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小调炊饭香-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忙走过去,端过秀娘手上的那俩盘饺子,双眸中带着股莫名的情愫,神情温和的笑道,“我回来了。”
    秀娘看着他微微一愣,总觉得今儿楚戈看起来,与她初次见面一般,健康的小麦肤色,长的瘦高也很英俊,没有土生土长的粗犷,有的只是属于农家汉子的精壮罢了。
    或许是今儿天冷,或许是灶里的热气熏得,又或许想起了午晌跟前这个男人在自个儿额头上落下的一吻,反正秀娘觉得自个儿这会儿小脸火辣辣。
    才在灶里下饺子时,她看着水开了,迟疑一会儿又放回去,跑到院子外头等了等,心里着急的不成,特别是听到远处鞭炮响了,这年味越浓,她反而越发提不起劲儿来了。
    门外有小娃打打闹闹的跑过去,有急急忙忙赶回家吃年夜饭的汉子,还有一边走一边拾掇自个儿的小婆姨,见她手里端着盘饺子,也不知是给何人送去的。
    然而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楚戈的影子,她原还想沈氏不会让楚戈回来了,过摸着是让她留在那里吃年夜饭了。
    可是还好,这个直愣子还知道家里有个媳妇儿在等他回来吃饭。
    秀娘看着楚戈,微微低头笑了下,“回来了就好……”L

☆、第一百一十八章 反正这会儿天晚

楚戈把饺子端到堂屋,他都爹娘搬走后,堂屋秀娘又给收拾了出来,显得比原先整洁宽敞多了。
    他瞅着桌上摆着三盘菜,俩双筷子俩个碗,热气腾腾的,心里又是暖暖的。
    楚戈将饺子放到桌子上,回头瞅了瞅,秀娘咋还没进来,才不是跟在他后面的么。
    “秀娘?”
    “哎,来了。”
    秀娘应着就迈进屋里来,嘴角扬着笑,怀里还包着一个塞了红布的小陶罐,这是村里常见的一种高粱酒。
    楚戈见状一愣,他木木的说了,“秀娘,你这是啥时买的酒,是咱村头的不?”
    下阳村村头有一家是专门酿酒的,说是老窖藏的可香了,村里人都去哪里打酒,有时镇子上的大户也会来哩。
    秀娘笑着点了点头,这酒她今儿才打的,不过去打酒的一般都是村里的男人,她没好意思去,就托刘氏,让季老六给她捎一罐子来,还别说,这事儿就得让季老六帮手哩,这会儿打酒的人多,季老六是熟人,才给打到了这么一小罐子。
    楚戈瞧着那一大罐子就眼晕,“秀娘,你要喝酒啊?”
    秀娘把陶罐搁桌子上,“不是我喝,是咱俩一起喝,这大年下的,咱也喝俩杯么,去,拿碗去。”
    楚戈眨了眨眼,看看那坛子酒,又瞅瞅秀娘,木木的应了一声就出去了,回来是拿了俩小茶杯。
    秀娘瞧着一笑,也不跟他计较这个,她要大碗其实是为了倒酒方便,这直愣子不知想到哪里去了,估摸着是把她当成女酒徒了。
    她也知道楚戈喝不了多少酒。上次给沈氏搬家,季老六招呼了不少兄弟帮忙,完事儿了她自是得招呼他们吃些好的喝俩口酒。
    那会儿她也不知道楚戈酒量不好,就由着他们去,她跟刘氏还有几个小的一桌,直到楚戈让季老六灌了大半碗喝趴在桌子上,隔天起来楚戈直嚷嚷着不舒服。还说以后再也不喝酒了。
    秀娘费力气的倒了一杯。楚戈瞅着忙接过去,把剩下的一杯倒满,她看着楚戈笑道。“今儿过年,咱就少喝一点,就一杯,要不总没个过年样。”
    楚戈知道。这俩月秀娘忙活他爹娘的事儿,好些都没准备。春联窗花啥的都没贴上,连炮仗都没买,确实没个喜气样儿。
    他知道秀娘是能喝酒的,便举起杯等着她。以前在陈家村,逢年过节她都会陪他师傅,也就是秀娘她爹喝几杯的。
