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锦绣农门-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穆蕴说道:“想看看你”,语气平平。
    “你生什么气啊?”顾明月坐在他旁边,好笑地问他。
    穆蕴放下茶杯,看着她:“刚才那女人说的话,你怎么不反驳?不信我?觉得我会变?”
    顾明月忍不住笑出声来,在他严肃的目光下,捂住嘴,压下笑意才说道:“我当然是非常非常相信你啊,只是跟外人没必要多说嘛。”
    旁边侍立的下人,也都听得既感慨又好笑。
    穆蕴咳一声,揉了揉她的头发,“以后都是孩子他娘了,严肃点儿。”
    顾明月见他不好意思,更是想笑,正巧摇篮中的儿子哇哇哭起来,她忙起身去看孩子,穆蕴也跟着过去。
    两人刚忍着臭给儿子换好干爽的尿布,另一边女儿又哭起来。
    …
    顾炼一个大男人没有去看坐月子的翩翩,想知道她现在如何,宴散后接了成悠姿回家,问她:“翩翩还好吧。”
    因着上午的事,成悠姿已经非常记恨顾明月,虽然顾明月保全了她今天的面子,她却觉得顾明月早把她的面子扯到地上踩了,穆家一院子下人都将记住她今天的尴尬。
    所以听到顾炼关心顾明月,成悠姿就掐紧手心,看着他道:“她好不好,跟你有什么关系?你这个堂哥,不嫌管得太多吗?”
    顾炼皱眉看她,讽刺自己的话,自从娶菡萏进门后就没少过,他没有太在意,不想对着这个脸,他掀开车窗帘看外面的街景。
    此时已经走上中央大街,再转一个借口,就到柳树胡同了,前面是素雪斋,顾炼正想叫车夫停车,成悠姿开口:“你为什么那么关心一个堂妹?怎么不见你这般关心亲妹妹?”
    顾炼闻言,眉头倏然皱紧,他侧头,目光凌厉:“你什么意思?”
    成悠姿早便有些怀疑,此时面对顾炼的反问却不敢明说。
    顾炼才注意到,不知何时这个妻子已经是满脸怨妇之色,他回思,往日种种并没有半点对不起她,即使他纳了妾,每月去妾的房间次数多于十天,却半点没有扫她正妻的面子,比之梦中两妾成悠姿都是时刻面含笑意,现在不得不让他觉得奇怪。
    这些念头只在脑海中一过便放开了,顾炼说道:“有什么就直说,别用这种模棱两可引人误会的话试探我。”
    他同样看出来,成悠姿对翩翩有敌意,就连这种大面上亲戚的来往都能让她不满,看来以后无论有何事,也不能让她去穆府接近翩翩了。
    顾炼下了车,在渊冰斋挑两本书,出来又进去旁边的素雪斋,买了一本带图画的简单话本。
    菡萏生的儿子已有三岁,是该开蒙的时候了。
    想起菡萏生的儿子,顾炼有些疑惑,之前那三四个他曾经恍惚做过的梦中,成悠姿在他们成亲不久就生了嫡子,现实中却是成亲四年多也没怀上。
    顾炼不在意孩子是谁生的,但正妻一直没有生产,总会有许多麻烦。
    如果成悠姿生了孩子,至少她不会费那么多功夫捧杀庶子,顾炼虽然不是那么在意长子顾珪,但他的子孙,不能是只会闯祸的无能之辈。
    顾炼到家时,家里正闹的一团糟,顾珪呜呜哭着要吃糖,奶奶舍不得训小重孙,转头朝着后院的方向高声道:“孙媳妇,不止跟你说过一遍了,不能给珪儿吃太多糖,你怎还天天儿的叫人买?没看见他的牙已经坏了好些吗?你想养残他,也得问问我老婆子答不答应。”
    顾三奶奶是个平和的妇人,自从家里添了重孙,成悠姿一茬又一茬想点子时,她就没少过大声呵斥。
    “奶奶”,顾炼上前,扶住气得发抖的老太太,“你别着急,我会好好管教孩子的。”
    一旁眼眶泛红的菡萏此时忙抱住哭闹的儿子轻哄。
    顾三奶奶依旧着急:“怎么管,还跟上次一样,罚他跪?炼儿,他还是个小娃,嫡母每日纵容,你当爹的又这么严厉,以后能养成一个什么好性子呦。才多大啊,那牙黑的不能看。当初怎么娶进家这么一个心毒的妇人,她自己不好生,就想养残你的儿子?再让我看见她身边的丫鬟偷偷给珪儿糖吃,你马上休了她。”
    顾三爷爷听着,说道:“你媳妇不能生已在七出之列,如果不是这么天天儿的给家人还用什么计谋,尊着她为你的正妻也没啥,现在把一个家搅搅的乌烟瘴气,休了好。”
    顾炼听爷爷都这么说,便知平时他不在家,成悠姿折腾过多少花样,她真把顾家当成什么妻妾为争宠而手段频出的大宅门了?
