冲至门前,果然看见一身白色劲装的昭武哥哥,踏着月色,大步流星前来。
  “昭武哥哥!”谢怡心扑入杨昭武的怀抱,抱住他精壮的腰身,不肯松手。
  杨昭武顺势在她背后拍了拍,却觉得心心背上,怎么一时硌手了不少,抬起谢怡心的下巴,才发现她比之年前,还消瘦不少。
  “心心,你怎么瘦了这么多?你病还没好吗?还严不严重?”杨昭武揽住她削瘦的肩膀,往里屋而去。
  谢怡心摇摇头,双手紧搂住杨昭武,随着昭武哥哥的步伐,走进内室。
  “我只是得了风寒,这一直天气多变,所以难免反复了些。”谢怡心坐在桌前,有些不安的搅着手。
  杨昭武在心中叹息一声,久久没有说话。
  别看他在御书房侃侃而谈,其实他的内心,远没有他表现的那么笃定。
  契丹和蒙古一百万联军,足足是大盛守军的两倍之多,现在潼关情况又不明,子岚能否撑到他到,他也不敢确定。现在又立下死守潼关的军令状,更是许胜不许败!
  “心心,我明早就会出征,耶律隼现在带兵在攻潼关,我要去驰援。”杨昭武一路上心里千回百转,勉强想出了个对谢怡心安排的主意。
  谢怡心一无所知,她只关心的问:“昭武哥哥,明早就出征?你准备好了吗?危不危险?带不带什么东西?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