    毕竟他也在秀娘家当了俩年的学徒了。其实也不止逢年过节,秀娘的爹是猎户。上山打到好的就自个儿留下下酒吃了,可陈老爹有时嫌弃一个人吃酒没意思,就喊上自个儿的婆姨,又或是儿子闺女来搭个伴,总的来说,陈家村里出来的酒量都很好,除了他楚戈。
    秀娘暗自一笑,心里越是稀罕这个直头直脑的直愣子了,他都不知道,他这会儿是怎样一副豁出去的神情。
    她先是给楚戈夹了些菜放到他碗里,让他喝了酒后吃点菜压一压。
    俩人喝了一杯,楚戈也跟着秀娘一口喝干了,辣的他满嘴泛苦,忙把碗里的菜吃了,秀娘这菜炒的热乎,吃进嘴越发烫了几分,但是咽下去却暖心窝子,还是满舒坦的。
    秀娘觉得好笑,这俩口子吃酒,婆姨喝了一大杯跟没事人似的,反而把自个儿男人憋的脸通红。
    她又给楚戈送了些菜,“楚戈你这样可不成,一个大男人咋能不会喝点酒哩,这以后要是出去跟人家招呼买卖,不得一下子就让灌醉了。”
    楚戈看着跟前的空杯子,心里嘀咕着,他就是个农汉子,除了在村子里种地就是上山打猎,再是赶镇子卖山货,可这买卖也没人找他喝酒啊,馆子里的厨子要有酒,早自个儿喝了,哪里会让他招呼了去啊。
    秀娘给自个儿倒满酒,也给给楚戈也续上了一杯,“也没见过你这么实诚的,别人和一大杯,你喝酒不会就抿一小口么,跟着我往下倒干啥,这杯咱慢慢喝,啊?”
    楚戈嘴里辣得难受,心里有些不解,以前秀娘不是老夸他实诚,咋这会儿他实诚了,秀娘倒是埋怨他了。
    不过秀娘轻轻柔柔的跟他说话,他觉得这样也好着哩,只木木的应了一声儿……
    他们俩人吃完了,秀娘便收拾碗筷去洗,楚戈帮着收拾,等忙活完了,他便说要带秀娘到旱池子那去,今儿是年三十,全村的人都去那块放炮仗。
    说实在的秀娘还真不想去,她就琢磨着在家里和楚戈俩人一块待着,就算是唠唠话也好哩。
    但是看到楚戈那兴致勃勃地样子,她也只得答应了,回屋收拾了一下就出门了。
    这会儿大伙儿都吃完了,全都提着灯笼出来往旱池子那边去,有些没带灯笼的就借着人家的光走道了,乐乐呵呵的跟人家唠上了还。
    秀娘这边的道不宽,平时还好,如今大伙儿都出来了就有些挤了,楚戈拉着秀娘的手,让她走到墙边,护着她往前走。
    楚戈这一举动让秀娘有些惊讶,平日里别的不说,她就算是靠的近些跟这个直愣子说话他都会脸红哩,更别说是牵着她的手了。
    这会儿许是借着酒劲儿,楚戈胆子稍大,又见出来的人多,怕秀娘碰到走散了,这才牵着她的手的。
    秀娘看着楚戈刚毅的侧脸,菱唇微翘,反正这会儿天晚,任谁也瞧不见,就这么走上一段也挺好的。
    差不离过了一袋烟的功夫,楚戈跟秀娘便到了旱池子那块,这里果然不比平日冷清,村里人来了大半,皆是携妻带儿的。
    大些的娃子凑在灯下,点鞭炮放炮仗,欢情跑来跑去,好不热闹,大人们则难得凑一块唠话。
    楚戈怕人多挤着秀娘,就站在边上看着,秀娘瞧见小香儿楚安也出来了,沈氏跟楚老爹在跟几个老辈闲唠,唯独不见文氏。
    也是,文氏都这个时候了,还是不要到人多的地方来才好,横竖她们这会儿住在旱池子那儿,站在院子里看也是一样的。
    “跟前的,让一下,挡到我路了。”
    秀娘正瞧得欢情,一个沉闷的声音从她后面传来,她回头看去,一个半老头子沉着脸站在她身后,手里提溜着一个马扎。
    楚戈也回过头来,看到来人笑道,“李老伯,你也过来了。”
    那老头看了看楚戈还有秀娘,“嗯,楚戈是你小子啊,带你媳妇儿出来啊。”
    楚戈憨笑的点了点头,“李老伯,这是秀娘,秀娘,这是李老伯。”
    秀娘随着楚戈叫道,“李老伯好。”
    那老头从哼唧了一声,“嗯嗯,好好,前面的一边去,一边去,给老头我让个道!”