    即使是大宅门,作为正妻,跟一些妾室庶子有争的必要吗?
    顾炼劝住了爷爷奶奶,转身对菡萏道:“那边树下,让珪儿去跪着,不到两刻钟不能起来。”
    老两口闻言,都想开口阻止,顾炼已先说道:“爷爷奶奶,玉不琢不成器。”
    顾珪抱着菡萏的脖子大哭,“姨娘,不跪,膝盖痛痛。”
    “夫君”,菡萏满眼心疼,但对上顾炼平静到不置可否的目光时,她狠心将儿子放在了地上。
    小孩子有时候比大人更懂得看时势,顾珪见姨娘不管他,太爷爷太奶奶也不管,看看父亲,抽抽噎噎地挪着小步子往树荫处走去。
    顾炼让人看着,便向后院走去。
    刚才老太太喊得那么大声,成悠姿即便在后院也听得清清楚楚,此时见顾炼面无表情地过来,心中一阵阵发怯。
    发怯的同时,又全是酸苦,成亲前他们多好啊,怎么反而越来越远离了呢。
    都是那个楼子里出来的婊子。
    成悠姿神情中有一闪而逝的愤恨。
    顾炼说道:“以后珪儿的事,你都不需插手。”
    成悠姿怒喊:“可我是他的嫡母,给他买东西不应该吗?”
    “成亲前,我以为咱们能够平和地过下去”,顾炼看她一眼,丫鬟想上前接过他手里依旧拿着的书,被他摆手挥退,“现在家中反而因你乌烟瘴气,实在不行,我只好休妻,或者你觉得委屈,和离也可。”
    这般毫不在意的语气,对于自以为早晚能够得到顾炼一颗心的成悠姿来说,无异于天大的打击。
    “怎么能?”她的声音哽咽,“你怎么能这么对我?”
    顾炼没再多说,转身离开。
    成悠姿恨极了,如果顾炼真敢休她或者和离,她定会拖着他们一家都不好过。
    半夏见少夫人眼眶通红,上前劝慰了好一番,最后嘟囔:“老天爷真是不长眼,如果那个妾不会生,您也不会这么苦。”
    话音落,成悠姿甩手就给她一巴掌,“命都捏在我手里,还敢嘲笑我?”
    半夏忙跪下来:“奴婢没有。”
    成悠姿不屑地让她起来,为什么要如果不会生,她可以让那女人一辈子都生不出来。
    晚上,喝过她娘特地找来的治疗女子不孕的汤药,成悠姿留下大丫鬟说了些什么,第二天,大丫鬟萱草就回了趟临县。
    …
    顾明月几乎每天都围着两个娃转了,连处理府中事宜,都是趁他们熟睡时挤出来时间断续地处理些,根本没有时间绣什么东西。
    孩子们半个月的时候,穆蕴恢复正常上班,不过回家的时间照旧要提前半个时辰,能让翩翩多一些休息时间也是好的。
    有了孩子之后,顾明月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只一眨眼,孩子们就满月了。
    满月礼后的第一件事,穆蕴就是把外间的孩子和守夜的奶娘嬷嬷赶到隔壁房间,抱着顾明月在浴室床上荒唐了大半夜。
    第二天顾明月起得很晚,但脸色却白中透粉,十分好看。
    穆蕴已经吃过饭去了议事处,她去看了看儿子女儿才坐在餐桌边吃早餐,吃过早餐不过半个时辰,穆蕴就回来了。
    憋了大半年终于得以开荤,穆蕴回来没正经地说一会儿,就抱着顾明月在她肩头点点啄吻,并声音低沉的建议去卧室。
    顾明月听着他好听的声音差点一晃神点头,丫鬟婆子们在穆蕴回来时都自觉退了下去,这时曲水在外面禀道:“爷,夫人,墨迩陛下来见。”
    穆蕴皱皱眉,含住顾明月的嘴唇用力吸吮两下,才说道:“请贵客进来。”
    顾明月从他怀里起身,在旁边坐好。
    墨迩是来告辞的,他说离国数月,再不回去恐国内有什么事,又说日后有时间,会再来看顾明月。
    顾明月知道船在海上行驶就得将近一个月,且墨迩现在是一国之首,的确不能在外太久,不过她前段时间生孩子坐月子的,根本没有好好招待墨迩,此时想了想说道:“再多留三日吧,我和穆蕴带你们一行去帝京各处逛逛。”
    墨迩沉默片刻,说好。
    其实帝京这个地方,墨迩和身边的文臣武官都已经走遍了,顾明月也知道这点,多留他们三日,不过是想好好尽一尽地主之谊。

308 永远

  
    穆蕴觉得自家翩翩这个建议很不错,绝对可以让情敌看清他们夫妻有多恩爱而死心,因此,当天他就让穆子带人去安排。
    顾明月拟了这三天内的菜单,叫厨房的人每天都采买好,早早准备佳肴。
    于是这三天,吃喝玩乐,众人过得都很愉快,最后一天,墨迩提议去看看顾明月长大的地方。
    顾明月派人去给她爹娘送了信,一家人当时就回了家去,准备好各项事宜迎接客人。
    …
    三天弹指一瞬,即便有再多欢乐,也是倏忽而过,墨迩站在船头,看着岸边相送的顾明月,脑中闪现的是六年前,他送她坐船回国的场面。
    或许从那时,便预示,他们两人是不可能结为夫妻的,因为他们都舍不得自己的故土。
    墨迩有时候会想,如果当初他和明月一起来大庸,如今会是怎样一副场面?