    那老头说着就从楚戈秀娘跟前挤过去,秀娘往后几步倒是差点摔一跤,好在有楚戈拽着她。
    楚戈看了秀娘一眼,“那是村里的李老伯,咱村里的木匠,人不错,手艺十里八村都有名,只是这脾气……”
    秀娘看着他一笑,显然这个李老伯以前常照顾他,要不他也不会这么说。
    她心里明白,只笑,“只是这脾气不好是吧。”
    楚戈知道秀娘明白,心里不知咋的满乐呵的,以前常看戏台上唱啥心意相通啥的,估摸着就是这样了。
    他木木的点了点头,“李老伯这人的脾气是怪了些,但是他人不错,早先我刚搬到下阳村来,上山砍柴,见李老伯就一个人,还背着一捆柴禾,便连他的份儿也一起背回去了,路过咱家,我先放下一捆,李老伯见我屋里没啥家物什,就与我做了些桌椅木柜啥的。”
    秀娘听了一笑,“早先我就觉得咱里屋那张木床结实耐用,合着是出自李老伯的手。原先我还以为是你在镇上买来的,瞅那做工,确实是不错。”
    楚戈瞅着她也是憨憨的笑了,他牵着她的手,“秀娘,咱在这走一圈吧。”
    他们俩人绕着旱池子外头走,那人少些,秀娘对楚戈说道,“那李老伯给你置办了家物什,你没好谢谢人家么。”
    楚戈道,“我有啊,我隔几天打了猎物,还拿着银子去找李老伯,可我上门去了,才一说这事儿,李老伯就把我赶出去了。”
    秀娘一愣,“为啥?你难不成嫌你的银子拿的少了?”
    楚戈道,“那倒不是,李老伯不拿我的银子,只说他给我置办那些家物什不是拿来卖钱的,他要还带着银子来,下次就不叫我进门了,就这么的,到这会儿我这银子还没给李老伯。”
    秀娘是知道楚戈这性子的,他不想赊欠李老伯的好意,可这李老头总不领情,楚戈老惦记着也是难受。
    说白了,这个李老头就是个怪人,他要是瞧见顺眼的人,怎么着都行,干活不给钱也成,要是不顺他的心,那是怎么着都不成的。
    秀娘想着与楚戈说,他不想白白受人恩惠,那李老伯不也是一样么,何况来日方长,以后再找机会给他就是了。
    楚戈听了,也只有这样了……L

☆、第一百一十九章 楚戈给她拿主意了

这会儿村子里来的人多了,鞭炮声不停,炮仗吊出不少烟,秀娘倒觉得没啥意思了,又吵又呛人的,便跟楚戈说回去了。
    楚戈有些不舍,这么牵着秀娘的手在村子里走走还是蛮舒坦的,他琢磨着跟秀娘说到村头那边走一圈。
    秀娘寻思着楚戈是吃撑了,想走走消食,便答应了,横竖这会儿家里也没啥事儿。
    俩人离开吵闹的旱池子往村头走,今儿晚上是年三十,每家每户门口都插了根火把,把整个儿村子都照的亮堂,大伙儿也好看道。
    她跟楚戈出门前也在门口插了根火把,方便他人,也是方便自个儿,这还是昨儿刘氏告诉她的,要是别人家的都点上,而他们没点,那就要落人诟病了,说他们俩口子这是占了村里人的便宜啥的。
    到了村西头,秀娘道,“那李老伯家里还有家人么?我瞅着他身旁也没啥人啊。”
    楚戈也不大清楚,“自打我认识李老伯起就没见过他的家里人,听六哥他们说,李老伯是早些年从外乡来的,在咱村东头买下了一间大屋,后来跟村东头的人处不来,又把大屋卖了,在村尾这边置办下了一间独院,这么些年就自个儿一人住着。”
    秀娘想想道,“就他自个儿一人住?那李老伯没田没地咋过活啊,难不成就靠着给村里人修修桌椅板凳抓挠俩么?”