    只是那也不过是他懊悔至极时的臆想罢了。
    三艘大船渐渐离岸,墨迩一直看着那个淡紫色的人影,直到人影变成黑点,他才问身旁的一个文臣:“都画下来了吗?”
    “回陛下的话”,文臣恭敬低头,“都画下来了,您随时可以过目。”
    “看看吧”,墨迩说道,目光却看着大庸方向,神情间有些怅惘。
    回到船舱,文臣取出一叠在大庸购买的精美宣纸,双手呈上。
    墨迩接过来,低头一张张看,唇边笑意逐渐真实起来,外面,向来不太合的文臣武将坐在一起,展示自己从大庸交换到的珍奇之物。
    船舱下,是一袋袋海国没有的粮食品种。
    欢笑声撒开,和着阳光在海面上跳跃,这趟海国墨迩大帝唯一一次的大庸之行,被后人称为海国之兴的起点。
    因为在这之后,随着林家海船到海国的人逐年增多,甚至有人携家带口,想要在满是珍珠的香罗国定居。
    这些当然对林弛的生意有些冲击,他在两地运来送往的货物便随之发生变化,后来,工部制造出燃煤开动的大船,林弛听说后,花巨资入手一艘。
    其实如果不是这个大船主要是顾焕完善出来的,他便是花再多钱,也不可能第一时间买到。
    这些年,顾焕在工部做出很多成绩,早在一年前,便成为工部尚书,在他的带领下,工部几乎成为给全国各地输送各种先进工具的地方,农工水利的完善,让现在的大庸农民差不多能摆脱天气对庄稼的影响。
    干旱洪涝,都再也不能将田里的粮食毁于一旦,仅仅几年,建在各地的粮仓年年暴增,随着便捷通道的修建,大庸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玉米高产稻普及,粮食产量大增,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大增,从户部的登记人口来看,这几年内,大庸增加了将近十万人口,穆蕴便在教育方面拨下很多资金,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教育系统。
    在各种发展之下,帝都俨然成为各类名家大贤的集聚地。
    穆曦和穆裳两岁的时候,中央银行正式开始营业,经过重重考核的顾熠,担任这首届央行行长,此时顾熠摩拳擦掌,要使央行起到调节全国经济的作用,而顾攀夫妻两个,则忙着给儿子挑媳妇。
    按照他们家的情况,儿媳妇出身太高或者太低都不成,顾氏隔三差五便出席一次宴会,都挑得眼花了,也没挑出来一个合适的。
    倒是半年后,顾熠直接对他爹娘说,他觉得一个同窗家的妹妹不错,爹娘如果不反对的话,就派人去提亲。
    顾氏听了,精神一振,立即使人去打听儿子这个同窗妹子,后来也出门时装作偶遇过,聊了两句,觉得是个好姑娘,和丈夫商量过,第三天就派人上门去提亲。
    半年后,顾熠便成亲,婚后生活虽比不上姐姐和姐夫那般蜜里调油,却也相当愉快。
    经过一年相处,顾熠越发满意自己看上的这个妻子。
    顾炼大病了一场,谁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直迁延将近两个月才见好,顾熠这日带着妻子去看堂哥,看到既不同意和离又各种闹腾的成悠姿,心中十分厌烦。
    如果不是这女人,炼大哥也不会憔悴若斯,娶妻娶贤那句话,还真没错。
    离开顾炼府时,方氏心中的疑惑再也压不住,低声问顾熠:“堂哥那般品貌风流,眼看着马上要升任户部尚书,怎会娶那样一个妻子?”