    楚戈笑了下,“李老伯可不止靠这些,他是个手艺人,木工活做得相当好,村里人缺个啥了一般都不到镇子上去买。而是到李老伯这里让他给做一个,怎么着都比镇子上的要来的便宜就是了,要不搁家里舀碗米,挖几个番薯芋头也就抵过去了。”
    置办家物什不为卖钱,随便拿点啥就抵过去,这样也成?
    秀娘听了一愣,笑着摇了摇头。“这李老伯可真是个怪老头。”
    楚戈听不出秀娘说的是哪里怪。木木的说道,“也是个好老头哩。”
    秀娘这下扑哧笑出声来,“是个好老头。还是个有‘好’手艺的怪老头。”
    楚戈听着一愣,秀娘原先在家里喝了点酒,这会儿走了几圈,许是酒劲儿上来了。俏脸粉扑扑的,眉眼弯弯。嘴角带着笑,瞅着真真是好看极了。
    他不自觉的伸出手,指尖快要碰到她的脸庞时,秀娘忽的往前走了几步。“咦,楚戈咱是不是走错路了。”
    楚戈回过神来,讪讪的收回手。也不敢去看秀娘,顺着她说的往前看去。他今儿带秀娘走的是另一条路,是绕过田埂子往村头走。
    秀娘随后仔细瞅了瞅,她说哩,原来这条路她也常走,只是最近这段时候没过来,原先这块地还闲置着,怎么这会儿倒长了庄家了。
    她指着前头,“楚戈,这块地还是双柱他们家的么?”
    楚戈抬头瞅了瞅,回道,“没错,就是他们家的啊,咋了?”
    秀娘问道,“那他家这地是不是卖给别人了?”
    “没有吧,昨儿我往这边来,好瞧见他下地干活哩。”
    “啥?双柱下地干活儿?”
    楚戈不想秀娘反应如此,他还以为自个儿说错了,想了想,还是点了点头,双柱下地干活咋了?
    秀娘笑了下,她刚刚是有些反应过度了,“也没啥,我就是想,双柱不是个走街转巷的货郎么,常年在外面跑,原是不会种地的,买了这亩地一直闲置着,这会儿瞧着地里长出庄稼来,还以为是换人了哩。”
    原来秀娘想的是这个,楚戈笑了笑,“双柱前阵子回了村,撂挑子不干货郎这买卖了。”
    秀娘一愣,“为啥?我见他这么走街串巷的,也不比咱在地里抓挠的少啊。”
    “是这样的,双柱跟他媳妇儿成亲七八年了,一直没有娃子,前阵子双柱的婆姨有喜了,他心里惦念着,就不出去了,在村子里待着。”
    想想楚戈又说,“呃,这事儿我也是听对门的许二哥说的,前儿我们一块上山打柴,他就跟我说了这事儿。”
    秀娘好笑的看了他一眼,这直愣子,真是多余说这话。
    她笑道,“行了,知道你不是那碎嘴子的人,我又没说你啥,我只是奇怪,双柱家原先不是在地里刨食过活的,前阵子我去洗衣裳,跟他媳妇碰上了,我俩就唠了会儿,他媳妇就一直在抱怨,说她男人不会种地,还要费银子置办下一亩来,这不是糟践银子么。”
    楚戈随意的说道,“他是不会种地,可他祖上原就是庄稼汉,在地里待上一天,一看就知道怎么伺弄了,种些吃食,原就不是多大的难事儿。”
    秀娘听着也是这个理,笑了笑,与他走了几步,忽的脑中闪过一个念想,她站住脚,“楚戈,你刚说啥来着?”