    顾熠笑着摇头,“那成氏女一开始是很好的,但她和炼大哥成亲至今八载有余,却半个孩子没有,而那位姨娘,现在已给大哥生下一儿一女,恐怕因此她心中越不平便越发丑陋吧。这位嫂子不太好相处,还是之前说的,你不用搭理她。”
    顾熠虽然不关心别家事,这几年从母亲那里却也听说了不少炼大哥的家事,好像那菡萏姨娘肚子的孩子曾被成氏女弄下来两个,其中一个还是将成型的男胎。
    三奶奶被气得病了半年都没怎么好,概大伯和概大娘这才从乡下搬到帝京,之后炼大哥换了府邸,概大娘想再给炼大哥娶个平妻并一房妾室,因为成悠姿在其中搅搅且炼大哥不喜欢才没有成。
    方氏又问:“那成…嫂子怎么不找大夫看一看,实在不能生,将那妾室生的抱到身边养也比现在这样好啊。”
    “她不好好养”,顾熠看了妻子一眼,笑道,“你嫁到我家前,成氏就提出过此事,娘说她保证的好好的,都觉得她是正妻,提出这个要求不过分,虽然有之前捧杀珪儿的嫌疑,三奶奶一家商量过也都同意了。一是希望珪儿以后的身份好看些,二则是希望成氏能消停下来。谁知她不知从哪听来的说法,说身边有小孩气便容易怀孕,抱了珪儿到她身边不知好好教养几天,一有怀孕的征兆就显见地变了面目。那段时间我正好见过珪儿,小孩子看见谁都显得很乖巧,但比之以前的捣蛋,却有些怯懦,后来才发现,他身上有许多被掐的青紫痕迹。”
    想起侄子胳膊上青青紫紫有些还渗血的掐痕,顾熠现在还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并非惧怕一个女人,而是惧怕女人的狠心。
    方氏不自觉靠近顾熠一些,“都这样了,怎还不休她?”
    顾熠说道:“成氏推出一个丫鬟,将她自己摘得干干净净,虽然都知道主谋是她,在丫鬟哭着认罪的情况下,也不好拿她怎么样,只是不痛不痒地罚一些罢了。”
    方氏好一会儿才感叹:“咱家和另几位堂哥家如今都是大家庭,却没有一家像顾炼堂哥家这么糟心的,我看,就是积年的大世家的后宅,也不如他们家乌烟瘴气。”
    顾熠暗想,这或许就是老人们常说的孽缘吧,他算看出来了,炼大哥家中这些乱象,全是因为成氏总想着得到炼大哥全心全意的感情,奈何炼大哥身边有个比较得他青眼的妾室。
    一路到家,刚进家门就听见家里十分热闹,年前才添的女儿不时发出笑声,顾熠脸上满是笑,大跨了两大步,将正围在摇篮边逗自家女儿的男娃女娃一臂一个抱了起来:“曦儿裳儿得空来看舅舅了?”
    自从懂事后,两个小包子就不承认当初舅舅给他们取的小名儿,只应自家大名。
    穆曦穆裳两个都是粉嘟嘟的,听到舅舅询问认真回答的模样让人爱煞,“今天爹爹休息,要带我们和娘亲去骑马,我们是来邀请舅舅舅母还有小琳儿的。”
    穆裳又补充:“姥姥姥爷和小舅舅也去。”
    顾熠笑道:“你们小舅舅去了学堂,不能去玩。”
    穆曦从小就不受规矩且很有主见,此时不在意道:“请假嘛,我爹是议事处的头儿,有时还请假呢。”
    闻言,院子里的众人都忍不住笑起来。
    顾明月清楚穆蕴为什么请假,面上就有些不好意思,暗想回家后得教一教儿子有些话不能随便说。
    穆蕴神态间倒是很自然,见翩翩有些不好意思,不由握住她的手笑了笑。
    方氏正巧看见这一幕,心内感叹不已,她嫁到顾家都两年了,姐姐和姐夫还是一如往昔恩爱,有时候看着,竟比自己才结婚不久的夫妻两个要恩爱许多。
    顾熠直抱得双臂发酸,才把外甥外甥女放到地上,大人们说了会儿话,便出门登车。
    在郊外玩大半天,天黑时才回城,穆裳已经困得窝在顾明月怀中呼呼大睡,小哥哥还掀着车窗帘兴致盎然地看街景,偶尔会从嘴里迸出一两句描写帝京盛景的诗句。
    顾明月听得唇角含笑。
    穆蕴一直揽着她,翩翩眼中幸福的笑意女儿偶尔的小呼噜儿子时不时念错的字音,均在不知不觉中深刻地烙印在他心底。