    楚戈以为秀娘没听清楚,琢磨着道,“我说,双柱原就是庄稼汉,在地里待上一天,看别人是咋伺弄的,一瞅就明白了。”
    秀娘听了,若有所思的看着前头那片地,路上昏暗,楚戈瞧不清秀娘是啥神情,才想说什么,秀娘又拉着他往前走了……
    初四一过,村里人便忙着蒸馒头走亲戚了。
    下阳村在这儿做的馒头都是加些糖进去,揉开了揪出剂子,使刀在剂子上划个“十”字,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才会开花,取发财之意,也期盼日子过得越来越甜美。
    这些也是刘氏告诉她的,在陈家村就没这么多讲究,正所谓一个地方一个风俗,她既然嫁过来了,就只能入乡随俗了。
    其实要说起来,初二是女婿去拜访老丈人的日子,可陈家村路途遥远,一来一回得三俩天,她家没有代步,刘氏家的牛车自个儿要用,他家人口多,得用牛车。
    况且秀娘也不好意思张这个口,所以想着还是算了,以后有机会再去。
    今儿她蒸了馒头,得跟楚戈去旱池子那里,要摁秀娘的意思,她不是很想去,单就楚老爹还有那俩小的,她是很乐意去,可一想到沈氏老还有文氏,她一个头就变成俩个大了。
    特别是文氏,她这会儿可是挺着个大肚子,月份又足,没过多久就要生了,如今谁不得听她使唤啊。
    昨儿楚戈去沈氏家帮忙,回来无意间与她说了,文氏这会儿就坐在家里指手画脚的,俩老的她自是不敢使唤,可楚老大还有楚安小香儿就让她指画的团团转。
    秀娘自个儿也是个犟脾气,这会儿去的话文氏要是说话不对付,她免不了要跟她嘀咕几句。
    想到这秀娘微微皱了下眉,在里屋磨叽了好长时间,算着要到午晌才出门的,再过个把时辰就到饭点了,就沈氏那么抠门的,她绝对不会留他俩在家里吃饭的,反正个把时辰忍忍就过去了,这大过年的,她可不想给自个儿找不痛快。
    楚戈在门口站着,和季老六几个说话,也不催促秀娘,直到她挎着篮子出来了才过去。
    俩人相视一笑,往旱池子那里走去,下了坡头,楚戈跟迎面过来的俩口子打了声招呼,见人走远了,琢磨着与秀娘说道,“秀娘,一会儿到了娘那里,她老人家兴许会说点啥,你别往心里去……”
    秀娘知道楚戈的意思,早先沈氏买了大屋,过后越想越不舒气,就能断定是她赚了她的钱,说她早就攥着间大屋,看着快过年了,老大家的又要生娃,才说出来,为的就是捞她的银子。
    这事儿还是秀娘上次去沈氏那里,她当着大伙儿的面说的,楚戈为了这个也有跟沈氏辩驳,还问沈氏为啥这么说,就算她断定是秀娘为了赚她的钱才找的大屋,也得说个四五六出来才能服人么。
    当然沈氏是说不出个啥,要不她早就到处抹黑她了,还会在自家人面前生闲气么。
    特别是村子里的人,一个俩个不知道事情的一到她家里串门子就说她得了个好儿媳,不仅给她找到大屋,还张罗着置办家物什啥的。
    沈氏表面是敷衍着,心里可是气的不成,总觉得老二家这大屋来的太巧,她是吃了个哑巴亏。
    文氏也是如此,有这么个妯娌比着,她心里能好过么。
    秀娘心里跟明镜似的,这婆媳俩看着挺深沉了,其实特别好懂,她也知道,楚戈不想这个家才抱成团又给散黄了。
    她对楚戈一笑,“行了,我知道了,如今还是大过年,婆婆说啥应啥就是了。”谁让她是长辈哩,且她也从他们那里赚了十几两银子,受点气算啥么。
    听见秀娘这么说,楚戈憨实的笑了下,然而秀娘却回过头看着他,“要我忍气吞声也行,不过我有个条件。”
    楚戈一愣,“啥、啥条件?”
    秀娘看着他一笑,把篮子换个手提,过去牵着楚戈的手,“再过几天就是初八了,初八是头市,镇子里所有的铺户都会开张,咱赶集去吧。”
    楚戈这会儿牵着秀娘的手倒是不会觉得害臊了,他定定的看着秀娘,“赶集?秀娘,你咋想去赶集哩?”
    秀娘笑得眉眼弯弯,也没说什么,直拉着他往沈氏那边去了。
    前阵子田掌柜让她到镇子上去种养二宝藤,这事儿她还拿不定主意,这下好了,楚戈给她拿主意了……L

☆、第一百二十章 容易上钩

初八一早,楚戈与秀娘就起来了,在院子里收拾东西。
    秀娘看了隔壁一眼,“今儿是头市,六嫂原是最爱逛的,她不去么?”
    楚戈把俩个垫子拿到门口的牛车上去,说昨天他去借牛车,先是问过季老六了,他们一家前几日一直跑出去串门子,也是乏了,就不去了。
    秀娘听着一笑,这是刘氏的性子,难怪昨儿她在院子里听到刘氏的大嗓门,说什么初八是头市,她给忘了,还有悔的青肠子啥的。
    她笑过且过,到灶里还寻了俩个主竹篓子和原先上山挖竹笋的小耙子出来,在院子里忙活着什么。
    楚戈进来一起瞧,颇为奇怪,“秀娘,你这是干啥?”
    秀娘把东西放到竹篓子里,只笑不语,寻了见衣物盖在上头,让楚戈先拿出去。
    楚戈倒是没动,只瞅着秀娘,秀娘去灶里舀了水洗手,回头瞧见楚戈,心下好笑,走过去。
    “行了,等下半晌咱回来,我再跟你细说。”
    说着她瞧了外面一眼,踮起脚尖在楚戈脸上亲了一下,楚戈哄的一下脸就红,连着红透了俩个耳朵。
    他有些不知所措,忙提溜着竹篓出去,还差点让门槛绊了一下。
    秀娘这下忍不住笑了出来,这个直愣子,还在芥蒂昨儿那茬,最近她心里是藏着事儿,有些也不好跟楚戈说,昨儿他俩唠到双柱那块地,她说到一半就不说了,今儿也是,啥也没告诉楚戈,他自是有些不满。
    秀娘瞧着楚戈那对许久不见的红耳朵心里甜甜的。她倒是不怪他,他这是心里有她,才会这样的,她反而还有些乐呵哩……
    今儿日头不错,路上的来回的车马不多不少,显得很清闲。
    这是难得的闲在,秀娘就让楚戈赶着老牛走到大路中间。晒晒日头慢慢走也是不错。
    差不多过了半个时辰才到了镇子里。楚戈这次没有下车,直接赶着老牛就进去了。
    这会儿赶镇子的都是十里八乡过来的村民,车马少。路也通顺,偶有三四家商铺开门放鞭炮,他们就隔远停一停,免得惊到老牛。
    到了泰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