    直到百年之后,依然清晰如昨。
    一年后的八月,穆蕴从宰辅之位退了下来,随即新任宰辅展冥登位,穆蕴和顾明月忙碌小半个月准备好出行中可能用到的东西,同顾家人过完中秋之后,便带着十二名侍卫,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远行。
    …
    顾灿十五岁之时,已离开学堂,收拾起行囊学人走商去了,短短两年时间就挣出一个小宅子,他对于经商的兴趣越发浓厚。
    这次从最西面的仙游国运了许多香料和当地特产,顾灿最喜欢其中一种名为红薯的才从更西北之地传来的食物。
    红薯只放在火堆中烤一烤,便美味至极,和芋头有异曲同工之味,不过要香甜许多。
    眼看着太阳西落,前面几十里内是没有任何村庄的,顾灿大声吆喝着让前面的车停下,就在此处山坳上的陡坡处歇下。
    他往来这里也有两三次,知道这附近没有什么匪贼,所以很放心。
    其实,自从高产稻和玉米普及之后,聚在山里的匪窝就减少很多,再加上朝廷敦促各地剿匪,现今几乎没有什么盗贼。
    顾灿正坐在火堆边等着烤红薯,就见远处一队车马行来,旁边的护卫都警惕地站起身,大声问来者何人。
    顾灿没多在意,看对方拉拉杂杂三四辆车,是歹人的可能性不大,果然,马上那边就回话:“路过,眼见天色已晚,欲在此处歇息,不知贵方可介意否。”
    顾灿摆手道:“让他们来吧,只不能上我们这边的陡坡。”
    这处山坳,顾灿一行人所在的陡坡是最好的歇息所在,好攀登又高平。
    护卫照着将话传出去,那边对话的人向车里说了句什么,随即拱拳道谢。
    烤红薯的香甜味一阵阵冒出来,顾灿拿着根木棍扒出来一个,正要吃,听到那边先后响起两声童言稚语:“娘亲,什么味道?”
    顾明月刚才就隐约闻见了,正是烤红薯啊,红薯这个高产作物,她一直想找到,给张家方家那边都送了信,让他们注意着各地的新奇食材,但送来的都没有红薯,没想到今天在这里竟遇到了。
    穆蕴一看,孩子和孩子娘都很馋这个散发出香甜味的食物,便让侍卫去向那些人买些。
    侍卫还没走过去,顾灿已经握着个烤红薯站起来,疑惑地喊了声:“翩翩姐?”
    顾明月听着声音熟悉,掀开车帘,朦胧的夜色中倒是一眼看见顾灿,穆曦和穆裳姐弟两个眼神更好,一见是灿舅舅,忙高兴地喊着就跳下车去。
    晚上,两方人马都在这同一个地方休息,顾灿将自己搜罗到的各种新鲜玩意一一给外甥外甥女们展示,还不忘招呼翩翩姐和姐夫吃那些烤红薯。
    因为好久不见,第二天顾明月和穆蕴这一行将近二十个人,又跟着顾灿的车队,返回三十里外那个小镇子,玩了两三天才告别顾灿,继续往西北行进。
    至于顾灿带了半车的红薯,顾明月写下好几张种植食用方法交给他,让他回去后和炼大哥商量,将红薯先在帝京周围种起来。
    此后大半年,穆蕴带着顾明月从西北仙游东转,一直去到最东边的交省,因沿路基本都有穆家的庄子,每个地方他们都会停留半个月,然后再次开始行程。
    从交省再回到帝京,正好是腊月二十三,一家人在熟悉的家中好好休息了两天,便开始去近亲人家走动。
    这一年远行,穆曦和穆裳都学会很多东西,不仅身体更加结实,也更懂事,看起来像大孩子模样了。
    本来很不放心的顾攀夫妻,在见到健健康康的外孙外孙女之后,勉强才没有训斥女儿。
    年三十穆家四口去顾家吃团圆饭时,顾氏还提醒女儿趁年轻再多生两个,还举例说比她成亲晚的天翔天傲表哥以及阿端,现今谁家都有了好几个娃。
    顾明月答应得很好,然刚出正月,一家人又离开帝京远行去了,这次他们去的是西南,然后绕到南海,大约两年才得回京。
    此时,穆曦和穆裳两个已经八岁,穆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